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influence of strake wings on self-induced roll motion at high angles of attack 被引量:3
1
作者 Geng Xi Shi Zhiwei Cheng Kemi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591-1601,共11页
The modern high performance air vehicles are required to have extreme maneuverability,which includes the ability of controlled maneuvers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However, the nonlinear and unsteady aerodynamic phenome... The modern high performance air vehicles are required to have extreme maneuverability,which includes the ability of controlled maneuvers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However, the nonlinear and unsteady aerodynamic phenomena, such as flow separation, vortices interaction, and vortices breaking down, will occur during the flight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which could induce the uncommanded motions for the air vehicles. For the high maneuverable and agile air missile, the nonlinear roll motions would occur at the high angle of attack. The present work is focused on the selfinduced nonlinear roll motion for a missile configuration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ake wings on the roll mo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rom free-to-roll test and PIV measurement using the models assembled with different strake wings at a = 60°. The free-to-rol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with whole strake wings(baseline), the model assembled with three strake wings(Case A)and the model assembled with two opposite strake wings(Case C) experience the spinning, while the model assembled with two adjacent strake wings(Case B), the model assembled with one strake wing(Case D) and the model with no strake wing(Case E) trim or slightly vibrate at a certain "×"rolling angle, which mean that the rolling stability can be improved by dismantling certain strake wings. The flow field results from PIV measurement show that the leeward asymmetric vortices are induced by the windward strake wings. The vortices would interact the strake wings and induce crossflow on the downstream fins to degrade the rolling stability of the model. This could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elf-induced roll motion of the model at a =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ciform fins High angle of attack PIV Roll motion strake wing
原文传递
边条翼和近距鸭翼布局模型动态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其畅 赵忠良 +3 位作者 杨海泳 李玉平 马上 史晓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针对边条翼与近距鸭翼这两类典型战斗机布局模型,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FL-24风洞进行了大振幅俯仰动态试验与模型自由摇滚试验,并对比分析了边条翼与近距鸭翼布局模型高速大迎角的动态气动特性。结果表明:边条翼模型纵向动... 针对边条翼与近距鸭翼这两类典型战斗机布局模型,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FL-24风洞进行了大振幅俯仰动态试验与模型自由摇滚试验,并对比分析了边条翼与近距鸭翼布局模型高速大迎角的动态气动特性。结果表明:边条翼模型纵向动态特性明显优于近距鸭翼模型,尤其是俯仰力矩迟滞效应更强;近距鸭翼模型在攻角26°~45°区间出现了较大的滚转力矩,容易诱发摇滚运动;最后,通过自由摇滚试验验证了俯仰动态试验分析结论,即近距鸭翼模型在迎角大于30°后出现了极限环摇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边条机翼 近距鸭翼 俯仰 非定常空气动力
