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etaphor of Narrative Woods in Eco's Work
1
作者 Bujar Hoxh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11期1004-1017,共14页
This paper on Umberto Eco's contribution to the narration process, tries to identify the mainstream of modem studies of the text. I have tried to separate it as an entity, which together with other textual techniques... This paper on Umberto Eco's contribution to the narration process, tries to identify the mainstream of modem studies of the text. I have tried to separate it as an entity, which together with other textual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shall create applicable theoretical messages towards an artistic creation. Eco's (1994) work itself, gives an opportunity to exemplify his theoretical claims. Using my examples, I have tried to show how a work of art can be rendered narrative, a subject to contemporary techniques and cooperativeness with the reader. One of the main issues I have explained is the time factor, seen from the linguistic and semiotic prospective. I consider that Eco's treatmen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reality and fiction is of a semiotic nature. One of the main elements it contains (and definitely makes such a difference possible), is the time factor. The delay (lingering) part treats works of art separately, and gives one of the ways to render artistic works readable, worth having an aesthetic value, in their way to transmitting a message to the aud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phor WOODS SEMIOTICS art MESSAGE delay narration
下载PDF
托尼·莫里森《家》的叙事策略探析
2
作者 张楠 岳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0-102,107,共4页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家》在叙事艺术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与深度。作者摒弃传统线性叙事,采用非线性、多层次多视角的叙事手法,通过主人公弗兰克·莫尼及其妹妹茜的视角,以回忆、梦境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展开故事,展现他们逃离种...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家》在叙事艺术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与深度。作者摒弃传统线性叙事,采用非线性、多层次多视角的叙事手法,通过主人公弗兰克·莫尼及其妹妹茜的视角,以回忆、梦境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展开故事,展现他们逃离种族压迫后的精神回归之旅。莫里森运用细腻的心理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度挖掘黑人个体的身份认同危机、家庭关系的复杂纠葛以及对家园的追寻渴望。小说中的叙述时空交错,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映照,揭示了美国社会历史的深刻烙印和黑人群体的精神创伤。同时,通过对“家”这一主题的反复吟唱,莫里森探讨了家园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归宿,更是心灵救赎与文化记忆的载体。这种叙事策略赋予作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充分体现了莫里森卓越的叙事才能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家》 多视角叙事 非线性叙事 象征与隐喻
下载PDF
士子文人的生活隐喻——清代瓷器上博古图像的叙事性研究
3
作者 龚萱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博古”一直以来与文人有紧密的联系,至清代,作为汉文化代表的博古图像极为盛行,且表现形式丰富。由此,以瓷器上的博古图像为研究对象,试图使用叙事研究方法对清代瓷器上博古图像背后的文化隐喻展开讨论。将瓷器上的博古图像分为3个类... “博古”一直以来与文人有紧密的联系,至清代,作为汉文化代表的博古图像极为盛行,且表现形式丰富。由此,以瓷器上的博古图像为研究对象,试图使用叙事研究方法对清代瓷器上博古图像背后的文化隐喻展开讨论。将瓷器上的博古图像分为3个类别:一是以古器物为主体的图像研究,探索这一类图像与当时文人鉴古风气以及文人文化思想的关联;二是分析博古元素作为辅助图像在文人场景中的表现与应用,探究瓷器上博古元素在文人空间的象征寓意;三是以美人空间中的博古元素为研究主体,分析“不在场”的文人对于女性空间的理想化构建及其图像背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瓷器 博古图像 士子文人 叙事 隐喻
下载PDF
《塔楼》中的容器隐喻叙事
4
作者 杨艳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
