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UR VILLAGE DOCTOR
1
作者 Gunlek Mingtan(文/图) 《China's Tibet》 2021年第3期22-25,共4页
I was assigned to my second village at the end of January 2020.Compared to the one in Lhoka where I worked a whole year in 2015,this villag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Nagqu impressed upon me more.Born and raised in Lhasa... I was assigned to my second village at the end of January 2020.Compared to the one in Lhoka where I worked a whole year in 2015,this villag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Nagqu impressed upon me more.Born and raised in Lhasa,I seldom had contact with any nomads or had anything to do with nomadic areas,though I did have a few friends from Nagqu who worked in Lhasa and knew very well of yak meat,butter,and che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sed village worked
下载PDF
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体育特色村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孙晋海 张鹏飞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6,F0003,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案例分析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在阐释体育特色村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逻辑起点基础上,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指导,探讨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体育特色村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实施...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案例分析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在阐释体育特色村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逻辑起点基础上,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指导,探讨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体育特色村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实施路径。首先,基于体育特色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与外生动力脱嵌的客观情境,构建了包含内生动力(体育资源内生、体育价值认同和村庄体育主体动员)和外生动力(政府扶持和资本下乡)的内外联动的分析框架;其次,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青山头村为例,验证了分析框架的行动逻辑;最后,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强化内生-促进外生-注重内外联动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挖掘村庄体育资源、强化主体价值认同、动员村庄体育主体、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下乡、打造村庄内外联动治理共同体、促进城乡内外融合协同式发展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内生发展理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体育特色村庄
下载PDF
社会工作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内在逻辑与可能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江龙 赵熙睿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5-141,共7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村民主体性难培养、乡村情境性难契合、城乡数字鸿沟难跨越等实践壁垒和现实障碍。其可能原因在于数字技术无法与乡村关系进行有效嵌合,社会工作将关系作... 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村民主体性难培养、乡村情境性难契合、城乡数字鸿沟难跨越等实践壁垒和现实障碍。其可能原因在于数字技术无法与乡村关系进行有效嵌合,社会工作将关系作为核心内容,贯穿社会工作实务的全过程,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专业优势。基于此,从社会工作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关系”视角出发,遵循社会关系建设和社区赋能两个方面的内在逻辑,提出可能策略,包括: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为内容推进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以数字友好社区建设为目标推进数字关怀型社区构建,以数字文化相融为切口推进数字乡村文明建设来破解数字乡村建设梗阻,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关系 赋能
下载PDF
资源下乡背景下乡村关系的差序格局及其形塑逻辑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国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以“一乡−多村”为乡村关系的两个主体,突破过去将乡村关系中的“村”视为一个抽象整体的研究进路,提出“乡村关系的差序格局”。在“行政消解自治”乡村一体化的背景下,乡镇与其下辖的各行政村的关系存在“亲疏远近”之别。形塑这种亲... 以“一乡−多村”为乡村关系的两个主体,突破过去将乡村关系中的“村”视为一个抽象整体的研究进路,提出“乡村关系的差序格局”。在“行政消解自治”乡村一体化的背景下,乡镇与其下辖的各行政村的关系存在“亲疏远近”之别。形塑这种亲疏远近的要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特定行政村在中央或地方涉农政策中的重要性。政策性位置越突出,其与乡镇的关系越亲近。二是特定行政村村治情况良善与否。村干部治村能力越强,其与乡镇的关系越亲近。三是特定行政村在体制内有无先赋性外联关系。这种外联关系越重要,其与乡镇的关系越亲近。自上而下的各类资源在各行政村之间的配置,相应由乡村关系的差序格局来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下乡 乡村关系 差序格局 驻村工作队 政绩思维
下载PDF
建构共识:在精英结构分化的村庄落实“一肩挑”——基于“S村”的经验研究
5
作者 夏瑛 吴天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对解决村庄“两委”矛盾,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两委”力量相互制衡、精英结构相对分化的村庄,“一肩挑”制度的推行并不顺利。2021年,A镇在所辖16个行政村推行...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对解决村庄“两委”矛盾,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两委”力量相互制衡、精英结构相对分化的村庄,“一肩挑”制度的推行并不顺利。2021年,A镇在所辖16个行政村推行“一肩挑”制度,其中15个村都顺利实现了村内组织“一肩挑”,唯独“S村”遭遇瓶颈。其主要原因是该村已形成比较稳定的村“两委”相互制衡的精英结构,仅靠村庄自治力量难以实现权力整合。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党委通过灵活运用党的工作方法分别在村庄精英内部以及村民内部建构共识,为强调权力整合的“一肩挑”制度创造条件。一方面,通过党内干部工作方法在原村干部内部打破隔阂,在村庄精英中凝聚候选人共识;另一方面,利用群众工作方法凝聚村庄民意,在村民中构建选举共识。在村庄自治力量存在分化的情况下,党的领导对整合村庄精英、建构村内共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肩挑” 村庄精英结构 村庄选举 干部工作方法 群众工作方法
下载PDF
“钟摆逻辑”:有限结构化的村务工作模式——基于湖北S村的经验研究
6
作者 张文明 刘江 《地方治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65-77,M0004,共14页
