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ss accumulation in Ni-rich layered oxide cathodes:Origin,impact,and resolution 被引量:7
1
作者 Yuefeng Su Qiyu Zhang +4 位作者 Lai Chen Liying Bao Yun Lu Shi Chen Feng W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36-253,共18页
LiNi_(x)Co_(y)Mn_(z)O_(2)(NCM,x+y+z=1)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thode candidates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Due to the potential in enhancing energy density and cyclic life of LIBs,Ni-ric... LiNi_(x)Co_(y)Mn_(z)O_(2)(NCM,x+y+z=1)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thode candidates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Due to the potential in enhancing energy density and cyclic life of LIBs,Ni-rich layered NCM(NCM,x≥0.6)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research attention.However,improved specific capacity lead to severer expansion and shrinkage of layered lattice,accelerating the stress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even microcracks formation in NCM materials.The microcracks can promote the electrolyte permeation and decomposition,which can consequently reduce cyclic stabilities.Therefore,it is significant to provide an in-depth insight into the origin and impacts of stress accumulation,and the available modific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CM materials.In this review,we will first summarize the origin of stress accumulation in NCM materials.Next,we discuss the impact of stress accumulation.The electrolyte permeation along microcracks can enhance the extent of side reaction at the interface,trigger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consequential capacity fading.To cushion the impact of stress accumulation,we will review five main strategies.Finally,concise perspectives to reduce stress accumulation and enhance particle strength in further works will b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on metal oxide origin of stress accumulation Cracks generation Modification strategies
下载PDF
山东青岛灵山岛褶皱样式及力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汪又平 王丽娟 +4 位作者 朱学强 许克民 许莅宪阳 秦杰 戴广凯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3期58-65,共8页
灵山岛褶皱构造发育,类型表现出多种形式,其成因类型还存在争论。通过地质填图工作,在对灵山岛褶皱构造要素进行观察、测量以及构造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灵山岛褶皱构造的成因。灵山岛褶皱枢纽产状的一致性,共轭节理和褶皱轴面所... 灵山岛褶皱构造发育,类型表现出多种形式,其成因类型还存在争论。通过地质填图工作,在对灵山岛褶皱构造要素进行观察、测量以及构造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灵山岛褶皱构造的成因。灵山岛褶皱枢纽产状的一致性,共轭节理和褶皱轴面所反映的主应力方向的一致性,大褶皱与小褶皱之间的几何关系,明显具有构造成因的轴面劈理、窗棱构造、布丁构造等面理和线理构造,这些特征反映了灵山岛褶皱属于构造成因。综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灵山岛褶皱构造是在NW-S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结果,是古太平洋板块与亚洲陆缘俯冲碰撞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 构造成因 应力场 灵山岛 山东青岛
下载PDF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3
作者 陈倩倩 刘正平 +2 位作者 李硕蕾 薛松 李大伟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8期1296-1302,共7页
目的对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进行流变学性质的研究,为该产品的一致性评价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高级旋转流变仪测定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稳态和非稳态流变学参数,对参比制剂与6个仿制制剂进行流变曲线、屈服应力、黏度、线性黏弹性、蠕变回复... 目的对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进行流变学性质的研究,为该产品的一致性评价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高级旋转流变仪测定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稳态和非稳态流变学参数,对参比制剂与6个仿制制剂进行流变曲线、屈服应力、黏度、线性黏弹性、蠕变回复等性质的对比研究。结果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参比制剂及仿制制剂均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屈服应力试验中,3家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大小相当;3家仿制制剂的线性黏弹区范围与参比制剂一致,在0.01%~1%范围内,两者弹性模量均大于黏性模量,均为黏弹性体;蠕变回复曲线可知4家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蠕变行为相当。结论试验测定的6个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中,大部分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流变学性质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 流变学 参比制剂 仿制制剂 屈服应力 黏度 模量 蠕变回复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不同超压成因的有效应力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冰洁 何生 +4 位作者 宋国奇 王永诗 王学军 郝雪峰 罗胜元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2-79,共8页
