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at Strategy for a Severe Stroke in Africa: Palliative Care or Unreasonable Obstinacy?
1
作者 Paul Macaire Ossou-Nguiet Ghislain Armel Mpandzou +4 位作者 Dinah Happhia Motoula Latou Josué Euberma Diatewa Karen Lise Charmel Obondzo Aloba Prince Eliot Sounga Bandzouzi Bertrand Fikahem Ellenga Mbolla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Introduction: Palliative care, firstly used for chronic diseases, is currently indicated for some acute pathology such as Stroke. Its implementation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are for end-of-life patients. The aim of ou... Introduction: Palliative care, firstly used for chronic diseases, is currently indicated for some acute pathology such as Stroke. Its implementation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are for end-of-life patients. The aim of our study is to report a series of patients who died in the intensive care stroke unit of Brazzaville. Method: It was a descriptive study of a series of 13 cases of severe stroke,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Brazzaville,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December 2017. Sociodemographic, clinical, paraclinical and prognostic variables were studied. Result: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46 ± 11.5 years with a male predominance in 69.2% (n = 9). They were all hypertensive. The motor deficit and consciousness disorder association was the reason for admission in 84.6% (n = 11) and an epileptic seizure of 15.4% (n = 2). The mean NIHSS at admission was 21 ± 5, that of Glasgow 6 ± 3. Stroke was hemorrhagic in 84.6% (n = 11) and malignant infarction in 15.4% (n = 2). All of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invasive resuscitation with assisted ventilation and all died within 8 days of admission. Conclusion: The issue of limitation of care deserves to be debated, and is proposed on a case-by-case basis, in the face of a serious stroke. Therapeutic relentlessness is not only expensive, but also raises the problem of suffering of the individual at the end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stroke PALLIATIVE care stroke unit AFRICA
下载PDF
Stroke Care in an Australian Rural Private Health Care Setting
2
作者 Nirosen Vijiaratnam Bernard Yan +3 位作者 Pamela Anjara Thomas Kraemer Mandy Lau Brett Knight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5年第1期7-12,共6页
Stroke is a 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and death in Australia. There is a clear benefit in caring for stroke patients in stroke care units. Access to these centres is limited particularly in the rural setting. Certif... Stroke is a 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and death in Australia. There is a clear benefit in caring for stroke patients in stroke care units. Access to these centres is limited particularly in the rural setting. Certified stroke care units in the private health care setting are also unheard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ese units is thought to be due to better adherence to processes of care (early utility of CT scan, allied health input within 24 hours, neurological observations, DVT prophylaxis and appropriate use of antiplatelet and anticoagulant use). We audited care of 100 patients who presented to the St. John of God Hospital (rural private hospital) over a period of 3 years. This included baseline demographics, adherence of processes of care, utility of appropriate investigations, and outcome measures such as discharge destination, level of function at discharge and complication rates. Thes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stroke report (AuSCR) and adherence to processes of care was compared with the SCOPE study (the first study to establish the benefit of POC). When compared with data from the AuSCR national report 2012, we found a higher mortality rate, an increased rate of disability on discharge, and a mixed adherence to processes of care. We also found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atients (40%) who were eligible to receive thrombolysis but did not. Overall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trengths to be drawn upon in the rural private healthcare setting and a more organised approach could improve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Outcomes Processes of care stroke care units RURAL PRIVATE Healthcare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高依赖病房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3
作者 肖萃 邵银进 +2 位作者 袁礼洪 吴桂华 陈喜旺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高依赖病房(high dependency unit,HDUs)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SHSAS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高依赖病房(high dependency unit,HDUs)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SHSAS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HDUs康复护理,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肩部疼痛、手部肿胀、临床干预效果、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干预前肩部疼痛、手部肿胀、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手肿胀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4/25),高于对照组的76%(19/25,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肢简化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HDUs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高依赖病房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61-1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DVT发生率;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DVT发生率;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有28例发生DVT,占比29.1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的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C反应蛋白(CRP)水平>10 mg/L、D-二聚体(D-D)水平>0.5 mg/L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占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7.459,95%CI(2.804,19.846)]、BMI>24 kg/m^(2)[OR=2.833,95%CI(1.144,7.017)]、有高血压史[OR=3.796,95%CI(1.464,9.846)]、有糖尿病史[OR=5.160,95%CI(1.923,13.849)]、CRP>10 mg/L[OR=7.667,95%CI(2.721,21.601)]、D-D>0.5 mg/L[OR=2.908,95%CI(1.165,7.258)]是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风险较高,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BMI>24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CRP>10mg/L、D-D>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重症监护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发生特征分析
5
