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F-ALIGNING EVEN LOAD MECHANISM OF MULTI-ROW BEARINGS OF LARGE STRIP ROLLING MILL
1
作者 HUANG Qingxue LI Yugui +5 位作者 SHEN Guangxian CHEN Zhanfu SHU Xuedao SHI Rong ZHA0 Hongwei CHEN Buqua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6-250,共5页
The load distribution of multi-row bearings of large strip rolling mill is fully analyzed by 3D conta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It is found out that bearings are frequently worn out due to serious uneven load... The load distribution of multi-row bearings of large strip rolling mill is fully analyzed by 3D conta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It is found out that bearings are frequently worn out due to serious uneven load on the multi-row rollers. The constraint mechanism of the previous rolling system is found to be unreasonable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heavy machinery structure. A mechanism of self-aligning even load for workroll bearing of 2 050 mm hot rolling mill of Baoshan I&S Co. is developed. This device is manufactured with particular regard to the structure of 2 050 mm hot rolling mill mentioned above. Hence, uneven load on multi-row bearings is greatly relieved and their lives are remarkably prolonged. Meanwhil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on-spot tests prove the rationa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p rolling mill Multi-row bearings Loading features
下载PDF
不同带宽行比对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群体产量和氮素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李银水 黄翔 +6 位作者 罗金华 吕典 金晶 李必钦 秦璐 顾炽明 余常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3-871,共9页
为明确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的最优配置,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单作玉米(MM)和单作大豆(MS)为对照,设置5种不同带宽行比:2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2(T1)、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3(T2)、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4(T3)、2.8 m带宽玉豆行数比... 为明确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的最优配置,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单作玉米(MM)和单作大豆(MS)为对照,设置5种不同带宽行比:2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2(T1)、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3(T2)、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4(T3)、2.8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3(T4)、2.8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4(T5),研究不同带宽行比对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群体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总体上随着带宽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大豆籽粒产量总体上随着带宽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同带宽条件下,随着玉米大豆行比增加,玉米籽粒产量下降,大豆籽粒产量增加;玉米和大豆的植株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变化规律与籽粒产量基本相一致。与对照相比,T2有提高玉米和大豆的收获指数,增加氮素在玉米和大豆籽粒的分配比例、降低在茎秆的分配比例的趋势。综合产量、经济效益以及群体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效率的表现,2.4 m带宽下种植2行玉米3行大豆为鄂西南山区玉米/大豆的最优间套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宽行比 玉米/大豆 带状间套作 产量 氮素效率
