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 of Zonal Winds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 in Association with Deficient and Excess Indian Summer Monsoon Scenario 被引量:1
1
作者 Vazhathottathil Madhu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4年第4期685-695,共11页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is one of the most dominant tropical circulation systems in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the atmosphere. The country receives more than 80% of the annual rainfall during a short span of four mo...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is one of the most dominant tropical circulation systems in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the atmosphere. The country receives more than 80% of the annual rainfall during a short span of four months (June to September) of the southwest monsoon season. Variability in the quantum of rainfall during the monsoon season has profound impacts on water resources, power generation, agriculture, economics and ecosystems in the country. The inter annual variability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SMR) depends o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conditions prevailed during the season. In this study we have made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of zonal winds in the tropical 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 (UT/LS) region during deficient and Excess rainfall years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 to Ind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SMR).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equatorial Upper Troposphere zonal winds have westerly anomalies during deficient rainfall year’s and easterly anomaly during excess rainfall years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 and opposite zonal wind anomaly is noted in the equatorial Lower Stratosphere during the deficient and excess rainfall years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June to September upper troposphere zonal winds averaged between 15°N and 15°S latitudes have a long-term trend during 1960 to 1998. Over this period the tropical easterlies and the tropical jet stream have weakened with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N summer MONSOON Upper Troposphere/Lower STRATOSPHERE ZONAL winds
下载PDF
Temperatures and Winds over Tropical Middle Atmosphere during Two Contrasting Summer Monsoons, 1975 and 1979
2
作者 B.K.Mukherjee C.P.Kulkarni +1 位作者 K.Indira K.K.Dan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Using the monthly geopotential heights and winds for 700 and 200 hPa for India during July and August, and the weekly M-100 Soviet rocketsonde temperature and wind data for Thumba (8.5 ° N, 76.9 ° E) during ... Using the monthly geopotential heights and winds for 700 and 200 hPa for India during July and August, and the weekly M-100 Soviet rocketsonde temperature and wind data for Thumba (8.5 ° N, 76.9 ° E) during the last week of June and the first week of September for the two contrasting summer monsoon years 1975 (a very strong monsoon year) and 1979 (a very weak monsoon year), a study has been made to examine the mean circulation features of the troposphere over India, 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temperatures and the winds of the middle atmosphere over Thumba.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axis of the monsoon trough (AMT) at 700 hPa shifted southward in 1975 and northward towards the foothills of the Himalayas in 1979, from its normal position. Superimposed on the low-pressure area (AMT) at 700 hPa, a well-defined divergence was noticed at 200 hPa over the northern India in 1975.The mean temperatures at 25,50 and 60 km (middle atmosphere) over Thumba were cooler in 1975 than in 1979. While a cooling trend in 1975 and warming trend in 1979 were observed at 25 and 50 km, a reversed picture was noticed at 60 km. There was a weak easterly / westerly (weak westerly phase) zonal wind in 1975 and a strong easterly zonal wind in 1979. A phase reversal of the zonal wind was observed at 50 km. A tentative physical mechanism was offered, in terms of upward propagation of the two equatorially trapped planetary waves i.e. the Kelvin and the mixed Rossby-gravity waves, to explain the occurrence of the two spells of strong warmings in the mesosphere in 1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 In and 1979 Temperatures and winds over Tropical Middle Atmosphere during Two Contrasting summer Monsoons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文 于甜甜 +2 位作者 冯娟 陈尚锋 朴金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87,共28页