作者 徐雲 卫慧 赵琦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18,共4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发生特征,探索各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脱水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数据挖掘的原理和方法,采集神经重症监护病房351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脱水患者的11559项数据,采用Apriori算法对脱水发生特征进行关...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发生特征,探索各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脱水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数据挖掘的原理和方法,采集神经重症监护病房351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脱水患者的11559项数据,采用Apriori算法对脱水发生特征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得到279条强关联规则,结合专业知识分析,获取具有临床实际意义的强关联规则9条,脑卒中脱水患者具有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留置胃管、意识障碍的特征表现,关联因素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级为重度、年龄≥65岁、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史、发热、使用呼吸机、利尿剂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的发生有一定的特征表现,护理人员可根据强关联规则早期识别易导致脱水的高危人群及因素,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水合状态 脱水 液体管理 意识障碍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结合体感音乐疗法对重症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神经肌肉障碍的预防价值
6
作者 郭明 阴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结合体感音乐疗法对重症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神经肌肉障碍(ICU-AW)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目的探究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结合体感音乐疗法对重症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神经肌肉障碍(ICU-AW)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结合体感音乐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出ICU时,观察组的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量表(MRCs)评分、肌肉总含量、骨骼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观察组的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结合体感音乐疗法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中不仅可以改善肌肉功能,降低ICU-AW发生率,还能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 体感音乐疗法 重症脑卒中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神经肌肉障碍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脑卒中重症监护室后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孟晓冰 陈梦琳 +2 位作者 许梦敏 闫芳 陈云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老年脑卒中患者脑卒中重症监护室后综合征(PICS)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1日~2023年4月30日ICU收治的10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转出ICU 3个月内是否出现PICS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2例)和... 目的:构建并验证老年脑卒中患者脑卒中重症监护室后综合征(PICS)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1日~2023年4月30日ICU收治的10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转出ICU 3个月内是否出现PICS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2例)和未发生组(62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相关影响因素预测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精准性;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1日~2022年3月31日ICU收治的6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带入风险预测模型中验证其准确性。结果:两组年龄、心理弹性得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同室患友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得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是影响PICS发生的因素(P<0.01,P<0.05);PICS发生风险预测模型Y=-0.591,心理弹性得分β值为0.007,机械通气时间β值为0.130,入住ICU时间β值为2.596;将预测模型带入ROC曲线进行分析可知,该预测模型敏感度为0.929、特异度为0.887、约登指数为0.816、界值为0.336、曲线下面积为0.948;验证模型所得曲线下面积为0.954,特异度为0.850,敏感度为0.952,SE为0.024,95%CI为0.907~0.988,两ROC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2,P=0.848)。结论:心理弹性得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是影响PICS发生的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经验证具有较好准确度、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 重症监护室后综合征 风险预测 模型构建 敏感度 准确度
下载PDF
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东梅 李燕 +2 位作者 陈迎 张颖 王琪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中风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 目的:探讨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中风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照中风护理单元的系统模块给予护理。于出院当日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及应对方式除退避维度外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P<0.001)。结论中风护理单元能够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方位、系统化地采取措施,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各系统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尽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风护理单元 日常生活能力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勇 余时智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前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后的3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FMA评分和ADL评分、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康...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前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后的3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FMA评分和ADL评分、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康复的依从性和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褥疮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康复依从性、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三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可以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并发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单元 护理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新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白小欣 李铁林 +3 位作者 黄胜平 黄燕 蔡业峰 黄培新 《医学与哲学(B)》 2006年第5期70-72,共3页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卒中单元已被证实是目前治疗卒中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化卒中医疗作为卒中单元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脑卒中治疗模式新的趋势;中医强调整体...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卒中单元已被证实是目前治疗卒中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化卒中医疗作为卒中单元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脑卒中治疗模式新的趋势;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建立和实施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新模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探讨一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模式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为脑卒中治疗模式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卒中单元 组织化卒中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ICU脑卒中康复干预的针对措施和短期结局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东锋 毛玉瑢 +2 位作者 徐光青 兰月 陈正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的干预措施和近期目标 ,以及重症和早期康复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定 ,包括主要病情、监护指标、心功能、Glasgow昏迷量表 (GCS)、简式Fugl-Mayer评估 (FMA)等 ,对康复干预可能引起的反应和产生...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的干预措施和近期目标 ,以及重症和早期康复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定 ,包括主要病情、监护指标、心功能、Glasgow昏迷量表 (GCS)、简式Fugl-Mayer评估 (FMA)等 ,对康复干预可能引起的反应和产生影响的监护指标进行观测。针对不同监护下状态采用适当康复干预措施。结果 :在本组中风ICU的主要合并症和并发症中 ,肺部感染占 73 .52 % ;心脏疾患占 38.2 4 % ;糖尿病占 2 6 .47%。虽然在康复干预后患者的运动功能仍然较低 ,但治疗组患者在实施康复治疗后GCS评分明显提高 (P <0 .0 0 1 ) ,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治疗组FMA和对照组FMA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 ,而治疗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ICU脑卒中患者有神经系统和心肺等方面的复杂问题 ,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脑卒中 康复 功能 干预措施 ICU
