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端胃癌D_2根治术中常规胃裸区清扫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袁淼 谯时文 姜淮芜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行胃裸区清扫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远端胃癌(T1~3N0~2M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D2根治术;观察组术中行胃裸区常规清扫。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行胃裸区清扫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远端胃癌(T1~3N0~2M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D2根治术;观察组术中行胃裸区常规清扫。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5 a,观察术后5年生存率、肿瘤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Spitzer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5年生存率、Spitz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肿瘤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胃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常规行胃裸区清扫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远端胃癌 胃癌根治术 胃裸区 胃裸区清扫术
下载PDF
胃裸区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振美 刘树伟 李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 :为给胃底部和食管腹段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 3 0例 ,研究了胃裸区在连续冠状断层上的典型表现及胃裸区内的结构。结果 :(1 )胃膈韧带右层与小网膜的后层相续 ... 目的 :为给胃底部和食管腹段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 3 0例 ,研究了胃裸区在连续冠状断层上的典型表现及胃裸区内的结构。结果 :(1 )胃膈韧带右层与小网膜的后层相续 ,左层与膈脾韧带右层及胃脾韧带后层相续 ,向下左、右层靠拢而续为胃胰襞左部。在冠状断层上寻找胃裸区的最佳层面在A11(下腔静脉前份层面 )和A12 (下腔静脉中份层面 )。 (2 )胃裸区居胃膈韧带的左、右层之间 ,其存在率为 1 0 0 %。胃裸区内除有迷走神经后干、血管、淋巴结外 ,左肾上腺、左肾上极及胰体上份亦可进入其内。结论 :(1 )胃为腹膜间位器官。 (2 )胃膈韧带很短且两层间的距离较宽 ,加上胃裸区较大 ,胃底后壁的活动度较小 ,在施行胃底和食管腹段手术松解胃底后壁时 ,对胃裸区内的结构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裸区 胃膈韧带 断层解剖
下载PDF
T_(3-4)N_(0-2)M_0近端胃癌胃裸区清扫加D_2根治术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淼 谯时文 姜淮芜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T3-4N0-2M0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T3-4N0-2M0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观察组行D2根治术+胃裸区清扫、对照组行D2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五年生存... 目的观察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T3-4N0-2M0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T3-4N0-2M0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观察组行D2根治术+胃裸区清扫、对照组行D2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五年生存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消化系并发症及Spitzer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较B组患者Spitzer生存评分远期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肿瘤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近端胃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裸区 清扫 根治术 治疗
下载PDF
T_(1-3)N_(0-2)M_0期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谯时文 姜淮芜 +1 位作者 袁淼 黄勤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044-2046,共3页
目的调查T1-3N0-2M0期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QOL)状况,为T1-3N0-2M0胃癌患者术中是否进行胃裸区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对75例胃癌患者,随机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40例(A组),单纯胃癌... 目的调查T1-3N0-2M0期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QOL)状况,为T1-3N0-2M0胃癌患者术中是否进行胃裸区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对75例胃癌患者,随机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40例(A组),单纯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组35例(B组),应用Spitzer生存质量总体评分量表,对不同时期的QOL总分及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精神5个主题项目得分进行比较及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QOL总分是持续增加的,在术后36个月两种重建术式得分相互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治疗T1-3N0-2M0期胃癌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调节型双通道 胃裸区清扫 疗效
