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berculous osteomyelitis/arthritis of the first costoclavicular joint and sternum
1
作者 Prasan Patel Robin R Gray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4年第12期928-931,共4页
A young Somali immigrant presents with a two-year history of a large, firm, painful right anterolateral chest wall sternal mass. The patient denied any history of trauma or infection at the site and did not have a fev... A young Somali immigrant presents with a two-year history of a large, firm, painful right anterolateral chest wall sternal mass. The patient denied any history of trauma or infection at the site and did not have a fever, erythematous lesion at the site, clubbing, or lymphadenopathy. A lateral chest radiograph demonstrated a low density mass isolated to the subcutaneous soft tissue overlying the sternum, ribs and clavicle. Computed tomography(CT) with contrast demonstrated a cystic lesion in the right anterolateral chest wall deep to the pectoralis muscle. Enhanced CT of the chest demonstrated sclerosis and destruction of the rib and costochondral joint and manubrio-sternal joint narrowing. Ultrasound-guided biopsy and aspiration returned 500 cc of purulent, cloudy yellow, foul-smelling fluid. Acidfact bacilli stain and the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 identified and confirme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osteomyelitis/septic arthritis was made and antibiotic coverage for tuberculosis was init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diseases Tuberculosis sternum OSTEOMYELITIS RADIOLOGY Medicin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下载PDF
Innovative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with a locking plate and cement spacer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chondrosarcoma in the sternum: A case report
2
作者 Chung-Wei Lin Tsung-Yu Ho +3 位作者 Chen-Wei Yeh Hsien-Te Chen I-Ping Chiang Yi-Chin Fo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0期2302-2311,共10页
BACKGROUND Chondrosarcoma,a cartilage matrix producing tumor,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ly observed primary bone tumor after osteosarcoma,accounting for 15%of all chest wall malignancies.We herein report the case of a p... BACKGROUND Chondrosarcoma,a cartilage matrix producing tumor,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ly observed primary bone tumor after osteosarcoma,accounting for 15%of all chest wall malignancies.We herein report the case of a patient with chondrosarcoma of the sternum and our management of the chest wall defects that presented following radical tumor resection.CASE SUMMARY A 31-year-old patient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dull pain and a protruding mass overlying the chest for 3 mo.The presence of nocturnal pain and mass size progression was reported,as were overhead arm elevation-related limitations.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a focal osteoblastic mass in the sternum with bony exostosis and adjacent soft tissue calcification.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hypermetabolic activity with a mass located over the upper sternum.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a focal illdefined bony mass of the sternum with cortical destruction and periosteal reaction.Preoperative biopsy showed a consistent result with chondrosarcoma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positivity for S100 and focal positivity for IDH-1.The grade II chondrosarcoma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The patient underwent radical tumor resection and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with a locking plate and cement spacer.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1 wk after surgery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At the 1-year follow-up,there was no local recurrence on imaging.The functional scores,including Constant Score,Nottingham Clavicle Score,and Oxford Shoulder Score,showed the absence of pain in the performance of daily activities or substantial functional disabilities.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chondrosarcoma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chest wall tumors are encountered.The surgical reconstructive materials,with a locking plate and cement spacer,used in our study are cost-effective and readily-available for the sternum de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NDROSARCOMA sternum Chest wall CEMENT Reconstruc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Titanium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used for sternum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chondrosarcoma 被引量:3