下载PDF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黑大豆乌青1号主要农艺性状和群体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鑫鑫 张春华 +2 位作者 倪玉清 马长青 钟越 《大豆科技》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为提高黑大豆单产与品质,助力高邮市黑大豆产业发展,文章通过研究黑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模式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黑大豆乌青1号主要农艺性状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高邮市黑大豆生产的株行距配置。结果表明,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为提高黑大豆单产与品质,助力高邮市黑大豆产业发展,文章通过研究黑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模式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黑大豆乌青1号主要农艺性状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高邮市黑大豆生产的株行距配置。结果表明,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处理2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优于其他处理,为适宜高邮市黑大豆生产的株行距配置,即种植密度49380株/hm^(2)条件下,黑大豆3行,行距45 cm、株距22.5 cm,每穴1株。此群体结构和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形成合理产量结构,提升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黑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复种 黑大豆 株行距 高产高效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株行距优化
4
作者 吕磊 杨继红 《大豆科技》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合理的株行距配置可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增产增收。为明确适宜界首市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株行距,文章采用6∶4(大豆∶玉米)种植模式,研究4种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 合理的株行距配置可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增产增收。为明确适宜界首市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株行距,文章采用6∶4(大豆∶玉米)种植模式,研究4种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6∶4种植模式下,品种组合1、2、3适宜株行距配置为大豆∶12 cm×30 cm,玉米∶12 cm×60 cm;品种组合4、5适宜株行距配置为大豆∶12 cm×30 cm,玉米∶14 cm×50 cm。在此株行距配置下,各品种组合的产量及产值最高,适宜在界首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株行距
下载PDF
组合式秸秆集行深松条耕整地机的研制与应用
5
作者 包锡波 佟殿军 刘守忠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2期51-53,共3页
组合式1JTSG-300型均匀行条耕机和1JTSG-180型宽窄行条耕机由本溪盛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保护性耕作研究院、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共同研制,可一次完成秸秆收集、归行处理、深松作业等多项作业。试验结果和实际应用表... 组合式1JTSG-300型均匀行条耕机和1JTSG-180型宽窄行条耕机由本溪盛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保护性耕作研究院、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共同研制,可一次完成秸秆收集、归行处理、深松作业等多项作业。试验结果和实际应用表明,这两款机型的全仿形机构设计能适用于复杂地块作业,且作业效率高、整地效果好,可满足东北四省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集行 深松 条耕机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种间距对不同结瘤特性套作大豆根瘤生长及固氮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姗姗 庞婷 +7 位作者 袁晓婷 罗凯 陈平 付智丹 王小春 杨峰 雍太文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3-844,共12页
为充分挖掘套作大豆的固氮潜力,本试验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玉豆间距(30 cm、45 cm、60 cm和75 cm)下不同结瘤特性大豆品种(贡选1号、桂夏3号和南豆25号)的根瘤生长及固氮潜力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带状套作... 为充分挖掘套作大豆的固氮潜力,本试验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玉豆间距(30 cm、45 cm、60 cm和75 cm)下不同结瘤特性大豆品种(贡选1号、桂夏3号和南豆25号)的根瘤生长及固氮潜力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带状套作可延缓大豆根瘤数目和鲜重峰值出现的时间:玉豆间距60 cm处理下,各品种大豆根瘤数目和鲜重显著高于其他间距处理,并在达到峰值期后高于单作大豆;品种间表现为:南豆25号>桂夏3号>贡选1号。带状套作相对于单作会降低始粒期(R5)前大豆根瘤的单株固氮潜力,但玉豆间距60 cm处理下,R5期贡选1号、桂夏3号和南豆25号的单株固氮潜力2年平均较单作提高8.53%、16.40%和13.70%。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侵染细胞内含物积累过程差异较大,相较单作,玉豆间距60cm处理下,R5期类菌体数量增多,其中聚-β-羟基丁酸盐颗粒(PHB)增加,以南豆25号表现最优。因此,带状套作下适宜的种间距(玉豆间距60cm)可增加R5期大豆根瘤数目和鲜重,提高大豆根瘤类菌体和PHB的数量,增强大豆根瘤的固氮潜力,以强结瘤品种南豆25号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 种间距 结瘤特性 根瘤生长 超微结构 固氮潜力
