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孟姜女故事研究看顾颉刚的古史观念
1
作者 李政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研究旨趣在“辨真伪”和“穷流变”之间,进一步偏向了后者;二是让顾颉刚认识到在古史演变中,还存在由共时性多元地域文化向历时性一元叙事转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孟姜女故事 古史辨 故事眼光 层累说 古史观念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肖家燕 庞继贤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93-200,共8页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素是人名隐喻赖以生成的环境因素,也是其存在的依据,和文化语境一样,制约着人名的文学解读与翻译。文化和文学语境交织存在,有时会发生冲突。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观点为霍译本的人名意译策略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并赋予文学作品的人名翻译评价以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境 人名隐喻 英译 《红楼梦》
下载PDF
女诗人孟蕴和戏曲作家孟称舜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永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61-168,共8页
孟蕴是明初女诗人,其生平事迹和创作一直晦而不彰,诸多有影响的工具书均无其条目。孟称舜是晚明著名戏曲家,是孟蕴同里同族的后辈,曾刊印过孟蕴的《柏楼吟》诗集,且有序,此序为2006年6月出版的《孟称舜集》所失收。孟称舜作有传奇《贞... 孟蕴是明初女诗人,其生平事迹和创作一直晦而不彰,诸多有影响的工具书均无其条目。孟称舜是晚明著名戏曲家,是孟蕴同里同族的后辈,曾刊印过孟蕴的《柏楼吟》诗集,且有序,此序为2006年6月出版的《孟称舜集》所失收。孟称舜作有传奇《贞文记》,说的是宋末松阳女诗人张玉娘未婚守节的故事,联系孟蕴未婚守节的事迹,可认为其对孟称舜创作《贞文记》产生了影响,而这一点为过去的研究者所忽视。徐朔方先生认为《贞文记》作于清顺治十三四年,但经考证,《贞文记》原来所署的年款为真实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蕴 孟称舜 女诗人 《柏楼吟》 传奇 《贞文记》
下载PDF
“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生成与转向:顾颉刚的思路及困难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春凌 《云梦学刊》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建立了20世纪传说故事研究的范式。1924年《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与1927年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显示了其研究由生成到转向的过程。1927年后“,地域因素”成为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的重点,这一转向背后隐藏着观念... 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建立了20世纪传说故事研究的范式。1924年《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与1927年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显示了其研究由生成到转向的过程。1927年后“,地域因素”成为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的重点,这一转向背后隐藏着观念的转变,传说之流传方式及文学审美给顾颉刚造成的困难使他的学术宏愿落了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孟姜女故事 古史辩 地域
下载PDF
《拍案惊奇》卷一本事及主题考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大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7-171,共5页
《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鼋龙壳》正话的蓝本是唐皇甫氏《原化记》中的《魏生》;入话的蓝本除《金陵琐事》卷三《银走》外,更早的依据是《搜神记》卷十八《细腰》与唐窦维鋈《广古今五行记·安阳黄氏》等。在... 《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鼋龙壳》正话的蓝本是唐皇甫氏《原化记》中的《魏生》;入话的蓝本除《金陵琐事》卷三《银走》外,更早的依据是《搜神记》卷十八《细腰》与唐窦维鋈《广古今五行记·安阳黄氏》等。在此基础上,本卷是以梦境为叙述空间,对人类永恒的金钱占有欲进行的形象解析。文本在随缘起灭的叙事逻辑中,引导着对财富欲望的审美宣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漾初 拍案惊奇 本事 主题
下载PDF
顾颉刚的历史演变研究范式探析--以《孟姜女故事研究》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祖英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63-68,共6页
顾颉刚的历史演变研究是在“五四”时期中西学术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术实践形成的以考据方法为主,兼具社会历史分析的综合研究范式。他对孟姜女传说的历史演变研究,不仅对胡适的“历史演进法”有所... 顾颉刚的历史演变研究是在“五四”时期中西学术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术实践形成的以考据方法为主,兼具社会历史分析的综合研究范式。他对孟姜女传说的历史演变研究,不仅对胡适的“历史演进法”有所丰富和发展,与传统考据的目标指向、考证方法有所不同,而且还开创性地对传说文本进行了互文性的阐释,从而成为民间传说研究的典范,传说学建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历史演变研究 孟姜女故事研究
下载PDF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小说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颜廷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冯梦龙没有小说理论的专著,但他通过通俗小说的编撰及"三言"等序言表述了他的小说理论。冯氏在小说的特殊社会作用、小说创作的通俗性、小说的历史发展、小说"真"与"赝"的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冯梦龙没有小说理论的专著,但他通过通俗小说的编撰及"三言"等序言表述了他的小说理论。冯氏在小说的特殊社会作用、小说创作的通俗性、小说的历史发展、小说"真"与"赝"的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理论代表了晚明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三言” 序文 小说理论
下载PDF
