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ces in the Style of Two News Reports on the Same Issue
1
作者 蒋瑛瑛 《海外英语》 2014年第5X期192-192,共1页
Obama’s bow in Japan triggers hot discussion.The news agency AFP and AP both report the issu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news reports about the same issue in lexical,syntactical and semantic leve... Obama’s bow in Japan triggers hot discussion.The news agency AFP and AP both report the issu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news reports about the same issue in lexical,syntactical and semantic level through textual analysis.Different styles are chosen by different news agencies and journalists in particular to construct social reality from their particular perspective.Study on the different styles used in the news report can help us hold a more objective view towards the ne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S report textual analysis styleS
下载PDF
Integ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extual Coherence and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2
作者 张静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4期97-98,共2页
The text-based and reader-based are two contrasting groups of approaches existed in the field of textual coherence study.On the ba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approaches,an integ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 The text-based and reader-based are two contrasting groups of approaches existed in the field of textual coherence study.On the ba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approaches,an integ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ure of coherence is proposed,that is,coherence is both a text-related and reader-related phenomenon.In order to construct coherent interpretation of text meaning more efficiently,readers should not only be able to identify and use text-immanent coherence cues,but also be capable of drawing coherence-related information by perceiving the contextual features and by engaging actively in activating their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in using their cognitive skills.Coherenc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ve interpretation is the key to succes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so it can generate important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in the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ro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ual COHERENCE INTEG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extual COHERENCE COHERENCE construc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下载PDF
Chen Zumei:The Jian’an Style and the Three Cao’s
3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85年第3期225-227,共3页
The Jian’an style refers to the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poems from the Jian’an period of the Han Dynasty.Although the term was first usedby Yan Yu in the Song Dynasty in Canglang Shihua,expla... The Jian’an style refers to the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poems from the Jian’an period of the Han Dynasty.Although the term was first usedby Yan Yu in the Song Dynasty in Canglang Shihua,explanations of this term gen-erally follow the interpretation made by Liu Xie in Wenxin Diaolong (The Liter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ECTUAL interpretation DYNASTY style desire POETRY IMAGINATION elsewhere ELEGANT himself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for varied gold lodes in Jiudian gold field,Shandong
4
