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鲁迅思想研究热点透视 被引量:3
1
作者 崔云伟 刘增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5-65,共11页
2013年鲁迅思想研究异彩纷呈、创意不断:钱理群将鲁迅在今天的意义概括为三个"拒绝收编":拒绝被体制收编,拒绝被一切文化体系收编,也不想收编他人。孙郁提出,鲁迅在审美判断上是一个托洛茨基主义者。理解鲁迅,如果不保持与列... 2013年鲁迅思想研究异彩纷呈、创意不断:钱理群将鲁迅在今天的意义概括为三个"拒绝收编":拒绝被体制收编,拒绝被一切文化体系收编,也不想收编他人。孙郁提出,鲁迅在审美判断上是一个托洛茨基主义者。理解鲁迅,如果不保持与列宁主义的距离,他的面孔可能永远是政治化的。李冬木强调了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对于周氏兄弟的巨大影响。姜异新认为,鲁迅的辛亥故事纯粹是鲁迅式幻想,是特殊的鲁迅式晶体。通过"看与被看"、"吃与被吃",国民性终于被审美地觉知。邱焕星指出,鲁迅对青年和学潮的态度是复杂多面的,对其自身也是一种双刃剑效应,这种效应必须放在"国民革命"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认识。王彬彬注意到在鲁迅的语境里,月亮往往意味着希望、温暖、爱,也象征着理性和光明。这或可让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感受到鲁迅的性格、精神、心理中温软、阴润、柔弱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当代中国 列宁主义 国民性 革命 学潮 果戈理
下载PDF
“五四”后学生自治与校园学潮 被引量:5
2
作者 娄岙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五四"之后,学生自治得到极大鼓吹,各地学校普遍设立学生自治会,但因从基本涵义到实际运作规则、方式等根本性问题,均难以达成一致,在实际运作中反而成为挑起学潮的重要诱因之一。学生自治施行不久便有"失败"的说... "五四"之后,学生自治得到极大鼓吹,各地学校普遍设立学生自治会,但因从基本涵义到实际运作规则、方式等根本性问题,均难以达成一致,在实际运作中反而成为挑起学潮的重要诱因之一。学生自治施行不久便有"失败"的说法传出,部分学生因权利的滥用而将校园内矛盾激化,酿成学潮,甚至不乏以激进的方式来解决矛盾的案例出现。学生表达不满方式的变化,既折射出了"五四"后学生群体在师生关系层面的反传统倾向,同时也是其整体走向激进化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后 学生自治 校园学潮
下载PDF
学潮视野下的《青春之歌》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辉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29,共4页
《青春之歌》对胡适学潮观的批判和对学生运动的描写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它与作为小说主脉的林道静阶级意识觉醒的线性叙述之间的某种差异,给我们提供了在学潮视野下重建一个充满对峙与对话空间的契机。这一学潮视野的参照,或许将有利于... 《青春之歌》对胡适学潮观的批判和对学生运动的描写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它与作为小说主脉的林道静阶级意识觉醒的线性叙述之间的某种差异,给我们提供了在学潮视野下重建一个充满对峙与对话空间的契机。这一学潮视野的参照,或许将有利于我们对《青春之歌》做出更为同情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之歌》 学潮 对话 阶级意识
下载PDF
1930年代前半期国民政府地方治理的困境--基于1933年皖北学潮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效驷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50,239,共10页
第三次军事"剿共"受挫以后,国民政府在鄂豫皖地区实行剿抚并用政策,实行包括党政一体、保甲制、建教合作等在内的治理新政。但新政的推行遭遇了重重阻力,甚至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冲突。1933年皖北学潮就是由施行建教合作引发的... 第三次军事"剿共"受挫以后,国民政府在鄂豫皖地区实行剿抚并用政策,实行包括党政一体、保甲制、建教合作等在内的治理新政。但新政的推行遭遇了重重阻力,甚至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冲突。1933年皖北学潮就是由施行建教合作引发的二乡师学生和蚌埠地方人士抵制教厅更换校长及迁址令的行动。建教合作因学潮而受阻及学潮以政府的让步而平息,反映了国民政府地方治理的困境。政府制定的治理目标与地方或局部利益产生背离,对造成的新的矛盾和危机预案不足,疲于应付,草草收场,从而使政府施政和治理进入进退失据的窘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前半期 建教合作 皖北学潮 地方治理
下载PDF
抗战后傅斯年与蒋介石关系研究(1945—1950)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广波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2,共10页
蒋介石、傅斯年在抗战时期累积的良好关系在战后得以延续、加深。蒋、傅在"一二·一"惨案善后中有密切互动,但他们在处置方式上有明显分歧。傅采取一切办法促使学潮早日结束,令蒋满意。基于共同的反共立场,傅斯年希望蒋... 蒋介石、傅斯年在抗战时期累积的良好关系在战后得以延续、加深。蒋、傅在"一二·一"惨案善后中有密切互动,但他们在处置方式上有明显分歧。傅采取一切办法促使学潮早日结束,令蒋满意。基于共同的反共立场,傅斯年希望蒋介石能实行真正的改革,以维系国民党政权并有效反共,为达此目的,傅坚持不加入政府,以独立知识分子的身份对蒋犯颜直谏。国共战局逆转后,傅之反共立场益加坚定,傅之"反共"始终与"抗俄"紧密联系。因政治上的良好合作,傅、蒋私谊亦日渐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蒋介石 学潮 反共
下载PDF
近代安徽学潮的类型及影响(1902-1911)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林羽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1-64,共4页
辛亥前十年是中国政治、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新式学堂大量兴办,学生数量显著增加,受西学的冲击,学生群体展现出离异于传统的特性,躁动不安,各地学潮此消彼涨。安徽省的学生群体经学潮的冲击与影响,思想日益激进,革命化倾向日益突出,在... 辛亥前十年是中国政治、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新式学堂大量兴办,学生数量显著增加,受西学的冲击,学生群体展现出离异于传统的特性,躁动不安,各地学潮此消彼涨。安徽省的学生群体经学潮的冲击与影响,思想日益激进,革命化倾向日益突出,在学潮中崛起的学生阶层也与清政府的最初意愿渐行渐远,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清末教育变革与社会转型的艰难与困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学潮 学堂 学生
下载PDF
北京美术专门学校“驱逐校长”学潮始末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中华 《孝感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14-117,共4页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民国第一所国立的专门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郑锦是创始人,首任校长七年,此期是该校稳步发展和规范化的阶段。后来,因为时局艰难以及与部分教职员的矛盾,导致学生爆发长达一年半的"驱逐校长"的学潮...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民国第一所国立的专门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郑锦是创始人,首任校长七年,此期是该校稳步发展和规范化的阶段。后来,因为时局艰难以及与部分教职员的矛盾,导致学生爆发长达一年半的"驱逐校长"的学潮运动,最终郑锦被迫辞职。半年后,该校也被教育部勒令停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锦 北京美术专门学校 学潮 驱逐校长
