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major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Cinnamomum verum essential oils against cariogenic bacteria,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Streptococcus sobrinus 被引量:4
1
作者 Okhee Choi Su Kyung Cho +2 位作者 Junheon Kim Chung Gyoo Park Jinwoo Kim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4期308-314,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innamomum verum(C.verum) from32 different essential oils against cariogenic bacteria,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and Streptococcus sobrinus(S.sobrinus).Methods:Th...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innamomum verum(C.verum) from32 different essential oils against cariogenic bacteria,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and Streptococcus sobrinus(S.sobrinus).Methods: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each essential oil were individually investigated against S.mutans and S.sobrinus.The essential oil of C.verum was selected for further evaluation against S.mutans and S.sobrinus.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C.verum essential oil.In addition,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an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of the most effective constituent was investigated.Results:The essential oil from C.verum exhibited the greatest antibacterial activity.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C.verum essential oil were cinnamaldehyde(56.3%),cinnamyl acetate(7.1%) and bphellandrene(6.3%).The MIC of cinnamaldehyde was measured using broth dilution assays.The MIC of cinnamaldehyde was 0.02%(v/v) against both bacterial strains tested.The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of cinnamaldehyde against S.mutans and S.sobrinus were 0.2% and 0.1%(v/v),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 essential oil of C.verum and its major component cinnamaldehyde possessed considerable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cariogenic bacteria,S.mutans and S.sobrinus strains.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ssential oil of C.verum and its bioactive component,cinnamaldehyde,hav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as natural agent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ntal c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coccus MUTANS streptococcus sobrinus Cariogenic BACTERIA Essential oi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INNAMALDEHYDE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对唾液凝集素介导的茸毛链球菌(S.sobrinus)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平 樊明文 +2 位作者 边专 杜民权 李成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 :用制备的抗茸毛链球菌主要表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用于茸毛链球菌 ,体外观察单克隆抗体对唾液凝集素介导的细菌聚集的影响。方法 :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通过光密度值检测 1h内的细菌凝集情况。结果 :单克隆抗体对唾液凝集素介导的... 目的 :用制备的抗茸毛链球菌主要表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用于茸毛链球菌 ,体外观察单克隆抗体对唾液凝集素介导的细菌聚集的影响。方法 :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通过光密度值检测 1h内的细菌凝集情况。结果 :单克隆抗体对唾液凝集素介导的茸毛链球菌之间的聚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作用不明显。结论 :该单克隆抗体可能不是对表面蛋白上与聚集作用有关的功能区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茸毛链球菌 龋齿 唾液凝集素
全文增补中
Biofilm Formation by <i>Streptococcus mutans</i>and Related Bacteria
3
作者 Junko Nishimura Tadao Saito +3 位作者 Hiroshi Yoneyama Lan Lan Bai Kazuhiko Okumura Emiko Isogai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2年第3期208-215,共8页
Caries is a disease of human dent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loss of mineralized surfaces of the tooth;it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of the oral cavity in which biofilms play a causative role. Control of biofilms has tra... Caries is a disease of human dent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loss of mineralized surfaces of the tooth;it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of the oral cavity in which biofilms play a causative role. Control of biofilms has traditionally relied on non-specific removal of plaque by mechanical means such as brushing, although it is difficult to remove biofilms by this method. Caries is also a widespread infection in children.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S. sobrinus are important causative agents of caries. They produce a homologous exocellular polysaccharide called glucan, which strongly adheres to the enamel surface. This is a review of oral microbial biofilm formation by S. mutans and other related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IES streptococcus MUTANS streptococcus sobrinus Biofilm Exocellular Polysaccharide Glucan GLUCOSYLTRANSFERASE
下载PDF
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控要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包涛涛 慕江静 +3 位作者 吴通奎 杨先富 杨政益 袁俊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本文就猪链球菌病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毒力因子及当前防控要点进行概述,旨在为该病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链球菌 猪链球菌病 防控