下载PDF
战斗机边条翼大迎角涡升力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段卓毅 陈迎春 +1 位作者 赵克良 司江涛 《飞行力学》 CSCD 2003年第3期18-20,共3页
利用求解(翼身组合体)欧拉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边条翼布局飞机的气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并分析了边条翼对机翼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以及对全机升力特性尤其是大迎角升力特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带边条翼战斗机大迎角涡升力特性... 利用求解(翼身组合体)欧拉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边条翼布局飞机的气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并分析了边条翼对机翼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以及对全机升力特性尤其是大迎角升力特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带边条翼战斗机大迎角涡升力特性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机 边条翼 大迎角 涡升力 有限体积法 计算
下载PDF
窄条翼导弹模型摇滚运动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达兴亚 周为群 +1 位作者 赵忠良 陶洋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利用NS方程和飞行力学方程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窄条翼导弹模型摇滚运动的动力学特性和产生机理。控制方程为URANS和刚体单自由度转动方程,计算取Roe格式、SA湍流模型、双时间步法,气动/运动耦合采用双时间步三阶Adams预估校正法... 利用NS方程和飞行力学方程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窄条翼导弹模型摇滚运动的动力学特性和产生机理。控制方程为URANS和刚体单自由度转动方程,计算取Roe格式、SA湍流模型、双时间步法,气动/运动耦合采用双时间步三阶Adams预估校正法。计算Ma=0.6,α=35°,模型进入极限环振荡,振幅10.14°,周期20Hz,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受力分析表明力矩迟滞曲线为双8环,中间为不稳定环,两侧为稳定环;模型的动不稳定性是由迎风尾舵引起,背风尾舵不能提供足够的动稳定性,导致模型丧失滚转阻尼,最终进入等幅等周期的极限环振荡;计算证实,该极限环是稳定的,模型在任意初始状态或微扰动作用下都将进入该极限环振荡。计算结果还表明,在非定常效应较强时,转动惯量对摇滚振幅影响不大,对频率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条翼导弹 摇滚 极限环 动稳定性 转动惯量
下载PDF
无尾飞机布局方向控制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刚 邱玉鑫 +1 位作者 陈洪 杨其德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共9页
介绍了无尾飞机布局方向控制特性风洞试验研究的主要结果。在两种典型布局上研究了扰流板、开裂副翼、机头边条、活动和偏转翼梢及舵面的方向控制特性。认为机头边条、开裂副翼、活动(偏转)翼梢及其舵面组合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方向控制方... 介绍了无尾飞机布局方向控制特性风洞试验研究的主要结果。在两种典型布局上研究了扰流板、开裂副翼、机头边条、活动和偏转翼梢及舵面的方向控制特性。认为机头边条、开裂副翼、活动(偏转)翼梢及其舵面组合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方向控制方案,可供无尾飞机布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控制 无尾飞机 风洞试验 扰流板 副翼 机头边条 翼梢 舵面 布局
下载PDF
边条机翼布局战斗机稳定性改进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钱丰学 梁贞桧 《飞行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55-57,61,共4页
对边条机翼布局战斗机的纵、横向稳定性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结合具体战斗机布局 ,给出了边条机翼布局战斗机纵、横向稳定性的一般特征 ,对前缘襟翼下偏、翼刀、平尾下反和机身截面修形等几种气动布局改进措施的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简要... 对边条机翼布局战斗机的纵、横向稳定性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结合具体战斗机布局 ,给出了边条机翼布局战斗机纵、横向稳定性的一般特征 ,对前缘襟翼下偏、翼刀、平尾下反和机身截面修形等几种气动布局改进措施的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简要讨论。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气动布局改进措施都能有效提高边条机翼布局战斗机的稳定性 ,其中 ,前缘襟翼下偏既能完全克服俯仰力矩曲线非线性上翘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条机翼 战斗机 稳定性 气动布局 俯仰力矩特性
