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nomous Vehicle Platoons In Urban Road Networks:A Joint Distribut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pproach
1
作者 Luigi D’Alfonso Francesco Giannini +3 位作者 Giuseppe Franzè Giuseppe Fedele Francesco Pupo Giancarlo Fortino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141-156,共16页
In this paper, platoons of autonomous vehicles operating in urban road networks are considered. From a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problem of interest consists of formally characterizing vehicle state trajectory... In this paper, platoons of autonomous vehicles operating in urban road networks are considered. From a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problem of interest consists of formally characterizing vehicle state trajectory tubes by means of routing decisions complying with traffic congestion criteria. To this end, a novel distributed control architecture is conceived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wo methodologies: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On one hand, the routing decisions are obtained by using a distribut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lgorithm that exploits available traffic data at each road junction. On the other hand, a bank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ers is in charge of computing the more adequate control action for each involved vehicle. Such tasks are here combined into a single framework:the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output(action) is translated into a set-point to be tracked by th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er;conversely, the current vehicle position, resul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rol move, is exploited by the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unit for improving its reliability. The main novelty of the proposed solution lies in its hybrid nature: on one hand it fully exploits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apabilities for decisionmaking purposes;on the other hand, time-varying hard constraints are always satisfied during the dynamical platoon evolution imposed by the computed routing decisions. To efficiently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architecture, a co-design procedure, involving the SUMO and MATLAB platforms, is implemented so that complex operating environments can be used, and the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road maps(links,junctions, obstacles, semaphores, etc.) and vehicle state trajectories can be shared and exchanged. Finally by considering as operating scenario a real entire city block and a platoon of eleven vehicles described by double-integrator models, several simul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with the aim to put in light the main f eature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Moreover,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line that in different operating scenarios the propos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scheme is capable of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raffic congestion phenomena when compared with well-reputed compet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distribut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outing decisions urban road networks
下载PDF
Cellular automation model for analyzing capacity of branch road sec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英姿 龙东方 史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744-1749,共6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raffic pressure of urban arterial road with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the branch road,the vehicle meeting behavior on the branch road without divided lane was described,and the cellular auto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raffic pressure of urban arterial road with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the branch road,the vehicle meeting behavior on the branch road without divided lane was described,and the cellular automation (CA) model was put forward by introducing meeting behavior to reflect the relation between safe meeting speed and road width.