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4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mposite frame joints 被引量:5
1
作者 Yan Changwang Jia Jinq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0年第3期439-448,共10页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composite frame comprised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 high-strength concrete (SRUHSC) columns an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beams, six interior frame joint specimens...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composite frame comprised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 high-strength concrete (SRUHSC) columns an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beams, six interior frame joint specimens were designed and tested under low cyclically lateral load. The effects of the axial load ratio and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were studi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me joint performance including crack pattern, failure mode, ductility,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strength degradation and rigidity degradation. It was found that all joint specimens behaved in a ductile manner with flexural-shear failure in the joint core region while plastic hinges appeared at the beam ends. The ductility and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of joints increased as the axial load ratio decreased and the volumetric stirIup ratio increased.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oefficient and equivalent damping coefficient of the joints fell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coefficients of th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frame joint and RC frame joint. The axial load ratio and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have less influence on the strength degradation and more influence on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The stiffness of the joint degrades more significantly for a low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and high axial load ratio. The characteristics obtained from the SRUHSC composite frame joint specimens with better seismic performance may be a useful reference in futur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al test axial load ratio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DUCTILITY strength degradation stiffness degradation steel reinforced ultra high strength concrete beam-column joint
下载PDF
Seismic Behaviour of Beam-Column Joints of Precast and Partial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被引量:1
2
作者 Wanpeng Cheng Licheng Wang +1 位作者 Yupu Song Jun Wang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5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A beam-column joint of precast and partial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PPSRC) is proposed for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The PPSRC consists of partial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partial steel is locate... A beam-column joint of precast and partial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PPSRC) is proposed for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The PPSRC consists of partial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partial steel is located in the core joint region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oncrete member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series of PPSRC specimens. These specimens are tested under low cyclic loading.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PSRC specimens is 3 times that of the ordinary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eam-column joints.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degradation rates are s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RC beam-column joints. In addition,the strength of the core joint region and the connections is higher than other parts of the PPSRC specimens. Beam failure occurs firstly for the PPSRC specimens,followed by column failure and connections failure. The failure of the core joint region occurs finally.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PPSRC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rdinary RC beam-column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east and partial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PPSRC) beam-column joints low cyclic test hysteretic curve degradations of strength and stiffness DUCTILITY