利用实测流体压力(DST)测试结果,结合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对超压段所识别的不均衡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两种超压成因机制下的实测压力和有效应力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两种不同成因机制下的实测压力和有效应力特征具有... 利用实测流体压力(DST)测试结果,结合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对超压段所识别的不均衡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两种超压成因机制下的实测压力和有效应力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两种不同成因机制下的实测压力和有效应力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均衡压实作用在压实过程中导致流体排出受阻,地层流体承担上覆岩层压力形成超压,表现为阻止了地层有效应力增大,因此其实测压力增大段和静岩压力增大趋势大体一致,而有效应力随深度基本保持不变;生油作用在地层正常压实之后形成超压,发育程度不受上覆岩层压力的影响,因此超压的增大在深度上与上覆岩层压力增大不具有一致性,且超压对有效应力的影响要小于不均衡压实作用;②这两种不同的超压成因使得有效应力的变化随着声波速度而出现加载和卸载两种趋势,从而可以用来判断超压成因,利用实测资料计算的有效应力结果说明东营凹陷超压成因机制包括不均衡压实作用和生油作用,但不均衡压实作用形成超压的范围和规模较小,生油作用对深部大规模超压和强超压的形成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特征 实测压力 有效应力 超压成因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及压力源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雁飞 林小群 殷恒婵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7-111,共5页
采用自编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问卷对282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较大压力;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主要来源于学生、家长、工作、考试以及职业需要等5个方面,并存在年龄、学校类别以及年级差异。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教师 职业压力 职业压力源
下载PDF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被引量:40
6
作者 翟所业 贺宪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223-226,共4页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 塑性区 中间主应力 理论计算方法 圆形巷道 解析解
下载PDF
禾草类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任安芝 高玉葆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在牧草和草坪业上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关于禾草和内生真菌的互利共生作用已有大量报道 ,文中就近年来有关禾草类内生真菌的起源和进化、内生真菌的生物和生态学作用以及内生真菌的应用前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 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在牧草和草坪业上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关于禾草和内生真菌的互利共生作用已有大量报道 ,文中就近年来有关禾草类内生真菌的起源和进化、内生真菌的生物和生态学作用以及内生真菌的应用前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禾草 起源 胁迫
下载PDF
公路隧道在矿区建设可行性决策 被引量:9
8
作者 颜荣贵 陈宁 杜炜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7-71,共5页
从近地表公路隧道受采动岩体变形影响入手,导出了隧道围岩的附加次生应力表达式;研究了老采已稳地层受隧道开挖扰动及相应的反作用;对公路隧道在矿区建设可行性进行决策,并辅以两个成功实例。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地层特性 原岩应力 采动影响 矿区
下载PDF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及压力源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云樵 殷俊益 马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对239名东北地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较大或很大;在城镇、学校类别、年龄、兼职等方面存在差异;工作因素、职业需要、家长因素是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压力源.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师 职业压力 压力源
下载PDF
热采水平井近井地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彦龙 董长银 +3 位作者 阿雪庆 陈新安 张清华 许拓拓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68-173,10,共6页
水平井近井地应力分布规律是疏松砂岩热采水平井井壁稳定性分析、出砂预测的基本条件。综合考虑原始地层主应力、注汽温度效应、井壁渗透性及注入压力、井下管柱外挤等多种因素,建立了热采水平井近井地应力预测的基本模型。模拟计算表明... 水平井近井地应力分布规律是疏松砂岩热采水平井井壁稳定性分析、出砂预测的基本条件。综合考虑原始地层主应力、注汽温度效应、井壁渗透性及注入压力、井下管柱外挤等多种因素,建立了热采水平井近井地应力预测的基本模型。模拟计算表明,井周角和井底流压变化对近井地层轴向应力的影响较小。随着水平井井眼与原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增大,轴向应力减小。在r<10rw范围内,井底流压对地层周向应力和径向应力的影响较大,随着井底流压的上升,径向应力增大,周向应力减小;r<5rw范围内温度对地层应力的影响剧烈,超过该半径范围后温度对水平井近井地应力的敏感性减弱。模型预测结果大于常规模型的预测结果,能从应力角度说明热采水平井井壁稳定性变差、出砂加剧的根本原因,研究成果对指导热采水平井井壁稳定性分析、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 水平井 地应力 原地主应力 温度效应 管柱外挤力 井壁渗透性
下载PDF