3
作者 LIU Zheng-cheng ZHAO 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8期2621-2622,共2页
关键词 骨肉瘤 固定系统 胸骨 放射治疗 手术切除 化学治疗 原发性
原文传递
Thymic carcinoma involving sternum: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4
作者 PENG Chuan-liang ZHAO Xiao-gang +1 位作者 ZHAO Dong-mei DONG Xiao-p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8-479,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胸骨 症状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3D打印钛合金胸骨治疗传统钛板胸骨重建术失败患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刘帅 商圣涛 +4 位作者 尹腾程 薛锦儒 刘曦宇 侯奕楠 王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1-1357,共7页
目的:观察3D打印钛合金胸骨对于传统钛板胸骨重建术失败患者术后胸骨重建的治疗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胸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过程,随访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复习... 目的:观察3D打印钛合金胸骨对于传统钛板胸骨重建术失败患者术后胸骨重建的治疗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胸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过程,随访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5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疼痛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提示胸骨占位性病变,以“胸骨肿物”收入院,2017年行胸骨部分切除术并置入传统钛板,术后1年患者肢体活动严重受限并出现钛板折断和变形,于2019年行3D打印钛合金胸骨植入修复胸骨缺损及胸廓重建术,术后患者肢体活动逐渐恢复,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逐渐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肢体活动情况较术前改善较大,2020年因患者皮下脂肪较薄且纤维结缔组织已形成稳定连接,按计划行手术治疗将3D打印钛合金胸肋骨锁骨板取出,术后患者康复顺利,随访至今,双上肢活动正常,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预后良好。结论:3D打印钛合金胸骨能实现精准个性化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钛板胸骨,可保证患者人体解剖复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恶性肿瘤 3D打印胸骨 胸骨重建 功能修复 随访
下载PDF
成人胸部CT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诊断效能的探究
6
作者 禹茜 孙俊楠 +5 位作者 张姣姣 高月 王虎 于洋 王海嵘 洪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4-1281,共8页
目的·比较成人急诊住院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急诊病房的住院患... 目的·比较成人急诊住院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急诊病房的住院患者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其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将患者诊断为骨量正常、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对患者根据年龄(>65岁、≤65岁)及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气管分叉处平面测量的胸骨皮质比例。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采取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进行诊断,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获得最佳截断值,分析胸骨皮质比例在诊断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共纳入198例患者,其中,骨量正常者78例、骨量低下者66例、骨质疏松者54例。在>65岁的患者(n=115)中,骨质疏松组女性占比、患者年龄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65岁的患者(n=83)中,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在>65岁患者,还是在≤65岁的患者中,骨量正常组胸骨皮质比例均高于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胸骨皮质比例均高于骨质疏松组(均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的女性患者胸骨皮质比例均低于男性患者(均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胸骨皮质比例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704,P=0.000;r=0.785,P=0.000;r=0.735,P=0.000;r=0.479,P=0.000)。在诊断效能方面,在>65岁的患者中,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正常组男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高,对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诊断误诊率较骨量正常组及骨量低下组低;在≤65岁的患者中,胸骨皮质比例对骨质疏松组男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骨量正常组及骨量低下组高,对骨量正常组患者的诊断误诊率较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低。结论·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胸骨皮质比例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胸骨 骨皮质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疗效
7
