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Virgin Land to be Cultivated:On the Aesthetics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1
作者 ZHANG Hui-l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10期1068-1075,共8页
In terms of the aesthetic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most researchers explain it drawing on general aesthetic theory,but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and logic of individual cases.Folk aesthetics is deep... In terms of the aesthetic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most researchers explain it drawing on general aesthetic theory,but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and logic of individual cases.Folk aesthetics is deeply rooted in folk life,including local nature,village culture,farming life and folk belief.These folklore factors constitute the“local logic”,which regulates and influences folk aesthetic culture.The hidden“grammar”must be found in the folk life of the masses with a view to explaining the“essence”of folk aesthetics effectively.The concept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is understood in two different ways:One interprets it as“study of art and literature of folks”,regarding folk as a modifier of study of art and literature.Folk literature and art is regard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discipline is defined according to literary standard.This concept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studies,emphasizing that“folk literature and art is a special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t”.The other interprets it as“study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treating literature and art among the folk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efining the discipline in accordance with cultural standard.This concept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folk culture AEStheTICS
下载PDF
人民文艺作为新时代的文艺
2
作者 彭锋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8-16,I0001,共10页
人民文艺是新时代的文艺,它不同于民间文艺、消费文艺和群众文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产力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才会出现真正的人民文艺。人民文艺将精英文艺、民间文艺、消费文艺、群众文艺整合起来,以建设性介入的方式参... 人民文艺是新时代的文艺,它不同于民间文艺、消费文艺和群众文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产力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才会出现真正的人民文艺。人民文艺将精英文艺、民间文艺、消费文艺、群众文艺整合起来,以建设性介入的方式参与社会建设,突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分野,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民间文艺 消费文艺 群众文艺 建设性介入
下载PDF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人本路径——兼论《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3
作者 陈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新时期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的独特作用,作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乡土语言及其翻译活动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但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思考和应用探索。针对此现状,本文结合周领顺等... 新时期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的独特作用,作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乡土语言及其翻译活动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但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思考和应用探索。针对此现状,本文结合周领顺等著《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中所使用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与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素材,从研究对象的厘定、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思路的确立以及研究结论的归纳四个方面探索汉语乡土语言翻译研究的人本路径,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活动及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语言 翻译研究 人本路径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在民间文学中认知中华传统文化——兼论高有鹏教授《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
4
作者 王宪昭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11,共5页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见证。《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系列著述系统阐释了民间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我们从中可以进一步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维度了解民间文学反映的人民生活、审美趣...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见证。《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系列著述系统阐释了民间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我们从中可以进一步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维度了解民间文学反映的人民生活、审美趣味与美好追求,以及鼓舞人民、化育民众的文化价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关注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系统研究,努力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有益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思想史 中华传统文化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阐释学的《江格尔》史诗传播与传承形态转变