下载PDF
氟保护漆对主要致龋链球菌黏附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林居红 王金华 蒋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评估氟保护漆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体外黏附的影响,为氟保护漆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含5g/L、1g/L氟保护漆、5mg/L氟化钠、去离子水的心脑浸液培养基中分别连续培养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8d后测定各组... 目的:评估氟保护漆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体外黏附的影响,为氟保护漆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含5g/L、1g/L氟保护漆、5mg/L氟化钠、去离子水的心脑浸液培养基中分别连续培养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8d后测定各组中黏附于毛细管表面的变形链球菌量和远缘链球菌的重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g/L氟保护漆和1g/L氟保护漆组变形链球菌的平均黏附重量分别为8.61mg、9.46m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缘链球菌的平均黏附重量分别为8.82mg、9.83m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浓度的氟保护漆对两种致龋菌的单独黏附抑制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g/L氟保护漆和1g/L氟保护漆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均有较好的黏附抑制作用,5g/L氟保护漆的黏附抑制作用更显著,具有深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保护漆 变形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黏附
下载PDF
中药五倍子对变形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艳 唐荣银 杨聚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490-492,共3页
目的 :研究五倍子及其主要成分鞣酸在体外对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的抑制作用 ,并摸索适宜剂型和浓度。方法 :本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五种浓度五倍子煎剂、五倍子浸剂、鞣酸标准品抑制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生长的作用。结果 :6 2 .5mL/L以... 目的 :研究五倍子及其主要成分鞣酸在体外对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的抑制作用 ,并摸索适宜剂型和浓度。方法 :本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五种浓度五倍子煎剂、五倍子浸剂、鞣酸标准品抑制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生长的作用。结果 :6 2 .5mL/L以上浓度五倍子煎剂、浸剂、鞣酸对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五倍子浸剂抑菌作用最强。抑菌作用随着各剂型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五倍子可以抑制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生长 ,其中浸剂效果最优 ,鞣酸组效果较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五倍子 变形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洗必泰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生长抑制的测定 被引量:7
7
作者 朱怡玲 吴补领 +2 位作者 戎志诚 杨聚才 范继红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通过洗必泰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生长抑制的测定 ,探讨一种新的防龋途径。方法 :将醋酸洗必泰液稀释成不同的浓度 ,分别加入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菌悬液 ,测得最小抑菌浓度 (MIC)、最小杀菌浓... 目的 :通过洗必泰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生长抑制的测定 ,探讨一种新的防龋途径。方法 :将醋酸洗必泰液稀释成不同的浓度 ,分别加入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菌悬液 ,测得最小抑菌浓度 (MIC)、最小杀菌浓度 (MBC)。结果 :洗必泰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均有抑菌、杀菌作用 ,4种细菌最小抑菌浓度 (MIC)均值为 338μg/L ,最小杀菌浓度 (MBC)均值为 375 μg/L。结论 :洗必泰可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必泰 变形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耐氟菌株
下载PDF
PCR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 被引量:6
8
作者 谭海平 边专 +2 位作者 樊明文 杜民权 范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地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方法。方法:以变形链球菌Dextranase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检测变形链球菌群细菌。结果:变形链球菌(血清型c、e、f)的PCR扩增产物为720 bp;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g)的PCR扩增产物...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地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方法。方法:以变形链球菌Dextranase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检测变形链球菌群细菌。结果:变形链球菌(血清型c、e、f)的PCR扩增产物为720 bp;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g)的PCR扩增产物为460 bp;道勒链球菌(血清型h)910 bp;仓鼠链球菌(血清型a),鼠链球菌(血清型b)均为1 270 bp。其它异种菌均不能扩增出产物,因此该PCR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从细菌纯培养物中PCR检测的敏感性为10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 ing un its,CFU)。结论:PCR能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运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变形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2抑制致龋菌生物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曹茜茜 叶倩琳 +2 位作者 周立波 樊明文 刘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2-1306,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人参皂苷Rh2对致龋生物膜的作用。方法:运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Rh2对体外生物膜的影响。建立大鼠龋齿模型,取颌骨进行显微断层扫描,Keyes龋齿计分,评价Rh2的抗龋作用。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人参皂苷Rh2对致龋生物膜的作用。方法:运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Rh2对体外生物膜的影响。建立大鼠龋齿模型,取颌骨进行显微断层扫描,Keyes龋齿计分,评价Rh2的抗龋作用。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Rh2能明显抑制生物膜上致龋菌生长,减少胞外基质。动物实验中,Rh2组磨牙体积和窝沟区域矿物密度大于对照组(P<0.05)。Rh2组磨牙龋齿计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2能在体外抑制致龋生物膜形成,体内有一定的抗龋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生物膜 变形链球菌 茸毛链球菌 血链球菌
下载PDF