下载PDF
胃裸区的解剖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新文 王勇 张本斯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8期21-24,共4页
目的:查明胃裸区的形态学特征,为上腹部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正常成人尸体36具(男30、女6),解剖显露胃裸区周界腹膜返折形成的韧带并测量其边长,以此确定胃裸区的位置、形态并计算其面积;按断层标准制作的横、矢... 目的:查明胃裸区的形态学特征,为上腹部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正常成人尸体36具(男30、女6),解剖显露胃裸区周界腹膜返折形成的韧带并测量其边长,以此确定胃裸区的位置、形态并计算其面积;按断层标准制作的横、矢、冠状标本各2套,对胃裸区出现的平面及在该平面的长度、宽度和胃裸区与左侧膈肌之间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①胃裸区位于内、外侧胃膈韧带和胃胰韧带之间,近似于梯形,面积为(9.47±7.08)cm2;②胃裸区后腹膜外间隙与左肾周间隙和胰周间隙相交通,其内有血管、淋巴结、左肾上腺、左肾上极和胰上缘等结构。结论:胃裸区的出现率为100%,胃裸区以及胃裸区后腹膜外间隙内所含的结构在急性胰腺炎病例可能被累及;认识胃裸区的形态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像诊断学价值和外科手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裸区 内侧胃膈韧带 影像诊断学
下载PDF
近端胃癌患者在体胃裸区5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淼 姜淮芜 谯时文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对经手术治疗的55胃癌患者的在体胃裸区进行解剖学观察,观察其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解剖间隙存在的通联。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近端胃癌患者共5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 目的:对经手术治疗的55胃癌患者的在体胃裸区进行解剖学观察,观察其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解剖间隙存在的通联。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近端胃癌患者共5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提示肿瘤侵犯胃裸区;所有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手术治疗,术中使用亚蓝和抗癌药物配制成的混合液作为染色剂,观察胃裸区形态及裸区内走形的血管、神经及其走向和分支、裸区内淋巴结的数目及淋巴液的流向。结果:1、在体胃裸区出现率为100%,形态不规则,受侵犯胃裸区大部分近似椭圆形、小部分形似长方形,周长为17.80±3.50、长4.95±0.85、宽3.75±0.50;面积为13.50±3.20cm2;2、胃裸区左右侧界为胃、膈韧带左、右层,左侧与左肾周间隙相通、右侧封闭、上界与膈下腹膜外间隙相通,并通食管裂孔和膈血管间隙与纵隔相联、向下与肾旁前间隙相通联;3、胃裸区内有血管分布的占100%,淋巴结分布的占100%,有神经分布的占35%。结论:通过对手术治疗的55胃癌患者的在体胃裸区进行解剖学观察,借以唤起普外科手术医师对此解剖结构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胃裸区 胃癌 亚甲蓝 解剖间隙 通联关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在体胃裸区的解剖学研究
7
作者 谯时文 姜淮芜 黄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6期1933-1934,1937,共3页
目的:观察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在体胃裸区的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解剖间隙存在的通联。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9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共60例,根据术前螺旋CT诊断,分为胃裸区受到侵犯(A组)和未受到侵犯(B... 目的:观察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在体胃裸区的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解剖间隙存在的通联。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9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共60例,根据术前螺旋CT诊断,分为胃裸区受到侵犯(A组)和未受到侵犯(B组)各30例,使用亚甲蓝和抗癌药物配制成的混合液作为染色剂,手术中切开胃结肠韧带、脾胃韧带后游离至胃裸区下界,轻提胃壁向胃裸区内注射染色剂,观察胃裸区与周围解剖间隙的通联关系,尤其是有与右侧相通联。分离切开胃裸区周围韧带,游离至食管下端,切去食管下端近肿瘤侧食管,显露出被着色的胃裸区平面,观察胃裸区形态及裸区内走形的血管、神经及其走向和分支、裸区内淋巴结的数目及淋巴液的流向。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周长和其长、宽。结果:(1)在体胃裸区出现率为100%,形态不规则,A组胃裸区大部分近似椭圆形、小部分形似长方形,周长为(17.86±3.58)cm、长(4.96±0.72)cm、宽(3.77±0.51)cm,面积为(13.15±2.25)cm2;B组胃裸区大部分形似长方形、小部分形似椭圆形,周长为(15.66±3.68)cm、长(4.91±0.92)cm、宽(3.02±0.49)cm,面积为(10.75±3.28)cm2;(2)两组患者胃裸区左右侧界均为胃、膈韧带左、右层,左侧与左肾周间隙相通、右侧封闭、上界与膈下腹膜外间隙相通,并通食管裂孔和膈血管间隙与纵隔相连、向下与肾旁前间隙相通联;(3)A、B两组胃裸区内有血管分布的占100%,其中只有胃左动静脉占13%,只有胃后动静脉分布的占60%,只有膈下动脉返支的占10%,有胃左动静脉和胃后动静脉分布的占9%,有胃后动静脉和膈下动脉返支的占5%,同时有胃左动静脉、胃后动静脉和膈下动脉返支的占3%;A、B两组胃裸区有淋巴结分布的占100%,出现的淋巴结均为胃左淋巴结,有1~3枚淋巴结的占82%,有3~5枚淋巴结的占15%,有5枚以上淋巴结的占3%;A、B两组胃裸区内有神经分布的占35%,仅有右侧迷走神经干经过的占33%,有右侧迷走神经干及其分支经过的占2%。结论:在体胃裸区的形态、内部结构与周围解剖间隙的通联存在差异,与是否受到周围疾病的侵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胃裸区 胃癌 亚甲蓝 解剖间隙 通联关系
下载PDF
