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fucianism in Du Fu's Poetry and Sun Dayu's Translation
1
作者 YAN Xiao-ji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8期966-972,共7页
The great Chinese poet Du Fu's poetry in the Dang Dynas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culture. Confucianism is the main theme of his poetry, which penetrates connotation of benevolence,... The great Chinese poet Du Fu's poetry in the Dang Dynas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culture. Confucianism is the main theme of his poetry, which penetrates connotation of benevolence, love of all life and self-cultivation. The famous poet Sun Dayu strived to highlight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ism in Du Fu's poetry through translation. On the basis of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text and careful choice of words, Sun Dayu mainly used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explan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target readers know the spirit of Confucianism. Hi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showed solicitude for national destiny and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ANIsM du fu's poetry sun Dayu's translation
下载PDF
“三维转换”视角下的杜甫诗歌两译本对比研究
2
作者 高芬 荣琳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1-317,共7页
选取许渊冲及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杜甫诗歌英译本为研究语料,采用自建语料库,结合量性与质性研究方法,根据生态翻译学中的“整合适应选择度”这一概念,从“三维转换”视角对比分析两译本,一方面展现了两位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和... 选取许渊冲及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杜甫诗歌英译本为研究语料,采用自建语料库,结合量性与质性研究方法,根据生态翻译学中的“整合适应选择度”这一概念,从“三维转换”视角对比分析两译本,一方面展现了两位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所作的适应性选择的异同,另一方面映现出其译本背后的翻译思想。研究旨在通过两译本的对比分析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策略的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探索出一条适于中国诗歌对外传播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歌 语料库 许译本 宇文译本 “三维转换”
下载PDF
杜甫以左拾遗参与朝会之始日及其相关问题——《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探析
3
作者 戴伟华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1期1-12,50,共13页
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不仅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而且对其生平研究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二诗,能了解杜甫以左拾遗身份始列朝会的经历及其表现。杜甫任左拾遗地点有两处,一在凤翔,一在长安,而参与朝会则是在至... 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不仅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而且对其生平研究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二诗,能了解杜甫以左拾遗身份始列朝会的经历及其表现。杜甫任左拾遗地点有两处,一在凤翔,一在长安,而参与朝会则是在至德二载冬至日的长安。杜甫与张镐关联度极高,张镐救杜甫,可以在张镐“赍符告谕”中找到因果关系。有学者认为第一首是伪作,这是没有认识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其意义。二诗互补,去年至日与今年至日形成对比,庄谐并存,富有戏剧性,别具风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左拾遗 供奉班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
下载PDF
文本细读、文献考辨与“文心”前置:朝鲜杜诗学研究的基本维度——以左江《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为中心
4
作者 王成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69-77,86,共10页
