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torage Methods and Time on Content of Nutrients in Biogas Slurry of Straw
1
作者 边文范 张柏松 +5 位作者 王艳芹 马征 田叶 徐长英 郑福丽 郭洪海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1期1995-1997,共3页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orage methods and time on content of nutrients in biogas slurry of straw, two storage methods were carried out on biogas slurry between open storage and airtight storage conditions ...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orage methods and time on content of nutrients in biogas slurry of straw, two storage methods were carried out on biogas slurry between open storage and airtight storage conditions at normal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The contents of N, P, K, and organic matter in biogas slurry of straw were determined in different storage tim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biogas slurry storage, little change occurred in the content of the organic matter while the total content of N, P, K significantly declined; up to 50 days, the total content of N, P, K reduced to nearly 80%-90%. Because the contents of N, P, K in biogas slurry reduced less in airtight storage conditions so that a better re-sult was found on airtight storage methods than open storage methods in fertilizer field of biogas slurry of str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gas slurry of straw Storage method Time Content of nutrients
下载PDF
Yield of Wheat (<i>Triticum aestivum</i>) and Nutrient Uptake in Grain and Straw as Influenced by Some Macro (S &Mg) and Micro (B &Zn) Nutri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Md. Abul Kalam Azad Tazuddin Ahmed +3 位作者 Touria El-Jaoual Eaton Md. Mukhtar Hossain Md. Kamrul Haque Edward Binod Soren 《Natural Science》 2021年第9期381-391,共11页
A wheat variety BARI Gom 26 was cultivated with an objective of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macro/secondary nutrients as S and Mg, and micro nutrients as B and Zn on yield, yield contributing traits and nutrient uptake ... A wheat variety BARI Gom 26 was cultivated with an objective of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macro/secondary nutrients as S and Mg, and micro nutrients as B and Zn on yield, yield contributing traits and nutrient uptake status by the crop.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North Eastern Barind Tract Soils” at Kushadaha, Nawabganj, Dinajpur, Bangladesh from November, 2014 to March, 2015. The surface soil was clay in texture, having pH 5.61, organic matter 1.58%, total N 0.10%, available P 7.03 ppm, exchangeable K 0.11 meq/100g, available S 2.57 ppm, exchangeable Mg 0.55 meq/100g, available Zn 1.30 ppm, available B 0.08 ppm.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with five treatments laid out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RCBD)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The treatments were T1: NPK (control), T2: NPK + S, T3: NPK + S + Mg, T4: NPK + S + Mg + Zn and T5: NPK + S + Mg + Zn + B. All plots of wheat received 100 kg N/ha, 30 kg P/ha and 70 kg K/ha as basal dose. The secondary and micro nutrients doses were 15 kg S/ha, 6 kg Mg/ha, 2.5 kg Zn/ha and 1.5 kg B/ha.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lant height, tillers/hill, 1000-grain weight, yield of grain and straw, uptake of some specific nutrients in grain and straw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all the treatments, though these treatments did not show any identical effect on spike length, content of P and Mg in wheat. Significantly highest amount of 1000-grain weight, yield of grain and straw weight of wheat were obtained in applying T2 treatment that employed the addition of S with recommended dose of NPK.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were also observed for the rest parameters in receiving the treatments composed of secondary and micronutrients (T3, T4, and T5).