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UD RADIATIVE AND MICROPHYSICAL EFFECT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PATIAL MEAN RAIN RATE, RAIN INTENSITY AND FRACTIONAL RAINFALL COVERAGE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Xiao-yi ZHANG Zi-han LI Xiao-f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8年第3期346-355,共10页
Cloud radiative and microphysical effect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patial mean rain rate, rain intensity and fractional rainfall coverage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by conducting and analyzing a series of two-dime... Cloud radiative and microphysical effect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patial mean rain rate, rain intensity and fractional rainfall coverage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by conducting and analyzing a series of two-dimensional cloud resolving model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of pre-summer torrential rainfall in June 2008. The analysis of time-mean data shows that the exclusion of radiative effects of liquid clouds reduces domain mean rain rate by decreasing convective rain rate mainly through the reduced convective-rainfall area associated with the strengthened hydrometeor gain in the presence of radiative effects of ice clouds, whereas it increases domain mean rain rate by enhancing convective rain rate mainly via the intensified convective rain intensity associated with the enhanced net condensation in the absence of radiative effects of ice clouds. The removal of radiative effects of ice clouds decreases domain mean rain rate by reducing stratiform rain rate through the suppressed stratiform rain intensity related to the suppressed net conden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radiative effects of liquid clouds, whereas it increases domain mean rain rate by strengthening convective rain rate mainly via the enhanced convective rain intensity in response to the enhanced net condensation in the absence of radiative effects of liquid clouds. The elimination of microphysical effects of ice clouds suppresses domain mean rain rate by reducing stratiform rain rate through the reduced stratiform-rainfall area associated with severely reduced hydrometeor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ummer torrential rainfall radiative effects of liquid and ice clouds rain rate rain intensity fractional rainfall coverage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夏直播垄作花生的温度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陈志德 梁满 +3 位作者 沈一 刘永惠 沈悦 张旭尧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为探究地膜覆盖对夏直播垄作花生的温度效应,以及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露地为对照,研究了普通白膜、降解黑膜处理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以及对花生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温度效应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普通白膜覆... 为探究地膜覆盖对夏直播垄作花生的温度效应,以及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露地为对照,研究了普通白膜、降解黑膜处理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以及对花生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温度效应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普通白膜覆盖提高了土下10 cm的日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温度,降低土下10 cm的日最高温度;降解黑膜覆盖降低土下10 cm的日最低温度,增加土下10 cm的日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不同气温区间普通白膜处理土下10 cm最低温度均值高于土表1.8~3.2℃,降解黑膜则低0.7~2.0℃;普通白膜处理土下10 cm最高温度均值低于土表1.6~6.0℃,降解黑膜则高3.1~6.3℃。土表和土下10 cm平均温度均值随气温升高而增加,不同气温区间对土表和土下10 cm平均温度均值的影响不同,普通白膜和降解黑膜间也有差异。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整体上有利于单株叶面积和植株干质量的增加,但生长后期有早衰现象。地膜覆盖对花生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不显著,普通白膜、降解黑膜和露地种植的花生产量分别为4286、4247和4028 kg/hm^(2),差异不显著。此外,地膜覆盖对花生根瘤数量也有影响。本研究对夏直播垄作花生高产栽培及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夏花生 地膜覆盖 温度效应 经济性状 产量