作者 Xujun LI Zhenyan LUO Xue CHEN 《Global Geology》 2008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Jiudian gold fiel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Jiaodong terrane are much similar, but less attention-paid ones than those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same terrane. The ore-controlling fau...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Jiudian gold fiel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Jiaodong terrane are much similar, but less attention-paid ones than those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same terrane. The ore-controlling faults in the Jiudian gold field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fluid transporting; fluid dispatching and fluid precipitating. The fluid precipitating faults are usually small and low-order ones, and could be fatherly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based on their orientation: NE-, NNE-and NW oriented, and they are of quite different features. The Jiudian gold fiel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ors based on the distance from the major fault zone-The Zhaoping fault zone. The present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features of these differently oriented ore-controlling faults and of sectors and presents a tentative structural model for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udian gold fiel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mineralization style
下载PDF
On "China-measures related to the exportation of various raw materials" case in terms of DSB's interpretations 被引量:1
5
作者 Hua Shi Wenjia Sun Scott Albert Charles Roker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The Appellate Body report in January 2012 had supported the decision of Panel in the"China-measures related to the exportation of various raw materials"case(WT/DS394,395,398)and affirmed that China's res... The Appellate Body report in January 2012 had supported the decision of Panel in the"China-measures related to the exportation of various raw materials"case(WT/DS394,395,398)and affirmed that China's restrictions(such as tariffs and quota measures)on the exportation of raw materials violated rules put forth by the WTO,which were required to be modified.In this case China's right to invoke Article 20 of GATT1994("general exception")to justify its exemption from the guidelines in Article 11.3 of the WTO Accession Protocol was denied by the Panel and the Appellate Body.This wa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phrasing in Article 11.3 of Protocol failed to mention"GATT."This wa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two interpretation approaches the Dispute Settlement Body(DSB)adopted-a narrow textual interpretation and a subjective presumption of"legislative silence."The inappropriate use of the two methods of interpretation lead to an imbalance between the right and obligation of China under the additional obligations that were imposed upon China by the WTO,which create a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rare earth case and the protection of domestic natura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w material textual interpretation legislative silence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前震旦系裂谷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文龙 周刚 +11 位作者 孙峥 严威 卞从胜 汪泽成 张本健 张亚 张自力 刘伟 曾旭 李传新 田兴旺 谢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9,I0001,共15页
四川盆地及周缘已被证实发育较大规模的前震旦系裂谷,但其在盆地内部的展布及发育特征尚不明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盆地深部构造格局的认识。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重磁电资料,通过联合解译和小子域滤波等新技术对... 四川盆地及周缘已被证实发育较大规模的前震旦系裂谷,但其在盆地内部的展布及发育特征尚不明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盆地深部构造格局的认识。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重磁电资料,通过联合解译和小子域滤波等新技术对新元古界构造形态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区域地震大剖面的精细解释并辅以航磁资料进行验证,分析了新元古代裂谷的特征及其对上覆地层的沉积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内部自西北至东南共发育3条近乎平行的前震旦系裂谷,其中以川中裂谷规模最大;②裂谷内部发育一系列与裂谷走向近平行的次级正断层,将裂谷内部结构复杂化,形成一系列断陷;③裂谷内断层在平面上呈平行/斜列式、相向/相背平行式及同向平行式组合,对应在剖面上呈阶梯式、垒堑式、地堑式及铲式半地堑式等组合特征;④盆地东北部盆缘露头揭示南华系—陡山沱组在裂谷内发育冰期—间冰期交互沉积,主要为三角洲、陆棚与斜坡盆地相碎屑岩和冰碛岩。结论认为,应用重磁联合解译+井震资料修订+露头剖面验证的新方法,证实四川盆地前震旦系裂谷的存在,且南华纪裂谷边界(主干)断裂控制了上覆地层沉积古地理格局和坡折带的发育,部分裂谷控制了寒武系或早古生界沉积中心的分布,并对后期沉降中心、构造圈闭的形成以及含油气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新元古代 前震旦系 冰期—间冰期沉积 超深层勘探 重磁解译 构造样式 裂谷分布