作者 伊斯特克巴力·阿不都米吉提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1 位作者 霍强 艾斯卡尔·沙比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比较钢丝和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并探讨胸骨结扎的优点。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患者163例,其中结扎带组(n=61)和钢丝组(n=102)。比较两... 目的比较钢丝和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并探讨胸骨结扎的优点。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患者163例,其中结扎带组(n=61)和钢丝组(n=102)。比较两组的固定胸骨时间、镇痛剂的使用、不同时间段术后疼痛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结扎带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14.9(13.9,16.2)min,钢丝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22.1(20.2,24.0)min,结扎带组胸骨固定时间显著短于钢丝组(Z=-9.940,P<0.001);术后使用镇痛剂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结扎带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扎带组与钢丝组在表面感染、纵隔感染、骨髓炎、胸骨哆开及清创缝合等术后并发症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丝组和结扎带组在ICU停留时间、总治疗费用及患者支付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相比,使用胸骨结扎带在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 胸骨结扎带组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术前胸部CT细化评估在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耀中 肖志斌 +2 位作者 张雅娉 郭建中 张永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CT三维重建细化评估在选择微创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ST-OPCA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0例手术患者。使用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CT三维重建细化评估在选择微创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ST-OPCA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0例手术患者。使用术前胸部CT进行胸骨、心脏及升主动脉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胸骨后近端吻合空间的数据,进行术前评估,将适合行MIST-OPCAB患者分为:A组(完成胸骨下段小切口组,90例)、B组(拟行但未完成胸骨下段小切口组,62例)和C组(常规切口组,48例)。分析各组患者胸骨后近端吻合空间的参数,包括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根部的垂直距离等数据及围术期临床指标等。结果A组的术前心功能Ⅲ级占比明显少于其他两组(3.3%比8.1%比10.4%,P<0.05),陈旧性心梗病人占比少于其他两组(2.2%比21.0%比31.3%,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其他两组(66.1%比56.9%比62.9%,P<0.05),欧洲评分Ⅱ风险低于其他两组(5.3比7.2比7.9,P<0.05)。胸部CT三维重建参数显示,A组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根部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C组(32.8 mm和26.6 mm,P<0.05)。A组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瓣口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C组(70.6 mm和58.2 mm,P<0.05)。A组术中的胸骨下段小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15.6 h比21.3 h比20.7 h)和住院时间(12.1 d比15.1 d比18.2 d)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结论术前胸部CT细化评估有助于指导术中选择MIST-OPCAB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下段小切口 胸部CT三维重建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胸骨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周攀 程玲玲 +4 位作者 苏丽 朱杰 吴中权 舒圣 张宇霄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55-1158,I0006,共5页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及文献复习,探讨胸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临床诊断与治疗关键问题。方法 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胸外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1例胸骨SP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影像学特征、外科手术、病理...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及文献复习,探讨胸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临床诊断与治疗关键问题。方法 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胸外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1例胸骨SP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影像学特征、外科手术、病理学特征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计算机体层成像(CT)示胸骨体可见肿块影,呈膨胀性生长,并伴有骨质破坏,边缘较清,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改变。术后病理提示胸骨浆细胞瘤,结合血红蛋白、尿本周蛋白、血钙、肌酐水平、免疫球蛋白、骨髓细胞学及X线等,临床诊断为胸骨SP。结论 诊断胸骨SP需综合分析影像学、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尽早明确诊断是关键;手术结合适当的放疗是其治疗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骨 X线 磁共振成像 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防损伤减张胸骨助闭钳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10
作者 欧阳芝 龚军 +3 位作者 李志勇 姜清 何芳 王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运用新的手术器械在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后胸骨闭合中的应用方法并检验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心脏手术患者、26例胸腺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胸骨闭合固定手术方法... 目的探索一种运用新的手术器械在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后胸骨闭合中的应用方法并检验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心脏手术患者、26例胸腺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胸骨闭合固定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8)与和对照组(n=31)。观察组采用防损伤减张助闭钳闭合固定胸骨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闭合固定胸骨。比较两组患者的胸骨闭合固定时间、钢丝拧断率、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中平均胸骨闭合固定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中钢丝拧断率(2.52%)低于对照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损伤减张胸骨助闭钳设计科学合理,在应用于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后胸骨闭合固定中缩短了手术时间,具有固定力量持续稳定、操作简便安全、胸骨固定稳固无损伤、术后切口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切口 助闭钳 胸骨闭合 切口感染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12例胸骨裂开的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14