下载PDF
THE ANALYSIS OF MECHANISM OF IMPACT OF AEROSOLS O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EX AND ONSET
3
作者 沈新勇 黄文彦 陈宏波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7年第4期357-367,共11页
RegCM4.3, a high-resolution regional climate model, which includes five kinds of aerosols(dust, sea salt,sulfate, black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 from 1995... RegCM4.3, a high-resolution regional climate model, which includes five kinds of aerosols(dust, sea salt,sulfate, black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 from 1995 to 2010 and the simulation data are used to study the possible impact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aerosols on EAS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can well simulate the EASM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s. The EASM index is reduced by about 5% by the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aerosols and the monsoon onset time is also delayed by about a pentad except for Southeast China. The aerosols heat the middle atmosphere through absorbing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air column expands in Southeast China and its offshore areas. As a result,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decreases and a 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y is generated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Northerly wind located in the west of cyclonic circulation weakens the low-level southerly wind in the EASM region. Negative surface radiative forcing due to aerosols causes downward motion and an indirect meridional circulation is formed with the low-level northerly wind and high-level southerly wind anomaly in the north of 25° N in the monsoon area, which weakens the vertical circulation of EASM.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the monsoon region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especially in North and Southwest China where the value of moisture flux divergence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climate effect regional climate model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monsoon index onset time indirect circul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下载PDF
重庆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周末效应初探
4
作者 白莹莹 唐红玉 张焱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利用重庆地区1961—2021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2014—2021年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平均气温和降水频次的周内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近60 a,重庆气温一致表现为负周末效应,即周末气温低于工作日,周内峰值出现在周... 利用重庆地区1961—2021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2014—2021年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平均气温和降水频次的周内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近60 a,重庆气温一致表现为负周末效应,即周末气温低于工作日,周内峰值出现在周三,谷值在周末;降水频次则与气温相反,绝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正周末效应,即周末降水频次高于工作日,谷值出现在周三,峰值在周末。从气溶胶作用看,气溶胶浓度周末少于工作日,有利于周末气温低于工作日;气溶胶浓度工作日大于周末,由于气溶胶的第二类间接效应,人为的气溶胶增加而引起的辐射强迫作用,从而抑制降水,有利于工作日降水少于周末。从城市化角度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日与周末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使得工作日和周末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更为显著,加剧了重庆气候的周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重庆 气温 降水频次 周末效应
下载PDF
夏玉米施用含锌尿素效应及对后茬小麦的影响
5
作者 周琦 张银杰 +3 位作者 张露露 李岚涛 张倩 王宜伦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5,共7页
