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四位一体的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对我国科研发展的启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兰 徐婷 《科技与管理》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德国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与市场化组织相互匹配的四位一体的技术转移体系,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化运作技术转移机构为中介,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保障,以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长效合作为... 德国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与市场化组织相互匹配的四位一体的技术转移体系,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化运作技术转移机构为中介,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保障,以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长效合作为基础的供需匹配的技术转移模式,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通过研究德国技术转移体系,从以上4个维度来探讨我国科研发展的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主导 技术转移 利润分享机制 供需契合
下载PDF
保障性住房建设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小安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0-151,共2页
随着住房保障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好地提供保障性住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保障性住房具有较强的公共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它是与商品房制度互为补充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方式是其两种主要形式。保障性住房唯一的功能是保障基本... 随着住房保障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好地提供保障性住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保障性住房具有较强的公共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它是与商品房制度互为补充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方式是其两种主要形式。保障性住房唯一的功能是保障基本居住权,因此投资功能应被屏蔽。政府应通过适当的方式防止保障性住房的平民窟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经济适用房 供给模式 有限产权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水分适宜度的研究
3
作者 梁荣欣 沈能展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27-334,共8页
本文提出用“水分适宜度”作指标,分析黑龙江省各地的自然水分状况对大豆生产的适宜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种植丰产大豆(亩产250公斤为目标)的水分适宜程度分区图。
关键词 大豆 种植 水分 适宜度 黑龙江
下载PDF
中国早期的供求决定论及适当价格观
4
作者 闫应福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23,共3页
中国古代的一些学者和思想家已经初步认识到价格是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 ,并提出了适当的价格观点。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经济 市场供求论 适当价格观 价格
下载PDF
基于供求关系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24
5
作者 孟霖 郭杰 +1 位作者 孙驰 欧名豪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共11页
本文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以期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供求理论,可以从本底条件、技... 本文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以期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供求理论,可以从本底条件、技术水平、区位交通、集约程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2)BP神经网络可准确反映各评价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有助于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精度;(3)根据测算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四个区域:高度适宜区可进行大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开发,但应注重城镇建设用地组团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适宜区可依靠高度适宜区发展,适度开发城镇建设用地;勉强适宜区城镇建设用地开发受限条件多,以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优先,选择性发展具有自然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效益的绿色产业;不适宜区应注重通过政策扶持,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4)将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对比分析表明,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配置基本满足区域供求关系,但有部分位于勉强适宜区与不适宜区,建议将区内部分或全部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剔除或调整至高度适宜区与基本适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供求理论 BP神经网络 扬州市
原文传递
基于供给约束与需求的土地开发适宜性空间分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书成 濮励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267,共6页
随着土地供需矛盾的加剧,如何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江苏为研究区域,从供给约束及开发需求的角度,分别构建了土地供给约束及非农开发需求程度评价指... 随着土地供需矛盾的加剧,如何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江苏为研究区域,从供给约束及开发需求的角度,分别构建了土地供给约束及非农开发需求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供给约束指标体系主要由水土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约束两个方面共9个具体因子组成;土地非农开发需求指标主要由人口、经济、投资水平及变化,以及经济要素产出率、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土地获取成本及产业基础等方面共19个具体因子组成。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研究了江苏各县(市)土地供给及非农开发需求程度。根据两者的组合特征,将全省分为四大适宜类型区,即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提出了各类型区开发利用导向,对实现江苏省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社会、经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供需 开发适宜性 空间分异 江苏省
原文传递
森林康养基地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费文君 刘思语 高祥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目的】森林康养已成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新模式、新趋势。客观全面的资源适宜性评价是规划森林康养基地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和开展森林康养活动。【方法】基于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要求,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依据,... 【目的】森林康养已成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新模式、新趋势。客观全面的资源适宜性评价是规划森林康养基地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和开展森林康养活动。【方法】基于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要求,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依据,分析森林康养基地的资源体系、功能谱系以及两者的供需耦合关系,划分了森林康养基地类型;从指标构建、权重确立、指标赋分、评价分级等环节构建适用于不同类型森林康养基地的资源评价方法,研究资源评价结果与森林康养基地类型的对应关系,并结合案例验证分级结果、提出规划指导。【结果】根据森林康养基地分类标准,将森林康养基地划分为综合发展型、康复疗养型、产业经营型、生态保育型;依托森林康养基地资源与功能的供需匹配分析,以及森林康养基地类型划分依据,从场地选址适宜性、接待能力指标与发展潜力指标3个方面构建包括3个准则层、12项一级指标层和45项具体指标,明确各指标权重以及评分标准且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强的森林康养基地资源评价理论体系。根据案例资源评价分级结果,建议其作为生态保育型森林康养基地进行规划和建设。【结论】本研究形成了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森林康养基地资源评价理论方法,有助于突破目前森林康养研究的瓶颈,为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基地 资源评价 大健康产业 供需耦合分析
原文传递
民法典如何对待个体工商户 被引量:23
8
作者 曹兴权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4-156,共13页
个体工商户的私法需求逻辑已从针对特权赋予与财产保护转向基于发展支持的特殊私法义务的豁免。对于赋予私法资格、确立民事主体身份、给予财产权保障以及解决内部外部财产关系等规则,由民法典供给的必要性已不存在;对于商个人特殊私法... 个体工商户的私法需求逻辑已从针对特权赋予与财产保护转向基于发展支持的特殊私法义务的豁免。对于赋予私法资格、确立民事主体身份、给予财产权保障以及解决内部外部财产关系等规则,由民法典供给的必要性已不存在;对于商个人特殊私法义务豁免机制,民法典不宜直接供给。民法典延续《民法通则》的立场而单独规定个体工商的处理模式,不仅导致立法与现实脱节,而且将因明文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商人身份而强化该豁免机制需求的必要性,其中的所有制特色与强制登记体制的管制隐喻会消减民法典内在的自由与平等理念,个体工商户内涵界定难题以及规范体系架构模式的选择困惑给立法技术带来难以有效解决的挑战。因此,建议民法典总则回避个体工商户制度,删除《民法总则(草案)》中的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民事主体 商个人 个体工商户
原文传递
“菜篮子”产品供需适配性:机理、效应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8
9
作者 谢艳乐 祁春节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5-68,共14页
"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与居民消费需求密切相关,从适配的角度实现"菜篮子"产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有助于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守护好居民"舌... "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与居民消费需求密切相关,从适配的角度实现"菜篮子"产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有助于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守护好居民"舌尖上的安全与幸福"。在此形势下,梳理"菜篮子"产品供需变动的演进历程,从供需总量适配性、供需结构适配性、供需质量适配性与供需营养均衡适配性四个维度提出"菜篮子"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机理,探究其供需适配性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质量经济效应和福利经济效应,并针对现有二者不适配存在的相应问题以揭示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次治理机制问题。基于此,以提高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农副产品高质量发展韧性为出发点,提出内嵌技术和制度的"菜篮子"产品供需适配的治理路径,以期实现"菜篮子"产品高质量供需的美好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篮子”产品 供给 需求 适配性 治理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