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depict several relation curves between road section capacity,speed and road width under different directional distributions of traffic flow,as well as the curves between the major and minor direction saturation flow,speed and road width.These 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except the one-way road section capacity and speed remaining unchanged,other road section capacities and speeds under different directional distribution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road width.On narrow road,the two-way traffic capacity and speed are less than those of one-way traffic;on wide road,the two-way traffic capacity doubles that of one-way traffic,but their speeds are almost the same.As the directional distribution moves to an even distribution of 50/50,the major direction saturation flows and speeds as well as the minor direction speeds tend to decease,while the minor direction saturation flow tends to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traffic road section capacity safe meeting speed cellular automation model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variations on grassland productivity by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PLS-SEM) 被引量:8
3
作者 SHA Zongyao XIE Yichun +3 位作者 TAN Xicheng BAI Yongfei LI Jonathan LIU Xuef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473-488,共16页
The cause-effect associations between geographical phenomena are an important focus in ecological research. Recent studi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for analyzing such associati... The cause-effect associations between geographical phenomena are an important focus in ecological research. Recent studi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for analyzing such associations. We applied the variance-based partial least squares SEM(PLS-SEM) and geographically-weighted regression(GWR) modeling to assess the human-climate impact on grassland productivity represented by above-ground biomass(AGB). The human and climate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ere taken to explain the AGB variance by a PLS-SEM developed for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65.5% of the AGB variance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human and climate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 The case study showed that the human and climate factors imposed a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GB and that their interaction alleviated to some extent the threat from the intensified human-climate pressure. The alleviation may be attributable to vegetation adaptation to high human-climate stresses, to human adaptation to climate conditions or/and to rec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ograms in the highly degraded areas. Furthermore, the AGB response to the human and climate factors modeled by GWR exhibited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t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PLS-SEM and GWR model is feasibl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effect relation in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modeling human-natural interaction grazing urbanization road network
下载PDF
基于UC-win/Road的城市高架路建模及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伍凯 潘晓东 邓其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4-296,336,共4页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和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高架路作为主要城市快速路之一,已成为国内外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UC-win/Road软件及其模拟器可以实现城市高架路的模拟仿真。以南京市宁溧高架为例,设计资料为平、纵、横...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和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高架路作为主要城市快速路之一,已成为国内外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UC-win/Road软件及其模拟器可以实现城市高架路的模拟仿真。以南京市宁溧高架为例,设计资料为平、纵、横参数,在UC-win/Road平台上进行建模并实现模拟驾驶,最后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win/road 城市高架 建模 模拟驾驶
下载PDF
“一带一路”情境下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理
5
作者 李娜 宋赛虎 林小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38,共6页
