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pressive Structures in the Ghadir Shear Belt, Eastern Desert, Egypt: Evidence for Partitioning of Oblique Convergence in the Arabian-Nubian Shield during Gondwana Agglutin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Mohamed ABD EL-WAHED Samir KAMH +1 位作者 Mahmoud ASHMAWY Aly SHEBL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614-1646,共33页
Transpressional deform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evolution of the ArabianNubian Shield including the Central Eastern Desert of Egypt.The Ghadir Shear Belt is a 35 km-long,NW-oriented... Transpressional deform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evolution of the ArabianNubian Shield including the Central Eastern Desert of Egypt.The Ghadir Shear Belt is a 35 km-long,NW-oriented brittleductile shear zone that underwent overall sinistral transpression during the Late Neoproterozoic.Within this shear belt,strain is highly partitioned into shortening,oblique,extensional and strike-slip structures at multiple scales.Moreover,strain partitioning is heterogeneous along-strike giving rise to three distinct structural domains.In the East Ghadir and Ambaut shear belts,the strain is pure-shear dominated whereas the narrow sectors parallel to the shear walls in the West Ghadir Shear Zone are simple-shear dominated.These domains are comparable to splay-dominated and thrust-dominated strike-slip shear zones.The kinematic transition along the Ghadir shear belt is consistent with separate strike-slip and thrustsense shear zones.The earlier fabric(S1),is locally recognized in low strain areas and SW-ward thrusts.S2 is associated with a shallowly plunging stretching lineation(L2),and defines^NW-SE major upright macroscopic folds in the East Ghadir shear belt.F2 folds are superimposed by^NNW–SSE tight-minor and major F3 folds that are kinematically compatible with sinistral transpressional deformation along the West Ghadir Shear Zone and may represent strain partitioning during deformation.F2 and F3 folds are superimposed by ENE–WSW gentle F4 folds in the Ambaut shear belt.The sub-parallelism of F3 and F4 fold axes with the shear zones may have resulted from strain partitioning associated with simple shear deformation along narrow mylonite zones and pure shear-dominant deformation in fold zones.Dextral ENEstriking shear zones were subsequently active at ca.595 Ma,coeval with sinistral shearing along NW-to NNW-striking shear zones.The occurrence of upright folds and folds with vertical axes suggests that transpress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Ghadir shear belt.Oblique convergence may have been provoked by the buckling of the Hafafit gneiss-cored domes and relative rotations between its segments.Upright folds,fold with vertical axes and sinistral strike-slip shear zones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strain partitioning.The West Ghadir Shear Zone contains thrusts and strikeslip shear zones that resulted from lateral escape tectonics associated with lateral imbrication and transpression in response to oblique squeezing of the Arabian-Nubian Shield during agglutination of East and West Gondw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an-Nubian Shield Ghadir shear belt TRANSPRESSION splay-dominated and thrust-dominated strike-slip shear zones EGYPT
