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清代石狮造型对比研究
1
作者 任帅 刘宇博 +2 位作者 徐张昕子 郭潇 范一峰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251-253,共3页
文章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石狮雕刻作为研究对象,从石狮的造型特点和地理区位着手研究,通过将不同区域皇家石狮与寺庙石狮进行对比,致力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以期深化我们对清代石狮艺术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我们了解不同地区民族之... 文章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石狮雕刻作为研究对象,从石狮的造型特点和地理区位着手研究,通过将不同区域皇家石狮与寺庙石狮进行对比,致力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以期深化我们对清代石狮艺术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我们了解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有力的佐证,为我们之后的传承创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石狮艺术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沈阳故宫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分期特征
2
作者 蒋箐 王鹤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288-290,共3页
文章以沈阳故宫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为界定对象,从彩画的分布情况、工艺做法、纹饰特征和设色搭配等方面着手,将沈阳故宫内清入关前、后两个时间段内绘制的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特征进行对比,科学地解读其背后所隐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 文章以沈阳故宫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为界定对象,从彩画的分布情况、工艺做法、纹饰特征和设色搭配等方面着手,将沈阳故宫内清入关前、后两个时间段内绘制的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特征进行对比,科学地解读其背后所隐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反映的时代特征,以期为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的发展和成型研究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故宫 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 清入关前 清入关后
下载PDF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卷》清代戏曲碑刻释文校补
3
作者 游秋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卷》中的部分释文存在一定的文字误、缺、衍、脱及句读失误等问题,今校正误释8条,校补缺文8条,校正衍文4条,校补脱文3条,举正句读3条,以便为相关碑刻的研究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文本。
关键词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卷》 清代 戏曲碑刻 释文 校补
下载PDF
从石刻看明清时期云南的诸葛亮崇拜
4
作者 李丹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石刻作为一种具有文物性质的文献,记载着各地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云南境内就留存着一些与“武侯祠”有关的石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的诸葛亮崇拜。这些石刻集中在滇中与滇西两地,滇中地区(包括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的石刻反映的... 石刻作为一种具有文物性质的文献,记载着各地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云南境内就留存着一些与“武侯祠”有关的石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的诸葛亮崇拜。这些石刻集中在滇中与滇西两地,滇中地区(包括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圣人教化之功”的崇拜,滇西地区(主要集中于保山和大理)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神明庇庥之功”的崇拜。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石刻中体现的诸葛亮崇拜都是云南各民族对中原地区汉文化的认同。这种历史文化现象不仅推进了云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还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更为云南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精神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云南石刻 武侯祠 诸葛亮崇拜 精神余韵
下载PDF
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的视觉符号化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宝成 周倩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0-95,106,共7页
