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ng Teaching Model for Training English Guides of Stone Inscription Relics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慧 《海外英语》 2016年第3期21-22,25,共3页
A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contains five teaching steps, e.g.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questioning- dialogue, knowledge and skills teaching, discussion- collaboration... A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contains five teaching steps, e.g.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questioning- dialogue, knowledge and skills teaching, discussion- collaboration and field training. Practice proves that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of the training of English guides of stone inscription relics and enhance their interpretation quality and English ski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VISM stone INSCRIPTION relicS ENGLISH GUIDES TRAINING teaching model meaning construction
下载PDF
达州红军石刻遗存现状与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文盛 郑丽天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达州境内红军石刻正以惊人的速度受到人为和自然损毁,现存石刻已不足“三普”时期的三分之一.红军石刻以红军部队、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政权镌刻为主,内容丰富,善用精炼短句,巧用俚语,情感分明,贴近群众,直抵人心.红军石刻作为革命文物,具... 达州境内红军石刻正以惊人的速度受到人为和自然损毁,现存石刻已不足“三普”时期的三分之一.红军石刻以红军部队、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政权镌刻为主,内容丰富,善用精炼短句,巧用俚语,情感分明,贴近群众,直抵人心.红军石刻作为革命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化研究、宣教教育和开发利用价值.须树立科学保护理念,实施专业保护,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走综合保护、融合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石刻 遗存调查 保护利用研究
下载PDF
云冈石窟风化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勇 董丽娟 +4 位作者 席浩焱 刘艳红 冯彩霞 李志坚 石云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72,共13页
云冈石窟,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石质文物都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病害侵蚀,对其风化程度进行检测已经成为石质文物保护中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石质文物风化的检测... 云冈石窟,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石质文物都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病害侵蚀,对其风化程度进行检测已经成为石质文物保护中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石质文物风化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并且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其侧重的检测目的和优势。本研究综述近几十年内曾使用过的重点检测方法,并分析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为云冈石窟风化检测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风化检测 石质文物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云冈石窟砂岩损伤特性与风化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甘志鑫 黄继忠 +3 位作者 张悦 罗清洋 张若愚 杜后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0,共14页
在冻融条件下云冈石窟砂岩风化现象严重,为深入了解砂岩在冻融作用下的物理力学特性损伤与风化程度变化,针对云冈石窟砂岩开展了室内冻融循环模拟风化试验.在饱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得到不同风化程度的砂岩,采用实验室内多... 在冻融条件下云冈石窟砂岩风化现象严重,为深入了解砂岩在冻融作用下的物理力学特性损伤与风化程度变化,针对云冈石窟砂岩开展了室内冻融循环模拟风化试验.在饱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得到不同风化程度的砂岩,采用实验室内多种原位宏观无损检测技术对循环前以及每5次循环后的砂岩进行测试,得到砂岩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破坏特征以及各物理力学特性参数.结合微观检测技术从细观角度探讨了砂岩内部结构损伤机制及性能指标变化原因,并根据波速比值变化判断砂岩风化程度.试验结果表明,砂岩风化特征表现为颗粒脱落,结构逐渐破坏并产生裂隙,砂岩风化程度逐渐加深,经60次循环试验后砂岩达到中等风化程度.多种检测方法的测试结果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砂岩的质量、超声波速、硅、钙元素含量、抗压强度等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砂岩孔隙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砂岩冻融循环次数、超声波速以及抗压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建立了三者数值关系式并可直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孔隙结构 力学性能 无损检测 冻融劣化