5
作者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江格尔》作为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在中国史诗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史诗《江格尔》不仅以传统的演唱方式传承,还以印刷文本、图像文本、音视频文本、影视文本、雕塑画廊和文物遗址等多种形式加以传承和传播,不断实现着史诗《江... 《江格尔》作为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在中国史诗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史诗《江格尔》不仅以传统的演唱方式传承,还以印刷文本、图像文本、音视频文本、影视文本、雕塑画廊和文物遗址等多种形式加以传承和传播,不断实现着史诗《江格尔》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要求。史诗《江格尔》这些多种传承和传播方式,构成了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整体存在形态。基于“双创”理念,我们从阐释学研究维度就英雄史诗《江格尔》多模态传承与传播加以理论阐述,指出每一种史诗传承传播形态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新时代优秀文化遗产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需要客观、科学和辩证的阐述和解读。我们要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为新时代民间文艺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江格尔》传承 多形态文本 阐释学 民间文艺学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教学改革探析
6
作者 李美容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8期27-38,共12页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文学+”教学改革,需要突出原典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养,守正课程特性。为适应数字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影视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跨媒介的大表达观,培...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文学+”教学改革,需要突出原典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养,守正课程特性。为适应数字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影视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跨媒介的大表达观,培养在不同媒介之间自由创作的人才。新文科建设要立足中国现实、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要融入课程思政,服务于新文科建设建构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戏剧影视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民间造型艺术在形态构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索——以云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
7
作者 段雪敬 李昂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以云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为例,探索民间造型艺术在艺术设计类基础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在形态构成的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从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出发,强调文化传承与民族审美特性,引导学生将民间造型艺术中的点、... 以云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为例,探索民间造型艺术在艺术设计类基础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在形态构成的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从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出发,强调文化传承与民族审美特性,引导学生将民间造型艺术中的点、线、面、体等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和审美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通过对形态构成多维度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抽象元素的理解与认知,开拓学生基于民族认同的视觉创新意识,为形态构成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构成 民间造型 民族审美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景 《特区经济》 2024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自身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同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知识产权属性,是一种特殊的知识财富或是无形财产,已经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因而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民间文学艺术作...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自身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同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知识产权属性,是一种特殊的知识财富或是无形财产,已经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因而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保护范围尚未达成共识、权利主体身份难以确认、独创性要求有不同意见、保护期限存在较大分歧、产权保护制度有待完善,本文提出了完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路径:一是增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意识;二是明确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归属;三是完善独创性艺术作品标准的认定;四是提供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救济保障;五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权利归属 知识产权保护
下载PDF
在翻译之后开始:论学术译名的延异——以aesthetics、文艺学和ontology的翻译事件为例
9
作者 郭思恒 刘旭光 《上海翻译(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F0003,共8页
