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 of Holland Still Life Images
1
作者 Jing Liu Hong W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年第11期38-39,共2页
The 17th century Holland still life drawing mostly all is through the extremely rigorous science manner, concentrates on completely to carry on the description to some lifeless goods. Such as flowers, shells, fruit an... The 17th century Holland still life drawing mostly all is through the extremely rigorous science manner, concentrates on completely to carry on the description to some lifeless goods. Such as flowers, shells, fruit and other things and of this style is the product of the Dutch culture, which represented by observing depict static objects, record the many realistic scene of eternal charm. Precise visual science and prosperity in the Netherlands, some of the new invention made evidence for i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ch as microscope and camera, like the golden age of fine painting. It has some aspect research also to take compared to the vision, for example the botany, explains the showing plant flowers and plants with the science method in the different growh stage significance. In the philosophy domain, in the visual optics and under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the epistemology obtain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Dutch painters also recorded the world in a more detailed and vivid way through their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ound Implication PAINTING Holland still life
下载PDF
16世纪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中的物比较
2
作者 倪爱珍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的兴盛都始于16世纪前后,都以静物为表现对象,但又有所不同。从物的属性来看,博古图中的物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其主要功能经历了从宋代的正经补史到明代的雅文化象征再到清代的吉祥文化寓意的变迁;在西方... 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的兴盛都始于16世纪前后,都以静物为表现对象,但又有所不同。从物的属性来看,博古图中的物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其主要功能经历了从宋代的正经补史到明代的雅文化象征再到清代的吉祥文化寓意的变迁;在西方静物画发展史上具有节点意义的罗马静物画、荷兰静物画、夏尔丹静物画的繁荣都与特定时期物质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从物的审美来看,博古图因物喻志,以志为本,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比兴理论;静物画观物绘形,以物为本,使被忽视或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陌生、反常,体现了陌生化的审美追求。从物的感知来看,两者体现了中西文化中感物与观物两种不同的美学传统及其背后的感官倚重的不同。但由于艺术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所以两者的这些不同只是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古图 静物画 感物 观物
下载PDF
眼睛与世界—阿尔珀斯《描绘的艺术:17世纪的荷兰艺术》
3
作者 刘爽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不同于意大利艺术的叙事性传统,17世纪的荷兰绘画展现出一种制作的性质,在《描绘的艺术:17世纪的荷兰艺术》中,美国艺术史家斯韦特兰娜·阿尔珀斯(Svetlana Alpers,1936~)在欧陆传统内部发起反叛,引人关注到荷兰绘画的“描绘性”特... 不同于意大利艺术的叙事性传统,17世纪的荷兰绘画展现出一种制作的性质,在《描绘的艺术:17世纪的荷兰艺术》中,美国艺术史家斯韦特兰娜·阿尔珀斯(Svetlana Alpers,1936~)在欧陆传统内部发起反叛,引人关注到荷兰绘画的“描绘性”特征—“荷兰绘画与现实,犹如眼睛与世界”。这一语境下,本文深入20世纪的视觉文化与景观研究,重新审视阿尔珀斯上述讨论所面对的复杂处境,当“域外景观”沦为一种帝国风景,当效果本身能够制造隐喻,北方绘画的描绘性终究难以从一而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绘的艺术》 17世纪荷兰绘画 地理图像 静物画 风景画
下载PDF
从莫兰迪色彩静物画探索极简主义空间设计的美学转型
4
作者 王茜 《色彩》 2024年第7期70-72,共3页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断舍离不知不觉成为人们的设计追求,掀起一股“极简主义”风潮,希望通过极简的形式来修心。当代人对简的理解也存在很多歧义,空间设计通过大幅度减少拥有的物品,注重空间的整洁,使减压成为一种常态,就以为能达到...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断舍离不知不觉成为人们的设计追求,掀起一股“极简主义”风潮,希望通过极简的形式来修心。当代人对简的理解也存在很多歧义,空间设计通过大幅度减少拥有的物品,注重空间的整洁,使减压成为一种常态,就以为能达到极简的意义。设计往往只停留在表象并且缺乏设计美感。如何把握好简的尺度,在哪些方面要做到极致?从乔治·莫兰迪的色彩静物画中得到启发。本文将极简主义空间的设计元素与莫兰迪的色彩静物绘画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存在非常多的契合点。从这些观点出发,通过查找资料研究莫兰迪色彩静物绘画的特点,探索极简主义空间设计的根本,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与建议。让极简主义的空间设计真正符合人们的心理诉求,达到一定审美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莫兰迪 色彩静物画 极简主义 空间设计
