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区伏季休渔渔业生态效果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程家骅 严利平 +5 位作者 林龙山 俞连福 刘子藩 周永东 汤建华 仲霞铭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81-85,共5页
以1990 ~1998 年我国东海区的海洋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1995 ~1998 年伏季休渔对东海区渔业生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群体得到了有效保护;经济幼鱼的渔获... 以1990 ~1998 年我国东海区的海洋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1995 ~1998 年伏季休渔对东海区渔业生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群体得到了有效保护;经济幼鱼的渔获比例及其资源密度指数有所提高,幼鱼群体养护效果也较明显;渔获个体的生物学特征值具有转好的趋势;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量明显增加;渔业资源的种间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年渔获产量明显增加,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区 伏季休渔 渔业生态
下载PDF
东海区小黄鱼伏季休渔效果及其资源合理利用探讨 被引量:41
2
作者 程家骅 林龙山 +2 位作者 凌建忠 李建生 丁峰元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4-560,共7页
以1991-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了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资源的养护效果及其局限性,并根据Ricker繁殖模型解析现行资源状况下的最大持续产量,探讨巩固伏季休渔效... 以1991-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了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资源的养护效果及其局限性,并根据Ricker繁殖模型解析现行资源状况下的最大持续产量,探讨巩固伏季休渔效果的相关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伏季休渔措施对小黄鱼资源的养护作用十分明显,经3个月休渔期,海域中小黄鱼资源增重率达1.71倍,开捕时刻(9月)的相对资源密度为全年最高。但伏季休渔的效果在当年的秋冬汛后即被消耗殆尽,12月份时的资源残存量仅为伏季休渔结束时刻的11%;与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相比,目前东海区小黄鱼资源的群体结构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当龄鱼的渔获比例由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的43.14%上升至近年来的74.64%,剩余群体的渔获比例由56.86%下降至25.36%,资源结构的脆弱程度进一步加剧;伏季休渔制度对小黄鱼资源的长期恢复效果因捕捞力量的居高不下而难以持续体现。坚持产出控制,在现行资源状况下实行9.34×104t最大持续产量的管理目标,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资源保护和恢复的长期效果才能得以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区 小黄鱼 伏季休渔
下载PDF
东海区拖网新伏季休渔渔业生态和资源增殖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严利平 刘尊雷 +3 位作者 李圣法 凌建忠 李建生 李志国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为了更好地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中国政府于2009年开始实施新的伏季休渔制度,其中从6月1日~9月15Et在东海区禁止拖网作业,较原3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提前增加半个月。本研究依据2006~2008年每年6月上半月拖网监测资料,从渔业... 为了更好地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中国政府于2009年开始实施新的伏季休渔制度,其中从6月1日~9月15Et在东海区禁止拖网作业,较原3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提前增加半个月。本研究依据2006~2008年每年6月上半月拖网监测资料,从渔业生态和资源增殖的角度,着重分析研究拖网在6月上半月这一时段休渔的渔业生态效果和资源增殖效果。结果表明,6月上半月禁止拖网作业,主要养护了带鱼、小黄鱼和日本鲭等资源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带鱼的产卵亲体繁殖,对带鱼资源数量的补充起到了增殖作用,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养护了带鱼和日本鲭幼鱼的自然生长,起到了资源增重作用,但对分布在拖网渔场外的小黄鱼幼鱼保护作用甚微。应用Richer动态综合模型估算,以带鱼为代表种,提前增加半个月伏季休渔期其资源增殖效果较以往3个月伏季休渔期可使年平均资源量增加11.86%,渔获量增加8.06%,平均渔获体重增加9.33%。东海区以拖网占捕捞主导地位的伏季休渔时间的延长,可进一步改善繁殖群体栖息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季休渔 渔业生态 资源增殖 Richer动态综合模型 拖网
下载PDF
基于东海底层鱼类长度谱的捕捞强度变动判别 被引量:3
4
作者 严利平 杨林林 +1 位作者 刘尊雷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0-576,共7页
根据1999~2014年秋季东海海域底拖网调查资料,构建底层鱼类长度谱,以时间序列长度谱的斜率作为捕捞强度变化程度的指标值,分析比较东海区历史上捕捞强度的变化状况,考察伏季休渔的管理措施是否起到所期望的降低捕捞强度的潜在效果... 根据1999~2014年秋季东海海域底拖网调查资料,构建底层鱼类长度谱,以时间序列长度谱的斜率作为捕捞强度变化程度的指标值,分析比较东海区历史上捕捞强度的变化状况,考察伏季休渔的管理措施是否起到所期望的降低捕捞强度的潜在效果。结果表明,16年间小个体鱼类的资源丰度呈现增加趋势,大个体鱼类的资源丰度呈现减少倾向,但两者的增减相对稳定(P〉0.05);时间序列长度谱斜率也呈现变陡态势,但相对平稳(rs=-0.42,P〉0.05)。伏季休渔的渔业管理制度能够减缓或阻止了捕捞强度的进一步加剧,但没有实现所期望的降低捕捞强度的初衷,其原因在于伏季休渔结束开捕后捕捞强度骤然增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伏季休渔降低的捕捞强度。针对东海区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建议在严格执行伏季休渔管理的同时,配合执行开捕规格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度谱 伏季休渔效果 捕捞强度 东海区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伏季休渔期间灯围作业调查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泉水 卢振彬 +5 位作者 戴天元 冯森 颜尤明 洪明进 郑国富 黄桂芳 《福建水产》 2001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文报道了闽厦渔0043号灯围船于2001年6月至8月伏季休渔期间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调查结果和同期的生产状况。并结合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的资源状况和历史的调查资料对灯围作业是否纳入伏季休渔作了探讨。
关键词 灯围作业 伏季休渔 闽南-台湾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铁观音伏季休茶试验报告
6
作者 黄东方 王建法 +1 位作者 李旭云 何孝延 《茶叶科学技术》 2012年第3期26-28,共3页
在安溪县茶科所茶园开展铁观音伏季休茶试验。结果表明:采制春、暑、秋茶,留养夏茶的处理方式,秋茶采摘面平整、成熟期一致,秋茶产量、品质较佳,经济效益最好。
关键词 铁观音 伏季休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伏季休茶背景与调控技术
7
作者 何孝延 杜起洪 《茶叶科学技术》 2012年第3期29-30,39,共3页
分析了福建省夏暑绿茶、乌龙茶生产和效益情况,提出伏季休茶概念、意义和夏暑季茶的采养、修剪调控技术及茶园肥培管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 绿茶 乌龙茶 夏暑茶 伏季休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