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学离新时代中国学、世界中国学还有多远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庚香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我们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高度来定位、研究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推进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学问化、学术... 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我们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高度来定位、研究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推进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学问化、学术化、学科化、学派化表达,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新时代中国学、世界中国学视野下,中原学要确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研究方向,回答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道路与中华文明道路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上深化中原学研究、推动中原学的国际化表达等四个核心问题。如此,中原学才能超越地域范畴,从中原之学走向中国之学、世界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学 新时代中国学 世界中国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新型城市建设与中国式城市现代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项松林 孙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新型城市建设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与构想,加强新型城市建设是实现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新型城市建设历经“谋篇布局”“全面实施”“迭代升级”等不同阶段,在实践探索... 新型城市建设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与构想,加强新型城市建设是实现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新型城市建设历经“谋篇布局”“全面实施”“迭代升级”等不同阶段,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突破与深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客观地看,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仍面临城市宜居性不高、城市韧性度不够、城市智慧化不足、城市创新力不强、城市生态化不优、城市人文性不全等问题。新征程上,继续推进新型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支撑人口规模巨大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动力变革,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品质内涵,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发展方式,引领和平发展的城市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市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现代化 城市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学理阐释与路径探赜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剑宇 廖小琴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20,共11页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鲜明的个体旨归、深远的社会价值、显著的国家意义和一定的世界影响。推进这一系统实践,既能促进城乡居民全面发展、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条件,也能提...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鲜明的个体旨归、深远的社会价值、显著的国家意义和一定的世界影响。推进这一系统实践,既能促进城乡居民全面发展、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条件,也能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为城乡融合发展充实精神向度,还能推进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明支撑,更能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为人类文明进步探索融合路径。立足时间、空间、内容、目的等认知向度,可以推断,推进城乡融合的新时代、兼及城乡的融合性空间、精神文明各要素的涵育、充分均衡的高质量融合,界划了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变化性历史方位、复杂性行动场域、全面性关涉内容和关键性实践愿景。着眼于应然需要和现实样态,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向前的历史过程,离不开科学精准、系统高效的实践推进,“目标导向-观念引领-机制保障-行动支撑”是一条环环相扣、逻辑衔接的实现理路。研判现实背景和实践要求以建构综合性目标体系,立足现实反思和问题批判以强化总体性观念引领,重视政策扶持和社会支持以健全长效性保障机制,创新行动举措和工作方式以凝聚全方位行动合力,是实现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精神文明建设 城乡融合发展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見隋唐墓誌俗字例釋
4
作者 何山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隋唐碑刻保存着衆多俗字,其中相當一部分已得到準確辨識,還有一些未辨或誤辨的俗字,值得進一步考釋。文章選擇近年新見隋唐墓誌文中“■”“■”“■”等15則釋讀有問題的俗字進行綜合考察,其成果既有助於相關碑刻材料的合理解讀與科學... 隋唐碑刻保存着衆多俗字,其中相當一部分已得到準確辨識,還有一些未辨或誤辨的俗字,值得進一步考釋。文章選擇近年新見隋唐墓誌文中“■”“■”“■”等15則釋讀有問題的俗字進行綜合考察,其成果既有助於相關碑刻材料的合理解讀與科學利用,又可爲近代漢字研究、字書收字、漢字編碼等提供實證資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見隋唐墓誌 俗字 考釋 近代漢字及漢字應用研究
下载PDF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1882年日本人所绘盛京城镇地图初探
5
作者 孙靖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4,共9页
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有一套1882年日本军官伊集院兼雄盗绘的中国盛京地区14座城镇的地图。该套地图是较早运用近代测绘技术绘制而成的城市地图,不仅反映了这些城镇的形态与内部格局,还涉及这些城镇附近的地形、军事设施以及水陆交通状况... 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有一套1882年日本军官伊集院兼雄盗绘的中国盛京地区14座城镇的地图。该套地图是较早运用近代测绘技术绘制而成的城市地图,不仅反映了这些城镇的形态与内部格局,还涉及这些城镇附近的地形、军事设施以及水陆交通状况,对于研究这些城镇的早期形态和复原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历程及城市形态的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也是研究近代外国人所绘中国城市地图的重要资料。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套地图存在着不够精细甚至多有舛误等诸多问题,需要多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京城镇地图 外国人所绘中国城市地图 近代中国城市形态研究 地图学史
下载PDF
关于现代汉语常用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6
作者 程碧英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111-113,共3页
汉字教学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结构上,以字形分析为主;词义上,以文化内涵的阐释为重;运用上,以文化传承与文化引申为主。在指导学习上,应把握三个原则:以文化为主线,理清汉字的发展脉络;以构形为依托,正确书写汉字结构;建立联想机制,推进... 汉字教学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结构上,以字形分析为主;词义上,以文化内涵的阐释为重;运用上,以文化传承与文化引申为主。在指导学习上,应把握三个原则:以文化为主线,理清汉字的发展脉络;以构形为依托,正确书写汉字结构;建立联想机制,推进汉字的优化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常用字 汉字教学 字形分析 文化内涵 研究性学习 联想机制
下载PDF
多维·整体·世界:全球史观与当下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关浩淳 《近代史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208-218,256,共12页
全球史观代表一种新的史学研究视角和观念,近年来日益成为史学各领域争相热议的话题。全球史观与城市史具有内在诉求的一致性,其包含的“多维交叉的视角与思路”“对比互动的整体意识”“跨学科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取向”,有助于当下中国... 全球史观代表一种新的史学研究视角和观念,近年来日益成为史学各领域争相热议的话题。全球史观与城市史具有内在诉求的一致性,其包含的“多维交叉的视角与思路”“对比互动的整体意识”“跨学科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取向”,有助于当下中国近代城市史摆脱既有研究的局限,朝着更加立体生动、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使之能够于上下左右的空间对比中,在前后时间序列的探索中,于向下探寻与向上的互动中,探寻上层理论建构和下层史实考订间的协调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城市史 全球史观 整体观念
下载PDF
中国特色城市软实力体系建构与路径提升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程骅 任航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80,共9页
走好走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提升中国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的城市软实力体系,强化在全球城市体系运行中的责任担当。国内城市软实力体系的动态建构,应基于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从城市主角、城市形态、城市文... 走好走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提升中国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的城市软实力体系,强化在全球城市体系运行中的责任担当。国内城市软实力体系的动态建构,应基于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从城市主角、城市形态、城市文化、城市“磁力”、城市治理、城市品格和城市叙事等方面入手,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人口规模、竞争能级、区位特点、文化资源禀赋等进行综合考量,强化共建共治共享共情的价值导向,在新时代城市文明的进程中全面提升中国城市软实力,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软实力 人民城市 城市文明新形态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人权学:缘由、认知、范式
9
作者 鲁广锦 《人权》 2023年第3期1-17,共17页
“中国人权学”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同中国有自己的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也应有自己的人权学。中国人权学是中国关于人权的认知科学。发展中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人权知识... “中国人权学”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同中国有自己的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也应有自己的人权学。中国人权学是中国关于人权的认知科学。发展中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人权知识体系,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要求。中国人权学生于中国、长于中国,形成于中国的人权实践。中国人权学既遵循人权的普遍性原则,更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的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理论的知识化梳理、学术化提炼、学理化表达。中国人权学丰富和发展了人类人权文明学说,理应成为全球人权公共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权学 自主人权知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人权文明新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