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C/N Ratio and Insecticidal Protein Expression in Bt Cotton as Affected by High Temperature and N Rate 被引量:8
1
作者 ZHANG Xiang LU Chun-hua +3 位作者 CHEN Yuan WANG Gui-xia CHEN Yuan CHEN De-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82-88,共7页
Expression of insecticidal protein for transgenic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cotton is unstable and related to nitrogen metabolism.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carbo... Expression of insecticidal protein for transgenic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cotton is unstable and related to nitrogen metabolism.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carbon nitrogen ratio (C/N) and insecticidal efficacy of two Bt cotton cultivars. C/N ratio and Bt protein content were both measured at peak square period and peak boll period respectively under 5-7 d high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s on the Yangzhou University Farm and the Ludong Cotton Farm, China. All plants were grown in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N ratio enhanced slightly and the Bt protein content remained stable at peak square period, but significant increases for the C/N ratio and decreases markedly for the leaf Bt protein concentration were detected at the peak boll period. The similar patterns at the two growth periods were found for the leaf C/N ratio and Bt protein content by different N fertilizer treatments. When nitrogen rate was from 0 to 600 kg ha-l, the C/N ratio was reduced by 0.017 and 0.006 for Sikang 1 and Sikang 3 at peak square period, compared to the 1.350 to 1.143 reduction for Sikang 1 and Sikang 3 at peak boll period,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ly, the leaf Bt protein contents were bolstered by 2.6-11.8 and 26.9-36.9% at the two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enhanced C/N ratio by high temperature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may result in the reduction of inseetiocidal efficacy in Bt cotton, especially in peak boll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 cotton C/N ratio Bt protein insecticidal efficacy
下载PDF
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伟 王西和 +4 位作者 贾宏涛 杨金钰 屈小慧 刘盈锐 刘晓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3,共11页
为探究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磷肥利用效率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5年田间微区棉花连作定位试验,以7种施肥措施为样本,于2022年棉花成熟期开展棉田土壤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磷... 为探究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磷肥利用效率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5年田间微区棉花连作定位试验,以7种施肥措施为样本,于2022年棉花成熟期开展棉田土壤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均能提升棉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各器官氮素平均含量在1.75~40.90 g·kg^(-1)之间,磷素平均含量在1.46~11.28 g·kg^(-1)之间,钾素平均含量在3.11~25.03 g·kg^(-1)之间。综合肥料投入和养分吸收,50%的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最能增强棉株吸氮能力和促进干物质积累,50%的磷肥有机替代对棉株吸磷能力最强且最有利于实现棉花节肥增钾的效果。棉株各器官N:P变化范围为1.20~12.01,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使茎、叶、蕾/铃/壳的N∶P明显降低,棉株生物量、籽棉产量随茎、叶、蕾/铃/壳N∶P的降低而增加,本试验棉花生长更倾向于受N、P共同限制。磷肥利用率随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从12.54%提升到33.04%,土壤磷素盈余量随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从28.20 kg·hm^(-2)降低到19.66 kg·hm^(-2)。研究表明,在北疆灰漠土棉区采用50%磷肥有机替代,即施磷(P2O5)60.0 kg·hm^(-2)和配施羊粪9 784.8 kg·hm^(-2),对棉花产量、生物量、养分吸收的综合效应最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磷素 有机替代 养分吸收 磷肥利用率 氮磷比