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 uptake N, P, K and S in grain and straw of wheat were also obtained du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2 treatment. In the case of Mg, the maximum uptake was recorded in T4 where Mg was added as a component of this treatment. In contrast, the highest content of Zn and B were extracted in receiving the treatment T5 both for grain and straw. Howeve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2 treatment comprising recommended dose of NPK with S might be economic and suitable as for better production of 1000-grain weight, yield of grain and straw, uptake of N, P, K and S in grain and straw of wheat cultivated in the North Eastern Barind Tract Soils of Bangladesh under winter condition. The treatment T5 would also be recommended in the context of addition of micronutr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straw Treatments nutrient Content nutrient Uptake Wheat Yield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邱亚兰 王建林 张鑫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旨在提高水稻秸秆的利用率。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各试验组分别添加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及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对照组不添加添加剂,每组设置4个... 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旨在提高水稻秸秆的利用率。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各试验组分别添加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及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对照组不添加添加剂,每组设置4个重复。青贮60 d后,取样检测各组水稻秸秆青贮的感官指标、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瘤胃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对照组水稻秸秆青贮感官总分为13分,为2级尚好,而酶制剂、菌制剂及菌酶制剂处理的水稻秸秆青贮感官评定均较好,达到1级优良。与对照组比较,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水稻秸秆青贮的干物质和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升高(P<0.05),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粗脂肪含量升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升高(P<0.05),相对饲喂价值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pH值降低(P<0.05),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氨态氮浓度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及干物质的降解率均得到提高(P<0.05)。研究表明,水稻秸秆经酶制剂、菌制剂、菌酶复合处理后,可以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增加水稻秸秆青贮的营养成分含量,提高瘤胃营养物质的降解率,菌酶复合处理的效果优于酶制剂和菌制剂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制剂 菌制剂 水稻秸秆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下载PDF
秸秆还田及不同比例控失尿素对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及潮土性质影响
4
作者 张水清 涂昊泽 +6 位作者 岳克 黄绍敏 张博 宋晓 郭斗斗 张珂珂 岳艳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探讨不同控失尿素比例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及潮土化学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华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秸秆还田为主区,控失尿素比例为副区。秸秆还田模式设秸秆全量还田(S1)、秸秆不还田(S0)... 为探讨不同控失尿素比例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及潮土化学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华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秸秆还田为主区,控失尿素比例为副区。秸秆还田模式设秸秆全量还田(S1)、秸秆不还田(S0)2种;控失尿素比例设不施肥(CK)以及控失尿素占总施氮量比例为0、40%、70%和100%(LCU0、LCU40、LCU70、LCU100)5个处理。在作物收割后进行产量测定,并采集0~20 cm耕层土壤进行常规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S0处理相比,S1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控失尿素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其他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变化。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用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控失尿素比例为70%时土壤养分含量最高。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吸氮量无显著影响,控失尿素对小麦产量及吸氮量增加具有极显著影响。在所有处理中,S1-LCU40处理的籽粒和秸秆产量最高,籽粒产量达7009.26 kg·hm^(-2),秸秆产量达11361.38 kg·hm^(-2)。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依存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比例控失尿素对氮素收获指数具有显著影响,对氮肥表观利用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控失尿素比例为40%或70%时氮素吸收利用指标较优。