下载PDF
两种结构类型的走滑相关剪断裂带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书平 田作基 +3 位作者 徐世东 马中振 常少英 赵怀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里德尔剪切是走滑带的典型构造样式,但近年来发现的很多剪断裂带中的剪断裂组合样式与经典里德尔剪切不同。在这些剪断裂带中,剪断裂的排列方式与两盘位移方向性质相同,即左阶左行或右阶右行,被称为同阶行剪断裂,其叠合部位具有离散性... 里德尔剪切是走滑带的典型构造样式,但近年来发现的很多剪断裂带中的剪断裂组合样式与经典里德尔剪切不同。在这些剪断裂带中,剪断裂的排列方式与两盘位移方向性质相同,即左阶左行或右阶右行,被称为同阶行剪断裂,其叠合部位具有离散性质。基于库伦破裂准则,认为这些剪断裂带是在双剪切带夹持的断夹块上发育的。在双剪切作用下,最大主应力迹线方向上将产生2组共轭势剪破裂,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与最大剪应力(主走滑方向)成小锐夹角的剪破裂将优先得到发展,而与最大剪应力成大锐夹角的剪破裂将受到抑制而被限制在前者之间,形成一种不同于经典里德尔剪切组合样式的新型剪断裂带。这种类型的剪断裂带发育离散型叠合带,对成藏成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带 剪断裂 里德尔剪切 同阶行 异阶行 双扭动 库伦破裂
下载PDF
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3
作者 鲍典 胡文革 +4 位作者 曹飞 彭小平 廖世禧 潘琳 王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为探索走滑断裂破碎带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遥感影像和岩心测试资料,对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刻画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破碎带在平面上可分为北部张扭... 为探索走滑断裂破碎带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遥感影像和岩心测试资料,对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刻画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破碎带在平面上可分为北部张扭段和南部压扭段,不同段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存在差异,张扭段裂缝开度更大,压扭段裂缝长度、裂缝线密度、破碎区面积和洞穴面积更大,总体上,压扭段储集空间发育规模相对较大;走滑断裂带构造应力是决定优势储集空间发育的外部因素,岩层厚度和岩石矿物组成是控制储集空间发育的内部因素,岩层厚度大于1 m且碳酸钙含量低于70%的碳酸盐岩经压扭作用改造后,可形成缝洞型储集体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江走滑断裂带 破碎带 张扭段 压扭段 断控缝洞型储集体 储集空间 发育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华南板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最直接响应:吴川-四会走滑断裂带宏-微观构造解析
4
作者 张献河 黄建桦 +5 位作者 张波 李出安 王水石 侯照亮 刘佳宁 邱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23-3948,共26页
长度超过500km的吴川-四会走滑断裂带是东亚大陆边缘NE向走滑剪切体系的重要组成,其主要活动时期为中生代,该断裂系统是云开杂岩带的重要边界构造,但其变形特征、运动学和活动时间等仍存争议。宏-微观构造观测表明,吴川-四会断裂带存在... 长度超过500km的吴川-四会走滑断裂带是东亚大陆边缘NE向走滑剪切体系的重要组成,其主要活动时期为中生代,该断裂系统是云开杂岩带的重要边界构造,但其变形特征、运动学和活动时间等仍存争议。宏-微观构造观测表明,吴川-四会断裂带存在右行走滑剪切运动。断裂带内,韧性、脆-韧性以及脆性构造均有出露,剪切带韧性面理主体向北西陡倾,发育近水平线理,存在逆冲运动分量。微观构造和石英CPOs组构特征分析表明,西南段为右行韧性走滑剪切,韧性变形温度约为400~500℃;剪切带向北东方向延伸,逐渐过渡为脆-韧性剪切带和脆性破裂带,剪切变形温度降低为350℃或200℃以下。断裂带内变形和未变形岩浆岩的锆石U-Pb年龄和独居石U-(Th)-Pb年龄限定,右行走滑剪切开始或发生于227Ma或稍早,190~181Ma仍持续剪切;它比该带的左行走滑剪切活动事件(230~220Ma)稍晚或近同期,但早于华南大陆中-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事件(~180Ma),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斜俯冲诱发的区域E-W向伸展构造的时间基本吻合。结合东亚大陆边缘普遍发生的走滑剪切体系、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空间展布特征,暗示东亚大陆的构造体制转换始于227Ma或~190Ma,从左行走滑剪切转换为右行走滑剪切,同时形成或诱发一系列NE向右行走滑断层带的再次活动。中生代华南陆内和板缘走滑剪切作用和走滑剪切运动学反转的发生,暗示华南由古特提斯构造体制转变为古太平洋构造体系控制,即板内走滑断裂活动和运动学转变是板缘构造体制转换的最直接结果和快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剪切 运动学反转 中生代 吴川-四会断裂 华南板块 构造体制转换
下载PDF
连云山岩体韧性走滑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
5
作者 熊言洁 许德如 +2 位作者 向必伟 叶挺威 张子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37,共16页