下载PDF
播期推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张超 张鹏 +7 位作者 杨喆 孙红春 祝令晓 张科 张永江 白志英 刘连涛 李存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3,共13页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适期播种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威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播期(4月15日)和推迟播期(5月1日)2个处理,分析推迟播期对棉花品...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适期播种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威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播期(4月15日)和推迟播期(5月1日)2个处理,分析推迟播期对棉花品种冀农大23号的根系分布、根系生长速率、根冠比、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播期相比,推迟播期条件下,棉花根系长度和生物量的最大增长速率分别增加2.92~5.35 cm·d^(-1)和0.40~0.76 mg·d^(-1);深层土壤中棉花根系占比提高,其中30~60 cm土层根系长度占比和根系生物量占比分别增加2.99~3.55百分点和3.94~4.42百分点;生育后期棉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无明显差异;根系载荷能力显著降低6.43%~17.69%;2022年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2023年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分别显著增加9.72%和7.66%。相关分析表明,0~60 cm土层根长密度、0~6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生物量最大增长速率和30~60 cm土层根系长度占比均与籽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黄河流域棉区推迟播期(5月1日)可通过提高棉花根系生长速率、深层土壤中根系长度和根系生物量的占比,增强根系吸收功能以保障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棉花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推迟播种 根系 根长 生物量 根冠比 产量
下载PDF
混纺比对PLA棉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俊杰 代佳佳 +3 位作者 杨圣明 孙悦 蒋立泉 余豪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79-82,共4页
为了研究混纺比对PLA棉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影响关系,制备了PLA含量为10%~90%的9种混纺纱以及纯PLA纱、纯棉纱,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将混纺纱中各组分纤维的强伸曲线用纯PLA纱和纯棉纱的强伸曲线替代,建立混纺纱强伸性能预测模型,以提... 为了研究混纺比对PLA棉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影响关系,制备了PLA含量为10%~90%的9种混纺纱以及纯PLA纱、纯棉纱,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将混纺纱中各组分纤维的强伸曲线用纯PLA纱和纯棉纱的强伸曲线替代,建立混纺纱强伸性能预测模型,以提升模型预测的精准度。结果表明:试验所用PLA/棉的临界混纺比为70/30,当PLA含量低于70%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度随着PLA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而断裂伸长率趋于稳定;当PLA含量高于70%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逐渐增大;混纺纱力学性能指标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具有高度一致性,体现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认为该预测模型为预测混纺纱力学性能提供了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棉混纺纱 混纺比 断裂强度 断裂伸长率 模型预测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5
