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ak influence of natural vegetation in urban green spaces compared to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on House Martin populations:Insights from nationwide citizen science data in the Czech Republic
1
作者 Denisa Dvorakova Jan Sipos Josef Suchomel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The House Martin(Delichon urbicum)is a common farmland bird species in the European landscape,yet its population numbers are currently in decline.However,it is not yet sufficiently explained why this long-term decline... The House Martin(Delichon urbicum)is a common farmland bird species in the European landscape,yet its population numbers are currently in decline.However,it is not yet sufficiently explained why this long-term decline occurs.To fill this gap in our knowledge,we investigated how land cover composition affects the abundance of House Martins on the landscape scale by using nationwide citizen science data.Utilizing a generalised linear mixed-effect model(GLMM),we evaluated 12,094 records from the Czech Republic spanning 2009-2017.Our analysis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land cover type in shaping House Martin abundance.More specifically,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in agricultural land covers“naturally managed arable lands”exhibi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while forests,orchards,and vineyards were deemed less favourable for House Martin populations.Within urban land covers,we found a clear distinction in the impact on House Martin populations,with a positive effect observed in urban infrastructure,development areas,and post-industrial sites(i.e.,UrbanAreas),while an indifferent impact was noted within urban green spaces and landscaped areas(i.e.,GreenUrban).Notably,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imple spatial,age,and species structure typical of forests in Europe,and similarly,the uniform structure of parks and gardens,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ecline in the abundance of the House Martin.We advocate for the preservation or enhancement of urban greenery,expansion of natural veget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adoption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orchards and vineyards to mitigate further declines in House Martin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izen science Habitat preferences house Martin Species distribution Urban and suburban landscape
下载PDF
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被引量:95
2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1 位作者 王晓光 陈扬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29,共17页
跟踪研究了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发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规模和强度上,北京的郊区化都在继续发展。具体而言,1990年代北京居住郊区化愈演愈烈,出现许多新的形式,都市区居住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工业郊区化发展幅度不断加大... 跟踪研究了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发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规模和强度上,北京的郊区化都在继续发展。具体而言,1990年代北京居住郊区化愈演愈烈,出现许多新的形式,都市区居住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工业郊区化发展幅度不断加大;商业郊区化趋势初见端倪;近年来私家车的发展及其对郊区化的推动作用大大超出学者们最初的预料;第二住宅引起一定程度的季节性郊区化发展;郊区化进程中城市贫富分化明显,并在空间上有所体现。针对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提出若干调控的建议和对策。最后,尝试构建1990年代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郊区化 居住郊区化 工业郊区化 商业郊区化
下载PDF
北京住宅郊区化与就业空间错位 被引量:179
3
作者 宋金平 王恩儒 +1 位作者 张文新 彭萍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7-396,共10页
北京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郊区化,其住宅郊区化特点尤为突出。北京市住宅郊区化的驱动力与西方城市的郊区化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相似之处是:都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以及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和城... 北京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郊区化,其住宅郊区化特点尤为突出。北京市住宅郊区化的驱动力与西方城市的郊区化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相似之处是:都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以及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和城市规划的引导;不同之处在于北京的住宅郊区化是一种被动的郊区化,居民本身并不想离开市区,但是旧城改造与市区内高昂的房价迫使居民不得不到郊区购房。随着住宅郊区化的大规模发展,北京也出现了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问题,这种空间错位虽然与美国郊区化过程中空间错位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出现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分离,造成低收入阶层通勤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增加,导致交通拥挤、社会隔离等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郊区化 就业 空间错位 北京