《塔楼》是美国当代女作家珍妮弗·伊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小说糅合了哥特、超现实、荒诞、爱情等多种元素,表现死亡、救赎等多重主题。从《塔楼》中的核心隐喻——容器隐喻入手,分析容器隐喻在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状态和叙事结... 《塔楼》是美国当代女作家珍妮弗·伊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小说糅合了哥特、超现实、荒诞、爱情等多种元素,表现死亡、救赎等多重主题。从《塔楼》中的核心隐喻——容器隐喻入手,分析容器隐喻在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状态和叙事结构等三方面的作用,探讨隐喻叙事对小说文本意义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楼》 珍妮弗·伊根 容器隐喻 隐喻叙事
下载PDF
生命意识、历史叙事与人类困境——墨白《梦游症患者》中的诗性隐喻
5
作者 袁昊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7-20,共4页
《梦游症患者》作为墨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呈现出其在文学创作上的先锋性,其中对于历史和生命的冷静思考,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细腻剖析,形成了其小说情感强烈却又冷静克制的诗意笔调。在这部充满隐喻的作品中,作者借用色彩和温度将人物... 《梦游症患者》作为墨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呈现出其在文学创作上的先锋性,其中对于历史和生命的冷静思考,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细腻剖析,形成了其小说情感强烈却又冷静克制的诗意笔调。在这部充满隐喻的作品中,作者借用色彩和温度将人物对于生命的感受推向高峰,在乡村的不断变化中寻找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并借用“梦游症患者”的视角和口述,表达出对于生命、人性和底层困境的思考,为现代小说的历史叙事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游症患者》 先锋小说 历史叙事 生存困境 诗性隐喻
下载PDF
“白蛇传故事”与重释性叙述 被引量:18
6
作者 董上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4,共7页
中国古代有一种集体共享型故事,它形成于叙事的"公共领域",历代相传,"白蛇传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个案。这一类型的故事内含着人生的某个典型情景和生存困境,也寄托着某种深刻的文学喻示。在集体共享的过程中,它被... 中国古代有一种集体共享型故事,它形成于叙事的"公共领域",历代相传,"白蛇传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个案。这一类型的故事内含着人生的某个典型情景和生存困境,也寄托着某种深刻的文学喻示。在集体共享的过程中,它被反复重述,也被反复释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在重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时总会或多或少地以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问题意识去重新阐释故事的要义;一次又一次的重释,是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对某个历代必有的人生问题的体认,故事中所内含的某个生存难题在人们的反复释读过程中呈现着动态而微妙的变化。故事的"重释",使我们看到了民间思想的活力,"重释"后的故事焕发着新的叙事魅力。集体共享型故事正是在多次的"重释"中一步步深入人们的心灵,汇入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故事 集体共享型故事 重释性叙述 文学喻示 叙事平台
下载PDF
论新感觉派文本的“尤物叙事” 被引量:1
7
作者 乔以钢 孙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107,119,共6页
新感觉派作家借助以物化修辞和妖魔化倾向为特征的"尤物叙事",拟想出一批具有现代品质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构筑了充满悖论的两性关系,她们既是作者笔下被物化、魔化的对象,又对文本中的男性构成支配性力量。形成这种... 新感觉派作家借助以物化修辞和妖魔化倾向为特征的"尤物叙事",拟想出一批具有现代品质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构筑了充满悖论的两性关系,她们既是作者笔下被物化、魔化的对象,又对文本中的男性构成支配性力量。形成这种悖论关系的深层原因来自"尤物叙事"中"女性-城市"潜在的互为隐喻。其中不但体现了叙述人的性别身分,更体现出特定历史环境中作家对都市现代化的复杂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尤物叙事 女性 都市 德喻
下载PDF
从叙事到隐喻:斐洛的诠释思想 被引量:3
8
作者 潘德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66-272,共7页
作为基督教神学家的斐洛,对《旧约》圣经从叙事的说明转向隐喻的诠释,从而实现了文本字面意义和现实的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调解。他所坚定拥护和实践的隐喻解经法,对诠释学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隐喻的解释方法甚至是... 作为基督教神学家的斐洛,对《旧约》圣经从叙事的说明转向隐喻的诠释,从而实现了文本字面意义和现实的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调解。他所坚定拥护和实践的隐喻解经法,对诠释学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隐喻的解释方法甚至是当代诠释学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洛 隐喻 叙事 神秘主义 诠释学
下载PDF
从赋比兴到叙抒议——考察诗歌叙事传统的一个角度 被引量:7
9
作者 董乃斌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考察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有多种途径,可宏观视之,亦可中观、微观视之。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赋比兴和叙抒议二者关系的角度去看,应属此多种途径中的一种。尤其是以《诗经》作品为分析对象,既与赋比兴有悠久而直接的联系,又取得从源头审视的... 考察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有多种途径,可宏观视之,亦可中观、微观视之。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赋比兴和叙抒议二者关系的角度去看,应属此多种途径中的一种。尤其是以《诗经》作品为分析对象,既与赋比兴有悠久而直接的联系,又取得从源头审视的优越性和说服力。文章即尝试以实例论证赋作为叙述既可叙事,亦可叙情(即抒情),而比兴虽非直叙,却与写景、状物、叙事关系密切,赋比兴与叙抒议这两种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概括,可以比较但不可简单对应,需在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中仔细判定,才能得出切实可信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抒情 叙事 议论