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部岩石圈经历了从挤压到伸展的构造转变,这一过程反映了古太平洋板片活动方式的变化。连云山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发育E-W向和NE-SW向走滑剪切带。E-W向走滑剪切带(F1)弥散地发育于二云母花岗岩中,而NE... 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部岩石圈经历了从挤压到伸展的构造转变,这一过程反映了古太平洋板片活动方式的变化。连云山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发育E-W向和NE-SW向走滑剪切带。E-W向走滑剪切带(F1)弥散地发育于二云母花岗岩中,而NE-SW向走滑剪切带(F2)以应变集中带形式切过黑云母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岩株,叠加在F1之上。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连云山岩体中剪切变形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150±2 Ma和138±5 Ma。从F2剪切带斑状花岗岩中心向边缘,石英C轴组构揭示糜棱岩中石英滑移系从柱面<c>到底面,表明从岩体中心向边缘变形温度从500℃降至约300℃。据此可以确定F1变形时间为150 Ma之后,F2变形时间为斑状花岗岩冷却至中心温度约400~500℃时,接近138 Ma。应力分析揭示两条剪切带发育的最大主应力(σ1)为NEE-SWW向,指示早白垩世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扬子板块低角度俯冲方向为NEE-SWW向,深俯冲板片“回绕”时间略晚于138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山岩体 走滑剪切带 挤压构造 石英C轴组构 古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右江断裂带旧州—泽屯小段的地貌与第四纪活动图像
6
作者 张沛全 左天惠 +2 位作者 邹衍 莫焱兰 杨会丽 《华南地震》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探讨右江断裂带百色以西段北支旧州—泽屯小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从右江上游的乐里河、澄碧河流域的构造地貌研究入手,首先对两条河流开展遥感地质解译,利用河流地貌与断层活动的响应关系获取断层的可能部位,对断层活动可能出露的部位... 为探讨右江断裂带百色以西段北支旧州—泽屯小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从右江上游的乐里河、澄碧河流域的构造地貌研究入手,首先对两条河流开展遥感地质解译,利用河流地貌与断层活动的响应关系获取断层的可能部位,对断层活动可能出露的部位开展路线地质地貌调查并进行验证,试图勾勒出该小段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图像,最后讨论了该小段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的成熟度。遥感地质解译和野外调查的结果显示:旧州—泽屯小段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图像与构造物理实验中的R剪切断层发育阶段图像相似,其成熟度低。这可能是该小段断裂带至今缺乏5.0级以上的高震级地震记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断裂带 构造地貌 走滑断层 里德尔剪切 第四纪 断层成熟度 倾斜摄影测量
下载PDF
滇西哀牢山构造带:结构与演化 被引量:67
7
作者 刘俊来 唐渊 +4 位作者 宋志杰 Tran My Dung 翟云峰 吴文彬 陈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5-1303,共19页
哀牢山构造带是藏东(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线性构造,它分隔了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并保存了多阶段复杂大地构造演化的记录。哀牢山构造带内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晚太古代—新元古代深变质岩系、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剪切带)、金... 哀牢山构造带是藏东(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线性构造,它分隔了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并保存了多阶段复杂大地构造演化的记录。哀牢山构造带内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晚太古代—新元古代深变质岩系、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剪切带)、金平—沱江晚二叠—早三叠世裂谷带残余和哀牢山早石炭世—早三叠世混杂岩带。具有不同特点的地质单元间被以新生代为主发育的断裂构造所间隔;而不同时期异地就位或混合岩化成因的花岗质岩石在构造带中普遍存在。哀牢山构造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部分(尤其是其东部带)具有亲扬子地块的属性,保留了自晚太古代到新元古代地壳演化的记录。一直到早古生代时期,哀牢山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与扬子—华南地区依然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洋打开之后,该带与华南-扬子板块之间分化成2个属性不同的构造域,始于早石炭世打开的哀牢山洋与始于早二叠世打开的金平—沱江洋依次消亡。特提斯洋的闭合,一方面形成了古哀牢山造山带,同时使得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回复到一个统一的陆内环境中;印度—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这一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相继形成了早新生代哀牢山造山带、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造山后区域性伸展与高钾碱性岩浆活动性和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印支地块的大规模南东向逃逸、哀牢山大型左行走滑剪切作用及伴生的钙碱性岩浆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特提斯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 走滑剪切带 大地构造演化 构造
