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s of in situ stress inversion from borehole breakout geometries
1
作者 Zizhuo Xiang Taehyun Moon +2 位作者 Joung Oh Guangyao Si Ismet Canbulat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2375-2387,共13页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deriving in situ horizontal stresses from the breakout width and depth using the analytical method.Twenty-three breakout data with different borehole sizes were collec...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deriving in situ horizontal stresses from the breakout width and depth using the analytical method.Twenty-three breakout data with different borehole sizes were collected and three failure criteria were studied.Based on the Kirsch equations,relatively accurate major horizontal stress(sH)estimations from known minor horizontal stress(sh)were achieved with percentage errors ranging from 0.33%to 44.08%using the breakout width.The Mogi-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average error:13.1%)outperformed modified Wiebols-Cook(average error:19.09%)and modified Lade(average error:18.09%)failure criteria.However,none of the tested constitutive models could yield reasonable sh predictions from known sH using the same approach due to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redistributed stress and the nature of the constitutive models.In consideration of this issue,the horizontal stress ratio(sH/sh)is suggested as an alternative input,which could estimate both sH and sh with the same level of accuracy.Moreover,the estimation accuracies for both large-scale and laboratory-scale breakouts are comparable,suggest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across different breakout sizes.For breakout depth,conformal mapping and complex variable method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round the breakout tip,allowing the expression of redistributed stresses using binomials composed of sH and sh.Nevertheless,analysis of the breakout depth stabilisation mechanism indicates that additional parameters are required to utilise normalised breakout depth for stress estimation compared to breakout width.These parameters are challenging to obtain,especially under field conditions,meaning utilising normalised breakout depth analyticall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ac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and remains infeasible at this stage.Nonetheless,the normalised breakout depth should still be considered a critical input for any empirical and statistical stress estimation method given it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horizontal stresses.The outcome of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breakout stabilisation mechanisms and estimation of in situ stress magnitudes based on borehole breakout geome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ehole failure In situ stress estimation In situ horizontal stress ratio Conformal mapping Complex variable method Breakout stabilisation
下载PDF
Geostress measurements near fault areas using borehole stress-relief method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明清 吴爱祥 +1 位作者 王贻明 韩斌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3660-3665,共6页
To minimize negative effects of geostress distribution on mining safety near the fault areas, the UPM40 triaxial geostress testing system was introduced to conduct in-situ geostress measurements at three sites and nin... To minimize negative effects of geostress distribution on mining safety near the fault areas, the UPM40 triaxial geostress testing system was introduced to conduct in-situ geostress measurements at three sites and nine points by the borehole stress-relief method. The results of strain?confining pressure curves show that rock masses at the three measuring sites exhibit comprehensive linear elasticity in spite of various fissures or cracks within rock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ess