下载PDF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孙俊 管文娟 《临床护理杂志》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护理。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护理。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干预组吞咽功能治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18例,有效率4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 卒中单元护理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燕华 李吕力 +1 位作者 罗永坚 范秉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特点。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215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发生率为3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意识...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特点。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215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发生率为3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吸烟和住院时间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茵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59.8%,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31.5%)、肺炎克雷伯茵(13.0%)、铜绿假单胞菌(5.4%)、大肠埃希菌(4.3%)为主。医院获得性肺炎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者(26.9%vs 8.0%,P<0.01)。结论重症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重视并加强防护,减少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重症监护病房 肺炎 交叉感染 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和球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述辉 罗欣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4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脑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脑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肢体康复、针灸治疗、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护理前后采用FM量表、AS评分、SD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护理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卒中单元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奕南 尹梅祥 +9 位作者 马艳青 李月清 黎锦如 文秀红 张广智 黎雪芳 闵水平 卓友光 罗素萍 杨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0期868-869,共2页
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病人实施自行设计的卒中单元医疗模式(观察组),并与0例传统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7.5%、78.8%(P<0.01... 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病人实施自行设计的卒中单元医疗模式(观察组),并与0例传统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7.5%、78.8%(P<0.01或P<0.05),常见4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实施卒中单元医疗模式效果优于传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单元 医疗模式
下载PDF
康复干预对ICU脑卒中患者安全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冬青 郑敏 +1 位作者 汤舜銮 赵仲和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1期56-57,共2页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相对稳定后行早期康复治疗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康复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且在严密监护情况下,行心理辅导,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及简单发音训练,胸肺物理治疗,头、颈部躯干及四肢的早期主、被...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相对稳定后行早期康复治疗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康复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且在严密监护情况下,行心理辅导,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及简单发音训练,胸肺物理治疗,头、颈部躯干及四肢的早期主、被动康复运动治疗及感应电治疗。对照组则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结果康复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压疮发病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脑疝的发病率,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相对稳定后针对病情特点,制定相应康复治疗方案,予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应为可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重症监护室 康复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组织化卒中医疗的概念及国内外特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拥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期6-7,共2页
组织化卒中医疗是指多学科的、合作的和整合的医疗计划,目的是提供给患者最佳医疗服务。最佳医疗服务包括高质量、标准化、有效的和花费效果合适的措施。组织化卒中医疗的基本文件是卒中指南和整合医疗路径。组织化卒中医疗的项目和形... 组织化卒中医疗是指多学科的、合作的和整合的医疗计划,目的是提供给患者最佳医疗服务。最佳医疗服务包括高质量、标准化、有效的和花费效果合适的措施。组织化卒中医疗的基本文件是卒中指南和整合医疗路径。组织化卒中医疗的项目和形式包括欧洲的卒中单元、美国的卒中中心、加拿大阶梯工程和北京组织化卒中医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卒中医疗 概念 卒中 治疗 卒中单元 卒中指南
下载PDF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6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究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出院前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 目的探究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出院前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0%,观察组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0%,观察组为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采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 卒中单元护理
下载PDF
提高SICU护士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焦瑞娟 申哲 +2 位作者 肖铮铮 史素玲 赵亚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6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护士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方法。方法 7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管理前)和质控组43例(管理后),通过小组管理、制订具体操作指南、组织严格培训、严格质量控制等综... 目的探讨提高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护士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方法。方法 7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管理前)和质控组43例(管理后),通过小组管理、制订具体操作指南、组织严格培训、严格质量控制等综合措施对护理工作进行管理,提高依从性。6个月后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认知能力和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质控组患者6个月后的Fugl-Meyer评定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专业化的综合管理措施可明显提高SICU护士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早期功能锻炼 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 依从性
下载PDF
卒中单元医院感染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龙敏 侯艺蕾 +1 位作者 安雅萍 杨秀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措施及临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及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对卒中单元出现医院感染的各项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危险度分析,提出预防控制方法和改进措施。结果试验组...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措施及临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及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对卒中单元出现医院感染的各项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危险度分析,提出预防控制方法和改进措施。结果试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13%、例次感染率为9.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0%、15.86%,二者比较χ2分别为17.44、1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感染部位分布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皮肤感染。结论进一步降低了卒中单元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康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单元 医院感染 控制措施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