下载PDF
论维米尔绘画中的静物及其主题建构
5
作者 张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4-137,共4页
维米尔的静物绘画作品静谧、清新、宁静,以画面中的具象元素暗示主题。本文通过对维米尔画中静物的图像分析,研究静物种类与社会、经济、人物身份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探寻维米尔在静物形式上对表现内容的精心安排,从而解析画面静物的... 维米尔的静物绘画作品静谧、清新、宁静,以画面中的具象元素暗示主题。本文通过对维米尔画中静物的图像分析,研究静物种类与社会、经济、人物身份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探寻维米尔在静物形式上对表现内容的精心安排,从而解析画面静物的抽象语言及具体动态的内涵,最终综合看待维米尔画中静物对主题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米尔 静物 绘画主题
下载PDF
高职院校色彩静物写生教学方法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潘赟 《色彩》 202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传统的机械化劳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创造性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促进了创造力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关键。创造力不仅仅是指对艺术的创作能力,更是指在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具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传统的机械化劳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创造性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促进了创造力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关键。创造力不仅仅是指对艺术的创作能力,更是指在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具备创造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而高职院校色彩静物写生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创造力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色彩静物写生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其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希望给相关人士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色彩静物 写生教学 创造力 影响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而月色依然明亮》的后人文主义愿景
7
作者 胡江波 贾京京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1-120,共10页
从古人对火星天象的观测与阐释、到当今火星探测器的高效运行,火星一直是人类社会对宇宙想象和探索的重要对象。《——而月色依然明亮》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知名科幻小说集《火星编年史》中的第七篇,以极高的前瞻性想象了人类... 从古人对火星天象的观测与阐释、到当今火星探测器的高效运行,火星一直是人类社会对宇宙想象和探索的重要对象。《——而月色依然明亮》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知名科幻小说集《火星编年史》中的第七篇,以极高的前瞻性想象了人类殖民火星计划中对火星的第四次探访,批判了人类带给世界的破坏。本文立足后人文主义视角,通过分析《——而月色依然明亮》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对人与自然关系错位的反思,解读故事中体现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愿景。这一解读有助于促进我们反思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并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伦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布拉德伯里 《——而月色依然明亮》 后人文主义 火星殖民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绘画中空间塑造的表现形式研究
8
作者 朱姚菲 李新园 宋建明(指导) 《流行色》 2023年第3期18-20,共3页
本文对绘画空间与色彩的讨论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静物画中的空间表现相关逻辑展开论析,从视觉经验的色彩观和空间观两个方面着手,阐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第二部分主要切入空间感在不同绘画阶段的意识转变,从而阐明画派演变对空间... 本文对绘画空间与色彩的讨论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静物画中的空间表现相关逻辑展开论析,从视觉经验的色彩观和空间观两个方面着手,阐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第二部分主要切入空间感在不同绘画阶段的意识转变,从而阐明画派演变对空间表达的差异性,探讨绘画在不同意识形态中空间与色彩循环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且不断影响着近代空间营造的美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静物画 立体主义
下载PDF
美术教学中色彩静物教学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陈凯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3期181-182,188,共3页
色彩静物教学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理解和利用能力,是学生展开静物艺术创作的基础前提,亦是当前大学美术教育中重要课程体系。因此,本文解读色彩静物教学概念,分析色彩静物教学的意义和现状,继而提出引导学生突破束缚敢于作画、利用... 色彩静物教学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理解和利用能力,是学生展开静物艺术创作的基础前提,亦是当前大学美术教育中重要课程体系。因此,本文解读色彩静物教学概念,分析色彩静物教学的意义和现状,继而提出引导学生突破束缚敢于作画、利用色彩强化学生美术认知、结合学生兴趣选择教学内容、培育学生的观察和绘画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把握画面结构、注重色彩静物表现技法教学等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色彩运用能力与美术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色彩静物 教学方法