components distribute discrepantly near the fault areas, and the maximum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as high as 6.15. The maximum principle stress ranges from 8.01 to 14.93 MPa, and stress directions are in the range of N78.07°W?N17.55°W. Geostresses near fault areas are dominated by the horizontal tectonic stresses, while the lower values, compared to those under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due to stress release by the fault. Additionally, the fault and shear stress nearby are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asymmetric elongation and southwesterly migration of ore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areas geostress distribution borehole stress-relief method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horizontal tectonic stress
下载PDF
Butt-welding Residual Stress of Heat Treatable Aluminum Alloys 被引量:5
3
作者 C.M. Che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7-222,共6页
This study, taking three types of aluminum alloys 2024-T351, 6061-T6 and 7075-T6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conducted single V-groove GTAW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butt-welding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magnitude... This study, taking three types of aluminum alloys 2024-T351, 6061-T6 and 7075-T6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conducted single V-groove GTAW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butt-welding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magnitude and differences of residual stress in the three aluminum alloys at different single V-groove angles and in restrained or unrestrain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grooving angle of butt joint, the higher the residual tensile stress. Too small grooving angle will lead to dramatic differences due to the amount of welding bead filler metal and pre-set joint geometry. Therefore, only an appropriate grooving angle can reduce residual stress. While welding, weldment in restrained condition will lead to a larger residual stress. Also, a residual stress will arise from the restraint position. The ultimate residual stress of weldment is determined by material yield strength at equilibrium temperature. The higher the yield strength at equilibrium temperature, the higher the material residual stress. Because of its larger thermal conductivity, aluminum alloy test specimens have small temperature differential. Therefore, the residual tensile stress of all materials is lower than their yield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ual stress Hole-drilling strain-gage method Aluminum alloy Single-V groove
下载PDF
超深勘察钻孔ASR法地应力测试技术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小林 应黎 赵冬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宝灵山隧道是某铁路先开段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其中宝灵山DZ-06勘察钻孔深2118.00 m,是该段深度最大的控制性勘察钻孔。在钻孔的2072.53、2084.27 m深度选取合适岩心,采用ASR法(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开展了地应力测试,并与该钻孔采用水压... 宝灵山隧道是某铁路先开段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其中宝灵山DZ-06勘察钻孔深2118.00 m,是该段深度最大的控制性勘察钻孔。在钻孔的2072.53、2084.27 m深度选取合适岩心,采用ASR法(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开展了地应力测试,并与该钻孔采用水压致裂法获取的地应力结果进行对比,同时验证了ASR法对于估测超深钻孔的三维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实用价值。结果表明:在钻孔2072.53~2084.27 m深度范围,ASR法2个测点获取的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平均值分别为59.70、54.03、30.74 MPa,最大主应力近水平,方向近SN向,说明该区域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ASR法的最大主应力测试结果均值与水压致裂法测试结果回归值一致性很好,最小主应力测试结果均值与水压致裂法测试结果回归值的一致性处于合理范围,两种方法的水平主应力方向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勘察钻孔 地应力 ASR法 水压致裂法
下载PDF
倾斜工作面面向断层开采煤柱失稳机制及稳定性控制
5