下载PDF
Research on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tubular joints i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truss arch bridge 被引量:1
3
作者 LI Rui YE Liao-yuan CHEN Ying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09年第3期11-15,共5页
In this paper stresses at joints forming by hollow steel tube an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ST) are calculated, analyzed and compared. It is founded that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joints of CFST is a quite dif... In this paper stresses at joints forming by hollow steel tube an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ST) are calculated, analyzed and compared. It is founded that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joints of CFST is a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ollow steel tube. A conclusion can be made that analysis of fatigue at the joints of CFST truss arch bridge can not apply the results developed from analyzing at joints of hollow steel tube in marin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ST) joint stress concentration
下载PDF
Behaviour of a Moment Resisting Composite Steel and Concrete Joint Under Alternate Loading
4
作者 Alberto Zanchettin Bruno Briseghella Tobia Zordan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101,110,共10页
The authors show the results of a study conducted on a joint connecting a concrete column to a composite steel concrete floor,subjected to tension on the beams as a result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sagging bending momen... The authors show the results of a study conducted on a joint connecting a concrete column to a composite steel concrete floor,subjected to tension on the beams as a result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sagging bending moment.The beam to column connection is achieved by means of headed studs welded to the beam and embedded in the concrete cast.Fiv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have been tested at failure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formulae proposed in literature.Different degrees of ductility,reliability and strength have been obtained varying geometry and reinforcement ratio on the joints t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steel concrete joint laboratory test analysis alternate loading
下载PDF
Static behavior of semi-rigid thin-wall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to-column joints with bolted partial-depth flush end plate:experimental study
5
作者 郜京峰 张耀春 +2 位作者 王海明 姚淇誉 金路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1年第5期91-102,共12页
A new type of semi-rigid thin-wall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to-column joint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ve semi-rigid composite beam-to-column joint specimens subjected to hogging moments under monotonic ... A new type of semi-rigid thin-wall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to-column joint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ve semi-rigid composite beam-to-column joint specimens subjected to hogging moments under monotonic loading were tested to study the static behavior of this new type of joint.The main variable parameters for the five joint specimens were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and the joint typ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signated that the magnitude of