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盆地成因 被引量:45
1
作者 李三忠 周立宏 +3 位作者 刘建忠 单业华 高振平 许淑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66,共10页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的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演化主要受左行郯庐断裂带和右行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的控制。这两条断裂都是新生代岩石圈断裂。在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以西,新生代伸展盆地为NNE走向的铲形正...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的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演化主要受左行郯庐断裂带和右行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的控制。这两条断裂都是新生代岩石圈断裂。在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以西,新生代伸展盆地为NNE走向的铲形正断层控制的箕状断陷;两断裂之间为北断南超的NWW走向的断陷盆地;郯庐断裂以东的北黄海盆地为南断北超的NWW走向的断陷盆地。这些构造特征继承了该区中生代的构造格局,但其构造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两条走滑方向相反的断裂带控制下,这两条断裂带内古近纪以张扭作用下的裂陷为主,随后以伸展断陷为主,第四纪沿两断裂带局部发生挤压,而鲁西地块和渤海湾盆地区仍然为伸展正断。渤海湾盆地及邻区这些新生代复杂的断块或断裂构造格局受控于应力—应变—基底格局3个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 新生代 断裂构造 盆地 动力学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25
2
作者 侯贵廷 钱祥麟 宋新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3-509,共7页
从渤海湾盆地的几何形态、盆地边界的走滑构造和内部的伸展构造分析,结合盆地的沉积特征和深部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渤海湾盆地的拉分构造成因模式。渤海湾盆地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区带:东、西两个走滑构造带和一个中部拉分构造区。从... 从渤海湾盆地的几何形态、盆地边界的走滑构造和内部的伸展构造分析,结合盆地的沉积特征和深部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渤海湾盆地的拉分构造成因模式。渤海湾盆地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区带:东、西两个走滑构造带和一个中部拉分构造区。从渤海湾盆地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分析,渤海湾盆地是一个新生代早第三纪始新世形成的走滑拉分盆地。这个走滑拉分盆地的中部发育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是由走滑作用派生而来的。中生代就已存在的东西两个走滑构造带是新生代形成渤海湾走滑拉分盆地的基本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走滑拉分 断裂带 盆地 油气藏
下载PDF
陆内裂陷盆地构造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漆家福 杨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6,共8页
陆内裂陷盆地区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力包括4方面:(1)地幔对流由岩石圈板块底面边界施加到岩石圈板块内部的构造力F1;(2)板块相对运动通过岩石圈板块侧面边界施加到岩石圈板块内部的构造力F2;(3)岩石圈受热膨胀和冷却收缩在地壳内部... 陆内裂陷盆地区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力包括4方面:(1)地幔对流由岩石圈板块底面边界施加到岩石圈板块内部的构造力F1;(2)板块相对运动通过岩石圈板块侧面边界施加到岩石圈板块内部的构造力F2;(3)岩石圈受热膨胀和冷却收缩在地壳内部产生的构造力F3;(4)地壳质量在地壳内部产生的围压F4。地壳中的应力是这4方面的构造力的函数S(Fi),其中,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对三轴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起决定作用。地壳发育正断层的条件是应力状态方程S(Fi)中σ2-σ3主应力平面大致处于水平面状态、σ1近直立。当F1和F2的方向一致且F1>F2或F1和F2的作用方向相互垂直的情况下,F1和F2合成的应力场中的最小主应力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地壳发生正向裂陷作用。在F1和F2的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情况下,F1和F2叠加产生最小主应力(σ3)的方向与X轴方向不一致,地壳发生斜向裂陷作用。当地幔对流从岩石圈底部对岩石圈产生的引张作用力减小、板块之间相对运动从岩石圈侧面边界对岩石圈产生的挤压作用力增强的情形下,地壳应力状态S(Fi)在X轴和Y轴构成的水平面上的最大主应力可能超过Z轴方向的主应力,使σZ相当于三轴应力状态的σ2,裂陷盆地发生走滑构造变形。如果地壳应力状态S(Fi)在X轴和Y轴构成的水平面上的最小主应力也超过Z轴方向的主应力,则σZ相当于三轴应力状态的σ3,裂陷盆地发生收缩构造变形,可能发育逆冲断层或使早期的正断层发生反转位移。随着裂陷作用的渐进发展,不同时期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导致地壳应力场的主应力轴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使裂陷盆地在不同演化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盆地反转 构造动力学
下载PDF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被引量:185
