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Gs付费背景下促进卒中中心合理用药管理
1
作者 王钦 李文玲 徐新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376-378,共3页
以2022年6月-2023年12月卒中中心收治并纳入BR23病组的资料为数据来源,通过医院多个职能部门的联合干预,采用FOCUS-PDCA工具优化合理用药和DRGs相关指标。临床药师主要在合理用药宣讲、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医嘱审核、病例点评、药学服务... 以2022年6月-2023年12月卒中中心收治并纳入BR23病组的资料为数据来源,通过医院多个职能部门的联合干预,采用FOCUS-PDCA工具优化合理用药和DRGs相关指标。临床药师主要在合理用药宣讲、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医嘱审核、病例点评、药学服务、审查超支DRGs病组用药方案等方面进行合理用药管理。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的用药品种数、药占比、重点监控品种金额占比、住院天数、DRGs超支率、超支住院费用均下降(P<0.05),国家基本药物金额占比提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卒中中心 合理用药管理 FOCUS-PDCA 医保控费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感知研究进展
2
作者 仲卫薇 李春玉 +3 位作者 李敬美 唐吉明 陈智华 朴丽燕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8期13-16,共4页
从风险感知概念、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分析风险感知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影响,旨在为国内外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危人群 风险感知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合理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赵洋 马泉吉 +4 位作者 吴建章 杨雪琴 黄丽丽 李秋俞 王靖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8期1007-1009,1015,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提高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在脑卒中患者中使用合理性的作用及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于广元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并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的脑...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提高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在脑卒中患者中使用合理性的作用及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于广元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并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的脑卒中患者相关信息,纳入临床药师干预前(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2月24日)147例患者、干预后(2023年2月25日至6月30日)149例患者,比较干预前后患者不合理医嘱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费用和DRG付费后的盈亏。结果:干预后,不合理医嘱发生率为19.46%(29/149),低于干预前的80.95%(119/147)。干预后,有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低于干预前的5例。干预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56 d,短于干预前的12.60 d;患者的平均药品费用、平均住院费用和DRG付费后的盈亏分别为7 300.07元、28 592.75元和亏3 347.83元,低于干预前的9 437.71元、34 740.39元和亏4 408.02元,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脑卒中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具有很高的积极作用,可减少不合理医嘱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DRG付费模式下对医院的成本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干预 脑卒中 依达拉奉右莰醇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丹凤 黄小玉 +3 位作者 容健成 林鸿新 方建斌 黎芳燕 《中国康复》 2024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15例。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进行假rTMS+核心稳定性训练;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15例。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进行假rTMS+核心稳定性训练;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 rTMS;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 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3组均持续干预3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腹横肌(TrA)、腹内斜肌(IO)和腹外斜肌(EO)的厚度,同时进行Fugl-Myer运动功能(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3组FMA、BB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01);联合组和磁刺激组患侧TrA、IO及EO的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均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组的FMA、患侧TrA厚度分别与磁刺激组比较,联合组的FMA、BBS、MBI、患侧TrA和患侧EO厚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磁刺激组M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健侧TrA、IO和EO厚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rTMS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核心稳定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超声成像 腹部肌群
下载PDF
小组治疗模式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吴琴 王燕 +3 位作者 谢菁 李佳 赵越 张雷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实施小组治疗模式的相关应用效果。方法以句容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按方便采样法抽取80例展开随机分组操作,对照组(n=40)采用常规... 目的分析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实施小组治疗模式的相关应用效果。方法以句容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按方便采样法抽取80例展开随机分组操作,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护理照护模式,实验组(n=40)采用常规护理+小组治疗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BDAE)失语症严重损伤程度分级、实用性交流能力评定分析、抑郁情绪评定结果,最终根据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实用性交流能力评定分析评分、抑郁情绪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在采取小组治疗模式后,可帮助绝大多数患者正确运用语言,并且沟通交流能力也有显著提升。此外,患者在运动性失语方面的情感障碍也有了一定改善,避免了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逐步发生,帮助患者增强了进入社会的自信心。因此,小组治疗模式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值得全面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 脑卒中 失语
下载PDF