extension of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d the moment-rot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w type of joint.The concrete slabs could resist 3.8%-19.1% of the total shear load applied to the cross-sections near the beam-to-column connection.The edge stiffened elements,such as the flange of the lipped I-section thin-walled steel beam,were capable of having considerable inelastic deformation capacity although they had comparatively large width-to-thickness ratios.The shear failure of the concrete cantilever edge strip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practical design because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anchorage of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in the new type of external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RIGID thin-wall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beam-to-column joints static behavior experimental study
下载PDF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Z3号桥塔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博 李维 刘爱林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112+392+2×1120+392+112)m三塔钢桁梁斜拉桥,Z3号桥塔为超高多肢钢-混组合塔,高308 m。上塔柱钢结构高87.5 m,分13个吊装节段,最重505 t;中、下塔柱混凝土结构高217.5 m,分38个节段液压...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112+392+2×1120+392+112)m三塔钢桁梁斜拉桥,Z3号桥塔为超高多肢钢-混组合塔,高308 m。上塔柱钢结构高87.5 m,分13个吊装节段,最重505 t;中、下塔柱混凝土结构高217.5 m,分38个节段液压爬模施工;钢-混结合段高3 m,内部采用PBL键+剪力钉+高强度钢锚杆+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形式。在中塔柱设置钢管临时横撑控制塔柱线形及应力;下横梁采用落地支架法分层施工,与对应塔柱同步浇筑;钢-混结合段混凝土采用C60细石补偿收缩混凝土+高强度灌浆料,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采用工厂“2+1”立体匹配制造、“提升站+运输栈桥”钢塔节段转运等技术,并研制15000 t•m超大型塔吊,实现了钢塔柱大节段的制造、整体滩地运输和吊装;钢塔节段间采用栓焊组合连接形式,通过设置工艺隔板、双面坡口等措施控制了钢塔焊接变形;利用定位桁架临时锁定钢塔合龙段实现了钢塔的精确合龙,定位桁架受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混组合桥塔 超高多肢 钢-混结合段 整体吊装 钢塔合龙 栓焊组合连接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新型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晓光 曹国旭 +1 位作者 黄远 李乾坤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研究内加强环式圆钢管混凝土柱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梁这种新型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了缩尺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开展了相同梁柱节点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通过研究该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拟静... 为研究内加强环式圆钢管混凝土柱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梁这种新型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了缩尺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开展了相同梁柱节点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通过研究该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拟静力加载试验的骨架曲线、核心区剪切变形等,分析了节点试件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全面考察了同一梁柱节点在静力加载和低周往复加载两种工况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核心区强度较强,破坏模式主要为梁端破坏,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时试件梁柱连接处附近的梁端钢板发生拉裂破坏和钢板鼓曲,静力加载试验时试件梁端焊缝发生拉裂破坏;试件延性较好,加载过程中经历了弹性、弹塑性和塑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该类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 内隔板 静力加载试验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受力性能 设计方法
下载PDF
钢-UHPC结合段PBL连接件和钢梁端面承压联合作用研究
8
作者 杨俊 李克阳 +2 位作者 周建庭 冷景晨 邹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6,共9页
钢-混结合段作为钢梁和混凝土连接为整体的核心部件,传力构件的受力性能对钢-混凝土结合段至关重要。为提高结合段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仅有钢梁端面承压、PBL连接件和两者联合作用3组推出试验。结果表明:3组试件最终破坏裂缝分布均为钢梁... 钢-混结合段作为钢梁和混凝土连接为整体的核心部件,传力构件的受力性能对钢-混凝土结合段至关重要。为提高结合段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仅有钢梁端面承压、PBL连接件和两者联合作用3组推出试验。结果表明:3组试件最终破坏裂缝分布均为钢梁端面侧“八”字形分布;钢梁端面组(D组)试件破坏模式主要为UHPC的开裂破坏而失效,PBL连接件组(P组)和联合作用组(PD组)试件主要是贯穿钢筋的剪切破坏而失效;3组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均包含弹性、裂缝开展和屈服3个阶段,由于贯穿钢筋和UHPC榫具有抑制裂缝开展和提高试件延性的作用,P组和PD组试件裂缝开展阶段较D组更短,屈服阶段更长,延性更好。对荷载-滑移曲线进行拟合,提出了钢梁端面承压和PBL连接件承载力随滑移量变化的计算公式。引入滞后滑移差Δs_(j),当Δs_(j)=0~0.67 mm时,联合作用计算结果偏于安全。计算得到钢梁端面承压传力比例约为43%,PBL连接件传力比例约为57%,两者传力效果基本相当。利用UHPC作为外包混凝土时,建议采用承载能力更高的贯穿钢筋,以充分发挥UHPC的高强性能,从而提高结合段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混组合结构 UHPC 结合段 PBL连接件 传力比例