下载PDF
女性 母性 人性——莫言长篇小说《蛙》中“姑姑”的性属隐喻 被引量:3
10
作者 盖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87,共5页
莫言长篇小说《蛙》以"姑姑"为叙事中心,塑造了一位在特定历史境域中复杂、扭曲、苦涩、挣扎着,且带有政治品质及男性化特色的女性形象。小说对其由多难境域到心灵及精神性转机的体验,直击人们的灵魂深处的痛楚,不仅符号性地... 莫言长篇小说《蛙》以"姑姑"为叙事中心,塑造了一位在特定历史境域中复杂、扭曲、苦涩、挣扎着,且带有政治品质及男性化特色的女性形象。小说对其由多难境域到心灵及精神性转机的体验,直击人们的灵魂深处的痛楚,不仅符号性地包蕴着强烈的历史感,而且内蕴深沉的理性反思。"姑姑"曾经失却女性本有的品性,但她最终以躯体中流淌着的母性血脉而使人性之善得以回归,其中隐含着回溯历史,审视文化,而以深沉的反思及自我救赎,借力自身的行动而达心灵和精神归位,以重建女性、母性及人性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 “姑姑” 女性叙事 历史意蕴 性属隐喻
下载PDF
论反讽叙事对读者的“召唤”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佘向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4,共4页
反讽叙事注重以与作者“间离”的叙述者,“佯装无知”地叙述故事,从而拓展出含蓄而又繁复的多重叙事视境;并以悖立事物的对举陈述以及暗示与隐语的运用,提示读者透过其表象,领会作品深在的反讽意蕴。反讽叙事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含蓄... 反讽叙事注重以与作者“间离”的叙述者,“佯装无知”地叙述故事,从而拓展出含蓄而又繁复的多重叙事视境;并以悖立事物的对举陈述以及暗示与隐语的运用,提示读者透过其表象,领会作品深在的反讽意蕴。反讽叙事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含蓄的张力,激活读者的想象与心智活动,强化了作品的召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叙事 召唤 间离 佯装无知 悖立并举 暗示 隐喻
下载PDF
《诗经》“象喻”言说及其生成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刁生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5期13-20,共8页
"象喻"是中国文学尤其是先秦文学的主要运思方法,而《诗经》在这方面具有开创性和极为典范的意义。其开创了比兴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言说方式,并借助花、果、薪、桑、鱼、雨等大量典型"喻象"建构文本、抒情言志。而... "象喻"是中国文学尤其是先秦文学的主要运思方法,而《诗经》在这方面具有开创性和极为典范的意义。其开创了比兴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言说方式,并借助花、果、薪、桑、鱼、雨等大量典型"喻象"建构文本、抒情言志。而农耕文明所催生的天人合一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象"思维构成了《诗经》"象喻"言说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象喻”言说 表现形态 生成机制
下载PDF
小说神话叙事类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0-77,共8页
小说神话叙事是19世纪末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它以“神话逻辑并置”为特点,结合现代叙事方法表达作家的现代意识,且形成了多种叙事类型。小说神话叙事类型的划分依据是作家对小说中神话元素的再创造及其处理方式。具体来说,“重述型”“... 小说神话叙事是19世纪末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它以“神话逻辑并置”为特点,结合现代叙事方法表达作家的现代意识,且形成了多种叙事类型。小说神话叙事类型的划分依据是作家对小说中神话元素的再创造及其处理方式。具体来说,“重述型”“隐喻型”“再造型”构成小说神话叙事类型的主要组成部分,三种创作类型遵循不同的文化逻辑,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在小说神话叙事的古今流变中,各叙事类型经历了一个表现力不断得到充实与延展的过程,中西小说神话叙事表现出的异同也深刻揭示出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神话思维对作家叙事的影响。小说神话叙事类型研究为神话资源的现代转化提供了一种学理性依据与艺术化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神话叙事 叙事类型 重述型 隐喻型 再造型
下载PDF
现代图像叙事的隐喻机制及其话语生产 被引量:5
14
作者 鹿咏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0期20-25,94,共7页
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及图像符号表征的常态策略,隐喻超越传统修辞场域的视觉生成不仅取决于热奈特、伯克的修辞学拓展,同时奠基于巴特图像修辞观的正式确立。而作为现代图像符号的意指实践,基于形式相似基础上的联想机制、意指生... 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及图像符号表征的常态策略,隐喻超越传统修辞场域的视觉生成不仅取决于热奈特、伯克的修辞学拓展,同时奠基于巴特图像修辞观的正式确立。而作为现代图像符号的意指实践,基于形式相似基础上的联想机制、意指生产的公约机制以及符号意指的情境语境成为现代隐喻视觉生成的内在动因。视觉时代图像主导范式的确立、技术媒介的发展以及大众文化与消费意识的渲染则成为视觉隐喻现代扩张的外在推动力。正是内外动因的协力塑型了现代视觉隐喻的常态范式与意义供给,也为当下视觉研究的“向内转”提供了一定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视觉隐喻 图像修辞 技术媒介 视觉机制
下载PDF
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身体叙事的隐喻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09-117,155,共10页