下载PDF
中国现代旧体打油诗词的戏仿手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遇春 董瑞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在中国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中,带有戏谑性的打油诗词十分引人注目。而在打油诗词中,戏仿手法的广泛使用又成了一个艺术焦点。从创作动因来看,新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强化旧体诗词的社会介入性,现代通俗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 在中国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中,带有戏谑性的打油诗词十分引人注目。而在打油诗词中,戏仿手法的广泛使用又成了一个艺术焦点。从创作动因来看,新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强化旧体诗词的社会介入性,现代通俗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发挥旧体诗词的娱乐消遣性,底层作家或业余作者创作戏仿诗词主要利用其快速便捷性。而这三种情形的区分是相对的,三位一体是常态。在戏仿诗词创作过程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经典诗词作品的模仿、改造、颠覆三个步骤建构新的戏仿诗词文本,同时借助现代报刊传媒的广泛传播实现戏仿的意图和效果。从文学史的效应来看,戏仿是中国现代旧体诗词文体演变和文体革新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改造了旧体诗词的文体形式,而且扩大和提升了旧体诗词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为旧体诗词重新赢得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喜爱,对中华传统诗词的现代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旧体打油诗词 戏仿 创作动因 文本建构 艺术贡献
下载PDF
论恩格斯对生态观的阐述与论证方式
8
作者 王滨 陈海瑾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46-550,共5页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创立了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全面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指出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会导致生态危机,并论述了产生生态问题的认识论和社会根源。恩格斯的生态观的先进之处不仅仅在于结论的深邃和高瞻远...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创立了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全面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指出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会导致生态危机,并论述了产生生态问题的认识论和社会根源。恩格斯的生态观的先进之处不仅仅在于结论的深邃和高瞻远瞩,更在于阐述和论证生态观的手段和方式,对我们理解和阐释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恩格斯对生态观的论证和阐述方式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第一,从劳动本质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根源;第二,用因果分析法阐述生态危机的认识根源;第三,以阶级分析法阐述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第四,用辩证思维阐述人类改造自然的两重性;第五,用系统论思维阐述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生态观 阐释方式 论证方式
下载PDF
鲁博藏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的四则史料考释
9
作者 葛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2,共8页
本文对新发现的郁达夫、柳亚子、张邦华分别致周建人的集外书信的内容进行考释,明确了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筹备会通过郁达夫来邀请柳亚子、何香凝担任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委员的经过,以及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筹备会邀请张邦华担任鲁迅先生... 本文对新发现的郁达夫、柳亚子、张邦华分别致周建人的集外书信的内容进行考释,明确了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筹备会通过郁达夫来邀请柳亚子、何香凝担任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委员的经过,以及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筹备会邀请张邦华担任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委员的经过,进而对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名单中没有何香凝和萧红的名字的原因进行解读,指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名单中之所以没有何香凝是因为没有及时收到何香凝同意担任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委员的信息;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名单中之所以没有萧红,可能是因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名单中对一对夫妇只列男性的名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纪念 书信 考释
下载PDF
翻译批评中的战争叙述(1949—1966):文本特征与文化阐释
10
作者 李金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21,共11页
