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itable triggering algorithms for detecting strong ground motions using MEMS accelerometers 被引量:1
1
作者 Ravi Sankar Jakka Siddharth Gar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27-35,共9页
With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 sensors, the cost of monitoring and detecting seismic events in real time can be greatly reduced. Ability of MEMS accelerograph to record... With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 sensors, the cost of monitoring and detecting seismic events in real time can be greatly reduced. Ability of MEMS accelerograph to record a seismic event depends upon the efficiency of triggering algorithm, apart from the sensor's sensitivity. There are several classic triggering algorithms developed to detect seismic events, ranging from basic amplitude threshold to more sophisticated pattern recogni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STA/LTA are reported to be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for real time monitoring.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several STA/LTA algorithms to check their efficiency and suitability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the Quake Catcher Network (network of MEMS accelerometer stations). We found that most of the STA/LTA algorithms are suitable for use with MEMS accelerometer data to accurately detect seismic events. However, the efficiency of any particular algorithm i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parameter set used (i.e., window width of STA, LTA and threshold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ng ground motion triggering algorithms seismic event detection MEMS accelerometers STA/LTA based algorithms
下载PDF
基于遗传编程技术的强地震动参数预测方法
2
作者 王程程 胡其志 +2 位作者 张洁 张严方 许立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6-782,共7页
基于NGA数据库,利用遗传编程技术,给出一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峰值位移(PGD)的预测方程。通过建立地震动参数与震级、断层距、断层机制以及30 m内的场地剪切波速度等关键地震学参数的关联性,在给出显式预测公式的... 基于NGA数据库,利用遗传编程技术,给出一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峰值位移(PGD)的预测方程。通过建立地震动参数与震级、断层距、断层机制以及30 m内的场地剪切波速度等关键地震学参数的关联性,在给出显式预测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信度检验和模型比对。结果表明:1)与传统的基于非线性回归技术的衰减关系类预测方程相比,遗传编程技术无需指定衰减关系的方程形式,可以对PGA、PGV和PGD的复杂行为进行建模,并给出显式公式,以满足地震工程的实际需要。2)与Campbell-Bozorgnia衰减关系相比,基于遗传编程技术的PGA与PGV的预测效果略优,PGD预测模型的RMSE和MAE分别为5.47和1.64,显著小于Campbell-Bozorgnia模型的45.98和4.61。3)所获得的地震动预测方程具备震级效应、场地放大效应和近场大震饱和效应特征,但未能反映软土减震效应,PGA、PGV和PGD的最大场地放大系数约为1.42、2.53和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面运动 遗传编程 地震加速度 衰减关系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随机有限断层三分向地震动模拟
3
作者 毛岚 石玉成 +1 位作者 卢育霞 刘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790,共13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附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基于不同数据和方法反演得到的震源破裂过程还有争议,为模拟此次地震的地面运动,分别采用SW倾向与NE倾向的震源破裂模型,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三... 2023年12月18日23时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附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基于不同数据和方法反演得到的震源破裂过程还有争议,为模拟此次地震的地面运动,分别采用SW倾向与NE倾向的震源破裂模型,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三分向地震动。选取震中距约100 km内的57个触发强震台站,模拟其三分向加速度时程、速度时程及5%阻尼比拟加速度反应谱(PSA)。结果表明,模拟的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峰值地面速度(PGV)能够体现地震动峰值的衰减规律,NE倾向的震源破裂模型会导致更大的地震动。模拟与观测记录的幅值接近、谱形相似,其中SW倾模型的PSA残差更小。基于三分向模拟地震动给出积石山M_(S)6.2地震的仪器烈度分布,SW倾向与NE倾向模型极震区烈度均达Ⅷ度,其中SW倾向模型与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烈度图更加接近。积石山M_(S)6.2地震的模拟说明随机有限断层法可用于计算三分向地震动,并验证模拟输入震源、路径与场地参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法 地震动模拟 地震烈度 强震记录
下载PDF
北京地区高风险断裂及其强地面运动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献兵 张伟 +1 位作者 陈晓非 蔡永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19-5029,共11页
北京地区历史上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在未来50年超越概率10%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中,北京地区烈度为Ⅷ度.北京邻区强震对北京地震烈度的影响已经有一些研究.然而,如果北京地区的断裂发生强震,其地震烈度将有多大?又是如何分布?这是防震减... 北京地区历史上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在未来50年超越概率10%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中,北京地区烈度为Ⅷ度.北京邻区强震对北京地震烈度的影响已经有一些研究.然而,如果北京地区的断裂发生强震,其地震烈度将有多大?又是如何分布?这是防震减灾所关注的问题.北京活断层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等断裂具有第四纪分段活动特征.本文首先用有限元方法对北京地区活动地震断裂地震安全度进行评估,确定了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是其中地震安全度相对最低的断裂;然后在此断裂上设定一个MS7.2的情景地震,使用可以考虑真实起伏地形影响的任意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这个设定地震在北京地区引起的强地面运动特征和烈度分布细节.强地面运动模拟结果表明,峰值速度PGV>0.7 m·s^(-1)的区域集中在沿断裂东侧的8~9 km宽的条带内,最大值达1 m·s^(-1);烈度分布显示断裂周围20 km内大都超过Ⅷ度.本文结果可为防震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庄-高丽营断裂 数值模拟 地震安全度 强地面运动 地震烈度
