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6篇文章
< 1 2 2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od and Description of Sedimentary System Characterization Based 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1
作者 Jianmin Zhang Hui Cai +1 位作者 Honglin Yue Pengfei M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4年第5期60-68,共9页
A Oilfield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mid to deep oil field in the Bohai Sea, with the main oil bearing intervals being the upper and middle Shahejie-3 sections of the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By combining well s... A Oilfield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mid to deep oil field in the Bohai Sea, with the main oil bearing intervals being the upper and middle Shahejie-3 sections of the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By combining well seismic analysis, the middle section of Shahejie-3 is divided into high-level system tract and forced lake retreat system tract, corresponding to the II oil formation and I oil formation, respectively. Using sequence stratigraphy methods, based on seismic profiles and drilling lithological cycles, the high stand system tract is divided into 5 stages of delta progradation.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s are high angle S-type progradation with large sedimentary thickness, the third stage is oblique progradation, and the fourth and fifth stages are S-oblique composite progradation;By combining seismic data, we characterized the large-scale (8 small-scale) progradation bodies of 5 periods, clarifi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planes,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exploration of oilfield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Section of Shas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System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Biostratigraphy,Microfacies,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Late Devonian-Carboniferous Deposits at the Anarak Section,Central Iran
2
作者 Elaheh SATTARI Ali BAHRAMI +2 位作者 Hossein VAZIRI-MOGHADDAM Azizollah TAHERI Iliana BONCHEV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38-1057,共20页
The Late Devonian-early Carboniferous deposits of the Anarak section in northeastern Isfahan,Central Iran,evaluated based on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According to the ... The Late Devonian-early Carboniferous deposits of the Anarak section in northeastern Isfahan,Central Iran,evaluated based on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According to the field observations,five lithological units were identified.Investigating the conodont fauna of the Late Devonian-Carboniferous(Mississippian-Pennsylvanian)deposits of Bahram,Shishtu,and Qaleh(Sardar 1)formations in Anarak section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67 species of 18 conodont genera,and accordingly 22 conodont biozones were differentiated.The correlation of sea-level change curves,regarding to the conodont biofacies with the global sea-level curve,demonstrates the relative correlation in the mentioned times due to the shallow condition of the central Iran basin compared to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basins.The microfacies analysis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12 microfacies related to the open sea,bioclastic barrier,lagoon