杜诗学作为朝鲜古代诗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单一的文本分析很难挖掘出杜诗在朝鲜文坛接受、传播与变化的丰富状貌,只有多维度阐释才能达成整体性的学术关照。左江《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以文本细读作为研究基础,重视文献考辨。该书秉... 杜诗学作为朝鲜古代诗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单一的文本分析很难挖掘出杜诗在朝鲜文坛接受、传播与变化的丰富状貌,只有多维度阐释才能达成整体性的学术关照。左江《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以文本细读作为研究基础,重视文献考辨。该书秉承旧文献新用、新文献智用的研究原则,将义理阐释与文献考辨相结合,体现出“文心”前置的鲜明特点,进一步丰富了东亚汉文化圈的杜诗学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 朝鲜杜诗学 文本 文献 “文心”
下载PDF
杜甫对林寿图诗歌创作的影响
5
作者 马誉萌 李寅生 《闽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林寿图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少陵原杜甫祠堂重修的出资人。在林寿图学诗的过程中,杜甫一直是他诗歌中重要的取法对象,又由于他与杜甫拥有相似的经历,使之与杜甫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杜甫对林寿图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 林寿图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少陵原杜甫祠堂重修的出资人。在林寿图学诗的过程中,杜甫一直是他诗歌中重要的取法对象,又由于他与杜甫拥有相似的经历,使之与杜甫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杜甫对林寿图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与主题、语词和艺术手法三方面,林寿图还会在诗歌中直接使用杜甫的相关典故,以表达对杜甫的追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寿图 诗歌创作 杜甫 艺术手法 杜甫祠堂
下载PDF
民国时代大学杜诗课——作为讲义的高步瀛《杜诗》
6
作者 潘务正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1期36-50,共15页
20世纪30年代高步瀛于北平师范大学开设杜诗课,编纂《杜诗》讲义。其书前列杜甫年谱,且对所选每首诗考证年代,并按时代顺序编排,将诗人的经历与诗歌的创作紧密结合,发挥“知人论世”的功能。在情感价值上,选取杜诗中控诉战争的诗篇,展... 20世纪30年代高步瀛于北平师范大学开设杜诗课,编纂《杜诗》讲义。其书前列杜甫年谱,且对所选每首诗考证年代,并按时代顺序编排,将诗人的经历与诗歌的创作紧密结合,发挥“知人论世”的功能。在情感价值上,选取杜诗中控诉战争的诗篇,展现战争给百姓及诗人带来的灾难,以此激发学生的反战情绪。授课者与诗人有着相近的人格情操,故对诗作情感体会深切。在艺术成就上,高氏继承桐城派的为文路径,以为杜诗“至情至性”的“生气”是转折、顿挫、腾挪、掉转等文法为之的结果,其“沉郁顿挫”的诗风,是“断”法所造就。这与其时盛行的以白话文为主的诗风相对立,彰显出在大学课堂进行传统诗学教育的良苦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步瀛 《杜诗》 讲义 杜诗课
下载PDF
“杖藜”事象的形成与书写——宋代杜诗接受的一个侧面
7
作者 胡嗣男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7-55,共9页
“杖藜”成为诗歌用语,始于唐代,杜甫是其主要的使用者。经过杜甫诗歌的反复书写,“杖藜”具有了诗歌事象的功能,杜诗也为“杖藜”事象提供了基本的情境内涵。“杖藜”事象的凝定,则要经历宋人接受杜诗的过程才能完成,宋人诗歌中的“杖... “杖藜”成为诗歌用语,始于唐代,杜甫是其主要的使用者。经过杜甫诗歌的反复书写,“杖藜”具有了诗歌事象的功能,杜诗也为“杖藜”事象提供了基本的情境内涵。“杖藜”事象的凝定,则要经历宋人接受杜诗的过程才能完成,宋人诗歌中的“杖藜”事象承自杜诗,但又通过持续的书写沉淀下新的诗歌意蕴,构建出更具宋诗风貌的诗意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藜 事象研究 杜诗接受 宋诗
下载PDF
杜诗几种特殊诗体体制研究及后世接受之述评
8
作者 吴淑玲 韩成武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3-42,共10页
杜甫创制了“同谷七歌体”“曲江三章章五句体”“存殁口号体”等特殊诗体。其体制特征如下:“同谷七歌体”,由7首诗组成,每首8句,每句基本为七言,无平仄声调限定,其韵律安排非一韵到底,而是分为前后两节,前节6句押一个韵,后节2句转换韵... 杜甫创制了“同谷七歌体”“曲江三章章五句体”“存殁口号体”等特殊诗体。其体制特征如下:“同谷七歌体”,由7首诗组成,每首8句,每句基本为七言,无平仄声调限定,其韵律安排非一韵到底,而是分为前后两节,前节6句押一个韵,后节2句转换韵部,且采用句句押韵的做法;“曲江三章章五句体”,由3首诗组成,每首5句,每句为七言,无平仄声调限定,在韵律安排上打破了传统诗歌偶数句押韵模式,将韵脚放在1、2、3、5句上,打破了人们对诗韵节奏的固有预期;“存殁口号体”,由2首诗组成,皆为声韵严整的七言绝句,每首诗前2句各举一存者一死者,且言其艺术擅长,后2句对其境遇发表感慨。后世诗论家肯定了这些诗体为杜甫首创。后世诗人多有仿制,情况不一:或对某些诗体体制逐渐认识,最终吻合;或守中有变,对某些成分做出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特殊诗体 体制研究 后世接受
下载PDF
“杜诗入史”现象与早期杜诗学话语体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夏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两《唐书·杜甫传》、晚唐五代杂史及笔记小说,多将杜甫诗歌作为史料来源,由此形成“杜诗入史”现象。杜诗作为史源,体现三种不同使用倾向:正史关注诗人自叙个人经历之作,其对杜诗的择取行为隐含了史官塑造杜甫形象的基本立场;杂史... 两《唐书·杜甫传》、晚唐五代杂史及笔记小说,多将杜甫诗歌作为史料来源,由此形成“杜诗入史”现象。杜诗作为史源,体现三种不同使用倾向:正史关注诗人自叙个人经历之作,其对杜诗的择取行为隐含了史官塑造杜甫形象的基本立场;杂史偏好杜诗中的宫廷“秘闻”,反映了作者与诗人相通的“微而显”的史学意识;笔记小说多着眼于诗艺,由此展开对杜诗艺术的评论。前二者关注点虽有别,但都注重杜诗的历史性,后者则关注杜诗的艺术性。不同的用诗和论诗指向,形成以杜诗为核心的早期杜诗学话语体系。从史源角度看,早期“杜诗入史”现象以及由此形成的杜诗学话语体系,为重勘诗史关系,特别是省思“诗史互证”学术传统,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入史 杜诗学 话语体系 史源学方法 学术史意义