当代孟姜女故事的人性主题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春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6-48,共3页
以苏童《碧奴》为代表的当代重写"孟姜女"故事的小说群,通过对女主人公真善美的形象与文中人物丑恶的众生相比较,折射出当代社会人性淡漠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叩问人类的灵魂,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孟姜女"故事... 以苏童《碧奴》为代表的当代重写"孟姜女"故事的小说群,通过对女主人公真善美的形象与文中人物丑恶的众生相比较,折射出当代社会人性淡漠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叩问人类的灵魂,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孟姜女"故事在作家笔下一次次获得了新生。新时期的"孟姜女"再次向世人昭示着真善美的人性与价值观,召唤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代人类心灵的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奴》 孟姜女故事 人性 价值观
下载PDF
论“二拍”中的商贾题材小说 被引量:2
9
作者 邱绍雄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6-39,共4页
“二拍”中的商贾小说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给人们生活和思想现念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表现了许多突破传统的新观念;表现了商品交换的繁荣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表现了商品交换催发的人性中的恶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形象地总结了商人们在... “二拍”中的商贾小说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给人们生活和思想现念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表现了许多突破传统的新观念;表现了商品交换的繁荣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表现了商品交换催发的人性中的恶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形象地总结了商人们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商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拍" 商贾题材小说 社会 经商艺术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官商关系
下载PDF
冯梦龙《情史》评辑的理论内涵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悦玲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4-18,共5页
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情史》之所以择取"古今情事之美者"并评辑刊行,既与冯梦龙对宋明以来"情"、"理"关系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也与其"无情化有,私情化公"的"情"... 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情史》之所以择取"古今情事之美者"并评辑刊行,既与冯梦龙对宋明以来"情"、"理"关系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也与其"无情化有,私情化公"的"情"之规正目的紧密相连。简而言之,《情史》二十四卷作品中,既有对"情"本体地位的演绎,也有对"情为理之维"认识论的阐释,复有对"情"之内在品性的呈现及以之对"情"的规正。这二十四卷作品的合力,即是对冯梦龙"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创作目的的共同承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情史》 情本体 情为理维
下载PDF
《孟姜女调》流布考辨
11
作者 吴璨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8-84,共7页
《孟姜女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一定曲牌意义,它的起源有“春调”说、“凤阳歌”说和“月子弯弯照几(九)州”说三种。经过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为主要曲谱来源进行统计,目前《孟姜女调》主要的流传有:作为《孟姜女调》“拟母曲”... 《孟姜女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一定曲牌意义,它的起源有“春调”说、“凤阳歌”说和“月子弯弯照几(九)州”说三种。经过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为主要曲谱来源进行统计,目前《孟姜女调》主要的流传有:作为《孟姜女调》“拟母曲”的江苏民歌《孟姜女》,主要流行于苏南地区;以唱词为“孟姜女故事”的同词同曲之《孟姜女调》,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秦陇晋地区以及关东与齐鲁燕赵地区;唱词内容为孟姜女故事,但曲调却与《孟姜女调》调系南辕北辙的一系列民间曲调的同词异曲之《孟姜女调》,主要流行于秦陇晋地区以及其他零散分布。从音乐形态角度上,秦陇晋地区的此类曲调变化最大,可能与当地的“长城文化”有关;而齐鲁燕赵地区、中州地区由于临近吴越,曲调旋律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故事 《孟姜女调》 流布 音乐形态
下载PDF
现实情怀与文体“探险”——王蒙短篇小说论
12
作者 段崇轩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75-82,共8页
王蒙是当代文坛上的一棵"常青树"。他坚守着知识分子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情怀,探索着小说的种种艺术形式和手法,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更有效地传达给广大读者。他的短篇小说创作长达五十多年,经历了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到... 王蒙是当代文坛上的一棵"常青树"。他坚守着知识分子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情怀,探索着小说的种种艺术形式和手法,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更有效地传达给广大读者。他的短篇小说创作长达五十多年,经历了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到意识流的表现形式,从杂文式的讽喻笔法到新笔记文体的四次艺术变革,为中国文坛奉献了众多的千姿百态的短篇小说杰作。短篇小说文体的探索,又直接促成了他的中长篇小说创新,同时又推动了整个中国小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短篇小说 现实情怀 文体创新
下载PDF
冯梦龙是俗文学家吗?