作者 黄伟 王西和 +4 位作者 贾宏涛 杨金钰 屈小慧 刘盈锐 刘晓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8,共11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磷水平对北疆灰漠土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施磷量和深入了解当前棉田肥力及棉花生产状况提供实践指导。以“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已进行了5 a的棉田土壤磷素肥力演替特征定位... 本研究探讨不同磷水平对北疆灰漠土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施磷量和深入了解当前棉田肥力及棉花生产状况提供实践指导。以“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已进行了5 a的棉田土壤磷素肥力演替特征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化肥磷减施25%、化肥磷增施25%、化肥磷增施50%处理的土壤化学性质、磷素有效性特征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土壤养分含量。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幅分别在3.0%~16.10%、29.20%~111.77%、70.10%~72.10%之间,各速效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2.12、1.53、22.85 mg·kg^(-1)。全氮、全磷、全钾增幅分别在21.10%~35.10%、1.60%~54.0%、9.30%~10.90%之间,各全量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0.03、0.06、0.41 g·kg^(-1)。施磷150 kg·hm-2时,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活化能力均显著最强,磷活化系数达2.13%,有效促进了土壤全磷向有效磷的转化。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含量均在施磷150 kg·hm^(-2)时显著提升,增幅均在11.86%~36.50%之间,有机质年均增长0.33 g·kg^(-1)左右,由于受北疆石灰性土壤自然特性和气候条件限制,结合碳氮磷比表明土壤有机质处于缺乏状态。对土壤p H和总盐分别呈下降和提升的趋势,范围分别在7.91~8.05和1.55~1.85 g·kg^(-1)之间,但效应均不显著。连续5 a施磷150 kg·hm^(-2),能在确保棉株整个生育时期养分需求的同时节约磷肥用量且对棉花增产效果最佳,籽棉产量可达4658 kg·hm^(-2),与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相比,分别显著增产16.83%、15.01%、11.63%。本研究综合土壤养分、肥料投入、棉花产量指标,得出在北疆灰漠土棉田施磷150 kg·hm^(-2)较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磷梯度 土壤化学性质 碳氮磷比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氮肥基追比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徐新龙 张巨松 +4 位作者 王冬 代健敏 李雪瑞 翟梦华 孙明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9,共10页
研究棉花适宜的种植模式和氮肥基追比,为新疆棉花高产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棉花品种新陆中84号为材料,于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海楼镇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一膜6行[(66+10)cm宽窄行、株距12... 研究棉花适宜的种植模式和氮肥基追比,为新疆棉花高产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棉花品种新陆中84号为材料,于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海楼镇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一膜6行[(66+10)cm宽窄行、株距12 cm,M6]和一膜3行(76 cm等行距、株距6 cm,M3);副因素为氮肥基追比:0∶10(N0)、2∶8(N2)、4∶6(N4)。共6个处理,各处理总施氮量均为纯氮320 kg/hm^(2),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对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干物质量、产量及产量构成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M3种植模式各氮肥基追比处理平均皮棉产量较M6种植模式增加22.0%,2种模式分别以M3N4处理和M6N2处理皮棉产量最高,为3251.90 kg/hm^(2)和2895.42 kg/hm^(2),其中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M3N4处理Pn较M6N2处理分别增加41.2%、12.1%、34.0%。M3种植模式各氮肥基追比处理吐絮期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较M6种植模式增加35.1%,平均单株铃数、单铃质量、籽棉产量较M6种植模式分别增加20.6%、5.3%、21.7%。随氮肥基追比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吐絮期M6种植模式下N0处理分别比N2、N4处理提前5、8 d,M3种植模式下N0处理比N2、N4处理提前4、6 d;2个种植模式下不同氮肥基追比处理LAI均表现为N4>N2>N0;M6种植模式下N2处理棉花盛花期Pn、吐絮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单株铃数、单铃质量、籽棉产量分别较N0和N4处理提高9.2%和8.9%、18.2%和42.5%、19.8%和18.3%、9.3%和5.5%、30.3%和25.4%,M3种植模式下N4处理棉花盛花期Pn、吐絮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单株铃数、籽棉产量分别较N0和N2处理提高21.1%和6.7%、32.9%和24.0%、11.3%和12.3%、12.5%和11.4%,单铃质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种植模式和氮肥基追比对棉花产量的协同提高效应,在设置试验条件下,选择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氮肥基追比控制在4∶6时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模式 氮肥基追比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捻系数比对针织用棉汉麻混纺股线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田苏杰 吉宜军 +2 位作者 高鹂 崔益怀 苏旭中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75-79,共5页