下载PDF
妇女报刊与1924年保定女二师学潮
8
作者 刘宏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2-16,共5页
1924年3月,保定女二师学生为反抗校长燕世奇的压迫摧残,爆发了罢课学潮。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妇女刊物《妇女周报》及受到共产党影响、具有革命倾向的《妇女日报》,对此次学潮给予了舆论上的援助。它们或报导消息,或发表评论文章,对于宣传... 1924年3月,保定女二师学生为反抗校长燕世奇的压迫摧残,爆发了罢课学潮。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妇女刊物《妇女周报》及受到共产党影响、具有革命倾向的《妇女日报》,对此次学潮给予了舆论上的援助。它们或报导消息,或发表评论文章,对于宣传党的妇女运动的方针政策,引导女学生参加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以及推动学潮尽快解决,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周报》 《妇女日报》 保定女二师 学潮
下载PDF
爱国救亡之序曲——1918年中国留日学生罢学归国风潮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志刚 孙黎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1期128-132,共5页
发生于1918年的留日学生罢学归国风潮既是中日外交问题交涉所导致的结果,也是一次学生自发组织的爱国救亡运动,更是后来爆发更大规模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前奏。而当时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晨钟报》、湖南《大公报》等报纸皆对此次风潮进行... 发生于1918年的留日学生罢学归国风潮既是中日外交问题交涉所导致的结果,也是一次学生自发组织的爱国救亡运动,更是后来爆发更大规模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前奏。而当时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晨钟报》、湖南《大公报》等报纸皆对此次风潮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客观报道以及评论,对当时历史语境下而言,这场留日学生归国学潮爆发的原因、学潮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影响是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和价值的,以期重新审视和解读这场学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罢学归国学潮 《晨钟报》 湖南《大公报》
下载PDF
略论孙中山的自由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上意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8,共8页
孙中山自由观的渊源。自由的概念与涵义。关于中、欧的自由史观和争自由问题。三民主义与自由、平等、博爱的比较。自由的潮流与秩序的潮流的关系。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限度。党员的自由权利与服从党魁命令的关系。学生自由与学潮。
关键词 自由史观 自由 秩序 平等 博爱 学朝 孙中山 争自由问题 三民主义
下载PDF
试析抗战胜利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学潮观——以《观察》周刊为中心
11
作者 宁文晓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132,共5页
抗战胜利后全国发生的学潮,引起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他们在《观察》周刊上发表文章,客观分析学潮的起因,明确表达对学潮的态度,深刻意识到学潮的重大历史意义,强烈呼吁政府深刻反省失误的同时需迅速做出真实的努力。这从一个... 抗战胜利后全国发生的学潮,引起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他们在《观察》周刊上发表文章,客观分析学潮的起因,明确表达对学潮的态度,深刻意识到学潮的重大历史意义,强烈呼吁政府深刻反省失误的同时需迅速做出真实的努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20世纪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政治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胜利后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学潮 《观察》周刊
下载PDF
四川保路运动中的罗纶
12
作者 陈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8-71,共4页
同盟会、哥老会加入保路同志会,使保路同志会成为各阶层人士大联合的组织。四川保路运动由"文明争路"发展成席卷全川的罢市、罢课风潮和抗粮抗捐的行动,表明革命形势已酝酿成熟。在这个过程中,罗纶功不可没。
关键词 罗纶 四川保路运动 罢市 罢课 抗粮抗捐
下载PDF
2002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艳坤 《保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5期71-73,共3页
对2002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学生答卷的特点 ,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 。
关键词 数学试卷 突破特点 存在问题 中考
下载PDF
试析1932年中央大学学潮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峰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7年第11期41-44,共4页
1930年代"国难"危机的背景下,民国政府的教育也遇到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首先体现在青年学生普遍的就业困难,其次表现为青年人在思想和信仰方面的困惑与彷徨。而教育界在192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各种政治势... 1930年代"国难"危机的背景下,民国政府的教育也遇到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首先体现在青年学生普遍的就业困难,其次表现为青年人在思想和信仰方面的困惑与彷徨。而教育界在192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各种政治势力都试图动员大学和青年学生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1932年国立中央大学的学潮就是这一状况的集中反映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问题 中央大学学潮 《时代公论》 学生动员 罗家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