下载PDF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and seismic disaster
5
作者 Boming Zhao Xiwei Xu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2期175-179,共5页
Major cases of 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obtain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the epicenter and high-intensity area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arthquake faults, ground motion and earthquake disasters n... Major cases of 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obtain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the epicenter and high-intensity area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arthquake faults, ground motion and earthquake disasters near fault zones are analyzed. Both strong deformation and ground rupture lead to significant damages of the buildings, indicating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safe distance away from active faults and to take other necessary measures. 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at the buildings near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s have withstood in the strong earthquake, other than their seismic resistance capacities, with the first being the site condition, and the second the reduced effective stress and low rupture velocity. The forms of structural damages are complex in the fault areas, with shear failure and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damages. Those structures in urban areas that have used qualified materials and followed the building codes performed well in the earthquake. Survey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structures of flexible materials may show better seism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fault seismic disaster strong ground motion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公茂盛 左占宣 +1 位作者 赵一男 贾佳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53,共12页
地震动工程特性由幅值、频谱与持时三大要素决定,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地震动对工程结构破坏作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等应全面考虑三个要素综合影响。目前来看:关于幅值及频谱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抗震设计与评估,但关于地... 地震动工程特性由幅值、频谱与持时三大要素决定,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地震动对工程结构破坏作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等应全面考虑三个要素综合影响。目前来看:关于幅值及频谱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抗震设计与评估,但关于地震动持时这一要素,国内外至今尚无明确的考虑方式和相应设计与评估技术,或考虑相对笼统。部分规范仅在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面做出了简单规定,尤其是用于确定地震荷载的抗震设计谱,几乎没有反映地震动持时对结构的影响,这远远不能满足性态及韧性等先进抗震方法对地震动作用的迫切需求。因此,关于地震动持时特性及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近期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回顾和评述了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地震动持时研究进行了展望,可供分析地震动工程特性及其对结构的影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地震动特性 地震动持时 结构地震反应 地震反应分析
下载PDF
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毅 宋佳雨 +2 位作者 包韵雷 陈强 陈鹏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7,共11页
由于铁路选线限制,部分铁路站房修建在高烈度区,且靠近地震断层。为保障铁路站房结构的抗震安全,以某站房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站房结构地震易损性。首先,分别采用近断层抗震设计谱和规范抗震设计谱对铁路站房结构... 由于铁路选线限制,部分铁路站房修建在高烈度区,且靠近地震断层。为保障铁路站房结构的抗震安全,以某站房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站房结构地震易损性。首先,分别采用近断层抗震设计谱和规范抗震设计谱对铁路站房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建立相应的站房结构数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然后,选取24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分析铁路站房的地震响应,并分别定义站房结构中混凝土框架、钢屋架和砌体填充墙的损伤指标;最后,对2种设计谱设计的铁路站房局部及整体地震易损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站房结构相较于不考虑的,其混凝土框架和砌体填充墙出现毁坏的超越概率分别下降58.26%和19.82%,整体结构出现毁坏的超越概率上下界分别下降17.27%和19.83%;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抗震设计能够降低站房结构发生损伤的概率,提高其抗震性能;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站房结构损伤概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砌体填充墙、混凝土框架、钢屋架。基于此,地震断层附近的铁路站房结构抗震设计应考虑近断层强震的影响,并加强砌体填充墙的抗震构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房 近断层强震 近断层抗震设计谱 地震易损性 损伤指标