下载PDF
斜拉桥非对称V形钢塔-混凝土基座结合部构造设计优化
9
作者 周朝阳 肖逸鹏 +1 位作者 何畅 王兴国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5,共9页
某空间异型斜拉桥主塔钢柱与斜撑在底部形成非对称V形结构,钢构件轴线严重偏离下部混凝土基座顶面垂线,给结合部构造设计带来困难。目的 为了确定所采用构造方案中的众多参数,缓解塔柱到基座的刚度陡变,降低结合部各部件的应力最大值,方... 某空间异型斜拉桥主塔钢柱与斜撑在底部形成非对称V形结构,钢构件轴线严重偏离下部混凝土基座顶面垂线,给结合部构造设计带来困难。目的 为了确定所采用构造方案中的众多参数,缓解塔柱到基座的刚度陡变,降低结合部各部件的应力最大值,方法 基于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模拟,通过改变参数取值,对多种典型工况下各部件的应力进行分析、对比、验算,对于锚杆设置这一参数的影响,还研究了承压板与混凝土基座之间的界面应力。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张拉1~4号索的施工极端工况和平面内外弯矩绝对值相加最大的使用工况最为关键,基座混凝土主拉应力常起控制作用,塔根应力比较接近规范限值;加厚承压板、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有利于控制锚箱钢板和基座混凝土应力;原方案锚箱中部纵横向钢板作用很小;锚杆布置位置合理远比数量重要,弯矩作用下受拉侧施加预应力能够起到有益作用。结论 最终优化方案大量减少了锚箱钢板块数和锚杆根数,预应力分布也更合理。研究结果兼顾安全、适用和经济,对相关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塔-混凝土 预应力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大跨度公铁合建斜拉桥钢混板-桁组合梁关键节点空间受力特性
10
作者 施洲 赵旭泼 +3 位作者 周勇聪 刘振标 夏正春 印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100,共11页
针对大跨度公铁合建斜拉桥—主跨808 m洪奇沥特大桥新型钢混板-桁组合梁的关键节点—辅助墩顶钢混节点,采用ANSYS软件建立钢桁-混凝土板组合梁部分节段细化的全桥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分析边跨组合梁节点在受力最不利工况下的受力规律及传... 针对大跨度公铁合建斜拉桥—主跨808 m洪奇沥特大桥新型钢混板-桁组合梁的关键节点—辅助墩顶钢混节点,采用ANSYS软件建立钢桁-混凝土板组合梁部分节段细化的全桥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分析边跨组合梁节点在受力最不利工况下的受力规律及传力特性,并讨论下弦杆等杆件截面等结构参数变化对节点受力、传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不利组合工况下,边跨组合梁辅助墩顶钢混节点处钢结构最不利Mises应力为265.9 MPa,混凝土局部最大名义拉应力为9.2 MPa,导致局部开裂而受力转移至钢结构;在辅助墩顶局部负弯矩影响下,内外节点板处应力总体呈“倒V”形分布,混凝土顶面及底面分别呈“鞍形”及“倒鞍”形分布;节点处下弦杆(含管内混凝土)、竖杆分别传递77.86%和40.15%荷载,为纵向、竖向主要传力构件;混凝土桥面厚度变化对自身应力影响明显,其厚度和下弦杆截面面积对纵向传力比影响大,竖杆截面面积对自身竖向传力影响相对明显;混凝土厚度及下弦杆、斜腹杆、竖杆截面为节点受力、传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其系数在0.8~1.1时,组合梁关键节点各构件应力及传力比均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合建斜拉桥 钢混板-桁组合梁 关键节点 受力特性 传力机理
下载PDF
开槽侧板加强型连接梁柱节点子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旺 王岩 +3 位作者 刘红波 熊清清 贾世杨 苏天成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3-30,共8页
为了优化侧板加强型节点的抗连续倒塌性能,提出了一种开槽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形式。通过静力加载试验,得到了新型节点子结构的破坏模式、竖向抗力发展机制、应变分布、延性水平和动力承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钢梁翼缘在盖板附近首... 为了优化侧板加强型节点的抗连续倒塌性能,提出了一种开槽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形式。通过静力加载试验,得到了新型节点子结构的破坏模式、竖向抗力发展机制、应变分布、延性水平和动力承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钢梁翼缘在盖板附近首先开裂并向腹板外排螺栓中部延伸贯穿,导致竖向承载力快速下降为峰值荷载的20%左右。相比传统侧板加强型和圆弧扩盖板型梁柱节点,新型节点的峰值承载力分别提高了62.1%和19.6%,塑性弦转角分别提高了203.6%和25.8%。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试件的断裂路径发展过程,进一步地通过参数化分析发现:扩大过焊孔构造对改善峰值后塑性弦转角及残余强度提升无明显作用;随着螺栓群远离钢梁翼缘起始断裂位置,最小残余强度比不断增大,但峰值后塑性弦转角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螺栓群内移45mm时,峰值后塑性弦转角及最小残余强度比分别达到0.149rad和0.88,提高了38.2%和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梁柱节点 抗连续倒塌性能 延性评估 参数化分析
下载PDF
横向贯通式中低速磁浮一体轨道梁钢-混结合部试验研究
12
作者 秦世强 黄春雷 +2 位作者 龚俊虎 毛羚 王秋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5倍设计荷载内,钢-混结合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且具备较高富裕量;竖向荷载主要通过钢板承压作用传递至混凝土梁体,焊钉对竖向荷载的传递作用较小;设计参数分析表明,适量提高钢连接件钢板厚度有利于竖向荷载的平顺传递。研究结果可以为梁轨一体轨道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中低速磁浮 模型试验 分离式轨道梁 梁轨一体轨道梁 钢-混结合部
下载PDF
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受力及理论计算
13
作者 施洲 张莹 +2 位作者 李英铭 何知明 时均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2-291,共10页