4
作者 漆家福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22,共8页
渤海湾古近纪盆地可以划分为3个裂陷带和1个裂陷区,都分布在上地幔隆起部位。盆地构造变形可以分为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个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由不同尺度的伸展断层和与伸展断层垂直或斜交的变换断层构成连... 渤海湾古近纪盆地可以划分为3个裂陷带和1个裂陷区,都分布在上地幔隆起部位。盆地构造变形可以分为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个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由不同尺度的伸展断层和与伸展断层垂直或斜交的变换断层构成连锁断层系统,在盆地区具有分散的透入性特点,并控制着古近纪断陷的分布和演化。在伸展构造变形基础上叠加了3条北北东向—北东向右旋走滑断裂(带),后者及其伴生构造组成盆地中的呈带状展布的新生代走滑构造系统。伸展构造是一种“水平层状的”薄皮构造。正断层向深部收敛或终止于中地壳内的拆离断层面上。走滑构造是一种“垂直带状的”厚皮构造。浅层的走滑断层以多种方式并入到深断裂带中。这两种构造系统是盆地区新生代时期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两种作用机制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渤海湾
下载PDF
裂陷盆地伸展方位与构造作用及对构造样式的控制——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吴林 陈清华 +4 位作者 刘寅 王玺 张晓丹 孙珂 陈传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8,共10页
南部断阶带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边界构造带,由吴堡断阶带和真武断阶带两个部分组成,具有复杂的构造作用过程和构造样式。在南部断阶带几何学特征研究基础上,以应力-应变分析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法反演所得的伸展率进行横向对比,明确... 南部断阶带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边界构造带,由吴堡断阶带和真武断阶带两个部分组成,具有复杂的构造作用过程和构造样式。在南部断阶带几何学特征研究基础上,以应力-应变分析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法反演所得的伸展率进行横向对比,明确高邮凹陷各时期的优势伸展方位,从而分析南部断阶带的构造作用及其对构造样式的控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优势伸展方位经历了NW向(K_2t^2—E_2d),NS向(E_2s)和NW向(Ny—Qd)的变化过程,首次从定量角度深入认识了高邮凹陷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方向。由于不同时期优势伸展方位与断阶带呈不同角度斜交,吴堡断阶带经历了纯伸展、右行走滑-伸展与纯伸展3期构造作用,形成了平面斜交式和剖面马尾状的简单断层组合样式;真武断阶带经历了左行走滑-伸展、右行走滑-伸展和左行走滑-伸展3期构造作用,形成了平面网格式与剖面复式马尾状的复杂断层组合样式。伸展速率与走滑速率研究表明,断阶带伸展与走滑作用主要发生在阜宁组、戴南组和三垛组,多期次的走滑-伸展作用是南部断阶带构造样式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 走滑 伸展方位 构造样式 断阶带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 被引量:117
6
作者 刘和甫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99-724,共26页
沉积盆地分类和构造样式分析应从(1)几何学,(2)运动学,(3)动力学和(4)时间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从动力学系统可以将盆地分为;(1)裂陷盆地,(2)压陷盆地和(3)走滑盆地3大类;随着时间进展从板块运动学系统可以划分出盆地的演化序列;在一定构... 沉积盆地分类和构造样式分析应从(1)几何学,(2)运动学,(3)动力学和(4)时间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从动力学系统可以将盆地分为;(1)裂陷盆地,(2)压陷盆地和(3)走滑盆地3大类;随着时间进展从板块运动学系统可以划分出盆地的演化序列;在一定构造阶段可以形成一定的盆地几何特征,各类盆地相应地产生伸展构造体系、压缩构造体系和走滑构造体系等各种构造样式,盆地构造分析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和技术路线,全球动力学系统和板块构造理论为盆地分类提供理论基础,构造样式对比为预测和外推盆地的构造圈闭类型及反射地震剖面解释提供各种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地球动力学 沉积盆地
下载PDF
南海中建南盆地构造样式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中建南盆地是发育于南海西部陆缘我国传统疆界线附近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大部分区域位于我国传统疆界线内。在对盆地近万千米多道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解释的基础上,对盆地的主要构造样式以及它们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分布面... 中建南盆地是发育于南海西部陆缘我国传统疆界线附近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大部分区域位于我国传统疆界线内。在对盆地近万千米多道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解释的基础上,对盆地的主要构造样式以及它们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油气前景良好。盆地是属于早期断陷、后期经走滑改造而成的复合型盆地,其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发育不同的构造样式:早期为断陷阶段,伸展型构造样式发育;中期为断坳—压扭或走滑反转阶段,产生走滑或压扭性构造样式;晚期为区域沉降阶段,以垂向沉积为主,无明显的构造样式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伸展型构造 走滑反转构造 中建南盆地 南海
