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ution of MHD Flow past a Vertical Porous Plate through a Porous Medium under Oscillatory Su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Ashraf A. Moniem W. S. Hassanin 《Applied Mathematics》 2013年第4期694-702,共9页
The model of mass transfer on free convective flow of a viscous incompressible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fluid past vertically porous plate through a porous medium with time dependant permeability and oscillatory suctio... The model of mass transfer on free convective flow of a viscous incompressible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fluid past vertically porous plate through a porous medium with time dependant permeability and oscillatory suction in presence of a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 is considered. Perturbation technique is obtained the solution for velocity field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nalytically. The effects of the flow parameters on the velocity field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re presented with the aid of figures. Also, the skin friction and the rate of mass transfer are calculated with the aid of tab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D flow mass Transfer POROSITY OSCILLATION suction
下载PDF
Soret and Dufour effects on unsteady MHD flow past an infinite vertical porous plate with thermal radiation
2
作者 S.R.VEMPATI A.B.LAXMI-NARAYANA-GAR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0年第12期1481-1496,共16页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low parameters on the free convection and mass transfer of an unsteady magnetohydrodynamic flow of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viscous, and incompre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low parameters on the free convection and mass transfer of an unsteady magnetohydrodynamic flow of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viscous, and incompressible fluid past an infinite vertical porous plate under oscillatory suction velocity and thermal radiation. The Dufour (diffusion thermo) and Soret (thermal diffusion) effec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problem is solved numericall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he velocity,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concentration field. The expression for the skin friction, the rate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numerically through graphs and tables for the externally cooled plate (Gr 〉 0) and the externally heated plate (Gr 〈 0)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encountered in the eq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transfer magnetohydrodynamic flow vertical plate suction velocity Soret and Dufour number thermal radia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吸附式跨声速压气机叶栅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3
作者 葛正威 葛治美 +3 位作者 朱俊强 张宏武 黄伟光 杜辉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65-1370,共6页
使用MISES程序数值模拟了跨声速吸附式压气机叶栅流场,重点研究了吸气量和吸气位置对跨声速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栅来流马赫数和方向一定时,吸气位置和吸气量是相互关联的关键参数,不同的吸气位置对应着不同的最佳吸气... 使用MISES程序数值模拟了跨声速吸附式压气机叶栅流场,重点研究了吸气量和吸气位置对跨声速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栅来流马赫数和方向一定时,吸气位置和吸气量是相互关联的关键参数,不同的吸气位置对应着不同的最佳吸气量,且随着吸气位置向后缘远离激波,最佳吸气量呈逐渐增大之势.从吸气对叶片吸力面边界层的影响效果分析,理想的吸气位置应该是在靠近激波后附面层发展到一局部极大值即将进入过渡段的位置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跨声速 吸附式 吸气量 吸气位置 叶栅
下载PDF
吸力面附面层抽吸对大转角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陆华伟 张永超 +1 位作者 康达 阚晓旭 《节能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131-135,139,共6页
为研究附面层抽吸对大转角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借助实验校核CFD方法,探究了沿叶片弦向吸力面不同抽吸位置及抽吸流量对损失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附面层抽吸技术可以很好的控制叶型损失,改善角区流动形态,吸力面最佳抽吸位置位于分... 为研究附面层抽吸对大转角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借助实验校核CFD方法,探究了沿叶片弦向吸力面不同抽吸位置及抽吸流量对损失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附面层抽吸技术可以很好的控制叶型损失,改善角区流动形态,吸力面最佳抽吸位置位于分离线起始位置处,且在小抽吸流量范围内,随抽吸流量的增大损失逐步降低,但降低幅度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面层 分离 抽吸 流量 损失
