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美国大学STEM课堂观察工具SPOT研究及启示
1
作者 高巍 杨雪 《教师教育论坛》 2023年第7期65-74,83,共11页
SPOT(Student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Tool)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圣何塞州立大学发布的大学STEM课堂观察工具,用于评价大学STEM课堂上教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行为及其质量。为了验证该观察工具的有效性,工具开发者针对五所大学... SPOT(Student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Tool)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圣何塞州立大学发布的大学STEM课堂观察工具,用于评价大学STEM课堂上教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行为及其质量。为了验证该观察工具的有效性,工具开发者针对五所大学的STEM课堂举办了一个系列的研讨会,结果显示:SPOT可以促使教师反思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而不是课程内容或课程组织形式,教师能够使用SPOT观察课堂教学并获得可靠的数据,以反思和改变他们的课堂实践,进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基于对SPOT的阐释与研究,我国大学教学尤其要从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关注师生的课堂参与行为,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发展 spot观察工具 大学stem课堂
下载PDF
Cloning and Seq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rDNA ITS Region of the Pathogen Causing Black Spot Disease on Tumorous Stem Mustard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Hongfa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Taking tumorous stem mustard infected by black spot disease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 the ribosomal 5.8S rDNA and its flanking ITS region were cloned, sequenced and align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 Taking tumorous stem mustard infected by black spot disease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 the ribosomal 5.8S rDNA and its flanking ITS region were cloned, sequenced and align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se sequence of pathogens collected from five different sites was almost identical with that of Alternaria brassicae, and the similarity degree reached 99.68%, without base difference greater than 3 bp. It had obvious differences with the sequences of A. brassicicola and A. japonica, and the base difference was greater than 3 bp with a lot of fragment deletions. It was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that the pathogen cau- sing black spot disease on tumorous stem mustard was A. brassic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ous stem mustard Black spot disease ITS Alternaria brassicae
下载PDF
国外STEM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邱德峰 全晓洁 李颜希 《教师教育学报》 2020年第5期11-21,共11页
近年来,STEM教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其被视为培养21世纪核心能力的关键。研究以WoS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源,并借助SPSS21.0、Bicomb2.0以及CiteSpace等软件工具对国外历年来STEM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 近年来,STEM教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其被视为培养21世纪核心能力的关键。研究以WoS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源,并借助SPSS21.0、Bicomb2.0以及CiteSpace等软件工具对国外历年来STEM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外STEM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由萌芽(2001年至2007年)到发展(2008年至2012年)再到繁荣(2013年后至今)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领域主要包括:STEM教育参与主体的主观因素和学生学习表现情况的研究;特殊群体在STEM教育中的学习及表现情况的研究;STEM教育整合及STEM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的研究;STEM教育实践活动情况的研究;STEM教师的培养、专业发展及其他研究。研究前沿主题主要体现在:创新STEM专业学习(学位获得)途径;关注女性、少数族裔及残疾人士等群体的STEM教育和学习的平等与公平性;K-12阶段STEM课程整合;高中学生STEM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CCT)在分析学生对STEM兴趣及专业选择中的效用。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强对STEM教育的探究,重视对国际研究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主动把握STEM教育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共词分析技术 多维尺度分析
下载PDF
鱼腥草叶斑病及茎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4
作者 张重梅 谢杰 +8 位作者 张蕾 杨潇湘 黄小琴 邓越 胡孜进 余垚颖 鲜赟曦 马凡 刘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19-125,共7页
