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ot Morphology, Plant Growth, Nitrate Accumulati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of Temperate Lettuce Grown in the Tropics with Elevated Root-Zone CO2 at Different Root-Zone Temperatures 被引量:3
1
作者 Jie He Lin Qin Sing Kong Lee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年第14期1821-1833,共14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oot-zone (RZ) CO<sub>2</sub> concentration ([CO<sub>2</sub>]) on root morphology and growth, nitrate (NO<sub>3</sub>-</sup>) uptake and...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oot-zone (RZ) CO<sub>2</sub> concentration ([CO<sub>2</sub>]) on root morphology and growth, nitrate (NO<sub>3</sub>-</sup>) uptake and assimilation of lettuce plants at different root-zone temperatures (RZT). Elevated RZ [CO<sub>2</sub>] stimulated root development, root and shoot growth compared to ambient RZ [CO<sub>2</sub>]. The greatest increase in root growth was observed in plants grown under elevated RZ [CO<sub>2</sub>] of 50,000 ppm. However, RZ [CO<sub>2</sub>] of 10,000 ppm was sufficient to achieve the maximal leaf area and shoot productivity. Lettuce plants exhibited faster shoot and root growth at 20°C-RZT than at ambient (A)-RZT. However, under elevated RZ [CO<sub>2</sub>], the magnitude of increased growth was greater at A-RZT than at 20°C-RZT. Compared to RZ [CO<sub>2</sub>] of 360 ppm, elevated RZ [CO<sub>2</sub>] of 10,000 ppm increased NO<sub>3</sub>-</sup> accumulation and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NRA) in both leaves and roots. NO<sub>3</sub>-</sup> concentrations of leaf and root were higher at 20°C-RZT than at A-RZT in all plants. NRA was higher in root than in leaf especially under A-RZT. The total reduced nitrogen (TRN)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lants grown under elevated RZ [CO<sub>2</sub>] of 10,000 ppm than under ambient RZ [CO<sub>2</sub>] of 360 ppm with greater concentration in 20°C-RZT plants than in A-RZT plants.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elevated RZ [CO<sub>2</sub>] significantly affected root morphology, root and shoot growth and N metabolism of temperate lettuce with greater impacts at A-RZT than at 20°C-RZT. These findings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vegetable production by growing the vegetable crops at cool-RZT with elevated RZ [CO<sub>2</sub>] to enhance its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TTUCE Nitrate Assimilation Nitrate Uptake Root Morphology Root-zone CO<sub>2sub> Root-zone Temperature
下载PDF
Structural Architecture for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Extensional Sub-Basins in the Red Sea Active Rift Zone
2