为明确新型肥料含锌尿素在夏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在冬小麦上的后效,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含锌尿素、普通尿素、普通尿素+土施锌肥、普通尿素+喷施锌肥下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积累、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后效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 为明确新型肥料含锌尿素在夏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在冬小麦上的后效,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含锌尿素、普通尿素、普通尿素+土施锌肥、普通尿素+喷施锌肥下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积累、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后效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喷施锌肥夏玉米产量较高,较不施氮显著增产17.5%,含锌尿素较不施氮显著增产16.7%,较普通尿素显著提高5.6%,与传统施锌无显著差异;含锌尿素地上部氮、锌素积累量较普通尿素分别显著提高9.0%、47.8%;夏玉米收获后含锌尿素处理土壤有效锌含量为1.83 mg·kg^(-1),较普通尿素处理提高88.6%;普通尿素+土施锌肥后茬冬小麦产量较高,较普通尿素显著增产11.9%,施用含锌尿素冬小麦产量较普通尿素提高4.7%,轮作周年产量提高5.2%;夏玉米利润和周年轮作利润分别提高826.2和1490.4元·hm^(-2)。含锌尿素较普通尿素提高了土壤有效锌含量,对后茬冬小麦、周年产量也有一定增产增收效果,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等与传统施锌无显著差异。含锌尿素投入成本较传统施锌(氮肥和锌肥)降低26.1%,含锌尿素较普通尿素提高了产量和效益,具有在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中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含锌尿素 冬小麦 后效 产量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白芥子穴位给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药效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韩东卫 周梦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h穴位皮下透析液,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法检测方中君药延胡索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浓度,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应时间点模型动物血清中IgE水平,获得药效学参数;对药动学、药效学参数进行PK-PD模型拟合。结果:白芥子配伍后的药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5),达峰时间(T_(max))提前(P<0.01);“浓度-时间-效应”三维曲线表明,方中有白芥子配伍时,药效出现更快、消退更慢,起效时间晚于峰浓度,具有一定滞后性。结论:动力学参数、PK-PD模型结果表明,白芥子配伍能够改变“方中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穴位局部的皮下分布,促进方中君药有效成分快速吸收,延长滞留时间,在方剂中起到主药、改善其他药物分布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给药 配伍研究 延胡索乙素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冬病夏治”方 “浓度-时间-效应”三维关系 滞后曲线
下载PDF
新密市夏玉米肥效试验探究
7
作者 夏千惠 冯贝贝 +5 位作者 王保林 刘晓丽 席仁杰 张宏杰 张广要 王金召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92-97,共6页
为研究新密地区夏玉米的氮磷钾肥施用效果、新配方肥施用效果、新型肥料及微肥的产量效应,完善区域施肥指标体系和施肥配方,于2020—2021年在新密市开展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新密地区玉米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为5.4 kg/kg... 为研究新密地区夏玉米的氮磷钾肥施用效果、新配方肥施用效果、新型肥料及微肥的产量效应,完善区域施肥指标体系和施肥配方,于2020—2021年在新密市开展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新密地区玉米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为5.4 kg/kg、9.71 kg/kg和9.62 kg/kg,氮肥农学效率偏低,需进一步提升。配方施肥试验所得氮、磷、钾肥配方组合相比习惯施肥增产1360.50 kg/hm^(2),增产率为15.84%,增产效果显著。新型肥料锌磷镁复合肥、腐植酸型复合肥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增产率分别为9.09%、9.22%。微量元素单因子(硫酸锌)试验表明,当锌肥施用量为22.5 kg/hm^(2)时,可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密市 夏玉米 肥效试验 产量
下载PDF
冬夏兼顾的双效定型相变材料制备及热物性测试分析
8
作者 高佳佳 熊琬钰 +2 位作者 肖俊安 徐涛 徐新华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4年第5期90-95,114,共7页
常规被动式相变围护结构多采用单一相变材料,很难既在冬季实现很好的供热保暖又在夏季起到隔热保冷作用。提出并制备了一种双效定型相变材料,该材料由目标相变温度分别为22℃的低温单一定型相变材料和27℃的高温单一定型相变材料按照质... 常规被动式相变围护结构多采用单一相变材料,很难既在冬季实现很好的供热保暖又在夏季起到隔热保冷作用。提出并制备了一种双效定型相变材料,该材料由目标相变温度分别为22℃的低温单一定型相变材料和27℃的高温单一定型相变材料按照质量比1∶1混合搅拌制成,各单一相变材料均以石蜡为基体相变材料,以石墨烯为增强材料进行吸附定型。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试验测试了各单一相变材料和双效相变材料的主要热物性参数。结果显示:低温单一相变材料的实际相变温度为22.4℃,相变焓值为155.5 kJ/kg;高温单一相变材料的实际相变温度为27.2℃,相变焓值为169.9 kJ/kg;而双效相变材料具有2个相变温度,分别为23.0℃和27.1℃,相变总焓值为162.2 kJ/kg。结果表明:双效相变材料同时保有各单一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且相变焓值为2种单一相变材料的质量加权平均,验证了双效相变的可行性。基于试验结果,进一步给出了双效相变材料的等效比热容及等效导热系数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夏兼顾 双效相变材料 热物特性 试验测试
下载PDF
湖陆风对滨湖夏季气温和岳阳市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
9