11
作者 殷胜利 张希 +2 位作者 孙培吾 王治平 姚尖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了解胸骨裂开的早期表现、诊断及治疗的要点。【方法】对近 10年 12例胸骨裂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12例胸骨裂开的病例经过积极治疗 ,10例痊愈 ,2例死亡。伤口渗血增多、呼吸改变可能为胸骨裂开早期表现 ,治疗... 【目的】了解胸骨裂开的早期表现、诊断及治疗的要点。【方法】对近 10年 12例胸骨裂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12例胸骨裂开的病例经过积极治疗 ,10例痊愈 ,2例死亡。伤口渗血增多、呼吸改变可能为胸骨裂开早期表现 ,治疗时改进缝合方法和胸骨后冲洗 ,积极治疗伴发病与并发症能提高治愈率。【结论】术中改进缝合技术 ,术后防止并发症可能降低胸骨裂开的发生率 ,及早发现与正确的术中和术后处理是治疗胸骨裂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外科伤口裂开 胸骨裂开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低浓度5-FU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武晓莉 刘伟 +1 位作者 高振 曹谊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0.25%)5-氟尿嘧啶(5-FU)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注射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将本组的98例患者(共有167个胸骨前瘢痕疙瘩,病史1~42年)分成A、B、C三组,均行瘢痕疙瘩全层注射。对A组的22例患者行单纯5-FU(2.5%5-FU0.6 m... 目的探讨低浓度(0.25%)5-氟尿嘧啶(5-FU)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注射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将本组的98例患者(共有167个胸骨前瘢痕疙瘩,病史1~42年)分成A、B、C三组,均行瘢痕疙瘩全层注射。对A组的22例患者行单纯5-FU(2.5%5-FU0.6 ml+2%利多卡因5.4 ml)注射,对B组的22例患者行单纯5-FU和糖皮质激素(1%曲安奈德5 ml+2%利多卡因1 ml)交替注射,对C组的54例患者行5-FU与糖皮质激素的混合液注射(2.5%5-FU 0.6 ml+1%曲安奈德5 ml+ 2%利多卡因0.4 ml)。在瘢痕疙瘩完全萎缩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并延长注射间隔期。治疗次数为6~22次,治疗3~36个月,随访6~26个月。结果局部注射低浓度5~FU,能够减轻瘢痕的充血程度和痛痒症状(有效率均为95.5%),但只有在与糖皮质激素交替或联合使用后,才能促使瘢痕明显萎缩(P<0.05),而联合使用比交替使用更为有效(P<0.05)。结论低浓度5-FU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具有较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前瘢痕疙瘩 5-氟尿嘧啶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重症连枷胸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滕继平 杨志胤 +4 位作者 倪达 程佑爽 朱余明 朱智军 潘铁文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复合伤患者分为不同的手术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对比研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对比研究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复合伤患者分为不同的手术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对比研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胸壁畸形、迟发性血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及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肺功能手术组限制性通气障碍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病例行胸部手术内固定可减少连枷胸引起的并发症,内固定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骨折 连枷胸 肋骨骨折 并发症 内固定
下载PDF
上胸椎手术途径探讨(附21例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硕胜 韩志雄 +3 位作者 黄德征 陈海 罗远健 陆禹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67-1469,共3页
[目的]研究胸骨柄切迹与胸椎水平对应关系,并据此作为参考探讨上胸椎的手术途径。[方法]取800例站立位X线胸平片,男女各400例,按20岁以下、20~39岁,40~59岁、59岁以上4个年龄段各100例,观测其胸骨柄切迹与上胸椎水平位置对应关系。据... [目的]研究胸骨柄切迹与胸椎水平对应关系,并据此作为参考探讨上胸椎的手术途径。[方法]取800例站立位X线胸平片,男女各400例,按20岁以下、20~39岁,40~59岁、59岁以上4个年龄段各100例,观测其胸骨柄切迹与上胸椎水平位置对应关系。据此参考进行上胸椎手术21例,骨折脱位7例,肿瘤9例,结核3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病变部位T16例,T27例,T32例,T43例,T1、22例,T2、31例;手术途径采取经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7例,其中T1、21例,T21例,经改良胸骨柄入路9例,其中T31例,经右侧肩胛骨下后外侧胸腔入路5例。[结果]胸骨柄切迹水平对应胸椎人数比例从T1到T3逐步明显增加态势,到T4明显减少。其中胸骨柄切迹平对T1、2占1%,平对T2占5.5%,平对T2、3占15.875%,平对T3占43.5%,平对T3、4占20.75%,平对T4占13.375%,这种分布态势与年龄及性别均无明显相关性。上胸椎手术21例,术中显露满意操作顺利,近期效果满意,1例肿瘤术后9个月死于全身转移,脑脊液漏1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结论]应根据上胸椎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术前观察胸骨柄切迹与胸椎水平对应关系对选择手术入路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柄 胸椎 骨科手术方法
下载PDF
双侧真性胸骨角伴颈肋、叉状肋变异1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正飞 于宝林 +2 位作者 姜东石 朱承斌 孟德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47-1047,共1页
关键词 胸骨 肋骨 变异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维国 孙寒松 +5 位作者 胡盛寿 宋云虎 许建屏 吕锋 孙立忠 朱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69-571,共3页