为了明确引起四川省广汉市鱼腥草新型叶斑及茎斑类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采自广汉市的鱼腥草病茎叶通过组织消毒分离、离体接种、形态学观察与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延长因子(tef1)、钙调蛋白(cal)和... 为了明确引起四川省广汉市鱼腥草新型叶斑及茎斑类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采自广汉市的鱼腥草病茎叶通过组织消毒分离、离体接种、形态学观察与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延长因子(tef1)、钙调蛋白(cal)和组蛋白(his3)基因的分子鉴定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呈灰白色到浅褐色,其分生孢子器可产生纺锤形到椭圆形的α型分生孢子以及丝状或钩状β型分生孢子。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病原菌在大豆间座壳(Diaporthe sojae)和菜豆间座壳(D.phaseolorum)分枝外单独聚为一枝,并且3枝一起聚为一个大枝,因此建议成立一个新种—鱼腥草间座壳(D.houttuynia)来容纳此类病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将引起广汉市鱼腥草新型叶斑及茎斑类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鱼腥草间座壳(D.houttuy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叶斑病 茎斑病 分离鉴定 鱼腥草间座壳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肖鸿勇 王丽红 +4 位作者 阴长发 黄建华 陈洪凡 兰波 杨迎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119-125,共7页
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传播途径及流行时间和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芝麻茎点枯病的流行规律;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轮作等方面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土... 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传播途径及流行时间和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芝麻茎点枯病的流行规律;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轮作等方面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杀菌剂对病菌抑制作用测定和农药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主要药剂防治措施。认为对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治,应在以选用抗病品种、科学管理、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土壤消毒、种子处理、农药喷施等药剂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控模式,既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茎点枯病 菜豆壳球孢 发病症状 流行规律 综合防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肝脏类器官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灿丽 何文星 +6 位作者 汪磊 吴芳婷 王佳慧 段雪琳 赵铁建 赵斌 郑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9-1104,共6页
背景:近些年,肝脏类器官的发展使其成为国际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但目前仍未有文献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探索近20年肝脏类器官的热点趋势。方法:从Web of Science(科学网,WOS)核心合集中检索2002-01-... 背景:近些年,肝脏类器官的发展使其成为国际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但目前仍未有文献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探索近20年肝脏类器官的热点趋势。方法:从Web of Science(科学网,WOS)核心合集中检索2002-01-01/2022-11-12肝脏类器官的相关文献,运行Origin、Office和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通过生成图表的方式来统计分析文献的年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关键词等内容。结果与结论:肝脏类器官研究领域近20年的发文量、被引频次、加入研究的机构和人员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该领域发展迅速关注度也逐渐升高。在该领域中,美国的发文量最多、影响力最强,虽然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在众多研究机构中美国单个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并非最高;中国发文量仅次于美国,中国科学院和复旦大学是国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Clevers H,共引频次最高的文章是“Long-term culture of genome-stable bipotent stem cells from adult human liver”,分子学、生物学、免疫学是肝脏类器官研究的主流学科,出现次数最高的关键词包括stem cell(干细胞)、in vitro(体外)和culture(培养),肝脏类器官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体外干细胞三维培养、分化及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文献计量学 前沿 热点 可视化 体外 干细胞 CITESPACE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2L-1对两种芝麻病害的生防作用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刘颖 刘清浩 +4 位作者 赵新贝 刘红彦 赵辉 郭金春 李蒙蒙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22-530,共9页