探析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为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的视觉符号化设计与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分析清孝陵石象生的艺术特征,筛选清孝陵石象生中特征鲜明的文化元素,经过抽象简化,打散重构等艺术手法将其符号化,由此构建清孝... 探析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为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的视觉符号化设计与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分析清孝陵石象生的艺术特征,筛选清孝陵石象生中特征鲜明的文化元素,经过抽象简化,打散重构等艺术手法将其符号化,由此构建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的视觉符号化设计流程图。通过对石狮与文臣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将清孝陵石象生艺术的视觉符号化设计进行应用,不仅拓宽了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延续清孝陵石象生艺术文化,更有利于扩大清东陵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孝陵 石象生 视觉符号化设计
下载PDF
《新石头记》连载情实考论——兼及近代报载创作小说初刊文字核勘的意义
6
作者 梁苍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0-78,共9页
吴趼人重要科幻小说《新石头记》在《南方报》初刊至少至第二十一回,并非过往认知的十三回或二十回,而且曾连载完结的可能性极大。《南方报·新石头记》底稿应是四十回成品,是传统章回小说写作方式和晚清报载小说方式的融合,不同于... 吴趼人重要科幻小说《新石头记》在《南方报》初刊至少至第二十一回,并非过往认知的十三回或二十回,而且曾连载完结的可能性极大。《南方报·新石头记》底稿应是四十回成品,是传统章回小说写作方式和晚清报载小说方式的融合,不同于常见报载小说的随写随刊,最符合梁启超“俟全书卒业,始公诸世”的新小说写作期待。吴趼人选择报章连载该小说成品,除前此小说连载的习惯,或也受了反美华工禁约运动的刺激。比勘《南方报·新石头记》与单行本《新石头记》文字,变化之处甚少,更佐证了吴趼人是写定小说交付连载的情实。但两者间也有若干比较明显的文字损益,能令读者管窥从报载本到单行本,吴趼人在文本内外的斟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新石头记》 近代 报载小说
下载PDF
“天桥双碑”变迁再考——从几件清代档案谈起
7
作者 李伟敏 张中华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5,共5页
“天桥双碑”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敕建于天桥两侧的两块石碑,两碑矗立于天桥两旁,形成了“一桥双碑”这一清代北京中轴线南端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根据相关清代档案梳理了“天桥双碑”的变迁过程,揭示“天桥双碑”变迁的历史真相,以期... “天桥双碑”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敕建于天桥两侧的两块石碑,两碑矗立于天桥两旁,形成了“一桥双碑”这一清代北京中轴线南端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根据相关清代档案梳理了“天桥双碑”的变迁过程,揭示“天桥双碑”变迁的历史真相,以期进一步丰富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桥双碑 填塞天桥河渠 双碑挪移 清代档案
下载PDF
清裕陵地宫石雕纹样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宝成 李苓苓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为文化遗产的展示开辟了新的途径。清裕陵地宫石雕纹样精致细腻且庄重严谨,分析其内容题材、布局位置、雕刻技法及内涵寓意等信息的特征,构建具有专属性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为文化遗产的展示开辟了新的途径。清裕陵地宫石雕纹样精致细腻且庄重严谨,分析其内容题材、布局位置、雕刻技法及内涵寓意等信息的特征,构建具有专属性的信息架构,借助视觉艺术化的形式将石雕纹样的各项隐性信息进行展示与传播。从而满足受众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扩大清东陵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同时起到保护文化遗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裕陵地宫 石雕纹样 信息可视化设计
下载PDF
从石刻看清代川西北地区的用水制度
9
作者 卞全琴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8-22,共5页
川西北境内保存的众多石刻,是地方历史的重要载体,是见证地方社会发展除传世史书之外的第一手资料。本文所研究的涉“水”石刻,记录了清代川西北地区村寨水权运作细节,不仅能从中窥视川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还极具文献、科研、书法... 川西北境内保存的众多石刻,是地方历史的重要载体,是见证地方社会发展除传世史书之外的第一手资料。本文所研究的涉“水”石刻,记录了清代川西北地区村寨水权运作细节,不仅能从中窥视川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还极具文献、科研、书法等价值,对我们探讨清代川西北地区用水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 清代 川西北 用水制度
下载PDF
试论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构建--以宋代天涯亭、清代“天涯”石刻为中心