翻译本质上是一个“延异”的过程,经由翻译产生的意涵散播往往不存在终极的确定性。因为在翻译之后,“译名”会在社会历史语境中生发出新的意味来,从而超出翻译最初的设定。因此,翻译是一个“事件”,却不是一个“事实”。进行一次翻译,... 翻译本质上是一个“延异”的过程,经由翻译产生的意涵散播往往不存在终极的确定性。因为在翻译之后,“译名”会在社会历史语境中生发出新的意味来,从而超出翻译最初的设定。因此,翻译是一个“事件”,却不是一个“事实”。进行一次翻译,实际上仅仅是一个事件的“发生”,而这个“发生”永远是一个进行时,真正的“翻译”是从“翻译之后”开始的。因而,持久的理解与交流,并且进行不断校准式的翻译,才是文化交流的正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延异 AEStheTICS 文艺学 onTOLOGY
原文传递
从课程、教研室到学科:文艺学的中国生产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国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88,共21页
对文艺学学科的历史建构进行批判性分析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文艺学学科的建构过程可以以教研室的出现和运作方式作为观测点,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文艺学教研室尚未出现,学科尚未形成,以弱态方式呈现的文艺学主要可... 对文艺学学科的历史建构进行批判性分析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文艺学学科的建构过程可以以教研室的出现和运作方式作为观测点,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文艺学教研室尚未出现,学科尚未形成,以弱态方式呈现的文艺学主要可以理解为课程和教材,重点分析了教材的思想资源的构成以及这门课在当时的基本性质;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30年,教研室成立后,文艺学作为一个文学研究中具有领导性的领域得以呈现,政治成为将文艺学体制化的重要塑造方式。在周扬等人领导下,文艺学为维护其知识价值做了很多努力;最后阶段,新时期40多年来,文艺学在结束了行政命令的支配、通过教研室或学科的运作而获得相当程度自主性之后,它面临来自内部的学术危机,这也就是当一门基础入门课变成了一门高深学科之后,其发展面临的更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室 文学概论 文艺学 文学理论 学科
下载PDF
“过渡时期”鲁迅研究及史料呈现的一个缩影——以1956年《文艺报》“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专号和特辑”为例
11
作者 刘运峰 信凯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4期153-161,共9页
1956年,在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文艺报》相继推出“鲁迅纪念专号”和“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特辑”。“专号”所刊内容大致分为缅怀和纪念鲁迅、回忆和追思鲁迅、研究鲁迅及其著作与文艺思想、围绕《鲁迅全集》的编注和北京鲁迅博... 1956年,在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文艺报》相继推出“鲁迅纪念专号”和“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特辑”。“专号”所刊内容大致分为缅怀和纪念鲁迅、回忆和追思鲁迅、研究鲁迅及其著作与文艺思想、围绕《鲁迅全集》的编注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建立的随感、历史文献、以纪念鲁迅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等六类。“特辑”则以研究文章及未发表的鲁迅书简为主,可看作对“专号”的补充,尤其是补充了鲁迅思想、鲁迅精神及其作品的域外传播等内容。本文以“特辑”和“专号”为研究对象,从作为政治符号的鲁迅、立足鲁迅作品的学术研究、最大限度还原本真的鲁迅、走进鲁迅生活的现场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意在探究“过渡时期”鲁迅研究及其史料呈现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专号”和“特辑” 鲁迅研究 史料呈现
下载PDF
“想象的民间”:论中国古装网络剧的故事世界与文化意涵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斌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68-77,I0002,I0003,共12页
近年来,中国古装网络剧逐步迈入精品化道路,涌现出一批兼具口碑效应和市场价值的作品。出现这一良好效应的重要原因在于剧集依托民间文化元素,实现了民间世界的架构与文化空间的生成,从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层面凸显鲜明的本土风范。古装... 近年来,中国古装网络剧逐步迈入精品化道路,涌现出一批兼具口碑效应和市场价值的作品。出现这一良好效应的重要原因在于剧集依托民间文化元素,实现了民间世界的架构与文化空间的生成,从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层面凸显鲜明的本土风范。古装网络剧在“草根”色彩、生活理想与历史意识的赋能下,具备民间性的内在逻辑,以其开创的故事世界及其文化经验连接起过去与当下的精神场域。古装网络剧基于民间立场昭示的中华美学精神与道德理想,置于文艺作品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程中,具备了讲好中国故事、弥合文化分歧与共鉴人文情怀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装网络剧 民间文化 故事世界 民俗事项 网络文艺
下载PDF
社会史视域中的延安“全民性”文艺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明君 顾梓莹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6-91,F0003,共7页
社会学的阶层论是阐释延安民间文艺结构的线索。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与变异性是民间文艺与延安文艺的“共性”特征,由此为会党民间文化注入先进性。在民歌实践上,集体性引导了延安新民歌的大众化方向,口头性回归了民歌的音乐本质,以... 社会学的阶层论是阐释延安民间文艺结构的线索。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与变异性是民间文艺与延安文艺的“共性”特征,由此为会党民间文化注入先进性。在民歌实践上,集体性引导了延安新民歌的大众化方向,口头性回归了民歌的音乐本质,以“活文学”之“源”实现民歌的创造性转化,而对“秦风”的传承与变异则是延安新民歌发生的历史维度之“流”。理论上,民俗艺术的“全民性”形成了“民族形式”的社会基础,实现了新生活艺术与“旧传统”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民俗形式” “全民性”艺术
下载PDF
新时代遂溪醒狮传承与发展策略探索
14
作者 马柯 朱培科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6-61,共6页
遂溪醒狮汇集了遂溪古老的文化精神,即团结、和谐、爱国精神,承载着家国情怀,体现了审美情趣。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要我们利用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守正创新,传承和发展遂溪醒狮文化优良传统,让非物质文化遗... 遂溪醒狮汇集了遂溪古老的文化精神,即团结、和谐、爱国精神,承载着家国情怀,体现了审美情趣。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要我们利用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守正创新,传承和发展遂溪醒狮文化优良传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其价值和魅力深入人心,探索一条农民团队发展壮大的路子,助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助力地方文艺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新时代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遂溪醒狮 民间文艺
下载PDF
论“文研班”的鲁迅研究