在东亚夏季风变异的众多影响因子中,热带海温是影响夏季风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热带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季节内、年际到年代际时间尺度,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热带海气相互作... 在东亚夏季风变异的众多影响因子中,热带海温是影响夏季风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热带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季节内、年际到年代际时间尺度,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影响东亚夏季风变异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特别综述了关于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热带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影响和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系统回顾了热带海温对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关联的影响及过程。最后,提出了在热带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尺度变化、全球变暖下热带海温的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等方面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西北太平洋异常环流 ENSO 热带印度洋 热带大西洋
下载PDF
夏季晴天鱼塘水温垂直变化规律及原因分析
4
作者 王保 洪涛 +3 位作者 刘可群 汤阳 叶佩 姜润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50-158,共9页
为揭示气象要素对水温垂直梯度的影响,利用洪湖国家气象站2022年夏季逐日、逐小时气象观测数据和洪湖水产基地不同深度逐分钟水温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夏季晴天池塘养殖水温垂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夏... 为揭示气象要素对水温垂直梯度的影响,利用洪湖国家气象站2022年夏季逐日、逐小时气象观测数据和洪湖水产基地不同深度逐分钟水温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夏季晴天池塘养殖水温垂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晴天时各层水温单峰型日变化特征明显,最小值出现在日出前,表层水温最高值出现在16:00左右,水层越深,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上下层的水温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光照对水温有显著影响,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60 cm深度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不同层次平均光照度与水温垂直梯度呈负相关,而不同层次光照梯度与水温垂直梯度呈显著正相关。(3)水温垂直梯度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风速越大水温垂直梯度越小,风速3~4级,水温垂直梯度小,可适时暂缓或少开增氧机。(4)水温垂直梯度与水汽压呈显著正相关,水汽压越大,水温垂直梯度越大,闷热天气要加强巡塘,及时开启增氧机。揭示了气象要素对水温垂直梯度的影响机理,为水产健康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晴天 水温垂直梯度 光照 水汽压
下载PDF
架空层形式对围合型实验楼自然通风影响研究
5
作者 唐商琪 陈忠购 张帼一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9期2408-2413,共6页
以杭州地区单侧架空的围合型实验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典型模型,并应用CFD技术模拟室内自然通风情况,同时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来流风向与底层架空层的相对位置作为变量,模拟了不同来流风向下室内风场... 以杭州地区单侧架空的围合型实验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典型模型,并应用CFD技术模拟室内自然通风情况,同时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来流风向与底层架空层的相对位置作为变量,模拟了不同来流风向下室内风场的变化情况,以获得最佳室内风环境的来流风向。结果表明,底层单侧架空的围合型实验楼在各风向角下均符合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各房间的通风状况随通风角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来流风向角度与法线夹角为120°~240°时,越靠近来流风方向的房间,通风效果越佳。研究结果可为实验楼室内风环境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 架空层 来流风向 围合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张家界市袁家界景区夏季小气候要素及舒适度研究
6
作者 李洁 孙青 +3 位作者 彭景 夏梦霞 吴金桃 晏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在全球变暖大趋势下,我国夏季高温热浪天气频繁出现,研究张家界市袁家界景区夏季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的日变化规律具有特殊意义。选择3个样地进行实地调研,于晴好天气测其气温、湿度和风速,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样地人体舒适度... 在全球变暖大趋势下,我国夏季高温热浪天气频繁出现,研究张家界市袁家界景区夏季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的日变化规律具有特殊意义。选择3个样地进行实地调研,于晴好天气测其气温、湿度和风速,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样地人体舒适度的日变化规律及差异,并提出夏季游览袁家界景区的建议。结果表明:各景点人体舒适度表现为天下第一桥>迷魂台>百龙天梯,其中天下第一桥最舒适的时段为9:00—13:00,迷魂台为9:00—12:00,百龙天梯为9:00—10:00,且所有景点均达到1级“非常舒适”等级的情况仅出现在9:00—10:00,在16:00—17:00时段内达到了2级“舒适”等级及3级“较舒适”等级。综上,上午和傍晚是夏季袁家界景区人体舒适度较高的时刻,适宜展开森林游憩活动。除温度、湿度和风速外,植物覆盖率、植物配置、空间通透性等因素也会对人体舒适度有一定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加强对这些因素的考量,以优化人体舒适度模型,并将其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相结合,以满足当地的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小气候 人体舒适度 气温 湿度 风速 袁家界景区 湖南张家界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summer of 2000 by the modified inverse method 被引量:8
7
作者 YUANYaochu LIUYonggang +3 位作者 LIAOGuanghong LOURuyun SUJilan WANGKangsh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30,共17页
On the basis of hydrographic data obtained in August 2000 cruise, the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computed by the modified inverse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SSH data from TOPEX/ERS-2 analysis. For stu... On the basis of hydrographic data obtained in August 2000 cruise, the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computed by the modified inverse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SSH data from TOPEX/ERS-2 analysis. For study of the dynamical mechanism, which causes the pattern of summer circulation in the SCS, the diagnostic model (Yuan et al. 1982.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4(1):1-11; Yuan and Su. 1992.