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cale of Constructing Mountainous C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Benchmark” Farmlands
1
作者 许明军 杨子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7期1558-1561,共4页
In 2011,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proposed the strat- egy of constructing mountainous cities in order to protect farmlands and guarantee crop safety, which makes full use of hills and gentle-slopes a... In 2011,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proposed the strat- egy of constructing mountainous cities in order to protect farmlands and guarantee crop safety, which makes full use of hills and gentle-slopes and transforms land use pattern. Howeve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forms unevenly in Yun- nan, supplemented by varie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so that constructing mountain- ous cities should proceed as per local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proposed the con- trol of constructing mountainous cities provided crop safety under the principle of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measured the quantities of demanded construction lands ac- cording to science of population prediction and ekistics, based on which the control scales of constructing mountainous cities were determined by multiplying basic farm- land coefficient and the area of newly increased construction lands. The research is of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untainous cities and avoiding the occup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s on farm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ng mountainous citie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Food safety Coefficient of "Benchmark" farmlands scale of mountainous cities
下载PDF
Developing a Subjective Evaluation Scale for Assess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s of China’s Hygienic City Initiative 被引量:3
2
作者 ZHENG Wen Jing YAO Hong Yan +1 位作者 LIU Jian Jun YU Shi Che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72-378,共7页
Objective To develop a preliminary subjective evaluation scale for assess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s of China’s Hygienic City Initiative and to evaluate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Methods The initial items of the sc... Objective To develop a preliminary subjective evaluation scale for assess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s of China’s Hygienic City Initiative and to evaluate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Methods The initial items of the scale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a review of policy documents and consultations with experts. The final items of the scale were confirmed through individual interviews with residents combined with the discretetrend method, critical ratio metho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n, the dimensions of the scale were determined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 The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split-half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Results A scale containing five dimensions with 22 items was established, including urban lifestyle,governance, basic functions,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amenities. The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of the scale was 0.876, and the split-half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was 0.796. The CFA results indicate that each inspection level was within the standard limit.Conclusion The preliminarily subjective evaluation scale for assess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s of China’s Hygienic City Initiative demonstrates a high level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dditional empirical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further verify the value of the scale in term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jective built environment China’s Hygienic cit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scale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Scal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ary Trends in China
3
作者 Min Zhang Zhen Jia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21年第3期443-462,共20页