为探究棉汉麻混纺纱合股时捻系数比对股线性能的影响,将棉/汉麻65/3518.4 tex集聚纱以不同的捻系数比反向加捻为股线,对股线的强力、毛羽、条干、耐磨性能等进行测试,并对试验测试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捻系数比在0.52~... 为探究棉汉麻混纺纱合股时捻系数比对股线性能的影响,将棉/汉麻65/3518.4 tex集聚纱以不同的捻系数比反向加捻为股线,对股线的强力、毛羽、条干、耐磨性能等进行测试,并对试验测试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捻系数比在0.52~0.95时,随着捻系数比的增大,股线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先减小后增大,3 mm毛羽数先增大后减小,耐磨性能逐渐提高;当捻系数比超过0.95后,3 mm毛羽数又开始增长,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当捻系数比为0.95时,棉汉麻混纺股线的综合性能表现最好,考虑针织物织造需求和风格要求,可选择捻系数比在0.90~0.95的棉汉麻混纺股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系数比 股线 棉汉麻混纺纱 强伸性能 反向加捻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间作模式对新疆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位守燃 李宗宸 +1 位作者 丁晓燕 张伟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0期100-106,共7页
【目的】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新疆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两种间作模式:花生||棉花与花生||打瓜,分别从农艺性状、根系特征、产量和种间竞争力进行分析其对花生的影响。【结果】生长前期,花生||打瓜下花生株高增长率高... 【目的】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新疆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两种间作模式:花生||棉花与花生||打瓜,分别从农艺性状、根系特征、产量和种间竞争力进行分析其对花生的影响。【结果】生长前期,花生||打瓜下花生株高增长率高于花生||棉花。花生||棉花的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花生||打瓜。与单作花生相比,花生||打瓜中花生减产16.50%,打瓜增产22.34%;花生||棉花中花生减产36.10%,棉花增产7.71%。两种模式土地当量比值均大于1,种间竞争力均大于0。【结论】花生||打瓜有利于前期花生的株高增长;花生||棉花在提高花生叶绿素含量上具有明显优势;花生为劣势作物,间作可提高棉花和打瓜的产量,两种间作模式均能提高土地当量率,提高农田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棉花 花生||打瓜 生长发育 产量 土地当量比
下载PDF
薄鞘高包覆涤纶/棉包芯纱的结构控制及其工艺
9
作者 李文雅 周剑 +1 位作者 廖昙倩 董真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
为探究高包覆包芯纱的临界包覆率实现不露芯的包覆效果,采用低比例棉纤维包覆7.78 tex涤纶低弹丝制备出高包覆率包芯纱,且截面接近理想结构的涤纶/棉包芯纱,并进一步探讨外包棉纤维的临界比例,以及纱线结构与包覆率、棉与涤纶比例之间... 为探究高包覆包芯纱的临界包覆率实现不露芯的包覆效果,采用低比例棉纤维包覆7.78 tex涤纶低弹丝制备出高包覆率包芯纱,且截面接近理想结构的涤纶/棉包芯纱,并进一步探讨外包棉纤维的临界比例,以及纱线结构与包覆率、棉与涤纶比例之间的关系。实验以5%为梯度不断减少外包棉纤维含量共纺制8组包芯纱,并通过数码显微系统表征纱线包覆率、截面结构等特点。结果表明:当外包棉纤维比例为53%时,包芯纱包覆率还保持在87.5%,此后包芯纱包覆率低于85%出现大面积露芯;随着外包棉纤维含量梯度化减少,包芯纱包覆率降幅呈三段变化,由开始的0.3%变化为4%,最后在52%的比例时降幅突增为9.4%。不同比例涤纶与棉纺制的包芯纱截面偏心度平均变化范围为8.8%~11.2%,实现了包芯纱结构的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包芯纱 包覆率 纱线结构 纺纱工艺 偏心度 混纺比
下载PDF
散棉高白度一浴法及低温前处理工艺
10
作者 赵东贤 徐保律 +2 位作者 林更旺 刘丽军 张林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6-30,共5页
首先,利用散纤维夹及束口纱袋解决了散棉的白度测试与低浴比前处理的均匀性问题,确定浴比为1∶8(散棉5 g)。在此基础上,以散棉常规练漂一浴法为对比,探讨了散棉高白度一浴法及低温前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高白度散棉的一浴法前处理工艺为:... 首先,利用散纤维夹及束口纱袋解决了散棉的白度测试与低浴比前处理的均匀性问题,确定浴比为1∶8(散棉5 g)。在此基础上,以散棉常规练漂一浴法为对比,探讨了散棉高白度一浴法及低温前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高白度散棉的一浴法前处理工艺为:NaOH 3 g/L,30%双氧水16 g/L,TF-129HL 0.6 g/L,TF-122H 3 g/L,温度98℃,时间50 min;散棉低温前处理工艺为:NaOH 3 g/L,30%双氧水16 g/L,TF-1291K 1 g/L,温度80℃,时间50 min。采用两种工艺处理的散棉白度均比原工艺更高,综合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棉 白度 低浴比 高白度一浴法 低温前处理
下载PDF
Yield, Leaf Senescence, and Cry1Ac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Removal of Early Fruiting Branches in Transgenic Bt Cotton 被引量:1
11