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损伤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张晓 倪佃丽 +2 位作者 相婷婷 颜虹杰 于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961-965,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的效果。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0-08—2021-08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和对照组(45例,接受常...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的效果。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0-08—2021-08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和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治疗及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临床疗效、抢救时间(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结束至开始溶栓时间),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 d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损伤因子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干预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抢救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高切全血黏度、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的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利于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损伤因子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溶栓 分组定位救治 危机管理 神经损伤因子
下载PDF
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姜艳平 韩莎莎 魏英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58-61,共4页
目的 分析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目的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康复模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 目的 分析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目的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康复模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70.09±5.16)分、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41.34±5.12)分及(30.12±4.7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0、3.896、4.036,P均<0.05)。观察组认知功能量表评分、社会功能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患者,小组康复训练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小组模式 康复训练 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团体积极心理疗法对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张春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621-3624,共4页
目的分析团体积极心理疗法对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60例离院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居家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分析团体积极心理疗法对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60例离院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居家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团体积极心理疗法。对比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赫氏希望量表(HHI)评分、简明健康测量量表-36(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回忆能力、注意力及计算力评分均较常规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常规组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HHI评分、SF-36评分均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团体积极心理疗法可改善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面对生活的态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团体积极心理疗法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群组管理联合打卡式训练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徐丽华 黄碧 陈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71-174,179,共5页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联合打卡式训练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联合打卡式训练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群组管理联合打卡式训练,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EAQ)、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EAQ、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EAQ、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ugel-Meyer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S-QOL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联合打卡式训练可提升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群组管理 打卡式训练 快速康复 康复训练依从性 肢体功能
下载PDF
微小RNA-129-5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任伟曼 靳丽丽 夏松云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29-5p(miR-129-5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I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 目的探讨微小RNA-129-5p(miR-129-5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I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43例、重度组19例。根据90 d随访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预后不良组29例。检测血清miR-129-5p、HMGB1水平,并收集观察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29-5p和HMGB1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29-5p和HMGB1对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129-5p和HMGB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8、24.863,P<0.05)。观察组血清miR-129-5p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降低,HMGB1水平随之升高(F=83.466、8.423,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miR-129-5p和HMGB1水平呈负相关(r=-0.406,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梗死体积、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到入院时间、miR-129-5p和HMGB1水平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6、4.034、11.618、19.522、8.063、6.17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29-5p和HMGB1水平对IS患者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到入院时间、HMGB1、miR-129-5p是I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5.361、4.465、7.245、0.806,P<0.05)。结论IS患者血清miR-129-5p低水平、HMGB1高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且对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微小RNA-129-5p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交互式群组管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申颖 宋凤凤 +2 位作者 路乐 吕爱妮 宋艳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6期725-730,共6页
