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le-soil stress ratio in bidirectionally reinforced composite ground by considering soil arching effect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新军 杨眉 +1 位作者 赵明华 杨小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1-7,共7页
To discuss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on the load transferring model and sharing ratios by the piles and inter-pile subsoil in the bidirectionally reinforced composite ground, the forming mechanism, mechanical behavior a... To discuss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on the load transferring model and sharing ratios by the piles and inter-pile subsoil in the bidirectionally reinforced composite ground, the forming mechanism,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its effect factor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n, the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was introduced to set up the elastoplastic equilibrium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subsoil under the limit equilibrium state. And from the equation, the solutions were deriv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ormulas presented to calculate the earth pressure over and beneath the horizontal reinforced cushion or pillow, the stress of inter-pile subsoil and the pile-soil stress ratio. Based on the obtained solutions and measured data from an engineering project, the influence rules by the soil property parameters (i.e., the cohesion c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φ) and pile spacing on the pile-soil stress ratio n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 improve the load sharing ratio by the piles, the more effective means for filling materials with a larger value of φ is to increase the ratio of pile cap size to spacing, while to reduce the pile spacing properly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cohesion c is advisable for those filling materials with a smaller value of 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ground PILE geosynthetic-reinforced CUSHION soil arching effect PILE-SOIL stress ratio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oil arching effect due to partially mobilized shear stress in piled and geosynthetic-reinforced embankment
2
作者 LV Wei-hua WU Tao +1 位作者 GU Fan GAO L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2094-2112,共19页
In piled and geosynthetic-reinforced(PGR) embankment, the arching behavior determines the overburden load on piles and subsoils. Placement of geosynthetic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between pil... In piled and geosynthetic-reinforced(PGR) embankment, the arching behavior determines the overburden load on piles and subsoils. Placement of geosynthetic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between pile and subsoil. When the mobilized shear stress is less than the shear strength, partially developed arching will occur. Consequently, existing analytical methods, adopting the ultimate shear strength failure criterion, need to be improved. This study developed a simplified 2 D analytical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veloping arching effect, to evaluate the load redistribution of the PGR embankment. Then, the influences of embankment height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subsoil depth, ratio of pile cap width to pile clear spacing(RPC) and geosynthetic tensile stiffness on the critical height ratio, stress concentration ratio, soil arching ratio, geosynthetic tension and axial strain were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 RPC of 1:1.0 and a one-way of single-layer geosynthetic tensile stiffness of 2000 