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physical and Production Data History Matching Based on Ensemble Smoother with Multiple Data Assimil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Zelong Wang Xiangui Liu +2 位作者 Haifa Tang Zhikai Lv Qunming Liu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0年第5期873-893,共21页
The Ensemble Kalman Filter(EnKF),as the most popular sequential data assimilation algorithm for history matching,has the intrinsic problem of high computational cost and the potential inconsistency of state variables ... The Ensemble Kalman Filter(EnKF),as the most popular sequential data assimilation algorithm for history matching,has the intrinsic problem of high computational cost and the potential inconsistency of state variables updated at each loop of data assimila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reservoir simulated result.This problem forbids the reservoir engineers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4D seismic data,which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luid change inside the reservoir.Moreover,only matching the production data in the past is not enough to accurately forecast the future,and the development plan based on the false forecast is very likely to be suboptimal.To solve this problem,we developed a workflow for geophysical and production data history matching by modifying ensemble smoother with multiple data assimilation(ESMDA).In this work,we derived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f ESMDA and discussed its scope of applications.The geophysical data we used is P-wave impedance,which is typically included in a basic seismic interpretation,and it directly reflects the saturation change in the reservoir.Full resolution of the seismic data is not necessary,we subsampled the P-wave impedance data to further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st.With our case studies on a benchmark synthetic reservoir model,we also showed the supremacy of matching both geophysical and production data,than the traditional reservoir history matching merely on the production data:the overall percentage error of the observed data is halved,and the variances of the updated forecasts are reduced by two orders of the magn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matching data assimilation inverse modeling ESMDA.
下载PDF
Sensitivity-based upscaling for history matching of reservoir models
2
作者 Saad Mehmood Abeeb A.Awotunde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17-531,共15页
Simulation of reservoir flow processes at the finest scale is computationally expensive and in some cases impractical.Consequently,upscaling of several fine-scale grid blocks into fewer coarse-scale grids has become a... Simulation of reservoir flow processes at the finest scale is computationally expensive and in some cases impractical.Consequently,upscaling of several fine-scale grid blocks into fewer coarse-scale grids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reservoir simulation for most reservoirs.This is because as the number of grid blocks increases,the number of flow equations increases and this increases,in large proportion,the time required for solving flow problems.Although we can adopt parallel computation to share the load,a large number of grid blocks still pose significant computational challenges.Thus,upscaling acts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reservoir scale and the simulation scale.However as the upscaling ratio is increased,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reduced;hence,there is a need to keep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In this work,we present a sensitivity-based upscaling technique that is applicable during history matching.This method involves partial homogenization of the reservoir model based on the model reduction pattern obtained from analysis of the sensitivity matrix.