本文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2L-1的发酵上清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菌株2L-1对芝麻茎点枯病及芝麻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4种作物的促生作用。为明确菌株2L-1的生防作用... 本文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2L-1的发酵上清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菌株2L-1对芝麻茎点枯病及芝麻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4种作物的促生作用。为明确菌株2L-1的生防作用及机理,对其拮抗过程中的酶活性及促生相关特性进行了检测,对菌株2L-1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预测。结果表明,在含毒介质法中,发酵上清液的10倍稀释液对芝麻茎点枯病菌和芝麻棒孢叶斑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51%和83.78%。该菌株可分泌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木聚糖酶,具备溶磷和产生铁载体的特性,皿内未检测到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在盆栽试验中,当该菌株先于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接种芝麻幼苗时的防治效果为45.37%,而当菜豆壳球孢先于该菌株接种芝麻幼苗时的防治效果为29.71%;当该菌株先于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接种芝麻幼苗时的防治效果为25.82%,而当山扁豆生棒孢先于该菌株接种芝麻幼苗时的防治效果为33.64%。菌株2L-1的1×10^(8) cfu/mL菌悬液对供试作物的株高、鲜重和干重都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其中供试作物的株高增加26.52%~36.26%,地上部分鲜重增加71.43%~113.64%,干重增加50.00%~128.57%。在该菌株基因组中预测到12个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由此可见,菌株2L-1在芝麻防病和促生中具备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茎点枯病 芝麻棒孢叶斑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防作用 促生作用
下载PDF
不同病害对滇重楼甾体皂苷积累的影响
8
作者 舒清 阮丽萍 +2 位作者 顾斯嫚 王静 李海峰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105-108,125,共5页
为研究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对滇重楼根茎中甾体皂苷类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3种患病(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及健康滇重楼根茎中7种活性成分(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Ⅲ、重楼皂苷Ⅴ... 为研究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对滇重楼根茎中甾体皂苷类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3种患病(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及健康滇重楼根茎中7种活性成分(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Ⅲ、重楼皂苷Ⅴ、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H)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ESI-Q-TOF-MS)技术对患病及健康滇重楼根茎中甾体皂苷类成分进行鉴定,并对质荷比m/z 50~2000的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HPLC条件下,健康及患病滇重楼中均未检测到重楼皂苷Ⅴ;重楼皂苷H仅在茎腐病滇重楼根茎中检测到,且重楼皂苷H含量较高;重楼皂苷Ⅰ、Ⅱ、Ⅶ总含量表现为叶斑病>根腐病>茎腐病>健康滇重楼。通过UPLC-ESI-Q-TOF-MS从患病及健康滇重楼根茎中共鉴定出18个甾体皂苷成分;根腐病、茎腐病和叶斑病中甾体皂苷的化学成分均少于健康滇重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甾体皂苷 根腐病 茎腐病 叶斑病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质联用
下载PDF
广西猫豆主要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叶云峰 付岗 +2 位作者 蒋妮 刘威 胡凤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8-542,共5页
猫豆是广西种植的一种特色药用植物,近年来发生一些重要病害,为明确这些病害种类,对广西猫豆主产区进行主要病害种类调查和病原鉴定。每块地采取5点取样法进行取样调查,并通过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结果... 猫豆是广西种植的一种特色药用植物,近年来发生一些重要病害,为明确这些病害种类,对广西猫豆主产区进行主要病害种类调查和病原鉴定。每块地采取5点取样法进行取样调查,并通过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结果发现,猫豆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4种,分别为猫豆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猫豆茎溃疡病(Phomopsis sp.)、猫豆斑枯病(Alternaria sp.)和猫豆褐斑病(Pseudocercospora sp.),这些病害的发病率达3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猫豆 褐斑病 炭疽病 茎溃疡病 斑枯病
下载PDF
镰刀菌引起的橡胶树两种新病害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桂芝 刘静 李国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7,共6页
在云南西双版纳橡胶树上发生了两种新病害,一种是引起橡胶树死亡的基腐病,另一种是引起胶树产量减少或不产胶的树干褐斑病.经镜检标本、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镜检分生孢子的形态和着生方式,鉴定结果为腹状镰刀菌F... 在云南西双版纳橡胶树上发生了两种新病害,一种是引起橡胶树死亡的基腐病,另一种是引起胶树产量减少或不产胶的树干褐斑病.经镜检标本、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镜检分生孢子的形态和着生方式,鉴定结果为腹状镰刀菌Fusarium venfricosum,茎干褐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多隔镰刀菌Fusarium decemcellulare.这两种新病害的出现可能与持续几十年种植橡胶树,在环境和营养的长期胁迫下出现树体衰退(Decline)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橡胶树 基腐病 褐斑病
下载PDF
叶斑病对白桦树干液流的影响 被引量:81
11
作者 孙慧珍 周晓峰 康绍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37-842,共6页
应用热扩散法,对白桦树干液流进行连续两个生长旺期测定.与健康白桦相比,患叶斑病的白桦树干液流格局发生明显改变.在晴天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由单峰曲线转变为双峰曲线,或单峰曲线峰值较光合有效辐射峰值显著提前或推后;液流密度峰值及... 应用热扩散法,对白桦树干液流进行连续两个生长旺期测定.与健康白桦相比,患叶斑病的白桦树干液流格局发生明显改变.在晴天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由单峰曲线转变为双峰曲线,或单峰曲线峰值较光合有效辐射峰值显著提前或推后;液流密度峰值及全天均值远远低于同期的健康白桦,且晚上及凌晨输水比例明显升高,表明晚上主要靠根压输送水分,维持光合作用必需原料及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并且此时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决定比重减小或根本无相关显著的环境因子.叶感病白桦树干液流具有以上特点,是因为具有较强的蒸腾生理调控力,以适应叶部病害而求得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叶斑病 叶面积 热扩散法 白桦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茎灰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美华 李霖 +4 位作者 李雪玲 杨海艳 陈华红 王振吉 范树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608-611,共4页