下载PDF
寒冷地区市郊住宅建筑节能措施 被引量:9
4
作者 董海荣 祁少明 +1 位作者 姜乖妮 李春聚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前城市住宅的节能建设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但是寒冷地区市郊住宅节能、节地严重被忽略。针对寒冷地区市郊住宅目前的现状,对其体型设计、围护结构保温、窗户设计、太阳能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寒冷地区市郊住宅节能措施,且对这些措施... 目前城市住宅的节能建设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但是寒冷地区市郊住宅节能、节地严重被忽略。针对寒冷地区市郊住宅目前的现状,对其体型设计、围护结构保温、窗户设计、太阳能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寒冷地区市郊住宅节能措施,且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市郊住宅 节能措施
下载PDF
基于职住空间关系分析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状况 被引量:65
5
作者 钮心毅 丁亮 宋小冬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53,126,共8页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上海市域居民的就业地和居住地,获取了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数据,从职住空间关系视角分析了上海9个郊区新城的发展状况。首先,通过就业密度识别就业密集区、计算各新城平均就业密度。随后,通过通勤联系分析各新城...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上海市域居民的就业地和居住地,获取了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数据,从职住空间关系视角分析了上海9个郊区新城的发展状况。首先,通过就业密度识别就业密集区、计算各新城平均就业密度。随后,通过通勤联系分析各新城就业者来源地,划分了各新城就业势力范围。最后用独立指数计算各新城的职住平衡程度。研究发现上海郊区新城已成为郊区经济活动主要集聚区域,但各新城就业辐射范围仍主要集中在其所属行政辖区内,对所属区县以外地区的就业吸引力较弱。独立指数测算定量证实了上海郊区新城基本符合离开中心城越远,自身职住平衡程度越高的规律。其中,地处远郊而且独立指数较低的郊区新城其发展状况较为特殊,原因值得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新城 职住空间关系 手机信令 数据 上海
下载PDF
基于可支撑体住宅理论的SM装配式农宅设计——以石家庄城郊农村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舒扬 刘磊 +1 位作者 王丽洁 王浩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3-390,共8页
基于对石家庄城郊农宅建设与需求的调研,以可支撑体住宅理论为指导,构建SM装配式农宅实验模型.提出“SM装配式农宅=通用控制体系(system)+选填集成模块(module)”的设计公式,并以“模数体系→场地划分体系→建筑定位体系”分3步构建通... 基于对石家庄城郊农宅建设与需求的调研,以可支撑体住宅理论为指导,构建SM装配式农宅实验模型.提出“SM装配式农宅=通用控制体系(system)+选填集成模块(module)”的设计公式,并以“模数体系→场地划分体系→建筑定位体系”分3步构建通用控制体系,从“空间、构件、内装”3个角度组建选填集成模块族群,由此求解设计公式,探索SM装配式农宅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农村住宅 石家庄城郊农村 可支撑体住宅理论 通用控制体系 选填集成模块
下载PDF
利用手机数据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若干结论和讨论 被引量:70
7
作者 钮心毅 丁亮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2期39-43,共5页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出了上海市域居民通勤数据,用于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中心城居民通勤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及周边的通勤区内。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在郊区新城中,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大部已经进入...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出了上海市域居民通勤数据,用于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中心城居民通勤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及周边的通勤区内。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在郊区新城中,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大部已经进入中心城通勤区。其余7个郊区新城居民至中心城通勤的比例均低于5%。郊区新城中居民主体仍是在新城内部通勤、或者新城以外的本区域内通勤。要优化上海市域居民职住空间关系,需要在中心城内合理布局就业次中心和安排居住人口,郊区新城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位空间关系 通勤 中心城 郊区新城 手机数据 上海
下载PDF
血液中心远郊献血屋运行模式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婧 王乃红 +3 位作者 于廉 钟涵 张杰 洪缨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分析远郊献血屋运行模式和采集效果,为探讨适合远郊献血屋运行的最佳模式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调研成都市远郊献血屋的运行管理情况,分析2012—2016年中心城区和远郊献血屋血液采集情况。结果龙泉献血屋2012-2016年的日均采集人数... 目的分析远郊献血屋运行模式和采集效果,为探讨适合远郊献血屋运行的最佳模式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调研成都市远郊献血屋的运行管理情况,分析2012—2016年中心城区和远郊献血屋血液采集情况。结果龙泉献血屋2012-2016年的日均采集人数均为最高,2016年日均采集人数为61人/次,都江堰献血屋2016年日均采集人数最低,为5人/次。多功能服务站模式的采集效果均明显优于单一模式,多功能服务站模式中又以阶段Ⅱ为当前最佳运行模式。结论远郊献血屋的筹建、管理主体的选择、选址、人员配置、运行模式以及献血网络的布局对血液采集效果有很大影响,将远郊献血屋打造成集无偿献血宣传、献血咨询、全血采集、志愿者活动、用血退费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无偿献血服务站是现阶段较适合远郊献血屋的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郊献血屋 运行模式
下载PDF