作者 DONG He-zhong TANG Wei LI Wei-jiang LI Zhen-huai NIU Yue-hua ZHANG Dong-m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92-702,共11页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Linqing, Yellow River valley of China, to study the plant response to the removal of early fruiting branches in transgenic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otton (Gossypium ...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Linqing, Yellow River valley of China, to study the plant response to the removal of early fruiting branches in transgenic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from 2003 to 2004. Plants were undamaged and treated by removing two basal fruiting branches (FB) at squaring to form the control and the removal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plant height, leaf area (LA), dry weight of fruiting forms (DWFF), the number of fruiting nodes (NFN), photosynthetic (Pn) rate, and levels of leaf chlorophyll (Chl), N, P, K, and Cry lAc protein in main- stem leaves were measured at a 10- or 20-d interval after FB removal, and the sink/source ratio as indicated by NFN/LA and DWFF/LA was determined. FB remova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lant height, LA, and plant biomass in both years. Lint yields were increased 7.5 and 5.2% by removal compared with their controls in 2003 and 2004,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boll size (5.7 and 5.1%) were also observed in removal than in control for both years. Either NFN/LA or DWFF/L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removal before 40 d after removal; however, both NFN/LA and DWFF/LA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FB removal at 80 d after removal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contro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er quality in the first two harvests between removal and control, but fiber strength and micronarie in the third harves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FB removal. In terms of leaf Chl, Pn rate, levels of total N, P, and K in late season, leaf senescence was considerably delayed by FB removal. Levels of CrylAc protein in the fully expanded young leaves were considerably higher in FB-excised plants than in control, indicating FB removal enhanced CrylAc expres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yield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with FB removal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d NFN/LA or DWFF/LA in late season and delayed leaf senescence, respectively. FB removal can be a potential practice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tensive cultivation system for enhancing transgenic Bt cotto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ch removal Bt cotton Cry lAc protein leaf senescence photosynthetic rate sink/source ratio
下载PDF
Economics of Different Genotypes of Cotton Planted under Various Planting Densities
12
作者 Shakeel Ahmad Anjum Imran Khan +7 位作者   Ehsanullah Rashad Waseem Khan Qadri Muhammad Muzammil Jahangir Muqarrab Ali Mohsin Nawaz Mohsin Bashir Muhammad Zai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9期1570-1574,共5页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s of different genotypes of cotton planted under various planting densities at Agronomic Research Area,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Faisalabad during the...