下载PDF
琼东南—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构造样式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能源 吴景富 +4 位作者 漆家福 张功成 何玉平 苏克露 廖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2-37,130-131,共6页
南海区域构造运动复杂,对其北部深水区的构造样式及分类标准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以该区琼东南—珠江口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震反射资料,结合盆地的结构特征,分析、总结了深水区构造样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根据... 南海区域构造运动复杂,对其北部深水区的构造样式及分类标准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以该区琼东南—珠江口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震反射资料,结合盆地的结构特征,分析、总结了深水区构造样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根据构造样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可以将琼东南—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划分为伸展构造样式、走滑构造样式与重力构造样式3类;②伸展构造样式可继续划分为地堑式、平面式半地堑、铲式半地堑及坡坪式半地堑;走滑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剖面上的花状构造、平面上的雁列断层及马尾状断层等;重力构造样式表现形式多样,既有以侧向滑动为主要特征的滚动背斜、重力滑动断层,也有以垂向运动为主的垮塌构造、底辟构造;③上述3类构造样式分布于盆地的3个构造层中,与盆地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动力学机制密切相关。伸展构造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下构造层(裂陷期盆地);走滑构造分布于中下构造层(裂陷期盆地—裂陷后坳陷期盆地);重力构造样式分布广泛,在盆地深层—浅层均有分布,但表现形式不同。这些成果与认识对该区后续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一珠江口盆地 深水区 构造样式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重力构造 分布规律 南海
下载PDF
河南西峡晚白垩世盆地的沉积演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国成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5-90,共6页
通过对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地层沉积特征的观察研究 ,分析了其形成环境和盆地充填演化历史 .根据古水流特征 ,认为西峡盆地北部边界断层以北是主要物源区 ,南部物源区是次要物源区 ,由北向南依次展布为冲积扇体系、辫状河体系和曲流河体系 ... 通过对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地层沉积特征的观察研究 ,分析了其形成环境和盆地充填演化历史 .根据古水流特征 ,认为西峡盆地北部边界断层以北是主要物源区 ,南部物源区是次要物源区 ,由北向南依次展布为冲积扇体系、辫状河体系和曲流河体系 ,整个盆地为不对称充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晚白垩世 沉积体系 走滑引张盆地 沉积古地理 西峡盆地
下载PDF
试论南中国海盆地新生代板块构造及盆地动力学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功成 王良书 +5 位作者 唐显春 张开均 刘绍文 赵志刚 王鹏 钟锴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8-652,共15页
南海地处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互带,是西太平洋地区面积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对探讨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相互作用及油气勘探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虽备受关注但仍存争议。综合目前该区及外围... 南海地处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互带,是西太平洋地区面积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对探讨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相互作用及油气勘探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虽备受关注但仍存争议。综合目前该区及外围已有的大地构造等方面的资料,本文从探讨南海外围的构造格架及中-新生代演化过程入手,分析了南海及外围板块构造早第三纪、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的板块演化序列及相应的沉积过程,以期对南海盆地的成盆动力学过程提供约束和启示。此外,还进一步概括了南海北、西和南部大陆边缘性质及其相应的盆地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拉分作用 伸展盆地 构造体制 南海
下载PDF
饶阳凹陷构造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邹伟宏 戴俊生 +3 位作者 王余泉 宋永东 任文博 王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3-466,共4页