and tidal flat sub-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 a homoclinal carbonate ramp environment.Based 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studies,three 3rd order sequences were identified.The first sequence,which is of the Late Devonian(upper part of the Bahram Formation,32.5 m),the second sequence(12.5 m)is the Late Devonian(uppermost part of the Bahram Formation),and the third sequence(68 m)is the early Carboniferous(the Shishtu I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stratigraphy CONODONT DEVONIAN CARBONIFEROUS Anarak central Iran
下载PDF
Lithostratigraphy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Paleocene Limestones for Optimal Exploitation (Senegal, West Afric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andia and Popenguine Quarries
3
作者 Mohamadou Moustapha Thiam Adama Dione +2 位作者 Moumar Dieye Diakher Hélène Madioune Diodio Diouf 《Geomaterials》 2023年第3期51-60,共10页
Limestones of different facies in the Senegal basin are most commonly used as aggregates, regardless of their petrographic properties. These differences may influence their behaviour.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Limestones of different facies in the Senegal basin are most commonly used as aggregates, regardless of their petrographic properties. These differences may influence their behaviour.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stratigraphy and characterise the limestones of the Bandia and Popenguine quarries. Sampling and geochemical and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ation were carried out on these limestones. The results show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very different facies in the Paleocene formation. The geochem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Bandia limestones (Bd2) have the highest CaCO<sub>3</sub> percentages (98.54%) and the highest SiO<sub>2</sub> percentages were recorded in the Popenguine limestones (Pop2). The study also gives MDE values of 22.38 and LA of 22, which are acceptable for use in road constru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carry out a complete study in order to select the right materials for optimal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igraphy Paleocene GEOCHEMICAL LIMESTONE Bandia Popenguine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石炭系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烨菲 赵伦 +3 位作者 侯珏 李毅 王淑琴 李建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4,共17页
根据三维地震、测井及钻井取心等资料,结合Vail的层序划分方案,在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台地内识别出7个地震层序界面及7个钻井层序界面,并将KT-Ⅰ油层组划分为3个半三级层序,KT-Ⅱ油层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纵向上... 根据三维地震、测井及钻井取心等资料,结合Vail的层序划分方案,在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台地内识别出7个地震层序界面及7个钻井层序界面,并将KT-Ⅰ油层组划分为3个半三级层序,KT-Ⅱ油层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纵向上层序格架内沉积环境由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至蒸发台地演化。根据研究区层序格架内的古地貌恢复及沉积演化研究,将研究区古地貌—沉积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台地初始隆坳分异期(SQ2-SQ3层序)、差异抬升与沉积分异定型期(SQ4层序)及继承发育期(SQ5-SQ7层序)。进一步分析认为,层序格架控制下的隆坳格局分异控制了白云岩亚类在平面上的分布,低部位以泥晶云岩—膏盐岩组合和泥晶云岩—泥晶灰岩组合为主,主要为潟湖相沉积;而高部位则以泥粉晶云岩、细粉晶云岩和残余颗粒泥晶云岩为主,发育云坪相及云化颗粒滩相沉积。结果表明,区内KT-Ⅰ油层组沉积期并非前人认为的西高东低剥蚀后沉降充填,而是继承性差异沉降的结果,古地理格局总体具有“东台西槽、北高南低”特征,其始终控制着有利相带和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展布。这一认识对滨里海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战略选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古地貌—沉积演化 隆坳分异 碳酸盐岩台地 石炭系 北特鲁瓦油田 滨里海盆地