kN/m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sensitivity thresholds for the PGR embank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E GEOSYNTHETIC arching effect mobilized shear stress parametric analysis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拱桥加固施工次序方案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略勤 杨忠友 +2 位作者 周水兴 岳克锋 沈正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5,共8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拱桥最优的加固施工次序,以一座在役4跨箱形拱桥的加固方案为背景,设计了3组针对性的加固方案,并对不同拆除加固施工次序下的主拱圈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恒载应力变化率(αD)和荷载效应变化率(αN)评价了施工中拱圈...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拱桥最优的加固施工次序,以一座在役4跨箱形拱桥的加固方案为背景,设计了3组针对性的加固方案,并对不同拆除加固施工次序下的主拱圈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恒载应力变化率(αD)和荷载效应变化率(αN)评价了施工中拱圈的应力变化规律及加固后原拱圈的荷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拱上结构的拆建次序对加固后主拱圈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对加固过程中主拱圈的受力状态影响较大;拱顶对称拆除时αD<0,结构处于“卸载”状态,有利于拱桥施工中的受力;αN随着拱上结构恒载减小而增大,且增速减缓,故加固层材料利用率也随拱上结构恒载减小而增大,且增幅变缓;αN越大,则加固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筋混凝土拱桥 恒载应力变化率 荷载效应变化率 加固施工次序方案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桩网结构路基动静承载性状分析
4
作者 邓友生 李龙 +2 位作者 张克钦 李文杰 肇慧玲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5-262,共8页
为研究桩网结构路基在静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桩网结构路基在静动两种荷载下的承载特性、荷载传递机理、土拱形成及发展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分析静动两种工况下桩土应力、桩周土压力分布、桩土应力比及土... 为研究桩网结构路基在静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桩网结构路基在静动两种荷载下的承载特性、荷载传递机理、土拱形成及发展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分析静动两种工况下桩土应力、桩周土压力分布、桩土应力比及土拱效应,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静载作用下基桩轴向应力约为400 kPa,最大土压力出现在路基中部,且沿路基横向向外逐渐减小;动载作用下沿路基横向布置的桩体的动应力在埋深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竖向应力最大值约为静载下的160%;动载下路基内部土拱效应较静载有大幅削弱,其中削弱最大的为四桩中心处的空间土拱效应,其桩土应力比约为静载的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结构路基 承载特性 动荷载 桩土应力比 土拱效应
下载PDF
Effect of seepage on soil arching effect in deep shield tunnel
5
作者 Xu Song Fan-Yan Meng +2 位作者 Ren-Peng Chen Han-Lin Wang Huai-Na Wu 《Underground Spa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218-233,共16页
Shield tunneling and post-tunneling steady seepage are accompanied by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variations,which could induce and influence the soil arching effect.Although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tunneling-induce... Shield tunneling and post-tunneling steady seepage are accompanied by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variations,which could induce and influence the soil arching effect.Although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tunneling-induced soil arching effect,the research about the effect of seepage on soil arching effect is extremely lacking.In this study,a numerical model is firstly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by field data.Then,a series of numerical models,whose simulation method of steady seepage is verified by adopting the conformal mapping technique,are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soil arching evolution of deep-buried tunneling and post-construction steady seepag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epage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effective vertical stress,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ing theory.The seepage weakens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resulting in the height of the arch zone reducing from 2.38D(D is the tunnel diameter)to 1.25D.The seepage leads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round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but