13
作者 李双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7-40,共4页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是古代通俗白话短篇小说的杰作 ,但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划入俗文学的范围 ,归入文化小传统。相反 ,“三言”较多地体现了儒家正统思想 ,与处于自发状态的说话艺术和宋元话本小说有较大差别。它们在思想内涵、文学形式...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是古代通俗白话短篇小说的杰作 ,但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划入俗文学的范围 ,归入文化小传统。相反 ,“三言”较多地体现了儒家正统思想 ,与处于自发状态的说话艺术和宋元话本小说有较大差别。它们在思想内涵、文学形式、审美趣味上都发生了变化。“三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俗文学 通俗小说 中国 古代小说 《醒世明言》 《警世通言》 《喻世恒言》
下载PDF
孟称舜:晚明戏曲家中的“传情能手”
14
作者 王永健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1期24-31,共8页
孟称舜是晚明剧坛上的一颗明星,其传奇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代表作《娇红记》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之处,乃是巧于“传情”。该剧明确提出了现代观念色彩的恋爱观,并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深化了主题。他著作丰富,有昆腔传奇、... 孟称舜是晚明剧坛上的一颗明星,其传奇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代表作《娇红记》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之处,乃是巧于“传情”。该剧明确提出了现代观念色彩的恋爱观,并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深化了主题。他著作丰富,有昆腔传奇、南杂剧、诗文、戏曲点评和史论行世。他在戏曲创作理论上颇有造诣,在推动戏曲理论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戏剧 作家生平 孟称舜 《娇红记》
下载PDF
神女“自荐枕席”类小说初探——以冯梦龙《情史类略》为研究中心
15
作者 刘城 《天中学刊》 2013年第2期70-75,共6页
神女"自荐枕席"主题应滥觞于宋玉的《高唐赋》,作为中国古代情文化集大成的《情史类略》,其收录的神女"自荐枕席"类小说可谓是此主题的延伸。此类小说延续着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的故事框架,但有所改变,如男女主角身份... 神女"自荐枕席"主题应滥觞于宋玉的《高唐赋》,作为中国古代情文化集大成的《情史类略》,其收录的神女"自荐枕席"类小说可谓是此主题的延伸。此类小说延续着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的故事框架,但有所改变,如男女主角身份地位的降低、情欲的凸显、重才与重色的角色认同等。这类偏重"情欲"的小说虽是旧时文人"白日梦"的产物,但更显示出古代女性在情爱中主体意识的高扬,也反映了冯梦龙的妇女观及其对"情"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女 自荐枕席 冯梦龙 《情史类略》 情欲
下载PDF
论束皙对古小说资料整理的贡献——兼论古小说对束皙创作的影响
16
作者 孔德明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6-72,108,共8页
西晋文人束皙于汲冢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汲冢书杂有诸如《琐语》《穆天子传》等小说,束皙对它们的整理、释读和义证,为这些小说的流传奠定了文本基础,同时给予了主题发明和意义价值思考的启示。他编纂的蒙学读本《发蒙记》,多... 西晋文人束皙于汲冢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汲冢书杂有诸如《琐语》《穆天子传》等小说,束皙对它们的整理、释读和义证,为这些小说的流传奠定了文本基础,同时给予了主题发明和意义价值思考的启示。他编纂的蒙学读本《发蒙记》,多运用韵语偶句的形式对诸多小说题材进行编排书写,便于咏诵记忆,极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小说题材的广泛流传。束皙的《近游赋》描绘了一个自给自足、逍遥自在又没有礼法限制和役税负担的理想社会图景,是一篇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文学作品,对陶渊明《桃花源记》应有一定的影响。从小说发展史的意义上看,束皙已具有一定的小说创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汲冢竹书 《发蒙记》 虚构故事 《桃花源记》 小说 《近游赋》