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s of different genotypes of cotton planted under various planting densities at Agronomic Research Area,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Faisalabad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 in 2013. Sowing was done manually with the help of dibbling method on both sides of the bed in standing water, with bed distance of 75 cm. The crop was sown in May and the experiment comprised of following FH-142, FH-114 at various densities (S1 = 10 cm, S2 = 15 cm, S3 =20 cm, S4 = 25 cm, S5 = 30 cm). Data regarding net field benefit, benefit cost ratio, dominance analysis, and marginal rate of return were collec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maximum NFB of (Rs. 222,575), (Rs. 202,483) was achieved in FH-142 and FH-114 when planted at a plant spacing of 20 cm and 15 cm respectively. While the maximum benefit cost ratio (BCR) of 1.76 was found in genotype FH-142 at plant spacing of 20 and 25 cm and FH-114 depicted maximum BCR of 1.62 and 1.61 when planted at plant spacing of 15 and 20 cm, respectively. Dominance analysis of FH-142 planted at 10 and 15 cm while FH-114 at plant spacing of 10, 15 and 20 cm was dominated due to their lower net field benefits as compared to other treatments, while maximum marginal rate of return (1494%, 788%) by planting FH-142, FH-114 was obtained at 30 cm and 25 cm recorded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GENOTYPES SPACINGS Economic Analysis BENEFIT Cost ratio
下载PDF
水分亏缺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棉花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王宁 冯克云 +2 位作者 南宏宇 丛安琪 张铜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31-1546,共16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河西走廊棉区合理利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副区为不施肥(CK...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河西走廊棉区合理利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副区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25%有机肥+75%化肥(OF1)、50%有机肥+50%化肥(OF2)和75%有机肥+25%化肥(OF3),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棉花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阶段耗水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分配、水氮利用效率、籽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棉花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特征受不同水肥处理及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亏缺灌溉下棉田土壤含水量、总耗水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籽棉产量显著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适宜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够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棉花苗期和蕾期耗水,增加花铃期耗水量,提高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促进其向生殖器官中分配。充分灌溉条件下,25%有机肥配施处理(OF1)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平均较单施化肥(CF)提高10.5%;50%有机肥配施处理(OF2)与单施化肥(CF)无显著差异,但75%有机肥配施处理(OF3)显著降低。25%有机肥配施处理在各施肥处理中水氮利用效率最高,其中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较单施化肥提高8.9%、14.3%和28.9%。亏缺灌溉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籽棉产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其中50%有机肥配施处理表现最高,两年籽棉平均产量较单施化肥提高12.9%,同时50%有机肥配施处理水氮利用效率也表现为最高,其中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较单施化肥提高6.3%、35.5%和31.6%。