下载PDF
边条翼布局主要参数对其双垂尾抖振响应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青 李劲杰 +3 位作者 杨永年 牟让科 张积亭 齐丕骞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对边条翼布局的双垂尾抖振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风洞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简化边条翼双垂尾半模。通过对垂尾的表面脉动压力、根部弯矩和翼尖加速度的测量,研究了边条后掠角、机翼后掠角、垂尾弦向位置及垂尾展向位置对边条翼布局的双垂... 对边条翼布局的双垂尾抖振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风洞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简化边条翼双垂尾半模。通过对垂尾的表面脉动压力、根部弯矩和翼尖加速度的测量,研究了边条后掠角、机翼后掠角、垂尾弦向位置及垂尾展向位置对边条翼布局的双垂尾抖振响应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①边条后掠角越大,双垂尾抖振起始迎角越大;②机翼后掠角对垂尾靠内时的抖振响应影响较小,而当垂尾靠外时,大后掠机翼的垂尾抖振响应相对较小;③垂尾弦向位置对垂尾抖振起始迎角影响较小,但对最大抖振响应影响较大;④垂尾的展向位置越靠外,垂尾抖振起始迎角就越小,但最大抖振响应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垂尾抖振 边条翼布局 根部弯矩 翼尖加速度
下载PDF
边条翼前缘涡非定常涡场特性研究中PIV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志咏 祝立国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8,共4页
描述了应用PIV技术在水槽中对边条机翼上旋涡及破裂旋涡流场进行的测量和分析。实验是在北航水槽中进行的。通过PIV技术的测量,揭示了旋涡及破裂旋涡中的非定常特性,这种非定常特性同飞机上机翼、尾翼的抖振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对... 描述了应用PIV技术在水槽中对边条机翼上旋涡及破裂旋涡流场进行的测量和分析。实验是在北航水槽中进行的。通过PIV技术的测量,揭示了旋涡及破裂旋涡中的非定常特性,这种非定常特性同飞机上机翼、尾翼的抖振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未破裂的边条涡,存在着两种非定常特性,其一是剪切层中不断地有小涡沿剪切层输运和合并。其二是由一次涡诱导的二次涡与剪切层中的小涡互相诱导引起的非定常现象。对于破裂涡,则发现与未破裂的涡相比,截面上涡量分布的区域突然扩大很多,最大涡量的绝对值也比上游未破裂区截面上的涡量最大值小。此外还发现在涡量分布区域出现反涡量,这同涡破裂后出现涡核螺旋变形有关。对于同一截面处涡量分布是非定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条翼 前缘涡 非定常特性 PIV技术 涡量场 机翼
下载PDF
一种小边条飞机的低速气动特性及其外翼分离控制研究
9
作者 吕志咏 李建宏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6-510,共5页
油流试验表明,迎角α=8°时,小边条机翼的外翼上就出现分离区。通过加翼刀或锯齿或缩短翼展都可以抑制分离区的发展。试验表明,采用加双翼刀和缩短翼展的组合方案,可以使升力曲线随迎角的变化直到α=16°都是线性的。
关键词 边条翼 分离区 翼刀 飞机 低速气动特性
下载PDF
翼面吹气对过失速非定常翼面涡的影响
10
作者 黄达 吴根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在1m低速风洞中,研究了边条翼在过失速非定常流动控制后的空间流态。实验采用翼面吹气控制翼面非定常流动,通过烟流显示涡轨迹和涡破碎位置,用相锁照相技术记录空间流态。结论表明,在机翼上仰过程中,翼面吹气能延迟前缘涡的破碎... 在1m低速风洞中,研究了边条翼在过失速非定常流动控制后的空间流态。实验采用翼面吹气控制翼面非定常流动,通过烟流显示涡轨迹和涡破碎位置,用相锁照相技术记录空间流态。结论表明,在机翼上仰过程中,翼面吹气能延迟前缘涡的破碎,在机翼下俯过程中,吹气有利于前缘涡的生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 吹气 边条翼 涡破碎 机翼理论 翼面涡
下载PDF
旋涡与垂尾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周丹杰 夏雪湔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56-59,共4页
采用七孔探针对一种边条翼双垂尾布局的飞机模型进行了空间压力场和速度场的测量。通过对于不同垂尾布局下旋涡与垂尾相互作用的流场特性的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 边条翼 旋涡 垂尾
下载PDF
融合于机体的两段可动式侧板流动控制技术研究
12