下载PDF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徂徕先醒杜律考》考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振 《华文文学》 2023年第2期66-72,共7页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馆藏抄本《徂徕先醒杜律考》是日本江户时代大思想家、蘐园学派创始人荻生徂徕以《杜律集解》为底本,注解杜甫律诗的抄录本。因书前有“杜律集解序”以及书末有“杜律集解卷之下终”等字样,被国立国会图书馆误作《杜...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馆藏抄本《徂徕先醒杜律考》是日本江户时代大思想家、蘐园学派创始人荻生徂徕以《杜律集解》为底本,注解杜甫律诗的抄录本。因书前有“杜律集解序”以及书末有“杜律集解卷之下终”等字样,被国立国会图书馆误作《杜律集解》,以致湮没无闻。以往学界论述杜诗在江户诗坛的传播和接受,也较少涉及到蘐园学派对杜诗的论述。此书参考《杜律集解》及其他杜诗注本,考校优劣,并提出不少新的见解,既可使我们了解徂徕早年注诗的风格及思想变化,也能够弥补蘐园学派杜诗接受方面文献上的不足,对日本杜诗研究有补遗之功,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生徂徕 《徂徕先醒杜律考》 杜甫 “杜律考” 《杜律集解》
下载PDF
杜甫卜居诗的生命意识探微
11
作者 谭思思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在中国文化传统的思维模式里,落叶归根一直以来是古今游子的执念。杜甫流寓西南以后,居所未定的惶恐感奠定了诗人卜居生涯的基调,通过对杜甫卜居诗久居思迁情感变化的分析,可见出作为社会生活个体的杜甫,面临生存与死亡所产生的人类共... 在中国文化传统的思维模式里,落叶归根一直以来是古今游子的执念。杜甫流寓西南以后,居所未定的惶恐感奠定了诗人卜居生涯的基调,通过对杜甫卜居诗久居思迁情感变化的分析,可见出作为社会生活个体的杜甫,面临生存与死亡所产生的人类共通的焦虑心理,以此观照杜甫鲜活真实的个性形象与超越自我的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心态 卜居诗 生命意识 死亡焦虑
下载PDF
论杜诗的用典艺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成武 贺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58-64,共7页
江西诗派以及后世一些学者诗人把杜诗曲解为学问诗 ,是迫于政治压力而为诗歌寻找的一种出路。杜诗的灵魂是干预社会现实 ,其用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抒写现实感受。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杜甫在用典艺术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主要是 :1.使用... 江西诗派以及后世一些学者诗人把杜诗曲解为学问诗 ,是迫于政治压力而为诗歌寻找的一种出路。杜诗的灵魂是干预社会现实 ,其用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抒写现实感受。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杜甫在用典艺术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主要是 :1.使用熟典 ,以豁人耳目 ;2 .活用典故 ,以方便抒情 ;3.不露痕迹 ,以增加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用典 杜诗艺术
下载PDF
论杜诗的句法艺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成武 王明好 张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杜甫诗歌的句法艺术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句式错综而韵律和谐。杜诗突破了五言"2—2—1"和七言"2—2—2—1"意义节奏的局限,从而给表意抒情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且,这些句式并未破坏诗歌的韵律之美。2.词语省略而蕴... 杜甫诗歌的句法艺术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句式错综而韵律和谐。杜诗突破了五言"2—2—1"和七言"2—2—2—1"意义节奏的局限,从而给表意抒情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且,这些句式并未破坏诗歌的韵律之美。2.词语省略而蕴涵扩大。杜甫精于词语的省略技巧,他的诗作语略而意明,词省而意丰,使人深刻地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鲜明特色。杜诗词语省略技法,主要有"以副代动"、"无谓语句"和"省略介词"三个方面。3.词序倒置而语言劲健。杜诗虽多数是按正常的词序组构句子,但词序倒置的现象也较为常见,目的是协调平仄、对仗稳妥以及获得劲健的美感,加强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句法 研究
下载PDF
异域之眼看杜诗——李植《杜诗批解》评语析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左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105,共4页
李植的《杜诗批解》是朝鲜文人批解、注释杜诗的第一部个人著述,被誉为朝鲜人研读杜诗的入门要籍。李植批解杜诗时注重考辨异文、分析诗作结构、阐明诗作句法,担负着教导后学的任务。其以异域之人研读杜诗,确与中华之人有着不同的视野... 李植的《杜诗批解》是朝鲜文人批解、注释杜诗的第一部个人著述,被誉为朝鲜人研读杜诗的入门要籍。李植批解杜诗时注重考辨异文、分析诗作结构、阐明诗作句法,担负着教导后学的任务。其以异域之人研读杜诗,确与中华之人有着不同的视野与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李植 杜诗批解
下载PDF