下载PDF
玉米行向配置对带状套作大豆光合特性、叶片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宁自力 王贝贝 +3 位作者 谭先明 滕一鸣 杨文钰 杨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8-1052,共15页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大豆生产面积,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而田间配置直接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本研究通过分析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行向配置对大豆形态、光合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确定南方区域玉...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大豆生产面积,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而田间配置直接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本研究通过分析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行向配置对大豆形态、光合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确定南方区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的最优行向。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玉米大豆行比为2∶2,带宽2 m,设置6个处理:玉米西北-东南行向净作(CKm)、大豆西北-东南行向净作(CKs)和4种行向的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东-西(A1)、南-北(A2)、西北-东南(A3)、东北-西南(A4)],分析套作大豆光环境、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色素、光合参数、叶片结构特性、粒叶比及产量等对复合种植系统行向的响应。结果表明,东-西行向和西北-东南行向处理的大豆前期受荫蔽程度显著低于南-北行向和东北-西南行向处理(P<0.05);东-西行向种植,套作大豆受光量最大。与净作大豆西北-东南行向处理相比,带状套作各处理大豆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生产能力、叶片厚度、气孔密度显著降低,整体趋势为东-西行向>西北-东南行向>南-北行向>东北-西南行向处理。东-西行向处理各生育时期大豆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大豆叶片厚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和气孔开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带状套作处理。在产量和效益方面,东-西行向处理的大豆产量和整株粒叶比、1~5节位粒叶比及3~4节位粒叶比分别为1932.66 kg∙hm^(-2)和1074.25 g∙m^(-2)、498.50 g∙m^(-2)及207.59 g∙m^(-2),高于其他带状套作处理(P<0.05)。与玉米净作处理相比,南-北行向、西北-东南行向和东北-西南行向处理玉米实际产量显著降低,而东-西行向处理玉米产量增加1.67%。东-西行向处理下玉米产量贡献率最高(79.44%),土地当量比为1.66。在中国南方地区,东-西行向种植能显著发挥玉米-大豆套作复合种植模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套作 行向配置 产量 光合特性 叶片结构
下载PDF
西北旱地马铃薯田土壤水分和产量对覆盖材料及不同种植行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卢祚 杨成存 +6 位作者 黄金文 韩凡香 马建涛 柴守玺 程宏波 黄彩霞 常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77-86,共10页
【目的】解决西北地区干旱频发,农业水资源短缺造成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方法】在陇中半干旱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地膜覆盖、秸秆带状覆盖)和秸秆覆盖带宽及种植带行数(覆盖带∶种植带60 cm∶60 cm、60 cm∶90 cm)... 【目的】解决西北地区干旱频发,农业水资源短缺造成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方法】在陇中半干旱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地膜覆盖、秸秆带状覆盖)和秸秆覆盖带宽及种植带行数(覆盖带∶种植带60 cm∶60 cm、60 cm∶90 cm)对马铃薯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两个生长季,覆盖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00 cm土壤含水量。生育时期内,SM1(秸秆覆盖2行)、SM_(2)(秸秆覆盖3行)和PM(地膜覆盖)处理均以块茎膨大期增墒幅度最大。不同土层间,地膜覆盖明显较CK(露地平作)提高0~90 cm土层土壤水分,而秸秆带状覆盖在块茎形成期以前主要提高0~90 cm土层的含水量,在块茎形成期之后以提高90~200 cm的土层含水量为主。与CK相比,SM1、SM_(2)和PM处理均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16.0%~19.5%、10.0%~11.6%和27.1%~34.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7%~16.4%、10.1%~10.2%和21.4%~24.0%。两个生长季,覆盖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单薯质量16.7%~17.5%,且单薯质量与产量极显著相关(r=0.83**)。