作者 沈冬 张彬乾 王元元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6,共4页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基于前掠翼融合体无尾气动布局的一种新概念流动控制技术。针对大迎角机翼根部分离问题提出的两段可动式侧板流动控制技术,通过可动段与固定段前缘之间形成收缩型缝道,将机身下表面的高能气流引入上表面增强机体侧...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基于前掠翼融合体无尾气动布局的一种新概念流动控制技术。针对大迎角机翼根部分离问题提出的两段可动式侧板流动控制技术,通过可动段与固定段前缘之间形成收缩型缝道,将机身下表面的高能气流引入上表面增强机体侧缘涡。研究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可以加强对机翼根部和后体流动的控制、减缓机翼根部分离、控制机头分离区,既提供俯仰控制力矩、又不损失升力,改善了失速特性,有利于纵向配平和俯仰控制。两段可动式侧板控制技术为无尾布局飞机设计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可动式侧板 风洞实验 前掠翼融合体无尾气动布局
下载PDF
鸭翼涡与边条涡对前掠翼布局的增升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岸一 王旭 +1 位作者 刘文法 任智静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2,58,共5页
为了研究鸭翼、边条对前掠翼布局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N-S方程,分别计算了加装鸭翼、边条及鸭翼边条组合的前掠翼模型纵向气动性能,并通过流场显示分析了旋涡流动机理。研究表明,3种模型均可有效改善前掠翼布局的升阻特性。前掠翼加... 为了研究鸭翼、边条对前掠翼布局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N-S方程,分别计算了加装鸭翼、边条及鸭翼边条组合的前掠翼模型纵向气动性能,并通过流场显示分析了旋涡流动机理。研究表明,3种模型均可有效改善前掠翼布局的升阻特性。前掠翼加装鸭翼后,鸭翼分离涡的下洗作用使机翼上翼面的分离区减小,能有效控制机翼表面流动,最大升力系数提高40%;加装边条后,边条翼产生的边条涡干扰推迟了前掠翼翼根气流分离,并产生涡升力,升阻特性优于基本翼;同时加装鸭翼与边条,鸭翼涡与边条涡相互诱导,增强了对机翼表面流动的控制能力,最大升力系数比加装鸭翼模型提高3%左右,气动性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掠翼 鸭翼 边条 气动布局 流动机理
下载PDF
边条/鸭翼对前掠翼和后掠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冬 陈勇 +1 位作者 胡孟权 付向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58-2068,共11页
为分析前掠翼气动布局设计在航空工业中无法得到推广运用的原因,将前掠翼和后掠翼通过加装边条和鸭翼形成简化的边条翼布局、鸭式布局和边条/鸭式布局,从而深入认识前掠翼和后掠翼两种不同布局之间的流动特点以及涡系干扰机理。首先进... 为分析前掠翼气动布局设计在航空工业中无法得到推广运用的原因,将前掠翼和后掠翼通过加装边条和鸭翼形成简化的边条翼布局、鸭式布局和边条/鸭式布局,从而深入认识前掠翼和后掠翼两种不同布局之间的流动特点以及涡系干扰机理。首先进行算例数值计算,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然后对不同布局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各布局的升力系数曲线;最后通过压力分布云图和流线图对各布局中复杂涡系的干扰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后掠机翼形成的边条翼布局、鸭式布局和边条/鸭式布局中的涡系之间通过诱导和卷绕作用,涡系相互增强,大幅提高了布局的升力系数并推迟失速迎角,同时加装边条和鸭翼效果更加明显;基于前掠机翼形成的边条翼布局、鸭式布局和边条/鸭式布局中的涡系之间不存在卷绕作用,涡系之间存在碰撞挤压的不利干扰,这使得前掠翼布局在大迎角时的升力系数远远低于相应的后掠翼布局。前掠翼气动布局中的机翼前缘涡在大迎角时无法同鸭翼涡和边条涡相互耦合增强,不能充分地利用非线性升力,这是前掠翼气动布局设计中的一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条 鸭翼 前掠翼 后掠翼 干扰机理
下载PDF
前体边条控制技术对航向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闻静 王延奎 邓学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80-2188,共9页
当飞机航向失稳时,垂尾所在的机身后体处于低能的翼身涡尾流中,效率降低,而机身前体则位于尚未干扰的气流中,在机身头部加前体边条,可以起到增加航向静稳定性作用。通过对一系列前体边条的试验研究,发现长度为机身总长3%的前体边条,可... 当飞机航向失稳时,垂尾所在的机身后体处于低能的翼身涡尾流中,效率降低,而机身前体则位于尚未干扰的气流中,在机身头部加前体边条,可以起到增加航向静稳定性作用。通过对一系列前体边条的试验研究,发现长度为机身总长3%的前体边条,可将全机航向失稳迎角提高约8°左右,且侧滑角越小,航向失稳迎角提高越多。通过测压和PIV试验数据可以发现,前体边条提高航向静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前体边条产生边条涡,该涡主要影响机身前体,使得前体背风侧负压力值减小,从而导致前体截面不稳定偏航力矩减小,增加了全机的航向静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向静稳定性 翼身涡尾流 前体边条 偏航力矩 垂尾
下载PDF
机身边条对双三角翼飞机升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洋 尹贵鲁 明晓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1-476,共6页