下载PDF
16-17世纪输往欧洲的中国外销瓷及其图像呈现
10
作者 吴闻达 郭三娟 《创意设计源》 2023年第6期4-9,共6页
伴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日益迫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争相参与全球性瓷器贸易。16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瓷器通过安特卫普销往北欧及其他地区,使佛兰德斯画派得以在画作中对东方瓷器进行准确描绘。17世纪以来... 伴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日益迫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争相参与全球性瓷器贸易。16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瓷器通过安特卫普销往北欧及其他地区,使佛兰德斯画派得以在画作中对东方瓷器进行准确描绘。17世纪以来,荷兰东印度公司购买的大量中国瓷器进入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中国瓷器也在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有充分展现。以沉船出水瓷器及船货记录为依据,结合画作中的中国瓷器,尝试分析17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相关文献记录,探讨这一时期中国瓷器在生产与销售层面的重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17世纪 外销瓷 荷兰东印度公司 静物画
下载PDF
“静物”之流与“存在”之思——论贾樟柯电影的现象学美学内蕴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文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作为第六代电影的翘楚,贾樟柯电影擅长从对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和底层人生存状况的客观纪录出发,通过一种"静观"美学和"直观"思维上升到对存在本质的现象学观照,从而创造出一个异常丰富的"现象世界"。在代... 作为第六代电影的翘楚,贾樟柯电影擅长从对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和底层人生存状况的客观纪录出发,通过一种"静观"美学和"直观"思维上升到对存在本质的现象学观照,从而创造出一个异常丰富的"现象世界"。在代表作《三峡好人》等作品中,贾樟柯依靠对"静物"之流的真切凝视以及对"存在"之思的诗意呈现,用现象学现实主义的方式完成了对当代中国物质现实与精神现实的双重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三峡好人》 现象学美学
下载PDF
冷峻现实主义下的叙事风格与影像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科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3-88,共6页
在经历了故乡三步曲之后,贾樟柯在延续其一贯个人风格的基础上,突破叙事主题的局限,成就了《三峡好人》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熠熠生辉。先从影片的主题出发,探究了该片所体现的现实主义,接着对影片《三峡好人》的叙事特色做了具体的分析... 在经历了故乡三步曲之后,贾樟柯在延续其一贯个人风格的基础上,突破叙事主题的局限,成就了《三峡好人》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熠熠生辉。先从影片的主题出发,探究了该片所体现的现实主义,接着对影片《三峡好人》的叙事特色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解读,最后对《三峡好人》的影像表达进行了揭示和剖析,阐释出该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好人 冷峻现实主义 叙事风格 影像表达
下载PDF
中国早期水彩画民族化探究——以静物画题材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绍波 亓文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4,共7页
“民族化”是中国早期水彩画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本文试图以水彩静物画民族化实践为例,探索当时水彩画的接纳、吸收、融合等状态。在水彩传入中国的早期历史中,一方面是全盘吸收国外的水彩经验。另一方面,又在构图、技法、以及审美... “民族化”是中国早期水彩画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本文试图以水彩静物画民族化实践为例,探索当时水彩画的接纳、吸收、融合等状态。在水彩传入中国的早期历史中,一方面是全盘吸收国外的水彩经验。另一方面,又在构图、技法、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融合本民族文化逐渐形成强烈的民族风格。关于“民族化”地理解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也不断发生变化,对中国早期水彩画中西交流历史的梳理将会为今天的水彩画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早期水彩静物画 民族化 社会语境
下载PDF
林风眠静物画的创作分期及其风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娴娟 杨玉泉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林风眠是20世纪"融合中西"艺术家的代表,他的静物画创作从20世纪40年代晚期一直到他去逝(除去文革蒙冤入狱外),从没有间断过,静物画的探索历程很好的体现了他探索中国画改革之路的轨迹。然而,由于林风眠的静物画作品大多不签... 林风眠是20世纪"融合中西"艺术家的代表,他的静物画创作从20世纪40年代晚期一直到他去逝(除去文革蒙冤入狱外),从没有间断过,静物画的探索历程很好的体现了他探索中国画改革之路的轨迹。然而,由于林风眠的静物画作品大多不签署日期,致使许多收录林风眠静物画作品的画册,在断代方面出现了混乱与讹误。依据林风眠静物画的内质与风格面貌特征,分为四个时期四种风格面貌,从而为林风眠静物画的师承渊源、风格演变以及有争议性作品的断代提供了研究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静物画 分期 风格
下载PDF
基础素描与创作——关于静物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慧珍 《丽水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34-136,共3页