远缘链球菌黏附与游离状态下合成胞外多糖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丹 宁美芝 +3 位作者 葛剑平 蒲晓芬 周学东 胡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比较远缘链球菌在游离和黏附状态下合成水溶性、水不溶性多糖的能力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在不同培养时间和多种蔗糖浓度条件下,对远缘链球菌进行摇动培养和静止培养,以模拟该菌在游离和黏附的状态下生长。采用蒽酮法测定细菌合成的... 目的:比较远缘链球菌在游离和黏附状态下合成水溶性、水不溶性多糖的能力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在不同培养时间和多种蔗糖浓度条件下,对远缘链球菌进行摇动培养和静止培养,以模拟该菌在游离和黏附的状态下生长。采用蒽酮法测定细菌合成的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Dunnett双侧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生物膜形成发展期,游离菌合成的水溶性多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黏附菌合成的水溶性多糖则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在生物膜成熟期,黏附菌合成的水不溶性多糖多于游离菌(P<0.05),而两者合成的水溶性多糖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菌合成的水溶性、水不溶性多糖随蔗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各个蔗糖浓度条件下,黏附菌合成的水不溶性胞外多糖量显著多于游离菌(P<0.05),而水溶性胞外多糖的量差异不大(P>0.05)。结论:培养时间和蔗糖浓度增加,导致远缘链球菌合成的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较游离状态明显增加;生物膜特殊的生长环境,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链球菌 生物膜 胞外多糖 蔗糖 蒽酮法
下载PDF
五倍子对致龋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少虎 樊明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 :观察五倍子对致龋菌抑制作用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方法 :对五倍子分别采用水、乙醇两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 ,通过纸片扩散法研究对致龋菌的抑制作用 ,用液体稀释方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结果 :五倍子水... 目的 :观察五倍子对致龋菌抑制作用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方法 :对五倍子分别采用水、乙醇两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 ,通过纸片扩散法研究对致龋菌的抑制作用 ,用液体稀释方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结果 :五倍子水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 6 715株、粘性放线菌ATCC 192 4 6株的抑菌圈分别为 2 0 .4 1mm、10 .4 6mm、6 .74mm ;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最小抑菌浓度为 15 .6 g/L ;最小杀菌浓度为15 .6 g/L ;五倍子醇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 6 715株、粘性放线菌ATCC 192 4 6株的抑菌圈分别为 2 0 .71mm、14 .87mm、6 .5 7mm ;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 6 715株最小抑菌浓度为 1.95 g/L、3.9g/L ;最小杀菌浓度为 3.9g/L、3.9g/L。 结论 :五倍子水、醇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 6 715株有较强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对粘性放线菌ATCC 19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变形链球菌 茸毛链球菌 粘性放线菌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远缘链球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邢向辉 杨富生 +1 位作者 羿伟 杨聚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 ,FQPCR)方法 ,准确快速的定量检测唾液中的远缘链球菌。方法 :在定性PCR检测的基础上设计一对特异引物 ,以及一条TaqMan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 ,对已知数... 目的 :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 ,FQPCR)方法 ,准确快速的定量检测唾液中的远缘链球菌。方法 :在定性PCR检测的基础上设计一对特异引物 ,以及一条TaqMan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 ,对已知数量的标准远缘链球菌株 6 715以及 30名临床龋病儿童唾液样本核酸模板进行PCR扩增 ,并用培养鉴定的方法对 30例唾液样本进行对照检测。结果 :经FQPCR检测 ,10 6~ 10 2 拷贝的标准菌模板均可以用该方法检出 ,且循环阈值 (Ct值 )与起始拷贝数的对数相关性好 ,r=- 0 .9996 0 9。 30例唾液样本中 ,13例可以检出并准确定量 ,培养鉴定的方法结果有 11例阳性。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用于快速灵敏的定量检测远缘链球菌 ,比传统的培养鉴定方法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链球菌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龋齿 儿童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DNAG+C含量测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盛江筠 刘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基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及相应耐氟菌株DNA碱基含量 ,即DNAG +C摩尔百分比 (mol% )。结果 四株耐氟菌株DNAG +Cmol%为 5 4.45 ,44 .86 ,5 4...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基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及相应耐氟菌株DNA碱基含量 ,即DNAG +C摩尔百分比 (mol% )。结果 四株耐氟菌株DNAG +Cmol%为 5 4.45 ,44 .86 ,5 4.41,5 5 .39;相应亲代菌株G +Cmol%为 35 .8,37.4,43.35和 46 .6 2。两者明显不同 ,差值大于 5 %。结论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耐氟菌株已发生基因型改变 ,且可能包括多个基因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氟菌株 变形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DNAG+Cmol% 基因型 口腔科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基因组AP-PCR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怡玲 吴补领 +2 位作者 孟艳玲 苏凌云 王敬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82-385,共4页
目的 :利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 AP-PCR)技术 ,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 ,判定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 ,遗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采用 AP-PCR技术 ,经多次实验自行确立 AP-PCR反应... 目的 :利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 AP-PCR)技术 ,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 ,判定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 ,遗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采用 AP-PCR技术 ,经多次实验自行确立 AP-PCR反应条件 ,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的基因组已发生改变。结论 :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 ,已具有自身的遗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耐氟菌侏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能力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盛江筠 刘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 ,其粘附能力的改变。方法 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测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代及耐氟菌株粘附至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 (SHA)表面的粘附量及粘附百分率 ,并比较两者的粘附能力。结果 变形链球...