下载PDF
贵州碧江石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地学意义
5
作者 赵洪飞 吴桂武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2期360-364,共5页
贵州碧江石林地质公园是以石林喀斯特为主,溶洞、侵蚀峡谷、泉水溪流为辅,集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油茶树等景观资源为一体的省级小型地质公园。公园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遗迹资源较典型,且具观赏和美学价值,主... 贵州碧江石林地质公园是以石林喀斯特为主,溶洞、侵蚀峡谷、泉水溪流为辅,集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油茶树等景观资源为一体的省级小型地质公园。公园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遗迹资源较典型,且具观赏和美学价值,主要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4个大类,6个类,共3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在山顶斜坡相对封闭的独立喀斯特单元中,有限可溶地层发育了规模较大的石林喀斯特,代表了贵州高原晚新生代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的典型范例,具有区域对比意义,在地质学、地貌学及地学旅游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建立地学科普研学基地等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独立喀斯特单元 地质遗迹 地学意义 碧江石林
下载PDF
基于双边滤波石质文物逆向建模及其稳定性分析
6
作者 张理想 邹红宇 +5 位作者 黄蕾 张景科 刘建辉 李黎 陈卉丽 韩秀兰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60,共15页
石质文物的长期稳定性问题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以大足石刻卧佛前的目犍连菩萨像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边滤波算法,将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导入PCL平台,实现文物表面噪声点的去除,建立包含裂隙结构面在内的菩萨像三维精细化实... 石质文物的长期稳定性问题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以大足石刻卧佛前的目犍连菩萨像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边滤波算法,将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导入PCL平台,实现文物表面噪声点的去除,建立包含裂隙结构面在内的菩萨像三维精细化实体模型。基于强度折减原理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菩萨像现存状态展开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双边滤波法去噪后的菩萨像模型平均偏差为-5.0~4.0 mm,标准值为1.1 mm,在去除噪声的同时完整保留了文物表面特征;2)重力荷载下,菩萨像颈部受压,项部受拉;头部裂隙的出现导致内部应力发生重分布,峰值拉应力由项部移动至裂隙端;3)菩萨像头部位移变化与折减系数呈正相关,当折减系数为1.28时,头部位移敏感度急剧增大,向临空面倾倒;4)菩萨像破坏面沿裂隙端、颈部向内部延伸,塑性区体积、最大剪应变增量逐步增大,在两区域形成抛物线贯通破坏面。该研究方法为小型、具有复杂几何特征的石质文物稳定性分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石质文物 双边滤波 强度折减法 HOEK-BROWN准则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石质文物表观裂隙的热红外响应研究
7
作者 杨文峰 刘家全 +2 位作者 张得煊 裴强强 刘鸿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8,共8页
裂隙病害在石质文物中普遍存在,带给石质文物的保存很大挑战,开展裂隙病害的深入研究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开展了石质文物裂隙检测的室内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研究,以裂隙开口宽度为主要变量,研究裂隙对于... 裂隙病害在石质文物中普遍存在,带给石质文物的保存很大挑战,开展裂隙病害的深入研究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开展了石质文物裂隙检测的室内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研究,以裂隙开口宽度为主要变量,研究裂隙对于岩体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动热激励方法在裂隙检测应用上效果显著;裂隙中空气的热惯性较大,使得裂隙处温度变化相对滞后;文中引入降温指数对试样温度变化速率进行定量评价,且与裂隙面积占比呈良好的负相关,并与现场实验结果相验证。研究成果初步达到了对于石质文物表观裂隙定量化检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石质文物 裂隙密度 定量化
下载PDF
潮湿环境下露天石质文物盐致劣化机理
8
作者 张良帅 王柔 +6 位作者 贾一鸣 陈家昌 崔新战 叶琳 刘远坚 杨阳 牛英彬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98,共13页
为研究可溶盐侵蚀导致的潮湿环境下露天石窟寺的劣化机理。以重庆石佛寺遗址摩崖造像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离子色谱分析仪、红外热成像仪等多重分析手段对石佛寺遗址摩崖造像表... 为研究可溶盐侵蚀导致的潮湿环境下露天石窟寺的劣化机理。以重庆石佛寺遗址摩崖造像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离子色谱分析仪、红外热成像仪等多重分析手段对石佛寺遗址摩崖造像表面病害及劣化产物进行科学分析与表征,厘清了可溶盐主要的种类与来源。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石质文物本体构成与环境变化综合分析,探讨了潮湿环境下石质文物中可溶盐的作用模式,为石质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湿环境 露天 石质文物 可溶盐 劣化 侵蚀