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ation and reduction of the data and model spaces as presented in the 2Dwp-wk approach.In the 2Dwp-wk approach,a set of wavelets of measured data is first selected and then a reduced model space composed of important wavelets is gradually built during the first few iterations of nonlinear regression.The building of the reduced model space is done by thresholding the full wavelet sensitivity matrix.The pattern of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in the reservoir resulting from the thresholding of the full wavelet sensitivity matrix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neighboring grids that are upscaled.In essence,neighboring grid blocks having the same permeability values due to model space reduction are combined into a single grid block in the simulation model,thus integrating upscaling with wavelet multiscale inverse modeling.We apply the method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two synthetic reservoirs.The history matching results obtained using this sensitivity-based upscaling are in very close agreement with the match provided by fine-scale inverse analysis.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chnique is evaluated using various scenarios and almost all the cases considered have shown very good results.The technique speeds up the history matching process without seriously compromising the accuracy of the estim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scaling inverse analysis history matching Sensitivity Wavelets
下载PDF
A Time History Method for Analysing Operational Piping Vibrations
3
作者 Subrata Saha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2年第6期325-333,共9页
Vibration failure of piping is a serious problem and a matter of concern for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plant operations. Fatigue is the main cause of such failure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henomenon no closed fo... Vibration failure of piping is a serious problem and a matter of concern for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plant operations. Fatigue is the main cause of such failure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henomenon no closed form design solutions are available. In our study an analytical techniqu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ibrations in the time domain has been presented. Using the inverse theory, the problem has been reduced to a system of Volterra Integral equations to be solved simultaneously at every time step. The solution of the inverse problem may be used i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o calculate stresses and end reactions which are importa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dition monitoring. The method is robust, simple and can be easily adopted by practicing engine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inverse PROBLEM Direct PROBLEM Time history Fatigue Failure VIBRATION Screening CRITERION INTEGRAL Equation Frequency DAMPING
下载PDF
西湖凹陷玉泉构造油气成藏时空匹配关系研究
4