综上,在华北平原潮土区,秸秆还田与40%控失尿素比例配施可以显著提升土壤供氮能力,提高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与利用指标,是较为适宜的管理措施,但其机理及长期效应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失尿素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硝态氮 籽粒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二次翻耕起垄与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曾祥难 袁彩云 +9 位作者 李思 杨祝军 欧义 刘永斌 彭博 余育光 范鹏 张赛 蔺万煌 韦建玉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探讨二次翻耕起垄与稻草还田两种栽培措施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按照两种不同翻耕起垄方式(一次性翻耕起垄和先翻耕晒垡再二次翻耕起垄)与是否稻草还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湖南宜章县... 为探讨二次翻耕起垄与稻草还田两种栽培措施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按照两种不同翻耕起垄方式(一次性翻耕起垄和先翻耕晒垡再二次翻耕起垄)与是否稻草还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湖南宜章县烤烟种植区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比较各处理间的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与一次性翻耕起垄(T1+T2)和无稻草还田(T1+T3)相比,二次翻耕起垄(T3+T4)和稻草还田(T2+T4)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烟叶糖碱比、氮碱比以及烟叶产量、产值和生产效益,并且两者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作用;此外,二次翻耕起垄还能显著提高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并显著降低烟碱含量,使得糖碱比和氮碱比更趋合理。在感官评吸方面,稻草还田能显著提高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从生产效益上分析,由于二次翻耕增加了生产成本,对于基础地力较好的砂质土壤,开展一次性翻耕起垄结合稻草还田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湖南烟稻轮作区烤烟种植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稻草还田 土壤养分 烤烟 产量与质量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砂姜黑土区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碳的影响
6
作者 王静 丁树文 +3 位作者 程益涵 万水霞 吴萍萍 廖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为探讨砂姜黑土区养分资源高效管理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连续2 a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该区域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碳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①不施肥(CK);②常规施肥(100%NPK);③化肥减量20%(80%NPK);... 为探讨砂姜黑土区养分资源高效管理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连续2 a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该区域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碳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①不施肥(CK);②常规施肥(100%NPK);③化肥减量20%(80%NPK);④化肥减量20%+秸秆(80%NPK+S);⑤化肥减量20%+生物炭(80%NPK+B),测定并分析水稻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微生物量碳(MBC)。结果显示,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秸秆均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且生物炭较秸秆的效果更为显著。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80%NPK+B)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较100%NPK处理分别增加5.2%和4.7%,较80%NPK处理分别增加7.9%和7.2%;化肥减量20%配施秸秆(80%NPK+S)较100%NPK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3.4%和3.0%;80%NPK与100%NPK处理的籽粒和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N、P_(2)O_(5)和K_(2)O养分累积量,较100%NPK处理分别提高了10.4%、7.2%和20.0%;化肥减量20%配施秸秆可显著提高氮、钾养分累积量,但却同时显著降低了磷素累积量;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者秸秆,均有利于改善土壤总有机碳的累积,并且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其中生物炭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效果优于秸秆,而秸秆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效果优于生物炭。综合来看,在沿淮砂姜黑土区,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者氮钾减量20%配施秸秆可增加或维持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利于固碳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生物炭 秸秆还田 养分吸收 土壤碳 水稻
下载PDF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7
作者 臧秀法 李馨 +3 位作者 李世柱 王海翔 黄文明 刘颖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8期128-131,共4页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农业技术,它利用玉米秸秆来覆盖田地,起到保水保肥、改良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等作用。该文设置了秸秆覆盖还田(RF)和秸秆不还田(CK)两种方式,探究不同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农业技术,它利用玉米秸秆来覆盖田地,起到保水保肥、改良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等作用。该文设置了秸秆覆盖还田(RF)和秸秆不还田(CK)两种方式,探究不同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高效利用秸秆还田资源、提升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RF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提升土壤肥力,玉米产量提高20.5%。因此,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利于指导农田管理、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此外,有效利用农作物的残余部分,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有利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性质 玉米产量 养分 秸秆覆盖