下载PDF
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生物病害调查与研究
9
作者 李心坚 徐亚男 +2 位作者 杨秋霞 许鹏 魏鑫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目的]生物病害侵蚀露天石质文物,使其发生表面变色及风化等不可逆变化。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敬善寺区域是龙门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区域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情况,对石质文物保护及病害防治措施的提... [目的]生物病害侵蚀露天石质文物,使其发生表面变色及风化等不可逆变化。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敬善寺区域是龙门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区域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情况,对石质文物保护及病害防治措施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对该区域31个样点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进行样品采集。基于形态观察,结合ITS、16S rDNA特征片段的测序分析,对生物病害物种地衣、微型真菌、细菌、苔藓和藻类等进行鉴定;对受生物侵蚀的文物本体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采用薄层层析法检测地衣体中的化学酸,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衣和由生物结皮状复合物与沉积物中分离真菌的化学酸含量。[结果]形态观察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内生物病害种类主要为地衣、苔藓、藻类、真菌和细菌,其中地衣7种,苔藓3种,藻类1种,真菌20种,可培养细菌7种,主要包括蓝细菌和放线菌门等,高通量测序结果与传统培养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和互补性。扫描电镜观察到不同侵害生物对石质文物的侵蚀深度不同,其中非地衣型真菌菌丝深入岩石深度可达100μm。调查区域内常见、具明显特征结构且覆盖度较大的主要生物病害为地衣和苔藓,其中中华石果衣(Endocarpon sinense)最为明显;同时地衣和真菌样品中可检测到柠檬酸,琥珀酸、草酸,乳酸、富马酸等有机酸。[结论]本研究首次较为系统地调查了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石质文物生物病害的物种和分布,从细胞侵入和有机酸产生2方面分析了其中代表性生物产生的病害及程度;生物病害的发育与石窟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石窟微环境控制和石质文物生物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石质文物 中华石果衣 地衣 苔藓 有机酸
下载PDF
基于色差原理对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清洗效果的评价研究
10
作者 叶良 杨平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目的】针对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在清洗前后颜色相关性的问题,提出了以色度参数为指标的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清洗效果评价方法。【方法】首先,通过色度仪对现场清洗试验结果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数据导入SPSS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 【目的】针对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在清洗前后颜色相关性的问题,提出了以色度参数为指标的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清洗效果评价方法。【方法】首先,通过色度仪对现场清洗试验结果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数据导入SPSS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线性回归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对颜色与清洗效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再用色差公式将计算结果进行等级划分并评价整体清洗效果;最后,通过正态检验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颜色参数以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明亮度与清洗效果呈正相关,影响权重为39.061%;红绿度和黄蓝度大小与污染物残留量呈负相关,与清洗效果呈正相关;彩度差和色相差与清洗效果呈负相关,色度差值越小说明文物原有样貌越完好。清洗效果评价结果为石门区域清洗效果良好,石殿和石亭区域清洗效果一般。【结论】通过分析污染物清洗效果与颜色的相关性,以及采用色差公式对石质文物清洗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可为后续石质文物清洗效果评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清洗效果 颜色相关性 色差公式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半球摄影法在石质文物现场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杜之岩 脇谷草一郎 +2 位作者 王金华 霍晓彤 马尔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7,共9页