10
作者 刘栋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2-110,共9页
宋代广南西路钦州天涯亭的设立者并非余靖,而是地方社会人士设立,充当着宋代南部边疆的标识。清代琼州府崖州的“天涯”石刻,并非程哲镌刻,而是雍正十一年(1733),崖州地方人士设立,表明此时清代的南部边疆已转移至此。南部边疆地区不断... 宋代广南西路钦州天涯亭的设立者并非余靖,而是地方社会人士设立,充当着宋代南部边疆的标识。清代琼州府崖州的“天涯”石刻,并非程哲镌刻,而是雍正十一年(1733),崖州地方人士设立,表明此时清代的南部边疆已转移至此。南部边疆地区不断重构历史书写,并制造历史遗址正是历史时期华夏国家南部疆界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国家认同 边疆地区 宋代天涯亭 清代“天涯”石刻
下载PDF
出土磬和编磬的考古类型学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祖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8,共8页
本文试用考古学的类型学方法,从音乐性能角度出发,对出土磬和编磬划分出“不规则形”、“钝三角形”、“倨句形”三种类型。由此认识磬和编磬的产生、演变有“悬石为乐”的音高无意识阶段、钝三角形的音高可设计阶段和倨句形的特磬编磬... 本文试用考古学的类型学方法,从音乐性能角度出发,对出土磬和编磬划分出“不规则形”、“钝三角形”、“倨句形”三种类型。由此认识磬和编磬的产生、演变有“悬石为乐”的音高无意识阶段、钝三角形的音高可设计阶段和倨句形的特磬编磬阶段。三个阶段的历史时期大致为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考古 类型学 编磬 倨句形
下载PDF
明清时期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教育变迁——以碑刻史料为中心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斌 吴才茂 龙泽江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本文通过对近两年来在天柱实施田野调查所获之碑刻的解读,发现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自明初逐渐步入王朝国家系统而"易刀剑而牛犊,易左衽而冠裳"之后,教育作为"王化"统治策略之一,备受王朝国家的重视,同时,作为身份... 本文通过对近两年来在天柱实施田野调查所获之碑刻的解读,发现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自明初逐渐步入王朝国家系统而"易刀剑而牛犊,易左衽而冠裳"之后,教育作为"王化"统治策略之一,备受王朝国家的重视,同时,作为身份改变的一种途径,学校亦备受民众之欢迎。因而,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的教育在国家与民众的互动中发展尤为迅速。在运用碑刻史料对明清时期天柱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细致的梳理时,发现其教育范围涉及县学、书院、社学、义学、私塾以及清末的新式学堂,同时,碑刻资料也像我们活生生地展现了各级学校在筹集办学经费中的艰辛与困境。通过对明清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的教育状况的描述与分析,或可为当代教育提供另一种借鉴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天柱 教育 碑刻史料
下载PDF
从笙磬、颂磬看古代中国音乐文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冬梅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78,共4页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利用历史文献、考古出土文物,阐释古文献里编磬中笙磬、颂磐的观念,并分析其所承载的音乐文化。古磬最初是单一的特磬,逐步发展为编磬,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祭祀活动中的庙堂之乐;战国时期,不晚于汉朝进一...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利用历史文献、考古出土文物,阐释古文献里编磬中笙磬、颂磐的观念,并分析其所承载的音乐文化。古磬最初是单一的特磬,逐步发展为编磬,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祭祀活动中的庙堂之乐;战国时期,不晚于汉朝进一步成为雅颂之声的载体,至今仍是佛教寺庙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法器和宗教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笙磬 颂磬 五方 五行
下载PDF
晚清地方官对民间经济活动的管理——以近代江南地区的碑刻资料为分析基础 被引量:7
14
作者 彭南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5,共8页
碑刻资料保留了地方官署管理民间经济活动的大量记录,客观地反映了地方官对待民间经济活动的态度与行为。晚清江南地区地方官署在对民间经济活动的管理中着力构建市场秩序、保障市场运行,体现了积极发展工商业经济、规范民间日常经济活... 碑刻资料保留了地方官署管理民间经济活动的大量记录,客观地反映了地方官对待民间经济活动的态度与行为。晚清江南地区地方官署在对民间经济活动的管理中着力构建市场秩序、保障市场运行,体现了积极发展工商业经济、规范民间日常经济活动的努力,呼应了晚清政府对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整。但是,在规范市场行为的同时,地方政府继续维护牙行的垄断利益,屈从于行规、业规等民间习惯法,维护旧式行会的权威性。这些矛盾做法,构成晚清时期经济管理活动中新旧共存的过渡特色,导致了政策与执行之间的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江南地区 碑刻 民间经济活动
下载PDF
阮元与《兰亭序》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丹 《东南文化》 2001年第7期57-61,共5页