对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u)茎灰斑病进行病原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拟茎点霉属真菌;该病原菌最适宜生长的碳源为甘油,氮源为硝酸铵。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较窄,25~28℃... 对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u)茎灰斑病进行病原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拟茎点霉属真菌;该病原菌最适宜生长的碳源为甘油,氮源为硝酸铵。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较窄,25~28℃菌丝生长良好,分生孢子在32℃时萌发率最高;菌丝适宜生长的p H范围均较广,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菌丝适宜生长的p H为6.0~7.0,弱酸性更利于孢子萌发;光周期对菌落生长和分子孢子萌发的影响都不大。供试的杀菌剂中以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u) 茎灰斑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茎沟病毒的鉴定提纯和酶联法检测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小凤 李秋波 +3 位作者 王荣 洪霓 王国平 刘福昌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和茎沟病毒(SGV)是感染苹果和其它果树的两种重要潜隐病毒。根据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反应,确定 W-55分离物属于 CLSV,W-29分离物属于 SGV。采用皂土澄清,PEG 6000沉淀及超离心等步骤,得到部分提纯的病毒。经电镜观...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和茎沟病毒(SGV)是感染苹果和其它果树的两种重要潜隐病毒。根据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反应,确定 W-55分离物属于 CLSV,W-29分离物属于 SGV。采用皂土澄清,PEG 6000沉淀及超离心等步骤,得到部分提纯的病毒。经电镜观察,W-55和W-29病毒颗粒长度分别为800 nm 和650nm。用 CLSV W-55分离物制备的兔抗血清效价为1/3200,用 SGV PV-71(ATCC)分离物制备小鼠腹水抗体效价为1/800,均用间接 ELISA 法测定。对感染 CLSV 和 SGV 的昆诺藜、苹果叶和花瓣检测结果表明,P/N 值具有显著性。本工作为苹果无毒苗木的生产提供了快速、灵敏的病毒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沟病毒 苹果 褪绿叶斑病毒
下载PDF
胃癌乳斑微转移在胃癌干细胞及前驱细胞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曹亮 胡祥 +1 位作者 张怡 黄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乳斑微转移模型在胃癌干细胞及前驱细胞研究中的意义。方法:胃癌细胞系MFC,1×10~4细胞数量注射到小鼠腹腔内,72 h后取大网膜,收集乳斑微转移灶内的胃癌细胞团;以不同细胞数量进行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观察细胞的致... 目的:探讨胃癌乳斑微转移模型在胃癌干细胞及前驱细胞研究中的意义。方法:胃癌细胞系MFC,1×10~4细胞数量注射到小鼠腹腔内,72 h后取大网膜,收集乳斑微转移灶内的胃癌细胞团;以不同细胞数量进行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观察细胞的致瘤能力,移植瘤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CEA、CK20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分析乳斑微转移灶内的胃癌细胞团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皮下注射16周后,微转移灶内的胃癌细胞团组中,皮下注射数量为5×10~2个细胞有1个部位产生肿瘤组织:注射数量为1×10~3个细胞时,5个部位均能产生肿瘤组织。对照组皮下注射为5×10~4个细胞时,仅1个部位出现肿瘤,而注射部位全部出现肿瘤组织,需要5×10~6个以上的细胞数量。两组皮下肿瘤组织分别经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CEA、CK20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微转移灶内细胞团高表达CD133和CD44,而CD324的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胃癌乳斑微转移模型内存在丰富的胃癌于细胞及前驱细胞;大网膜乳斑微环境具有富集胃癌干细胞及前驱细胞的作用。CD133^+、CD44^+和CD324^-可能是胃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干细胞 乳斑
下载PDF
胃癌干细胞鉴定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东 钱海利 +1 位作者 李贵新 林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412-1414,共3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和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来源于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在对胃癌干细胞的筛选方面仍没有非常精准的方法,如何针对胃癌干...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和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来源于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在对胃癌干细胞的筛选方面仍没有非常精准的方法,如何针对胃癌干细胞进行治疗仍是现在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胃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将有助于加深对胃癌干细胞的认识,并为从根本上控制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干细胞 大网膜乳斑 诱导分化治疗
下载PDF
基于编码点阵结构光的苹果果梗/花萼在线识别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驰 陈立平 +2 位作者 黄文倩 郭志明 王庆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共9页