下载PDF
西昆仑康西瓦韧性走滑剪切带的两类剪切指向、形成时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9
8
作者 许志琴 戚学祥 +3 位作者 杨经绥 嵇少丞 李海兵 陈方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52-1261,共10页
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显微构造研究表明,西昆仑南缘康西瓦韧性走滑剪切带主要由宽7km的孔兹岩质糜棱岩组成,具有早期自西向东的右行走滑剪切、后期自东向西的左行走滑剪切的剪切应变特征。韧性剪切带孔兹岩质糜棱岩中典型造岩矿物的晶格优... 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显微构造研究表明,西昆仑南缘康西瓦韧性走滑剪切带主要由宽7km的孔兹岩质糜棱岩组成,具有早期自西向东的右行走滑剪切、后期自东向西的左行走滑剪切的剪切应变特征。韧性剪切带孔兹岩质糜棱岩中典型造岩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的电子背散射(EBSD)测量结果表明,钠长石具(010)[001]或(100)[001]滑移系,矽线石具{hk0}[001]滑移系,均反映了高温(>650℃)和中—高温(650~550℃)的应变特征。差应力作用下的变质生长与剪切所致的刚性旋转进一步增加了矽线石的组构强度。然而,石英却具形成于中温→中低温→低温环境(<550℃)的{10ī0}<a>→{10ī1}<a>→{0001}<a>3组滑移系,均指示自东向西的左行剪切指向,EBSD组构的结果与野外剪切应变的判断一致。Ar/Ar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右行韧性走滑作用形成于加里东期(445~428Ma),继后的左行走滑作用主要经历了3次明显的构造热事件(250Ma、203Ma和101~125Ma)。在白垩纪时期,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和康西瓦左行走滑断裂连接成一条连续的巨型(长度2200km)走滑构造带,同时康西瓦走滑断裂和铁克里克逆冲断裂之间的挤压转换域的形成制约了青藏高原西北缘塔里木南部前陆盆地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 康西瓦韧性走滑剪切带 两类剪切指向 EBSD组构 构造事件年代学
下载PDF
济阳坳陷构造样式及其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36
9
作者 陈海云 于建国 +2 位作者 舒良树 侯方英 吴龙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2-632,共11页
通过对济阳坳陷几何学和一系列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走滑式、反转式等三种基本构造样式;按几何学和成因学特征.可进一步分为翘倾断块式、滑动断阶式、潜山披覆式、重力背形式、底辟等5 种次级构造样式。伸展... 通过对济阳坳陷几何学和一系列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走滑式、反转式等三种基本构造样式;按几何学和成因学特征.可进一步分为翘倾断块式、滑动断阶式、潜山披覆式、重力背形式、底辟等5 种次级构造样式。伸展式是济阳坳陷最重要的构造样式,次级构造样式的发育和演化与地质体在坳陷中的构造位置关系密切:翘倾断块构造大部分形成在坳陷的缓坡带,滑动断阶构主要发育在坳陷的陡坡带,底辟构造常见于坳陷的洼陷带,潜山披覆构造多发育在盆地四周隆起区与洼陷中的潜山带,而重力背形构造大多发育在主断层的下降盘。盆地内的重力构造作用可随着沉积加厚作用的持续或加剧而逐渐增强,发育在济阳坳陷东部地区的一系列雁列式和帚状构造是郯庐断裂强烈走滑剪切作用的结果。研究证实,受早、晚白垩纪之交区域构造背景变化的影响,盆区应力场曾发生过从挤压作用向伸展作用的转换,导致济阳坳陷中的反转构造普遍发育,并具有东强西弱的时空演化规律。因此,走滑剪切式构造是郯庐断裂走滑剪切的结果,而反转式构造则是区域构造背景发生转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负反转构造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再会 王立全 +3 位作者 林仕良 丛峰 谢韬 邹光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7-1295,共9页
高黎贡变质带位于高黎贡走滑剪切带以西,呈SN向或NE-SW向带状展布,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选取高黎贡剪切带内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了41.9Ma±1.0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 高黎贡变质带位于高黎贡走滑剪切带以西,呈SN向或NE-SW向带状展布,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选取高黎贡剪切带内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了41.9Ma±1.0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38.4Ma±2.1Ma的变质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演化、岩石组构和年代学资料,认为花岗质糜棱岩原岩结晶年龄为42Ma,遭受糜棱岩化的变质时间为38Ma,同时表明高黎贡剪切带右行走滑的起始时间为38Ma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走滑剪切带 花岗质糜棱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滇西
下载PDF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 被引量:49
11
作者 许志琴 李源 +1 位作者 梁凤华 裴先治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1-680,共10页