下载PDF
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表面结构变化特征
8
作者 彭成林 徐大兵 +4 位作者 周勇 佀国涵 赵书军 刘威 周剑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19,共6页
为探究持续泡水条件下小龙虾参与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与特征,完善稻虾模式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农田可持续发展,采用自制尼龙网箱法,在稻虾环沟模式的养殖沟内,以不养虾为对照,模拟研究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的腐解... 为探究持续泡水条件下小龙虾参与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与特征,完善稻虾模式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农田可持续发展,采用自制尼龙网箱法,在稻虾环沟模式的养殖沟内,以不养虾为对照,模拟研究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的腐解特性、养分释放特征及其表面微观结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有小龙虾参与,水稻秸秆各时段平均腐解率表现出快—慢—快—慢—快的特点;150d及以前,有虾处理与无虾处理各时段腐解量、累计腐解率和各时段平均腐解率差异均不显著,180d及以后各指标均表现为有虾处理显著高于无虾处理,至210d时,有虾处理水稻秸秆累计腐解率达85.67%,比无虾处理高出12.35百分点。秸秆养分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K>P>N;150 d及以后,有虾处理N累积释放率表现出高于无虾处理的趋势,180 d及以上,有虾处理P累积释放率和总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出高于无虾处理的趋势,至210 d,有虾处理K累积释放率表现出高于无虾处理的趋势。120d及以后,有虾处理的秸秆表面结构受破坏程度明显大于无虾处理。结果表明,稻虾环沟模式下,小龙虾扰动能增加中后期水稻秸秆表面微观结构的受破坏程度,促进后期水稻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秸秆还田 腐解 养分释放 表面微观结构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饲料营养价值及经济效益分析研究进展
9
作者 聂永芳 聂倾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3-96,共4页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常见的饲料来源,在畜禽养殖中起重要作用。不同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受地域、气候、农业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农作物秸秆的营养含量存在差异,水稻秸秆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适合作为猪饲料;玉米秸秆...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常见的饲料来源,在畜禽养殖中起重要作用。不同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受地域、气候、农业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农作物秸秆的营养含量存在差异,水稻秸秆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适合作为猪饲料;玉米秸秆中的植物纤维含量较高,适合用于牛羊饲料。合理利用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秸秆可以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降低饲养成本,从而带来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探究不同农作物秸秆饲料的产量及营养价值情况,并对畜禽饲养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探究,为不同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饲料利用现状 产量分布 营养成分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秸秆粉构建隔离层方式对土壤氮磷淋溶阻控效应研究
10
作者 宗玉丽 李思林 +3 位作者 于淼 李赞 冯健 郭玲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为控制氮磷面源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秸秆粉构建隔离层方式对土壤氮磷淋溶阻控效应。通过盆栽辣椒试验,设置空白对照(T1)、单层深埋(T2)、双层深埋(T3)、单层深埋+土壤混合(T4)、土壤混合(T5)五种处理,构建秸秆隔离层,在不同时间点... 为控制氮磷面源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秸秆粉构建隔离层方式对土壤氮磷淋溶阻控效应。通过盆栽辣椒试验,设置空白对照(T1)、单层深埋(T2)、双层深埋(T3)、单层深埋+土壤混合(T4)、土壤混合(T5)五种处理,构建秸秆隔离层,在不同时间点取淋溶水,测试淋溶水中氮磷含量,明确不同秸秆构建隔离层方式对土壤氮磷淋溶的阻控效应。结果表明,T4明显比其他处理和对照表现出阻截氮磷淋溶效应的优势,全氮、总磷、有效磷、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累积淋溶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0.6%、42.64%、25.8%、11.4%、65.6%、46.9%,同时增加辣椒生物量10.54%。四种处理均表现出阻截氮磷淋溶效应的趋势,但程度各有不同,具体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隔离层 淋溶 土壤养分 阻控效应
下载PDF
青贮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检测技术研究
11
作者 侯金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64,共4页
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与反刍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养经济效益息息相关,通常以这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作为质量标准。在微生物作用下,玉米秸秆中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在提高适口性、改善饲用价值的同时也容易出现发霉变质的问题... 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与反刍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养经济效益息息相关,通常以这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作为质量标准。在微生物作用下,玉米秸秆中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在提高适口性、改善饲用价值的同时也容易出现发霉变质的问题。但当下比较常用的检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感官评价主观性强,难以量化分析,实验室检测方法复杂,程序繁琐,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的实际需求。所以需要加强对检测技术的研究,力求兼顾快速、准确、易于推广的要求,切实保证青贮玉米秸秆的质量安全,助力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秸秆 感官评价 实验室检测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玉米秸秆资源测算与养分还田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启鹏 王擎运 +2 位作者 罗来超 刘洁 柴如山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6-855,共10页