为研究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结构的受力及其理论计算公式,在既有公路桥梁钢-混结合段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截面应力、顶底板剪力连接件、承压板传力验算公式;并以主跨335 m汉巴南铁路嘉陵江特大桥为研究背景,采... 为研究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结构的受力及其理论计算公式,在既有公路桥梁钢-混结合段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截面应力、顶底板剪力连接件、承压板传力验算公式;并以主跨335 m汉巴南铁路嘉陵江特大桥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究结合段受力特性及应力纵、横向分布规律,进而开展结合段受力理论与数值计算对比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结合段混凝土均处于受压状态,不同截面位置处结合段钢、混应力横向分布均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公式验算结果表明:结合段混凝土应力均受压,满足截面应力验算要求;剪力连接件的抗力系数介于1.30~4.49,结合段剪力连接件具有良好的安全储备;承压板抗力系数介于3.18~10.08,表明前后承压板抗力远大于计算传力荷载,并具有优化的空间。理论公式计算的结合段顶底板混凝土应力、剪力钉应力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总体相近,在修正后可用于钢-混结合段的防开裂/脱离、抗剪受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混合梁 钢-混结合段 受力理论 剪力键 承压板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形式与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元清 林樱 +4 位作者 叶全喜 舒畅 张枫 张智彬 聂会东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3-65,共13页
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中,梁柱节点的受力状态复杂,是结构体系中的关键连接部位,对结构的承载力、刚度以及稳定性能均有重要影响。对国内外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总结了内加强型连接节点、外加强型连接节... 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中,梁柱节点的受力状态复杂,是结构体系中的关键连接部位,对结构的承载力、刚度以及稳定性能均有重要影响。对国内外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总结了内加强型连接节点、外加强型连接节点、贯通式连接节点、螺栓连接节点等各类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形式的特点和已有研究,从承载力、刚度、破坏模式、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等方面对各类连接节点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旨在为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钢管混凝土柱结构体系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钢梁 梁柱节点 力学性能 文献综述
下载PDF
斜拉桥V形钢塔-混凝土基座结合构造方式比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逸鹏 周朝阳 +3 位作者 何畅 孙秀贵 胡迎新 王兴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7-1057,共11页
某人行景观桥为空间异型钢塔斜拉桥,主塔中2根箱型钢柱在四棱台混凝土基座上方交汇呈非对称V形,钢柱轴线与其底端钢-混连接面不垂直,基座尺寸严格受制于河道防洪要求,使塔根-基座结合部构造方式设计具有挑战性。按照造价相当的标准初步... 某人行景观桥为空间异型钢塔斜拉桥,主塔中2根箱型钢柱在四棱台混凝土基座上方交汇呈非对称V形,钢柱轴线与其底端钢-混连接面不垂直,基座尺寸严格受制于河道防洪要求,使塔根-基座结合部构造方式设计具有挑战性。按照造价相当的标准初步拟定3种结合方案,采用ABAQUS软件分别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选取塔底支座反力中平面内外弯矩绝对值相加最大的组合进行模拟计算及其结果比较和对标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承压-传剪组合式结合部可以大幅度减小桥塔根部、基座及其中锚箱的应力,使其合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就塔根最大位移和应力幅而言,均为传剪式最大、组合式最小。组合式方案中承压板厚度较承压式减小1/3,应力虽有上升却未超限,材料利用率提高。承压式、特别是传剪式构造方案中,混凝土基座最大主拉应力远超规范限值,无法满足抗裂要求。传剪式方案中锚箱钢板Mises应力也超限22%,且与其竖向压应力和混凝土主拉应力的最大值处于同一位置。传剪式方案不适用的原因是,锚箱中侧面竖板间距太小,矩形板与柱壁连接屈从于不利构造特点,形成大转折。无论应力大小还是变形控制,组合式方案都值得优先选择。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本工程,对类似工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塔斜拉桥 钢-混结合部 结构连接 构造方式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新型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钻峰 葛雄 +1 位作者 曾滨 许庆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8,共10页
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是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抗震设计的关键点之一,由于节点剪力传递机理与构造的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该文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新型框架节点的受力机理,并基于桁架模型和... 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是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抗震设计的关键点之一,由于节点剪力传递机理与构造的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该文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新型框架节点的受力机理,并基于桁架模型和斜压杆模型,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预应力筋与型钢贡献的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开展了新型节点受力性能拟静力试验,分别选取了梁端破坏与节点剪切破坏两种破坏形式的节点试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新型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评估,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梁 型钢混凝土柱 节点 受剪机理 受剪承载力
下载PDF
型钢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受力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玉杰 牟凤飞 +1 位作者 史艳莉 王文达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6,共12页