饶阳凹陷是一个东断西超的新生代箕状断陷,内部发育了一系列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是主体。统计各层位四级断层的走向得出,古近纪由早至晚伸展方向由近东西向到北西-南东向再到近南北向顺时针旋转。右行走滑构造也很明显,表现为... 饶阳凹陷是一个东断西超的新生代箕状断陷,内部发育了一系列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是主体。统计各层位四级断层的走向得出,古近纪由早至晚伸展方向由近东西向到北西-南东向再到近南北向顺时针旋转。右行走滑构造也很明显,表现为雁列构造、帚状构造、花状构造、主断裂尾部构造等主断面陡倾,主要形成于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期。马西、河间、留路等主控断层的坡坪式形态和伸展活动,导致了自东向西依次为断裂构造带、主洼槽带、中央潜山带、次洼槽带、斜坡的规律性分布。北部主滑脱面深度大,为基底掀斜翘倾区;中部主滑脱面深度较大,为基底断弯区;南部主滑脱面深度较小,为盖层滑脱断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饶阳凹陷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坡坪式断层 滑脱面
下载PDF
走滑与伸展叠合区构造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以渤海南部BZ25-1/1S油田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晓庆 李伟 +4 位作者 杨波 宿雯 吴智平 刘超 姜治群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70,共10页
根据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圈闭要素等资料,通过断裂体系发育与演化,以及构造控制下的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差异、圈闭类型及分布差异分析,研究走滑与伸展构造叠合区特征,并对BZ25-1/1S油田油气深浅成藏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伸展... 根据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圈闭要素等资料,通过断裂体系发育与演化,以及构造控制下的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差异、圈闭类型及分布差异分析,研究走滑与伸展构造叠合区特征,并对BZ25-1/1S油田油气深浅成藏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伸展断裂体系控制研究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走滑作用形成的压扭应力改造研究区构造格局;伸展构造控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并与断层相匹配,控制研究区深浅成藏的输导及储盖条件;伸展作用控制浅部构造圈闭的形成,走滑作用控制深部构造圈闭的形成,两者结合为深浅成藏差异性提供圈闭条件;伸展断层上盘易于浅部运聚成藏,下盘易于深部层位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叠合区 石油地质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8
13
作者 徐长贵 于水 +3 位作者 林畅松 王昕 王粤川 李慧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27-635,共9页
陆相断陷湖盆边缘构造带是湖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紧邻生油中心,是陆相断陷湖盆的油气主要富集带之一。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可划分为伸展型湖盆边缘和走滑型湖盆边缘两大类,伸展型湖盆边缘又可划分为陡坡断裂型湖盆边... 陆相断陷湖盆边缘构造带是湖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紧邻生油中心,是陆相断陷湖盆的油气主要富集带之一。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可划分为伸展型湖盆边缘和走滑型湖盆边缘两大类,伸展型湖盆边缘又可划分为陡坡断裂型湖盆边缘、缓坡断裂型湖盆边缘、简单缓坡带型湖盆边缘和轴向斜坡型湖盆边缘。伸展型湖盆边缘在全区各大凹陷均可见,走滑型湖盆边缘仅发育在盆地的东部地区,主要受郯庐断裂带的控制。不同类型湖盆边缘的构造活动方式和构造演化过程各不相同,因而其所形成的地貌形态有较大的差别,可容空间和沉积基准面的变化各具特色,从而导致不同构造样式的湖盆边缘具有不同的沉积层序构成模式。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对层序构成的控制作用的分析对储集层预测和岩性圈闭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型湖盆边缘 走滑型湖盆边缘 构造样式 层序构成 古近系 渤海
下载PDF
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及地球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68
14
作者 陈发景 汪新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1-424,共14页
讨论了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和地球动力学模式:(1)按照地球动力学背景,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成伸展、缩短挠曲和走滑3种成因类型;(2)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概念,并按照盆地成因类型、板块... 讨论了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和地球动力学模式:(1)按照地球动力学背景,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成伸展、缩短挠曲和走滑3种成因类型;(2)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概念,并按照盆地成因类型、板块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讨论了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分布;(3)根据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基底和岩石圈结构以及地温场等特征,建立了有关大陆内伸展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油气藏 成因类型 构造体系 地球动力学模式