B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ed on the urban resident population statistics from 2005 to 2018, th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 B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ed on the urban resident population statistics from 2005 to 2018, th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city scale in China by screening city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threshold criteria and using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the City Primacy Index, the Rank-Scale Rule,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city scal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nd Markov transfer matri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populous city in China has obvious advantages.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concentrated in high order citie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orde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cale;the economic scale of cities is in a concentrated state, the gap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ities is large, and the megacities are more attractive,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ale of the rest of the cities;th</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 number of China’s city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however, the g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 between the</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opulation scale of other cities and the most populous city continues to be large, and the structure of city population scale is not reasonable enough;megacities and megalopolises keep their original scale levels unchanged to a large extent, and the scal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cities is rather difficult. Finally, based on the explanatory framework of the dynamics of city scale evolut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a more 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city scale.</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y scale The city Primacy Index The Rank-scale Rule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city scal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下载PDF
城市创新创业活力与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空间极化、规模门槛与中介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承良 刘向杰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24,共13页
城市新企业、新资本和新发明涌现是孕育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活力源泉,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创新创业活力对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显著促进新兴产业核... 城市新企业、新资本和新发明涌现是孕育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活力源泉,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创新创业活力对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显著促进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数量提升,在考虑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2)创新创业活力对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活动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的城市规模门槛特征,而对邻近城市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存在“马太效应”和“虹吸效应”。(3)城市创新创业活力对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活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和梯度异质性,不同地理位置和文化区的城市存在显著差异,而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和创新型城市的分组回归体现了梯度性特征。(4)创新创业活力通过提升城市多样性,特别是专业化部门的多样性程度,促进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数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产业核心技术 新质生产力 创新创业活力 城市多样性 城市规模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区位时空演化、影响因素和发展策略研究
5
作者 林秋平 李松芮 +1 位作者 杨上广 王云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2-1262,共11页
物流企业的空间布局不仅可以改变现有的物流组织形式,对重塑地区的产业空间格局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6—2022年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空间数据,在对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区位时空演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物流企业的空间布局不仅可以改变现有的物流组织形式,对重塑地区的产业空间格局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6—2022年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空间数据,在对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区位时空演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进一步探究物流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并提出优化物流企业空间布局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存在集聚分布特征,呈现出由“一主轴、一核心”向“三主核、两副核”演变的空间格局。(2)乌鲁木齐市地区间物流企业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3)物流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中,物流企业数解释力度的均值为66%、地区GDP为48%、人口密度为49%、物流园区距离为28%;其中物流企业数和物流园区距离是空间异质性因素且其系数在空间上变化较大,地区GDP是具有正向影响的全局变量,人口密度是具有负向影响的全局变量。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企业区位理论的研究,而且丰富了研究案例,同时可以为乌鲁木齐市进行物流产业规划和高质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企业 空间演变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影响因素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城市群集聚规模对城市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刘乃全 李成龙 张健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共13页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群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了更好理解城市群的影响,以我国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相关城市2007-2021年的面板数据,对城市群集聚规模影响城市工资水...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群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了更好理解城市群的影响,以我国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相关城市2007-2021年的面板数据,对城市群集聚规模影响城市工资水平的方向和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集聚规模对城市工资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是异质的;城市群集聚规模主要通过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两种途径促进城市工资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集聚规模 工资水平 城市产业升级 城市创新能力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域活力格局演变研究