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元 姜淮芜 +3 位作者 徐亮 谯时文 袁淼 陈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取185例近端胃癌患者的手术及随访资料,依据术中是否行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分为两组:观察组95例,行胃癌D2根治联合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90例,行常规胃癌D2根治术。... 目的探讨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取185例近端胃癌患者的手术及随访资料,依据术中是否行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分为两组:观察组95例,行胃癌D2根治联合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90例,行常规胃癌D2根治术。观察两组胃裸区淋巴结阳性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QOL等。结果胃祼区淋巴结阳性率高达66.3%。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QOL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12、24和36个月的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常规行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Q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评分 靶向注射化疗 胃癌 胃裸区
下载PDF
CT在诊断胃癌侵犯胃裸区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军民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9期30-31,共2页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我国各类肿瘤发病率首位,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当临床发现时已是胃癌晚期,而且胃癌预后较差,当患者胃裸区被肿瘤组织侵犯时其预后更差。临床上胃镜、胃肠钡餐检查、B超等在胃癌检查诊断上各具优势,但...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我国各类肿瘤发病率首位,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当临床发现时已是胃癌晚期,而且胃癌预后较差,当患者胃裸区被肿瘤组织侵犯时其预后更差。临床上胃镜、胃肠钡餐检查、B超等在胃癌检查诊断上各具优势,但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劣势,本文就对CT影像学检查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价值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胃裸区 研究
下载PDF
胃裸区对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谯时文 姜淮芜 +3 位作者 李宗林 陈进 罗亮 黄勤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7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探讨胃裸区(GBA)对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于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普外科行贲门癌根治术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132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贲门癌累及GBA患者,B组为贲门癌未累及GBA患者。统计并... 目的探讨胃裸区(GBA)对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于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普外科行贲门癌根治术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132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贲门癌累及GBA患者,B组为贲门癌未累及GBA患者。统计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纳入研究的132例患者均发现有GBA,GBA的形状以三角形多见,面积约为2.0~16.0 cm2,平均面积约为6.5 cm2。其中,A组58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37.9%;B组74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5.4%。两组比较,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累及GBA的患者预后较差;术前CT检查评估GBA的状态对贲门癌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裸区 贲门癌 生存率
原文传递
胃裸区对胃底贲门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宗林 姜淮芜 +2 位作者 夏冬 刘庆 陈进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1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讨胃裸区(GBA)对胃底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肿瘤是否累及GBA分为两组,A组49例肿瘤累及GBA,B组33例肿瘤未累及GBA。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胃裸区(GBA)对胃底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肿瘤是否累及GBA分为两组,A组49例肿瘤累及GBA,B组33例肿瘤未累及GBA。所有患者均行D2近端胃癌根治术加胃裸区清扫,术后采用FOLFOX-4方案规律化疗6个周期。对A、B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和生存分析。结果生存分析显示A组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8%、57.3%、29.0%,B组患者分别为93.9%、75.0%、48.2%。A、B两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0、3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2,P=0.026)。结论胃底贲门癌累及GBA的患者预后较差,GBA清扫可能有助于改善胃底贲门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裸区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