采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10—2022年面板数据,通过LISA时空跃迁分析、准自然实验等多种分析策略,就“一带一路”和中国城市创新能力增长的驱动机制、区域异质性和政策异质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城市创... 采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10—2022年面板数据,通过LISA时空跃迁分析、准自然实验等多种分析策略,就“一带一路”和中国城市创新能力增长的驱动机制、区域异质性和政策异质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城市创新要素集聚的时空凝聚度上升,东部地区的局部空间结构、依赖性和变迁方向相对中西部地区稳定;(2)“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双向投资溢出效应、要素自由化流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扩容四大驱动机制促进了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3)东部地区城市创新受“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向影响大,西部地区的创新响应潜力有待提升,中部地区则产生一定挤出效应;(4)以“中欧班列”“友好城市”为代表的“五通”政策子集对中国城市创新具有积极正向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应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软”“硬”通路的建设,提升中西部地区产业筑基能力,深度融入与沿线国家的新合作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城市创新能力 时空跃迁 PSM-DID模型
下载PDF
基于交通态势可视化分析的公交专用道布局 被引量:1
6
作者 薛运强 谭彩凤 +3 位作者 张兵 邓明君 涂浩恺 孔琪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09-2916,共8页
交通拥堵问题是困扰城市的普遍难题,科学地规划公交专用道是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探讨如何利用交通态势数据和路网信息来规划和评估公交专用道布局问题。首先选取公交专用道布局的研究范围,借助道路... 交通拥堵问题是困扰城市的普遍难题,科学地规划公交专用道是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探讨如何利用交通态势数据和路网信息来规划和评估公交专用道布局问题。首先选取公交专用道布局的研究范围,借助道路交通信息技术,利用交通路况分析与发布平台的大数据,将区域交通态势可视化,做交通路网态势评价,提出该区域的公交专用道布设方案。再从路网整体效益出发,构建以碳排放量最小和系统总出行时间最少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效益。最后以南昌市中心某片区为例,选取交通拥堵严重、暂无公交专用道、且满足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的路段提出公交专用道布设方案,结果表明设置公交专用道能减少路网中车辆碳排放、改善路段的整体通行效率,减碳平均优化率为4%,时间效益平均提升5%,可知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有利于得到合理有效的公交专用道优化方案,为城市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专用道 交通态势分析 改进路阻模型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野猪生境适宜性与“人猪冲突”潜在风险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依纹 方铁树 +2 位作者 蒋韵 殷利华 万敏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生境变化导致城市生物多样性整体下降,但一些能适应碎片化生境的物种却大量繁殖,被迫扩散或进入城区觅食,从而引发野生动物和居民的现实或潜在冲突。文章针对近年来城区“人猪冲突”现象,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基于... 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生境变化导致城市生物多样性整体下降,但一些能适应碎片化生境的物种却大量繁殖,被迫扩散或进入城区觅食,从而引发野生动物和居民的现实或潜在冲突。文章针对近年来城区“人猪冲突”现象,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结合MaxEnt模型,探究高密度城区野猪生境适宜性和“人猪冲突”的潜在热点区域。结果表明:洪山区野猪偏好海拔高于60 m、坡度介于10°~45°的城市林地区域,主要集中在洪山区中部的低山缓丘,共识别出潜在适宜区面积13.80 km2;洪山区潜在“人猪冲突”区域位于中部,并形成自西向东北贯穿、3个核心区聚集的格局;高密度城区野猪夜行性显著;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城市林地,不适宜区主要是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对城区野猪种群分布影响较大;城市林地斑块及之间的建成区面临较大“人猪冲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物多样性 人猪冲突 生境适宜性 红外相机监测 MaxEnt模型
下载PDF
考虑建成环境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致因交互效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健宇 陈献天 +2 位作者 焦朋朋 覃楚亮 王泽昊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0,共9页
为探究考虑建成环境影响下各类因素对交通事故的作用机理,本文提出一种融合ADASYN(Adaptive Synthetic Sampling)平衡算法与CatBoost模型的方法,对沈阳市2015—2020年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研究,并解析事故致因的交互效应。首先,通过地理... 为探究考虑建成环境影响下各类因素对交通事故的作用机理,本文提出一种融合ADASYN(Adaptive Synthetic Sampling)平衡算法与CatBoost模型的方法,对沈阳市2015—2020年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研究,并解析事故致因的交互效应。首先,通过地理信息匹配的方法补充事故地点周围14项建成环境因子,构建多源数据集。其次,通过比较4种经典的机器学习模型,即CatBoost,Random Forest,XGBoost,LightGBM,并筛选出泛化能力最强的模型。随后,利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归因方法对最优模型进行解释以揭示单个风险因素效应以及影响重要度排序。最后,基于单因素分析,探究建成环境与事故特征之间的交互效应。研究表明:相同的特征在单因素以及双因素交互分析中对事故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在单因素分析中,季节、交通方式这2项因素对致命事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主干路密度、快速路密度、工业用地比例、现场形态、道路物理隔离这5项因素对致命事故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双因素交互分析中,高主路密度与秋冬季节交互以及低工业用地比例与春季交互等对致命事故具有正向影响;而高工业用地比例与行人交互则产生了负向影响。本文成果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准确的影响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优化和建设城市交通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事故严重程度分析 CatBoost模型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 建成环境 交互效应
下载PDF
考虑韧性和调度费用的城市路网修复策略
9