翻译批评是批评主体对翻译或翻译活动的描写、分析、评估和研究活动。“十七年”(1949—1966)特定的时代语境孕育并形塑了翻译批评话语的特征,而战争叙述是其鲜明的特征之一。在翻译批评中,战争术语的显性运用和战争思维的隐性表达是战... 翻译批评是批评主体对翻译或翻译活动的描写、分析、评估和研究活动。“十七年”(1949—1966)特定的时代语境孕育并形塑了翻译批评话语的特征,而战争叙述是其鲜明的特征之一。在翻译批评中,战争术语的显性运用和战争思维的隐性表达是战争叙述的两大表征。历史战争文化记忆、主流批评的话语实践与权威垂范、“红色经典”的译介及创作与现实战争的记忆唤醒是翻译批评中战争叙述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梳理和总结此一时期翻译批评中的战争叙述,追溯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动因,有助于我们理解并阐释翻译批评的社会功用及其与时代语境的互动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战争叙述 文本特征 文化阐释
下载PDF
古典小说阐释中的“奇书”视野和“名著”视野
11
作者 陈文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奇书”视野,是晚明清初流行的一种阐释路径,其特点是把“四大奇书”的主旨纳入儒学的框架;“名著”视野,是五四以来逐渐流行的一种阐释路径,其特点是以“革命”话语阐释“四大名著”。这两种阐释路径,都有各自的历史因缘和文本依据,... “奇书”视野,是晚明清初流行的一种阐释路径,其特点是把“四大奇书”的主旨纳入儒学的框架;“名著”视野,是五四以来逐渐流行的一种阐释路径,其特点是以“革命”话语阐释“四大名著”。这两种阐释路径,都有各自的历史因缘和文本依据,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它们都不能定于一尊,则是因为有以偏概全之嫌。补救的方法,是将两种视野互相参照,尽可能避免盲人摸象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奇书 四大名著 古典小说 文本阐释
下载PDF
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解释中的真实地位——从法律解释的基本法理出发
12
作者 张曙 宋泽鉴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刑法学界认为,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起着总制约作用,其实这只是表面化的共识。法律解释的基本性质是:从作为载体的法律文本“重构”作为规则的“法律”。关于“什么是法律”之法理学才是法律解释过程中隐在的指导者与制约者。不同的... 刑法学界认为,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起着总制约作用,其实这只是表面化的共识。法律解释的基本性质是:从作为载体的法律文本“重构”作为规则的“法律”。关于“什么是法律”之法理学才是法律解释过程中隐在的指导者与制约者。不同的法律观会引发不同的法律解释理论。刑法解释受制于“什么是刑法”之法理学认知,而非受制于罪刑法定之具体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解释中的地位是“文本封闭原则”,而文本封闭的功能实现取决于具体的刑法解释理论。刑法解释学应当超越罪刑法定原则,回归到“什么是刑法”之法理学研究,并以之作为建构刑法解释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罪刑法定 法理学 文本封闭原则
下载PDF
蒙古族“普斯·贺”称谓考证及造型探究
13
作者 呼斯乐 安蕊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413,共10页
目的“普斯·贺”是蒙古族人民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纹样,然而对“普斯·贺”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且人们对其认知较为模糊,梳理“普斯·贺”这一称谓的历史时间线,印证其来源,明晰其造型,解析其文化内涵,为传承并创新蒙古族... 目的“普斯·贺”是蒙古族人民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纹样,然而对“普斯·贺”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且人们对其认知较为模糊,梳理“普斯·贺”这一称谓的历史时间线,印证其来源,明晰其造型,解析其文化内涵,为传承并创新蒙古族传统纹样提供设计参考。方法建立在个案研究、田野调查法与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对附着于蒙古族衣、食、住、行上的“普斯·贺”进行系统考证。选取典型样本进行分类、编码,从图案学和类型学角度出发,提取纹样的造型轮廓、构成方式并进行归纳分析。结论“普斯·贺”这一称谓自清代就已开始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其造型来源于汉字“寿”,通过纺织品等载体传入蒙古族,因其自身具有的结构、内涵与蒙古族的审美意蕴高度契合,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圆满和生命永生的精神诉求,成为蒙古族物质载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饰纹样之一。通过本研究,以期更好地传承蒙古族传统纹样,为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传统纹样 “普斯•贺” 称谓考释 造型特征
下载PDF
基于写作风格的虚假信息识别
14
作者 范伟健 王永滨 《网络新媒体技术》 2024年第1期13-20,38,共9页
随着新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快速识别虚假信息成为了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写作风格的虚假信息识别方法,该方法以话语七要素和新闻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了信息... 随着新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快速识别虚假信息成为了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写作风格的虚假信息识别方法,该方法以话语七要素和新闻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了信息的连贯性、新颖性、专业性、差异性、可读性和对立性6个写作风格维度,并提出了可用于机器学习的量化计算方法。通过分析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在6个写作风格维度上的差异,实现对虚假信息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虚假信息,并提供了语言学角度上的可解释性和不同领域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 写作风格 语言学 认知科学 可解释
下载PDF
《嘉靖固原州志》俗字考释六则
15
作者 丁玉彬 柳玉宏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46-51,共6页
《嘉靖固原州志》是研究明代固原地区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对此书中的“■”“■”“■”“■”“■”“■”等六个俗字进行考释。其中,“■”为“探”的俗字,“■”为“壮”的俗字,“■”为“祀”的俗字,“■”为“... 《嘉靖固原州志》是研究明代固原地区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对此书中的“■”“■”“■”“■”“■”“■”等六个俗字进行考释。其中,“■”为“探”的俗字,“■”为“壮”的俗字,“■”为“祀”的俗字,“■”为“宛”的俗字,“■”为“脩”的俗字,“■”为“踏”的俗字。分析与考释这些俗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是可以补充已有的汉语俗字系统;二是有助于理清隶变以后汉字的发展脉络;三是有助于指正校勘本中的疏误;四是可以为《汉语大字典》等辞书义项的增补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同形字研究提供新的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固原州志》 俗字 考释