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474-542) is used to simulate numerically the summer circulation in the SCS. The following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1) The central and southwestern SCSs are dominated mainly by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systems. They are mainly as follows. 1) There is strong anticyclonic eddy southeast of Vietnam (W1). Its horizontal scale is about 300 km, and it extends vertically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about 1 000 m level. 2) There are a warm eddy W2 southeast of Zhongsha Islands and the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system W3 west off the Luzon Island. 3) There is a stronger cyclonic eddy C1 between the anticyclonic eddies W1 and W2.4) A strong northward coastal jet is present near the coast of Vietnam, and separates from the coast of Vietnam at about 12° N to the northeast.(2)The northern SCS is dominated mainly by a cyclonic circulation system. There is a cyclonic circulation system near and north of Section N2. (3) The southeastern SCS is dominated mainly by the cyclonic circulation system. (4)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circulation in the SCS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0 with those during the summer of 1998, it is found that they agree qualitatively, but there is the so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quantity.This shows that the circulation in the SCS has obviously seasonal feature. (5) The dynamical mechanism which products the basic pattern of summer circulation is because the following two reasons: 1) the joint effect of the baroclinity and relief (JEBAR) is essential dynamical cause; and 2) it is next important dynamical cause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ind stress and bottom topography under the southerly monsoon. (6) Comparing the hydrographic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stream functions with the SSH data from TOPEX/ERS-2 analysis in the SCS during August of 2000, they agree qualit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 circulation in the summer of 2000 JEBAR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ind stress and bottom topography SSH data from TOPEX/ERS-2 modified inverse method
下载PDF
黄淮海区夏玉米风灾风险分析
8
作者 王孝虎 崔日鲜 +2 位作者 宋朝玉 王圣健 杨锦忠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9-83,共5页
风灾是危害黄淮海区夏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但一直缺乏其风险的定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精准防控。利用1961—2020年7月至9月的逐日极端最大风速数据,分析了黄淮海区夏玉米风灾风险的时空分布及大风破坏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区... 风灾是危害黄淮海区夏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但一直缺乏其风险的定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精准防控。利用1961—2020年7月至9月的逐日极端最大风速数据,分析了黄淮海区夏玉米风灾风险的时空分布及大风破坏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发生6级及以上大风的年均频次在3.77~35.19 d之间,7级及以上大风则在1.01~14.25 d之间,且大风频率的中位数随风力等级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胶东半岛和济南的各级大风频率处于较高水平。大风频率随月份递进而减小,减小动态符合logistic回归方程,而且随着风力等级的增加,回归系数由-0.1185逐渐减少到-1.8754。此外,风压作为风灾的力学根源,其值随风力等级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风压越大则大风的破坏力越大;大风破坏力的空间分布更能反映其风灾风险。研究结果为玉米倒伏抗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黄淮海地区 风灾 大风频率 大风破坏力
下载PDF
夏热冬暖地区下沉广场对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通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建建 王敬远 +4 位作者 何峰 崔奇杰 那艳玲 董建锴 刘京 《暖通空调》 2023年第9期81-86,共6页
对夏热冬暖地区有下沉广场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冬夏两季空调运行工况进行了CFD模拟,得到了冬夏季典型工况各层主要截面的风速场和下沉广场设置所导致的进出风情况,并基于准静风区、换气次数等概念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工况下沉... 对夏热冬暖地区有下沉广场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冬夏两季空调运行工况进行了CFD模拟,得到了冬夏季典型工况各层主要截面的风速场和下沉广场设置所导致的进出风情况,并基于准静风区、换气次数等概念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工况下沉广场进出风呈现“一进三出”的特点,冬季工况呈现“两进两出”的特点;由于玻璃幕墙的设置,在玻璃幕墙内形成了明显的空气流道;室外风向变化与下沉广场设置情况、开口面积、内部结构共同作用影响建筑通风性能,并且室外气流更容易通过开口方向与风向相同、开口面积较大、内部无大量隔断墙等结构的下沉广场进入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沉广场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通风 夏热冬暖地区 准静风区 换气次数 风速 CFD模拟
下载PDF
基于心为太阳论伏风发病的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莉莉 陈贵海 +3 位作者 林岳岩 刘洋 杨仕权 姜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908-911,共4页
心为“阳中之太阳”是对心脏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指心通过对机体的温煦、推动作用而主宰一身之生命活动。“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机制在于,风为阳邪,伏至夏季,化寒伤阳,故生飧泄之阴病。基于心主一身之阳气的理论,从阴阳转化的角度阐... 心为“阳中之太阳”是对心脏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指心通过对机体的温煦、推动作用而主宰一身之生命活动。“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机制在于,风为阳邪,伏至夏季,化寒伤阳,故生飧泄之阴病。基于心主一身之阳气的理论,从阴阳转化的角度阐述伏风发病的机制更合经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由于心阳理论式微,使五行相胜学说成为主流,从而在理解上出现歧义和偏差。因此,在阅读古籍和理解传统理论时需要注意把握“心阳”理论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阳 伏风 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 病机 《黄帝内经》 腹泻