作者 刘欣亚 屈云超 吴建军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作为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交通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往往最先受到影响,如暴雨引发的严重内涝、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够广泛地对城市内部道路交通系统施...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作为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交通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往往最先受到影响,如暴雨引发的严重内涝、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够广泛地对城市内部道路交通系统施加严重的破坏,从而严重地影响城市内部正常运转,造成大量经济损失、负面社会影响等。本文以非常规事件下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为对象,针对事件后恢复阶段的路网构建韧性评估框架,综合考虑维修调度成本、路段重要度,以及路网修复过程中用户的出行行为,建立了非常规事件下路网最优修复策略双层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基于修复重要度的大邻域搜索启发式算法求解模型。最后运用SiouxFalls道路网络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分析各维修方案在不同资源环境下的路网性能和路段流量变化,得出在确定资源环境下的最优维修方案。结果表明,在一定数量的维修队约束下,该模型得到的路网修复策略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路网韧性,在修复过程中路网性能呈阶梯式上升。调度费用权重系数影响修复策略的制定,维修队数量为3,调度费用权重系数取值为0.50时,路网的恢复效果最好,韧性最高。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仅为实际修复方案制定提供理论支撑,还为管理者在非常规事件下的决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路段修复策略 双层规划模型 路网韧性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Transformer的城市路网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志成 杨杰 陈智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9,108,共11页
针对现有方法存在道路区域提取不精准和实时性不足的限制,提出基于轻量级Transformer的路网提取方法RoadViT.利用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混合的MobileViT架构进行编码特征,有效地提取高级上下文信息.提出金字塔解码器实现多尺度特征... 针对现有方法存在道路区域提取不精准和实时性不足的限制,提出基于轻量级Transformer的路网提取方法RoadViT.利用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混合的MobileViT架构进行编码特征,有效地提取高级上下文信息.提出金字塔解码器实现多尺度特征的提取和融合,生成像素类别的概率分布.结合Mosaic与多尺度缩放和随机裁剪策略实现数据增强,构建精细多样的遥感图像.针对城市遥感图像中道路类别和背景类别的不平衡问题,提出动态加权损失函数.实验结果表明,RoadViT的参数量仅为1.25×10^(6),在Jetson TX2上的推理速度可达10帧/s,在CHN6-CUG数据集上的精度可达57.0%.所提方法是轻量级Transformer在城市遥感图像中的有效探索,在保证推理实时性的同时,实现道路提取精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路网提取 TRANSFORMER MobileViT 遥感图像语义分割 轻量级模型
下载PDF
云模型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徐飞飞 陈剑文 +2 位作者 李俊莹 王石林 何盈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中,传统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过于依赖专家及个人经验,主观性过大,使得评价结果准确性难以保证。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中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首先引入有限区间云模型(CM)改进层次分析法(AH...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中,传统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过于依赖专家及个人经验,主观性过大,使得评价结果准确性难以保证。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中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首先引入有限区间云模型(CM)改进层次分析法(AHP),构建CM-AHP权重赋值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专家群体决策的权重运算,使权重结果更加客观、可靠;其次采用云模型结合最大隶属度原则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完成对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CM-最大隶属度评价模型更加适用于试验数据完善、量化分级准确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其在保证评价结果科学的同时,使得评价结果本身保留了其随机性与模糊性;CM-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则适用于多决策且指标量化分级易于归一的综合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云模型 层次分析法 隶属度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精细化三维模型在城市道路一体化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振辉 唐晓辉 +2 位作者 李文乐 邱进杰 杨菁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8期292-294,共3页
城市道路的测量对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精细化三维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城市道路一体化测量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旨在探讨精细化三维模型在城市道路一体化测量中的应用,并通过实地数据采集和分析... 城市道路的测量对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精细化三维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城市道路一体化测量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旨在探讨精细化三维模型在城市道路一体化测量中的应用,并通过实地数据采集和分析,验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结合西安市城市道路项目,详细阐述了城市道路精细化三维模型的工作技术路线,并对获取的成果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城市道路一体化测量项目的精度要求。和传统测量方法相比,精细化三维模型能够提供高精度的道路几何信息,为城市道路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三维模型 城市道路 一体化测量 准确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基于模型偏差学习的交通信号自适应优化方法
13
作者 黄玮 张轩宇 +1 位作者 李世昌 赵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9-2240,共12页
城市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是保证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前提条件。传统基于模型的信号控制方法往往基于历史统计数据,并且底层交通流模型不可避免地存在模型偏差,影响控制方案的科学性及其实际应用效果。考虑模型与数据融合驱动,提出一种... 城市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是保证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前提条件。传统基于模型的信号控制方法往往基于历史统计数据,并且底层交通流模型不可避免地存在模型偏差,影响控制方案的科学性及其实际应用效果。考虑模型与数据融合驱动,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偏差学习的交通信号控制自适应优化方法,以最小化路网行程时间为目标,建立信号控制最优化模型。首先,针对交通流预测模型的模型偏差,引入偏差函数表示预测模型与实际交通流状态间的误差;其次,建立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偏差函数,结合实际交通流数据对模型偏差进行学习,提高偏差函数的拟合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模型偏差信息的自适应优化方法,以提高信号控制方法的控制性能。以小型测试路网与实际路网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基于SUMO仿真对本文提出的模型偏差学习方法进行验证,考虑不同交通流量条件,与固定配时、模型预测控制进行比较,分析其控制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模型与数据融合驱动的信号控制自适应优化方法能有效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降低路网行程时间,与基于模型的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相比路网累积行程时间平均减少了38.3%和25.6%,提升了路网的实际运行效果。最后在宣城实际路网的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 信号控制 模型与数据融合驱动 模型偏差 自适应优化