河南省为我国小麦和玉米主产区,明晰其主粮作物秸秆资源的市域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及秸秆还田情景下的化肥可替代量,可为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制定及农田养分管理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小麦、玉米播... 河南省为我国小麦和玉米主产区,明晰其主粮作物秸秆资源的市域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及秸秆还田情景下的化肥可替代量,可为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制定及农田养分管理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根据文献调研获得的作物草谷比及秸秆养分含量等参数,测算各地级市小麦、玉米秸秆产量和单位面积可收集量,并分析秸秆还田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2018—2020年河南省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4168.5万t和1944.3万t,在市级尺度上,小麦秸秆产量较高的地市依次为周口(611.3万t)、驻马店(579.2万t)、商丘(493.7万t)和南阳(470.6万t),其总占比为51.7%;四市的玉米秸秆产量也居于前列,分别为284.0万、216.9万、235.3万t和196.6万t,总占比为48.0%。郑州、鹤壁、三门峡、济源的小麦和玉米秸秆产量均较低,四市的总占比分别仅为5.0%和7.1%。河南省小麦秸秆N、P2O5、K2O养分年均资源量分别为19.8万、7.3万、72.5万t,玉米秸秆N、P2O5、K2O养分资源量分别为14.4万、5.7万、31.6万t。小麦秸秆还田当季的N、P2O5、K2O养分可替代量分别为17.8、8.3、118.3 kg·hm^(-2),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养分可替代量分别为23.7、11.0、77.7 kg·hm^(-2)。研究表明,河南省小麦、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应以秸秆主产市为重点,高质高效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秸秆养分还田具有可观的化肥替代潜力,可通过秸秆科学还田实现化肥合理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小麦 玉米 秸秆资源 秸秆还田 养分利用潜力
下载PDF
甲酸处理对菜用大豆秸秆青贮品质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13
作者 邸桂俐 李青洋 +6 位作者 唐厚旺 刘长锴 赵红玉 曹雅楠 孙庆龙 唐云梦 孙海霞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1-85,共5页
为了研究甲酸处理对菜用大豆秸秆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袋装青贮发酵的方法,以新鲜的菜用大豆秸秆为原料,设3个处理组[对照组(不添加甲酸)及0.3%组(添加0.3%甲酸)和0.6%组(添加0.6%甲酸)],每组3个重复,青贮42 d,青贮结束... 为了研究甲酸处理对菜用大豆秸秆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袋装青贮发酵的方法,以新鲜的菜用大豆秸秆为原料,设3个处理组[对照组(不添加甲酸)及0.3%组(添加0.3%甲酸)和0.6%组(添加0.6%甲酸)],每组3个重复,青贮42 d,青贮结束后取样进行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0.3%组和0.6%组菜用大豆秸秆青贮的干物质、总碳、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pH值、氨态氮/总氮及氨态氮、乙酸和丁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乳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6%组变形菌门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3%组、0.6%组甲型变形菌纲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组梭菌纲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3%组(P<0.05),0.6%组梭菌属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酸的添加没有显著促进乳酸菌的增殖,而对有害菌梭菌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且0.6%组的抑制效果优于0.3%组。说明添加甲酸对菜用大豆秸秆青贮发酵品质有改善作用,可抑制有害微生物及丁酸产生,其中以0.6%的添加水平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甲酸 青贮品质 微生物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干湿交替与秸秆添加对土壤氮动态的影响
14
作者 齐楠 孙广霁 +3 位作者 丁子凡 杨扬 刘晓晴 孔健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19-324,共6页
为提高土壤氮肥力和秸秆综合利用率,采用室内模拟控制试验探讨了干湿交替、秸秆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效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 为提高土壤氮肥力和秸秆综合利用率,采用室内模拟控制试验探讨了干湿交替、秸秆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效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无机氮含量,分别约增加了67%,93%和86%;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影响显著,对净氮矿化速率无显著影响。随着干湿交替强度的增加,土壤铵态氮、无机氮含量及氨化速率显著增加,但土壤硝态氮含量、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变化不显著。方差分离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强度、干湿交替循环次数、秸秆添加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的方差解释量最大,其次为秸秆添加。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可能会促进秸秆添加下的土壤氮转化过程,进而引起土壤氮肥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秸秆综合利用 土壤氮转化 养分循环
下载PDF
秸秆配施不同形态氮肥对设施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
15
作者 马玲 李惠霞 +3 位作者 王浩宇 王少燕 宋晓慧 阿依早合拉·艾西丁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7-74,共8页