下载PDF
中美日仪器地震烈度的计算方法对比和经验换算关系
8
作者 傅豪 马强 +1 位作者 解全才 陶冬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3,共9页
2020年修订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烈度表》引入仪器测定的地震烈度,即仪器地震烈度作为评定地震烈度的指标之一,在震后烈度评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仪器地震烈度根据实测地震动记录计算得到,国际上现行地震烈度标度和计算方法并不一致,... 2020年修订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烈度表》引入仪器测定的地震烈度,即仪器地震烈度作为评定地震烈度的指标之一,在震后烈度评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仪器地震烈度根据实测地震动记录计算得到,国际上现行地震烈度标度和计算方法并不一致,对于深入应用不同国家和地区仪器地震烈度造成不便。应用大量中国和日本4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动观测记录,计算了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仪器地震烈度及相关地震动参数,对比分析了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关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统计关系,并给出了3种仪器地震烈度之间的经验换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观测 仪器地震烈度 地震动参数
下载PDF
基于不同基岩深度反演地震动的比较
9
作者 张可凡 吴亦恺 +1 位作者 丁海平 于彦彦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从KiK-net台阵网中选取了属于Ⅱ类和Ⅲ类场地的39个台站,并收集了相应的钻孔资料。对应于每一个钻孔,假定了2个地震波输入基岩界面,一个为规范规定的基岩面(剪切波速大于等于500 m/s,称为输入面1),另一个为钻孔底部的岩石面(实际剪切波... 从KiK-net台阵网中选取了属于Ⅱ类和Ⅲ类场地的39个台站,并收集了相应的钻孔资料。对应于每一个钻孔,假定了2个地震波输入基岩界面,一个为规范规定的基岩面(剪切波速大于等于500 m/s,称为输入面1),另一个为钻孔底部的岩石面(实际剪切波速远大于500 m/s,称为输入面2),分别建立了一维土层模型。采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由地表加速度记录反演计算了基岩输入界面1和界面2的地震动,分别计算了界面1和界面2的峰值加速度PGA比值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比值。经比较,在不同的地表地震动强度输入下,无论是Ⅱ类还是Ⅲ类场地,界面1和界面2的PGA比值和EPA比值基本上介于1.0~3.0之间。显然,基岩输入面越深,剪切波速越大,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明显,基岩输入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net强震记录 地表地震动 场地效应 地震波反演 基岩输入面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for the M_s8.0 Wenchuan earthquake of 12 May 2008 被引量:27
10
作者 ZHANG Wei SHEN Yang CHEN XiaoF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12期1673-1682,共10页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f 12 May 2008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earthquake in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in terms of property damage and human loss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arthquake process and the geo-morpholo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f 12 May 2008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earthquake in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in terms of property damage and human loss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arthquake process and the geo-morp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ismic hazard, we simulated the strong ground mo-tion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incorporat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arth structure, finite-fault rupture, and realistic surface topography. The simulated ground motions reveal that the fault rupture and basin structure control the overall pattern of the peak ground shaking. Large peak ground velocity (PGV) is distributed in two narrow areas: one with the largest PGV values is above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fault and attributed to the locations of fault asperities and rupture directivity; the other is along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caused by both the directivity of fault rupture and the ampli-fication in the thick sediment basin. Rough topography above the rupture fault causes wave scattering,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ly larger peak ground motion on the apex of topographic relief than in the valley. Topography and scattering also reduce the wave energy in the forward direction of fault rupture but increase the PGV in other parts of the basi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need for a localized hazard as-sessment in places of rough topography that takes the topographic effects into account. Finally, had the earthquake started at the northeast end of the fault zone and ruptured to the southwest, Chengdu would have suffered a much stronger shaking than it experienced on 12 May, 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strong ground motion seismic HAZARD TOPOGRAPHY seismic wave modeling