下载PDF
基于城市雨洪模型的长治市某城区应急救援路径规划研究
14
作者 申腾飞 侯精明 +4 位作者 李丙尧 王添 孙学良 陈瑜 唐宇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8,共12页
在洪水应急管理中,合理设计救援路线,有助于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灾害损失。在建立的内涝灾害救援路径规划框架中,采用高效高分辨率雨洪模型,模拟区域的内涝过程,基于内涝结果,采用原始法重构路网拓扑结构。考虑道路风险及水深对车速的影响... 在洪水应急管理中,合理设计救援路线,有助于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灾害损失。在建立的内涝灾害救援路径规划框架中,采用高效高分辨率雨洪模型,模拟区域的内涝过程,基于内涝结果,采用原始法重构路网拓扑结构。考虑道路风险及水深对车速的影响,构建以时间为指标的路段权重矩阵,采用Floyd算法推求最短路径。另构建了以路径长度为指标的权重矩阵,作为对照。以长治市某城区为例,设置5种情景条件(无降雨、50 a、100 a、200 a、500 a),比较不同情景下的救援路线。结果表明:分别以通行时间、路径距离为指标构建路网权重进行计算,其结果有明显变化。500 a降雨条件下,以通行时间为指标构建的路网权重得到的规划路线,在通行距离上增加了12.43%,而在行驶时间上少了1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洪模型 路网拓扑 路径规划 救援路线 长治市某城区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云物元模型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评价
15
作者 魏盛宇 梁文彪 +3 位作者 翟越 李艳 程禹翰 杨宇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59-4367,共9页
为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安全运行,降低城市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云物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评价模型。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因素出发,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实习期驾驶员比例等15个风... 为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安全运行,降低城市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云物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评价模型。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因素出发,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实习期驾驶员比例等15个风险评价指标,构建“人-车-道-环”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云物元模型,解决评价指标中存在模糊性与随机性的问题,同时采用博弈论将C-OWA有序加权算子处理的专家打分值和改进熵权法求出的权重进行组合优化,围绕待评物元与风险等级之间的隶属度,计算得出风险等级。将该模型应用于中国西部某城市A道路交通系统,展开风险评价,同时将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C-OWA云物元模型和熵权云物元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得出城市A道路交通系统中各指标风险评价结果与实地走访调研结果及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且博弈论组合赋权云物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评价模型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评价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物元模型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熵权法 C-OWA算子 博弈论组合赋权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一种降低城区网格道路5G重叠覆盖率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叶江 陈捷 +3 位作者 刘毅 李行政 李福秧 胡坚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目前,城区网格道路场景5G网络进入了精细化运维的新阶段,其主要矛盾也由整体覆盖不足转变为部分路段重叠覆盖严重。5G重叠覆盖会对用户的上网和语音等基本业务造成较大的影响。传统道路重叠覆盖优化存在标准不统一、问题常反复、工作效... 目前,城区网格道路场景5G网络进入了精细化运维的新阶段,其主要矛盾也由整体覆盖不足转变为部分路段重叠覆盖严重。5G重叠覆盖会对用户的上网和语音等基本业务造成较大的影响。传统道路重叠覆盖优化存在标准不统一、问题常反复、工作效率低等痛点问题。提出了重叠覆盖贡献度的概念,基于专家经验制定了重叠覆盖根因定位分析流程算法,并开发了重叠覆盖问题优化IT平台。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城区网格道路的5G重叠覆盖率,帮助企业节省网络优化费用,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网格道路 5G网络 重叠覆盖 重叠覆盖度 客户感知 干扰模型
下载PDF
基于探地雷达和可拓云的城市道路塌陷易发性评价
17
作者 方英杰 宿文姬 《华南地震》 2024年第2期69-79,共11页
随着城市道路网络的不断发达,道路塌陷问题愈加严重。为更好地为道路塌陷灾害实行易发性评价,从而进行预警,此研究将探地雷达数据创新性地融合进评价体系当中,更直观地反映了城市道路塌陷易发程度;并利用变异系数-G1法进行指标的主客观... 随着城市道路网络的不断发达,道路塌陷问题愈加严重。为更好地为道路塌陷灾害实行易发性评价,从而进行预警,此研究将探地雷达数据创新性地融合进评价体系当中,更直观地反映了城市道路塌陷易发程度;并利用变异系数-G1法进行指标的主客观交叉赋权;最后利用可拓云模型的评价方法,很好地反映了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道路塌陷的客观规律,构建出城市道路塌陷易发性评价模型。并以广州市某市政道路为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科学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可拓云模型 城市道路塌陷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B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s for mitigating traffic congestion in urban road networks 被引量:1
18
作者 Haritha Chellapilla R.Sivanandan +1 位作者 Bhargava Rama Chilukuri Chandrasekharan Rajendran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23年第1期86-103,共18页