7
作者 路旭 李通 刘茂娣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以资源枯竭型城市辽宁省北票市为研究对象,参照村域尺度划分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分析1995—2019年夜间灯光的变化过程,归纳概括了北票市全域活力格局演变特征。依据灯光变化将北票市域内各单元分为持续下降单元、正向下降单元、逆向下降... 以资源枯竭型城市辽宁省北票市为研究对象,参照村域尺度划分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分析1995—2019年夜间灯光的变化过程,归纳概括了北票市全域活力格局演变特征。依据灯光变化将北票市域内各单元分为持续下降单元、正向下降单元、逆向下降单元、间隔下降单元、持续增长单元、相对平稳单元这6类。其中,活力下降情况占大多数,与城市人口、经济显著收缩的总体趋势相符。由夜间灯光演化情况可知,资源型经济的变化仍然是影响北票市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夜间灯光演化情况也反映出北票市在资源枯竭过程中不断寻找接续产业以及重新振兴活力的复杂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夜间灯光 收缩城市 资源枯竭型 北票市
下载PDF
基础设施分形对超大城市规模边界的影响
8
作者 陈进 樊志宏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3,共10页
基础设施分形是超大城市规模边界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分形理论的城市发展模型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分形从人口异速增长、社会系统熵增和社会网络结构改变等方面,对超大城市规模边界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 基础设施分形是超大城市规模边界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分形理论的城市发展模型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分形从人口异速增长、社会系统熵增和社会网络结构改变等方面,对超大城市规模边界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正替代传统基础设施,成为决定城市规模边界的核心要素。当前,应顺应科技革命趋势,加速推进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实施全周期、数字化治理,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重塑超大城市规模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分形 异速生长 城市规模边界 超大城市
下载PDF
城市水利大海绵在宿迁市的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刘俊 冯皓天 +5 位作者 张良 朱程亮 周悦 王燕妮 周哲 周宏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6期54-61,共8页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以低影响开发(LID)为主,虽有效提升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但仍缺乏流域、区域、城市、社区多尺度建设措施的协同推进。以江苏省宿迁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切入点,提出“城市水利大海绵”的概念,阐述其理念内涵、...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以低影响开发(LID)为主,虽有效提升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但仍缺乏流域、区域、城市、社区多尺度建设措施的协同推进。以江苏省宿迁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切入点,提出“城市水利大海绵”的概念,阐述其理念内涵、建设目标等,指出城市水利大海绵是以城市河湖水系为基础、各种水利设施为节点、精细化调度为灵魂,并与小尺度LID设施有效衔接的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新模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天然水域面积比例为基础指标,以统筹保障城市水安全、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生态等为基本目标的城市水利大海绵构建思路,剖析了其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指标,阐明了相应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水利大海绵 城镇化 洪涝灾害 水资源配置 水生态
下载PDF
社区尺度斜入射波场下场地-建筑群耦合作用模拟方法
10
作者 巴振宁 付继赛 +2 位作者 王方博 梁建文 牛嘉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37,共12页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ite-city interaction,SCI)效应会显著改变场地地震波场分布及建筑反应,基于SCI效应理论计算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发挥谱元(spectral element,SE)法可快速高效求解三维地震波场传播和多自由度(multi-degree of freedo...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ite-city interaction,SCI)效应会显著改变场地地震波场分布及建筑反应,基于SCI效应理论计算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发挥谱元(spectral element,SE)法可快速高效求解三维地震波场传播和多自由度(multi-degree of freedom,MDOF)模型计算量小且可同时模拟大量建筑的优势,同时,结合频率波数域(frequency wave number analysis,FK)方法,以等效地震荷载的方式施加地震波场,建立了FK-SE-MDOF耦合方法,实现了SE-MDOF耦合模型中多种波型(P波、SV波和SH波)的斜入射输入,解决了当前三维SCI效应研究方法中未能同时考虑建筑非线性、频谱特性、地震波波型及入射角度影响的问题。首先对方法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与振动台试验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进而,采用该方法建立理想场地-城市建筑群相互作用耦合模型,主要探讨了入射角度和地震波波型对SCI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该方法较为真实地反映SCI效应影响的同时,可反映建筑基础轮廓对地震波场的影响,适用于需考虑建筑轮廓信息的社区尺度SCI效应研究,可为城市规划、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以及震后救援等工作提供定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CI) 频率波数域-谱元-多自由度模型(FK-SE-MDOF)方法 斜入射 建筑群 社区尺度
下载PDF
河南城市绿地10年发展规模时序变化特征分析
11
作者 李燕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以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指标,对标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相关指标要求,对河南17个地级以上城市2013—2022年十年间的绿地发展规模进行研究,归纳河南城市绿地发展的时序变化特征,探索未来河南城市绿地... 以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指标,对标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相关指标要求,对河南17个地级以上城市2013—2022年十年间的绿地发展规模进行研究,归纳河南城市绿地发展的时序变化特征,探索未来河南城市绿地的建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城市 园林绿地 发展规模 时序变化