作者 Reda Amer Mohamed Sultan +1 位作者 Robert Ripperdan John Encarnació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年第1期133-152,共2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robust kinematic model that describes northern Red Sea and Gulf of Suez rif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extensional half-graben sub-basins (ESB). A combination of Landsat Enhanced Themati... This paper presents a robust kinematic model that describes northern Red Sea and Gulf of Suez rif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extensional half-graben sub-basins (ESB). A combination of Landsat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ETM+) and structural data was used to provide model constrai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ift segments and ESB in the active rift zones.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s rotation and change in strike of rift-bounding faults. The model describes the northern Red Sea region as a poly-phase rift system initiated by late Oligocene (30 - 24 Ma) orthogonal rif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ESB (now inland ESB), followed by oblique rifting and flank uplift during the early Miocene (24 - 18 Ma). The oblique rifting fragmented the rift depression into segments separated by oblique-slip accommodation within reactivated Pan-African (ca. 600 Ma) fracture zones,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ithetic faults and an en-echelon distribution of inland ESB. The current phase of rifting was instiga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ad Sea Transform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northeasterly extension during the middle Miocene (ca. 18 Ma). The model explains the widening of the Red Sea rift during the last phase more than the Gulf of Suez rift by developing more antithetic faults and formation of offshore ESB, and deepening the rift d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TECTONIC Model MARGINAL sub-Basins RIFT zone Red SEA
下载PDF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深层地下空间亚安全区选址研究
3
作者 蒋辰瑜 李超 +1 位作者 杨瑞航 周铁军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79,共6页
为防范化解深层地下疏散面临的安全风险,引入亚安全区的概念,在深地设置具有安全保障和疏散缓冲功能的临时避难场所。将深层地下空间模型抽象为拓扑网络,对各网络节点的节点重要度进行计算,进而基于深地疏散特征和节点重要度排序结果,... 为防范化解深层地下疏散面临的安全风险,引入亚安全区的概念,在深地设置具有安全保障和疏散缓冲功能的临时避难场所。将深层地下空间模型抽象为拓扑网络,对各网络节点的节点重要度进行计算,进而基于深地疏散特征和节点重要度排序结果,确立亚安全区选址及分级依据。结果表明,与地面直接相接的一级垂直疏散体底部是重要的疏散节点,应选定为一级亚安全区;节点重要度排序前7.0%的节点多为水平疏散通道相互交接处的楼梯间前室,选定为二级亚安全区;节点重要度排序7.0%~18.4%的节点多为硐室内部楼梯间前室,选定为三级亚安全区。该文提出的深地亚安全区选址能有效保障深层地下空间人员的疏散安全,为建立地下空间安全疏散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空间 亚安全区 节点重要度 拓扑网络 选址
下载PDF
基于Zone模型的森林小班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龚鑫烨 华一枝 +4 位作者 黄星旻 温小荣 林国忠 陶吉兴 徐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40,共7页
利用遥感图像监测森林覆盖及其变化是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本研究基于建德市2013和2014年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数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及林地落界数据。采用统计分布和Zone模型两种方法提取有林地小班变化信息。评价结果表... 利用遥感图像监测森林覆盖及其变化是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本研究基于建德市2013和2014年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数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及林地落界数据。采用统计分布和Zone模型两种方法提取有林地小班变化信息。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统计分布法操作简单但效果不够理想;基于Zone模型法检测结果精度高于基于统计分布法,但存在较多伪变化,正确检测率为80.58%,漏检率为19.42%,错检率为84.89%,是一种较好的提取有林地小班变化信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变化信息 遥感影像 zone模型
下载PDF
Effects of Root-Zone Temperature on Photosynthesis, Productivity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Aeroponically Grown Salad Rocket (Eruca sativa) Vegetable 被引量:1