原文传递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强地面运动初步模拟及烈度预测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振国 孙耀充 +2 位作者 徐建宽 张伟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38-3041,共4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了M_s6.5级地震.在已知的三维介质模型、地形数据基础上,利用震源运动学初步反演模型(张勇等,2014),作者采用曲线坐标网格三维曲线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鲁甸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并计算了模拟区域地震烈...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了M_s6.5级地震.在已知的三维介质模型、地形数据基础上,利用震源运动学初步反演模型(张勇等,2014),作者采用曲线坐标网格三维曲线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鲁甸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并计算了模拟区域地震烈度分布.结果表明:地震最大烈度为Ⅶ度,破坏主要集中在鲁甸县以及巧家县、会泽县靠近鲁甸县的边界.另外,模拟结果还显示地震动在山峰、山脊处具有较大的幅度.计算表明断层东北侧的低速沉积盆地的波动放大效应加强了该地区的地震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强地面运动 地震烈度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地震强地面运动初步模拟及烈度预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振国 张伟 +3 位作者 孙耀充 朱耿尚 文健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5-689,共5页
2014年2月12日新疆自治区于田县发生了MS7.3级地震.在已知的三维介质模型、地形数据基础上,利用震源运动学初步反演模型(张勇等,2014),作者采用曲线坐标网格三维曲线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于田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并计算了模拟区域地震烈度分... 2014年2月12日新疆自治区于田县发生了MS7.3级地震.在已知的三维介质模型、地形数据基础上,利用震源运动学初步反演模型(张勇等,2014),作者采用曲线坐标网格三维曲线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于田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并计算了模拟区域地震烈度分布.结果表明:地震最大烈度为7度,距离震中最近的于田县城烈度约为5度,断层西北侧地面震动略强于断层东南侧.另外模拟结果还显示地震动在山脊处具有较大的幅度.该地震本身主要能量释放区域在中地壳,主要滑动未及地表,因此对地表造成的破坏有限,这与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报告的情况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强地面运动 地震烈度
下载PDF
福州盆地强地面运动特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怀 周元泽 +5 位作者 吴忠良 严珍珍 陈石 景惠敏 徐锡伟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70-1279,共10页
区域性地震波强地面运动的量化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并在防震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由地震激发的区域地震波强地面运动过程,并得到地表峰值速度和加速度的分布特征.考虑到福州是东... 区域性地震波强地面运动的量化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并在防震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由地震激发的区域地震波强地面运动过程,并得到地表峰值速度和加速度的分布特征.考虑到福州是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会城市,其明显的盆地结构特征使它很容易遭受强地震灾害的影响.因此本文以福州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假定盆地的主要断层某一位置在未来可能发生灾害性地震,则该地震会激发地震波的强地面运动,并由于地形、沉积层等主要影响,在盆地内部发生放大.通过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后处理分析,给出了该盆地的地表峰值位移、峰值速度和峰值加速度分布图谱.该图谱可为未来的福州城市规划和抗震减灾提供定量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面运动 有限元模拟 福州盆地 地震波 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M_W6.1地震:一次共轭破裂地震 被引量:44
14
作者 张勇 陈运泰 +3 位作者 许力生 魏星 金明培 张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烈度与余震分布显示2014年云南鲁甸MW6.1(MS6.5)地震的发震构造较复杂.为深入了解鲁甸地震的发震断层与破裂特征,本文考虑了单一断层破裂和共轭断层破裂的情况,对震中距250km范围内的近震资料(宽频带资料和强震资料)和远震体波资料... 烈度与余震分布显示2014年云南鲁甸MW6.1(MS6.5)地震的发震构造较复杂.为深入了解鲁甸地震的发震断层与破裂特征,本文考虑了单一断层破裂和共轭断层破裂的情况,对震中距250km范围内的近震资料(宽频带资料和强震资料)和远震体波资料进行了反演,得到了鲁甸地震的破裂过程,探讨了滑动分布与余震分布之间的关系.根据反演得到的滑动分布、震源时间函数和波形拟合,认为鲁甸地震是一次在北西向主压应力与北东向主张应力的统一应力场下发生的两条共轭断层先后破裂的一次复杂地震事件.在破裂开始后0-2s,破裂主要发生在ENE—WSW向(近东西向)的断层上,随后NNW—SSE向(近南北向)断层开始破裂,释放了大部分的地震矩.由于近南北向断层南段(即震中以南)的破裂规模较大,且以左旋走滑为主,对近东西向断层的西段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解锁作用,可能是震中以西无明显主震破裂但存在密集余震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波形反演 破裂过程 强震资料 宽频带资料
下载PDF
宁波育王山山前断层探测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本刚 宋新初 +3 位作者 杨晓平 韩竹军 杜龙 董绍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9-217,共9页
基于宁波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的结果,结合相关规范,对评价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对于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不需要考虑避让;对于育王山山前东支断层,虽然在6级设定地震条件下... 基于宁波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的结果,结合相关规范,对评价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对于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不需要考虑避让;对于育王山山前东支断层,虽然在6级设定地震条件下,无直接的地表错动发生,但会产生一定幅度的地表变形带,因此,丙类和丁类建筑可以不考虑避让,但建议甲类和乙类建筑尽可能避让一定的距离。由于在设定地震条件下近断层强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分区中存在一个面积约6km2的略高于现行地震区划图标准的范围,建议对该范围内已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按地震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时可适当参考本文的结果。根据大碶盆地的软土分布特征,结合近断层强地震动评价结果,认为在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以东,存在一个面积约30km2的可能震陷区。震陷量≥5cm,建议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考虑这一因素。鉴于探测结果的工程应用直接关系到防震减灾对策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城市安全与经济投入2个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探测 地震危险性评价 工程应用 育王山山前断裂 强地震动 震陷 宁波