支撑体住宅理论在装配式农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舒扬 岳晓鹏 李娟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考察河北省石家庄市城郊农宅、河北装配式农宅生产企业和试点项目,分析支撑体住宅(SAR)理论在装配式农宅建设中的应用潜力.以承重构件、厨卫、管道、交通竖井等4个方面设计支撑体,以外围护构件、空间分隔构件等2个方面设计填充体,以内... 考察河北省石家庄市城郊农宅、河北装配式农宅生产企业和试点项目,分析支撑体住宅(SAR)理论在装配式农宅建设中的应用潜力.以承重构件、厨卫、管道、交通竖井等4个方面设计支撑体,以外围护构件、空间分隔构件等2个方面设计填充体,以内装集成部品模块、室内空间模块、室外庭院模块等3个方面组构模块族群.通过组建实验性设计模型,构建专业间协调的模数轴线体系,探析以SAR理论为指导的装配式农宅设计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以SAR理论为指导的装配式农宅具有标准化、人性化、可续化和集约化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农宅 支撑体住宅理论 城郊农村 模数轴线体系 空间模块 农宅产业化建设 河北省
下载PDF
县城郊区村落非正规住房的人口流动和乡村城镇化效应——基于福安市三个城郊村落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李月 朱宇 林坤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42,共8页
当前中国乡村地区正在发生着新一轮的自下而上的非正规城镇化进程,孕育于乡村集体土地上的非正规产权房是其中的一股特殊力量,但往往由于其“非正规性”而被忽视。文章基于福安市3个典型城郊村落的调研,揭示非正规小产权房的人口流动和... 当前中国乡村地区正在发生着新一轮的自下而上的非正规城镇化进程,孕育于乡村集体土地上的非正规产权房是其中的一股特殊力量,但往往由于其“非正规性”而被忽视。文章基于福安市3个典型城郊村落的调研,揭示非正规小产权房的人口流动和乡村城镇化效应,并探讨其潜在问题。研究表明:(1)小产权房的发展使得乡村在就业结构、土地利用、物质景观和经济业态等方面历经了向非农化、城镇化和多样化的转变;(2)以小产权房为媒体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并在县域内形成链式和递进式的流动路径,本地村民通过建设/出售小产权房实现土地变现,并迁居城镇,提高了官方城镇化水平。研究认为,以小产权房为载体而带动的人口流动和城镇化效应,在现行法律约束和制度管理下存在发展和治理问题,如何有效应对是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产权房 县城郊区村落 非正规城镇化 人口流动
下载PDF
21世纪家园──花园城市和花园住宅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安之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花园城市”运动已有百年历史。它在中国产生了影响,高楼林立的深圳获得“花园城市”称号;说明花园城市具有多种模式。让多数城市居民家庭有一个私家花园,仍然是新世纪家园追求的目标。中国地少人多;Town house具有比较... “花园城市”运动已有百年历史。它在中国产生了影响,高楼林立的深圳获得“花园城市”称号;说明花园城市具有多种模式。让多数城市居民家庭有一个私家花园,仍然是新世纪家园追求的目标。中国地少人多;Town house具有比较省地、安全、独户独院等优点;适合在中国城郊兴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城市 花园住宅 郊外住宅 21世纪
下载PDF
美国“社会福音运动”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颜伟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91-96,共6页
随着美国工业化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一些民间社会改革力量应运而生,"社会福音运动"便是其中之一。"社会福音运动"的兴起主要源自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贫困、犯罪、劳资冲突、城市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给人们带... 随着美国工业化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一些民间社会改革力量应运而生,"社会福音运动"便是其中之一。"社会福音运动"的兴起主要源自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贫困、犯罪、劳资冲突、城市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忧悒;其二,城市化和移民潮引起的社会人口异质化以及中产阶级住宅郊区化所造成的公众对新教教会的疏离;其三,自然科学新发现与社会科学新思想对神学思想的冲击与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音运动 人口成分异质化 中产阶级住宅郊区化 达尔文主义
下载PDF
城市健康视角中的公共住房政策研究——美国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祖琦 《未来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7期65-69,共5页
与世界城市化潮流相伴随,城市的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而住房问题是影响城市健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层面,居住健康成为研究城市住房问题的新视角。在介绍健康和健康城市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健康城市研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美国公共住... 与世界城市化潮流相伴随,城市的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而住房问题是影响城市健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层面,居住健康成为研究城市住房问题的新视角。在介绍健康和健康城市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健康城市研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发展概况。随后从内城贫困和居住隔离两个层面分析了城市健康视角下的美国住房问题,并进行了相关思考。认为要充分认识住房问题的综合性及其与城市发展政策的协同作用;借助住房建设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参与带动社区复兴的重任;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应对城市贫困问题上的综合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健康 美国 郊区化 公共住房政策
下载PDF
居住郊区化背景下职住关系的人群分异——以北京市天通苑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艳 姚欣悦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7-27,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城市居住郊区化快速发展,郊区居住区成为社会阶层相对混杂、居住流动性较大、日常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地区。以北京市天通苑地区为例,借助GIS可视化技术描述并分析了郊区化过程中职住关系的人群差异性,并通过多...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城市居住郊区化快速发展,郊区居住区成为社会阶层相对混杂、居住流动性较大、日常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地区。以北京市天通苑地区为例,借助GIS可视化技术描述并分析了郊区化过程中职住关系的人群差异性,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揭示搬迁时间、住房来源、就业机会、居住与就业调整等反映住房市场化进程与住房政策变迁的因素对郊区居民职住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居住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共同作用下,郊区居民中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之间在职住关系的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外来人口的职住关系受市场化力量的影响更多,而本地居民的职住关系同时受到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市场化的影响,并且政策性因素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郊区化 职住关系 住房市场化 保障性住房 北京天通苑