作者 黄菊梅 覃鸿 +2 位作者 袁泉 陈世文 王威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利用逐日逐时气象资料对岳阳市主城区2019-2021年夏季城市热岛强度进行了评估,探讨了东洞庭湖湖陆风对滨湖夏季气温以及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郊区较城区、滨湖低1.47、1.11℃,最低气温郊区较城区、滨湖低1.89、2.03℃... 利用逐日逐时气象资料对岳阳市主城区2019-2021年夏季城市热岛强度进行了评估,探讨了东洞庭湖湖陆风对滨湖夏季气温以及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郊区较城区、滨湖低1.47、1.11℃,最低气温郊区较城区、滨湖低1.89、2.03℃,最高气温城区较郊区高0.61℃、郊区较滨湖高0.63℃。白天城区气温高于郊区,郊区气温高于滨湖;夜间城区气温与滨湖相当,且明显高于郊区。各区逐时气温变率郊区最大,城区次之,滨湖最小,三者在23时-次日06时相当且变化较小。城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别比郊区高1.47、0.61和1.89℃,对应城市热岛强度分别为弱、弱、中等。08-19时城市热岛强度为弱,20时-次日07时为中等。滨湖09-18时湖风强,19时-次日08时陆风弱。湖陆风与各区气温以及城市热岛强度均极显著相关。夜间城市热岛效应强于白天湖泊冷效应,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和夜间湖泊热效应受站点与滨湖和郊区的距离远近影响的强度不同,离滨湖越近的城市站白天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越小,夜间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陆风 城市热岛 东洞庭湖 湖泊效应 夏季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变化及其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影响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李永华 卢楚翰 +1 位作者 徐海明 程炳岩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特征及其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特征及其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多的可能性大;当前期春季印度洋海表温度偏高时,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可能偏多。太平洋区的海表温度距平(SSTA)分布呈"V"字型特征,赤道中东太平洋及南、北美西部沿海的SSTA与赤道西太平洋、南北太平洋的SSTA呈反相关分布,与西太平洋的亚洲大陆东部沿海的SSTA呈正相关,赤道印度洋及南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的SSTA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SSTA变化是一致的。当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及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偏高(偏低)时,夏季南亚高压位置偏南(偏北),强度偏强(偏弱),面积偏大(偏小),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偏弱),面积偏大(偏小),位置偏南(偏北),西伸(东退)明显,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偏弱(偏强),我国华北及华南地区盛行下沉(上升)运动,而整个长江流域及青藏高原东部盛行上升(下沉)运动,西南地区东部也盛行弱的上升(下沉)运动,这有利于西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偏少),出现洪涝(干旱)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东部 夏季旱涝 海表温度异常 影响
下载PDF
夏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段德玉 刘小京 +1 位作者 李伟强 李存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共4页
通过限水条件下夏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实验,研究了夏季地膜覆盖对夏玉米农大108的生态效应。田间试验表明,覆膜处理后土壤保湿能力明显增强,覆膜灌水和覆膜处理土壤耕层含水量分别比对照裸地常规灌水处理增加25.6%和14.4%;覆膜处理耕层土... 通过限水条件下夏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实验,研究了夏季地膜覆盖对夏玉米农大108的生态效应。田间试验表明,覆膜处理后土壤保湿能力明显增强,覆膜灌水和覆膜处理土壤耕层含水量分别比对照裸地常规灌水处理增加25.6%和14.4%;覆膜处理耕层土壤温度高于对照,平均地温差在上午8∶00最高,5cm处可达3.6℃,14∶00覆膜和对照处理温差最小,两种处理的温度变化均在根系生长的范围内;另外,耕层土壤速效磷和有机质在覆膜和覆膜灌水处理下分别增加127%、57%和8.6%、7.1%;覆膜灌水和覆膜处理下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增加了14.4%和14.7%,产量分别增加了11.2%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地膜覆盖栽培 生态效应 土壤保湿能力 土壤速效磷 土壤有机质 可溶性糖
下载PDF
上海社区常见园林植物固碳释氧效应及优化配置对策 被引量:17
12
作者 赵艳玲 阚丽艳 车生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5-53,共9页
通过对上海社区绿地常见27种园林植物进行夏季光合速率测定,比较分析其固碳释氧效应,同时对植物固碳释氧量与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社区绿地植物固碳释氧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27种供试树种单位叶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及单株... 通过对上海社区绿地常见27种园林植物进行夏季光合速率测定,比较分析其固碳释氧效应,同时对植物固碳释氧量与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社区绿地植物固碳释氧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27种供试树种单位叶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及单株植物固碳释氧量各有差异,其中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最大为女贞;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量最大为垂柳;单株植物固碳释氧量最大为香樟。27种供试树种单位土地面积日固碳释氧量与叶面积指数、胸径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树冠直径、树高没有相关性;单株植物日固碳释氧量与树冠直径、胸径、树高、叶面积指数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绿地 常见园林植物 夏季 固碳释氧效应
下载PDF
近30年北京夏季降水演变的城郊对比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立杰 胡天洁 +2 位作者 胡非 李磊 轩春怡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8,共6页