作者 周平 孙鹏 +1 位作者 刘春锋 熊志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以地质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流体包裹体、自生伊利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运用平衡剖面、盆地模拟技术,研究玉泉构造断裂演化史、圈闭发育史、埋藏史、成岩史、生烃史、油气成藏史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表明:玉泉构造经历了前挤压反转... 以地质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流体包裹体、自生伊利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运用平衡剖面、盆地模拟技术,研究玉泉构造断裂演化史、圈闭发育史、埋藏史、成岩史、生烃史、油气成藏史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表明:玉泉构造经历了前挤压反转期、挤压反转早期和挤压反转晚期3个阶段,其中挤压反转早期和晚期为NWW向调节断层和圈闭发育、定型的关键阶段;花港组下段H6—H7自13.0 Ma以来油气持续充注成藏至今,储层物性较差,花港组上段为13.0~11.4 Ma和4.2 Ma至今两期油气充注成藏,且第二期为主要油气成藏期,储层物性较好,龙井组为3.4 Ma至今一期充注成藏,储层物性好。总结出玉泉构造寻找有利勘探目标的关键条件为:以花港组上段为勘探主要目的层,靠近早期发育的NNE油源断层,避开晚期NWW向调节断层,指出玉泉3井区北部、玉泉1井区北部花港组上段以及玉泉3井区NWW向断层上盘龙井组、玉泉1井区龙井组上段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反转 NWW向调节断层 油气成藏史 时空匹配 中央反转构造带 西湖凹陷
下载PDF
R_o反演的盆地热史恢复方法与相关问题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刚 赵重远 +3 位作者 李丕龙 任战利 阎汉杰 刘爱永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3-347,共5页
同一盆地不同深度的镜质体反射率 (Ro)是盆地所受热流密度变化的反映。因此 ,可通过建立盆地的古热流、古地温及镜质体反射率模型来反映盆地演化历史。但是 ,Ro 在多旋回盆地中存在多解性及不可逆性。所以 ,在用Ro 进行盆地反演时 ,应... 同一盆地不同深度的镜质体反射率 (Ro)是盆地所受热流密度变化的反映。因此 ,可通过建立盆地的古热流、古地温及镜质体反射率模型来反映盆地演化历史。但是 ,Ro 在多旋回盆地中存在多解性及不可逆性。所以 ,在用Ro 进行盆地反演时 ,应从原始盆地恢复入手 ,最大限度地挖掘可靠的Ro 资料 ;为了克服Ro 的不可逆性及可掩盖性 ,可将lgRo H剖面进行分段综合解释 ,对于被不整合分隔的沉积层 ,分段求取平均Ro 值作为该段的Ro 值 ,对于突变的lgRo H曲线 ,则应注意局部火山活动的影响 ,剔除异常值 ;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反演 盆地热史 恢复方法 叠合盆地 热演化史 综合约束 油气地质
下载PDF
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热史反演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8
6
作者 施小斌 王良书 +2 位作者 郭随平 王捷 周光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应用一种局部优化方法——模拟退火法对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及径迹年龄进行热史的反演。反演中采取了Laslet等(1987)的扇型径迹退火模型。通过对理论热史模型及实测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提取热史... 应用一种局部优化方法——模拟退火法对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及径迹年龄进行热史的反演。反演中采取了Laslet等(1987)的扇型径迹退火模型。通过对理论热史模型及实测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提取热史信息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径迹的退火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因此以前记录在径迹中的热史信息有可能被后期高温改造而难以反映。指出磷灰石径迹资料在冷却盆地的应用可以获取较精确的热史信息,而在有复杂演化史的盆地中精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热史反演 局限性
下载PDF
辉绿岩非线性流变模型及蠕变加载历史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杨文东 张强勇 +5 位作者 陈芳 李术才 李文纲 王建洪 贺如平 曾纪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5-1413,共9页
分级加载的流变试验方法采用单个岩样进行试验,可避免岩样离散性对流变变形的影响,但后级载荷的变形量包含前面各级载荷产生的蠕变变形,很容易引起混淆。详细分析流变介质对加载历史的记忆效应,并给出考虑加载历史的蠕变数据处理的具体... 分级加载的流变试验方法采用单个岩样进行试验,可避免岩样离散性对流变变形的影响,但后级载荷的变形量包含前面各级载荷产生的蠕变变形,很容易引起混淆。详细分析流变介质对加载历史的记忆效应,并给出考虑加载历史的蠕变数据处理的具体步骤和数学依据。同时,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基辉绿岩三轴流变试验曲线进行整理,分析其典型的流变特性。根据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试验曲线,提出由瞬弹性Hooke体、黏弹塑性村山体、非线性黏塑性体串联而成的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该流变模型通过引入非线性黏塑性体可以描述岩石流变的减速、等速特别是加速蠕变阶段。推导非线性黏弹塑性模型的三维蠕变方程,利用不同应力水平下岩石蠕变试验曲线,对流变参数进行反演。结果表明,非线性流变模型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较吻合,证实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辉绿岩 非线性流变模型 参数反演 加载历史 蠕变方程
下载PDF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周缘中新生代沉降隆升史 被引量:44
8
