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国家建构与权利保障之间——宪法公共卫生条款的历史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陈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7,155,共10页
虽自晚清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建设始终以国家建构为鹄的,但背后的意识形态,却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卫生观向社会主义卫生观的深刻转变。后者集中体现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以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基本原... 虽自晚清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建设始终以国家建构为鹄的,但背后的意识形态,却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卫生观向社会主义卫生观的深刻转变。后者集中体现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以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基本原则,这一崭新的卫生观与毛泽东所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国体”构建愿景相贯通,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理解我国当代宪法公共卫生条款的历史原点。然而,随着国家对于人权议题的越发重视,尤其是2004年人权入宪,现行宪法中长期保持稳定的公共卫生条款被注入了新的内涵。但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该条款应做完全的权利化理解,更非可以从中直接推导出主观性权利,而是在这一条款内部形成了兼顾国家建构与权利保障的平衡结构,具体如何实现端赖立法机关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条款 健康权 国家建构 国体
下载PDF
民族与政治共同体的关系:从“弗莱堡演讲”到“经济与社会”的两条思路 被引量:3
2
作者 田耕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共30页
韦伯的“弗莱堡演讲”提出了民族国家是民族的世俗代理之说。但正是在韦伯自己对现代国家中立性的强调中,国家何以能代理民族更加成为问题。本文由此进入到他在“经济与社会”的体系中对民族的两个思考线索。在“族群共同体”当中,韦伯... 韦伯的“弗莱堡演讲”提出了民族国家是民族的世俗代理之说。但正是在韦伯自己对现代国家中立性的强调中,国家何以能代理民族更加成为问题。本文由此进入到他在“经济与社会”的体系中对民族的两个思考线索。在“族群共同体”当中,韦伯将民族置于19世纪建立的经典亲属制度与民族精神两大传统之间,将民族这种古老的激情凝结在对政治共同体的追求当中。而通过对比韦伯“政治共同体”的文字与勒南的民族观念,可以发现韦伯更深入地思考了19世纪以来将国家性上升至民族性的取向。在韦伯那里,国家性建立在最没有归属感的强力和资本政治化的基础上,但这种新的规范恰恰和作为民族内核的声望与荣誉形成了最强烈的紧张。这种紧张与“弗莱堡演讲”是一致的,其解决之道或许在于对支配社会学进行更系统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共同体行动 激情 声望 国家性
下载PDF
阿拉法特与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斗争方式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世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8-32,共5页
阿拉法特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巴勒斯坦民族求解放,并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中不断成长,其斗争方式由武装斗争逐渐转变为武装斗争与政治外交并举,最终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而走上和平建国的道路,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关键词 阿拉法特 民族解放事业 巴以和平进程
下载PDF
国家在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
4
作者 贾登勋 李冬青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2-97,共6页
本文突破国家理论在政治学范畴中的探讨,在更广的意义上对国家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对国家职能的演进与经济法的关系,以及“国家经济人”与秩序假定的探讨,重在研究国家在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关键词 国家职能 国家人格 经济法体系 秩序 国家经济人 经济法
下载PDF
论国家资格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以民国时期西藏为视角
5
作者 曾皓 《时代法学》 2020年第4期50-62,共13页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民国时期,西藏地区就属于中国的领土,西藏地区的居民也属于中国公民,西藏地方当局是中国地方政府,其所拥有的权力是经中国中央政府赋予与认可的自治权。因此,民国时期的西藏不具备国家资格。而...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民国时期,西藏地区就属于中国的领土,西藏地区的居民也属于中国公民,西藏地方当局是中国地方政府,其所拥有的权力是经中国中央政府赋予与认可的自治权。因此,民国时期的西藏不具备国家资格。而且,民国时期中国中央政府以多种形式对西藏宣示与行使主权,逐步恢复对西藏的统辖关系,有效制止了英国殖民者与西藏上层集团少数分裂势力图谋将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的活动。这些国家权威行为足以证明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因此,西藏不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它只是中国一个的省级行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西藏 国家资格 国际法律地位 主权
下载PDF
比较视角下的俄国专制制度 被引量:2
6
作者 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梅杜舍夫斯基 张广翔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10,共8页
专制制度作为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一种形式,是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僚化管理是现代化与改革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制制度的社会职能在于通过法律和强制手段实现民族一体化、统一文化和传统社会的社会转型。问题... 专制制度作为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一种形式,是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僚化管理是现代化与改革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制制度的社会职能在于通过法律和强制手段实现民族一体化、统一文化和传统社会的社会转型。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官僚体制的角色地位,它可以是改革的积极拥护者,或者完全相反,成为改革的严重阻力。从这个角度而言,揭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专制制度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制度 帝国 君主制 民族国家 现代化
