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梓潼地区深层走滑断裂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英强 卞昌蓉 +4 位作者 李双建 刘光祥 孙炜 张磊 李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50,共15页
随着地震资料品质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内部发现了多方向、多级别的走滑断裂,但整体研究程度低。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利用断层构造精细解析方法,识别出川西梓潼地区中-下三叠统含膏盐层之下发育小位移、弱走滑断裂,具有... 随着地震资料品质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内部发现了多方向、多级别的走滑断裂,但整体研究程度低。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利用断层构造精细解析方法,识别出川西梓潼地区中-下三叠统含膏盐层之下发育小位移、弱走滑断裂,具有“沟源、控藏”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梓潼地区发育NE向和NW向两组走向的走滑断裂,并以NE向的具有压扭性质的断裂为主导,具有纵向滑移距小、分层剪切、倾向摆动的结构特征,平面上表现为不连续的、线状展布特征。梓潼地区NE向走滑断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龙门山与川西地区中—新生代应力场的变化以及边界断裂运动学方式。基于叠接段构造变形样式和雁列力学模式,厘定NE向走滑断裂以左行为主,与龙门山主断裂印支晚期逆冲兼左行走滑运动方式一致,对应开始形成时间为印支晚期。走滑断裂可有效输导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向上运移,有利于栖霞组、茅口组等储集层的油气聚集,形成该区多层系含气局面,为寻找川西海相天然气勘探新类型打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高陡断裂 构造变形 成因机制 勘探意义 川西地区
下载PDF
渤海湾地区断层相关褶皱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克基 漆家福 +3 位作者 余一欣 平英奇 张晨 高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5-636,420,共12页
利用最新的地震解释资料,对渤海湾地区伸展和走滑断层相关褶皱的分类、形态特征、成因机制、不同褶皱之间关系及其时空展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勘探实践,研究不同类型断层相关褶皱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伸展和走滑两种断层相... 利用最新的地震解释资料,对渤海湾地区伸展和走滑断层相关褶皱的分类、形态特征、成因机制、不同褶皱之间关系及其时空展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勘探实践,研究不同类型断层相关褶皱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伸展和走滑两种断层相关褶皱在形态特征、发育过程和成因机制上具有较大差异,但相互之间也有联系:同一断裂的不同演化阶段可形成不同形态的相关褶皱,不同类型的褶皱可以互相改造、叠置。断层相关褶皱的时空分布与断裂的演化阶段密切相关:在时间上古近纪主要发育伸展断层相关褶皱,新近纪主要发育走滑断层相关褶皱;在空间上伸展断层相关褶皱在盆地内广泛分布,走滑断层相关褶皱呈条带状分布;在层位上孔店组—东二段主要发育伸展断层相关褶皱,明化镇组—第四系主要发育走滑断层相关褶皱。伸展和走滑断层相关褶皱均可形成良好的圈闭条件,并促进油气运移,但走滑断层相关褶皱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烃源岩生排烃时间滞后,促使浅层晚期快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伸展断裂 走滑断裂 断层相关褶皱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平直断层黏滑过程热场演化及失稳部位识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任雅琼 马瑾 +1 位作者 刘培洵 陈顺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6,共12页
实验室断层黏滑伴随有温度变化,温度不但与摩擦滑动有关,还与样本的应力状态相关。文中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全场观测,研究平直断层黏滑不同阶段的热场演化。实验不仅观测到了峰值前后从应力积累转变为释放导致的温度由升转降的现象,还观... 实验室断层黏滑伴随有温度变化,温度不但与摩擦滑动有关,还与样本的应力状态相关。文中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全场观测,研究平直断层黏滑不同阶段的热场演化。实验不仅观测到了峰值前后从应力积累转变为释放导致的温度由升转降的现象,还观测到了失稳后断层升温和块体降温的相反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沿断层各个部位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发现了识别失稳部位的温度前兆:失稳部位的温度从强偏离线性阶段开始,一直是相对高值,在亚失稳阶段升温速率突然增大,远高于其他部位。分离摩擦和应力的作用后,发现亚失稳阶段失稳部位的升温发生于围岩上而非断层带上,说明断层处于闭锁状态而相邻的围岩区域处于应力集中状态,推测满足这2个条件的部位可能是未来的失稳部位。