作者 刘武生 秦明宽 +2 位作者 漆富成 肖树青 王志明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21-227,232,共8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深入分析与反演模拟,定性-半定量地研究了该区相关岩石组合的地热演化史。结果表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160~90 Ma)盆地具东升西降的特点,东部以约25 m/Ma的速率隆升,造成1500~2000 m的剥蚀...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深入分析与反演模拟,定性-半定量地研究了该区相关岩石组合的地热演化史。结果表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160~90 Ma)盆地具东升西降的特点,东部以约25 m/Ma的速率隆升,造成1500~2000 m的剥蚀量;晚白垩世末至始新世早期(90~23 Ma),盆地具整体隆升特点,盆地南部和西部隆升幅度达1500~2000 m,盆地东部表现为弹性回返,隆升缓慢,幅度小于500 m;中新世早期以来(23 Ma至今),全盆快速隆升,周边隆升速率达45~108 m/Ma,造成1000~2500 m的剥蚀量。对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年龄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后生铀成矿作用过程基本上都发生在盆缘相对快速隆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沉降隆升史 反演模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的回剥反演方法——最大深度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毛小平 李绍虎 +1 位作者 刘刚 吴冲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7-280,共4页
常规回剥反演方法仅能面对简单情况,对于地层多次隆升剥蚀和多时代连续剥蚀的复杂情况,计算起来十分麻烦,既难以按统一的方式进行处理,也难以实现回剥反演的自动化.提出了一种更适用的回剥反演法———最大深度法,其主要思路是始... 常规回剥反演方法仅能面对简单情况,对于地层多次隆升剥蚀和多时代连续剥蚀的复杂情况,计算起来十分麻烦,既难以按统一的方式进行处理,也难以实现回剥反演的自动化.提出了一种更适用的回剥反演法———最大深度法,其主要思路是始终寻找从古至今各时间柱中埋深最大的一柱进行回剥反演.该算法逻辑简单明了,回剥反演过程简单,能自动实现,并可方便地推广到三维空间,实现三维构造史模拟.通过某地区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正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剥反演法 最大深度法 复杂条件下 油矿床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构造反转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43
10
作者 姜华 王华 +3 位作者 肖军 林正良 吕学菊 蔡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2-377,共6页
分析了珠三坳陷反转构造的演化史及沉积填充特征,识别出了该区域反转构造的样式,研究了其成藏条件。按剖面组合样式可将该区域内的反转构造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断层相关型和挠曲褶皱型。断层相关型按照反转的强烈程度又可划分为下正上盖... 分析了珠三坳陷反转构造的演化史及沉积填充特征,识别出了该区域反转构造的样式,研究了其成藏条件。按剖面组合样式可将该区域内的反转构造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断层相关型和挠曲褶皱型。断层相关型按照反转的强烈程度又可划分为下正上盖亚型和下正上逆亚型;按照褶皱的形成机制,可以将挠曲褶皱型划分为前峰后谷亚型和前谷后峰亚型。不同的反转样式对油气聚集成藏有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下正上盖亚型对油气聚集成藏最为有利。以文昌19-1油气构造为典型实例,对其成藏模式进行的研究表明,晚期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三坳陷 构造演化史 反转构造 构造样式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利用地震波形反演研究震源破裂时空过程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玉梅 郑天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81-289,共9页
本文对近10多年来利用地震波形反演推断震源破裂时空过程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论述了理论地震图的计算、反演确定震源参数、以及解释反演结果三方面的发展,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表明,在本文所提到的地震中,... 本文对近10多年来利用地震波形反演推断震源破裂时空过程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论述了理论地震图的计算、反演确定震源参数、以及解释反演结果三方面的发展,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表明,在本文所提到的地震中,多数大地震的震中附近只有相对小的滑动,而在多数中等地震的震中或其附近有较大的滑动.本文认为,在进一步提高反演解答的稳定性和可信程度的基础上,在大地构造背景下研究震源的性质,对一批不同震级、发生在不同构造区的地震进行系统研究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破裂 时空过程 波形反演 地震波形 断层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早白垩世晚期伸展的低温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先美 钟大赉 +3 位作者 王雪松 雷永良 龚道好 程树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5-638,778,共15页
沂沭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由4条断裂组成,其西部的两条分别称郎邵一葛沟断裂和沂水一汤头断裂。横跨这两条断裂及夹持的中生代盆地,分别获得6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年龄分布在102—82Ma,封闭径迹长度集中在13.0-14μm。数据... 沂沭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由4条断裂组成,其西部的两条分别称郎邵一葛沟断裂和沂水一汤头断裂。横跨这两条断裂及夹持的中生代盆地,分别获得6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年龄分布在102—82Ma,封闭径迹长度集中在13.0-14μm。数据反演结果显示:隆起区在距今105—100Ma及约距今85Ma时有过两次快速冷却事件;这两条断裂所夹持的断陷区经历过快速沉降,达到最大古地温后,在距今85—60Ma快速抬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在沂沭断裂带附近南北向玄武岩脉及北西向断层的断层泥K—Ar年龄数据综合分析,认为沂沭断裂带在早白垩世晚期经历以伸展为主的左行张剪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裂变径迹 冷却史反演 早白垩世晚期 晚白垩世