下载PDF
从国际实践看国家需要具备的条件 被引量:1
7
作者 尹东哲 《时代法学》 2006年第5期105-110,共6页
国家需要具备的条件用于区分国家与其他政治实体。从国际实践看,人民、与别的国家进行交往的能力或者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有效的政府、遵守国际法方面的要求、国家的作用、民主和尊重人权方面的要求等国际法学者提出的国家需要具备的... 国家需要具备的条件用于区分国家与其他政治实体。从国际实践看,人民、与别的国家进行交往的能力或者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有效的政府、遵守国际法方面的要求、国家的作用、民主和尊重人权方面的要求等国际法学者提出的国家需要具备的条件或者国家资格的标准不是国家需要具备的条件。国家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定居的居民、领土、政府和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需要具备的条件 国家资格的标准 承认
下载PDF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启示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孟丽荣 孟保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韩国文化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彰显,这主要得益于韩国政府基于韩国具体国情制定的"文化立国"战略。为了使国家得到更大发展,韩国政府把目光投向文化产业,视其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制定... 韩国文化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彰显,这主要得益于韩国政府基于韩国具体国情制定的"文化立国"战略。为了使国家得到更大发展,韩国政府把目光投向文化产业,视其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制定法律法规、设立专项基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等来创新发展文化产业。这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的开发有着诸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文化立国 文化产业
下载PDF
美国早期现代化的一点启示——《美国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的读书报告
9
作者 彭月才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7-30,共4页
旨在透过张少华博士《美国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一书来探寻美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试对中美现代化作一比较,以从美国早期现代化成功经验中得到一点启示。
关键词 汉密尔顿 杰斐逊 工商立国 农业立国
下载PDF
The State Narrative of the Chinese Nation
10
作者 Ping ZHOU Li LIU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1期22-41,共20页
The state narrativ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o analyze and illustrate the term“Chinese n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aiming to highlight an innate attributes—the nature of starehood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state narrativ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o analyze and illustrate the term“Chinese n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aiming to highlight an innate attributes—the nature of starehoodof the Chinese nation.Chinese nation today,unlike"Chinese nation"in its historical form,is a typical nation in modern sense(as the‘nation"in“nation-state").The one in the past originated from the continuous interaction and exchanges among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ancient China.Such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promoted integration of the ethnic groups,and thus gave the“Chinese nation"in its early stages.Further,the modern form of the"Chinese nation"is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through moder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In a word,there is intrinsic continuity between the two forms,each with different connotation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texts.Both of them,however,are insepar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tate.As a result,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 can never be achieved without insights into as well as detailed analysis of its nature of stateh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nation modern nation nature of statehood political roof state narrative
原文传递
制度适应性效率如何影响中国经济韧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素素 卢现祥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2,共9页
基于制度适应性效率视角揭示中国经济韧性强劲的深层根源,结果表明:中国制度适应性效率呈现上升态势,且南方地区制度适应性效率明显高于北方地区;政府部门适应性差异是制度适应性效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且北方地区政府部门适应性差异... 基于制度适应性效率视角揭示中国经济韧性强劲的深层根源,结果表明:中国制度适应性效率呈现上升态势,且南方地区制度适应性效率明显高于北方地区;政府部门适应性差异是制度适应性效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且北方地区政府部门适应性差异的作用强度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外部冲击、制度适应性效率与经济韧性逐步形成“外部冲击—经济系统不稳定—不同系统与制度互动—元制度(所有制、分配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定不变,可变经济制度(国有-民营结构、再分配制度以及政府-市场结构)动态调整—制度适应性效率提高—经济韧性”的发展模式。为此,应正确把握制度具有适应性效率的本质,全面了解制度适应性效率差异的形成机理和结构特征,有效促进制度适应性效率提升,以保持经济韧性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制度适应性效率 经济韧性 南北差异