不同光温条件及水分胁迫对人参西洋参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纪华 王铁生 +1 位作者 赵冬梅 郭崇民 《特产研究》 1992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局部控制生态因素的方法,研究了光温对人参光合的短时交互效应,不同生育时期人参光合反应以及水分胁迫对人参、西洋参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对高光照的潜在适应性高于对高温及缺水的适应性,后二者限制了人参对高光能的利用潜力... 采用局部控制生态因素的方法,研究了光温对人参光合的短时交互效应,不同生育时期人参光合反应以及水分胁迫对人参、西洋参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对高光照的潜在适应性高于对高温及缺水的适应性,后二者限制了人参对高光能的利用潜力。气温和光强对人参光合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西洋参具有较人参耐土壤干旱的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西洋参 光合速率 水分胁迫
下载PDF
现场量测位移反分析法及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一波 屠厚泽 陆文兴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8-52,共5页
现场量测位移的分析法是通过测量开挖硐室、隧道、井巷等地下工程的周边和围岩内的相对位移和绝对位移值来反推岩体的原始地应力场及岩体力学参数。利用线弹性有限元位移反分析程序计算出某石棉矿区的初始地应力场值,并得出较大的水平应... 现场量测位移的分析法是通过测量开挖硐室、隧道、井巷等地下工程的周边和围岩内的相对位移和绝对位移值来反推岩体的原始地应力场及岩体力学参数。利用线弹性有限元位移反分析程序计算出某石棉矿区的初始地应力场值,并得出较大的水平应力,这正是该矿地压严重显现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反分析 应力场 地压 位移测量 矿山
下载PDF
SARS与医务卫生人员的职业性应激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宁 雷玲 金泰廙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3年第4期198-200,共3页
SARS是一种身体疾病,但在今天这个非常时刻,从某种角度讲它成为了某些人的一种心理疾病。抗击SARS的医务卫生人员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产生了职业性应激。该文将对医务卫生人员的职业性应激的应激源、应激效应、应激评价和... SARS是一种身体疾病,但在今天这个非常时刻,从某种角度讲它成为了某些人的一种心理疾病。抗击SARS的医务卫生人员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产生了职业性应激。该文将对医务卫生人员的职业性应激的应激源、应激效应、应激评价和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职业性应激 应激源 应激效应 应激评价
下载PDF
两端固定工字钢短柱的温度应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屈立军 李焕群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6年第2期202-204,共3页
对两端固定的工字钢短柱的温度应力进行试验研究,给出的温度应力估算公式与试验结果符合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火灾中钢构件内力分析时,可把构件视为理想的弹塑性体;在弹性阶段,温度应力的增加只与温度相关,但初始应力的大小决定构件进... 对两端固定的工字钢短柱的温度应力进行试验研究,给出的温度应力估算公式与试验结果符合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火灾中钢构件内力分析时,可把构件视为理想的弹塑性体;在弹性阶段,温度应力的增加只与温度相关,但初始应力的大小决定构件进入弹塑性阶段的温度(或时间);从构件进入弹塑性后期到某一截面形成塑性铰可经历较长的时间,为超静定钢结构在火灾条件下利用内力重分布提供了较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钢短柱 温度应力 弹塑性体 初应力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结构性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40
15
作者 邵生俊 龙吉勇 +1 位作者 杨生 骆亚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68-1672,共5页
基于结构性黄土应力应变特性认识和大量试验结果的分析,揭示了黄土结构性参数与应变、含水率、固结压力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结构性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将该式引入结构性黄土应力应变特性分析,提出了考虑结构性参数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 基于结构性黄土应力应变特性认识和大量试验结果的分析,揭示了黄土结构性参数与应变、含水率、固结压力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结构性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将该式引入结构性黄土应力应变特性分析,提出了考虑结构性参数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计算所得的应力-应变关系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了原状黄土结构性参数描述的合理性和基于结构性参数应力-应变关系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结构性参数 应力-应变关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秋梅 王荔 《昆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34-137,共4页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调查了昆明四所高校的1 850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来自家庭以及负性事件和重大生活事件;女大学生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强于男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社交上所承...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调查了昆明四所高校的1 850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来自家庭以及负性事件和重大生活事件;女大学生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强于男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社交上所承受心理压力均大于汉族学生;文体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发展、社交以及家庭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压力 调查分析 压力源
下载PDF
边坡开挖卸荷松弛区的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浩 廖小平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7年第S1期5-10,共6页