利用1975-2004年北京13个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对30年来北京城区与郊区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无论是城区站还是郊区站,北京的夏季降水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城区站的夏季降水量总体上要小于郊区站。... 利用1975-2004年北京13个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对30年来北京城区与郊区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无论是城区站还是郊区站,北京的夏季降水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城区站的夏季降水量总体上要小于郊区站。2)从大兴、海淀和昌平3站夏季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征来看,位于城区盛行风向下风向的昌平下降趋势最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城市化对北京夏季降水的影响。3)地形仍然是决定北京地区降水分布的主导因素,但降水高值区存在向西南城区方向延伸或移动的趋势,而城市化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夏季降水 城市化效应
下载PDF
西葫芦果实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建友 樊治成 +2 位作者 刘艳梅 张曙东 侯法强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研究了西葫芦3个杂交组合5个果实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各 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在3个组合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3个组合中大多数 果长、果径、果形指数和果肉厚的显性效应值为正值...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研究了西葫芦3个杂交组合5个果实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各 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在3个组合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3个组合中大多数 果长、果径、果形指数和果肉厚的显性效应值为正值,超过或者接近加性效应值。瓜柄长的显性效应值为 负值。果长、果径及果形指数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较大。瓜柄长和果肉厚性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果实 遗传效应
下载PDF
硫素营养对高产夏玉米施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存辉 董树亭 胡昌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6,共6页
每公顷基施 :0 (CK)、 36 3(S1)、 413 85 (S2 )kg硫时 ,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为 9784 5、 10 6 39 5、1132 2kg ,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 8 73%和 15 71% ,并提高了果穗长度 ,增加了穗行数、行粒数 ,对千粒重影响不大。随着硫肥用量的增加 ... 每公顷基施 :0 (CK)、 36 3(S1)、 413 85 (S2 )kg硫时 ,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为 9784 5、 10 6 39 5、1132 2kg ,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 8 73%和 15 71% ,并提高了果穗长度 ,增加了穗行数、行粒数 ,对千粒重影响不大。随着硫肥用量的增加 ,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大 ,光合势、净同化率提高。CK、S1处理硫的积累强度为“M”型曲线 ,开花、乳熟期为吸收高峰 ;S2 处理为“N”型曲线。玉米生育前期 ,N、P、K的积累强度表现为S2 >S1>CK ,单株对N、P、K、Mn、Zn、Mg的总吸收量表现为S2 >S1>CK。另外 ,缺硫时天冬氨酸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肥效试验 作用机理 产量 干物质积累 净同化率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不同区域城市群下垫面变化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莉 江志红 +1 位作者 李肇新 杨修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610,共15页
本文利用法国动力气象实验室发展的大气环流模式(LMDZ)对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区域(简称京津冀)城市群下垫面变化的东亚气候进行模拟试验,以探讨不同区域城市群下垫面变化带来的夏... 本文利用法国动力气象实验室发展的大气环流模式(LMDZ)对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区域(简称京津冀)城市群下垫面变化的东亚气候进行模拟试验,以探讨不同区域城市群下垫面变化带来的夏季气候效应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下垫面类型改变后,地表潜热蒸发显著减少,为了平衡地面能量收支,地面温度升高,进而感热通量、地表有效长波辐射增强,地表通过升温对能量进行再分配和再平衡,且下垫面改变引起的温度、地表能量变化基本集中于城市群下垫面变化区域,温度响应具有显著的局地性;对比不同区域城市化温度响应的强弱,发现各区域地表气温变化和能量变化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总能量变化远高于京津冀城市群,其局地增温也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一倍以上;局地温度增加,虽有利于低层形成热低压,出现明显上升运动,但蒸发减弱使局地水汽明显减少,最终导致降水减少,表明水汽条件改变是降水减少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中国东部高层呈现南正北负的异常变化,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使降水减少区域并没有集中在局地,特别是东部城市带试验中,出现了东部地区大范围的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下垫面变化 城市化 夏季气候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河南省夏大豆施用钾肥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学斌 孙克刚 +3 位作者 汪立刚 刘纯敏 王继印 贾改花 《土壤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钾肥能使大豆根瘤数、根瘤重增加 ,有效根瘤数增多 ,大豆干物重增加显著 ,经 13点的田间小区试验表明 ,每公顷的耕地施 K2 O 90~ 15 0 kg,能使大豆增产 9.15 %~ 37.0 5 % ,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钾肥底施效... 