【结论】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均是半干旱雨养区良好的保墒增产的栽培技术,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秸秆带状覆盖2行种植模式(SM1)是更适合当地绿色生产的覆盖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秸秆带状覆盖 种植行 土壤水分 产量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4”模式下不同株距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姜艳艳 王娟 +2 位作者 刘萍 黄建领 刘威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5期191-192,共2页
为探究适宜江苏省阜宁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文章设定大豆9877株/0.067 hm^(2)、8979株/0.067 hm^(2)、8030株/0.067hm^(2)、7598株/0.067 hm^(2)、7055株/0.067 hm^(2)等5种种植密度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密度为8979株... 为探究适宜江苏省阜宁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文章设定大豆9877株/0.067 hm^(2)、8979株/0.067 hm^(2)、8030株/0.067hm^(2)、7598株/0.067 hm^(2)、7055株/0.067 hm^(2)等5种种植密度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密度为8979株/0.067hm^(2),即两行玉米+四行大豆,玉米株行距12.3 cm×40 cm,大豆株行距12.3 cm×30 cm,玉米与大豆间距70 cm,是产量最高、产值最优的株行距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 株行距 产量
下载PDF
冷榨法制取全脂小麦胚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立志 王世让 +2 位作者 王玉 齐颖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6-120,共5页
通过对原有冷榨机进行改造用于榨取小麦胚芽油,通过在轴内通冷却水等措施,控制榨油机榨膛温度,通过单因素及二次正交旋转设计试验,确定榨膛温度75℃、小麦胚芽含水量7%、榨油机的榨膛压力3.6MPa,制得小麦胚芽油中VE含量为268.7mg/100g,... 通过对原有冷榨机进行改造用于榨取小麦胚芽油,通过在轴内通冷却水等措施,控制榨油机榨膛温度,通过单因素及二次正交旋转设计试验,确定榨膛温度75℃、小麦胚芽含水量7%、榨油机的榨膛压力3.6MPa,制得小麦胚芽油中VE含量为268.7mg/100g,磷脂含量为925mg/100g,小麦胚芽出油效率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油 冷水 条排 冷榨 VE 磷脂
下载PDF
行数与行距配置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及个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亭 樊高琼 +4 位作者 陈溢 李金刚 荣晓椒 李国瑞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5-895,共11页
为探索四川丘陵区机播带状小麦最优行数与行距配置方式及其播种机开沟器间距设计,2010—2012连续两年度,以紧凑型品种川农27和半紧凑型品种绵麦367为材料,在带宽2m和150×104hm-2固定密度下,以传统"双三零"模式(带宽2m,2... 为探索四川丘陵区机播带状小麦最优行数与行距配置方式及其播种机开沟器间距设计,2010—2012连续两年度,以紧凑型品种川农27和半紧凑型品种绵麦367为材料,在带宽2m和150×104hm-2固定密度下,以传统"双三零"模式(带宽2m,20cm等行距5行)为对照,设置每带3行和行距30cm+30cm(F3-1)、每带3行和行距35cm+35cm(F3-2)、每带3行和行距40cm+40cm(F3-3)、每带4行和行距20cm+20cm+20cm(F4-1)、每带4行和行距20cm+30cm+20cm(F4-2)以及每带4行和行距20cm+40cm+20cm(F4-3)等6种配置方式,研究其对田间通风透光和群体及个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行数由5行减少到3或4行,同时增大行距后,孕穗期倒三叶位及基部透光率显著提高,群体内部空气流通加强。通风透光条件的改善显著提升了内行群体及个体质量,但对边行的影响较小,边行优势大幅削减,内行表现为成穗率提高,有效穗增多,孕穗到乳熟期叶面积消减速率减缓,干物质积累量增多,穗粒数、单穗重及产量提高。F3-3和F4-3处理的产量超过对照,是该地区带状机条播小麦行数与行距的最佳配置方式;F3-2和F4-2处理的产量与对照相当,但内行个体质量指标优于对照,也可替代传统"双三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数与行距 带状条播 小麦 群体及个体质量
下载PDF
株行配置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光环境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郑亭 陈溢 +6 位作者 樊高琼 李金刚 李朝苏 荣晓椒 李国瑞 杨文钰 郭翔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71-1582,共12页