中国大陆西北部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如何与东面的"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连接,是涉及中国大陆中部构造格架的关键问题之一。南秦岭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蛇绿岩带和东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对比,以及一... 中国大陆西北部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如何与东面的"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连接,是涉及中国大陆中部构造格架的关键问题之一。南秦岭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蛇绿岩带和东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对比,以及一条位于两者之间的220~204 Ma的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的存在,提供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新的视角,为此,我们提出南秦岭的勉略蛇绿岩带向东通过宁陕-湘河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和大陆俯冲与深俯冲造成的"耀岭河-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缘连接,构成"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缝合带新模式。沿着这条边界,南秦岭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南部的南秦岭被动陆缘单元和北部的南秦岭主动陆缘单元,后者向东的延伸由于南、北板块之间三叠纪的剪切碰撞而尖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 古特提斯蛇绿岩带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宁陕-湘河左行走滑剪切带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成矿作用的构造制约 被引量:39
12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2 位作者 陈文 杨富全 杨建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6-244,共9页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呈东西向展布于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的中部,发育在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南缘,阿奇山-雅满苏火山岩带的北缘,形成的金矿床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端元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热泉型)、剪切带交代蚀变岩型、与中浅...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呈东西向展布于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的中部,发育在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南缘,阿奇山-雅满苏火山岩带的北缘,形成的金矿床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端元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热泉型)、剪切带交代蚀变岩型、与中浅成花岗岩类有关的石英脉型。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二叠纪后碰撞阶段秋格明塔什-黄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形成的右行走滑剪切系统,在剪切系统的不同构造部位由于应力应变状态的不同、岩石渗透率的不同、构造层次(深度)的不同等,导致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在组成比例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所有类型的金矿资源是在同一构造环境下相同区域成矿事件的产物,在不同构造部位产出的金矿床类型可以组成一个连续的金矿化系列。区域一级剪切构造带控制金矿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二级剪切构造控制金矿床的发育,三级剪切裂隙系统控制金矿体(脉)的产出,从而构成三级构造控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成矿作用 走滑断层作用 剪切系统 后碰撞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
下载PDF
郯庐高压走滑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40)Ar/^(39)Ar定年 被引量:57
13
作者 朱光 谢成龙 +2 位作者 王勇生 牛漫兰 刘国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87-1702,共16页
本文首次报导苏鲁造山带西缘新发现的北东向郯庐高压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剪切带糜棱岩中长石与石英皆广泛发生了动态重结晶,其重结晶型式指示变形温度高达600~700℃。糜棱岩基质中新结晶的白云母,经电子探针分析指示为多硅白云母,所... 本文首次报导苏鲁造山带西缘新发现的北东向郯庐高压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剪切带糜棱岩中长石与石英皆广泛发生了动态重结晶,其重结晶型式指示变形温度高达600~700℃。糜棱岩基质中新结晶的白云母,经电子探针分析指示为多硅白云母,所计算的形成压力为1.03~1.45 GPa,表明形成于地壳底部的高压榴辉岩相环境。工作中对剪切带糜棱岩中6个多硅白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测年,其中2个超糜棱岩基质中新结晶多硅白云母分别给出了209.9±1.5Ma 和214.3±1.4Ma(皆晚三叠世)的^(40)Ar/^(39)Ar 坪年龄,指示了左旋走滑的冷却年龄。这些年龄值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已有的多硅白云母^(40)Ar/^(39)Ar 年龄基本一致,表明郯庐断裂带形成于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期。结合其它地质现象,笔者认为在这两个板块碰撞中郯庐断裂带是以陆内左旋变换断层的型式出现的,从而将大别与苏鲁造山带大规模左行错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苏鲁造山带 高压走滑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多硅白云母 ^40AR/^39AR年龄