此现象或许有助于野外发震位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失稳 失稳部位 地震前兆 温度 平直断层 温度变化机理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中段南月牙山古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邵延秀 袁道阳 +4 位作者 刘静 Jerome Van der Woerd 李志刚 吴磊 刘方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5-454,共20页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其几何结构和运动学性质对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在柴达木盆地西缘、索尔库里盆地南约10km的盐壳区发现一长约14km的古地震地表破裂...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其几何结构和运动学性质对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在柴达木盆地西缘、索尔库里盆地南约10km的盐壳区发现一长约14km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震破裂带与阿尔金主走滑断裂近平行,根据几何形态大致可将其分为3段走向不同的次级段落,总体走向为N80°E,但局部段落的走向存在变化。该破裂带的构造样式以挤压隆起、次级断裂、裂槽、三角拉分盆地和断陷盆地为主要特征,多相间出现,是典型的走滑断层上的地震破裂带特征,文中利用野外活动断裂地质填图方法标绘了30余个挤压隆起体。另外,考察中还发现在多数挤压隆起上有多次地震重复活动的证据。根据附近盐壳钻孔年龄和地震裂缝中沉积物的年龄结果推测,最新一次地震事件发震时间的下限为全新世。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向E进入大通沟南山,其地貌特征表现为较连续的逆冲陡坎,而向W破裂带逐渐消失。通过地震反射剖面推测认为该破裂带向W与阿尔金断裂平顶山次级断裂相接。作为阿尔金断裂的1个构造节点,平顶山将部分应变传递到青藏高原内部的月牙山-大通沟断裂,其多次活动造成了月牙山东约14km长的地表破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柴达木盆地 古地震地表破裂带 走滑断裂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几何学、性质和生长方式 被引量:46
5
作者 崔军文 张晓卫 李朋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9-516,共8页
阿尔金断裂具有线性与弧形相叠加的几何学特征及强烈的时空不均一性,阿尔金断裂是一条同时具有逆冲、左行走滑和正滑复杂力学性质的巨型断裂系。走滑作用和正滑作用的主要时期分别为白垩纪-新生代和上新世-第四纪,逆冲作用则是晚古生代... 阿尔金断裂具有线性与弧形相叠加的几何学特征及强烈的时空不均一性,阿尔金断裂是一条同时具有逆冲、左行走滑和正滑复杂力学性质的巨型断裂系。走滑作用和正滑作用的主要时期分别为白垩纪-新生代和上新世-第四纪,逆冲作用则是晚古生代以来一直起主导作用的变形事件(大约305Ma以来)。阿尔金断裂的形成与其两侧地块的强烈不均一变形(阿尔金山腹地以收缩变形为主,祁连地块以逆冲扩展为主)有关,它经历了分段破裂、逐段连接和逐渐扩展的动力学过程,其形成与祁连地块中的上叠式逆冲序列和青藏高原隆升同步,随着自南而北逆冲扩展和青藏高原隆升的不断加剧,阿尔金断裂北东端点往北东方向扩展,南西端点往南西方向生长,这一运动学过程持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学 阿尔金断裂 逆冲序列 扩展 左行走滑 生长方式
下载PDF
柴北缘大型基底断裂--马仙断裂的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亮 肖安成 +5 位作者 杨树锋 巩庆霖 周苏平 沈中延 吴磊 楼谦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利用地面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对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马仙断裂带的平面分布和剖面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详细的研究了该断裂的形成、发育时间和运动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断裂活动的运动学模型。研究认为马仙断裂形成... 利用地面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对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马仙断裂带的平面分布和剖面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详细的研究了该断裂的形成、发育时间和运动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断裂活动的运动学模型。研究认为马仙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在整个新生代期间长期活动,控制了断裂两侧的盆地结构、沉积分布和油气聚集,是一条断面南倾的具有左行走滑分量的斜向冲断层。马仙断裂的运动特征源于南祁连山对盆地的差异性推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马仙断裂 运动学特征 左行斜向冲断
下载PDF
渤海古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7
7