the differential displacement in the soil mass decreases.The ground reaction curve in the steady seepage condition shows a bigger value than that after excavation.It is reasonable to control the ground loss ratio in the range of 0.5–1.0%,which can minimize overburden pressure with moderate ground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arching effect Steady seepage Numerical simulation Deep shield tunnel stress change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the short-term stress distribution in stopes and drifts backfilled with cemented paste backfill 被引量:7
6
作者 Pengyu Yang Li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5期721-728,共8页
Cemented paste backfill(CPB) is largely used in underground mines worldwide.A key issue associated with application of CPB is to estimate the stresses in backfilled stopes and on barricades.Recent numerical and experi... Cemented paste backfill(CPB) is largely used in underground mines worldwide.A key issue associated with application of CPB is to estimate the stresses in backfilled stopes and on barricades.Recent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rching effect is absent shortly after the placement of CPB in stopes.However,stress decreases in barricade drift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between the measurement points and drawpoint have also been observed,demonstrating arching effect shortly after the pouring of CPB.To explain these paradoxes,CPB is considered as Bingham fluid having a yield shear stress.Three dimensional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total stresses in backfilled stopes and on barricades,accounting for the CPB's yield shear stress-induced arching effect.Stress diminution due to such arching effect in the backfilled stopes and on barricades is indeed obtained.But the reduction becomes insignificant using typical yield shear stress and stope geometry.Mor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typical yield shear stress values do not fully correspond to field conditions where the yield shear stress would increase exponentially due to apparent consolidation(loss of water by drainage,a phenomenon similar to the desiccation of overly saturated fine-grained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s Cemented paste backfill Yield shear stress Short-term total stresses arching effect Analytical solutions
下载PDF
排桩支护下颗粒介质水平拱效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文韬 尹江灏 +4 位作者 王宁 罗如平 刘浩 徐长节 蓝坚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78-2090,共13页
排桩支护体系中水平拱效应是土体发挥自身抗剪强度所产生的一种应力重分布现象,其对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价有着重要意义。水平拱效应在实际工程中是三维空间结构,但目前土拱效应研究侧重于截取三维结构中某一剖切面将其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 排桩支护体系中水平拱效应是土体发挥自身抗剪强度所产生的一种应力重分布现象,其对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价有着重要意义。水平拱效应在实际工程中是三维空间结构,但目前土拱效应研究侧重于截取三维结构中某一剖切面将其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分析,而忽视了拱效应的三维几何特征。将三维空间结构切成若干水平面,对不同水平面施加不同的初始应力,利用自制大尺寸光弹试验设备从二维角度分析排桩支护体系中土拱形态演化以及水平拱效应三维几何特征,并利用颗粒流PFC2D软件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重现,同时运用数值模拟手段进一步探究土拱厚度随深度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排桩在受到远场荷载作用下,其水平拱效应经历了一个发展-稳定-破坏的过程,土拱效应破坏后支挡效果显著下降;不同深度处的土拱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体现在桩后成拱区沿桩底方向分为未形成段、形成段、稳定发展段和破坏段,成拱区影响范围在2倍桩径范围内;成拱区厚度为成拱区上拱顶点与下拱顶点的差值,上拱顶点为沿排桩方向出现第一个σx和σy相交的点,下拱顶点为靠近排桩的σy的极大值点;成拱区厚度沿桩底方向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桩支护 光弹试验 土拱效应 数值模拟 应力场 位移场
下载PDF
大跨度隧道预应力锚固体系协同承载的压力拱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振宇 皇甫楠琦 +2 位作者 张顶立 李沐阳 王嘉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6,24,共8页