下载PDF
河口海岸沉积层理特征与形成机制
5
作者 周曾 刘瑶 +3 位作者 吴一鸣 徐凡 范代读 张长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82,共16页
河口海岸地处海陆交界带,其沉积层理特征与形成机制是沉积动力学、动力地貌学和地层学等学科方向的研究热点,对评价海岸工程环境效应、重建沉积古环境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梳理河口海岸区域径流、潮汐、波浪等多种动力因子作用的研... 河口海岸地处海陆交界带,其沉积层理特征与形成机制是沉积动力学、动力地貌学和地层学等学科方向的研究热点,对评价海岸工程环境效应、重建沉积古环境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梳理河口海岸区域径流、潮汐、波浪等多种动力因子作用的研究成果,归纳不同动力主导作用形成的沉积层理特征,剖析3种基本动力对沉积层理塑造的动力学机制,阐释洪水、风暴偶发动力因子以及生物扰动、海平面变化、围垦工程等其他影响因子对沉积层理形成和保存的作用机理。同时,总结了数值模拟手段在沉积层理形成和破坏机制解译方面的应用及取得的机理认知,提出在河口海岸沉积层理时空尺度认知、多因素耦合反演模型开发应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层理 河口海岸 动力地貌 形成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巨厚煤层物质组成特征与成因机制——以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为例
6
作者 刘炳强 王敏 +2 位作者 王东东 曹玉鹏 闫志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90,共15页
厚煤层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外深时地层中厚煤层广泛分布,近年来其成因机制逐渐成为煤地质学的研究热点。为明晰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巨厚煤层的物质组成特征与形成机理,选取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 厚煤层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外深时地层中厚煤层广泛分布,近年来其成因机制逐渐成为煤地质学的研究热点。为明晰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巨厚煤层的物质组成特征与形成机理,选取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层序S1湖侵体系域发育的巨厚煤层M7为研究对象,等间隔连续采样并进行室内显微组分与矿物鉴定,依据煤层关键界面的识别原理、显微组分与矿物的古环境指示意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显微组分中镜质组体积分数最高(48.5%),惰质组体积分数同样较高(37.22%),类脂组所占比例很低,仅为3.32%。矿物组分体积分数较为稳定,平均值为10.96%。依据煤层与碎屑沉积的交替出现、显微组分与矿物体积分数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识别出了多种关键界面,包括陆化面(TeS)、陆地暴露面(ExS)、沼泽化面(PaS)、湖侵淹没面(GUTS)与可容空间转换面(ARS)。沿沉积倾向在向陆与向湖方向分别选择钻孔,与鱼卡煤矿对比分析沼泽环境垂向演化过程。鱼卡煤矿巨厚煤层M7识别出4个沉积旋回,向陆以及向湖方向的YQ6–22与YQ6–12中由陆源碎屑、湖相沉积所分隔的M7–1—M7–3则均识别出3个沉积旋回。发现了巨厚煤层中蕴含的高分辨率层序,经过分析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结合煤层中关键界面所对应的层序界面,揭示了巨厚煤层的成因机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多期泥炭沼泽垂向叠置模式,可进一步应用于国内外更多深时地层中巨厚煤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煤层 层序地层 关键界面 成因机制 柴北缘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矽卡岩型富铁矿成矿关键控制因素:来自地层学的制约
7
作者 张保涛 梅贞华 +6 位作者 李秀章 姜晓平 胡兆国 王小玉 赵晓博 胡加斌 柳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6,共19页
华北克拉通矽卡岩型富铁矿床成矿关键控制因素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制约下一步找矿方向和进一步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本次工作基于对华北克拉通典型矿床矿体分布规律的研究,基于地层学分析,研究了矿体分布的关键控制因素和... 华北克拉通矽卡岩型富铁矿床成矿关键控制因素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制约下一步找矿方向和进一步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本次工作基于对华北克拉通典型矿床矿体分布规律的研究,基于地层学分析,研究了矿体分布的关键控制因素和制约机理。华北克拉通各典型矽卡岩型富铁矿床主矿体与围岩层系、岩溶层、膏岩层等的空间关系密切,主要分布于中奥陶统峰峰组二段、下马家沟组二段和上马家沟组二段,处于主要含膏层的上覆强岩溶层。地层学因素对矽卡岩型富铁矿床成矿的关键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岩溶层系的垂向分布制约富铁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不整合面的发育控制岩溶系统发育的程度,影响富铁矿体规模;层序地层对岩溶期次的约束作用,限定了岩溶发育层位以及富铁矿层的分布;膏盐岩层指示阶段性强岩溶作用的底界,限定富铁矿体赋存的有利空间下限。根据研究认识,建立了华北克拉通矽卡岩型富铁矿床地质找矿模型,提出七个潜在成矿空间层段,其中包括三个主力成矿层段,并指出了下一步重点找矿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控制因素 富铁矿 矽卡岩型 地层学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筠连地区上二叠统乐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8