通过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钾肥能使大豆根瘤数、根瘤重增加 ,有效根瘤数增多 ,大豆干物重增加显著 ,经 13点的田间小区试验表明 ,每公顷的耕地施 K2 O 90~ 15 0 kg,能使大豆增产 9.15 %~ 37.0 5 % ,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钾肥底施效果好于苗期追施 ;施钾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 1.5 9%~ 4 .78% ,脂肪含量降低 3.80 %~ 4 .7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夏大豆 钾肥 施肥 肥效
下载PDF
天津夏季降水演变规律及其城市效应 被引量:23
18
作者 俞烜 杨贵羽 +2 位作者 周祖昊 王建华 秦大庸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8,共6页
利用1956~2005年天津25个雨量站的月降水数据,借助累积距平、相关分析、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等,分析了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天津雨岛效应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5个站点的年降水量... 利用1956~2005年天津25个雨量站的月降水数据,借助累积距平、相关分析、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等,分析了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天津雨岛效应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5个站点的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倾向率均为负,60%的站点通过了显著水平检验。从加权平均得到的全市夏季降水序列得出1956~2005年倾向率为-24.7mm/10a,其中1956~1988年倾向率为7.6mm/10a,1989~2005年倾向率达-28.6mm/10a,由此可见天津夏季降水减少主要发生在近17年。又比较其不同历史时段的空间演变规律发现,夏季降水减少趋势北部山区大于南部平原,南部平原的市区大于市郊,呈现城市雨岛效应,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之后雨岛效应更加明显,且受降水的丰枯影响较大,丰水年雨岛现象明显,枯水年雨岛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夏季降水 雨岛效应
下载PDF
高产夏玉米的种植密度和肥料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宝忠 潘家荣 +1 位作者 郑兴耘 温贤芳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53-358,共6页
应用电子计算机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以玉米种植密度和N、P、K施肥量为供试因子,玉米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得出了夏玉米产量分别为≥10500kg/hm2,11250kg/hm2和12000kg/hm2的高产高... 应用电子计算机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以玉米种植密度和N、P、K施肥量为供试因子,玉米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得出了夏玉米产量分别为≥10500kg/hm2,11250kg/hm2和12000kg/hm2的高产高效益的种植密度和N、P、K施肥方案。种植密度为97200株/hm2,施纯N3324kg/hm2,施P2O51118kg/hm2和K2O1500kg/hm2,籽粒产量≥10500kg;种植密度105000株/hm2,施纯N3672kg/hm2,施P2O51100kg/hm2和K2O150kg/hm2,籽粒产量≥11250kg/hm2;种植密度105000株/hm2,施纯N4394kg/hm2,施P2O51200kg/hm2和K2O150kg/hm2,籽粒产量≥12000kg/hm2。籽粒产量从10500kg/hm2增加到12000kg/hm2,扣除成本每hm2纯收益增加603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肥料效应
下载PDF
粉垄耕作后效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聂胜委 张玉亭 +3 位作者 汤丰收 张巧萍 何宁 韦本辉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837-839,873,共4页
为探究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作方式对下茬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季粉垄深松对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从耕作制度的改进上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小麦播种季,设旋耕(12∽16 cm,CK)、粉垄耕作... 为探究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作方式对下茬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季粉垄深松对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从耕作制度的改进上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小麦播种季,设旋耕(12∽16 cm,CK)、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夏玉米在小麦收获后机播。结果表明,与旋耕(小麦季)相比,粉垄耕作(小麦季)能增加下茬玉米的株高、穗长、单株干物质质量等生长因子,FL1,FL2处理的株高均极显著(P≤0.01)高于CK,FL1处理的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P≤0.05)高于FL2,CK;粉垄耕作(小麦季)能促进下茬玉米的穗行数、穗粒数、单穗籽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增加,其中,FL1,FL2处理的穗行数显著(P≤0.05)高于CK;FL1的果穗质量、百粒质量显著(P≤0.05)高于CK。粉垄耕作(小麦季)能够提高下茬玉米的籽粒产量,其中,FL1处理增产效果显著(P≤0.05),各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大小为:FL1(9 723.3 kg/hm2)〉FL2(8 720.3 kg/hm2)〉CK(8 273.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后效 夏玉米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