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的制度变迁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西勇 杨继武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9-73,共5页
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制度经历了初创和受挫、重建和强化以及改革和创新三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的制度变迁受到宏观制度环境、外部示范效应的影响,新观念的引入、政治行动者与街道办事处制度之间呈现出相互... 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制度经历了初创和受挫、重建和强化以及改革和创新三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的制度变迁受到宏观制度环境、外部示范效应的影响,新观念的引入、政治行动者与街道办事处制度之间呈现出相互制约和影响的态势;同时,我国街道办事处制度的历史变迁出现路径依赖现象,但也存在制度创新的"关键节点"。因此,必须充分把握"关键节点",积极推进街道办事处改革,以适应新的制度环境,实现制度创新和提升制度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制度主义 街道办事处 制度变迁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下次区域合作机制化限度研究——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晓伟 《南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01-116,148,149,共18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次区域合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针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还相对缺乏。传统研究认为,机制化程度决定着全球合作和区域合作的水平,较高的机制化程度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供给,解决"集体行动困境&q...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次区域合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针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还相对缺乏。传统研究认为,机制化程度决定着全球合作和区域合作的水平,较高的机制化程度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供给,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然而次区域合作存在着"软机制性"、政府间主义以及坚持不干涉成员国事务等不同的原则和特点。因此,全球合作和区域合作的一般理论放在次区域层次并不完全适用。通过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次区域合作的研究发现,机制初创成本高昂、共同意愿缺乏、关键性大国缺失、成员国数量少导致小国不敢"搭便车"等因素决定了该次区域合作一定时期内机制化的合理限度,同时机制化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有利于提升次区域合作水平和增加公共产品的提供,所以机制化不应成为所有次区域合作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公共产品 机制化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