下载PDF
超高层连体建筑——核心区域立体城市的切片探析
12
作者 桂学文 毛凯 《当代建筑》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超高层建筑在近20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蓬勃发展之势,也伴生了一定的质疑与讨论。本文从规模效应、中国城镇化现状与低能耗目标出发,探讨了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群的适用范围,并以近期的超高层连体建筑实践为例,分析说明了其在设计过程... 超高层建筑在近20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蓬勃发展之势,也伴生了一定的质疑与讨论。本文从规模效应、中国城镇化现状与低能耗目标出发,探讨了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群的适用范围,并以近期的超高层连体建筑实践为例,分析说明了其在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重点与难点,以对超高层连体建筑的设计提出一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连体建筑 规模效应 立体城市 低能耗目标
下载PDF
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路径与机制——基于“同质多形”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凌凡 罗小龙 +2 位作者 唐蜜 丁子尧 顾宗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0,共12页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多维特征处于动态演化中,资本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构成最为关键的演化动力。园区经历了以企业转移为目标的早期形成阶段、2010年后的波折发展阶段以及2016年后以多元伙伴议程为导向的创新转型阶段,园区的转型发展由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推动。②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治理方式从政府间协同转向多元主体网络行动,使园区的尺度、网络、领域特征从早期迁出地主导的单中心治理方式向多元化发展。③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的建设从突出专业化经济优势转向囊括创新、生产、居住等要素的综合性整体系统转变,是当前区域治理日趋复杂的缩影,国家到地方、政府到市场的不同行动主体都参与其中。总之,本文揭示了合作共建园区治理的新趋势,并强调同质多形框架在认识与推动当前合作共建园区新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共建园区 “同质多形”理论 尺度 网络 领域 长三角
下载PDF
“跨界合作园区热”:尺度重组与空间转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凌凡 罗小龙 +1 位作者 顾宗倪 丁子尧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的增长经历了从竞争到合作的转变,“跨界合作园区热”接替“开发区热”成为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过程的集中展示。(1)研究立足长三角跨界合作园区的转型发展历程,探讨跨界合作园区历经的转移工业园、跨界新城到合作...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的增长经历了从竞争到合作的转变,“跨界合作园区热”接替“开发区热”成为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过程的集中展示。(1)研究立足长三角跨界合作园区的转型发展历程,探讨跨界合作园区历经的转移工业园、跨界新城到合作创新区的政策发展历程,及其空间转型的基本趋势;(2)基于空间转型与合作主体尺度重组活动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探讨空间转型背后尺度重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尺度上推、尺度融合与尺度多元化3个重组阶段及其所形成的托管、合署与企业式3种治理模式;(3)研究建构了跨界合作园区尺度权力重组与空间转型的逻辑框架,并从动态引导的政策支撑体系、劳酬对等的利益协调机制、省-地监管的分层管控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合作 飞地 开发区 空间 尺度 治理 长三角
下载PDF
中国国际友城关联格局时空演化研究
15
作者 申玉坤 骆华松 +2 位作者 洪菊花 梁茂林 周美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
城市间缔结国际友城关系既可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需求,亦可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特定的对外交往需求。该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析1973-2022年中国国际友城关联格局时空演化过程,运用尺度政治揭示其演... 城市间缔结国际友城关系既可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需求,亦可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特定的对外交往需求。该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析1973-2022年中国国际友城关联格局时空演化过程,运用尺度政治揭示其演化机理。研究发现:①中外双方城市的空间分布均呈现集聚-分散特征。中方城市呈现由集聚分布于华东、东北、华北地区向华南、西南、西北地区扩散的态势,总体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外方城市呈现由集聚于东亚、北美向西欧、东欧、东南亚区域扩散的态势。②中国国际友城关联格局趋于复杂,不同时期内各地区的首位结对区域变动较大,结对范围持续扩大,整体呈现与西欧、东亚(日、韩)和北美结对数量较多的网络特征,但沿边省域与其毗邻国家城市结对密切的现象较显著,当前中国缔结的国际友城向“一带一路”沿线集聚。③从影响机理看,全球、国家、地方等多尺度中的行为主体通过尺度上推、下推等尺度重构过程塑造了中国国际友城关联格局,其中地方尺度(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联系、城市产业结构、地理邻近性、历史交往关联、城市职能等作为支撑要素影响着其参与尺度重构的过程。尺度重构过程推动着中外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和结对关系的演化,进一步引发中国国际友城关联格局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外交 国际友城 关联格局 尺度政治 演化机理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影响劳动力就业?
16
作者 夏海波 刘耀彬 邵汉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24,共22页
智慧城市建设重塑城市创新形态,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利用中国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规模与结构的二维视角考察智慧城市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重塑城市创新形态,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利用中国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规模与结构的二维视角考察智慧城市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总体上能够扩大就业规模,优化技能层面就业结构,且规模效应大于结构效应,呈现出先量变后质变的边际递增趋势;(2)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技术创新补偿效应、网络基础设施配置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推动劳动力就业量质齐升;(3)在科教资源丰裕、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劳动力市场扭曲严重的地区以及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就业促进作用尤为明显;(4)智慧城市建设的就业规模效应通过行业间溢出实现,而就业结构效应主要源于劳动力技能偏好,存在就业极化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化转型下城市高质量就业提供新方案,为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数字化转型 劳动力就业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城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以桂林市主城区为例
17
作者 李杰杰 孙昌盛 +1 位作者 张春英 胡欣琪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3-635,共13页