5
作者 Jie He Xin Er See +1 位作者 Lin Qin Tsui Wei Choong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年第14期1993-2005,共14页
Although tropical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verely reduced the productivity of temperate plants, temperate vegetable crops such as lettuce have been successfully grown in Singapore by only cooling its ro... Although tropical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verely reduced the productivity of temperate plants, temperate vegetable crops such as lettuce have been successfully grown in Singapore by only cooling its root-zone. In this paper, a cool Meditteranean vegetable, Eruca sativa, was studied to understand how different RZTs can impact its shoot productivity, photosynthesis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All plants were cultivated using aeroponic systems in a tropical greenhouse under hot ambient conditions where roots were subjected to four different root-zone temperatures (RZTs) of 20&deg;C-RZT, 25&deg;C-RZT, 30&deg;C-RZT and fluctuating ambient temperatures ranged from 25&deg;C to 38&deg;C [25&deg;C/38&deg;C (ambient)]-RZT. Parameters studied include shoot fresh weight (FW), photosynthetic gas exchange, midday chlorophyll (Chl) fluorescence F<sub>v</sub>/F<sub>m</sub> ratio, Chl fluorescence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 and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and mineral content such as potassium (K), calcium (Ca), magnesium (Mg) and iron (Fe). Among the 4 different RZT treatments, E. sativa plants grown under ambient-RZT (25/38&deg;C-RZT) had the lowest shoot and root FW while those plants grown under 20&deg;C-RZT had highest productivity of shoot and root.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hoot and root FW in plants grown at 25&deg;C- and 30&deg;C-RZT. Compared to plants grown under 25&deg;C/38&deg;C (ambient-RZT), light-saturated photosynthetic CO<sub>2</sub> assimilation rate (A<sub>sat</sub>)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g<sub>ssat</sub>) were similarly higher in 20&deg;C-, 25&deg;C- and 30&deg;C-RZT. All plants had midday Chl fluorescence F<sub>v</sub>/F<sub>m</sub> ratio lower than <0.8 ranged from 0.785 to 0.606 with the highest and lowest ratios recorded in 20&deg;C-RZT and ambient-RZT plant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oling the RZ of E. sativa plants protected their PS II from photoinactivation during midday in the greenhous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bserved in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 and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among plants grown under 20&deg;C-, 25&deg;C- and 30&deg;C-RZT. However, plants grown under ambient-RZT had lower qP, qN and ETR compared to all other plants. E. sativa at 20&deg;C-RZT with the best developed roots had the highest dietary mineral (K, Mg, Ca and Fe) contents but lower total phenolics content. In contrast, ambient-RZT, plants with poorly developed roots had the lowest mineral content but highest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cooling of roots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 sativa in the tropic, which enhances the content of dietary minerals in sho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Dietary Minerals Root-zone Temperature Phenolic Compounds Photosynthetic CO<sub>2sub> Assimilation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下载PDF