在研究石质文物病害形成机理时,掌握太阳辐射长期变化情况对其影响是重要的调查项目。但目前多数相关调查研究只能依靠建立环境监测站来实现。半球摄影法是一种快速测量天空开阔度的方法,在生态学等学科中被广泛使用。通过对日本、国内... 在研究石质文物病害形成机理时,掌握太阳辐射长期变化情况对其影响是重要的调查项目。但目前多数相关调查研究只能依靠建立环境监测站来实现。半球摄影法是一种快速测量天空开阔度的方法,在生态学等学科中被广泛使用。通过对日本、国内两处石质文物保护实际现场调查,半球摄影法被证明可以有效应用于环境监测装置选点,判断太阳位置变化对石质文物影响,以及比较石质文物不同位置受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该方法具有便捷、经济且高效的特点,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更多应用在石质文物保护调查过程中环境监测装置选点与判断太阳辐射影响的相关初步测量与数据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太阳辐射 半球摄影法 天空开阔度 环境监测
下载PDF
智化寺石质文物表面黑色污染物的谱学分析
12
作者 王锋 付迎春 +3 位作者 李迪 顾耀奇 史姝璇 魏书亚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8,共11页
智化寺是典型的明代早期寺院,主体建筑保存状态良好,其建筑群既具有宋元风格,又历经明清、民国时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寺内现存三件石刻文物表面具有明显的黑色污染,为了更有针对性的保护,需要对未知的黑色污染物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智化寺是典型的明代早期寺院,主体建筑保存状态良好,其建筑群既具有宋元风格,又历经明清、民国时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寺内现存三件石刻文物表面具有明显的黑色污染,为了更有针对性的保护,需要对未知的黑色污染物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本研究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系统分析了污染物成分。结果表明藏殿须弥座北侧侧面和台面处污染物以干性植物油为主,并具有少量蛋白质残留、无定形碳等,如来殿前的赑屃背上的黑色污染物含有多糖、油脂、无定形碳、纤维素、蛋白质和石英等物质残留。分析结果为准确判断智化寺石刻文物上的黑色污染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相关石质文物的合理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大理岩 污染物 光谱分析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潮湿环境砖石文物本体病害分析及保护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远坚 韩绍康 +2 位作者 张程 仉文岗 杨阳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137,共18页
文中对潮湿环境砖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现状、基本特征、病害形成机理和保护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评述,潮湿环境砖石质文物从预防到修复,再到妥善保存,每一步都涉及到岩土工程、材料科学及微生物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需进一步探索修复材料... 文中对潮湿环境砖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现状、基本特征、病害形成机理和保护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评述,潮湿环境砖石质文物从预防到修复,再到妥善保存,每一步都涉及到岩土工程、材料科学及微生物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需进一步探索修复材料的优选、检测技术的更新和修复手段的优化等,并对病害分析和保护措施流程规范化,为相关文物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石文物 病害机理 潮湿环境 微生物加固 文物保护
下载PDF
辽金以前北京房山大理石使用历史考述
14
作者 王锋 卢嘉兵 +1 位作者 刘慕之 魏书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64-67,共4页
大理石材质细腻温润,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和价值观念,被广泛应用于石雕石刻和建筑当中。房山具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在元明清时期大量用于桥梁、宫殿等建筑的建设及各类碑刻,但目前对先秦至辽金时期大理石的使用情况了解较少。该文通... 大理石材质细腻温润,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和价值观念,被广泛应用于石雕石刻和建筑当中。房山具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在元明清时期大量用于桥梁、宫殿等建筑的建设及各类碑刻,但目前对先秦至辽金时期大理石的使用情况了解较少。该文通过对文献及相关地区墓葬出土文物的梳理,发现房山大理石的使用与佛教传播、城市发展变迁息息相关。隋代以前,大理石主要作为一种玉石类资源进行使用,而且曲阳石雕的兴盛减缓了房山大理石的开发。隋代房山石经的雕刻,见证其开始进行大规模使用,之后渐渐用于各类佛教造像、石雕,房山大理石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石 石质文物 汉白玉 佛教 雕刻
下载PDF
大理岩石刻文物黑色结壳清洗研究
15
作者 王锋 韩化蕊 +2 位作者 李迪 顾耀奇 魏书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大理岩是古代石刻和建筑的主要石材之一。随着近现代工业发展,很多大理岩石刻文物表面出现了大量黑色结壳——不仅严重影响了文物外观审美,而且会不断吸附各种污染物,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量,造成文物的进一步劣化,因此亟需清洗。在前期对... 大理岩是古代石刻和建筑的主要石材之一。随着近现代工业发展,很多大理岩石刻文物表面出现了大量黑色结壳——不仅严重影响了文物外观审美,而且会不断吸附各种污染物,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量,造成文物的进一步劣化,因此亟需清洗。在前期对北京地区石刻文物本体及黑色结壳科技分析的基础上,选用碳酸铵法、乙二胺四乙酸法、物理法进行清洗试验用于对比,并于北京不同区域的6处典型石刻上进行现场试验,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优化改良。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光测色仪、显微镜和离子色谱仪对清洗前后状态及可溶盐含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碳酸铵法对大理岩石刻文物表面黑色结壳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清洗方案比较高效合理,有助于相关石质文物病害的清洗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岩 石刻 黑色结壳 文物清洗