基于桂林市2022年10月二手房价格数据,结合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模型,分析不同尺度下城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桂林市住宅价格呈显著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 基于桂林市2022年10月二手房价格数据,结合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模型,分析不同尺度下城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桂林市住宅价格呈显著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桂林市住宅价格空间呈显著的集聚分布,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高-低”和“低-高”集聚范围较小;(2)相较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MGWR模型的R2更高,能更准确地测度变量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和空间差异性;(3)住宅房龄、教育医疗和商务设施为全局变量,绿化率、公共交通设施、铁路设施配套、生活配套和旅游景点的空间异质性处于中等水平,对外交通设施的空间异质性较大,在局部范围内对住宅价格有显著影响且差异明显;(4)住宅房龄、生活配套和旅游景点对住宅价格具有负向影响,教育医疗和商务配套对住宅价格具有正向影响,其余变量在不同空间区位上对住宅价格表现出抑制或增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价格 影响因素 空间异质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桂林市
下载PDF
新兴体育赛事助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历程、经验及启示——以上海赛艇公开赛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米中伟 张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4,共6页
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赛艇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上海赛艇公开赛得以创办的历史源流,发现我国赛艇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初步萌芽阶段(1852—1949年)和全面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上海赛艇公开赛的举办对于处在全面... 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赛艇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上海赛艇公开赛得以创办的历史源流,发现我国赛艇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初步萌芽阶段(1852—1949年)和全面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上海赛艇公开赛的举办对于处在全面发展阶段的中国赛艇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上海赛艇公开赛助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历程与经验进行分析,认为上海赛艇公开赛的发展历程得益于由上至下的政策支持与由下至上的群众参与相结合模式,赛事的举办对于促进城市更新,激发城市活力具有积极作用。上海赛艇公开赛的举办带来的经验有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的赛事组织;(2)融赛于景的空间设计;(3)以赛营城的形象塑造;(4)赛事效益的开发利用。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启示:(1)新兴体育赛事成为促进城市更新的手段;(2)景观体育赛事成为宣传城市形象的名片;(3)人民体育赛事成为传承城市文化的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著名体育城市 上海赛艇公开赛 体育产业
下载PDF
可达性视角下高铁对于长三角地区“融城化、同城化、一体化”的空间影响
19
作者 王绍博 郭建科 +1 位作者 邓昭 王心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50,共11页
作为贯穿城市区域的重要通道,高铁的网络性与外部性使其呈现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但现有研究缺乏对高铁多维空间效应的系统性分析。鉴于此,研究立足高铁的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从城市内部、边界、区域3种尺度,架构不同尺度条件下可达性评价方... 作为贯穿城市区域的重要通道,高铁的网络性与外部性使其呈现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但现有研究缺乏对高铁多维空间效应的系统性分析。鉴于此,研究立足高铁的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从城市内部、边界、区域3种尺度,架构不同尺度条件下可达性评价方法,系统测度高铁对于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综合空间影响。结果发现:①“一城多站”已成为长三角城市高铁站点空间组织的普遍模式,高铁使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城的联系更加紧密,高铁公交化时代融城化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尤其对于浙江省而言,高铁已经成为其内部城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城联系的重要纽带。②高铁已经成为重组相邻城市间生产、生活的关键纽带和桥梁,但从邻界尺度可达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同城化发展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当前已初步形成7个同城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且基本围绕长三角重要中心枢纽城市(上海、南京、杭州、温州、合肥、徐州、无锡)展开。③高铁具有明显的中长途运输优势,使得其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更大,高铁影响下长三角一体化格局呈现较为明显的“Z”字型格局,且已经向西延伸至合肥,但周边城市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程度依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融城化 尺度分解 长三角 同城化 一体化
下载PDF
受致灾气旋影响的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直接经济损失特征
20
作者 赵庆庆 姜彤 +2 位作者 苏布达 王艳君 翟建青 《气象科学》 2024年第3期583-592,共10页
本文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热带气旋定义为致灾气旋。依据城区常住人口,将我国城市划分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三种规模等级,基于1984—2019年热带气旋灾情和路径数据筛选出致灾气旋,分析我国城市的致灾气旋频次、强度,并研究致灾气... 本文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热带气旋定义为致灾气旋。依据城区常住人口,将我国城市划分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三种规模等级,基于1984—2019年热带气旋灾情和路径数据筛选出致灾气旋,分析我国城市的致灾气旋频次、强度,并研究致灾气旋造成的不同规模城市直接经济损失变化。主要结论为:(1)1984—2019年影响我国城市的致灾气旋为7.7个·a^(-1),呈微弱下降趋势,而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发生频次呈显著增加趋势(α=0.05显著水平),30°N以南城市频次整体比北部高;(2)由于致灾气旋影响范围增加,暴露于不同强度致灾气旋的城市个数呈增加趋势,其中暴露于强台风的城市个数增速最快,约为2.0个/(10 a);致灾气旋影响城市个数增加以及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暴露于致灾气旋影响范围内的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以大城市经济暴露度(占比81.7%)的增速最快(402.6亿元·a^(-1));(3)1984—2019年致灾气旋造成的城市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62.3亿元·a^(-1)(以2019年市值),呈增加趋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强度致灾气旋频次增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经济损失占我国致灾气旋经济损失的比重从30.0%增加到63.3%。大城市资产财富集中,且多位于沿海地区,致灾气旋发生频次较多,经济损失占比最大(为51.4%),增速最快(为5.2亿元·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气旋 不同规模城市 经济暴露度 直接经济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