作者 徐长贵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6期365-371,共7页
渤海海域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多幕裂陷、多旋回叠加、多成因机制复合的特征,盆地中不同时期发育的不同尺度、不同产状、不同性质的断层纵横交错和上下叠置,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构造极其复杂而有层次,造就了渤海海域极具特色的坡折类型。根... 渤海海域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多幕裂陷、多旋回叠加、多成因机制复合的特征,盆地中不同时期发育的不同尺度、不同产状、不同性质的断层纵横交错和上下叠置,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构造极其复杂而有层次,造就了渤海海域极具特色的坡折类型。根据坡折带的成因、平面组合样式及控相的差异性,可将渤海海域古近系坡折带划分为伸展型边界断裂坡折带、走滑型边界断裂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基底先存地形坡折带等4种类型,不同类型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明显不同。坡折带是陆相断陷盆地碎屑物质富集的主要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坡折就一定能找到砂体,“山(有效物源)—沟(大型长期侵蚀沟谷)—坡(古坡折带)—面(层序界面)”的有效配置是在坡折处形成砂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成因类型 伸展型边界断裂坡折带 走滑型边界断裂坡折带 沉积坡折带 基底先存地形坡折带 沉积体系 渤海海域 古近系
下载PDF
1995年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时淡路岛上出现的地震断层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林爱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2-33,共12页
1995年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时在淡路岛上出现的地表地震断层主要由三条地表破裂带组成:野岛地震断层、松帆地震断层和捕本地震断层。野岛地震断层从淡路岛北端的淡路町往西南延伸到一宫町的尾崎,长达18km。其北段沿着早期存在... 1995年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时在淡路岛上出现的地表地震断层主要由三条地表破裂带组成:野岛地震断层、松帆地震断层和捕本地震断层。野岛地震断层从淡路岛北端的淡路町往西南延伸到一宫町的尾崎,长达18km。其北段沿着早期存在的野岛断层分布,而南段则作为新断层出现。野岛地震断层的北段主要由一些相互平行或次平行的右列剪切断层和许多左列张性裂隙组成,其南段则是由集中在十多米宽的大量不连续的地表破裂带所组成。野岛地震断层一般走向N30°~60°E、倾向SE。地貌错位和断层擦痕均显示出此断层为一具有道断层性质的右旋走滑断层。沿一些主要露头测定的北段水平位移量一般为100~200cm,垂直位移量为50~100cm;而南段的水平、垂直位移量均只有几厘米至20cm。最大位移量在平林断层崖测得:水平180cm、垂直130cm、实际位移量215cm。松帆地震断层走向N40°~60°W,沿着淡路岛北端部的海岸线分布,长达约1Km。楠本地震断层沿早期存在的楠本断层出现,分布于淡路岛东北部的海岸边上,走向N35°~60°E、倾向NW。根据地表地震断层的形态及地貌错位特征,野岛地震断层可被分为四条断层段,并在形态上呈现有列。地质和地貌证据以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兵库县地震 地震 断层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湘东—赣西 NNE向走滑构造研究进展(英文)
9
作者 李先福 王俊 +1 位作者 李建威 傅昭仁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4-57,共4页
湘东一赣西地区是郯庐断裂南延的重要部位 .中生代以来 ,NNE向走滑构造主要由 T3~ J会聚走滑和 K~ E离散走滑构造叠加而成 ,并直接控制了该区构造样式及资源特征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湘东一赣西NNE向走滑构造的若干研究进展 .基于野外... 湘东一赣西地区是郯庐断裂南延的重要部位 .中生代以来 ,NNE向走滑构造主要由 T3~ J会聚走滑和 K~ E离散走滑构造叠加而成 ,并直接控制了该区构造样式及资源特征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湘东一赣西NNE向走滑构造的若干研究进展 .基于野外构造和模拟实验研究、以及湘东一赣西西段与郯庐断裂沂沭段变形特征对比 ,提出湘东一赣西更为复杂的平移构造型式很可能与该区地壳结构分层特征、前期断裂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E向走滑断裂 平移构造型式 湘东-赣西地区 地壳结构 分层特征
下载PDF
阿尔金南缘阿克提山岩体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雪峰 焦建刚 +6 位作者 吴才来 郜源红 郑坤 高栋 吴迪 郭文峰 陈红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3-646,共14页