下载PDF
水环式真空泵对凝汽器经济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俞健 杨建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32,共4页
分析了水环式真空泵的工作机理、运行特性、工作水温度对抽气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环式真空泵的吸气质量流量与吸气压力成正比,为此建立了更符合实际要求的水环式真空泵数学模型。分析了水环式真空泵的运行特性及汽蚀特性,并给出了汽... 分析了水环式真空泵的工作机理、运行特性、工作水温度对抽气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环式真空泵的吸气质量流量与吸气压力成正比,为此建立了更符合实际要求的水环式真空泵数学模型。分析了水环式真空泵的运行特性及汽蚀特性,并给出了汽蚀的判断方法以及汽蚀余量的表达式。建立了大气-水环式真空泵和凝汽器系统总的数学模型,以研究分析提高凝汽器经济运行水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式真空泵 数学模型 吸气容积流量 吸气质量流量 工作水温 大气抽气器 凝汽器
下载PDF
带回热器的自然工质复叠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于峰 贡征峰 +2 位作者 牛宝联 谢慧 刘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7,21,共6页
以CO2/R290、CO2/NH3复叠式制冷循环为例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考虑回热器对系统质量流量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系统制冷量、COP的变化和对最佳中间温度的影响,指出了利用回热器提高复叠制冷系统性能的原则,并建立了高低温... 以CO2/R290、CO2/NH3复叠式制冷循环为例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考虑回热器对系统质量流量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系统制冷量、COP的变化和对最佳中间温度的影响,指出了利用回热器提高复叠制冷系统性能的原则,并建立了高低温回热器效率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式制冷循环 回热器 质量流量 回热器效率
下载PDF
基于CFD-DEM油茶果负压吸附系统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晨 高自成 +3 位作者 李立君 廖凯 庞国友 赵凯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197,共6页
针对研发的负压吸附系统在对油茶果进行气力收集时有阻塞及能耗高等问题,从输送管道的管径、弯径比及输送气速3个方面对系统收集性能进行研究,开展管道内油茶果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通过离散元素法(DEM)和计算流体力学(CFD)... 针对研发的负压吸附系统在对油茶果进行气力收集时有阻塞及能耗高等问题,从输送管道的管径、弯径比及输送气速3个方面对系统收集性能进行研究,开展管道内油茶果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通过离散元素法(DEM)和计算流体力学(CFD)耦合求解,组成离散元模型与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以CFD求解连续气相流场,以DEM求解离散颗粒运动及受力。仿真结果表明: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为管径、输送气速、弯径比,在输送气速为38m/s、弯径比为1及管径为80mm时,系统质量流量达到最优。同时,对此参数下管道内不同阶段颗粒平均动能及不同位置处颗粒速度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样机吸附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管径对吸附性能影响最大,其次为输送气速、弯径比,与数值仿真结果一致;管径为80mm、弯径比为1及输送气速为38m/s时,负压吸附系统质量流量的试验值最优为0.66kg/s,同一条件下的仿真值为0.902kg/s,两者之间相对误差为26.8%,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负压吸附系统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质量流量
下载PDF
吸附式跨声速压气机参数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建枫 朱俊强 卢新根 《燃气轮机技术》 2008年第3期29-32,57,共5页
本文借助S1/S2两类流面迭代和S1流面正反问题混合计算方法,以叶片吸力面边界层吸气为手段,设计了一高负荷跨声速压气机叶型,同时利用MISE软件详细分析了稠度和最大相对厚度对叶片吸力面边界层吸气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吸力面... 本文借助S1/S2两类流面迭代和S1流面正反问题混合计算方法,以叶片吸力面边界层吸气为手段,设计了一高负荷跨声速压气机叶型,同时利用MISE软件详细分析了稠度和最大相对厚度对叶片吸力面边界层吸气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吸力面边界层吸气能够显著地改善跨声速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并且最优吸气位置与叶型最大相对厚度和稠度有关,但最优吸气量受叶型参数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压气机 叶型损失 吸气位置 吸气量 最大相对厚度 稠度
下载PDF
基于吸气喷液的制冷系统热力性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昝世超 袁旭东 +1 位作者 吴俊峰 胡继孙 《制冷与空调》 2022年第1期24-28,74,共6页
吸气喷液是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制冷系统热力循环计算模型,研究基于吸气喷液的制冷系统热力学状态,以制冷剂R410A为工质,分析在不同工况下热力性能随喷液流量比例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当喷液流量比例增加到5%时... 吸气喷液是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制冷系统热力循环计算模型,研究基于吸气喷液的制冷系统热力学状态,以制冷剂R410A为工质,分析在不同工况下热力性能随喷液流量比例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当喷液流量比例增加到5%时,排气温度平均降低幅度为9℃,功率、制冷量和COP值分别平均下降0.4%、0.6%和0.3%;若蒸发温度增加,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蒸发温度每增加5℃,排气温度平均降低幅度为4.5℃,制冷量、COP值分别平均增加17.6%、16.9%;冷凝温度每降低5℃,排气温度平均降低幅度为8℃,功率平均下降11.3%,制冷量、COP值分别平均增加6%、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喷液 喷液流量比例 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 热力性能
下载PDF
