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传博 易萌 +2 位作者 孙云子 宴兵 乙引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299-3301,3305,共4页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腐霉利等6种商品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0.01~10.00 mg/L的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腐霉利等6种商品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0.01~10.00 mg/L的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乙蒜.丁子香酚、嘧菌环胺和武夷菌素的抑菌率分别为6.81%~70.93%、5.59%~69.06%、6.09%~72.93%、10.37%~100.00%、9.00%~42.04%、17.62%~48.37%;EC50分别为3.704、4.837、2.266、0.075、22.771、55.277 mg/L。复配剂嘧菌环胺∶腐霉利1∶1有特别明显的增效作用;嘧菌环胺∶腐霉利1∶2、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2和2∶1、嘧霉胺∶苯醚甲环唑1∶2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武夷菌素∶嘧霉胺1∶1和2∶1、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1等复配剂略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复配 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 毒力测定
下载PDF
草莓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莉 陈琪 +1 位作者 丁克坚 檀根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5期334-337,共4页
速克灵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长期、单一使用很容易使草莓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为合理使用这类杀菌剂,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笔者通过UV-C诱变草莓灰霉病菌敏感菌株CF1获得了对速克灵具有高抗性的突变株CF1-1和CF1-2,并... 速克灵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长期、单一使用很容易使草莓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为合理使用这类杀菌剂,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笔者通过UV-C诱变草莓灰霉病菌敏感菌株CF1获得了对速克灵具有高抗性的突变株CF1-1和CF1-2,并对抗性突变株的生长量、产孢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1-1与CF1-2对速克灵抗性程度高,抗性水平与敏感菌株相比分别增加了484.6倍和911.0倍。抗性菌株在无速克灵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敏感菌株弱,产孢量也明显少于敏感菌株;但其引起草莓离体叶片发病较敏感菌株重,病斑大且边缘颜色深;薄片黄瓜测定结果也表明,在无速克灵的情况下,敏感菌株CF1引起发病较重;而在有药条件下CF1受到一定抑制,但抗性菌株仍能致黄瓜片发病。将抗性菌株连续培养7代后对速克灵的抗性仍是相对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灰霉病 灰霉病菌 速克灵 抗性 致病性
下载PDF
百合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18
3
作者 杜艳丽 曹兴 +6 位作者 王桂清 赵培宝 李海云 荆晓东 吴泽 义鸣放 张秀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7-314,共8页
【目的】鉴定北京昌平地区百合灰霉病病原菌,并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百合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柯赫氏法则从东方百合索邦灰霉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 【目的】鉴定北京昌平地区百合灰霉病病原菌,并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百合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柯赫氏法则从东方百合索邦灰霉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利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索邦灰霉病叶片病斑上分离获得灰霉病病原菌(标记为CX1),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CX1菌株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CX1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0℃,最适光照环境为光暗交替(12 h光照/12 h黑暗),菌丝生长的最适p H为5~6,产孢的最适pH为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硫酸铵。【结论】引起北京昌平地区百合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依据百合灰葡萄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生产中除使用化学和生物防治外,还可通过改变栽培环境、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合理密植、轮作等农业措施来抑制灰葡萄孢菌的生长和产孢,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灰霉病 病原菌鉴定 灰葡萄孢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瑞先 刘萍 +1 位作者 王祖华 宋根娣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3-629,共7页
为明确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5年从该地区的4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种植区采集灰霉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物进行鉴定,采用针刺接种法测定不同分离物对... 为明确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5年从该地区的4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种植区采集灰霉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物进行鉴定,采用针刺接种法测定不同分离物对牡丹离体叶片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灰霉病样品中分离获得40株分离物,这些分离物分别属于Ⅰ、Ⅱ、Ⅲ型菌,I型菌不易产孢但产菌核;Ⅱ型菌易产孢,后期产生少量菌核;Ⅲ型菌易产孢,且产生大量菌核。产孢分离物均形成直立状分生孢子梗,孢子梗分枝顶端聚生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供试菌株的ITS序列和G3PDH基因序列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同源性达到99%;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各菌群代表菌株对牡丹均有致病性,但不同菌群间致病力有差异。研究表明,引起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且菌群类型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灰霉病 灰葡萄孢 致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