下载PD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Cenozoic basins offshore the Bohai Sea 被引量:38
15
作者 QI JiaFu1,2,ZHOU XinHuai3,DENG RongJing4 & ZHANG KeXin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 and Prospecting,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Beijing 102249,China 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Beijing 102200,China +1 位作者 3 Tianjin Branch of CNOOC China Limited,Tianjin 300451,China 4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CNOOC China Limited,Beijing100027,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20-31,共12页
The Tan-Lu fault zone across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Cenozoic basins offshore the Bohai Sea is a NNE-trending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Cenozoic basin cover. It cuts through NE-to NNE-s... The Tan-Lu fault zone across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Cenozoic basins offshore the Bohai Sea is a NNE-trending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Cenozoic basin cover. It cuts through NE-to NNE-striking major extensional faults that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Paleogene basins. Recent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dicates that Cenozoic structural activities of the Tan-Lu fault system hav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ed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offshore the Bohai Sea. As part of a deep fault zone the Tan-Lu fault zone has been activated since the Oligocene,and obviously affect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offshore Bohai basins since then. The formation of Paleogene rift basins offshore the Bohai Sea has utilized the pre-exis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that developed in the late Mes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ke-slip FAULT extensionAL structure Tan-Lu FAULT zone Bohaiwan basin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构造发育特征与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少武 周东红 +3 位作者 王德英 张京思 张震 李颖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2-541,共10页
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位于NE向郯庐断裂带和NW向张家口—蓬莱走滑断裂带交会形成的强烈转换拉张构造区,其断裂系统具有伸展与走滑双重动力作用机制。通过对秦南凹陷各个洼陷的结构和构造特征进行精细描述,统计对比了主要控洼断裂在新生代... 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位于NE向郯庐断裂带和NW向张家口—蓬莱走滑断裂带交会形成的强烈转换拉张构造区,其断裂系统具有伸展与走滑双重动力作用机制。通过对秦南凹陷各个洼陷的结构和构造特征进行精细描述,统计对比了主要控洼断裂在新生代各时期的活动量,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秦南凹陷的形成演化进行了恢复。研究认为,秦南凹陷的断裂发育特征存在时空差异性,断裂活动强度在区域上具有"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活动性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迁移;秦南凹陷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其中,西洼和东南洼为伸展构造,东洼以走滑—伸展构造为主;秦南凹陷中生代晚期—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可分为7个阶段。通过分析秦南凹陷伸展与走滑的双重动力作用机制及各个洼陷构造发育特征的差异性,揭示了秦南凹陷的构造特征对油气赋存和成藏的影响,为秦南凹陷东洼的有利油气勘探方向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构造演化 秦南凹陷 渤海湾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