我国村级组织具有复杂性,在村务工作的组织模式、规范要求和具体内容等层面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发现,基层的村务工作呈现出明显的“钟摆逻辑”,即面对常规任务和特殊任务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处理常规任务时,运用分工合作的模式,将任... 我国村级组织具有复杂性,在村务工作的组织模式、规范要求和具体内容等层面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发现,基层的村务工作呈现出明显的“钟摆逻辑”,即面对常规任务和特殊任务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处理常规任务时,运用分工合作的模式,将任务进行条线分割,主要采用坐班制、固定工作场所及规则治理等手段;而面对特殊任务时,则结成“行动班子”,以团结合作、工作动员等方式来应对。这种在常态模式与动员模式之间的切换使得村务工作处于有限结构化的状态,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钟摆逻辑 村务工作 有限结构化 分工合作体 任务共同体
下载PDF
我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研究的内容综述与工作前瞻
7
作者 戴彦 李懿 +2 位作者 钟佳丽 平楠 陈梓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历史文化村落既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又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工作对象。文章借助CiteSpace分析工具,对相关文献进行关键信息的检索、提取、分析和研判。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历史文化村落研究大体可划分为依附研究、专属研究... 历史文化村落既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又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工作对象。文章借助CiteSpace分析工具,对相关文献进行关键信息的检索、提取、分析和研判。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历史文化村落研究大体可划分为依附研究、专属研究和拓展研究3个阶段,主要围绕“本体机理的认知解读”“文化遗产的保护转型”“社会体系的组织治理”和“产业发展的创新规划”4大主题展开讨论,体现从“实体历史空间”到“复合多元要素”的对象演变、从“孤立对象保护”到“区域统筹发展”的目标拓展、从“单科定性”到“交叉定量”的方法进化等研究特征。最后,面对乡村振兴的机遇与乡村收缩的挑战,从研究视角、保护理论、实践方法等方面提出工作展望,以期为新时代我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落 CiteSpace分析工具 研究特征 工作展望
下载PDF
“村改居”社区营造的本土实践与反思:以驻马店市P社区为例
8
作者 陈晓东 张维真 《江苏商论》 2024年第10期16-19,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村地区的“非农化”,村庄变为社区。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治理成果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建立社区治理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本文以P社区营造——“村改居”居民多主体参与社区事务项目为例,从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村地区的“非农化”,村庄变为社区。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治理成果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建立社区治理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本文以P社区营造——“村改居”居民多主体参与社区事务项目为例,从空间营造、活动营造、赋权增能三个方面介绍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实践过程,从中分析P社区营造中显现的问题,并思考提升社区营造效果的策略,助力实现更好的城市社区治理成效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社会工作 “村改居”社区
下载PDF
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被引量:13
9
作者 豆书龙 朱晴和 李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97,共26页
农民作为乡村建设主体,其所思、所想、所盼关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推进质量。本研究以2省3县的8个典型村、348位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统分结合的思路,分别探析农民视角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建议,而后... 农民作为乡村建设主体,其所思、所想、所盼关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推进质量。本研究以2省3县的8个典型村、348位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统分结合的思路,分别探析农民视角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建议,而后考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成效与问题,从而建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农民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平较低及公共服务可及性有限、产业发展条件受限及利益联结欠缺、公共文化服务不深入及“三治融合”体系不完善、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和农民主体意识薄弱问题。因此,未来应顺应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机制和提升短缺型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宜居乡村水平,通过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升级与完善联农带农助农机制提高宜业乡村质量,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强化“五治融合”实践提升和美乡村成效,通过完善农民参与路径和构建和美乡村共同体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性优化与高质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 所思 所想 所盼
下载PDF
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执行困境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史密斯模型
10
作者 陆瑞钊 王舒云 +4 位作者 冯启明 吴雨洁 黄馨慧 孙四维 李贞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基于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实施现状,探讨分析我国当下“乡聘村用”政策执行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为推动政策进一步落实提供参考。方法:在史密斯模型基本原理指导下,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剖析有关政策与文献,归纳出与现... 目的:基于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实施现状,探讨分析我国当下“乡聘村用”政策执行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为推动政策进一步落实提供参考。方法:在史密斯模型基本原理指导下,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剖析有关政策与文献,归纳出与现行“乡聘村用”政策实施有关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与参考。结果: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执行主体之间缺乏协同机制、目标群体对“乡聘村用”政策知晓程度低、“乡聘村用”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乡聘村用”政策的实施。结论: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晰执行主体权责范围,构建现代化协同治理体系;提升目标群体关注度,扩大政策受众覆盖面;多措并举,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生 “乡聘村用” 政策执行 史密斯模型
下载PDF