作者 王伟 何金先 +4 位作者 张晓丽 李聚豪 黄正鑫 孙沛琳 宋佳遥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四川南部筠连地区乐平组煤层气资源储量大,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制约了煤及煤系气资源的开采。煤层聚集、砂岩储层展布受控于沉积相及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为探究研究区内煤层发育特征及煤层聚集的沉积控因,以钻井和岩心资料为基础,利用层序... 四川南部筠连地区乐平组煤层气资源储量大,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制约了煤及煤系气资源的开采。煤层聚集、砂岩储层展布受控于沉积相及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为探究研究区内煤层发育特征及煤层聚集的沉积控因,以钻井和岩心资料为基础,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识别出区内乐平组发育的Ⅲ级层序界面并划分层序,构建层序地层格架;厘清研究区含煤地层名称;利用岩相标志及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地层对比、单井沉积相划分及连井沉积相对比,明确沉积相在各层序内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乐平组共存在四个层序界面,依据四个层序界面划分出三个Ⅲ级层序。以测井响应特征为主体,共识别出两类沉积相,五类沉积亚相及九类沉积微相。第一层序(SQ1)和第二层序(SQ2)主要发育河流相,第三层序(SQ3)发育潮坪相。在剖面上,整体表现为由河流相至潮坪相的演化特征;自西向东体现为河流-潮坪-潟湖相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筠连地区 层序地层 沉积相 上二叠统 乐平组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中二叠统栖霞组地层沉积特征
9
作者 王东 王海军 +3 位作者 杨成 张俊辉 赵姗姗 胡永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是近期油气勘探的热点,龙门山中段栖霞组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地层沉积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实测,结合薄片鉴定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对栖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进... 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是近期油气勘探的热点,龙门山中段栖霞组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地层沉积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实测,结合薄片鉴定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对栖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沉积环境。北川通口剖面梁山组—栖霞组识别出2个三级和1个四级层序界面,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2个四级层序。梁山组—栖霞组发育滨岸—沼泽、开阔台地及台地边缘3种沉积相,开阔海、滩间海、台内滩和台缘滩4种亚相,台内生屑滩、台缘生屑滩和台缘砂屑、生屑滩3种微相。栖一段至栖二段下部整体处于开阔台地,栖二段中上部则处于台地边缘,建立了龙门山中段栖霞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栖霞组沉积期整体处于温暖、湿润、富氧、古生物大量繁殖的海水—陆表海沉积环境,栖二段中上部高位体系域Sr/Ba比值整体最低,MgO/CaO比值最高,平均古水温高,V/(V+Ni)、V/Cr低值,古盐度m值明显较高,代表远离陆地的浅水、高能台地边缘沉积环境,厚大高能台缘砂屑、生屑滩发育,是规模优质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发育有利部位。龙门山中段栖二段与北段、南段具有相似的沉积相带和储集条件,是栖霞组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有望成为实现规模增储的重要战略接替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量、微量元素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模式 栖霞组 中二叠统 龙门山
下载PDF
研究生学位课程“层序地层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0
作者 王健 操应长 刘可禹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66-69,共4页
“层序地层学”是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及地球物理学等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随着研究生培养形势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学效果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学生专业能力日益增长的要求。根据新时代研究生培养需求和课程教学... “层序地层学”是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及地球物理学等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随着研究生培养形势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学效果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学生专业能力日益增长的要求。根据新时代研究生培养需求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提升教学方法、建设线上课程、改革考核方式等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教学改革 学位课 线上课程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
11