下载PDF
文物视角下苏北汉画像石转型设计研究
16
作者 王易声 付腾焱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以苏北汉画像石代表性文物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物比对分析、材料工艺分析和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提取石上设计元素,分析汉以后画像石造物的变革与发展方向,以史为鉴,探讨苏北汉画像石文创设计转型路径。设计转型从苏北汉画像石的保护、传承... 以苏北汉画像石代表性文物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物比对分析、材料工艺分析和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提取石上设计元素,分析汉以后画像石造物的变革与发展方向,以史为鉴,探讨苏北汉画像石文创设计转型路径。设计转型从苏北汉画像石的保护、传承设计到基于文创产品开发的跨领域文化传播设计,再到革新视域、革新技术的意义突破式创新,多维度转型方式共同推动汉画像石的现代性活化。塑造文化新价值,为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转型 苏北汉画像石 文物视角 文化创新
下载PDF
石质文物风化程度超声波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进忠 陈祥 +1 位作者 袁加贝 田小甫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8期19-24,共6页
石质文物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石质文物都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病害侵蚀。对石质文物的风化程度进行检测、评价,已经成为石质文物保护中一项紧迫的任务。从理论和方法上探讨了利用超声透射波和瑞雷波检测石质文物风化程度... 石质文物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石质文物都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病害侵蚀。对石质文物的风化程度进行检测、评价,已经成为石质文物保护中一项紧迫的任务。从理论和方法上探讨了利用超声透射波和瑞雷波检测石质文物风化程度的可行性,并分别应用这两种方法对浙江义乌古月桥桥身条石、故宫汉白玉栏板以及北京西黄寺抱鼓石的风化程度进行了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透射波 瑞雪波 石质文物 风化程度
下载PDF
石质文物风化病害防治的环境地质问题 被引量:31
18
作者 方云 邓长青 李宏松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石质文物的风化病害防治必须重视对地质环境的研究 ,地质环境的研究是彻底根治风化病害的前提。论述了风化病害的类型和机理 ,讨论了影响风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环境地质问题 ,提出了风化病害防治的原则与对策。
关键词 石质文物 风化病害 环境地质问题 温差作用 冰劈作用 石窟艺术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下载PDF
北京房山大理岩的岩石学微观特征及风化机理讨论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中俭 杨曦光 +2 位作者 叶富建 周华 张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9-286,共8页
北京地区许多石质古建筑都使用了房山大石窝的大理岩来建造的。本文以汉白玉(白色大理岩)和青白石(青色大理岩)为例,通过薄片镜下观察、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对房山大理岩的岩石学微观... 北京地区许多石质古建筑都使用了房山大石窝的大理岩来建造的。本文以汉白玉(白色大理岩)和青白石(青色大理岩)为例,通过薄片镜下观察、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对房山大理岩的岩石学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取自房山大石窝的新鲜岩样和取自北京古代石质建筑的风化剥落物。结果证实北京大理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白云石,部分大理岩还含有一定量的石英。基于图像处理软件,对汉白玉和青白石矿物晶体的粒径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温度变化、酸雨的溶解、水的溶蚀、微裂隙的盐类充填的角度分析了大理岩的风化机理。相关研究可为北京大理岩石质文物的修复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汉白玉 青白石 岩石学特征 风化机理
下载PDF
草酸钙生物矿化膜的形成机理和化学仿制──一种新型石质文物表面防护材料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秉坚 尹海燕 +1 位作者 沈忠悦 卢唤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9-322,共4页
已经发现一些年代久远的含钙岩石表面有一层天然生成的矿化膜 ,矿化膜保护下的石刻文字可以历经上千年的风雨而保持完好。本工作探讨了这种膜的组成和来源。膜的样品用FTIR、PLM、EDAX、SEM和TEM进行了分析。检测发现天然矿化膜的主要... 已经发现一些年代久远的含钙岩石表面有一层天然生成的矿化膜 ,矿化膜保护下的石刻文字可以历经上千年的风雨而保持完好。本工作探讨了这种膜的组成和来源。膜的样品用FTIR、PLM、EDAX、SEM和TEM进行了分析。检测发现天然矿化膜的主要成分为草酸钙 ,许多证据表明这是一种生物矿化膜。本文讨论了膜的形成机理。为了开发新型石质文物表面防护材料 ,我们在实验室中用化学仿制的方法在含钙岩石上生成了这种保护膜 ,同时研究了膜的生成条件与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酸雨 生物矿化膜 草酸钙 化学仿制 形成机理 表面防护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