目的探究交互式群组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以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2021年2月—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2月—11月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2月—2022年9月的35例患者为试验... 目的探究交互式群组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以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2021年2月—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2月—11月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2月—2022年9月的35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以线下团体健康教育、线上会议、作业点评、训练打卡为主要内容的交互式群组管理。干预后比较两组吞咽障碍疗效、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4),试验组体质指数、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3)。结论交互式群组管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吞咽功能,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合作 交互式群组管理 吞咽障碍 脑卒中
下载PDF
临朐县农村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分析
12
作者 李传艳 井斌 +1 位作者 张冠慧 郝显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6期46-48,共3页
目的:通过开展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工作,了解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某农村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临朐县脑卒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朐县沂山风景区管委会既往筛查出的377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随访工作,随访... 目的:通过开展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工作,了解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某农村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临朐县脑卒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朐县沂山风景区管委会既往筛查出的377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随访工作,随访内容包括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及控制情况等。结果:共随访脑卒中高危人群237例,随访率为62.86%,危险因素暴露率从高到低分别为高血压、饮酒、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缺乏锻炼、房颤或瓣膜病。237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49例(20.7%),其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0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123例。结论:高血压、饮酒、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为影响临朐县农村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农村社区将颈动脉超声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查体项目,提高干预效率,降低疾病风险,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 农村社区
下载PDF
住院患者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的研究
13
作者 李佳诺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9期159-162,共4页
目的 分析住院治疗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高危患者。对比不同性别(男性、女性)、不同年龄(<60岁,≥60岁)、不同类型(缺血性、出血性)住院脑卒中高危... 目的 分析住院治疗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高危患者。对比不同性别(男性、女性)、不同年龄(<60岁,≥60岁)、不同类型(缺血性、出血性)住院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中医体质差异。结果 共纳入774例脑卒中高危患者,男494例,女280例;<60岁181例,≥60岁593例;缺血性431例,出血性22例。不同性别患者中,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比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男性患者中,气虚质占比最高,无平和质;女性患者中,痰湿质及阴虚质占比较高,无血瘀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气虚质、痰湿质比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年龄<60岁患者中,痰湿质及阴虚质占比较高,无平和质;年龄≥60岁患者中,气虚质占比最高。不同脑卒中类型患者中,气虚质、阴虚质比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气虚质占比最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阴虚质占比最高。结论 住院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不同,中医体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住院 高危人群 中医体质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邴启爱 孙琳琳 刘杰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121-124,共4页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3月至8月对青岛市城阳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析发生颈动...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3月至8月对青岛市城阳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析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筛查出的89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有530例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59.5%,其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61例,占6.8%,斑块组469例,占5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饮食偏荤偏咸、果蔬摄入偏少、糖尿病、吸烟、既往脑卒中病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60岁(β=0.911,OR=2.486,95%CI:1.009~6.121),60~<70岁(β=1.239,OR=3.453,95%CI:1.417~8.414),70~<80岁(β=1.333,OR=3.794,95%CI:1.552~9.273),≥80岁(β=1.557,OR=4.742,95%CI:1.682~13.372);既往脑卒中病史(β=0.627,OR=1.872,95%CI:1.153~3.038);高血压(β=0.528,OR=1.695,95%CI:1.071~2.683);糖尿病(β=0.442,OR=1.556,95%CI:1.168~2.072)、吸烟(β=0.351,OR=1.421,95%CI:1.009~2.002)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岛市城阳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因素的干预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高危人群 颈动脉粥样硬化 检出率 危险因素 分析
下载PDF
章薇基于“和衡”理念运用“通利咽窍”组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经验
15
作者 饶钰湘 唐健 +2 位作者 章薇 谢慧敏 付珊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116-2121,共6页
总结章薇教授基于“和衡”理念运用“通利咽窍”组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章薇教授以“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及”、靶点治疗、阴阳调衡等为理论基础,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基本病机,即脉络、咽窍痹阻不通,气机不畅... 总结章薇教授基于“和衡”理念运用“通利咽窍”组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章薇教授以“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及”、靶点治疗、阴阳调衡等为理论基础,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基本病机,即脉络、咽窍痹阻不通,气机不畅,以及中风病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的根本病机,提出“和衡观”,遵循“通络启闭、利咽开窍、阴阳调衡”的治疗原则,及“局部取穴,直接作用”“多经取穴,各取所长”“舌项体针,三位一体”“补泻结合,刺法有度”的治疗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通利咽窍”组穴。初步构建了舌组穴、项组穴、体组穴三部位结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上取得了独特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和衡”理念 “通利咽窍”组穴 吞咽障碍 名医经验 章薇