15
作者 杨伟 刘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1-59,共9页
1959—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三届“文学研究班”(简称“文研班”)。“文研班”学员毕业后从事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美学、现代文学等专业的研究。鲁迅及其作品是他们的研究内容之一。他们... 1959—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三届“文学研究班”(简称“文研班”)。“文研班”学员毕业后从事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美学、现代文学等专业的研究。鲁迅及其作品是他们的研究内容之一。他们在现实主义、典型、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鲁迅作品、鲁迅美学思想、鲁迅史料、鲁迅与中外美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文研班”学员研究鲁迅,受该班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影响,与学员个人的兴趣、工作经历、研究方向有关,并与鲁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相契合。他们的鲁迅研究能够促进“文研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知识生产,发展“文研班”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以及深化学界的鲁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研班” 鲁迅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下载PDF
论红学是文艺学
16
作者 丁广惠 《北方论丛》 2023年第6期93-99,共7页
时至今日的红学研究经历了前红学、旧红学、新红学和当代红学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众多的不同流派和学科分支。《红楼梦》是小说,是长篇小说,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用文学的研究方法而用经学的研究方法,这是历史的... 时至今日的红学研究经历了前红学、旧红学、新红学和当代红学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众多的不同流派和学科分支。《红楼梦》是小说,是长篇小说,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用文学的研究方法而用经学的研究方法,这是历史的错位。《红楼梦》一切都写得明明白白,根本没有什么不解的谜的存在。把《红楼梦》看作小说,按小说的特点去研究。从理论系统说,它属于现代文艺学。文艺学的红学将红学研究从经学研究的迷途引向正途,极大地拓宽了红学研究的范围,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现代红学,从而使红学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 经学 文艺学
下载PDF
比较艺术学视阈下的文学与电影研究:跨媒介、文本化与电影阅读理论
17
作者 李斌 何梦珂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184-194,231,共12页
作为艺术活动的载体,媒介属性和媒介变迁对于艺术特征、艺术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媒介视角,跨艺术比较研究并不局限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简单比附,也蕴含着媒介转换、互补、互动等活动。就电影艺术而言,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与其他艺... 作为艺术活动的载体,媒介属性和媒介变迁对于艺术特征、艺术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媒介视角,跨艺术比较研究并不局限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简单比附,也蕴含着媒介转换、互补、互动等活动。就电影艺术而言,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比较,以寻找电影的同源或者前身。其中,文学与电影之间的比较研究展现了电影研究由视觉化转向文本化的过程,展示了艺术交流过程中的媒介互动,促成电影语言、电影符号、电影阅读等新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体现了比较艺术学的跨学科、跨艺术、跨视域等跨越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文学与电影 电影语言 电影文本 电影阅读
下载PDF
文艺学的文化研究转向与接受之反思
18
作者 保殷禾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1-106,共6页
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向文化研究方向的转移,是学界面对大众文化的兴盛现实所作出的合理回应,但其中也包含着不少有待进一步辩证讨论的问题。文化研究同对“文化”的理解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批判意识相关,与英国伯明翰学派等对工人阶级... 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向文化研究方向的转移,是学界面对大众文化的兴盛现实所作出的合理回应,但其中也包含着不少有待进一步辩证讨论的问题。文化研究同对“文化”的理解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批判意识相关,与英国伯明翰学派等对工人阶级的关注不同,国内的文化研究是从提倡“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开始的,缺乏应有的批判意识。而国内的文化研究转向以学界对文艺社会学的接受、文艺在一定程度上的先锋性,以及人文学者的现实关怀为基础铺垫才得以成型。基于这些情况与既存问题,需重新审视并反思国内文化研究的缘起及其影响下的研究导向,同时重新厘清文艺学的研究边界与其所能实现的文化研究可能性,继而讨论文化研究的应有理念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文化研究 研究转向 批判意识
下载PDF
新文科理念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话语创新
19
作者 朱振武 高静 《语言教育》 2023年第1期3-13,共11页
朱振武教授就新文科理念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的话语创新问题接受了采访。在访谈中,朱教授首先立足新文科语境,从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应该有什么样的研究理路谈起,提出我们的研究不仅要有自己,更要有三种精神、三个跨越、三个打通、三个自... 朱振武教授就新文科理念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的话语创新问题接受了采访。在访谈中,朱教授首先立足新文科语境,从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应该有什么样的研究理路谈起,提出我们的研究不仅要有自己,更要有三种精神、三个跨越、三个打通、三个自觉;之后,朱教授从三个自觉引出了外语学者在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接着,朱教授以外国文学研究、文学翻译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为例,对自己构建的相关理论或学说做了详细的说明与阐释;最后,朱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实践,提出了体现中国学者学术自觉和学术创新的八大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理念 话语创新 外语人 外国文学研究
下载PDF
Politic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20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1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关键词 Politic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