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苦味“坚阴”
被引量:9
- 1
-
-
作者
李玉忠
孔祥英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淄博市中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26-828,共3页
-
文摘
苦味药有泄和燥的作用,且能"坚阴"。坚阴即固守保存阴液之意,实际上是借助某些苦寒药物的清热泄火作用,泻火之亢,以全阴气,又称泻火存阴或泻火保阴。苦味坚阴不同于甘寒养阴之濡润滋养,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平相火,固肾阴;清热泻火,顾护阴津;泻下以存阴。既不能把"坚阴"理解为苦寒之性味有直接的滋阴养阴作用,也不能一味强调苦寒泻火,而不顾及阴津的滋养,泻火只是一种手段、方法,存阴才是目的、效果。仅就苦味本身而言,只有苦燥伤阴之弊而无益阴之力,故对阴虚无火之证,切不可用苦味药去"坚阴"。
-
关键词
苦味药坚阴
泻火存阴
甘寒养阴
-
Keywords
strengthening yin with bitter-flavor herbs
Purging fire and maintaining yin
Nourishing yin with sweet-cold herbs
-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基于“以温药和之”理论探讨痰饮病治疗
被引量:4
- 2
-
-
作者
万小曼
吴松
-
机构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
出处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1-54,共4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256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
-
文摘
痰饮,是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输布失司形成的病理产物,张仲景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病治篇》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成为后世医家治疗痰饮病的总则。本篇通过分析痰饮病机,阐述“温药和之”经义的精髓,梳理出了痰饮病治疗思路,概括为“温阳助运,扶正培元”“温化宣通,疏调气机”“燮理阴阳,和之平衡”三方面,以期为现代临床痰饮病论治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痰饮
温药和之
疏调气机
扶正培元
平衡阴阳
-
Keywords
Phlegm-retention
Treating phlegm-retention with warm herbs
Regulating qi activity
strengthening the body
Balancing yin and yang
-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浅论“苦能坚阴”——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刘晓梅
包.照日格图
庄馨瑛
却翎
田长江
-
机构
云南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591-3594,共4页
-
文摘
临床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中药性能与临床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术语规范化研究工作是临床中药学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苦能坚阴"的内涵及历史渊源、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以及现代基础研究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一些探索思路。
-
关键词
术语规范化
苦能坚阴
临床中药学
-
Keywords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strengthening yin with bitter-flavor herbs
clin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
分类号
R285.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基于临床应用的附子配伍规律分析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刘田园
白明
刘保松
苗明三
-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343-1347,共5页
-
基金
国家国际合作基地项目(2016-65)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507004-2)
河南省产学研项目(182107-000029)
-
文摘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中附子的临床应用配伍规律。方法:中国知网搜集2013-2018年的期刊文献,以"附子+临床"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分类,将临床文献中含有附子的中药复方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Clementine12.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频数分析中,共纳入203首方剂,涉及235味中药,单味药以制附子(128次,12.34%)、白术(89次,8.58%)、细辛(83次,8.00%)等最为常见;用药类别以补虚药(35种,628次,30.15%)、清热药(26种,116次,5.57%)、活血化瘀药(25种,149次,7.15%)居多;中药药性研究中四气以温(104种,1038次,49.83%)、平(50种,350次,16.8%)、寒(65种,337次,16.18%)较多;五味以甘(94种,1 208次,35.07%)、辛(111种,1 062次,30.83%)、苦(104种,788次,22.87%)较多;归经以归肝经(117种,737次,12.49%)的中药较多,其次是脾经(94种,1 306次,22.12%)、胃经(87种,718次,12.16%)等,共涉及12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新的药对组合7种。因子分析得到公因子7个。结论:附子在中药复方中应用时,采用以寒制热、以甘缓毒、甘温助阳、甘寒补阴、辛以行散、扶正祛邪等配伍方法,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
关键词
附子
配伍规律
以寒制热
以甘缓毒
甘温助阳
甘寒补阴
辛以行散
扶正祛邪
-
Keywords
Monkshood
compatibility rule
controlling Heat with cold
decreasing poisoning with herbs of sweet flavor
supporting Yang with sweet and warm herbs
cold and reinforcing yin with sweet and cold herbs
actviting Qi with pungent herbs
strengthening the Zheng Qi to dispel Evil Qi
-
分类号
R283.6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