Traffic congestion in road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is a persistent problem in major metropolitan cities around the world.In this context,this paper deals with exploiting underutilized road capacities in a network to l... Traffic congestion in road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is a persistent problem in major metropolitan cities around the world.In this context,this paper deals with exploiting underutilized road capacities in a network to lower the congestion on overutilized links while simultaneously satisfying the system optimal flow assignment for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Four congestion mitigation strategies are identified based on deviation and relative deviation of link volume from the corresponding capacity.Consequently,four biobjectiv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optimal flow distribution(OFD)models are proposed.The case stud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ll the proposed models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reduce congestion on high volume links by shifting flows to low volumeto-capacity links compared to UE and SO models.Among the models,the system optimality with minimal sum and maximum absolute relative-deviation models(SO-SAR and SO-MAR)showed superior results for different performance measures.The SO-SAR model yielded 50%and 30%fewer links at higher link utilization factors than UE and SO models,respectively.Also,it showed more than 25%improvement in path travel times compared to UE travel time for about 100 paths and resulted in the least network congestion index of1.04 compared to the other OFD and UE models.Conversely,the SO-MAR model yielded the least total distance and total system travel time,resulting in lower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thus contributing to sustainability.The proposed models contribute towards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and will be of interest to transportation planners and traffic manag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congestion mitigation SUSTAINABILITY B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ptimal flow distribution models urban road networks
原文传递
碳达峰背景下沿海城市群道路交通节能减排潜力
19
作者 张兰怡 徐艺诺 +5 位作者 王硕 谢郑一 翁大维 王振昊 胡喜生 郑娉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5,共11页
基于我国“双碳”目标战略,为探究沿海城市群道路交通节能减排潜力,本文以福建省沿海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模型,设置3个一级情景与4个二级子情景。通过调整机动车保有量及燃油经济性等因素模拟分析研究区域道路交... 基于我国“双碳”目标战略,为探究沿海城市群道路交通节能减排潜力,本文以福建省沿海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模型,设置3个一级情景与4个二级子情景。通过调整机动车保有量及燃油经济性等因素模拟分析研究区域道路交通的减排潜力与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情景中,改进政策情景(MPS)表现出最优的节能减排效果,其节能减排潜力最大。与基准情景相比,到2035年,MPS情景有望实现节能59.3%。该情景下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的趋势均呈现显著下降,减排效果显著。从具体车型的节能减排潜力来看,在MPS情景下,小型载客汽车(汽油)、重型载货汽车(柴油)和轻型载货汽车(汽油)具有最大的节能潜力;8种车型的碳排放可在2025年达峰;且污染物排放能有效控制,其中重型载货汽车(柴油)的污染物减排潜力最大。研究证实推进综合政策落实,加快传统燃料汽车的淘汰以及优化道路车辆结构等措施,将对实现绿色低碳目标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模型模拟,福建省沿海城市群道路交通系统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减污降碳 LEAP模型 道路交通 能源消耗 沿海城市群
下载PDF
路网形态与城市活力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20
作者 房冠儒 邢汉发 张焕雪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城市活力作为刻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被持续关注。路网作为人与人联系的桥梁一直影响着城市活力,而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影响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依据地理空间大数据,采用多空间尺度下的接近度和穿行度... 城市活力作为刻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被持续关注。路网作为人与人联系的桥梁一直影响着城市活力,而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影响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依据地理空间大数据,采用多空间尺度下的接近度和穿行度来量化表征路网形态,组合其他相关建成环境变量,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路网形态与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城市活力与路网形态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相较于传统最小二乘(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MGWR模型可以充分表达解释变量对于因变量的空间异质性差异,且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回归结果更为稳健。③接近度在不同空间尺度均具有强空间异质性,且对城市活力具有正向影响,随空间尺度增加,接近度对城市活力的正向影响增强,在空间分布上接近度对商圈附近路网依赖性强的区域的城市活力正向影响更强;穿行度在不同空间尺度均有弱空间异质性,随空间尺度增加,接近度对城市活力的负向影响减弱,在空间分布上穿行度对商圈区域城市活力的负向影响更强。④不同空间尺度路网形态变量的差异可以改变其他建成环境变量对城市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路网形态 建成环境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广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