【结论】适宜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协调土壤-作物水分养分供需关系,提高棉花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综合考虑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植棉效益,25%有机肥配施处理为河西走廊棉区适宜的有机肥配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有机肥 化肥 比例 籽棉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聚磷酸盐与水溶性磷酸二铵不同比例掺混施用对滴灌棉花产量形成和经济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席亮 马林 +7 位作者 马伟栋 甘子华 张静雯 危常州 李俊华 普正仙 王芳 张新疆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探究聚磷酸盐与常规水溶磷肥在滴灌棉田中最佳的掺混方式,以期达到磷肥施用兼顾经济和高效利用的目的。在等磷施用量下(P_(2)O_(5)120 kg/hm~2),将聚磷酸铵1(APP1)、聚磷酸铵2(APP2)和三聚磷酸钾(KTPP)按照含P_(2)O_(5)占总磷用量的10%... 探究聚磷酸盐与常规水溶磷肥在滴灌棉田中最佳的掺混方式,以期达到磷肥施用兼顾经济和高效利用的目的。在等磷施用量下(P_(2)O_(5)120 kg/hm~2),将聚磷酸铵1(APP1)、聚磷酸铵2(APP2)和三聚磷酸钾(KTPP)按照含P_(2)O_(5)占总磷用量的10%、30%和50%与水溶性磷酸二铵掺混,形成9种不同种类的聚磷酸掺混磷肥,依次表示为APP1-10、APP2-10、KTPP-10、APP1-30、APP2-30、KTPP-30、APP1-50、APP2-50和KTPP-50。同时设置不掺混聚磷酸盐的常规水溶磷肥(DAP)和不施磷肥(P0)为对照。于滴灌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分别测定土壤深度0~20和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植株生物量和磷吸收量。同时监测棉花结铃动态,成熟期测定产量及产量构成。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磷吸收量、棉花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伏前桃数、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均随聚磷酸盐掺混比例的增加表现出增加趋势。3种不同聚磷酸盐在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磷吸收量、棉花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伏前桃数、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上总体表现为APP2最优,其次是KTPP,最后为APP1。在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APP2-50处理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棉花磷吸收量均显著高于DAP和其他施磷处理,20~40 cm土壤有效磷在所有施肥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盛花期APP2-50处理棉花生物量与DAP无显著差异,但在盛铃期APP2-50棉花生物量显著高于DAP和其他施磷处理。所有聚磷酸掺混磷肥处理棉花结铃数均显著高于DAP,但棉花单铃重在各施磷处理间无差异。APP2-50处理籽棉产量、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最高。与DAP相比,APP2-50处理籽棉产量、磷肥农学利用率和产投比分别增加了10.7%、88.3%和7.6%。以上结果表明,将APP2按照含P_(2)O_(5)占总磷用量的50%与水溶性磷酸二铵掺混施用,可以提高滴灌棉田土壤有效磷含量,且对棉花产量和产投比增加有积极作用,是一种兼顾磷肥高效和经济施用的施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滴灌棉花 磷肥农学利用率 产投比
下载PDF
槐米对棉和棉与莫代尔针织物的预媒法染色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静 崔晓晴 +1 位作者 葛敬玮 祖倚丹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7,共4页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以K/S值为评价指标,研究制备槐米提取液过程中的料液比和染色过程中pH值、时间、温度等参数对棉和棉莫针织物槐米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槐米提取液的优化料液比为1∶80,采用明矾作为预媒染剂进行染色时,纯...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以K/S值为评价指标,研究制备槐米提取液过程中的料液比和染色过程中pH值、时间、温度等参数对棉和棉莫针织物槐米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槐米提取液的优化料液比为1∶80,采用明矾作为预媒染剂进行染色时,纯棉和棉莫针织物的优化染色工艺为:pH值7.0,温度50℃,时间10 min。研究发现,槐米上染纯棉和棉莫针织物的速率很快,染色后织物颜色鲜艳均匀、上染效果好,且染色后棉莫针织物的DE*和K/S值均比纯棉针织物更高,色牢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米 纯棉针织物 棉莫针织物 染色工艺 料液比 色牢度
下载PDF
基于燃油经济性的采棉机变速箱速比匹配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晓朝 倪向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94-198,共5页