原文传递
俄罗斯“国家性”的历史结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昊琦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66,共34页
"国家性"是一个涵义多端的复杂概念,19世纪下半叶出现在俄国工人运动理论家的文献中,随后在俄国境内外得到了广泛运用。作为一个法政概念,"国家性"的涵义一开始主要与"国家"概念类似,但是在俄国保守主义... "国家性"是一个涵义多端的复杂概念,19世纪下半叶出现在俄国工人运动理论家的文献中,随后在俄国境内外得到了广泛运用。作为一个法政概念,"国家性"的涵义一开始主要与"国家"概念类似,但是在俄国保守主义者那里却被赋予了神性色彩,体现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国家性"既是一个内核相对稳定的概念,又是一个发展变迁的概念;它既源于基本政治制度的历史架构,也源于以意识形态和理念为核心的精神结构。历史上的基辅罗斯是一个松散的贵族共和国联盟,但是鞑靼蒙古人的入侵破坏了它的政治系统,将王公-贵族-教会-谓彻所组成的四元结构转变为单一的王公专制独裁结构。绵延的世袭制传统、东正教中的神性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最高权力与民众的心理结构,共同服务于专制统治的合法性,构成了俄罗斯国家性的精神层面。俄罗斯政治转型主要在于由专制政治向现代政治过渡,其关键是重构国家性,使传统国家性蜕变为现代国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特殊论 “国家性” 现代政治 “普京主义”
原文传递
“领土性”与“国家感”——一种政治地图学的观察视野与分析理路 被引量:15
13
作者 于京东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1,187-188,共13页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于民族-国家及其空间表象的研究出现了一场双向运动:一边是地图史的考察引入知识-权力的视角,重思制图背后的政治动机与权力意志;另一边是国家成长研究的文化转向,关注地图之上的领土性构建和话语生产。两个方面...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于民族-国家及其空间表象的研究出现了一场双向运动:一边是地图史的考察引入知识-权力的视角,重思制图背后的政治动机与权力意志;另一边是国家成长研究的文化转向,关注地图之上的领土性构建和话语生产。两个方面的贯通,开启了一种"政治地图学"的新理路。现代性的地理勘查、测绘及制图技术,同国家与空间关系的稳固法理定型结合起来,衍生出推动传统意义的"边陲"向现代意义的"边界"转型的政治效能;而地图的可视化语言,则通过人的感性直观,在长期的观看和阅读中构建出一种基于"领土性"的"国家感",最终发展成一套深度影响集体空间-记忆的社会文化框架。对当今流行的"民族性"理论范式来说,"政治地图学"的观察和分析,不仅提供一种补充,而且构成一种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土性 国家感 政治地图学 空间 政治表象
原文传递
建国初政治与纺织品关系初探
14
作者 孔姗姗 吴微微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9年第11X期292-294,共3页
本文在建国初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其时政治环境与纺织品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建国初期纺织品风格的形成原因,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建国初 政治 纺织品 关系
原文传递
国家属性变化论:一种分析国际关系的新视角
15
作者 吴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0,共11页
乔格·索伦森的国家属性变化论从国际—国内结构互动的角度重新考察了国家的变革并基于新的国家概念和国家类型分析了世界政治中合作与冲突的新样式。其主要论点兼具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修正、补充和挑战的意味。该理论产生于冷战... 乔格·索伦森的国家属性变化论从国际—国内结构互动的角度重新考察了国家的变革并基于新的国家概念和国家类型分析了世界政治中合作与冲突的新样式。其主要论点兼具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修正、补充和挑战的意味。该理论产生于冷战后西方学界的有关论战,建立在既有理论和方法论的交汇地带,融批判、合成与原创为一体,是理论后发国度的学者进行理论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属性 国家类型 国际一国内互动 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近代日本国家构想中的“民本主义”
16
作者 赵晓靓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3-181,共9页
在近代日本建构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儒学的"民本主义"理论为北一辉、吉野作造等思想家在其宪政构想中论证权力的人民性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东方理论资源。这一事实表明,民主主义价值观绝非近代欧洲文明所独有,它是人类文明的... 在近代日本建构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儒学的"民本主义"理论为北一辉、吉野作造等思想家在其宪政构想中论证权力的人民性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东方理论资源。这一事实表明,民主主义价值观绝非近代欧洲文明所独有,它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同时,"民本主义"在近代日本遭遇挫折的教训则揭示出平衡"民主"与"自由"、正确认识民主价值的普遍性与民主实践的复杂性,是现代国家健康发展之不可缺少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主义” 近代日本 国家构想 北一辉 吉野作造
原文传递
10到13世纪的中华世界何以“分久必合”?——论中国传统国家观的再形成
17
作者 江湄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4期97-121,M0005,M0006,共27页
唐朝灭亡后(907),历经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的并峙,最后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实现了更大规模的统一(1276)。对于认识10到13世纪的中国历史,“唐宋变革论”和“征服王朝论”至今在国际中国学领域占有主流地位,且广为中国学者所接受... 唐朝灭亡后(907),历经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的并峙,最后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实现了更大规模的统一(1276)。对于认识10到13世纪的中国历史,“唐宋变革论”和“征服王朝论”至今在国际中国学领域占有主流地位,且广为中国学者所接受和使用。突破这两个理论学说及其更深层次的“帝国—民族国家”二分法,首先要反省当今中国史研究中“国别史—民族史”的研究框架,不以“民族”为中国史叙事的当然主体,进而回到中国传统的国家观念,从中寻找中国史上巨大政治共同体形成的认同基础。从中国传统国家观容纳新的历史变化进而再形成的层面,我们将看到,“征服王朝”以“征服”的方式进入中国、加入中国并最终使中国得到更大规模的扩容和巩固,使中国史有所“断裂”的同时发生跃进,开启了一个合“天下”于“中国”的新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到13世纪 中华世界 天下 中国 国家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