下载PDF
基于InSAR和远场地震波联合反演2008年M_W6.3大柴旦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被引量:3
13
作者 温少妍 单新建 +4 位作者 张国宏 张迎峰 屈春燕 赵德政 李彦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01-2309,共9页
利用InSAR同震形变升、降轨数据和远场地震波数据,基于均方根最小与标量地震矩最小双重约束下的模拟退火方法,联合反演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M_W6.3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2008年大柴旦地震震源破裂过程整体表现为沿倾向方向从深部... 利用InSAR同震形变升、降轨数据和远场地震波数据,基于均方根最小与标量地震矩最小双重约束下的模拟退火方法,联合反演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M_W6.3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2008年大柴旦地震震源破裂过程整体表现为沿倾向方向从深部破裂起始点处向上往地表传播,且破裂未到达地表;在前7s内,滑动沿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传播,7s后主要沿东南方向传播,破裂过程时间持续约为11s,同震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地下10~20km范围内,最大滑动量达-0.71m;反演结果揭示本次地震为西南倾高角度兼具微量走滑分量的逆冲破裂事件,反演矩张量为3.96×1018 N·m,矩震级约M_W6.37.通过大柴旦地震发震断层和破裂机制综合分析,初步判断发震断层为西南倾向的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旦地震 InSAR形变场 远场地震波 震源破裂过程 联合反演
下载PDF
永3复杂断块油藏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流体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吉庄 杨宏伟 +3 位作者 吕德灵 黄旭日 梅士盛 刘振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6-343,共8页
利用永3复杂断块纵波和横波测井资料以及渗透率、孔隙度、岩相等静态参数,结合开发动态参数,对Gassmann模型进行标定,建立不同流体状态下的地球物理响应量版;将叠前地震反演流体预测数据投影到设定的油藏数值模拟网格上,利用标定的岩石... 利用永3复杂断块纵波和横波测井资料以及渗透率、孔隙度、岩相等静态参数,结合开发动态参数,对Gassmann模型进行标定,建立不同流体状态下的地球物理响应量版;将叠前地震反演流体预测数据投影到设定的油藏数值模拟网格上,利用标定的岩石物理量版对每个网格上的叠前地震反演属性进行含水饱和度计算;以流体反演得到的含水饱和度来约束历史拟合,最终得到剩余油分布的精细描述结果。研究表明,利用永3断块油藏模型及其对应的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可以定量地预测空间含水饱和度分布;叠前地震属性中的泊松比约束反演得到的含水饱和度场能较准确地描述油藏模型的含水饱和度;用泊松比反演得到的含水饱和度来约束油藏模型的历史拟合可以在空间上提供更多的信息,得到的流体分布结果与实际油藏信息更逼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模型 量版 叠前地震反演 数值模拟 历史拟合 流体预测
下载PDF
冲断构造与正反转构造 物理模拟实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涤 何登发 高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94,共14页
冲断构造和正反转构造是我国西部叠合盆地中典型的构造样式,其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和模拟自然界冲断构造(正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过程的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物理模拟实验的发展历史,以... 冲断构造和正反转构造是我国西部叠合盆地中典型的构造样式,其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和模拟自然界冲断构造(正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过程的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物理模拟实验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在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和从二维到三维转变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目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已被广泛应用于构造地质学、石油构造地质学等众多研究领域,是油气勘探研究由定性描述跨入半定量一定量分析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别阐述了冲断构造和正反转构造在近年来取得的进展:1)在冲断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面,介绍了双指向冲断构造和推覆体、地表作用对冲断构造的影响以及冲断构造中地层缩短量和应变等3方面的进展;2)在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面主要讲述了基底对反转构造演化型式的制约以及反转临界条件的三维构造模拟取得的进展。同时,认为物理模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数值模拟、高精度成像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等。作为研究构造变形机制的重要媒介,冲断构造物理模拟在塑性变形对冲断构造的影响、如何反映现代构造地质学成果以及模拟过程中如何加入化学物质迁移等问题方面仍存在不足。此外,高端实验室的建设和模拟技术也是构造物理模拟实验面临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构造 反转构造 历史和现状 研究进展 存在问题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PDF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反演热演化史的综合分析法 被引量:15
16
作者 薛爱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8-344,共7页