作者 王文娟 张银国 +1 位作者 陈建文 杨艳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是一套有利的油气勘探储集层,对其精细的地层划分及沉积演化的研究薄弱,制约了对东部坳陷油气勘探前景的深入认识。本文通过对东部坳陷钻井的岩芯观察,测井、录井分析及地震层序的井震标定,认为北黄海盆地东...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是一套有利的油气勘探储集层,对其精细的地层划分及沉积演化的研究薄弱,制约了对东部坳陷油气勘探前景的深入认识。本文通过对东部坳陷钻井的岩芯观察,测井、录井分析及地震层序的井震标定,认为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发育典型的陆相层序,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从底部向上依次为K1SQ1、K1SQ2和K1SQ3。在钻井上仅可见K1SQ1和K1SQ2两个三级层序,且K1SQ2层序的下降半旋回不完整,只残留该层序的上升半旋回。K1SQ1时期为湖盆断陷伸展期,发育一个完整的湖进—湖退旋回。早期盆地边缘发育河流相,南部主控断裂带发育扇三角洲相,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中后期由于湖平面上升,发育泥岩为主的湖泊沉积;晚期北部缓坡带见小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K1SQ2时期为湖盆稳定裂陷期,继承了K1SQ1时期的沉积特征并略有收缩。K1SQ3时期为湖盆断陷萎缩期,以发育大范围的河流相沉积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特征 沉积相 断陷湖盆 下白垩统 北黄海盆地
下载PDF
层序地层级次对生物碎屑灰岩沉积演化的控制作用——以中东X油田Mishrif组中下段为例
12
作者 余义常 郭睿 +5 位作者 李峰峰 林敏捷 沈博珩 沈毅 韩海英 宋世琦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0,共14页
以中东X油田Mishrif组中下段为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铸体薄片及常规物性等资料,开展层序地层级次识别及层序地层级次对沉积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Mishrif组发育5个三级层序和10个四级层序,中下段MB2—MC1层段对应... 以中东X油田Mishrif组中下段为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铸体薄片及常规物性等资料,开展层序地层级次识别及层序地层级次对沉积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Mishrif组发育5个三级层序和10个四级层序,中下段MB2—MC1层段对应三级层序SQ2—SQ3,包括4个四级层序,其内部发育11个五级层序和多个六级层序。(2)研究区发育次盆地碳酸盐开阔台地-弱镶边台地沉积,储层主要发育于台内滩和台缘滩中,按照生物碎屑类型可将滩相进一步细分为5种类型。(3)六级层序控制单滩体的沉积序列,五级层序控制多滩体的组合特征,四级层序决定沉积微相演化特征,三级层序决定沉积体系的演化特征。(4)SQ2层序的PSS3、PSS4四级层序早期为斜坡环境,发育透镜状滑塌粗粒沉积,后期发育台地边缘滩间→中能滩相沉积序列;SQ3层序的PSS5、PSS6四级层序发育台地边缘滩间→中能滩相→高能滩相沉积序列。SQ3沉积结束后形成了特殊的下切谷充填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碎屑灰岩 层序地层级次 沉积演化 Mishrif组 中东
下载PDF
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13
作者 汤艳玲 李凌 +3 位作者 谭秀成 李明隆 芦飞凡 张本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5-592,共18页
【目的】西接康滇古陆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近年来展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然而针对该地区地层充填规律及古地理格局的观点还并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盆内精细的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方法】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 【目的】西接康滇古陆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近年来展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然而针对该地区地层充填规律及古地理格局的观点还并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盆内精细的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方法】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梁山组和栖霞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测录井等资料,在岩石类型与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对栖霞阶层序界面进行识别。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位,结合优势相原则,分别绘制研究区栖霞阶SQ0+SQ1和SQ2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在栖霞阶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从下到上分别为梁山组底界面(I型)、栖一段内部界面(II型)、栖一段\栖二段界面(II型)和栖霞组\茅口组界面(I型),并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域和高位域组成。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的对比分析,认为栖霞阶下部的SQ0层序大致对应于传统划分的梁山组+栖一段下部地层,仅发育于研究区内的栖霞阶地层沉积前古地貌低地,并且具有向古地貌高地超覆的层序充填特征,中部的SQ1层序和上部的SQ2层序则遍布全区。川西南栖霞阶层序岩相古地理格局总体上表现为西接康滇古陆的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古地貌和沉积相带分异比较明显,自西向东依次为:康滇古陆及其东缘的潮坪、台内洼地、台内丘滩体,以及开阔—半局限海台地,而且沿台内坡折带发育的台内丘滩体往往具有环洼规模分布的趋势。【结论】通过剖析台内坡折带对碳酸盐岩成储的影响,指出SQ2层序(栖二段)是研究区栖霞阶最有利于台内丘滩体这一潜力储集相带发育的层位,环台洼坡折带发育的丘滩体相带附近是有利的勘探区。从层序地层学角度重新认识栖霞阶充填模式及岩相古地理特征,为川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的下一步储层预测及勘探开发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充填模式 古地理格局 地质意义 栖霞阶 四川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全息地层学
14
作者 邹志友 罗顺社 +3 位作者 张生 陶中一 方攀 丁翠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3,共9页