基础素描的教学,应重新定位,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美术创作多样性、多元化的趋势。静物素描是素描教学的“入门课程”,素描教学的改革应该是从静物素描教学的改革开始,做到从重技法训练向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创作能力转变,从根本上... 基础素描的教学,应重新定位,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美术创作多样性、多元化的趋势。静物素描是素描教学的“入门课程”,素描教学的改革应该是从静物素描教学的改革开始,做到从重技法训练向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创作能力转变,从根本上实现基础素描教学和创作的互相衔接,从而为今后的艺术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观察方法、思维能力、表现手段以及自我个性的加强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素描 静物素描 创作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寻找精神家园的艰难跋涉──刘醒龙小说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松青 杨立元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8-13,共6页
刘醒龙是“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一方面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20世纪末社会转型期的艰难世事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又强烈地表现出了要与人民大众分享艰难的时代情绪和人文关怀精神。所以,他的作品也就赢得了众多普通... 刘醒龙是“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一方面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20世纪末社会转型期的艰难世事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又强烈地表现出了要与人民大众分享艰难的时代情绪和人文关怀精神。所以,他的作品也就赢得了众多普通公民的信任,同时这也成为他寻找精神家园心路历程的审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刘醒龙 新现实主义小说 乡村文明 人文关怀精神 审美 小说创作 人物形象
下载PDF
“静物”有声?——论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的声音美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洁 都文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由轮船汽笛声、江水翻滚声、拆迁敲击声构成主导音响,暗示漂泊、流浪的主题;通过人物极其精简的台词、几近空白的沉默,完成极度克制的艺术表达;山西话、四川话、普通话的混杂,呈现了生活的原生态,成为私人话语权... 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由轮船汽笛声、江水翻滚声、拆迁敲击声构成主导音响,暗示漂泊、流浪的主题;通过人物极其精简的台词、几近空白的沉默,完成极度克制的艺术表达;山西话、四川话、普通话的混杂,呈现了生活的原生态,成为私人话语权的符号;原创主题音乐以及作为场景音乐的流行歌曲,抒发人物情感,揭示主题思想。细腻精准的声音元素与内涵丰富的画面场景巧妙配置,成就了《三峡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好人》 声音元素 音响 人声 音乐
下载PDF
浓缩的精华 博大的风格——浅论王肇民教授的水彩静物艺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党天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3-108,共6页
王肇民的水彩画作品对中国水彩艺术和中国美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其水彩静物画以花喻人,借物传情;坚持写生,崇真尚实;强调"形是一切,一切是形"的观点;构图饱满,讲求构成;色彩浓艳,富有张力;厚重浑朴,坚实有力;中西结... 王肇民的水彩画作品对中国水彩艺术和中国美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其水彩静物画以花喻人,借物传情;坚持写生,崇真尚实;强调"形是一切,一切是形"的观点;构图饱满,讲求构成;色彩浓艳,富有张力;厚重浑朴,坚实有力;中西结合,兼容并蓄。他的水彩静物画和《画语拾零》充分体现了其艺术观、创作观、造型观、构图观、色彩观和风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肇民 水彩静物 单纯 浓艳 格调 博大精微
下载PDF
论《三峡好人》对电影艺术现实主义的传承 被引量:1
19
作者 简璞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0-115,共6页
世界电影史上经历了多次现实主义的思潮,产生了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从艺术创作应该以创造的主体性去超越现实的客观性这一观点出发,首先以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例,对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做了廓清和论证,分析了艺术... 世界电影史上经历了多次现实主义的思潮,产生了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从艺术创作应该以创造的主体性去超越现实的客观性这一观点出发,首先以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例,对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做了廓清和论证,分析了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并指出现实主义的特征,接着对影片《三峡好人》的现实主义特色做了具体的阐释和解读,最后对《三峡好人》中出现的"超现实主义"影像进行了揭示和剖析,指出其超现实主义的镜头是影片现实主义表达方式的延续,从而对《三峡好人》做出宏观的评价和微观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好人 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下载PDF
试论本土儿童环保绘本出版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曙娟 赵龙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9-82,共4页
环保绘本以亲子阅读的方式在提高孩子环境认知、塑造去中心化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环保绘本出版是特殊意义上的绿色出版,可以有效推广环保事业。我国必须加强本土环保绘本的出版,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创作层面上,... 环保绘本以亲子阅读的方式在提高孩子环境认知、塑造去中心化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环保绘本出版是特殊意义上的绿色出版,可以有效推广环保事业。我国必须加强本土环保绘本的出版,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创作层面上,作家、画家和编辑应共同努力,立足传统文化发展本土环保绘本出版事业;在消费层面上,家长应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理念,重视环保绘本的亲子阅读;在国家层面或专业层面上,应建构旨在指导儿童绘本发展的奖励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叙事 动物叙事 静物叙事 孩子本位 亲子阅读 绿色出版 去中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