下载PDF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高俊 张建新 王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7-63,T001,共8页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变质地体为一外来体,以深层构造、多期(即前J,J,K_1)叠加变形为特征,并于J_3末增生到欧亚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是叠加在变质地体增生带上,为一左行平移简单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地体 动力学 长乐地区 福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断层特征及控油意义 被引量:23
15
作者 潘杰 刘忠群 +3 位作者 蒲仁海 周思宾 范久霄 刘祎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0-370,共11页
通过综合解释镇原—泾川地区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走滑断层的分布规律、形成期、应力性质及其对长8油藏和高产井的控制作用,得出以下认识:(1)研究区在印支期的NE-SW向挤压作用力下形成了NEE和NNE向"X"型共轭剪切断层,... 通过综合解释镇原—泾川地区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走滑断层的分布规律、形成期、应力性质及其对长8油藏和高产井的控制作用,得出以下认识:(1)研究区在印支期的NE-SW向挤压作用力下形成了NEE和NNE向"X"型共轭剪切断层,在燕山期的SE向右旋压扭作用力下形成NW向断层,NEE向断层持续活动,NNE向断层活动不明显;(2)走滑断层分为Ⅰ、Ⅱ、Ⅲ等3类,其中Ⅰ类自奥陶系及以下地层断至白垩系及以上地层,平面延伸最长,断开地层最厚,在平面上共发育NW和NEE向两组断裂带,Ⅱ类自三叠系内部断至白垩系及以上地层,在平面上主要呈NE向延伸,Ⅲ类自奥陶系及以下地层断至中、上二叠统,在平面上主要呈NNE向延伸;(3)高产水平井均沿Ⅰ类走滑断层分布,沿Ⅱ、Ⅲ类走滑断层分布的长8砂岩多为水层或含油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原—泾川地区 相干积分比法 断裂特征 “X”型共轭剪切断层 走滑断层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第四纪左旋剪切变形的地表地质证据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中海 吴珍汉 +4 位作者 胡道功 赵希涛 韩金良 张永双 江万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3-369,共7页
在青藏铁路的格尔木—拉萨段进行的活动断裂调查发现,在沱沱河—五道梁之间宽约150km的地段内发育了多条由北西西向次级断层左列分布构成的北西西向和北西向左旋张扭性断裂带,在断裂带之间则发育"S"型的北东向裂陷盆地和雁列... 在青藏铁路的格尔木—拉萨段进行的活动断裂调查发现,在沱沱河—五道梁之间宽约150km的地段内发育了多条由北西西向次级断层左列分布构成的北西西向和北西向左旋张扭性断裂带,在断裂带之间则发育"S"型的北东向裂陷盆地和雁列分布的菱形裂陷盆地,盆地边界断裂也为左旋张扭性质。上述断裂带和裂陷带主要形成于第四纪,它们构成了宽约150km的不均匀的左旋简单剪切变形域,该变形域的整体活动性较弱,属于弱的不均匀剪切变形域。但其中的二道沟断陷盆地是个例外,该盆地边界断裂的垂直活动速率约为0 5mm/a,左旋活动速率介于0 8~1 0mm/a之间。而在整个左旋剪切变形带累计的左旋走滑速率不会超过6mm/a,它们所调节的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的地壳南北缩短量也可能仅占总缩短量的15%~30%。上述弱剪切变形域与强烈左旋走滑的昆仑断裂系共同构成了高原中部的左旋剪切变形带,它们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下,起着调节青藏高原南北向缩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活动断裂 左旋走滑 简单剪切 第四纪 变形
下载PDF
内蒙古狼山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时间及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公王斌 胡健民 +2 位作者 吴素娟 刘洋 赵远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75,共13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渣尔泰-白云鄂博-化德元古宙裂谷带,是一条重要的成矿带,发育一系列大型、超大型矿床。裂谷带自西向东分别沉积了中元古代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和化德群。最近的研究表明,分布在狼山地区的渣尔泰群中火山岩夹层锆石U-Pb... 华北克拉通北缘渣尔泰-白云鄂博-化德元古宙裂谷带,是一条重要的成矿带,发育一系列大型、超大型矿床。裂谷带自西向东分别沉积了中元古代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和化德群。最近的研究表明,分布在狼山地区的渣尔泰群中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年龄及碎屑锆石年龄将其时代限定为新元古代,而渣尔泰山一带的渣尔泰群碎屑锆石年龄最小峰值大于1 700 Ma,二者很可能不是同一套地层。前者被从原渣尔泰群中解体出来,称为狼山群。但由于狼山群与渣尔泰群岩石组合的相似性,以及地层展布在区域走向上相连,特别是它们都是华北北缘重要的含矿层,矿化特征也具相似性,导致目前为止这两套地层的叠置关系还不清楚,这对于认识华北北缘中新元古代裂谷发育特征和演化,以及对认识相关矿化规律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和难度。