下载PDF
2006年盐津5级中强地震群的强震动观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世成 周挚 +4 位作者 陈征山 包一峰 高东 张潜 崔建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56-563,共8页
对2006年7月、8月间盐津县相继发生的两次5级左右中强地震群的余震强震动流动观测记录,和1次4.7级地震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分析处理,计算了它们的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及主要谱值,分析了记录的相关特征。根据强震记录对此次"小震级、大... 对2006年7月、8月间盐津县相继发生的两次5级左右中强地震群的余震强震动流动观测记录,和1次4.7级地震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分析处理,计算了它们的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及主要谱值,分析了记录的相关特征。根据强震记录对此次"小震级、大灾害"现象进行简析,讨论了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津地震 强震动观测 地震动特征 震害分析
下载PDF
1975年海城M_S7.3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宏阳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07-2715,共9页
地震强地面运动预测对工程的抗震设计,地震危害性分析以及减轻特定地区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辽宁省海城地区的地质资料和发生于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市的M_s7.3地震资料,分别构造了海城地区的地下速... 地震强地面运动预测对工程的抗震设计,地震危害性分析以及减轻特定地区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辽宁省海城地区的地质资料和发生于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市的M_s7.3地震资料,分别构造了海城地区的地下速度结构和海城地震的震源模型,并且使用可以准确描述地形起伏的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海城地震的波场传播过程.通过对计算得到的波场快照、合成理论地震图以及地震烈度的分析表明:(1)震源模型、地下的速度结构和地形起伏对海城地震的波场传播模拟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们所产生的近断层效应、方向性效应和盆地效应明显;(2)通过计算得到的海城地震的理论烈度分布与通过震后调查得到的烈度分布大体符合,验证了本文所构造的震源模型和速度结构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地震 强地面运动 地震烈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假设检验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方法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玉石 周正华 王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4,共6页
地震发生后数分钟内,快速、可靠地判别出地震动强度(烈度)的空间分布,用以估计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可以为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并合理分配救援力量提供决策依据,保证救援人员及时、准确地到达极震区并展开搜救,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本文基... 地震发生后数分钟内,快速、可靠地判别出地震动强度(烈度)的空间分布,用以估计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可以为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并合理分配救援力量提供决策依据,保证救援人员及时、准确地到达极震区并展开搜救,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本文基于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方法,对历史震害资料进行统计,提出了一种利用强地震动参数判别地震动强度(烈度)的方法。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所确定的地震动强度(烈度)与实际震害烈度对应较好,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震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强度(烈度) 假设检验 强地震动参数 震害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斜拉桥纵桥向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艳 段昕智 李建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138,共7页
为研究斜拉桥在纵桥向强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等跨度斜拉桥,通过线性能力需求比的确定,合理引入能考虑塑性发展的非线性弹塑性单元,研究纵桥向强震作用下桥梁各主要构件的塑性发展状况及其对全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为研究斜拉桥在纵桥向强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等跨度斜拉桥,通过线性能力需求比的确定,合理引入能考虑塑性发展的非线性弹塑性单元,研究纵桥向强震作用下桥梁各主要构件的塑性发展状况及其对全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地震动作用下,桥塔、墩等构件的塑性发展不但与地震波的特性还与地震波的强度相关;斜拉桥的桥塔存在先于辅助墩和边墩屈服的可能性;桥塔屈服将显著减小塔柱下部结构的地震需求.由此得到以下结论:在强震作用下,需考虑桥塔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及其对桥梁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以目前的工程设计来看,在纵桥向强震作用下,桥塔、墩各截面仍有一定的塑性能力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强地震动 抗震性能 地震反应 线性能力需求比 非线性弹塑性单元
下载PDF
桃夭门大桥基岩长周期设计反应谱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小华 蒋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2-783,共12页
文中结合舟山市桃夭门大桥抗震设计在长周期频段的需要,研究分析了桃夭门大桥场地基本地震地质环境特点和长周期地面运动谱的研究现状,从强震记录长周期分量信息特点出发,以强震记录为基础,选用了11个有代表性的M≥65的强震,共72条强震... 文中结合舟山市桃夭门大桥抗震设计在长周期频段的需要,研究分析了桃夭门大桥场地基本地震地质环境特点和长周期地面运动谱的研究现状,从强震记录长周期分量信息特点出发,以强震记录为基础,选用了11个有代表性的M≥65的强震,共72条强震地面运动记录,参照核法规HAF0101(1)特定场地谱的确定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以均值反应谱为基础的长周期反应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谱 地震动 抗震设计 桃夭门大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