为研究大跨隧道锚固体系的协同承载机理,以压力拱效应为量化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围岩开挖应力分布特征,设置无支护开挖、单一预应力锚杆支护、预应力锚固体系联合支护3种工况,研究不同围岩条件在各工况作用下的压力拱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为研究大跨隧道锚固体系的协同承载机理,以压力拱效应为量化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围岩开挖应力分布特征,设置无支护开挖、单一预应力锚杆支护、预应力锚固体系联合支护3种工况,研究不同围岩条件在各工况作用下的压力拱动态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拱位置和厚度均受围岩条件影响,围岩条件越差,压力拱位置距隧道边界越远且厚度越大,不利于围岩稳定性控制;压力拱成拱系数变化趋势与切向应力一致,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切应力集中区域成拱系数大于1;预应力锚固体系作用下压力拱向隧道边界处移动,可有效控制围岩压力拱的继续发展,使压力拱更快达到稳定,并减小压力拱范围,优化压力拱形态,使其趋于“圆拱形”;预应力锚固体系对于围岩压力拱的影响效果优于单一锚杆支护,尤其是当围岩条件较差时,其协同承载效应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隧道 预应力锚固体系 协同作用 压力拱 协同承载
下载PDF
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板力学响应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发兴 王文君 +1 位作者 蒋彬辉 余志武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拉力膜理论针对的是板大变形下开裂状态的研究,对于火灾下板发生大变形尚未开裂的机理缺乏合理的解释。为此该文采用合理的材料热工性能和热-力耦合本构关系,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单向板和双向板的温度场和热力... 拉力膜理论针对的是板大变形下开裂状态的研究,对于火灾下板发生大变形尚未开裂的机理缺乏合理的解释。为此该文采用合理的材料热工性能和热-力耦合本构关系,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单向板和双向板的温度场和热力耦合场进行了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火灾下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钢筋混凝土简支板的力学响应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简支板发生了激烈的应力重分布现象,其变形过程经历弹性、弹塑性、塑性以及受拉开裂四个阶段,在弹塑性和塑性阶段板底混凝土双向受压的倒拱效应使得双向板抗火性能优秀;当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板实验没有达到力学响应的受拉开裂阶段时,板底直接受火区域不会出现开裂现象;与单向板相比,双向板进入塑性与受拉开裂阶段的时间大幅度延长,且塑性与受拉开裂阶段变形速率减缓,因此其抗火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简支板 力学响应 有限元 应力重分布 倒拱效应
下载PDF
基于三角形滑移面的地基松动土压力研究
10
作者 王家全 陈家明 +1 位作者 林志南 唐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707,共11页
由岩溶塌陷、隧道开挖等方面引起的土体变形往往会对基础建设和基础结构等造成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及开裂等危害,确定土体结构顶部松动土压力的分布情况并准确地分析土体变形与土拱效应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揭示土体变形和沉降对... 由岩溶塌陷、隧道开挖等方面引起的土体变形往往会对基础建设和基础结构等造成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及开裂等危害,确定土体结构顶部松动土压力的分布情况并准确地分析土体变形与土拱效应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揭示土体变形和沉降对结构顶部松动土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一系列不同H/B的活动门试验(H为地基高度,B为活动门宽度)。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以三角形作为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滑移面时松动土压力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滑移面角度与土体变形及主应力偏转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滑移面内任意水平微分土条的主应力偏转情况并建立受力平衡微分方程,根据不同滑移面形态下的边界条件求解松动土压力理论公式,与已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合理性。通过对滑移面角度、侧向土压力系数和内摩擦角等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较小相对位移下(1%~3%)土体应力迅速发生转移和重分布,初始滑移面角度略小于π/4+φ/2(φ为内摩擦角),随着H/B增大土体应力比缓慢增长最终趋于稳定;地基内封闭三角形滑移面的松动土压力与相对位移及内摩擦角相关;内摩擦角的增加使得土拱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加强了应力转移,降低了土拱应力比;内摩擦角的增大减小了水平向应力分量,从而降低了侧向土压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土压力 土拱效应 三角形滑移面 应力偏转
下载PDF
非平行壁面采场充填体三维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11
作者 谢学斌 张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62,共8页
为研究上下盘非平行壁面倾斜采场充填体应力分布规律,选取倾斜采场中三维水平充填层作为微分计算单元,基于极限平衡法考虑其竖直方向的受力平衡,提出非平行壁面的倾斜采场充填体的三维应力解析解,并分析不同参数对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 为研究上下盘非平行壁面倾斜采场充填体应力分布规律,选取倾斜采场中三维水平充填层作为微分计算单元,基于极限平衡法考虑其竖直方向的受力平衡,提出非平行壁面的倾斜采场充填体的三维应力解析解,并分析不同参数对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条件下非平行壁面倾斜采场充填体竖向应力分布形式同平面应变条件下类似,在计算深度较小时竖向应力为近线性分布,随着计算深度的增加竖向应力增加率逐渐减小,但应力数值相对平面应变条件下较低。上盘倾角一定时,下盘倾角越大则拱效应越不明显;采场高度一定时,高宽比越大,拱效应越显著。充填体—围岩界面内摩擦角对充填体内拱效应影响较大,界面黏聚力和充填体抗剪强度参数对充填体应力分布影响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充填体强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行壁面 拱效应 应力分布 解析解
下载PDF
异型基坑L形转角区开挖对地层扰动的影响