目的总结460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经验. 方法 1997年1月~2003年8月,我院共进行各类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手术46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00例,瓣膜手术178例,冠状动脉手术168例,动脉瘤手术12例,其它2例.术中未使用任何特殊的... 目的总结460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经验. 方法 1997年1月~2003年8月,我院共进行各类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手术46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00例,瓣膜手术178例,冠状动脉手术168例,动脉瘤手术12例,其它2例.术中未使用任何特殊的手术器械. 结果院内死亡4例(0.9%),再次手术3例(0.7%),术后并发症29例(6.3%).73例非体外循环手术.387例体外循环时间25~1 115 min,中位数8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64 min,(55.8±31.9) min.460例术后气管插管时间0~364 h,中位数10 h.术后胸腔引流量20~3 290 ml,中位数350 ml;按体重计算,胸腔引流量0.3~42.2 ml/kg,中位数5.8 ml/kg.术后280例需要输血,输血量(951.1±644.6) ml.术后ICU时间1~28 d,中位数2 d.术后住院1~60 d,(11.6±6.0) d.371例随访7~80个月,(59.2±29.6)月.无远期死亡,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Ⅰ级169例,Ⅱ级135例,Ⅲ级67例,明显好于术前(Z=-12.57,P=0.000).心胸比率0.50±0.11(0.41~0.67),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t=-1.63,P=0.104).左心室射血分数0.36~0.71(0.606±0.113),明显高于术前(t=3.43,P=0.001).结论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皮肤切口小,美观;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易行,在特定病例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胸骨 小切口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后胸骨裂开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向东 洪澜 +4 位作者 谭程 孙小康 刁明强 赵长明 薛阳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后胸骨裂开的原因、早期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12年来5例胸骨裂开患者及时再手术清创,重新固定,有效引流。结果 5例全部治愈,4例愈合时间平均12.3 d(10~14 d),1例换药后3周愈合。结论伤口渗出多,呼吸改变...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后胸骨裂开的原因、早期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12年来5例胸骨裂开患者及时再手术清创,重新固定,有效引流。结果 5例全部治愈,4例愈合时间平均12.3 d(10~14 d),1例换药后3周愈合。结论伤口渗出多,呼吸改变可能为胸骨裂开的早期表现,伤口局部的症状、体征,全身表现和胸部影像学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术中改进胸骨固定技术,提高对具备高危因素患者的重视,积极治疗伴发病,术后防止并发症能降低胸骨裂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 裂开 固定
下载PDF
CT引导经胸骨路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猛 崔瑶 +6 位作者 杜可朴 李帅 刘婷婷 陈艳林 李亚丹 高飞 周志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路径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位于前、中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CT引导经胸骨路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0例前、中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即刻剂量学参数,观察术后粒子分布满意率... 目的探讨经胸骨路径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位于前、中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CT引导经胸骨路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0例前、中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即刻剂量学参数,观察术后粒子分布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疗效,随访术后半年、1年的生存率。结果术后即刻剂量验证剂量学参数如下:90%肿瘤靶区接受剂量(D90)(134.30±14.53) Gy;肿瘤靶区接受90%、100%、150%和2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90、V100、V150和V200)分别为(97.15±2.09)%、(93.04±1.75)%、(66.86±7.53)%、(42.95±9.11)%;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分别为0.65±0.06、(40.79±13.72)%、(27.90±7.53)%。粒子分布满意率90%。术后即刻1例患者出现气胸、1例患者出现咯血。平均随访(12.0±4.8)个月(4~24个月),术后2个月、半年、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5.0%、64.7和53.8%。半年、1年生存率89.5%和81.3%。随访期间有4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出现局部进展,无放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胸骨路径是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中纵隔肿瘤的安全路径,术后粒子分布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胸骨路径 125I粒子 纵隔肿瘤
下载PDF
胸骨最佳穿刺部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文琢 曲立文 +4 位作者 张淑霞 解霞 战登高 卢羽 苗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确定胸骨穿刺的最佳部位。方法:在60 具尸体标本的胸骨上确定24 个穿刺点( 胸骨柄、胸骨角各3 个穿刺点,胸骨体为18 个穿刺点) ,用骨穿针、测力计及游标卡尺等进行测量。结果:胸骨柄的测试压为(31 .3 ±0... 目的:确定胸骨穿刺的最佳部位。方法:在60 具尸体标本的胸骨上确定24 个穿刺点( 胸骨柄、胸骨角各3 个穿刺点,胸骨体为18 个穿刺点) ,用骨穿针、测力计及游标卡尺等进行测量。结果:胸骨柄的测试压为(31 .3 ±0 .9) ×103(11 .4 ×103 ~53 .2 ×103) kPa ,胸骨柄的穿刺深度为21 .4 ±0 .2(4 .7 ~30 .4) m m ;胸骨角的测试压为(33 .3 ±1 .2) ×103(13 .5 ×103 ~50 .5 ×103)kPa ,胸骨角的穿刺深度为21 .4 ±0 .1(11 .5 ~30 .6) m m ;胸骨体的平均测试压为(28 .5 ±2 .5) ×103(7 .5 ×103 ~57 .0 ×103)kPa ,胸骨体的平均穿刺深度为19 .5 ±0 .6(3 .0 ~31 .3) m m 。结论:从胸骨各穿刺点的压力大小及胸骨后方的毗邻关系等进行全面考虑,位于第3 、4 胸肋关节之间水平胸骨正中处为最佳穿刺部位,其次为胸骨角正中上、下各1 .0 ~1 .5 cm 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 穿刺部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一体化胸骨输液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冯正权 吴宝明 铁位金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4年第8期18-19,共2页
骨髓输液技术作为一项传统静脉输液的代替途径,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的胸骨输液装置,采用骨骼表面定位原理,结合自行设计的深度控制机构,提供快捷、简便、安全的骨髓输液。
关键词 骨髓输液 胸骨 骨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