讨论了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反演热演化史的综合分析法.这一方法综合了Simplex和MonteCarlo方法的特点.初值选择采用MonteCarloBox选择法,而反演迭代则应用Simplex方法.由于应用了Mont... 讨论了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反演热演化史的综合分析法.这一方法综合了Simplex和MonteCarlo方法的特点.初值选择采用MonteCarloBox选择法,而反演迭代则应用Simplex方法.由于应用了MonteCarloBox,从而保证了初值在某一限定区域内的随机性选择,避免了目标函数陷入局部极值区而使反演失真的情况.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它可以成功地获得目标函数极小值或极小值邻域内的极值以及它们对应的热史的解.应用理论模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初值偏离真值较远(20-50℃偏差)的情况下,本方法也可以获得满意的解.以中国东部某凹陷井中实测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和退火年龄资料为实例,进行了热史的反演计算模拟,结果清楚地解释了样品所处地区的构造和沉降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史 磷灰石 裂变径迹数据
下载PDF
自动识别油藏边界水侵量微分方程反演算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潘克家 谭永基 王才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751,共5页
针对水驱油数值模拟,提出一种基于微分方程反演的自动历史拟合算法,解决了单相微可压缩流体渗流中油藏边界水侵量自动识别问题。利用生产井的动态观测资料识别油藏边界上的水侵量,在数学上称为边界控制反问题。基于微分方程反演理论,将... 针对水驱油数值模拟,提出一种基于微分方程反演的自动历史拟合算法,解决了单相微可压缩流体渗流中油藏边界水侵量自动识别问题。利用生产井的动态观测资料识别油藏边界上的水侵量,在数学上称为边界控制反问题。基于微分方程反演理论,将其转化为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利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共轭梯度法是通过引入相应的伴随问题和敏感性问题,分别确定每次迭代的搜索方向和搜索步长,解决了时空域中一般反演方法的不稳定性、收敛速度慢和依赖于初值等一系列问题。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检验表明,该方法不仅丰富了微分方程反演理论,而且具有生产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数值模拟 水侵量 自动历史拟合算法 微分方程反演 共轭梯度法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分形裂缝模型的页岩气井智能化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位云生 王军磊 +4 位作者 于伟 齐亚东 苗继军 袁贺 刘楚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7-796,共10页
基于分形理论多次信息叠加算法设计了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人工裂缝模型与天然裂缝模型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多尺度裂缝系统。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技术耦合数值模拟器预测页岩气井产能,形... 基于分形理论多次信息叠加算法设计了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人工裂缝模型与天然裂缝模型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多尺度裂缝系统。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技术耦合数值模拟器预测页岩气井产能,形成了一体化页岩气井产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可利用分形参数控制裂缝网络的整体分布,与人工裂缝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的跨尺度裂缝系统;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具有裂缝网格数量少、运算耗时短的优点,能够灵活表征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属性,在有效降低计算量的同时能够精确地模拟流体在基质-裂缝中的交换过程;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与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相结合能够降低裂缝、储集层等未知参数计算的不确定性,实现储集层、裂缝关键参数的有效反演,并实现气井产能量化预测。经实际应用验证一体化井产能评价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图13表7参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裂缝网络 多次信息叠加算法 嵌入式裂缝模型 智能化历史拟合 储集层参数反演 页岩气 智能化产能评价
下载PDF
地质热历史的追溯与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洪英 郭士伦 +3 位作者 王玉兰 李丽 孙镇城 邱楠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22-424,共3页
提出一种新的由矿物中封闭径迹长度分布求解地质热历史的反演模拟计算方法,由该方法可得到地质热历史的唯一解。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烟雾运流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两种反演方法计算的结果都由正演方法证明是正确的。
关键词 裂变径迹长度 地质热历史 反演模拟 正演模拟
下载PDF
东疆阿齐山—黄山复合地体的沉积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竺国强 马润则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6-37,共12页
优地槽型阿齐山—黄山复合地体在石炭纪的沉积特征明显受其边界断裂带的控制。不同阶段各断裂带活动性质,活动强度的差异导致南北两亚地体沉积物成分、厚度的变化。阿齐山—黄山复合地体的演化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与边界断裂带的相应演... 优地槽型阿齐山—黄山复合地体在石炭纪的沉积特征明显受其边界断裂带的控制。不同阶段各断裂带活动性质,活动强度的差异导致南北两亚地体沉积物成分、厚度的变化。阿齐山—黄山复合地体的演化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与边界断裂带的相应演化阶段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体 沉积特征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