12
作者 魏焕卫 李青原 +2 位作者 郑晓 惠俊梅 高祥荣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23年第2期49-61,共13页
建立L形转角基坑三维仿真模型,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L形转角位置处坑底及坑侧地层的扰动规律,明确地层松动区受转角效应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L形基坑开挖后地层松动区与土拱区分界相对明显,转角区坑底松动区最大深度不随开挖深度的改变... 建立L形转角基坑三维仿真模型,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L形转角位置处坑底及坑侧地层的扰动规律,明确地层松动区受转角效应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L形基坑开挖后地层松动区与土拱区分界相对明显,转角区坑底松动区最大深度不随开挖深度的改变发生明显变化,松动区内地层扰动受转角效应影响程度随开挖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转角区阳角侧和阴角侧坑外地层松动区最大深度均约为开挖深度,松动区内沿坑外方向地层扰动受转角效应影响范围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阴角侧松动区内地层扰动受坑角附近支护形式的影响较为明显,沿开挖长度方向地层扰动受转角效应最大影响范围略大于阳角侧,且二者均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基坑 扰动 应力 土拱效应 转角效应 松动区 影响范围
下载PDF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无黏性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帅 王俊杰 +1 位作者 龙茜 张国庆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9-686,共8页
针对传统Coulomb土压力理论与Rankine土压力理论在用于计算时未考虑中间主应力(σ_(2))的问题,对于平移模式下的墙背垂直挡土墙,假定墙后填土为无黏性土,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考虑中间主应力、土拱效应、土体内部水平剪应力等因... 针对传统Coulomb土压力理论与Rankine土压力理论在用于计算时未考虑中间主应力(σ_(2))的问题,对于平移模式下的墙背垂直挡土墙,假定墙后填土为无黏性土,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考虑中间主应力、土拱效应、土体内部水平剪应力等因素的无黏性土主动土压力计算模型,求得了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解析解。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后发现:适当考虑中间主应力系数(b)后得到的极限与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当b取值为0.50左右时二者吻合最好;墙后土体内摩擦角(φ)、潜在滑裂面倾角(β)受挡土墙实际水平位移比(η)、中间主应力系数(b)的影响较大,η越大则φ与β越大,b越大则φ与β的初始值越大;适当考虑中间主应力后得到的静止土压力、非极限主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与传统土压力计算方法相比平均下降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主应力 土拱效应 非极限土压力 水平层分析法
下载PDF
单桩与群桩变形特征对比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军强 耿敏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群桩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为深入研究群桩基础作用详细机理,通过非线性有限元ABUQUS建立单桩与群桩模型,研究轴力、桩土应力比、桩土差异沉降对单桩和群桩的影响,并计算群桩效率系数,优化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群桩... 群桩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为深入研究群桩基础作用详细机理,通过非线性有限元ABUQUS建立单桩与群桩模型,研究轴力、桩土应力比、桩土差异沉降对单桩和群桩的影响,并计算群桩效率系数,优化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群桩基础相对于单桩基础承载力明显;通过分析桩土应力比变化规律,随着荷载的增大,中心桩、边桩、角桩的桩土应力比逐渐变大;越靠近群桩基础中心的位置,桩间土承受的压力越小,在边缘处达到最大值.成果将丰富数值模拟研究并为实践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土拱效应 桩土应力比 轴力
下载PDF
桩帽连梁支撑式路堤土拱机理数值分析
15
作者 幸雷 张润芝 +2 位作者 熊力 李国维 周洋 《广东公路交通》 2023年第3期6-11,共6页
上覆硬壳层缺失的深厚软土地基中基桩由于侧向约束薄弱和受压杆稳定影响存在失稳风险。桩帽连梁结构增加了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已逐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目前对于桩帽连梁支撑式路堤荷载传递机理和土拱效应相关的研究较少。通过ABAQUS... 上覆硬壳层缺失的深厚软土地基中基桩由于侧向约束薄弱和受压杆稳定影响存在失稳风险。桩帽连梁结构增加了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已逐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目前对于桩帽连梁支撑式路堤荷载传递机理和土拱效应相关的研究较少。通过ABAQUS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不同填土高度下桩帽连梁支撑式路堤三维简化模型,对桩帽连梁支撑式路堤的沉降变形特性、应力分布规律以及荷载传递机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填路堤桩帽顶、地梁顶以及桩间土顶之间的填土均存在差异沉降,桩间土与桩帽地梁之间以及地梁与桩帽之间均会形成土拱,最终填土荷载主要由桩帽承担。路堤填土竖向应力沿深度存在峰值点,峰值点以上的路堤应力分布与填土自重规律基本一致,峰值点以下的路堤应力沿深度递减,且峰值点高度略低于实际的等沉面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帽连梁支撑式路堤 土拱效应 应力分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压力拱效应的苏里格气田上覆压力计算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钒潦 李相方 +3 位作者 汪洋 林孟鲁 陈晓亮 赵晶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6,共6页