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 ,其粘附能力的改变。方法 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测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代及耐氟菌株粘附至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 (SHA)表面的粘附量及粘附百分率 ,并比较两者的粘附能力。结果 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代菌株与耐氟菌株间粘附百分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远缘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相比 ,其粘附百分率偏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变形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至SHA表面的能力与亲代野生株无明显区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耐氟菌株 粘附力 口腔细菌学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远缘链球菌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向辉 杨富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远缘链球菌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远缘链球菌葡聚糖酶基因 (dexA)的特异片断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 ,对 12种变形链球菌群中包含a~h 8种血清型的细菌及 2 3种常见的口腔菌中进行PCR扩增 ,扩...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远缘链球菌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远缘链球菌葡聚糖酶基因 (dexA)的特异片断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 ,对 12种变形链球菌群中包含a~h 8种血清型的细菌及 2 3种常见的口腔菌中进行PCR扩增 ,扩增产物电泳鉴定 ,并对特异片断进行回收 ,测序。结果 :变形链球菌群标准菌株中 ,只有远缘链球菌 (血清d、g型 )产生特异的扩增片断 ,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文献结果完全一致 ,且显示了极高的灵敏性 ,≥ 2× 10 2 个细胞均可以用该方法检出。结论 :PCR方法可以用于快速灵敏的检测远缘链球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 远缘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 龋病
下载PDF
玉洁纯、硫酸锌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生长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蕾 冯希平 刘艳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评价玉洁纯、硫酸锌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的影响 ,确定抑制细菌所需的浓度。方法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及 p H电极检测不同浓度的药物及两者相对配伍使用时对口腔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 :玉洁纯、硫酸锌... 目的 :评价玉洁纯、硫酸锌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的影响 ,确定抑制细菌所需的浓度。方法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及 p H电极检测不同浓度的药物及两者相对配伍使用时对口腔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 :玉洁纯、硫酸锌均能有效地抑制变链和远链的生长和产酸 ,硫酸锌不能增强玉洁纯的抑制效果。结论 :初步认为玉洁纯可作为龋病预防用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硫酸锌 变形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玉洁纯
下载PDF
维吾尔族和汉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异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芳 冯锦虹 +1 位作者 仵楠 赵今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和汉族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中变异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检出量,分析变异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与不同民族儿童乳牙龋齿发生的关系,为不同民族儿童乳牙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A克隆技术制备变异链球菌ATCC25175、远...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和汉族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中变异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检出量,分析变异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与不同民族儿童乳牙龋齿发生的关系,为不同民族儿童乳牙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A克隆技术制备变异链球菌ATCC25175、远缘链球菌ATCC6715、内参基因16S rRNA的质粒标准品,应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变异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维吾尔族儿童高龋组远缘链球菌的检出量高于汉族儿童高龋组[(1.06×105±0.43×103)copies.μL-1vs(8.29×104±1.20×104)copies.μ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吾尔族、汉族儿童高龋组变异链球菌检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远缘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的检出量高龋组均高于无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缘链球菌可能是维吾尔族儿童乳牙龋高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维吾尔族儿童
下载PDF
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对变形链球菌合成葡聚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冰 周汝俊 +2 位作者 杨健 唐镇 周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IgY)对变形链球菌合成葡聚糖的影响。方法用蒽酮法测定各浓度组IgY使用后,定量菌在单位时间内合成葡聚糖的量。结果IgY抗体对血清c型及血清g型变形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均有影响,各浓度组IgY对合成胞外多... 目的研究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IgY)对变形链球菌合成葡聚糖的影响。方法用蒽酮法测定各浓度组IgY使用后,定量菌在单位时间内合成葡聚糖的量。结果IgY抗体对血清c型及血清g型变形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均有影响,各浓度组IgY对合成胞外多糖的影响力有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的趋势。1∶16浓度组起有效,1∶2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结论IgY可以减少变链菌合成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 葡聚糖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可溶性多糖和不溶性多糖的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茜 刘艳玲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4-125,共2页
目的 :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产生的可溶性多糖和不溶性多糖进行测定。方法 :酚硫酸法。结果 :发现变形链球菌产生的可溶性多糖显著高于远缘链球菌 ,而远缘链球菌产生的不溶性多糖高于变形链球菌。结论 :表明在对牙面的粘附作用中远... 目的 :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产生的可溶性多糖和不溶性多糖进行测定。方法 :酚硫酸法。结果 :发现变形链球菌产生的可溶性多糖显著高于远缘链球菌 ,而远缘链球菌产生的不溶性多糖高于变形链球菌。结论 :表明在对牙面的粘附作用中远缘链球菌更依赖于蔗糖及其产生的不溶性葡聚糖 ,而变链菌则较少依赖于葡聚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过缘链球菌 可溶性多糖 不溶性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