前缘射流对涡轮导叶吸力面多排气膜孔冷却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姚春意 朱惠人 +4 位作者 李鑫磊 刘存良 郭文 刘松 李世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0-629,共10页
为了研究前缘射流对吸力面多排气膜孔下游冷却特性的影响,在跨声速风洞中进行了实验并采用热电偶获得了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叶栅进口雷诺数为2.0×10^(5)~4.0×10^(5),出口等熵马赫数为0.95,叶栅前的湍流度<5%。前缘布... 为了研究前缘射流对吸力面多排气膜孔下游冷却特性的影响,在跨声速风洞中进行了实验并采用热电偶获得了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叶栅进口雷诺数为2.0×10^(5)~4.0×10^(5),出口等熵马赫数为0.95,叶栅前的湍流度<5%。前缘布置6排对冲圆柱孔,质量流量比为2.00%~3.71%,吸力面布置4排圆柱孔,质量流量比为2.02%~3.74%。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前缘射流时,吸力面的气膜冷却效率随质量流量比增大先升高后下降,存在前缘射流时,质量流量比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小。对所有的工况而言,质量流量比增大都提高了吸力面的换热系数。相比于没有前缘射流的工况,前缘射流显著提高了吸力面孔排附近区域的气膜冷却效率并略微降低了换热系数;在吸力面后半段,前缘射流显著提高了换热系数而对气膜冷却效率影响较小。总的来说,前缘射流改善了吸力面孔排附近区域的冷却效果,但是恶化了吸力面后半段区域的冷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缘射流 吸力面 气膜冷却效率 换热系数 质量流量比
下载PDF
流经有热辐射的无限垂直多孔平板时非稳定MHD流动的Soret和Dufour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S·R·维姆帕蒂 A·B·拉克米-纳拉雅纳-加里 +1 位作者 黄锋(译) 张禄坤(校)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01-1414,共14页
不可压缩粘性导电流体,流经无限垂直多孔平板,平板存在振荡吸入速度和热辐射时,研究流动参数对自由对流和传质的非稳定磁流体动力学流动的Dufour(扩散热)和Soret(热扩散)效应.应用有限单元法,数值求解该问题的速度、温度和浓度场,还得... 不可压缩粘性导电流体,流经无限垂直多孔平板,平板存在振荡吸入速度和热辐射时,研究流动参数对自由对流和传质的非稳定磁流体动力学流动的Dufour(扩散热)和Soret(热扩散)效应.应用有限单元法,数值求解该问题的速度、温度和浓度场,还得到了表面摩擦、传热传质率的表达式.数值结果以图表方式给出,对外表致冷的平板(Gr>0)和外表加热的平板(Gr<0),给出了该方程中所遇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 MHD流动 垂直平板 吸入速度 Soret数和Dufour数 热辐射 有限单元法
下载PDF
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数值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波 李志鹏 +1 位作者 赵鹏程 曹志远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针对无通道激波单纯由强逆压梯度诱导的附面层分离进行了吸附式数值与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为某大转折角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利用准三维叶栅通道计算程序(MISES)进行抽吸流场数值模拟,在确定抽吸位置后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抽... 针对无通道激波单纯由强逆压梯度诱导的附面层分离进行了吸附式数值与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为某大转折角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利用准三维叶栅通道计算程序(MISES)进行抽吸流场数值模拟,在确定抽吸位置后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抽吸后总压损失系数大幅度降低,对于单纯由强逆压梯度诱导的附面层分离,最佳抽吸位置应该位于附面层分离之后尚未充分发展之处;在确定抽吸位置时可以根据设计状态的分离状况进行;实际中需要的抽吸流量小于计算值;在数值计算中,具体的抽吸模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修正,以使数值模拟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叶栅 附面层分离 抽吸位置 抽吸流量 风洞实验
原文传递
吸附式压气机叶型和抽吸方案优化设计
13
作者 李俊 刘波 +1 位作者 杨小东 史磊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71-1877,共7页
将智能优化算法与准三维叶栅计算程序相结合,对某吸附式压气机叶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优化设计前后的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优化设计之后叶型总压损失下降40%,静压升提高0.6%.优化得到最佳抽吸位置位于分离区起始点上游,优化叶型具有更均... 将智能优化算法与准三维叶栅计算程序相结合,对某吸附式压气机叶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优化设计前后的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优化设计之后叶型总压损失下降40%,静压升提高0.6%.优化得到最佳抽吸位置位于分离区起始点上游,优化叶型具有更均匀的负荷分布,并且优化后叶型的性能在全攻角范围内均得到了提升.结果表明:更均匀的负荷分布会提高叶型的性能,减小叶型分离,降低抽吸所需要的能量.对于在尾缘处存在轻微分离的叶型其最优抽吸位置位于分离区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压气机 叶型优化 抽吸量 抽吸位置 智能优化
原文传递
高负荷静子表面附面层抽吸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丽丽 刘太秋 +2 位作者 傅文广 孙鹏 徐文峰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掌握高负荷静子内部流动特征,研究附面层抽吸对静子性能流动的影响,采用数值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负荷末级吸附式静子的气动性能开展研究,分析高马赫数来流条件下的静叶气动性能,研究叶片表面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静子气动性能的影响... 为掌握高负荷静子内部流动特征,研究附面层抽吸对静子性能流动的影响,采用数值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负荷末级吸附式静子的气动性能开展研究,分析高马赫数来流条件下的静叶气动性能,研究叶片表面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静子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吸气量的增加,静子的气流折转能力增加,落后角减小2°~3°;静子的减速扩压能力增加,出口马赫数减小0.03~0.07;吸气量增加到0.08 kg/s时达到最佳值,此时,静子落后角和出口马赫数达到最小值;进一步增加吸气流量,落后角、马赫数反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静子 附面层抽吸 落后角 出口马赫数 吸气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