下载PDF
朱熹复原理解论系统之重构——两种“以意逆志”理解实践和阐述的结合
16
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00,共12页
由于不满汉儒断章取义的解诗传统,朱熹不仅提出了“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四重维度的学诗法。在更高的理論层次上,这一学诗法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双层次“以意逆志”的复原理解论。第一层次是开展章句训诂,舍弃对... 由于不满汉儒断章取义的解诗传统,朱熹不仅提出了“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四重维度的学诗法。在更高的理論层次上,这一学诗法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双层次“以意逆志”的复原理解论。第一层次是开展章句训诂,舍弃对文辞实指的穿凿释义,同时又进行摆脱理念说教的动态结构分析,其中特别强调通过“兴”去把握诗篇文本的空隙,从而复原诗之本义。第二层次是超文本层面的理解,即在把握诗篇结构、文本之意的基础上,反复熟读涵泳,以求感通圣人之志。这两种紧密关联的“以意逆志”理解活动,使文本理解的实与虚贯通条畅,且从基本文意的理解上升到超文本层次的精神升华。朱熹这个四维度、双层次的理解论,可谓将孟子“以意逆志”说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实乃集古代文学理解论体系之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论 朱熹“ 以意逆志”说 讽诵与超文本理解 文本理解 《诗经》解读
下载PDF
《石君宝戏曲集》词语汇释十则
17
作者 季昱杉 李慧贤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石君宝戏曲集》是由黄竹三校注整理的元代杂剧作家石君宝的作品集。其口语性较强,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成为研究元杂剧十分重要的语料。文章选取十则词语并对其进行考释与分析,以期窥见石君宝戏剧作品词汇特点,并增补工具书在收词,释... 《石君宝戏曲集》是由黄竹三校注整理的元代杂剧作家石君宝的作品集。其口语性较强,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成为研究元杂剧十分重要的语料。文章选取十则词语并对其进行考释与分析,以期窥见石君宝戏剧作品词汇特点,并增补工具书在收词,释义与例证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君宝戏曲集》 词语 考释
下载PDF
算法辅助法律解释的规范性构建
18
作者 费凯学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49-60,共12页
算法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算法辅助法律解释成为可能,相较于传统之法律解释方法,算法辅助法律解释可演进出以读取规则存在意义为核心的感知解释、以展示规则后果实效为核心的动态解释以及以理解规则关联反思为核心的归约解释。算法辅助法律... 算法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算法辅助法律解释成为可能,相较于传统之法律解释方法,算法辅助法律解释可演进出以读取规则存在意义为核心的感知解释、以展示规则后果实效为核心的动态解释以及以理解规则关联反思为核心的归约解释。算法辅助法律解释之规范性构建,同样面临新法律解释方法间的效力冲突问题。在方法运用的选择上,感知解释中数据运算与规范价值间的张力有可能倒向轻率决断;动态解释中预测模型的过度使用存在技术主义至上的隐患;归约解释亦需要避免法律解释中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适用争议。算法辅助法律解释规范性的实现,需要融贯考量算法辅助法律解释各方法的使用限度。在司法实践场景中应优先使用感知解释方法,完善理性司法下的技术供给;动态解释着重于进行后果考量因而应当次于感知解释使用;当感知解释与动态解释的使用面临艰难抉择时,应以归约解释作为调和工具,寻得个案中法律解释者对解释方法使用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人工智能 算法辅助法律解释 文义解释 后果论证
下载PDF
论商周史官主体意识及其对记言文本文体的影响
19
作者 林训涛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文字的出现和史官职守的明确使先秦史官的文本书写成为可能。从殷商甲骨刻辞到周代《尚书》《逸周书》《国语》的文本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史官的主体意识在逐渐觉醒。从口头语辞到文本书写的转变、甲骨刻写的布局、时空秩序的安排、摆... 文字的出现和史官职守的明确使先秦史官的文本书写成为可能。从殷商甲骨刻辞到周代《尚书》《逸周书》《国语》的文本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史官的主体意识在逐渐觉醒。从口头语辞到文本书写的转变、甲骨刻写的布局、时空秩序的安排、摆脱神圣仪式限制的验辞书写等方面,体现了殷商史官主体意识萌芽。警诫君王、垂宪后世则是西周史官主体意识中的基础和核心,其表现在:对基于口头语辞的文字加工;整体语辞风格呈现出一种线性发展的特征,具有一种从艰深古奥到明白晓畅的规律性;语气助词的数量呈现出一种由多到少的变化。商周史官主体意识影响了文本书写的文体特性:记言体史书的文体特征突出了篇名与“言”的关系;形成了庄重严肃的语言风格;记言文本书写中的语辞引用不断增多,既有经典,亦有口头语辞,涉及诸多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官 文本书写 史书 文体
下载PDF
《西域闻见录》民族志书写特征论析
20
作者 沈雪晨 阿比古丽·尼亚孜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28,142,共8页
《西域闻见录》是记载清中前期的西域史地、民族风俗的重要私修著作,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从民族志文本分析的视角考察了《西域闻见录》的写作意图、行文逻辑与编纂体例,探讨其在民族志视域下的书写特征。作者七十一在... 《西域闻见录》是记载清中前期的西域史地、民族风俗的重要私修著作,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从民族志文本分析的视角考察了《西域闻见录》的写作意图、行文逻辑与编纂体例,探讨其在民族志视域下的书写特征。作者七十一在“自序”中完整表达了自己基于亲历见闻、为弥补相关典籍记载缺失、提供超越前人的西域地理风俗记载之主旨,刻画出“在彼处”之人的形象,建立叙述权威;该书行文、内容与逻辑协调形成了一套真确、融贯的西域知识表述,其内容详瞻、笔触细腻,在确保叙述客观性的同时,拓展了作者观点的表达空间;该书体例颇得乾嘉时期纪传体志书精要,兼采历时性与共时性记述之所长,统合“时间”与“空间”要素,成功描绘出动态变迁中的西域文化整体面貌。上述三方面书写特征使该书得以容纳清朝统一西域之初当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复杂而多元的语言符号世界里自有其强盛之生命力,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闻见录》 清代西域 民族志文本分析 解释人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