黄土高原次沟流域样条分区谱系建构与规划设计导控研究
6
作者 田达睿 钟琪 +1 位作者 邢晓越 杨晓丹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6,共10页
次沟流域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的重要潜在区域,但其狭长的沟谷空间内地形复杂、多系统复合,孕育出了复杂的人地关系,城市规划的一般经验与方法较难适用于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导致该区域规划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将“城乡空间样条... 次沟流域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的重要潜在区域,但其狭长的沟谷空间内地形复杂、多系统复合,孕育出了复杂的人地关系,城市规划的一般经验与方法较难适用于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导致该区域规划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将“城乡空间样条断面”方法引入次沟流域规划,遵循人地和谐共生理念并从“自然环境生态性、聚落建设适宜性、人居发展程度”3个维度绘制次沟流域样条分区谱系图,定义“T3-a发展成熟区、T3-b发展潜力区、T2-a适度收缩区、T2-b维持平衡区、T1-a生态治理区、T1-b生态服务区、T1-c生态保育区”7类样条分区;基于次沟流域样条分区的不同特征与问题,确定各分区的职能定位与发展导向,从聚落空间秩序、营建模式、功能设施及生态景观等方面对次沟分区规划设计提出差异化的导控规则与指标,以促进次沟流域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健康良性发展,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规划设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空间样条分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次沟流域规划 规划设计导控
下载PDF
东濮凹陷前梨园洼陷南部深盆气有利目标评价
7
作者 余海波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4期157-160,共4页
依据烃源岩品质、盐岩分布以及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分析,认为东濮凹陷沙三下亚段是深盆气有利勘探区面积最大的区域,为深盆气风险勘探的首选层系。根据储集条件、盖层与保存条件优选勘探区带。前梨园洼陷南部沙三下亚段可细分为两套储盖... 依据烃源岩品质、盐岩分布以及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分析,认为东濮凹陷沙三下亚段是深盆气有利勘探区面积最大的区域,为深盆气风险勘探的首选层系。根据储集条件、盖层与保存条件优选勘探区带。前梨园洼陷南部沙三下亚段可细分为两套储盖组合,其特点在于断层较少、封堵性良好,被选定为深盆气的勘探区带。针对前梨园洼陷南部沙三下亚段的3砂组、5砂组、6砂组和7砂组这四套湖底扇储层,采用井控拓频技术以提高砂体纵向分辨能力。在优选勘探目标时,优选杜寨断层下降盘靠近物源区、储层厚度最大的构造-岩性圈闭进行风险勘探。这一策略为东濮老区天然气增储建产接替阵地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气 前梨园洼陷 有利区带 东濮凹陷
下载PDF
高强海工钢厚板中氧化铝夹杂演变行为模拟
8
作者 张泽飞 张兴红 +3 位作者 刘奕江 陈振业 魏浩 吕知清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211,共10页
为研究轧制工艺对高强海工钢中夹杂物破碎情况的影响规律,对含夹杂物厚板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采用热压缩变形实验对夹杂物演变进行了物理模拟。结果表明:Al_(2)O_(3)夹杂物的破碎是由与基体相接触的表面逐渐传导至心部,并在中间位置发... 为研究轧制工艺对高强海工钢中夹杂物破碎情况的影响规律,对含夹杂物厚板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采用热压缩变形实验对夹杂物演变进行了物理模拟。结果表明:Al_(2)O_(3)夹杂物的破碎是由与基体相接触的表面逐渐传导至心部,并在中间位置发生断裂;夹杂物尺寸越大,越容易破碎,当尺寸达到一定值时,尺寸对夹杂物破碎行为的影响会越来越小;相较于相同压下率下的等温轧制,差温轧制厚度方向变形更为均匀,更容易达到心部位置处夹杂物的破碎条件。热变形结果显示,大尺寸(Φ80~Φ100μm)夹杂物发生严重破碎,小尺寸(≤Φ5μm)夹杂物未发生明显破碎,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温轧制 Al_(2)O_(3)夹杂物 有限元 子模型技术 内聚力模型
下载PDF
经会阴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对诊断PSA灰区/亚灰区患者前列腺癌应用价值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王海跞 庞昆 +6 位作者 王靖凯 徐鹏 许浩 潘登 马雨阳 张若然 韩从辉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比较经会阴途径超声引导系统穿刺和经直肠途径超声引导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亚灰区患者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会阴和直肠前列腺穿刺术的PSA≤20 ng/mL患者的病例样本数据共110例。根据患者行前列腺穿刺的... 