DB 5101/T 149-2023《村(社区)社会工作室服务指南》地方标准解读
11
作者 黄姝 陈晓占 +2 位作者 卓娅 周爱平 吴映雪 《标准科学》 2024年第8期110-113,共4页
DB 5101/T 149-2023《村(社区)社会工作室服务指南》规定了社会工作室的服务原则及服务基础、流程、内容、方法、评价与改进等方面内容。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社会工作室面向“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专业服务具有重... DB 5101/T 149-2023《村(社区)社会工作室服务指南》规定了社会工作室的服务原则及服务基础、流程、内容、方法、评价与改进等方面内容。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社会工作室面向“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专业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社区) 社会工作室 社会工作
下载PDF
基于触媒效应的城中村改造影响评价——以深圳大冲村改造项目为例
12
作者 高昕蕊 金广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城市规划实施评价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中村改造长期以来较少关注全周期的影响评价研究。基于城市设计的“触媒理论”,以广东省深圳大冲村改造影响评价为线索,梳理改造过程中项目的定位与方案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两个阶段... 城市规划实施评价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中村改造长期以来较少关注全周期的影响评价研究。基于城市设计的“触媒理论”,以广东省深圳大冲村改造影响评价为线索,梳理改造过程中项目的定位与方案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两个阶段不同方案的核心指标,分析空间要素的差异,探究在开发商主导模式下,项目改造定位错位、多方利益博弈等诸多问题。最后,从住区形态的角度解析大冲村改造后的变化,并以租客和住客两种人群为线索,分析改造项目对高新区造成的影响。针对城中村改造中的价值观念、政策导控、评价体系3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今后拆除重建类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借鉴,以期规避改造项目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而推动城市更新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大冲村 城中村改造 触媒效应 影响评价 住区形态 职住分离
下载PDF
以陪伴式规划引领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潜山市万涧村传统村落保护试点项目探索
13
作者 曹璐 刘琳 +1 位作者 郭秋晨 朱穆峰 《城市设计》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本文介绍了潜山市万涧村传统村落保护试点的陪伴式规划实践。陪伴式规划作为以人为中心的落地型规划,可以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动态调整规划内容,通过将规划建设项目拆解、策划为一系列乡村“公共事件”,实现村落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文化传... 本文介绍了潜山市万涧村传统村落保护试点的陪伴式规划实践。陪伴式规划作为以人为中心的落地型规划,可以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动态调整规划内容,通过将规划建设项目拆解、策划为一系列乡村“公共事件”,实现村落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文化传承创新、村民生计培育等目标,使规划过程切实转化为乡村产业、文化、社会治理全面振兴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伴式规划 乡村综合性成长 树形工作模式 村民主体性地位
下载PDF
地质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浙江省余村地质文化村为例
14
作者 赵神祖 何晓雪 +5 位作者 吕赟珊 陆明锋 丁志磊 张建芳 段吉琳 延孟孟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592-599,共8页
浙江省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其丰富的地质资源为探索地质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绝佳的窗口。本文解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目标,阐明地质工作的支撑效能及具体职责,以及地质资... 浙江省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其丰富的地质资源为探索地质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绝佳的窗口。本文解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目标,阐明地质工作的支撑效能及具体职责,以及地质资源的价值所在,探索了地质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实现途径,以及基于地质资源的振兴策略。本文以余村地质文化村为例,对其自然地理环境、地质遗迹资源等方面进行细致剖析,通过余村的地质工作在“两山”理念践行下实现的多赢局面以及总结“五星级”地质文化村建设中的成果与经验,论证了地质工作不仅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还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丰富文化内涵,从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作 乡村振兴 余村 地质文化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政策演进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
15
作者 黄雨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53,共11页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党领导农村工作制度的创新,在新时代解决农村发展现实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政策发展演进和特征,可为制度优化和政策完善提供科学参考,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聚焦驻村第一书记制度...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党领导农村工作制度的创新,在新时代解决农村发展现实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政策发展演进和特征,可为制度优化和政策完善提供科学参考,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聚焦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政策演进,运用文本分析法,对2015—2023年中央到地方出台的94份驻村第一书记有关政策文件进行系统量化分析。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发现:一是驻村第一书记制度运行政策经历了初步形成期(2015—2016年)、调整优化期(2017—2020年),以及深化发展期(2021年以来)三个阶段。二是四类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整体呈现“趋弱—趋强—趋稳定”的变动态势,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特征。三是在不同政策阶段政策聚焦点受阶段性政策目标、任务要求等影响,呈现演进特征。根据分析从提升政策目标针对性、增强政策工具均衡性、提高政策执行有效性等方面提出政策优化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 农村工作 发展演进 政策优化 脱贫攻坚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基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经验与启示
16