下载PDF
武汉蔡甸区近期城镇住房需求规模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 刘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63-66,共4页
本文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在所需直接数据不全的情况下,推导出所需相关数据。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求主体预测模型、前几年购房客户来源及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预测近期新增住房需求总量。三种预测方法各具特点,得出的预测结果也不... 本文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在所需直接数据不全的情况下,推导出所需相关数据。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求主体预测模型、前几年购房客户来源及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预测近期新增住房需求总量。三种预测方法各具特点,得出的预测结果也不同。考虑到蔡甸区住房发展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城市化发展速度、主城区人口疏散强度、其它区域的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规模预测所需基本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可变性,所以,预测结果具有定性与定量之间的特征,因此综合三种预测结果作为最终预测结果。其预测数据可以作为相关工作的指导性依据,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留有调节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城区 住房需求 规模预测 武汉蔡甸区
下载PDF
寒冷地区市郊住宅的节能节地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海荣 祁少明 《住宅科技》 2005年第12期22-24,共3页
在对寒冷地区市郊住宅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寒冷地区市郊住宅总体规划、 体型进行研究,提出寒冷地区市郊住宅节能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实现寒 冷地区市郊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寒冷地区 市郊住宅 体形系数 节能
下载PDF
基于用户满意度调查的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户型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震 赵重坤 徐苗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7期31-35,共5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空间现象。但在既有研究成果中,对该类住区住宅户型的关注相对较少,尤其缺少基于用户视角的实证调研。针对此问题,本文以重庆两个典型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为案例,...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空间现象。但在既有研究成果中,对该类住区住宅户型的关注相对较少,尤其缺少基于用户视角的实证调研。针对此问题,本文以重庆两个典型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为案例,开展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户型使用后评价调查,得到详细的人群户型需求,形成具体的住宅户型评价,进而推导出户型设计的响应策略。研究成果可以为该类型住区的开发、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 用户满意度 户型 设计响应策略
下载PDF
人口郊区化与住宅竣工量的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18
作者 高琳 《科学决策》 2010年第3期62-67,93,共7页
郊区化是大城市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其表现为人口、住宅等经济因素从市区向郊区的转移。在郊区化的背景下,人口表现出越来越分散的趋势,导致郊区住宅建设的兴起。本文以西安市人口和住宅竣工量为基础数据,建立人口基尼系数和住宅竣... 郊区化是大城市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其表现为人口、住宅等经济因素从市区向郊区的转移。在郊区化的背景下,人口表现出越来越分散的趋势,导致郊区住宅建设的兴起。本文以西安市人口和住宅竣工量为基础数据,建立人口基尼系数和住宅竣工量之间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住宅建设是西安市人口郊区化的动力之一,反之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郊区化 中国 美国
下载PDF
在自然与城市的边界:基于簇群模式的当代中国城郊居住探讨
19
作者 朱雷 阿黛尔·桑托斯 葛明 《建筑师》 2019年第6期85-89,共5页
针对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中自然和城市间新的边界条件,基于"簇群"模式及其结构与形态特征,展开对城郊居住模式的探讨,以此联结用地与建筑两个层面,发挥自然景观和公共服务的双重优势。通过案例研究,提出结合用地的中低层高密... 针对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中自然和城市间新的边界条件,基于"簇群"模式及其结构与形态特征,展开对城郊居住模式的探讨,以此联结用地与建筑两个层面,发挥自然景观和公共服务的双重优势。通过案例研究,提出结合用地的中低层高密度簇群式居住、景观优先的用地策略与簇群模式等,以期重新回应自然居住的传统,为中国当代城乡居住前景展现更多的方法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居住 簇群模式 自然景观 公共设施
下载PDF
创新盘活城郊闲置宅基地:农民意愿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常伟 刘望 顾海英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3-142,共10页
城郊地区建设用地资源稀缺,进一步盘活闲置宅基地意义重大。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盘活村庄闲置宅基地,不但可以降低农民宅基地利用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还可以发挥规模优势提升宅基地价值,但这一盘活闲置宅基地模式的开展要以农民意愿为... 城郊地区建设用地资源稀缺,进一步盘活闲置宅基地意义重大。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盘活村庄闲置宅基地,不但可以降低农民宅基地利用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还可以发挥规模优势提升宅基地价值,但这一盘活闲置宅基地模式的开展要以农民意愿为前提。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上海市3100户农户调查数据,考察农户宅基地利用状况以及对将闲置宅基地使用权与处置权流转至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盘活的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一半的样本农户宅基地房屋自住面积小于实际面积,存在再利用潜力;48.58%的农民愿意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至村集体统一利用,44.26%的农户愿意将宅基地处置权交给村集体;拥有商品房的农户以及非农就业农户将闲置宅基地交由村集体统一盘活的意愿更高。此外,可通过建设农村养老社区为农民宅基地的释出及交由村集体统一盘活利用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利用 集体经济组织 商品房 城郊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