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优势,设计一种型钢-螺栓-后浇混凝土装配式剪力墙型钢混合连接。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混合连接的剪力墙模型,探究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该混合连接预制剪力墙的受力性能,主要分析模型的破坏形态、受力机... 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优势,设计一种型钢-螺栓-后浇混凝土装配式剪力墙型钢混合连接。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混合连接的剪力墙模型,探究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该混合连接预制剪力墙的受力性能,主要分析模型的破坏形态、受力机制、变形曲线、特征承载力等,并扩展分析了材料强度、轴压比、连接件数量、型钢截面高度等参数对模型受力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装配式剪力墙破坏形态为压弯破坏,破坏时钢连接件仍保持完整,符合“强连接,弱墙肢”的基本设计理念;装配式剪力墙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延性和刚度;轴压比对结构承载力影响显著,型钢混合连接间距的增大能有效提升剪力墙延性。建立了型钢混合连接抗剪需求承载力计算模型和公式,并与国内外规范计算值对比分析,公式计算值和BS EN 1992欧洲规范计算值分别与模拟值的误差在15%和20%以内,均可用于型钢混合连接剪力墙竖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剪力墙 型钢混合连接 竖向接缝 受力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混合梁斜拉桥微膨胀UHPC灌注钢混结合段的时变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星宇 刘路明 +2 位作者 方志 洪金圣 杨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9-720,共12页
为明确微膨胀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灌注材料的收缩徐变对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长期性能的影响,以湖北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开展材性试验与结构反应实测。基于一种全桥杆系+局部空间网格的多... 为明确微膨胀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灌注材料的收缩徐变对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长期性能的影响,以湖北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开展材性试验与结构反应实测。基于一种全桥杆系+局部空间网格的多尺度有限元建模方法,对不同灌注材料收缩徐变下钢混结合段的时变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桥所采用的微膨胀UHPC在测试龄期内膨胀应变呈现出先增后减且始终保持膨胀的趋势,在约5 d龄期时达到最大膨胀应变292.6με,至1 080 d时为83.8με;徐变系数在前50 d龄期内增长较快,至1 080 d时为1.63。灌注材料的收缩可在结合段内部产生显著的次应力,表现为内填混凝土的拉应力和钢格室的压应力;徐变则会导致混凝土应力松弛而使一部分恒载压应力向钢结构转移。运营20 a后,钢混结合段内填普通混凝土存在较高的开裂风险。未作收缩控制的普通UHPC虽亦出现拉应力,但未超过其抗拉强度,抗裂安全系数仍可达到1.5以上。而微膨胀UHPC处于受压状态,不存在开裂问题。微膨胀UHPC的应用,既可改善内填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又有助于常规钢混结合段的结构优化,大幅减少材料用量和结构自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微膨胀混凝土 收缩 徐变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扁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志鹏 蒋庆 +1 位作者 王瀚钦 宣典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为避免钢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凸出墙体,文章提出一种钢管混凝土扁柱与钢梁节点,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4个不同连接位置的钢管混凝土扁柱-钢梁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 为避免钢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凸出墙体,文章提出一种钢管混凝土扁柱与钢梁节点,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4个不同连接位置的钢管混凝土扁柱-钢梁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节点构造可以实现梁柱刚性连接,所有节点均发生梁铰破坏,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良好。进一步研究轴压比、竖向隔板厚度和连接构造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的提高,柱端峰值承载力随之下降;减小柱内竖向内隔板的厚度会导致柱端承载力的降低;将盖板连接改为竖向加劲肋连接后,能有效缓解节点处柱壁的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扁柱 梁柱节点 有限元模拟 抗震性能 参数分析
下载PDF
冷弯型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20
作者 王莉萍 何津贤 +2 位作者 李健 陈俊 丁发兴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5-1272,共18页
为考察多高层框架结构体系中新型冷弯型钢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冷弯型钢拼合梁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一组足尺节点试件,对其进行不同轴压比下的拟静力试验.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以轴压比、钢管柱壁厚、内填充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主... 为考察多高层框架结构体系中新型冷弯型钢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冷弯型钢拼合梁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一组足尺节点试件,对其进行不同轴压比下的拟静力试验.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以轴压比、钢管柱壁厚、内填充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主要参数,研究节点试件在低周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冷弯型钢柱内填充混凝土时,新型冷弯型钢装配式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相比于空钢管柱节点整体有所提高,节点延性增加,节点仍保持“强柱弱梁”的失效模式.在低轴压比(0.2)下,钢管柱壁厚的增加对节点的耗能能力与承载力有一定的提升,其延性也有所增加;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对本文所研究“强柱”构造下的节点抗震性能几乎无影响,节点的滞回曲线基本一致,骨架曲线基本重合,节点的破坏形态保持不变,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节点延性有所降低.但在高轴压比(0.8)下,钢管柱壁厚为2 mm和3 mm时柱刚度过弱,节点出现柱端压弯破坏;当钢管柱壁厚增加到4 mm时,节点破坏形态转变为梁端塑性铰破坏,因此应注意限制梁柱线刚度比,保证“强柱弱梁”的失效模式.本文研究成果对该新型节点用于多高层框架结构体系中的适用性及设计构造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冷弯型钢双肢拼合梁 钢管混凝土柱 拟静力试验 轴压比 抗震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