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全息地层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国外典型陆棚三角洲为例,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地震反射终止关系识别和划分三级层序和体系域,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基于旋回地层学理论,利用小波变换、频谱分析和反傅里叶变换... 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全息地层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国外典型陆棚三角洲为例,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地震反射终止关系识别和划分三级层序和体系域,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基于旋回地层学理论,利用小波变换、频谱分析和反傅里叶变换滤波等方法识别钻井自然伽马曲线蕴含的米兰科维奇旋回,结合地质年代基准点,建立绝对天文年代标尺;综合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和地震地层共同建立全息地层格架,提出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层序界面定年方法和建议。结果表明:新近系可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15个体系域。以23.03 Ma为基准点,CS1、CS2和CS3层序的顶界面绝对地质年龄分别为13.93、9.13和2.13 Ma,其最大海泛面对应的绝对地质年龄分别为20.03、12.13和6.13 Ma。针对地堑型盆地热坳陷期陆棚三角洲向海进积并横向生长的特点,全息地层学研究建议结合磁性地层定年和全球海平面曲线,在层序格架的约束下利用钻井的旋回地层计算削截顶面的地质年龄,如果与磁性地层年龄基本相符,则与钻井削截顶面最近的斜交层序界面便代表着真实的等时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 中新世 陆架 层序地层学 旋回地层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沉积和层序地层特征——以柯坪县阿恰剖面为例
15
作者 王正和 张荣虎 +3 位作者 岳勇 余朝丰 杨钊 智凤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2-944,共13页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笔者等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笔者等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面沉积与层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①阿瓦提凹陷西缘阿恰地区柯坪塔格组以混合水动力控制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下段为由粗至细再到粗的沉积旋回,中段与上段整体构成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②柯坪塔格组顶、底及内部的不整合面可将其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下段构成第一个三级层序(SQ1),中段和上段构成第二个三级层序(SQ2);SQ1中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及高位体系域(HST)均发育,SQ2中只发育TST和HST;③柯坪塔格组中段与下段的界线对应于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全球冰期海平面下降所形成的不整合;④水动力条件不同,导致LST中以河流作用为主,HST中波浪与潮汐作用大于河流作用;⑤SQ2中的TST为区域性的优质盖层,与SQ1中的HST可构成良好的盖、储组合,故SQ1中的HST可作为该套地层中的首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层序地层 柯坪塔格组 志留系 阿瓦提凹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古地理学术论坛”第1—17期评述
16
作者 李新坡 郑秀娟 +3 位作者 朱筱敏 鲍志东 王媛 鲜本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08,I0001,I0002,I0003,共10页
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辑部为主,联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古地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举办的“古地理学术论坛”,是促进古地理学创新发展、倡导开展公益学术讲座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 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辑部为主,联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古地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举办的“古地理学术论坛”,是促进古地理学创新发展、倡导开展公益学术讲座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022年9月论坛开始至2024年1月共举办了17期,共计邀请21位专家学者(包括外国专家4位)在论坛作报告。报告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和科技前沿,既有高屋建瓴的沉积古地理学综述,也有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源汇系统、层序地层学、深水沉积研究,以及与深时古环境重建有关的事件沉积、遗迹化石、古野火、碳酸盐沉积、构造古地理学研究,还包括铝土矿成因等矿产沉积学研究。总体看来,系列报告理论联系实践,既立足基础又关注前沿,受到学者们较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学术论坛 沉积古地理 事件沉积学 源汇系统 层序地层学 深水沉积 碳酸盐岩 矿产沉积学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格架与源-汇系统约束下的沉积体系分析方法:以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一段为例
17