本文对发育于狼山地区平行山体走向的韧性剪切变形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狼山韧性剪切带内变形岩石糜棱面理走向NE-SW,向NW或SE陡倾,矿物拉伸线理向SW或NE缓倾,野外及显微运动学标志显示为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两个糜棱岩化云母石英片岩样品中变形白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356.7±2.5)Ma和(379±4.7)Ma,表明剪切带形成于晚泥盆世。狼山韧性剪切带很可能是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导致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发生相对滑动所形成的。该剪切带晚泥盆世的左行走滑导致新元古代狼山群和中元古代渣尔泰群叠置到一起。因此,在渣尔泰山北侧和狼山南部及阿拉善块体北缘的覆盖层之下,很可能分别存在隐伏的新元古代成矿带和中元古代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山 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 ^40Ar/^39Ar测年 新元古代狼山群 中元古代渣尔泰群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史: 进展与新认识 被引量:177
18
作者 张岳桥 董树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71-1390,共20页
总结出郯庐断裂带中生代运动学演化的过程与历史,概括为"两大运动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第一运动时期对应于三叠纪—早侏罗世早期的"印支运动",以扬子陆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拼合和碰撞造山为主导,郯庐断裂带经历了:... 总结出郯庐断裂带中生代运动学演化的过程与历史,概括为"两大运动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第一运动时期对应于三叠纪—早侏罗世早期的"印支运动",以扬子陆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拼合和碰撞造山为主导,郯庐断裂带经历了:①转换走滑阶段(240-220Ma),其走滑活动局限在大别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之间。这个阶段的陆-陆深俯冲作用使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向西韧性挤出,导致徐淮弧形构造带的形成和发育。②左旋平移走滑阶段(220-190Ma),徐淮弧形构造带向南错移了约145km,并被大别山以北地区的东西向逆冲系统所吸收。左旋走滑扩展使郯庐断裂带贯穿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二运动时期对应于中、晚侏罗世至古新世时期的"燕山运动",郯庐断裂带的演化与东亚活动陆缘的演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经历了③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挤压走滑活动,伴随着华北东部地区岩石圈、地壳增厚和郯庐左旋走滑断裂系的发育。④早白垩世以地壳伸展和陆内裂谷断陷作用为主,使早期增厚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发生垮塌和减薄。⑤晚白垩世—古新世以右旋走滑为主,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发育一系列拉分盆地。系统地阐述了郯庐断裂带中生代发育过程与地质特征,及其在东亚大陆演化历史中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郯庐断裂系 中生代 基底走滑韧性剪切带 徐淮弧形构造 走滑构造 伸展构造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剪切过程中定向生长锆石的发现及其意义——来自于显微构造和锆石内部矿物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海兵 杨经绥 +3 位作者 吴才来 宋述光 刘福来 史仁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8-303,共6页
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出露一套走滑过程中形成的花岗质和角闪质糜棱岩。从糜棱岩中分选出3种类型的锆石:岩浆成因的长柱状锆石、柱状锆石和变质成因的次浑圆状锆石。这3种锆石的显微结构和构造特征以及它们内部的矿物包裹体均有所区别。其... 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出露一套走滑过程中形成的花岗质和角闪质糜棱岩。从糜棱岩中分选出3种类型的锆石:岩浆成因的长柱状锆石、柱状锆石和变质成因的次浑圆状锆石。这3种锆石的显微结构和构造特征以及它们内部的矿物包裹体均有所区别。其中长柱状锆石在岩石中定向排列,晶体长轴方向与拉伸线理方向一致,并且内部的所有矿物包裹体的长轴方向均与锆石的长轴方向平行,即与拉伸线理方向平行;拉曼研究表明包裹体矿物具熔融相特征;阴极发光图像中反映出这种锆石具有相对均一的内部结构。因此,该长柱状锆石是在韧性剪切过程中部分熔融环境下快速定向生长的,不仅代表了走滑剪切过程中的剪切应变方向,而且其生长年龄代表了走滑剪切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剪切 糜棱岩 定向生长锆石 矿物包裹体 阿尔金断裂
下载PDF
湘赣边鹿井矿田与走滑断层有关的铀矿化作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先福 李建威 傅昭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6-479,共4页
鹿井矿田是湘赣边高值地质异常带内最重要的局部性致矿异常区.野外解析构造学研究表明,遂川-热水走滑构造直接控制了矿区剪切重熔型岩浆岩、拉分盆地及大型铀矿床的形成和分布重点讨论了走滑断层作用与铀矿质来源、成矿构造条件和成矿... 鹿井矿田是湘赣边高值地质异常带内最重要的局部性致矿异常区.野外解析构造学研究表明,遂川-热水走滑构造直接控制了矿区剪切重熔型岩浆岩、拉分盆地及大型铀矿床的形成和分布重点讨论了走滑断层作用与铀矿质来源、成矿构造条件和成矿媒介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提出了鹿井矿区走滑剪切成矿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剪切成矿作用 铀矿田 矿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