为提高装有自主设计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的采棉机的燃油经济性,使采棉机发动机在采摘和运输时的两种典型工作情况下均工作在最佳燃油经济性转速调节特性曲线,提出一种基于燃油经济性的发动机-变速箱速比匹配控制策略,速比匹配控制模块... 为提高装有自主设计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的采棉机的燃油经济性,使采棉机发动机在采摘和运输时的两种典型工作情况下均工作在最佳燃油经济性转速调节特性曲线,提出一种基于燃油经济性的发动机-变速箱速比匹配控制策略,速比匹配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发动机油门踏板开度信号,并计算此发动机油门踏板开度下的发动机最佳燃油经济性转速,然后向变量泵排量比控制模块和换段控制模块发出控制信号,对采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速比进行调节,使发动机转速在调速特性作用下稳定于目标燃油经济性转速。仿真结果表明:在此控制策略下,采棉机发动机实际转速在给定的负载转矩以及发动机油门踏板开度下能够稳定在目标燃油经济性转速附近,为实现装有自主设计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的采棉机的燃油经济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棉机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 发动机 燃油经济性 速比匹配
下载PDF
不同混纺比和纺纱方式对棉/丝光羊毛混纺纱性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梦梦 吉宜军 +1 位作者 崔益怀 苏旭中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共6页
为了提高棉/毛混纺纱的可纺性和适用性,设计了3种不同混纺比的22 tex集聚纱和集聚赛络纱,并对纱线强伸性、毛羽、成纱条干和纱线耐磨性、吸湿性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羊毛纤维比棉纤维粗且吸湿性比棉好,随着丝光羊毛含量的增... 为了提高棉/毛混纺纱的可纺性和适用性,设计了3种不同混纺比的22 tex集聚纱和集聚赛络纱,并对纱线强伸性、毛羽、成纱条干和纱线耐磨性、吸湿性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羊毛纤维比棉纤维粗且吸湿性比棉好,随着丝光羊毛含量的增加,不同纱线内纤维根数和纤维间抱合力不一致,棉/丝光羊毛JC/W(80/20)纱线的强伸性和耐磨性没有JC/W(90/10)纱线好,但是JC/W(80/20)纱线的吸湿性优于JC/W(90/10)纱线;JC/W(80/20)集聚赛络纺纱线的芯吸高度达到98 mm,有利于提高织物的吸湿性。可根据产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混纺比,从而开发符合后道需求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羊毛 混纺比 纺纱方式 断裂强度 耐磨性 吸湿性
下载PDF
混纺比对棉/丝光羊毛针织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梦梦 武金余 +2 位作者 崔益怀 吉宜军 苏旭中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2,共6页
为了开发高品质棉毛混纺针织物,探讨羊毛纤维含量变化对棉毛混纺纱及其针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3种混纺比和2种纺纱方式纺制了6种纱线及其针织物,并对6种针织物的耐磨、强力、热湿舒适性以及织物风格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含... 为了开发高品质棉毛混纺针织物,探讨羊毛纤维含量变化对棉毛混纺纱及其针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3种混纺比和2种纺纱方式纺制了6种纱线及其针织物,并对6种针织物的耐磨、强力、热湿舒适性以及织物风格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对织物的风格特征影响并不显著,羊毛纤维含量的增加使织物的保暖性和抗折皱性增强,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织物的强力、耐磨性,使织物的透气透湿性变差,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织物的服用性能与客户需求选择混纺比,从而获得合适的织物品质和性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纤维 羊毛纤维 混纺比 针织物 保暖性 织物风格
下载PDF
棉簇混棉技术的应用探讨
19
作者 陈玉峰 张书峰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5-67,共3页
探讨棉簇混棉技术的应用效果。介绍了棉簇混棉技术的原理,通过将不同纤维原料开松预混后的棉簇进行精细称量,经过精细开松后再进入梳棉机梳理,使不同纤维混纺比更为精准且在纱线截面内分布更为均匀,避免条混的色差和不匀。分析了棉簇混... 探讨棉簇混棉技术的应用效果。介绍了棉簇混棉技术的原理,通过将不同纤维原料开松预混后的棉簇进行精细称量,经过精细开松后再进入梳棉机梳理,使不同纤维混纺比更为精准且在纱线截面内分布更为均匀,避免条混的色差和不匀。分析了棉簇混棉技术的优势。实践证明:多组分纤维混纺采用棉簇混棉技术,将开松、称量、棉簇、时差程差相互结合,改善了纱线原料的混和均匀度和混纺比偏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认为:在棉簇混棉技术的应用中,存在开松体积过大、除杂不足、梳理不能兼顾等矛盾,需要提高开松精细度,开发新型梳理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簇混棉 称量机 开松机 混棉机 混纺比 混和均匀度
下载PDF
高包覆效果DTY长丝棉涤包芯纱制备及性能研究
20
作者 周剑 李文雅 《纺织导报》 CAS 2023年第6期77-80,共4页
为制备高质量的轻量包芯纱,文章研究了同等芯丝规格条件下,如何用较少含量的外包纤维实现不露芯的高包覆效果,同时分析了纱线各组分比例对包芯纱毛羽、条干、织物耐磨等指标的影响。具体地,以4.44 dtex的DTY涤纶丝为芯丝,纺制了不同比... 为制备高质量的轻量包芯纱,文章研究了同等芯丝规格条件下,如何用较少含量的外包纤维实现不露芯的高包覆效果,同时分析了纱线各组分比例对包芯纱毛羽、条干、织物耐磨等指标的影响。具体地,以4.44 dtex的DTY涤纶丝为芯丝,纺制了不同比例外包棉的包芯纱,并研究了外包纤维定量对纱线毛羽和条干的影响及对织物耐磨性的影响,最终开发了棉涤比例58/42且包覆率在80%以上,包覆效果良好的棉涤包芯纱。测试结果表明,5组不同比例的包芯纱有害毛羽数量均可以控制在24根/m以下;条干CV值与不匀率在外包纤维比例达到60%时产生突变,织物耐磨次数随着外包纤维定量下降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芯纱 棉涤比例 条干均匀度 毛羽 织物耐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