阿克提山花岗岩体位于阿尔金断裂南缘,其形成时代与区域内其他花岗岩体差异较大,该岩体走向明显地受阿尔金断裂带分支断裂控制。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表明,该岩体结晶年龄约为262Ma,其形成可能与南阿尔金地区在华力西期-印支期... 阿克提山花岗岩体位于阿尔金断裂南缘,其形成时代与区域内其他花岗岩体差异较大,该岩体走向明显地受阿尔金断裂带分支断裂控制。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表明,该岩体结晶年龄约为262Ma,其形成可能与南阿尔金地区在华力西期-印支期发生的大规模线性构造运动有关。岩体的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其暗色矿物以角闪石、黑云母为主,岩石A/CNK值均小于1.1,显示准铝质—弱过铝质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Sr、Ti明显呈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的平均值为0.73,(La/Yb)_N平均值为14.57,说明该花岗岩体岩浆部分熔融程度较高。根据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可判断该岩体为I型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锆石ε_(Hf)(t)值为+1.46~+9.14,均为正值,二阶段模式年龄的峰值平均为943Ma,表明其源岩主要为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阿尔金断裂在印支期的走滑运动是从地壳深部的韧性变形开始的,随后在浅地表发生脆性断裂形成大规模走滑断裂带。阿克提山岩体的形成与地壳深部减压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 I型花岗岩 新生地壳 阿尔金走滑断裂 减压熔融
下载PDF
渤海油气成藏特点及与断层关系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家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1,共6页
根据渤海近40年勘探成果,对已钻的一百余个构造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渤海现有油田和含油构造的成藏特点,探讨了渤海油气藏与断层活动的关系。发现凸起与低凸起之上的披覆背斜与走滑扭压背斜是渤海最佳油气藏类型;上第... 根据渤海近40年勘探成果,对已钻的一百余个构造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渤海现有油田和含油构造的成藏特点,探讨了渤海油气藏与断层活动的关系。发现凸起与低凸起之上的披覆背斜与走滑扭压背斜是渤海最佳油气藏类型;上第三系馆陶、明化镇组是渤海主要含油气层系,其次是下第三系东营组和沙一、二段。渤海独特的盆地发育历史,尤其是晚第三纪中、后期郯-庐断裂的再次强烈走滑活动,对该区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披覆背斜 扭压背斜 反转构造 走滑断层 渤海 成藏特点
下载PDF
方正断陷多期构造叠合构造解析及模式分析
12
作者 吴景峰 蒙启安 付晓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4,共8页
为了理清方正断陷多期构造叠合引起的盆地变形,断陷内部构造样式多样及构造解析存在多解性的问题,通过对地震资料的重新梳理、区域构造特征及郯庐断裂演化的分析,结合伸展、走滑拉分、走滑挤压以及后期抬升剥蚀等多期构造叠加对方正断... 为了理清方正断陷多期构造叠合引起的盆地变形,断陷内部构造样式多样及构造解析存在多解性的问题,通过对地震资料的重新梳理、区域构造特征及郯庐断裂演化的分析,结合伸展、走滑拉分、走滑挤压以及后期抬升剥蚀等多期构造叠加对方正断陷的影响,对构造解析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方法,并建立了方正断陷伸展—走滑—挤压三维应力模式。研究认为断陷西部改造程度弱,继承了断陷初期白垩系盆地的伸展模式,断陷东部后期挤压推覆改造强度大,伸展模式已不适用,必须考虑逆冲推覆构造的影响,断陷中部发育的伊汉通断裂走滑特征明显,花状构造发育,以伊汉通断裂为界断陷东西两侧表现为不对称差异走滑断陷特征,伊汉通断裂两侧应用走滑模式解析,因此,对于多构造叠合断陷盆地不能单纯地用伸展模式来解析,更应考虑后期的改造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复杂断陷盆地构造解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构造叠合 构造解析 方正断陷 不对称差异走滑
下载PDF
顺北地区不同走滑断裂带奥陶系油气成藏期次及其贡献度差异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钰 曹自成 +2 位作者 陈红汉 谷茸 李海英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68-2188,共21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不同走滑断裂带和同一条走滑断裂带不同段奥陶系断溶体油藏原油物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性.揭示这种差异性的成因机理对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顺北地区17口井共100块岩心样品开展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不同走滑断裂带和同一条走滑断裂带不同段奥陶系断溶体油藏原油物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性.