作者 顾士坦 毛文涛 +3 位作者 韩传磊 赵燕席 李旭智 刘志尧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以某矿面向断层开采的53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模拟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断层及断层周围煤岩体垂直应力、塑性区及断层滑移演化规律,提出了断层煤柱的合理尺寸,并制定了卸压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期间断层及断层周围煤岩体受构造应... 以某矿面向断层开采的53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模拟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断层及断层周围煤岩体垂直应力、塑性区及断层滑移演化规律,提出了断层煤柱的合理尺寸,并制定了卸压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期间断层及断层周围煤岩体受构造应力与采动应力叠加作用下应力高度集中,容易诱发冲击地压;微震、应力在线监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制定的爆破断顶、钻孔卸压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应力集中程度,避免工作面面向断层开采时诱发冲击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煤柱 冲击地压 应力集中 爆破断顶 钻孔卸压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部基底地应力状态:来自松科2井地应力实测数据的证据
6
作者 王斌 孙东生 +2 位作者 李阿伟 杨跃辉 陈群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90,共14页
松辽盆地基底内的地应力状态是地震等地质灾害研究、盆地动力学分析和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数据。岩心非弹性应变恢复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钻孔岩心的近原位三维地应力测量方法。本文将岩心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应用于松辽... 松辽盆地基底内的地应力状态是地震等地质灾害研究、盆地动力学分析和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数据。岩心非弹性应变恢复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钻孔岩心的近原位三维地应力测量方法。本文将岩心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应用于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SK-2)深部地应力测量,获得了松辽盆地基底内近6~7 km的三维地应力状态,结果表明盆地基底内(6646~6846 m)为走滑断层应力环境(σ_(H)>σ_(V)>σ_(h)),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近E-W方向。盆地基底内的应力状态与盆地内及周边邻近区域的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7~15 km)所反演的应力环境相吻合。盆地基底处于以E-W向近水平挤压为主导的构造应力场,这种应力状态的形成,可能为西太平洋板块NW向挤压运动背景下,受控于NE-NEE走向的依兰—伊通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右行走滑产生的次级应力场。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区域构造应力场背景及松辽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二井 地应力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凯 侯秋平 +4 位作者 邹杰 弓晓晓 杨廷国 施志坤 普新凯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5期820-828,共9页
西南部复杂山区的隧道建设对加快我国交通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查明隧道的地质情况,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必须提高公路隧道的勘察精度。为了提高勘察的反演精度,实现精细化解译,本次研究在XX隧道勘察过程中,采用EH4大地电磁测... 西南部复杂山区的隧道建设对加快我国交通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查明隧道的地质情况,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必须提高公路隧道的勘察精度。为了提高勘察的反演精度,实现精细化解译,本次研究在XX隧道勘察过程中,采用EH4大地电磁测深法、钻孔地球物理测井方法、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结合三维立体成图技术,建立了以电磁法为主导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综合物探模式:①利用三维大地电磁测深法通过横纵断面对比反演结果,圈定异常区域的展布;②利用声波测井和钻孔成果验证异常解释的准确性;③采用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明确隧道的应力分布和岩爆等级;④利用三维立体成图技术。在标高3500 m以下,共圈定出5个异常区域,异常纵向长度30~60 m不等,最深处约625 m;其中隧道里程K31+620—K31+680处异常横向最大宽度约45 m、里程K33+585—K33+620异常横向宽度最大约85 m。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准确识别出了隧道穿越区的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体以及异常的分布范围,从而为隧道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隧道的后续施工提出了建议,对同类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EH_(4)大地电磁测深法 钻孔地球物理测井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 高精度勘察 三维立体成图
下载PDF
泥页岩井壁应力的力学-化学耦合计算模式及数值求解方法 被引量:25
8
作者 邓金根 郭东旭 +1 位作者 周建良 刘书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250-2253,共4页
泥页岩井壁稳定问题在世界许多油田都存在,至今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为此,在假定泥页岩为线弹性体的条件下,建立了均匀地应力作用下泥页岩水化后井眼周围应力分布的计算模型。对该模型利用差分方法进行了求解,并编制了 Windows ... 泥页岩井壁稳定问题在世界许多油田都存在,至今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为此,在假定泥页岩为线弹性体的条件下,建立了均匀地应力作用下泥页岩水化后井眼周围应力分布的计算模型。对该模型利用差分方法进行了求解,并编制了 Windows 应用程序,该程序可计算出泥页岩水化后井眼周围岩石的含水量分布、井眼周围的应力分布及保持井壁稳定所需的坍塌压力。该研究方法及所得结论,对于解决泥页岩地层的井壁失稳问题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泥页岩 井壁稳定 水化 应力分布 计算方法
下载PDF
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钻削加工应变 被引量:37
9
作者 陈怀宁 陈亮山 董秀中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6-280,共5页