身体叙事是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意义。总体而言,昆德拉小说中身体叙事包括身体部位和身体动作两种类型。以昆德拉的全部小说为视阈,分析身体叙事在具体情境中的隐喻意义,结果发现:身体叙事的对... 身体叙事是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意义。总体而言,昆德拉小说中身体叙事包括身体部位和身体动作两种类型。以昆德拉的全部小说为视阈,分析身体叙事在具体情境中的隐喻意义,结果发现:身体叙事的对象以女性为主,她们的某些身体部位和暧昧动作彰显出女性特有的魅力,从而激起男性最原始的情欲冲动,因此隐喻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特征。对于小说情节而言,身体叙事在表达作者观点、彰示人物性格、凸显小说主题和引发哲学思考四个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身体叙事是昆德拉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身体叙事 隐喻意义
下载PDF
广告叙述中的多模态隐喻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占好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8-22,共5页
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隐喻的外化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语码模态自身。本研究以广告叙述中的隐喻为关注对象,分析了广告叙述中的多模态隐喻类型和意义构建,指出多模态隐喻打破了传统隐喻显现手段的束缚,创造性地构建理解模型和语... 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隐喻的外化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语码模态自身。本研究以广告叙述中的隐喻为关注对象,分析了广告叙述中的多模态隐喻类型和意义构建,指出多模态隐喻打破了传统隐喻显现手段的束缚,创造性地构建理解模型和语篇意义,使得广告诉求更直观更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叙述 多模态隐喻 语篇构建
下载PDF
《红楼梦》诗性叙事探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春旻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4-47,共4页
诗歌一直是纯粹的语言艺术,而传统小说则是文学亲近抚慰大众的通俗艺术。不过,《红楼梦》是一个例外。意象与境界的建构,象征、隐喻、复义、反讽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使《红楼梦》的叙事成为诗性叙事,因而它比一般的传统小说更具有艺术质感。
关键词 《红楼梦》 诗性叙事 意象 境界 象征 隐喻 复义 反讽
下载PDF
会说话的身体: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身体叙事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文婧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69,共4页
身体意象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文本具有恒常的伴随性,为叙事提供动力性支持。凭借女性作家特有的敏锐,杜拉斯实践了身体意象在叙事进程中从物质要素向结构核心的还原。在审视身体叙事的阐释学意义时不难发现,作家的身体书写不仅暗合... 身体意象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文本具有恒常的伴随性,为叙事提供动力性支持。凭借女性作家特有的敏锐,杜拉斯实践了身体意象在叙事进程中从物质要素向结构核心的还原。在审视身体叙事的阐释学意义时不难发现,作家的身体书写不仅暗合"阴性书写"理论,成功构建了女性的主体性地位,使女性得以走出"他者"的阴影,同时也释放了历史话语的哀悼声音,是书写社会历史隐喻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拉斯 身体叙事 女性主体性 历史隐喻
下载PDF
《孔乙己》作为修辞的叙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勇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9-21,共3页
《孔乙己》包含三个层面的叙事,即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的故事和鲁迅的故事,在分析该小说的叙事技巧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这三个不同层面的区别,还要注意到鲁迅的表现技巧是如何模糊了这些层面之间的界限。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的表现技巧,探... 《孔乙己》包含三个层面的叙事,即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的故事和鲁迅的故事,在分析该小说的叙事技巧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这三个不同层面的区别,还要注意到鲁迅的表现技巧是如何模糊了这些层面之间的界限。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的表现技巧,探寻其中叙事的修辞性痕迹,体验鲁迅在叙事的更高层面上创造的修辞意义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叙事 修辞性
下载PDF
《丰乳肥臀》的历史叙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德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9-23,共5页
莫言的叙"史"小说依托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还原裹挟于历史洪流中的民间生存本相,让读者在荒诞中品味到庄严。在《丰乳肥臀》中,作者借助一个患有"恋乳癖"的主人公——上官金童的独特视角对民间历史进行回望,开创了独... 莫言的叙"史"小说依托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还原裹挟于历史洪流中的民间生存本相,让读者在荒诞中品味到庄严。在《丰乳肥臀》中,作者借助一个患有"恋乳癖"的主人公——上官金童的独特视角对民间历史进行回望,开创了独具一格的历史叙事诗学。研究探讨小说文本的历史化叙事指向,分析其基于"人学"的平民史观以及历史叙事模式背后的文化隐喻,期冀让读者了解复杂、多维的历史语境与症结,更准确地把握莫言的历史价值观与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乳肥臀》 叙事 民间 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