揭示这种差异性的成因机理对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顺北地区17口井共100块岩心样品开展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在油气成藏期次划分和成藏时期厘定的基础上,以原油密度计算APIo与显微荧光光谱参数QF⁃535关系为“桥梁”,运用单个油包裹体统计分布模型对各期次成藏贡献度(contribution percentage,CP)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比较油藏原油物化特性参数(密度、粘度、气/油比和Ro⁃MPI1)和各期次单个油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参数(QF⁃535、λmax和CP),结果表明:(1)顺北地区断溶体油藏总体发育4期成藏,分别为加里东晚期(438.2~405.8 Ma)、海西晚期-印支早期(297.8~219.5 Ma)、燕山中-晚期(139.9~106.1 Ma)和喜山中-晚期(29.0~0.3 Ma);(2)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断溶体油藏原油物化特性存在自西向东、自北而南原油密度和粘度下降、气/油比和原油成熟度(Ro⁃MPI1)增加趋势,造成其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自西向东、自北而南晚期(第三期、第四期)油充注贡献度和气侵程度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期次 成藏时期 贡献度 走滑断裂带 流体包裹体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中、新生代阿尔金走滑断裂系构造运动的沉积学揭示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兴旺 郑建京 +3 位作者 杨鑫 孙国强 苏龙 王亚东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将阿尔金走滑大断裂及与其相邻发育的几条展布方向一致、运动方式接近的断裂带统称为阿尔金走滑断裂系。通过对各断裂带组成、延伸规模、活动时期和活动方式,阿尔金走滑断裂系中、新生代沉积层系的岩相古地理,盆地上部沉积层系地震数据... 将阿尔金走滑大断裂及与其相邻发育的几条展布方向一致、运动方式接近的断裂带统称为阿尔金走滑断裂系。通过对各断裂带组成、延伸规模、活动时期和活动方式,阿尔金走滑断裂系中、新生代沉积层系的岩相古地理,盆地上部沉积层系地震数据解释和柴西坳陷古近系沉积岩裂变径迹等方面的研究,结合遥感地质学等手段,探讨阿尔金走滑断裂系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学过程。研究认为,印支期阿尔金走滑断裂系总体构造格局处于相对隆起状态,区域上基本未接受三叠纪沉积,表现为剥蚀阶段。受燕山运动影响,在区域微弱拉张作用下,阿尔金走滑断裂系在侏罗纪相对整体沉降并开始接受侏罗纪沉积,形成大阿尔金湖。至燕山运动中晚期,受新特提斯构造域关闭的影响,形成区域范围的构造抬升,大阿尔金湖消亡。燕山运动末期发育区域范围的左旋走滑运动,阿尔金走滑大断裂带形成。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后,塔东南坳陷和柴达木盆地整体进入相对拗陷期,古近纪地层厚度展布特征揭示出,沉积区的古地理特征表现为阿尔金断隆开始抬升,阿尔金走滑大断裂带构造运动强度逐渐加强,尤其在古近纪晚期以来这一特征十分明显。受此构造事件影响,新生代民丰坳陷主要受阿尔金走滑大断裂和北民丰凸起的控制形成挤压挠曲型走滑拉分盆地,若羌坳陷主要受控于车尔臣河断裂、且末—若羌断裂和阿尔金北缘断裂形成雁列型拉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系 新生代构造 阿尔金 沉积学 构造运动 断裂带构造 岩相古地理 地震数据解释
原文传递
构造活动对渤中34区块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覃雨璐 张晓宝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7,共8页
渤中34区块发育有不同期次不同走向的伸展断层和走滑断层,构造十分复杂,给该区块油气勘探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结合其他地质资料,深入研究渤中34区块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①受构... 渤中34区块发育有不同期次不同走向的伸展断层和走滑断层,构造十分复杂,给该区块油气勘探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结合其他地质资料,深入研究渤中34区块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①受构造运动控制的汇水中心控制沙三段、东下段和明下段深湖相—半深湖相烃源岩的分布,新构造运动快速沉降—充填以来,烃源岩快速埋藏,3套主力烃源岩都进入生油高峰期;②孔店组缓慢裂陷和快速拗陷时期,沙一段、沙二段拗陷时期,东上段裂陷—拗陷转换时期,馆陶组和明下段第二次裂后热沉降时期,分别沉积具有不同沉积相特征的储集砂体,裂后二次热沉降沉积的泥岩厚度大,形成良好的盖层;③压扭形成的背斜和张扭形成的牵引构造可以形成构造圈闭,河道砂与泥岩呈指状交错,泥岩中夹透镜状砂体能够形成岩性圈闭;④新近纪凹陷的生烃期、排烃期与断层活动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大大提高油气的运移效率,同时也可能造成油气的散失,因此要形成好的油气藏,必须具备有利源控条件;⑤晚期构造伴生的EW向断层切割早期形成的NE向断层形成断层网,沟通不整合面,使油源和储层有效连通,断层幕式活动,活动时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关闭时阻碍油气运移;⑥该区油气成藏有2种重要模式,一种是油气通过深切烃源岩或"中转站"的大断层直接垂向运移,另一种是油气通过次级断层与砂岩输导层进行阶梯状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断层 走滑断层 构造活动 油气成藏 渤中3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