采用一种新的钻孔标定方法──有应力钻孔标定法,研究了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过程中外加应力与钻削加工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工应变的大小不仅与应力水平有关,而且与应力性质有关。试验获得的钻孔加工应变ε_(pm)与钻孔释放应... 采用一种新的钻孔标定方法──有应力钻孔标定法,研究了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过程中外加应力与钻削加工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工应变的大小不仅与应力水平有关,而且与应力性质有关。试验获得的钻孔加工应变ε_(pm)与钻孔释放应变△ε之间的关系为一简单的线性关系:ε_(pm)=a△ε+b。武中a、b为测量系数,与钻孔方法、被测材料等因素有关。本关系的获得使得采用刃具钻孔测量残余应力的精度有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孔法 加工应变 残余应力 钻孔
下载PDF
一种测定深部岩体地应力的新方法——钻孔局部壁面应力全解除法 被引量:50
10
作者 葛修润 侯明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3923-3927,共5页
简要回顾了基于钻孔进行地应力测量的几种方法,并指出了这些方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测定深部岩体地应力的新方法——钻孔局部壁面应力全解除法。该方法的明显优点是,不需要套钻,而且在确定地应力的主值及其方向时也不需要作... 简要回顾了基于钻孔进行地应力测量的几种方法,并指出了这些方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测定深部岩体地应力的新方法——钻孔局部壁面应力全解除法。该方法的明显优点是,不需要套钻,而且在确定地应力的主值及其方向时也不需要作任何假定。从理论上讲,该方法将不受测量深度的限制,对于深钻孔是普遍适用的,这将为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中深部岩体地应力测量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应力 深孔应力测量 应力解除法 钻孔局部壁面应力全解除法
下载PDF
注汽井套管热应力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兆会 高宝奎 高德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3-95,共3页
许多热采井套管热应力计算模型忽略了地层影响,属于单轴热应力分析。文章首先将套管、水泥环、地层组成的井筒作为不同物质的组合体,兼顾高温条件下套管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和热膨胀系数的变化,建立了套管三维弹性热应力计算模型... 许多热采井套管热应力计算模型忽略了地层影响,属于单轴热应力分析。文章首先将套管、水泥环、地层组成的井筒作为不同物质的组合体,兼顾高温条件下套管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和热膨胀系数的变化,建立了套管三维弹性热应力计算模型。模型以全量和增量两种方式,计算常用套管的三轴热应力和单轴热应力。对比计算结果得到如下结论:三轴情况下套管出现较大环向应力,套管屈服与否不由某一轴向应力决定,而由 3 个主应力决定;按增量计算时,温度应力高于按全量计算的结果,因而套管承温极限低;按单轴计算时套管承温极限高于按三轴计算,随着钢级升高,单轴与三轴承温极限差别缩小;高钢级套管在抗高温方面并不具有绝对优势,要看材料的高温性能变化;如果同时考虑材料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则计算出的热应力更高,承温极限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套管 注汽 热采井 水泥环 抗高温 钢级 地层 单轴 环向应力 温度应力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声发射法现今地应力状态的确定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连捷 李朋武 +1 位作者 崔军文 丁原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59-264,共6页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岩心进行了声发射测量,确定了301~1531m深度的最大主应力。并与钻孔崩落法(深度1269~1655m)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声发射测量所得测值基本上落在钻孔崩落法测值的趋势线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岩心进行了声发射测量,确定了301~1531m深度的最大主应力。并与钻孔崩落法(深度1269~1655m)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声发射测量所得测值基本上落在钻孔崩落法测值的趋势线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测量结果可信。测量结果表明科学钻探主孔地应力大小随深度增加,在浅部301m最大主应力为13.4MPa,在深部1655m为55.2MPa。随深度的增加率为0.0279MPa/m。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54°±3.3°E,且方向不随深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声发射 地应力状态 钻孔崩落法应力测量
下载PDF
大孔径静态破碎膨胀压力特性及布孔参数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姜楠 徐全军 +2 位作者 龙源 廖瑜 林卫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大孔径静态破碎与传统静态破碎有着显著的不同。利用电测法测量了直径40和100mm钢管中的破碎剂膨胀压力和温度,对比分析了两种工况下的不同现象。实验表明,孔径的增加能够提高膨胀压力,加快反应速度。基于实验的数据,利用有限元方法计... 大孔径静态破碎与传统静态破碎有着显著的不同。利用电测法测量了直径40和100mm钢管中的破碎剂膨胀压力和温度,对比分析了两种工况下的不同现象。实验表明,孔径的增加能够提高膨胀压力,加快反应速度。基于实验的数据,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静态破碎时钻孔周围岩石介质中的应力分布。基于实验数据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使用数据拟合方法对静态破碎时岩石中的应力分布弹性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应力分布方程。利用该方程推导的布孔参数计算公式,适合运用于实际工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静态破碎 有限元方法 大孔径 数据拟合 应力分布
下载PDF
用测井资料计算地层应力 被引量:60
14
作者 马建海 孙建孟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系统总结了计算水平地层应力的多孔弹性水平应变模型法、双轴应变模型法、莫尔 库仑应力模型法、一级压实模型、单轴应变经验关系模型、组合弹簧经验关系模型、葛氏地层应力经验关系模型和应力 速度关系模型。阐述了交叉偶极声波测井... 系统总结了计算水平地层应力的多孔弹性水平应变模型法、双轴应变模型法、莫尔 库仑应力模型法、一级压实模型、单轴应变经验关系模型、组合弹簧经验关系模型、葛氏地层应力经验关系模型和应力 速度关系模型。阐述了交叉偶极声波测井、地层倾角和微电阻率扫描双井径法确定水平主地应力方向的方法和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列举了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计算 地层应力 偶极声波测井 井眼蹦落法 应力 应变 关系模型 油气勘探开发
下载PDF
钻孔法中光栅应变花与电阻应变花测量变形的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巨兵 彭勇晟 +1 位作者 赵社戌 吴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36-1639,共4页