为解决苹果机器视觉自动分级时果梗/花萼识别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位置变化的点阵结构光编码方法,并用于苹果果梗/花萼的在线检测。通过分析投射在物体和参考平面上光斑的成像规律,提出将光斑的位置变化作为编码基元;在二元域中,利用编... 为解决苹果机器视觉自动分级时果梗/花萼识别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位置变化的点阵结构光编码方法,并用于苹果果梗/花萼的在线检测。通过分析投射在物体和参考平面上光斑的成像规律,提出将光斑的位置变化作为编码基元;在二元域中,利用编码基元生成M阵列,将其作为近红外点阵结构光的编码模式;通过分析匹配后的差值矩阵,识别果梗/花萼的位置。在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果梗/花萼的在线识别,在满足实时性要求前提下,平均识别正确率可达到9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自动分级 果梗/花萼辨识 点阵结构光 编码模式 近红外图像
下载PDF
3种苹果潜隐性病毒一步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红霞 邵建柱 +2 位作者 孙建设 乔雪华 曹晓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建立更为快速准确的苹果潜隐性病毒检测方法,以携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田间苹果成龄树为试材,设计合成了扩增目的片段为273bp(ASGV)、358bp(ACLSV)和432bp(ASPV)的3对特异性引物,并... 为建立更为快速准确的苹果潜隐性病毒检测方法,以携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田间苹果成龄树为试材,设计合成了扩增目的片段为273bp(ASGV)、358bp(ACLSV)和432bp(ASPV)的3对特异性引物,并对影响RT-PCR体系的主要参数进行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一步多重RT-PCR体系可以实现对3种主要潜隐性病毒的特异性检测;通过对田间多个样品的检测验证,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都很高,并缩短了单个样品的检测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茎沟病毒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苹果茎痘病毒 一步多重RT—PCR
下载PDF
我国烟草上发生的二种新的细菌病害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美丽 高洁 张佳环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11,共4页
在吉林省各地烟草病害调查中发现二种新的细菌病害,经对其症状和病原细菌的系统鉴定,确定为烟草细菌性叶斑病和烟草细菌性黑茎病,其病原细菌分别为Xanthomonas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ye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 在吉林省各地烟草病害调查中发现二种新的细菌病害,经对其症状和病原细菌的系统鉴定,确定为烟草细菌性叶斑病和烟草细菌性黑茎病,其病原细菌分别为Xanthomonas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ye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Van Hall)Due,这二种病害国内外均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斑病 黑茎病 杆菌病
下载PDF
橡胶树茎干褐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桂芝 李丽 +1 位作者 刘一贤 周明 《热带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15-20,共6页
对在景洪市勐养农场发现的一种橡胶树茎干褐斑溃疡病进行病原菌鉴定,并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菌丝生长效果和杀菌剂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病原菌为Nectria pseudotrichia;在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生长范... 对在景洪市勐养农场发现的一种橡胶树茎干褐斑溃疡病进行病原菌鉴定,并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菌丝生长效果和杀菌剂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病原菌为Nectria pseudotrichia;在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生长范围5~35℃。评价了11种杀菌剂对分离物的影响,50%多菌灵、50%多·福·溴菌腈、30%苯甲·丙环唑、240 g/L戊唑醇等4种农药在25℃时最有效,可用于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茎干溃疡 假毛丛赤壳 褐斑溃疡病
下载PDF
中国桉树真菌病原汇录:2006—2013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帅飞 《桉树科技》 2014年第1期37-65,共29页
本文对2006—2013年期间我国感病桉树或桉树木片上发现的21个真菌物种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菌落特点、寄主范围、分布地域和危害特点等进行了概述。介绍的对象包括桉树枝干斑点溃疡病原Teratosphaeria zuluensis(祖鲁畸腔菌);桉树叶... 本文对2006—2013年期间我国感病桉树或桉树木片上发现的21个真菌物种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菌落特点、寄主范围、分布地域和危害特点等进行了概述。介绍的对象包括桉树枝干斑点溃疡病原Teratosphaeria zuluensis(祖鲁畸腔菌);桉树叶部斑点溃疡病原Teratosphaeria destructans(破畸腔菌),Mycosphaerella marksii(马克氏球腔菌),M.crystallina(水晶球腔菌),M.yunnanensis(云南球腔菌);桉树顶梢及叶白枯萎病原Quambalaria pitereka(彼特氏桉座孢);桉树苗茎腐病原Calonectria cerciana(桉树丽赤壳),C.pauciramosa(常丽赤壳),C.pseudoreteaudii(瑞丽赤壳);桉树叶焦枯病原C.crousiana(克儒斯氏丽赤壳),C.fujianensis(福建丽赤壳),C.pauciramosa(常丽赤壳),C.pseudocolhounii(类柯氏丽赤壳),C.pseudoreteaudii(瑞丽赤壳);桉树木片腐烂病原Ophiostoma tsotsi(类栎长喙壳菌);桉树枝干溃疡病原Chrysoporthe deuterocubensis(类古巴黄隐丛赤壳),Fusicoccum fabicercianum(法比桉树壳梭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柯柯豆毛色二孢),L.pseudotheobromae(类柯柯豆毛色二孢),Celoporthe guangdongensis(广东暗隐丛赤壳),C.eucalypti(桉树暗隐丛赤壳);桉树枝干枯萎病原Ceratocystis acaciivora(相思长喙壳),C.chinaeucensis(中国桉树长喙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森林病害 真菌病害 溃疡病 叶斑病 叶焦枯病 茎干枯萎病 茎腐病 分类地位 进化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