下载PDF
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其手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宫美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160-163,共4页
目的 分析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其手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 目的 分析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其手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康复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MA-UE评分(6.78±2.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2±2.01)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9.98±3.15)分低于对照组的(16.43±2.62)分,运动功能评分(62.19±2.26)分高于对照组的(40.36±2.17)分(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MBI评分(63.95±4.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2±5.02)分(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其手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康复,值得进一步探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模式康复训练 脑卒中 偏瘫 手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系统性康复治疗对不同年龄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韩玉娟 马艳玲 +6 位作者 徐浩明 悦芳芳 李婕旻 林依婷 陈心雅 臧大维 康晓平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治疗对不同年龄组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层分为中青年组(18~59岁)22例和老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治疗对不同年龄组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层分为中青年组(18~59岁)22例和老年组(60~80岁)28例,两组均给予系统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评分,包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认知、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在认知、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何年龄组脑卒中患者接受系统性康复治疗后,认知、运动、平衡等功能障碍均能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但中青年组患者治疗效果相较于老年组未见明显优势,因此建议不应因为年龄因素而减少老年脑卒中患者常规康复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高龄脑卒中患者同样需要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 康复治疗 不同年龄组 脑卒中 认知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基于祛风化痰针刺法探讨卒中后遗症期构音障碍治疗思路
18
作者 赵书聪 涂润泽 +1 位作者 曾翼翔 付磊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654-1657,共4页
目前临床治疗卒中后构音障碍,多以针灸结合言语康复为主。依据中医学理论,此病病机总属风痰扰窍,故治疗以祛风化痰、通络利咽为原则。吴清明确立“祛风化痰”针刺法,选取风池、完骨、廉泉及丰隆为主穴,配合针法刺激,以改善病灶部位的微... 目前临床治疗卒中后构音障碍,多以针灸结合言语康复为主。依据中医学理论,此病病机总属风痰扰窍,故治疗以祛风化痰、通络利咽为原则。吴清明确立“祛风化痰”针刺法,选取风池、完骨、廉泉及丰隆为主穴,配合针法刺激,以改善病灶部位的微循环障碍,促进受损构音组织的功能恢复,临床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构音障碍取得较好疗效,但对肌肉组织僵硬挛缩、纤维化的后遗症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欠佳,而针刀疗法治疗痉挛硬化的软组织病变具有肯定优势。基于临床治疗现状,结合此病的病因病机,笔者提出运用“祛风化痰”针刺法以“调神”,并结合解剖学,选取构音肌群起止点以“调形”,形与神共调,以期为临床治疗卒中后构音障碍带来一种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喑 卒中后遗症期 构音障碍 构音肌群 针刀疗法 祛风化痰针刺法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和血清Aβ与Tau的影响
19
作者 邱锦芳 郭峰 林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予以... 目的:探讨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予以FES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的评定,并进行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LE评分和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6MWT和FAC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10MWT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β、Ta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联合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降低血清Aβ、Tau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核心肌群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下载PDF
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20
作者 李玲杰 曹俊景 王小丽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6期23-27,共5页
目的:检测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根据出院后3个月的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 目的:检测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根据出院后3个月的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73)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5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溶栓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HMGB1水平并评估NIHSS评分和GCS评分。利用pearson检测溶栓后6h时HMGB1水平并与NIHSS评分、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阻塞血管支数、治疗前Killip心功能分级、NIHSS评分、GCS评分、侧支循环不良、TnI、CK-MB和HMGB1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Killip心功能Ⅲ-Ⅳ分级[OR(95%CI):1.801(1.164~2.819),P=0.008]、侧支循环不良[OR(95%CI):1.490(1.290~1.828),P=0.003]和HMGB1水平增加[OR(95%CI):3.625(1.254~5.306),P=0.013]为影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溶栓治疗后外周血中HMGB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至12h后逐渐降低,12h时HMGB1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52,P<0.001)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517,P<0.001)。溶栓治疗6h时HMGB1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74,截断值为80.6μg/L、灵敏度为85.3%、特异度为76.5%,临床预测价值最大。结论:HMGB1在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中水平增加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溶栓治疗6h的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损伤 静脉溶栓 血浆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