下载PDF
故事的形而上:王蒙本体论诗学奥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家军 李御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5-89,共5页
王蒙本体论诗学在中国诗学理论界独树一帜,是我国20世纪末期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王蒙以故事本体建构其本体论诗学,通过对故事的形而上思考来推进诗学本体论研究,故事的本源和本体、故事的讲述方式、叙述策略和幽默语言等形式本体,以诗... 王蒙本体论诗学在中国诗学理论界独树一帜,是我国20世纪末期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王蒙以故事本体建构其本体论诗学,通过对故事的形而上思考来推进诗学本体论研究,故事的本源和本体、故事的讲述方式、叙述策略和幽默语言等形式本体,以诗学文本自身为出发点和目的,昭示和张扬了诗学本位、形式本位和语言本位,成为王蒙本体论诗学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形而上 本体论 诗学 王蒙
下载PDF
《明朝那些事儿》与《明史讲义》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妮昭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4-59,共6页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与孟森的史学著作《明史讲义》在基本结构,史料选用和史学论点等方面有着某种切合,但不可否认前者相对于后者的细致化、明晰化、生动化的创新。总体来说,相比于《...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与孟森的史学著作《明史讲义》在基本结构,史料选用和史学论点等方面有着某种切合,但不可否认前者相对于后者的细致化、明晰化、生动化的创新。总体来说,相比于《明史讲义》,《明朝那些事儿》一书融入了相当多的时代性元素,并且使用"心灵分析法"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展开叙述,使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加饱满、立体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年明月 孟森 《明朝那些事儿》 《明史讲义》
下载PDF
《月明和尚度柳翠》源流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磊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55-61,共7页
本文考察了《月明和尚度柳翠》的源流,认为古代印度教的“性力崇拜”经密教吸收和发展形成的“欢喜佛”信仰是该小说的理论来源,由此进一步讨论了影响该小说成型的多种因素,并试图重新评价该小说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关键词 冯梦龙 《古今小说》 《月明和尚度柳翠》 源流考证 因果报应 古代印度教 密教
下载PDF
试论敦煌本《孟姜女变文》的河陇地域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伟琴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唐代中前期,主流认识认为杞梁妻故事的发生地在齐国及其周边地区,民间流传的杞梁妻故事的发生地在长城,但地域特征都较为模糊;晚唐敦煌本《孟姜女变文》的故事发生地则呈现出浓郁的河陇地域特征。《孟姜女变文》中故事发生的细节较之前... 唐代中前期,主流认识认为杞梁妻故事的发生地在齐国及其周边地区,民间流传的杞梁妻故事的发生地在长城,但地域特征都较为模糊;晚唐敦煌本《孟姜女变文》的故事发生地则呈现出浓郁的河陇地域特征。《孟姜女变文》中故事发生的细节较之前更加丰富,"陇上""金河""莫贺延碛""燕支山"等地名的出现,说明变文中故事的发生地域不在齐地、莒地,也不在燕北,而在河陇边塞。《孟姜女变文》第一次明显地突出了故事的河陇地域特征,这在杞梁妻故事嬗变史上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巨大变化。这一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唐代晚期民族融合过程中作者借杞梁妻故事委婉表达当地民众对吐蕃劳役反抗以及对中原思归主题的需要,是河陇陷蕃历史现实在变文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本 《孟姜女变文》 杞梁妻故事 河陇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