【目的】旨在筛选四川丘陵带状机播小麦高产抗倒的株行配置方式。【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选用紧凑型川农27和半紧凑型绵麦367,副区为带宽2 m和种植密度150×104hm-2固定情况下的7种行数和行距配置方式,即每带种植5... 【目的】旨在筛选四川丘陵带状机播小麦高产抗倒的株行配置方式。【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选用紧凑型川农27和半紧凑型绵麦367,副区为带宽2 m和种植密度150×104hm-2固定情况下的7种行数和行距配置方式,即每带种植5行和行距20 cm+20 cm+20 cm+20 cm(CK,传统"双三零"模式)、每带3行和行距30 cm+30 cm(F3-1)、每带3行和行距35 cm+35 cm(F3-2)、每带3行和行距40 cm+40 cm(F3-3)、每带4行和行距20 cm+20 cm+20 cm(F4-1)、每带4行和行距20 cm+30 cm+20 cm(F4-2)以及每带4行和行距20 cm+40 cm+20 cm(F4-3),研究减少种植行数和扩大行距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透光率、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透光率与抗倒伏性能间的关系。【结果】两品种表现一致,带状小麦边行抗倒伏性能显著高于内行,内行抗倒伏性能与群体透光率呈显著正相关。种植行数由5行减少为3或4行,再增大行距后,群体透光率显著提高,边行与内行的抗倒伏性能均得到改善,内行优化效果尤为显著,表现为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增多,基部第二节间缩短变粗,茎壁加厚,机械强度、节间充实度、节间干密度、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提高,倒伏指数减小,边行优势减弱,群体更为均衡,田间不易发生倒伏,且成穗数及产量增加。CK的边行茎秆质量最优,抗倒伏能力最强,但内部透光率最低,内行茎秆质量严重劣化,以中间行最为显著,边行优势最强,田间倒伏率高,且产量低于F3-3和F4-3,仅与F3-2和F4-2相当。【结论】四川丘区带状机播小麦高产抗倒最佳株行配置方式为种植3行行距40 cm+40 cm或种植4行行距20 cm+40 cm+20 cm,其次为种植3行行距35 cm+35 cm或种植4行行距20 cm+30 cm+20 cm,以上均可替代传统"双三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行配置 带状条播 小麦 光环境 倒伏
下载PDF
不同结瘤品种和行间距对套作大豆根瘤生长及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庞婷 帅鹏 +4 位作者 陈平 杜青 付智丹 杨文钰 雍太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1-461,共11页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间距(45、60、75 cm,依次记为IS45、IS60、IS75)和不同结瘤特性的大豆品种(弱结瘤:贡选1号;强结瘤:南豆25号)对大豆根瘤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三节...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间距(45、60、75 cm,依次记为IS45、IS60、IS75)和不同结瘤特性的大豆品种(弱结瘤:贡选1号;强结瘤:南豆25号)对大豆根瘤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三节期到盛花期,随着玉米/大豆间距的增大,大豆受玉米的荫蔽影响减小,根瘤数目和干质量增加;在始粒期大豆的根瘤数目和干质量达到最大值,表现为IS60>IS75>IS45;相较于弱结瘤品种,强结瘤品种的根瘤数目较少,根瘤干质量较大。从三节期到盛花期,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玉米/大豆间距的缩小而减少,主要分配在茎秆和叶片;强结瘤品种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小于弱结瘤品种。从始粒期到成熟期,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迅速增加,茎秆和叶片的分配率降低,荚果的分配率增大,强结瘤品种在成熟期玉米/大豆间距为60 cm时达到最大值。强结瘤品种各营养器官的输出率和贡献率较高,其平均产量比弱结瘤品种高2.94%,IS60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比IS45和IS75高9.77%和2.67%。相对于弱结瘤品种,强结瘤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提高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套作 行间距 根瘤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杂种小麦“西杂一号”高效制种技术的研究Ⅰ.行比播幅的配置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维 张改生 +5 位作者 刘宏伟 袁虎林 张慧成 亢桂丽 王军卫 王小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通过对 1 2种行比与播幅的研究发现 ,在一定的播幅范围内 ,西杂一号母本异交结实率和行比关系不大 ,而与播幅关系密切 ,有随母本播幅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西杂一号制种田的母本播幅不超过 1 .8m时 ,两行父本提供的花粉量就可以满足需求 ,... 通过对 1 2种行比与播幅的研究发现 ,在一定的播幅范围内 ,西杂一号母本异交结实率和行比关系不大 ,而与播幅关系密切 ,有随母本播幅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西杂一号制种田的母本播幅不超过 1 .8m时 ,两行父本提供的花粉量就可以满足需求 ,在此范围内 ,父本播幅的增加对提高异交结实率作用不十分显著。通过回归分析求得“西杂一号”制种产量大于 5 2 5 0 kg/ hm2 的父母本比例范围为 0 .1~ 0 .5 ;并得出在关中灌区 ,西杂一号制种田以选择 2行父本、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西杂一号” 高效制种技术 行比 播幅
下载PDF
基于轮廓查找的作物定位点提取算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亢洁 马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105-111,共7页
针对垂直投影法在作物行中心线检测时存在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轮廓查找的作物定位点提取算法。首先对农田图像预处理得到的灰度图像,通过垂直投影变换得到中心作物行所在列,然后对灰度图像进行条形分割,在每个条形图中寻找作... 针对垂直投影法在作物行中心线检测时存在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轮廓查找的作物定位点提取算法。首先对农田图像预处理得到的灰度图像,通过垂直投影变换得到中心作物行所在列,然后对灰度图像进行条形分割,在每个条形图中寻找作物轮廓,保留与中心列最接近的轮廓并将该轮廓转换为矩形区域,矩形重心即为定位点。最后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定位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垂直投影法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行 条形分割 作物轮廓 定位点提取