作者 王浩 邹明生 +3 位作者 崔钦宇 高梦天 张靖宇 陆永潮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8,共15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勘探方向已经从构造圈闭转移到岩性圈闭上,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核心问题就是明确砂体的展布。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勘探方向已经从构造圈闭转移到岩性圈闭上,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核心问题就是明确砂体的展布。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研究,明确了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目的层流沙港组一段可以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以及8个准层序组。通过对研究区源-汇体系与沉积相分析,表明涠西南凹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北部万山物源、东部企西物源、东南部涠西南物源以及西南部物源。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等3种沉积相类型。低位期主要发育中深湖和湖底扇沉积,发育浊积水道、天然堤和席状朵体等沉积微相;湖扩期主要以深湖泥沉积微相为主;高位期则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较为发育,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发育较少。B洼主要发育西部三角洲进积滑塌型、南部近源断坡带型和东部远源缓坡型等3种类型湖底扇,其中,南部物源体系规模大、成藏条件好,是下一步勘探最具潜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沙港组一段 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源-汇系统 高精度层序格架
下载PDF
米脂气田太原期古地貌对砂体的控制作用
18
作者 郭松灵 孟培龙 +4 位作者 宋立军 王世成 石磊 杨国平 付晓燕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78-85,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米脂气田太原组砂岩是致密气藏的主力产层,但砂体横向变化快。研究表明:古地貌是控制砂体沉积的重要因素,决定着砂体发育位置及分布规模。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完钻井数据,运用印模法与沉积学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三... 鄂尔多斯盆地米脂气田太原组砂岩是致密气藏的主力产层,但砂体横向变化快。研究表明:古地貌是控制砂体沉积的重要因素,决定着砂体发育位置及分布规模。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完钻井数据,运用印模法与沉积学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三维地震地层水平切片、多属性融合技术,通过沉积厚度求取,恢复米脂气田二叠系太原组沉积期的古地貌,分析古地貌对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油气的控制作用,进而通过地震属性和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太原组有利砂带的分布规律。研究成果优化井位部署,新井钻遇太原组砂岩的符合率达到90%,进一步证实了基于古地貌的储层预测技术的可靠性,对米脂气田的效益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地层水平切片 多属性融合 神经网络 米脂气田
下载PDF
秦皇岛柳江盆地层序地层划分及特征研究
19
作者 张金 褚庆忠 +7 位作者 李思琪 马胜利 崔天琪 胡紫微 张洁 孙一飞 田雨奇 刘旭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4年第1期140-154,共15页
秦皇岛柳江盆地发育的地层在华北地台上具有代表性,露头出露完整。为了厘清秦皇岛柳江盆地层序发育、演化及分布规律,为柳江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提供地质基础,本文基于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野外露头、地层剖面等地质资料,对研究区... 秦皇岛柳江盆地发育的地层在华北地台上具有代表性,露头出露完整。为了厘清秦皇岛柳江盆地层序发育、演化及分布规律,为柳江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提供地质基础,本文基于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野外露头、地层剖面等地质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岩石类型总结、层序划分以及地层特征分析研究,开展了层序界面识别、层序单元划分和层序地层特征研究,以期为华北地台的演化研究提供地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层学 层序界面 岩性 构造运动 柳江盆地
下载PDF
萧绍平原第四纪工程地质年代测定与地层划分
20
作者 黄曼 邢璐 +4 位作者 邵彩军 刘佳伟 赵建 李少和 邬志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1-32,共12页
萧绍平原地区第四纪海陆交互频繁、沉积环境复杂,开展该地区第四纪工程地质层位划分研究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萧绍平原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及岩性特征,选取典型层位的土样,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层的放射性... 萧绍平原地区第四纪海陆交互频繁、沉积环境复杂,开展该地区第四纪工程地质层位划分研究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萧绍平原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及岩性特征,选取典型层位的土样,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层的放射性碳年龄和微体古生物种类、丰度、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萧绍平原地区共包含了3个全新世时期沉积层、4个晚更新世时期沉积层和2个中早更新世沉积层;该地第四纪共经历了4次海侵,由此形成了4个冲海相-海相沉积地层和3个冲洪积、冲湖积陆相沉积地层.分析了各个地层成因,构建了萧绍平原标准工程地质分层,为实际工程中地质勘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绍平原 第四纪 放射性碳 古生物 地质分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