目的比较经会阴途径超声引导系统穿刺和经直肠途径超声引导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亚灰区患者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会阴和直肠前列腺穿刺术的PSA≤20 ng/mL患者的病例样本数据共110例。根据患者行前列腺穿刺的两种不同途径进行分组,比较两种不同穿刺方法下的PSA处于4~10 ng/mL(灰区)/10~20 ng/mL(亚灰区)患者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穿刺方式下手术情况和疼痛程度,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和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疼痛、发热、血尿等情况,评估两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会阴途径超声引导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经直肠系统穿刺(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PSA灰区患者两组穿刺方式下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SA亚灰区患者经会阴检出率更高(P<0.05)。PSA亚灰区CsPCa在穿刺阳性数中的占比要比PSA灰区更高(P<0.05)。两种不同穿刺方法在穿刺时间、出血量、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SA灰区的患者两种方式下前列腺癌检出率相近,但对于PSA亚灰区患者,经会阴途径超声引导系统穿刺有更高的诊断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系统穿刺 前列腺癌 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灰区 亚灰区 并发症
下载PDF
浅谈大型综合体公共建筑中庭消防疏散难点及其应用
10
作者 池永军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9期55-57,共3页
阐述中庭的定义,分析对比单独中庭、中庭+回廊、中庭+回廊设置为亚安全区3种中庭消防疏散的设计模式,并从建筑中庭的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等方面探讨中庭消防疏散的几个要点,最后结合工程案例,探讨在实际项目的中庭建筑消防的应用。
关键词 中庭 回廊 亚安全区 防火分区 防火卷帘
下载PDF
基于亚安全区的地下换乘大厅防火策略研究
11
作者 宋煜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9期51-54,共4页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下换乘大厅具有人流量大、功能流线复杂、多层空间相互连通的特点,防火设计方面常存在超规范的问题。针对地下换乘大厅中防火分区设计、疏散设计和防排烟设计这3方面的防火设计难点,提出应用亚安全区策略以解决此...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下换乘大厅具有人流量大、功能流线复杂、多层空间相互连通的特点,防火设计方面常存在超规范的问题。针对地下换乘大厅中防火分区设计、疏散设计和防排烟设计这3方面的防火设计难点,提出应用亚安全区策略以解决此类建筑空间防火设计问题。从火灾荷载要求、防火分隔设计、防排烟设计和安全疏散设计这4个方面分析其作为亚安全区条件成立的技术措施,并阐述了通过性能化设计进行消防安全性论证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该策略在消防设计上的应用,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换乘大厅 亚安全区 防火策略
下载PDF
具有快速再锁定特性的亚采样锁相环设计
12
作者 赵毅强 叶泽宇 +3 位作者 叶茂 宋毅恒 段文浩 李尧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1-720,共10页
相较于传统的电荷泵锁相环,亚采样锁相环以其优良的带内噪声抑制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关注和研究.但传统的亚采样锁相环由于其辅助锁频环路中三态鉴频鉴相器较长的固定死区,一旦受到干扰失锁后,需要较长的再锁定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 相较于传统的电荷泵锁相环,亚采样锁相环以其优良的带内噪声抑制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关注和研究.但传统的亚采样锁相环由于其辅助锁频环路中三态鉴频鉴相器较长的固定死区,一旦受到干扰失锁后,需要较长的再锁定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传统的亚采样锁相环设计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低噪声、短死区的整数分频亚采样锁相环电路架构,其包含了核心亚采样环路、辅助锁频环路.在辅助锁频环路把输出信号频率锁定至预设频率附近后,环路切换至亚采样环路.亚采样环路通过亚采样鉴相器实现低频参考时钟对高频输出时钟的采样,并将参考时钟和输出时钟之间的相位差转化为输出电压差;该输出电压差控制亚采样电荷泵对环路滤波器充放电,调节输出时钟频率和相位.双环路之间的切换通过辅助锁频环路中的短死区鉴相器实现,这使锁相环既避免了长死区导致的长再锁定时间,也避免了分频器额外的带内噪声放大作用,在兼顾亚采样锁相环良好的带内噪声抑制性能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电路的鲁棒性.本文基于180 nm 1P6M CMOS工艺,完成了800 MHz输出频率的整数分频亚采样锁相环的电路设计、版图绘制和后仿真验证.核心电路版图面积为0.114mm2,功耗为10.8 mW.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亚采样锁相环相较于传统结构将再锁定时间降至1.18μs,同时带内相位噪声为-117dBc/Hz@200kHz,参考杂散为57.8 d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采样锁相环 短死区 再锁定时间
下载PDF
基于景观分维度的海岸带景观时空演变量化评价研究——以泉州湾为例
13