下载PDF
大型板带轧机多列轴承均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庆学 李玉贵 +5 位作者 申光宪 陈占福 束学道 史荣 赵宏伟 陈步权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99-204,共6页
利用三维接触问题的边界元法对大型板带轧机多列轴承载荷分布进行了全面研究 ,发现导致该轴承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多列轴承严重偏载。通过重载机构学理论分析 ,发现原轧机的轧辊辊系约束机构不合理。针对宝钢 2 0 5 0热轧精轧机的具体结构 ... 利用三维接触问题的边界元法对大型板带轧机多列轴承载荷分布进行了全面研究 ,发现导致该轴承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多列轴承严重偏载。通过重载机构学理论分析 ,发现原轧机的轧辊辊系约束机构不合理。针对宝钢 2 0 5 0热轧精轧机的具体结构 ,研制出轴承自适应均载装置。该装置大大缓解了多列轴承的偏载 ,可以显著提高轧机轴承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板带轧机 多列轴承 均载特性
下载PDF
群条药包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先魁 杨保东 《工程爆破》 1996年第4期85-89,共5页
采用单(多)层、多排、多列条形药包局部辅集中药包的群体布药结构形式、不偶合均匀装药方式、多段毫秒微差爆破等技术,在工程实践中解决了低山缓坡、三面临空、孤岛山丘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单(双)向抛掷堆积成型技术难题。
关键词 群条药包 药包 结构 应用
下载PDF
单层多排群条药包在缓坡复杂地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先魁 李伟 罗大公 《工程爆破》 1996年第1期20-26,共7页
采用单层多排条形药包辅集中药包的群体布药结构形式,在群条药包单向布药排数多达7~8排的情况下,实现了低山缓坡、厚覆盖层、破碎山体、局部三面临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定向抛掷和堆积成型目的。为多排单向抛掷群条药包在复杂... 采用单层多排条形药包辅集中药包的群体布药结构形式,在群条药包单向布药排数多达7~8排的情况下,实现了低山缓坡、厚覆盖层、破碎山体、局部三面临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定向抛掷和堆积成型目的。为多排单向抛掷群条药包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条药包 单向抛掷 布药 爆效 药包 爆破
下载PDF
行距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蒲甜 张群 +5 位作者 陈国鹏 陈诚 曾红 彭霄 杨文钰 王小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7-1286,共10页
合理的田间配置是间套作种植挖掘作物产量潜力的关键。通过2年大田试验,在带宽160和200 cm条件下分别设置了6个玉米行距(20、30、40、50、60和70 cm)处理,探究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行距对套作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 合理的田间配置是间套作种植挖掘作物产量潜力的关键。通过2年大田试验,在带宽160和200 cm条件下分别设置了6个玉米行距(20、30、40、50、60和70 cm)处理,探究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行距对套作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60和200 cm带宽下,行距变化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玉米行距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2种带宽下,大豆产量随玉米行距的变宽不断降低;行距为20~50 cm时,群体产量随行距增加而显著增加,玉米行距为40和50 cm时,群体产量无显著差异;行距为50~70 cm时,群体产量呈下降趋势。2种带宽下,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最大增长速率、快增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同化量随窄行行距的增加亦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茎鞘和叶片的转运率和贡献率变化则与之相反;2种带宽均在窄行距50 cm时,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最大增长速率和花后干物质同化量最大,分别为320.63、119.53 kg·hm^(-2)d^(-1)和376.92、140.90 g·株-1。合理的行距配置(玉米窄行距40~50 cm)可以显著增加套作玉米穗粒数,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同时促进花后光合产物的形成,增加快增期干物质的积累量,对套作玉米产量潜力的发挥和群体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套作 行距 玉米 产量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二次缝合机的开发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霞 《有色金属加工》 CAS 2015年第3期46-47,50,共3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二次缝合机的设计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
关键词 二次缝合机 结构 原理 工艺流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