针对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方法中变形测量存在的误差,提出用光栅应变花测量钻孔所释放的残余应变.应用光栅应变花测量应变,既可以测量孔到边3个方向上的线应变,又可以逐点测量到整个应变场,避免了电阻应变花因难以定位、平均应变等带来的... 针对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方法中变形测量存在的误差,提出用光栅应变花测量钻孔所释放的残余应变.应用光栅应变花测量应变,既可以测量孔到边3个方向上的线应变,又可以逐点测量到整个应变场,避免了电阻应变花因难以定位、平均应变等带来的误差.通过对已知应力状态试件的测试及与理论计算比较,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法 残余应力 电阻应变花 光栅应变花
下载PDF
裂缝井壁力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荣东 陈平 +1 位作者 夏宏泉 范翔宇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5期56-58,共3页
针对钻井过程中的井壁失稳问题,探讨了裂缝井壁失稳机理,主要考虑了井壁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采用有限元法和孔隙弹性理论研究自然裂缝地层中的井眼行为,分析裂缝井壁的稳定性。同时研究了不同参数对裂缝扩张和井壁稳定的影响,为正... 针对钻井过程中的井壁失稳问题,探讨了裂缝井壁失稳机理,主要考虑了井壁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采用有限元法和孔隙弹性理论研究自然裂缝地层中的井眼行为,分析裂缝井壁的稳定性。同时研究了不同参数对裂缝扩张和井壁稳定的影响,为正确认识裂缝井眼的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稳定 裂缝 应力强度因子 断裂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大位移井井壁稳定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军 陈勉 +1 位作者 金衍 张广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2385-2389,共5页
现有井壁围岩应力求解模型大都基于平面应变假设,相对岩石真实应力状态会有一定的误差。在空间坐标变换基础上建立了大位移井井壁稳定分析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将井斜角与方位角的变化转化为井轴坐标系下地应力场应力分量的变化,保证... 现有井壁围岩应力求解模型大都基于平面应变假设,相对岩石真实应力状态会有一定的误差。在空间坐标变换基础上建立了大位移井井壁稳定分析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将井斜角与方位角的变化转化为井轴坐标系下地应力场应力分量的变化,保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利用所建模型对弹性和弹塑性条件下的大位移井井壁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岩石在弹塑性条件下能够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能量;在相同外载条件下,弹塑性岩石比脆性岩石更稳定。经过现场实例验证,在深部弹塑性地层钻进时,可以采取比常规设计稍低的泥浆密度,即能保持井壁稳定,又可以减少地层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大位移井 井壁稳定 弹塑性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应变片法确定Ⅰ型裂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清 于强 +4 位作者 徐文龙 万明华 张正 吕陈 王汉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1218,共8页
基于扩展裂纹尖端附近应变场分析,采用冲击载荷作用的三点弯曲梁进行试验,开展了应变片法确定Ⅰ型裂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研究。明确了应变片与裂纹扩展方向之间朝向角为特定锐角和钝角条件下,动态裂纹尖端附近的归一化应变采用与裂纹... 基于扩展裂纹尖端附近应变场分析,采用冲击载荷作用的三点弯曲梁进行试验,开展了应变片法确定Ⅰ型裂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研究。明确了应变片与裂纹扩展方向之间朝向角为特定锐角和钝角条件下,动态裂纹尖端附近的归一化应变采用与裂纹扩展速度、应变片黏贴位置相关的二项式来表示,给出了二项式的相关系数确定过程和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式。结果表明,二项式的理论计算的应变与时间关系变化曲线与试验实测相吻合;选取曲线最大值两侧3/4峰值处的时间差为特征时间△t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的应变与时间关系一致性较高;选用理论计算和试验实测的应变与时间关系变化曲线最大值,结合计算式,确定Ⅰ型裂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同时,与采用动焦散线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应变片法确定Ⅰ型裂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为应变片法在岩石断裂力学特征量的测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Ⅰ型裂纹 应变片法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地铁隧道工程的应力监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忠保 岳澄 +1 位作者 孙建军 杨乃霆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本文利用应变电测法,对天津地铁隧道工程进行现场应力监测,为保证施工安全和优化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测试数据.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应变电测法 钢弦式应变计 应力监测
下载PDF
靖边气田煤层地应力及井壁稳定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海超 程远方 +2 位作者 赵益忠 张建国 夏元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23-126,131,共5页
煤层地应力测量难度很大,煤层垮塌失稳力学机理的研究还无法深入。针对这一现状,利用含煤层系中硬岩层的地应力实测结果,以组合弹簧模型为基础,反求出构造作用引起岩层水平方向的应变量,以此来确定后续地应力有限元模拟的边界条件,将硬... 煤层地应力测量难度很大,煤层垮塌失稳力学机理的研究还无法深入。针对这一现状,利用含煤层系中硬岩层的地应力实测结果,以组合弹簧模型为基础,反求出构造作用引起岩层水平方向的应变量,以此来确定后续地应力有限元模拟的边界条件,将硬岩层的地应力实测、理论模型计算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反演得到煤层地应力状态,从而建立起一套含煤岩系等软岩层地应力研究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靖边气田某区块LP-1井煤层井壁稳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钻井井壁稳定性最好,沿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钻井井壁稳定性最差,而沿最大和最小水平地应力角角平分线方向钻井井壁稳定性介于前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煤层 地应力 井壁稳定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