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分离呼肠病毒BYD1株实验感染食蟹猴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朱虹 左庭婷 +7 位作者 何君 甘永华 檀华 张浩杰 宋立华 黄如统 周育森 端青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 :建立新分离呼肠病毒感染食蟹猴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滴鼻和静脉感染两种途径 ,用从SARS患者分离的呼肠病毒BYD1株感染 4只食蟹猴 ,每天观察体温变化 ;每组分别在感染后 7d和 33d各处死 1只 ,进行肺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肺脏等脏器... 目的 :建立新分离呼肠病毒感染食蟹猴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滴鼻和静脉感染两种途径 ,用从SARS患者分离的呼肠病毒BYD1株感染 4只食蟹猴 ,每天观察体温变化 ;每组分别在感染后 7d和 33d各处死 1只 ,进行肺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肺脏等脏器的病毒分离。定期采集血清和粪便 ,分别进行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测定和病毒分离。结果 :感染猴于接种病毒后的 3~ 4d均开始出现发热症状 ,持续 4d ,体温最高可达 40 .4℃ ,退热 4d后又陆续出现第二次发热。感染动物均产生抗呼肠病毒的中和抗体 ,静脉组抗体滴度高于滴鼻组。从感染动物的肺、心、肝、脾、肾、脑和淋巴组织以及粪便中均分离出呼肠病毒。肺脏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间质性肺炎。结论 :食蟹猴实验感染呼肠病毒BYD1株后 ,出现发热、免疫应答、病毒血症和间质性肺炎等一系列临床病理学体征 ,说明食蟹猴可以用作呼肠病毒感染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呼肠病毒 BYDl株 实验感染 食蟹猴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新分离呼肠病毒BYD1株实验感染食蟹猴的病理学改变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诚 朱虹 +6 位作者 何君 左庭婷 雷鸣 檀华 甘永华 黄如统 端青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405,440,共3页
目的 :系统观察新分离呼肠病毒感染食蟹猴的病理学变化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用从SARS患者分离的呼肠病毒BYD1株通过滴鼻和静脉注射两种途径 ,感染 4只食蟹猴 (每组 2只 )。每组分别在感染后 7d和 33d各处死 1只 ,进行肺脏、心肌、... 目的 :系统观察新分离呼肠病毒感染食蟹猴的病理学变化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用从SARS患者分离的呼肠病毒BYD1株通过滴鼻和静脉注射两种途径 ,感染 4只食蟹猴 (每组 2只 )。每组分别在感染后 7d和 33d各处死 1只 ,进行肺脏、心肌、肝脏、脾脏、肾脏、肠、脑和淋巴等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肉眼观察感染猴肺组织可见水肿和红白相间的实变。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集中在肺脏、脾脏、淋巴结和全身小静脉。肺脏表现局部肺泡腔出血 ,并有蛋白液渗出。肺泡间隔充血、淤血、水肿 ,导致肺泡壁增厚。支气管上皮细胞和黏膜纤毛脱落 ,支气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脾脏、淋巴结白髓减少 ,红髓淤血 ,发生中心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小静脉明显淤血。结论 :食蟹猴实验感染呼肠病毒BYD1株后 ,出现间质性肺炎 ,脾脏、淋巴结萎缩和全身小静脉淤血等一系列组织病理学特征。病毒感染后 ,受侵害肺脏出现血氧交换障碍和免疫器官功能下降是导致食蟹猴发病的内在机制。新分离的呼肠病毒感染食蟹猴出现的病理学变化提示可以作为严重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byd1株) 食蟹猴 病理学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