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21年5—10月对库布齐沙漠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树干液流进行观测,在生长季同步监测其气象因子、土壤水分等指标,分析小时、日和月尺度下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采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21年5—10月对库布齐沙漠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树干液流进行观测,在生长季同步监测其气象因子、土壤水分等指标,分析小时、日和月尺度下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风速、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新疆杨总耗水量(1059.43 kg)高于小叶杨(947.30 kg)。(2)小时尺度上,小叶杨和新疆杨液流速率均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风速、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等7个环境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日尺度上,两树种液流速率均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等6个环境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月尺度上,小叶杨液流速率与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相关,新疆杨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和太阳辐射呈极显著相关。(3)建立时间尺度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小时尺度上,小叶杨入选因子依次为空气温度、土壤含水量、饱和水汽压差和太阳辐射,新疆杨入选因子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等7个因子,树干液流的解释率分别为74.9%、75.6%;日尺度上,小叶杨入选因子依次为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和风速,新疆杨入选因子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土壤含水量和风速,树干液流的解释率分别为84.3%、80.9%;月尺度上,太阳辐射和风速是小叶杨液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2个因子可以共同解释小叶杨液流速率变化的99.5%,饱和水汽压差对新疆杨液流速率的影响最大,单独能够解释新疆杨液流速率变化的91.8%。(4)在较小时间尺度上(小时),液流适宜采用仪器直接测定,在大时间尺度上(日、月)可监测环境因子来估算出2个树种的蒸腾耗水量。展开更多
广发、频发的干旱事件已造成了严重的作物减产,深入解析玉米对干旱的响应过程及机制,对准确评估干旱影响进而合理指导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已布设的干旱-复水联动试验平台(CK:自然降水处理;RD:2020年6月30...广发、频发的干旱事件已造成了严重的作物减产,深入解析玉米对干旱的响应过程及机制,对准确评估干旱影响进而合理指导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已布设的干旱-复水联动试验平台(CK:自然降水处理;RD:2020年6月30日至8月10日控水,之后复水),监测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日茎流量(Daily Stem Flow,DSF)、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等参数。结果表明,拔节期,与CK处理相比,RD处理控水初期Pn降低5.0%,Tr增加12.4%,但均不显著;灌浆期,当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降至40.0%后,RD处理下Pn、Tr及DSF显著降低,分别降低至CK处理水平的23.6%和6.9%和32.5%,灌浆期叶片光合产物大部分向果穗输送,耗水能力大于拔节期,干旱对Pn、Tr及DSF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乳熟期,RD处理进入复水阶段,Pn、Tr和DSF增加,分别恢复至CK处理水平的61.5%、75.0%和46.6%,说明控水期间降低的Pn、Tr和DSF无法在复水期间完全恢复。控水通过显著降低叶含水率(Leaf Water Ratio,LWR)、茎含水率(Stem Water Ratio,SWR)而显著降低Pn和Tr,其中LWR与Pn和T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84;SWR与Pn和T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和0.67。拔节期至灌浆期连续控水可能导致光合器官活性下降,复水也未能使其恢复,最终导致作物减产,与CK处理相比,RD处理下穗长、穗粗、百粒重等产量结构要素显著降低,造成54.0%的减产率。展开更多
文摘广发、频发的干旱事件已造成了严重的作物减产,深入解析玉米对干旱的响应过程及机制,对准确评估干旱影响进而合理指导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已布设的干旱-复水联动试验平台(CK:自然降水处理;RD:2020年6月30日至8月10日控水,之后复水),监测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日茎流量(Daily Stem Flow,DSF)、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等参数。结果表明,拔节期,与CK处理相比,RD处理控水初期Pn降低5.0%,Tr增加12.4%,但均不显著;灌浆期,当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降至40.0%后,RD处理下Pn、Tr及DSF显著降低,分别降低至CK处理水平的23.6%和6.9%和32.5%,灌浆期叶片光合产物大部分向果穗输送,耗水能力大于拔节期,干旱对Pn、Tr及DSF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乳熟期,RD处理进入复水阶段,Pn、Tr和DSF增加,分别恢复至CK处理水平的61.5%、75.0%和46.6%,说明控水期间降低的Pn、Tr和DSF无法在复水期间完全恢复。控水通过显著降低叶含水率(Leaf Water Ratio,LWR)、茎含水率(Stem Water Ratio,SWR)而显著降低Pn和Tr,其中LWR与Pn和T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84;SWR与Pn和T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和0.67。拔节期至灌浆期连续控水可能导致光合器官活性下降,复水也未能使其恢复,最终导致作物减产,与CK处理相比,RD处理下穗长、穗粗、百粒重等产量结构要素显著降低,造成54.0%的减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