作者 孙建红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2,共6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期党中央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不仅是新的时代背景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更是乡村振兴内涵的迭代性升级。因此,如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建设必须回应的问题。...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期党中央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不仅是新的时代背景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更是乡村振兴内涵的迭代性升级。因此,如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建设必须回应的问题。浙江省实施的“千万工程”,以生态为起点但不止于生态,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循序渐进,不仅改善了浙江农村的人居环境,更探索出了一条实现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科学道路,实现了浙江乡村的华丽转身。“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为当前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 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内外协同:社会工作参与“村改居”社区治理路径研究——以J社区为例
17
作者 吴沈情 李飞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内外协同是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社会工作的治理目标契合我国当前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进行社区治理已成趋势。“村改居”的出现使这类社区面临公共空间失序、社区关系网络断裂、社区自治能力不足、... 内外协同是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社会工作的治理目标契合我国当前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进行社区治理已成趋势。“村改居”的出现使这类社区面临公共空间失序、社区关系网络断裂、社区自治能力不足、居民主体意识薄弱陷的困境。本文以安徽省“村改居”规模较大的J社区为研究对象,发现“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推动社区从局部协作向多元协同发展,即社会工作整合社区内源力量形成内生动力,利用网格管理粘合社区关系网络,使它们成为社区社会资本,并且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居民参与提供平台、为社区多元治理奠定基础。社区内主体与社区外主体、内部与外部的协同合作为社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村改居”社区治理多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村改居”社区 内外协同 社会工作 多元发展
下载PDF
三生视角下南方传统村落植物景观营造策略——以宁远县4个传统村落为例
18
作者 宋紫琳 陈存友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植物景观的营造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传统村落的风貌。随着对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植物景观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以三生视角为理论指导,对南方传统村落内的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的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并提出营造策略。以小桃... 植物景观的营造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传统村落的风貌。随着对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植物景观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以三生视角为理论指导,对南方传统村落内的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的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并提出营造策略。以小桃源村、琵琶岗村、下灌村及西湾村这4个传统村落的三生空间中的植物景观为例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传统村落中人居生活环境杂乱,地域文化不明显;生态绿化景观缺乏,季相变化单一;生产经济业态僵化,缺乏区域特色。针对上诉问题提出相应的植物景观优化策略,美化生活人居空间,塑造地域文化特色;恢复生态景观,丰富植物多样性;促进生产多元化,活化产业经济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视角 三生空间 传统村落 植物景观营造 宁远县
下载PDF
驻村干部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支持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永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32-46,共15页
驻村干部制度是党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工作和家庭是驻村干部的主要活动场域,由于驻村干部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离开原工作单位和家庭,从而容易导致其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并进一步影响其工作投入和工作绩效。以工作-家... 驻村干部制度是党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工作和家庭是驻村干部的主要活动场域,由于驻村干部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离开原工作单位和家庭,从而容易导致其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并进一步影响其工作投入和工作绩效。以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支持为自变量、工作绩效为因变量、工作投入为中介变量,探讨驻村干部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支持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驻村干部的工作-家庭冲突对其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驻村干部的家庭支持对其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驻村干部的工作投入在其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工作投入也在其家庭支持与工作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缓解驻村干部的工作-家庭冲突可以从以下措施着手:构建完善的组织支持系统;完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搭建组织与家庭沟通桥梁;提供心理干预服务以及注重岗前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村干部 工作-家庭冲突 家庭支持 工作投入 工作绩效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我国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完善路径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龚松柏 陈昱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44-151,共8页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驻村干部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在脱贫攻坚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发展阶段,这一制度仍将继续存在,但由于工作任务的变化,这一制度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发展。通过...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驻村干部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在脱贫攻坚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发展阶段,这一制度仍将继续存在,但由于工作任务的变化,这一制度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对驻村第一书记的选拔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这一制度在新发展阶段应对新任务上的主要不足,并提出了完善这一制度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驻村第一书记 选拔机制 工作机制 考核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