论杜诗的写实性与《史记》实录精神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润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司马迁撰写《史记》坚持"不隐恶""不虚美"的实录精神,不仅对后世史家著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诗人创作也有所启迪,比如杜甫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示例。杜诗之所以被誉为"诗史",不仅仅因为它善陈史事,... 司马迁撰写《史记》坚持"不隐恶""不虚美"的实录精神,不仅对后世史家著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诗人创作也有所启迪,比如杜甫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示例。杜诗之所以被誉为"诗史",不仅仅因为它善陈史事,还因为它能"书法不隐",直言批判唐代最高统治者,这固然与时代环境、杜甫忠君爱国之心以及对《诗经》现实主义风格的继承等有关,但更是杜甫在思想层面上自觉接受司马迁《史记》实录精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史记》 实录精神 继承
下载PDF
顾炎武的杜诗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小军 孙微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2,共3页
顾炎武在创作上能踵武少陵的“诗史”精神,并能在艺术风格上主动效法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作为乾嘉学风的开创者,顾炎武在清初确立了一种严谨求实的学风,对整个清代杜诗学的发展亦影响深远。在《日知录》中他还辟有专章对注杜进行研讨,... 顾炎武在创作上能踵武少陵的“诗史”精神,并能在艺术风格上主动效法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作为乾嘉学风的开创者,顾炎武在清初确立了一种严谨求实的学风,对整个清代杜诗学的发展亦影响深远。在《日知录》中他还辟有专章对注杜进行研讨,其杜诗学的考证体现出“引据浩繁”的特点,但其中也存在许多疏失与舛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杜诗 杜诗学
下载PDF
《九家集注杜诗》与“伪苏注”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燕 徐希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6,共7页
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在杜诗学史上,以删除"伪苏注"为功劳最大,宋人对此早有定论。近代学界对此亦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对《九家集注杜诗》是否还存有"伪苏注"的观点,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郭氏《九家集注杜诗... 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在杜诗学史上,以删除"伪苏注"为功劳最大,宋人对此早有定论。近代学界对此亦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对《九家集注杜诗》是否还存有"伪苏注"的观点,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郭氏《九家集注杜诗》还存在有少量"伪苏注";二是认为郭氏已经把"伪苏注"删除干净。笔者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困惑,对《九家集注杜诗》中所有的东坡条目作了全面系统的检索和考查,认为《九家集注杜诗》中确实还有少量的"伪苏注"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知达 《九家集注杜诗》 伪苏注
下载PDF
杜甫作品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彩花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5期75-81,共7页
21世纪以来的杜诗研究有新进展:"杜诗学"作为专门之学的建设进一步开展;杜诗人物及文化地理研究深入细致;杜诗的思想、题材、文化意义及"李杜"比较研究颇见功力;杜诗语言、修辞、风格等艺术成就的研究成果颇多。同... 21世纪以来的杜诗研究有新进展:"杜诗学"作为专门之学的建设进一步开展;杜诗人物及文化地理研究深入细致;杜诗的思想、题材、文化意义及"李杜"比较研究颇见功力;杜诗语言、修辞、风格等艺术成就的研究成果颇多。同时,在杜诗学研究、文化意义、语言研究、通俗化立场等方面,还需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杜诗研究 杜诗学
下载PDF
再论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永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是全面的。遗山的那些描写登山临水、表现隐逸之趣的词作,疏快超旷,清丽淡雅,颇得杜诗高旷清婉之致;遗山词还有缠绵悱恻、婉曲深挚的一面,既体现了他重言外意、倡韵外致的词学观念,又可与杜诗婉厚深远之神韵相... 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是全面的。遗山的那些描写登山临水、表现隐逸之趣的词作,疏快超旷,清丽淡雅,颇得杜诗高旷清婉之致;遗山词还有缠绵悱恻、婉曲深挚的一面,既体现了他重言外意、倡韵外致的词学观念,又可与杜诗婉厚深远之神韵相颉颃。遗山词之学杜,可谓渊源有自,堪称"词中老杜"。其词之学杜,与宋代周邦彦词的学杜又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歌 遗山词风 影响 词中老杜
下载PDF
词中的“杜陵嫡派”——析论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永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8-53,共6页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元遗山等影响很大,其中以元遗山最为显著和独特。因此,称遗山词为词中的"杜陵嫡派"是毫不为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陵嫡派 杜甫诗 遗山词 风格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