以取自设施栽培园区土壤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施用不同秸秆(不施秸秆R0、油菜秸秆R1、稻草秸秆R2)和等氮量不同形态氮肥(不施氮肥N0、普通尿素N1、硝酸钾N2、控释尿素N3)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测定施入不同物料对土壤养分参数的... 以取自设施栽培园区土壤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施用不同秸秆(不施秸秆R0、油菜秸秆R1、稻草秸秆R2)和等氮量不同形态氮肥(不施氮肥N0、普通尿素N1、硝酸钾N2、控释尿素N3)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测定施入不同物料对土壤养分参数的影响并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西北设施栽培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改良与配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施用秸秆后,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油菜秸秆和稻草秸秆较不施秸秆有机质分别提高10.6%和22.4%,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提高5.7%和8.8%;速效钾提高25.9%和26.7%;2)施入油菜秸秆速效磷提高23.6%,硝态氮降低32.2%;施入稻草秸秆全氮、铵态氮分别提高14.8%和23.8%;3)施入等量不同形态氮肥后,N1、N2处理显著抑制土壤脲酶活性,N1、N3铵态氮含量分别是N0的41.5倍和13.9倍,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提高,N1处理较N0速效磷增加47.4%;4)土壤有机质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全氮及脲酶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与EC值、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考虑设施栽培下土壤盐渍化、封闭环境易发生氨中毒及园艺作物的营养特性,建议油菜秸秆配施普通尿素进行设施土壤培肥与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不同形态氮肥 设施土壤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长期深耕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对砂姜黑土团聚体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家帅 李新美 +8 位作者 魏跃鹏 郭航兆 杨康娜 孙磊康 李孝永 贾绪存 李玉霞 李荣发 王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171,共11页
为探究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和生物炭添加结合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团聚体养分特征、养分库储量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影响,该研究采用3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分别为耕作方式:常规旋耕(CT),深翻耕作(DT);秸秆处理:秸秆还田(S)、秸秆不还田(... 为探究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和生物炭添加结合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团聚体养分特征、养分库储量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影响,该研究采用3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分别为耕作方式:常规旋耕(CT),深翻耕作(DT);秸秆处理:秸秆还田(S)、秸秆不还田(NS);生物炭:生物炭添加(B)、无生物炭添加(NB),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无生物炭添加时,旋耕秸秆还田提高了0~15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及土壤养分库储量,而深耕秸秆还田改善了>15~30 cm土层土壤团粒组成,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相关性分析表明,砂姜黑土中作物产量的提升更依赖于深层(>15~30 cm)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肥力的提升。配施生物炭后如DT-S-B(深耕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较CT-NS-NB(旋耕秸秆不还田无生物炭)处理使>15~3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增强,>2 mm粒级团聚体比例、重量平均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值分别增加165.88%、62.37%和119.81%,提高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提高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固持能力,降低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固持能力,使>15~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库储量分别提升了37.41%、38.99%、41.26%和9.84%,使2a作物周年产量增加22.87%~23.03%。综上,深耕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能够改善黄淮海南部砂姜黑土深层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提升土壤肥力和作物周年产量,保障农田高效绿色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团聚体 耕作 秸秆还田 养分固持 黑土 产量
下载PDF
半干旱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高盼 王宇先 +4 位作者 李欣洁 蔡姗姗 徐莹莹 杨慧莹 张巩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CK(常规种植)、秸秆还田不配施氮肥(SR+N0)、秸秆还田分别配施氮肥262.5 kg·hm^(-2)(SR+N1)、300.0 kg&#...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CK(常规种植)、秸秆还田不配施氮肥(SR+N0)、秸秆还田分别配施氮肥262.5 kg·hm^(-2)(SR+N1)、300.0 kg·hm^(-2)(SR+N2)、337.5 kg·hm^(-2)(SR+N3)、375.0 kg·hm^(-2)(SR+N4)、412.5 kg·hm^(-2)(SR+N5)、450.0 kg·hm^(-2)(SR+N6)和487.5 kg·hm^(-2)(SR+N7)等处理对土壤全量养分、化学计量特征、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SR+N5(秸秆还田+增施10%氮肥)和SR+N6(秸秆还田+增施20%氮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最佳,SR+N4(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全钾含量最高,SR+N5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24%。SR+N6和SR+N7(秸秆还田+增施30%氮肥)处理的土壤C/N较CK降低了20%以上,SR+N4处理C/P值最高;SR+N5处理的C/K、N/K和P/K值均有所提升。SR+N2(秸秆还田+减施20%氮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提升最为明显,与对照CK相比,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1.14%、22.72%和0.04%。秸秆还田下,当地推荐施氮量加20%(450.0 kg·hm^(-2))产量最高。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呈二次函数关系,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用量为450.0 kg·hm^(-2)时,继续加大氮肥配施量会抑制玉米的产量。综合考虑,增氮20%(450.0 kg·hm^(-2))可作为协调半干旱区秸秆还田下春玉米产量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全量养分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加工技术及其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建福 高骞 +1 位作者 肖正中 肖定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156,共7页