阮元是书法史上真正意义上否定《兰亭序》的第一人,阮元否定《兰亭序》的思想渊源及动机,是以否定《兰亭序》来动摇二王在书法史上的权威地位,为在二王之外另辟新境寻找理论支撑。他的兰亭观始终与南北分派及碑学思想交织在一起,成... 阮元是书法史上真正意义上否定《兰亭序》的第一人,阮元否定《兰亭序》的思想渊源及动机,是以否定《兰亭序》来动摇二王在书法史上的权威地位,为在二王之外另辟新境寻找理论支撑。他的兰亭观始终与南北分派及碑学思想交织在一起,成为他书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阮元否定《兰亭序》的论据虽然不足,但却为清代碑学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兰亭序 辨伪 清代碑学
下载PDF
乾隆特磬、编磬与中和韶乐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建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以美国芝加哥等地收藏的乾隆二十六年特磬和二十九年编磬,与国内的一些藏品加以比较,并结合文献记载予以分析,可知在乾隆二十六年,中和韶乐增用特磬和镈钟。清代有特磬和编磬两种磬制。特磬与镈钟对应,以大小来设计音高,二者都是随月用... 以美国芝加哥等地收藏的乾隆二十六年特磬和二十九年编磬,与国内的一些藏品加以比较,并结合文献记载予以分析,可知在乾隆二十六年,中和韶乐增用特磬和镈钟。清代有特磬和编磬两种磬制。特磬与镈钟对应,以大小来设计音高,二者都是随月用律,其意义重在礼仪;编磬与编钟对应,以厚薄来设计音高,并按十二律编排,可以旋宫转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特磬 编磬 中和韶乐
下载PDF
拘守与变通:清代碑志义例的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志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80,共5页
清代碑志义例进入了一个摧陷廓清时期,其中夫妇合葬之墓题、称谓的"连身数"与"离身数"是当时聚讼纷纭的两大问题。清人本着"师古而不戾于今,协时而不徇于俗"的原则确定碑志义例,并以求真品格对当时创作... 清代碑志义例进入了一个摧陷廓清时期,其中夫妇合葬之墓题、称谓的"连身数"与"离身数"是当时聚讼纷纭的两大问题。清人本着"师古而不戾于今,协时而不徇于俗"的原则确定碑志义例,并以求真品格对当时创作中不合义例之处或延续前人的错误认识进行了有力的批判。碑志义例是注重文例的典范,其探讨风气甚至波及其他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金石义例 拘守 变通
下载PDF
对清代碑帖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全有 陆世莘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9-85,共7页
近20年来,我国学界对清代碑帖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清代帖学研究、清代碑学研究、清代碑学与帖学的关系研究。学界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这表现为研究的内容、方法、视角及研究人员等方面。随... 近20年来,我国学界对清代碑帖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清代帖学研究、清代碑学研究、清代碑学与帖学的关系研究。学界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这表现为研究的内容、方法、视角及研究人员等方面。随着以上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清代碑帖学研究将会迈向更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碑学 帖学
下载PDF
青藏铁路客城区段风沙流特点及沙害防治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于云江 史培军 鲁春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6,共7页
青藏线哈(尔盖)-格(尔木)段位于青藏高原,横穿柴达木沙漠,集沙漠特征与高原气候于一体。不少地段曾因沙害造成行车中断和机车掉道等事故,其中以客城最为突出.在以往相关研究的文献中,确定主风向是以风的频率为主.但在以防止... 青藏线哈(尔盖)-格(尔木)段位于青藏高原,横穿柴达木沙漠,集沙漠特征与高原气候于一体。不少地段曾因沙害造成行车中断和机车掉道等事故,其中以客城最为突出.在以往相关研究的文献中,确定主风向是以风的频率为主.但在以防止沙子上道为主要目标的铁路防沙中,本文提出的以输沙量为依据所确定的主风向,能为防沙措施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在该段铁路防沙中,采用了竹片栅栏与碎石方格相结合的阻、固措施,其中碎石方格系在铁路防沙中首次使用.经过观测,证实阻沙措施降低了风速;固沙措施增加了地面的粗糙度,大大减少了输沙量,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该地采用碎石方格固沙既有使用寿命长,又有取材方便的优点.自防沙工程竣工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确保了该段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主风向 风沙流 沙害防治 铁路 风速
下载PDF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代福建进士籍贯误刊例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毛晓阳 《闽江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9-33,共5页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清代福建进士中存在一定的误刊,其种类主要有误他省进士为福建进士、误福建进士为他省进士、误为省内他县进士、进士籍贯地名字误、进士籍贯刊载失范以及进士人名漏载等六种。
关键词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福建 籍贯 误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