目前所有的应力敏感实验都假设上覆压力不变,事实上,油气田开采时储层部分甚至整个上覆岩层的应力将重新分布,上覆压力将随着生产时间不断变化,因此计算不同形状储层上覆压力变化值对低渗储层应力敏感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统计苏里格砂... 目前所有的应力敏感实验都假设上覆压力不变,事实上,油气田开采时储层部分甚至整个上覆岩层的应力将重新分布,上覆压力将随着生产时间不断变化,因此计算不同形状储层上覆压力变化值对低渗储层应力敏感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统计苏里格砂体展布特征,将储层模型简化为近饼状体模型和近椭圆柱体模型,以Sohanzadeh非均质理论为基础,计算了苏里格气田两种简化储层模型在油气开采时上覆压力的变化情况,并应用于储层的应力敏感评价中。结果表明:油气开采时,苏里格气田上覆岩层中形成压力拱,不同形状储层的压力拱比不同,近饼形储层和近椭圆柱体储层的最大压力拱比分别为0.276和0.119。地层压力降低30 MPa时,近饼状体储层上覆压力最大降低14%,近椭圆柱体储层上覆压力最大降低6%,对应的应力敏感渗透率较常规应力敏感实验分别提高38.57%和23.25%,对于压力拱效应显著的低渗储层,常规实验夸大了储层的应力敏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压力 压力拱效应 压力拱比 非均质理论 应力敏感
下载PDF
水平推力作用下抗滑桩间土拱效应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钦 李地元 +1 位作者 刘志祥 刘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71-2077,共7页
利用FLAC3D软件对抗滑桩后土体的应力拱产生过程和形成机理进行三维数值分析,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计算,研究桩间距、土体性质(包括土体的内摩擦角、黏聚力、弹性模量、泊松比、膨胀角)以及桩土接触面性质等因素对土拱效应的影响。研究结... 利用FLAC3D软件对抗滑桩后土体的应力拱产生过程和形成机理进行三维数值分析,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计算,研究桩间距、土体性质(包括土体的内摩擦角、黏聚力、弹性模量、泊松比、膨胀角)以及桩土接触面性质等因素对土拱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抗滑桩桩间距的增大,土拱范围变小,土拱形状也由拱形发展到扁平抛物线形,桩的荷载分担比降低。土体内摩擦角、土体黏聚力以及桩土之间的相对弹性模量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而土体的泊松比对桩后土拱范围的影响呈反比关系,土体的膨胀角对土拱效应影响不太明显;随着桩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增加,桩后土拱的范围增大,土拱效应也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推力 土拱效应 抗滑桩 应力拱 桩土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主应力轴旋转理论的修正Terzaghi松动土压力 被引量:55
18
作者 陈若曦 朱斌 +1 位作者 陈云敏 陈仁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02-1406,共5页
基于土体主应力轴旋转理论,提出了Trapdoor上方土体侧向土压力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从而修正了传统的Terzaghi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对于无黏性土,该系数是一个只与土体有效内摩擦角相关的参数,其值介于1.0和被动土压力系数Kp之间,且随着有... 基于土体主应力轴旋转理论,提出了Trapdoor上方土体侧向土压力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从而修正了传统的Terzaghi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对于无黏性土,该系数是一个只与土体有效内摩擦角相关的参数,其值介于1.0和被动土压力系数Kp之间,且随着有效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黏性土的侧向土压力系数则与Trapdoor上覆土体厚度、重度、有效黏聚力和有效内摩擦角及Trapdoor宽度等参数有关。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修正后的Terzaghi松动土压力计算结果与国内外Trapdoor模型试验结果及FLAC数值分析结果更为吻合,可广泛应用于地下管道、地基局部沉陷及隧道工程的土拱应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轴 旋转 土拱效应 松动土压力
下载PDF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19
作者 余闯 刘松玉 +2 位作者 杜广印 杨昭宇 吴荷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2,共5页
结合模型试验结果,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桩承式路堤中土体竖向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反映出了土体竖向应力随深度的分布规律、土拱作用机理以及土拱的作用范围.模型试验和计算结果显示... 结合模型试验结果,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桩承式路堤中土体竖向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反映出了土体竖向应力随深度的分布规律、土拱作用机理以及土拱的作用范围.模型试验和计算结果显示:桩承式路堤中土拱内部竖向应力随深度非线性减小,而土拱上部路堤中土体应力随深度近似线性增加.研究还发现,随着荷载水平和桩体-桩间土沉降差的变化,土拱的发生区域也在变化,实际土拱作用的影响范围在路堤底面以上约1倍桩间距的区域,要大于目前理论解答所做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路堤 土拱效应 三维数值计算 竖向应力
下载PDF
复合地基土拱效应与桩土应力比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周龙翔 王梦恕 +2 位作者 张顶立 童华炜 田守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9,共7页
现场试验表明,在填土荷载作用下,桩体复合地基中桩与桩间土之间产生差异沉降,引起其上填土不均匀位移并调动自身强度以抵抗荷载而自然形成土拱。土拱将其上填土荷载传递至桩体,土拱下土体不承担拱上填土荷载,从而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 现场试验表明,在填土荷载作用下,桩体复合地基中桩与桩间土之间产生差异沉降,引起其上填土不均匀位移并调动自身强度以抵抗荷载而自然形成土拱。土拱将其上填土荷载传递至桩体,土拱下土体不承担拱上填土荷载,从而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沉降减小。在顶面水平的填土荷载作用下,填土中土拱由拱脚支承在相邻桩桩顶的主拱与搭接于主拱上的次拱组成,拱轴线均为悬链线。通过对主、次拱的静力平衡分析得出主拱轴向应力的计算公式,根据主拱拱脚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的条件求得主、次拱的拱高及主拱对桩顶的压应力,由此导出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计算公式经工程实例验证,可用于复合地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土拱效应 桩土应力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