秸秆作为肉牛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其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难以保存等缺点,提高肉牛生长性能,降低饲养成本。秸秆饲料化对保护环境、缓解人畜争粮问题和促进节粮型生态畜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 秸秆作为肉牛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其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难以保存等缺点,提高肉牛生长性能,降低饲养成本。秸秆饲料化对保护环境、缓解人畜争粮问题和促进节粮型生态畜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及营养成分、秸秆饲料化的加工方式及其在肉牛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秸秆饲料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展望,旨在为促进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肉牛养殖降本增效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饲料 秸秆加工 营养成分 肉牛
下载PDF
日粮添加藜麦对湖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宁 陈功义 刘先壹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2,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藜麦秸秆对湖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将60头体况相近的湖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T1、T2、T3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20%、30%藜麦秸秆,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试验结果表... 文章旨在研究藜麦秸秆对湖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将60头体况相近的湖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T1、T2、T3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20%、30%藜麦秸秆,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比例的藜麦秸秆对湖羊的日均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T2、T3组湖羊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0%和4.1%(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8.4%和4.4%(P<0.05);添加不同比例藜麦秸秆处理的湖羊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T2组湖羊对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0.6%和12.3%(P<0.05);T2、T3组湖羊的日纯利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3.28%和6.29%(P<0.05),即每只羊每天增加利润16.2和15.2元,T1组对经济效益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添加20%、30%的藜麦秸秆可以显著提高湖羊的生长性能,改善湖羊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经济效益,藜麦秸秆的最佳添加比例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秸秆 湖羊 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外源物对黄河故道地区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邵文奇 董青君 +6 位作者 李传哲 纪力 董玉兵 钟平 孙春梅 陈川 章安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5-1721,共7页
【目的】旨在改善黄河故道砂性土壤地区的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方法】基于秸秆激发还田技术,分析比较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分别增施氮素(N)、有机肥(M)、生物菌剂(B)、有机肥+生物菌剂(MB)、土壤酶助剂(S)、有机肥+... 【目的】旨在改善黄河故道砂性土壤地区的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方法】基于秸秆激发还田技术,分析比较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分别增施氮素(N)、有机肥(M)、生物菌剂(B)、有机肥+生物菌剂(MB)、土壤酶助剂(S)、有机肥+生物菌剂+土壤酶助剂(MBS)等不同外源物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外源物的秸秆激发还田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N处理在增施187.5 kg/hm2的氮量水平下,对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与不施用外源物处理(CK)相比,MB处理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作物产量也显著提高。MBS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加秸秆还田效应,与CK处理相比,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5%~10.3%,总氮增加18.3%~33.8%,速效磷增加11.3%~25.5%,速效钾增加52.6%~99.6%;较其他5种配施外源物处理相比,MBS处理使玉米增产3.0%~32.0%,大豆增产0.5%~30.2%,小麦增产5.4%~14.3%,增产效果明显。【结论】所有处理中,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生物菌剂+土壤酶助剂(MBS)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外源物 黄河故道地区 土壤养分 作物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