作者 陶楠 庄晓平 陈丽花 《广东园林》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海岸带是海陆统筹战略实施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区域,利用遥感影像处理和GIS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基于生态学理论中的景观分维度因子,以泉州湾为实证研究典型,对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利用1973年以来7个时相的MS... 海岸带是海陆统筹战略实施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区域,利用遥感影像处理和GIS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基于生态学理论中的景观分维度因子,以泉州湾为实证研究典型,对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利用1973年以来7个时相的MSS/TM/ETM遥感资料,监测调查泉州湾入海口围垦后的景观变化,引入景观分维度指标,量化评估围垦后入海口50年的景观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影响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为理解海岸带潜在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并总结量化评价方式与路径,提出一种国土空间自然资源的监测与量化评价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景观 景观分维度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泉州湾
下载PDF
全球及各地震区带强震活动周期特征 被引量:20
14
作者 宋治平 尹继尧 +4 位作者 薛艳 张国民 刘杰 朱元清 张永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68-1876,共9页
基于地震活动周期谱的Morlet小波分析,确定了全球和13个地震区带的强震活动周期及其置信度.结果显示全球地震活动存在着多个显著稳定的活动周期,而各地震区带除了存在着与全球整体地震活动基本一致的周期外,还存在着特有的活动周期成分... 基于地震活动周期谱的Morlet小波分析,确定了全球和13个地震区带的强震活动周期及其置信度.结果显示全球地震活动存在着多个显著稳定的活动周期,而各地震区带除了存在着与全球整体地震活动基本一致的周期外,还存在着特有的活动周期成分.本文研究为探讨全球及区域强震活动趋势及其动力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及地震区带地震活动 地震活动周期特征 小波分析 显著性检验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及邻区成矿单元划分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金超 杜玮 +4 位作者 孔会磊 贾群子 栗亚芝 南卡俄吾 张雨莲 《世界地质》 CAS 2015年第3期664-674,共11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中国矿产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对青海东昆仑及邻区成矿单元进行修订,将东昆仑共划分出8个成矿区带(Ⅲ)和15个成矿亚区带(Ⅳ),并对划分出的成矿亚带成矿条件、优势矿种及矿床类型等主要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中国矿产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对青海东昆仑及邻区成矿单元进行修订,将东昆仑共划分出8个成矿区带(Ⅲ)和15个成矿亚区带(Ⅳ),并对划分出的成矿亚带成矿条件、优势矿种及矿床类型等主要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青海东昆仑成矿省成矿规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东昆仑 成矿区带 成矿亚区带
下载PDF
子午岭林区北部近50年植被的变化发展 被引量:133
16
作者 邹厚远 刘国彬 王晗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子午岭林区的北部 ,地貌上具有黄土丘陵沟壑的特点。该区植被的演替序列为 :从弃耕地先锋群落开始 ,经草本、灌木群落时期到早期森林群落山杨 (Populus davidiana)林或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林、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等 ... 子午岭林区的北部 ,地貌上具有黄土丘陵沟壑的特点。该区植被的演替序列为 :从弃耕地先锋群落开始 ,经草本、灌木群落时期到早期森林群落山杨 (Populus davidiana)林或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林、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等 ,进而到后期森林群落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或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林。近 5 0年来 ,油松林和侧柏林已经或正完成向辽东栎林方向的发展。山杨林、白桦林和侧柏林为该区演替系列中的过渡时期 ,气候性的演替顶极为辽东栎林 ,油松林为亚顶极。同时该区还表现出整体向前发展的趋势 ,这明显体现在原来林区大部分为山杨林 ,而现在辽东栎林已取代山杨林成为主要林分。只有阳坡下部基岩露出的陡壁上的侧柏林仍无向前发展的征象 ,为该区的一种局部土壤性演替顶极。阴坡、半阴坡从草本群落到顶极的演替全过程需要约 1 5 0 a,阳坡、半阳坡从草本群落演替到顶极但不包含油松林阶段 (目前尚缺少这一阶段 )需要 1 5 0 a左右 ,梁顶部位的演替速度与阴坡、半阴坡大致相近。从植被的类型、分布和演替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北部 黄土丘陵地貌 植被演替 落叶栎林
下载PDF
东天山—北山地区成矿单元划分 被引量:18
17
作者 姜寒冰 杨合群 +3 位作者 董福辰 谭文娟 赵国斌 任华宁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12,共12页