开挖卸荷松弛区对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护加固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重点体现在松弛区的分布特征及松弛岩土的强度衰减效应。基于典型边坡的开挖模拟,研究其最大主应力增量及塑性区力学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应力调整... 开挖卸荷松弛区对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护加固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重点体现在松弛区的分布特征及松弛岩土的强度衰减效应。基于典型边坡的开挖模拟,研究其最大主应力增量及塑性区力学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应力调整引起的最大主应力增量的负值区与坡面塑性区的分布形态与发展规律吻合;基于边坡开挖卸荷松弛的基本力学原理,以开挖边坡应力张量增量的最大主应力分量增减变化作为开挖卸荷松弛区的划分标准,提出了接近开挖坡面的应力衰减塑性松驰区、远离开挖坡面的原岩应力区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应力集聚弹性挤压区的三场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开挖卸荷 松弛区 弹性区 原岩应力区 力学性质
下载PDF
爆炸荷载下含预裂缝的裂纹扩展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仁树 苏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2-489,共8页
预裂爆破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爆破工程中,为了探究预裂爆破形成的预裂缝对爆生裂纹和原生裂纹动态断裂特性的影响,基于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获得了裂纹扩展的时实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预裂爆破形成的预裂缝可以... 预裂爆破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爆破工程中,为了探究预裂爆破形成的预裂缝对爆生裂纹和原生裂纹动态断裂特性的影响,基于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获得了裂纹扩展的时实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预裂爆破形成的预裂缝可以阻挡爆生裂纹向保留岩体内扩展,加大被爆岩体的损伤;其两端产生的翼裂纹向保留岩体扩展,且扩展长度随着预裂缝长度的增加而增大;长度较短的预裂缝(L=20~80 mm),对保留岩体内原生裂纹扩展有促进作用,只有当预裂缝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L=100 mm),才会对保留岩体内原生裂纹扩展有抑制作用,预裂缝A长度L=100 mm时,其B裂纹扩展长度为无预裂缝A模型时的21%,Bz和By扩展速度均值为无预裂缝A时的0和64. 8%;当有预裂缝存在时,原生裂纹两端翼裂纹的起裂时间随着预裂缝长度增加而增加,当预裂缝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L=100 mm),迎爆侧翼裂纹没有起裂,By起裂时间推迟到和无预裂缝时一样的150μs;原生裂纹迎爆侧翼裂纹断裂韧度小于背爆侧断裂韧度;当有预裂缝存在时,原生裂纹两端起裂韧度均小于无预裂缝时的起裂韧度,且随着预裂缝长度增加迎爆侧翼裂纹起裂韧度降低;原生裂纹两端应力强度因子峰值随着预裂缝长度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裂爆破 爆生裂纹 原生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动焦散
下载PDF
黔西地应力场特征及构造成因 被引量:26
19
作者 徐宏杰 桑树勋 +5 位作者 易同生 赵霞 刘会虎 李林 赵志根 谢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60-1966,共7页
采用水压致裂测量地应力方法,测得了黔西地区36层煤的地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分别属于中高地应力值区域和中地应力区域,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SE—NW方向为主;主应力均随煤层埋深增大而增... 采用水压致裂测量地应力方法,测得了黔西地区36层煤的地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分别属于中高地应力值区域和中地应力区域,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SE—NW方向为主;主应力均随煤层埋深增大而增高,地应力场分别在600,750和1 000 m左右发生转变,为大地动力场型—准静水压力场—大地静力场型—准静水压力场。受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欧亚大陆的影响,研究区处于挤压的区域高地应力背景之下,盖层构造受"X型"交叉断裂控制形成的菱形构造和三角形构造等次级断块,产生不同的块内应力组合形式,形成现今地应力场的区域差异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地区 地应力 地域发育差异 构造成因
下载PDF
韩城矿区南部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成因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辉 范玉海 +5 位作者 崔胜 贺小龙 金谋顺 潘春娟 梁敏 张少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3,共8页
以地表观测与最新的地震和钻探等工程资料为依托,运用构造解析研究思路与方法,对韩城矿区南部进行构造应力场与期次恢复,讨论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形成机制及变形期次。分析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空间组合关系,划分控煤构造样式,揭... 以地表观测与最新的地震和钻探等工程资料为依托,运用构造解析研究思路与方法,对韩城矿区南部进行构造应力场与期次恢复,讨论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形成机制及变形期次。分析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空间组合关系,划分控煤构造样式,揭示构造成因,进行含煤有利区构造预测与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存在NEE向挤压断块、NEE向复式地堑构造及NNE向挤压隆升—伸展断陷复合构造等3种构造样式,以NEE向复式地堑构造为主;研究区自三叠纪后经历了印支运动期NNW向挤压、燕山运动中期NWW向挤压和喜马拉雅运动期NE向挤压兼右旋剪切与NW—SE向伸展断陷作用3期构造作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分别为335°、285°、44°;NEE向的正断层系是喜马拉雅运动期沿先存的同向优势构造剪节理面进一步发育而成,构成了区内特征性构造,控制了区内煤层空间赋存状况,其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区内煤炭资源下一步勘查与开发进程。研究区东北部煤层埋藏深度适中,构造简单,是煤炭资源赋存条件最有利区,通过进一步勘查评价,有望成为韩城矿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控煤构造样式 构造应力场 构造成因 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韩城矿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