通过低速风洞测力试验和七孔探针对空间流场的测量,研究了机身边条对双三角翼飞机升力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机身边条的增升机理。研究表明机身边条在攻角12°以后使升力有了很大提高,这是由于机身边条产生的边条涡在一定迎角下与内... 通过低速风洞测力试验和七孔探针对空间流场的测量,研究了机身边条对双三角翼飞机升力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机身边条的增升机理。研究表明机身边条在攻角12°以后使升力有了很大提高,这是由于机身边条产生的边条涡在一定迎角下与内翼涡相互诱导、相互作用,内翼涡使边条涡向机翼内侧移动,而边条涡则将内翼涡向外推,并使内翼涡的强度增大,两者的作用提高了双三角翼内翼上的涡升力,起到增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边条 双三角翼 七孔探针 涡升力
下载PDF
鸭翼边条翼布局俯仰非线性抑制研究
17
作者 龚翠翠 张彬乾 李沛峰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0,共4页
采用CFD方法,研究鸭翼抑制边条翼布局俯仰非线性上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边条翼布局具有复杂的多涡系旋涡流动结构,而导致俯仰非线性的主要因素是主翼涡的破裂。鸭翼对边条翼翼身组合体俯仰非线性上仰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鸭翼负偏... 采用CFD方法,研究鸭翼抑制边条翼布局俯仰非线性上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边条翼布局具有复杂的多涡系旋涡流动结构,而导致俯仰非线性的主要因素是主翼涡的破裂。鸭翼对边条翼翼身组合体俯仰非线性上仰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鸭翼负偏度可提高鸭翼对俯仰非线性上仰的抑制能力,在更大迎角范围内对俯仰非线性具有明显的减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条翼布局 鸭翼 俯仰特性 非线性上仰
下载PDF
前掠翼根部流动分离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露 张彬乾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3期836-839,共4页
研究前掠翼根部流动分离控制问题,提出了两种改善翼根气流分离的流动控制方法。CFD研究表明,通过加近距耦合鸭翼或大后掠边条,能够明显改善前掠翼根部流动分离状况,提高前掠翼的大迎角气动性能。
关键词 前掠翼 流动分离 流动控制 鸭翼 边条
下载PDF
边条翼在战术导弹气动外形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薛杰 李晓晖 程养民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6,共4页
在末端大攻角飞行条件下,某战术导弹法向力系数斜率降低导致法向过载不足。为解决此问题,文中开展了边条翼在导弹气动外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通过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的方法,对某大展弦比弹翼布局的战术导弹在增加边条翼前后的气动特性... 在末端大攻角飞行条件下,某战术导弹法向力系数斜率降低导致法向过载不足。为解决此问题,文中开展了边条翼在导弹气动外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通过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的方法,对某大展弦比弹翼布局的战术导弹在增加边条翼前后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攻角条件下,边条翼的引入大幅提升了导弹的法向力系数斜率,从而大幅提升了其法向过载,改善了其机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条翼 法向力 战术导弹
下载PDF
航天飞机在再入段的亚音速空气动力特性的一种有效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良益 《南京航空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36-43,共8页
本文采用吸力比拟原理,结合基本解的数值计算方法,用来计算航天飞机机翼从小迎角到大迎角(a=0°~30°)的亚音速纵向气动特性;而对零升阻力和机身气动特性,则用工程估算方法计算。由于目前的航天飞机,一般为下单翼的复杂外形翼... 本文采用吸力比拟原理,结合基本解的数值计算方法,用来计算航天飞机机翼从小迎角到大迎角(a=0°~30°)的亚音速纵向气动特性;而对零升阻力和机身气动特性,则用工程估算方法计算。由于目前的航天飞机,一般为下单翼的复杂外形翼-身组合体,根据文[9]的原理,可忽略翼-身干扰对纵向气动特性的影响。 本文导得可以计及涡效应的任意平面形状边条机翼的亚音速气动特性的计算公式,亦可计算尖梢机翼的展向升力分布。公式中所需的位流系数可采用涡格面元法进行数值计算来获得,压缩性效应则通过位流系数来计及。 本文计算了多种机翼和航天飞机的气动特性。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本方法具有方法简便、计算快速和计算结果具有设计精度的优点,是计算航天飞机亚音速气动特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供航天飞机初步设计使用,亦可作为航天飞机气动优化设计系统中的子系统。经过适当推导,本方法可推广应用于亚音速前缘的超音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飞机 亚音速 气动特性 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