成矿单元是成矿意义上的地质单元。笔者在继承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确定的中国成矿单元I级(成矿域)、Ⅱ级(成矿省)和Ⅲ级(成矿区带)最新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对东天山—北山地区6个Ⅲ级成矿单元(成矿区带)界线进行修正,并以明显的地层... 成矿单元是成矿意义上的地质单元。笔者在继承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确定的中国成矿单元I级(成矿域)、Ⅱ级(成矿省)和Ⅲ级(成矿区带)最新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对东天山—北山地区6个Ⅲ级成矿单元(成矿区带)界线进行修正,并以明显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带及相关的成矿作用为标志,划分11个IV级成矿单元(成矿亚区带),概述各IV级成矿单元(成矿亚带)地质矿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北山 成矿区带 成矿亚区带
下载PDF
秦岭地区成矿单元划分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姜寒冰 李宗会 +4 位作者 杨合群 董福辰 谭文娟 贾健 孙颜龙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成矿单元是成矿意义上的地质单元。笔者在继承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发布的中国成矿单元Ⅰ级(成矿域)、Ⅱ级(成矿省)、Ⅲ级(成矿区带)最新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对秦岭地区5个Ⅲ级成矿单元(成矿区带)界线进行修正,以较明显的地层、构造... 成矿单元是成矿意义上的地质单元。笔者在继承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发布的中国成矿单元Ⅰ级(成矿域)、Ⅱ级(成矿省)、Ⅲ级(成矿区带)最新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对秦岭地区5个Ⅲ级成矿单元(成矿区带)界线进行修正,以较明显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带特征及相关的主成矿作用为标志,划分15个Ⅳ级成矿单元(成矿亚区带),并概述各Ⅳ级成矿单元的地质矿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地区 成矿区带 成矿亚区带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各农业亚区潜在蒸散量变化及其对气候要素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彩霞 梅旭荣 +2 位作者 居辉 刘勤 甄文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0-577,共8页
潜在蒸散量是确定作物需水量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客观分析其时空变化及气候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气象局整编的黄淮海平原40个站点近53a(1961-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将黄淮海平原分为6个农业亚区,分别计算潜在蒸散量(ET0)及其对气... 潜在蒸散量是确定作物需水量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客观分析其时空变化及气候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气象局整编的黄淮海平原40个站点近53a(1961-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将黄淮海平原分为6个农业亚区,分别计算潜在蒸散量(ET0)及其对气候要素(气温、相对湿润度、太阳辐射和风速)的敏感系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各区年、季ET0的平均值看,黄淮海平原各亚区都是夏季ET0最高,秋季和冬季以鲁西平原鲁中丘陵水浇地旱地二熟区(Ⅳ区)最高。从各区年、季ET0变化倾向率看,6个农业亚区夏季ET0均呈显著递减趋势,其中南阳盆地水浇地旱地二熟区(Ⅴ区)减幅最大,而春季ET0表现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水浇地二熟区(Ⅱ区)和江淮平原丘陵麦稻两熟区(VI区)呈显著递增的变化趋势、冬季Ⅱ区ET0呈现显著递增的变化趋势;从各区年、季ET0敏感系数的平均值和变化倾向率看,春、秋、冬季和年ET0对相对湿度最敏感,夏季ET0对太阳辐射最敏感;ET0对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分别呈正向和负向敏感,且敏感性在时间序列上呈减弱趋势;相对湿润度和风速在环渤海山东半岛滨海外向型二熟农渔区(Ⅰ区)、太阳辐射和气温在VI区形成高值区,说明ET0在黄淮海平原Ⅰ区对相对湿润度和风速、在VI区对太阳辐射和温度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敏感系数 季节 农业亚区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土地整理分区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23-126,共4页
在各级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中,为明确区域土地整理的类型与方向,制订适合实际情况的土地整理标准,进而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提供基础,需进行土地整理分区。该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乡镇为分区单元,采用经济社会指标与自然指标相关延伸的方... 在各级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中,为明确区域土地整理的类型与方向,制订适合实际情况的土地整理标准,进而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提供基础,需进行土地整理分区。该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乡镇为分区单元,采用经济社会指标与自然指标相关延伸的方法,确定10项指标进行星座聚类分析,将大兴区分成北部经济发达区、东部产粮区与中南部综合发展区三个区,并分别明确了三个区域土地整理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分区 耕地 农村居民点 大兴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