下载PDF
秦皇岛海域洪季水动力及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1
作者 匡翠萍 胡成飞 +1 位作者 冒小丹 顾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55-1360,1366,共7页
基于实测资料验证的秦皇岛近岸海域二维水动力和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了秦皇岛近岸海域洪季大潮水文条件下的水动力和污染物扩散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水动力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秦皇岛近岸海域落潮流... 基于实测资料验证的秦皇岛近岸海域二维水动力和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了秦皇岛近岸海域洪季大潮水文条件下的水动力和污染物扩散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水动力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秦皇岛近岸海域落潮流为东北(NE)向,涨潮流为西南(SW)向.在渤海夏季风作用下,秦皇岛近岸海域整体水位略有降低;落憩时刻,石河口以北海域流速降低,石河口以南海域流速增加;涨憩时刻,石河口以北海域流速略有增加,戴河口至滦河口间海域流速降低.化学需氧量(COD)扩散方向与涨落潮方向一致,涨落憩时刻,COD浓度均在滦河口以南海域降低,洋河口以北海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水动力 污染物扩散 夏季风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关于我国东部夏季风进退的定义 被引量:44
12
作者 王安宇 吴池胜 +4 位作者 林文实 杨艳 冯瑞权 古志明 梁嘉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0-408,共9页
使用1983 年至1996 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 N C E P)14 年逐日平均2 .5°×2 .5°再分析的网格点资料对我国东部夏季风进退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对夏季风进退作了新的定义。它既考虑了西南风的强度... 使用1983 年至1996 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 N C E P)14 年逐日平均2 .5°×2 .5°再分析的网格点资料对我国东部夏季风进退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对夏季风进退作了新的定义。它既考虑了西南风的强度亦考虑了其暖湿程度。这比以前仅考虑暖湿程度要合理,按新定义计算的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风推进有很明显的阶段性,夏季风的撤退非常迅速,这和观测结果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西南风 假相当位温 季风 推进 撤退 中国
下载PDF
新疆大风区沙尘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霍文 杨青 +1 位作者 何清 李红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3-761,共9页
利用新疆大风区7个气象站点自建站至2009年的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新疆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及其周边地区沙尘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特别是典型大风区,系统性天气配合地形条件,常常形成很强的下坡风和狭管风,有风力强... 利用新疆大风区7个气象站点自建站至2009年的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新疆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及其周边地区沙尘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特别是典型大风区,系统性天气配合地形条件,常常形成很强的下坡风和狭管风,有风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为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动力条件。(2)新疆大风区20世纪50、60年代为沙尘暴高发时段,受地表条件的影响,新疆大风区沙尘暴频次低于其他沙尘源丰富地区。随时间序列的推移沙尘暴发生频次呈下降趋势,百里风区发生频次略多于三十里风区。(3)受系统性天气和地形以及下垫面条件的影响,新疆大风区各站点沙尘暴季节分布呈现不同规律,主要表现为春夏双峰型,春季单峰型,夏季单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大风 春季 夏季 新疆
下载PDF
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蔡红娇 张晓琴 +5 位作者 麦根荣 夏瑾瑜 辛伟 谢红 王奇 赖世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观察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单盲对照法,与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照研究,共治疗乙脑患者260例,其中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组182例,对照... 目的观察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单盲对照法,与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照研究,共治疗乙脑患者260例,其中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组182例,对照组78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94.50%,88.46%,总有效率分别为99.45%,97.44%。两种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均有较好的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ECG及实验室各项检查表明,两种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病人均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育牛黄 安宫牛黄丸 暑温 风痰闭窍证 流性乙型脑炎
下载PDF
基于GIS的武汉市夏季风环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章莉 詹庆明 欧阳婉璐 《风景园林》 2017年第3期89-97,共9页
武汉是典型夏热冬冷城市,2012年起武汉市开展城市风道规划以缓解城市夏季高温。本文基于武汉市都市发展区27个气象站点实时监测数据,借助ARCGIS10.0和Origin8.0对武汉市多年夏季一天风速风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受城市中心区地表粗糙度... 武汉是典型夏热冬冷城市,2012年起武汉市开展城市风道规划以缓解城市夏季高温。本文基于武汉市都市发展区27个气象站点实时监测数据,借助ARCGIS10.0和Origin8.0对武汉市多年夏季一天风速风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受城市中心区地表粗糙度的影响,中心区风速远小于近郊区风速,随着中心区高强度开发,全天中心区与近郊区风速差呈现增大趋势;离长江、湖泊较近的站点的风向会受到内陆湖风的影响,与当日盛行风不一致。研究还发现因城市中心区下垫面复杂,影响风速因素较多,仅从城市建筑形态分析与各站点风速相关性略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通风 GIS 风道规划 夏季 风环境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夏季逆风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叔尧 邓九仔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2-197,共6页
以1939—1978年的7月平均风场代表夏季风,数值求解南海流场对风应力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即使盛夏仍有黑潮水经巴士海峡流入南海;风应力与陆坡地形相互作用的影响,在116°E以西陆坡上占优势,形成辐散上升,生成低水位带及冷... 以1939—1978年的7月平均风场代表夏季风,数值求解南海流场对风应力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即使盛夏仍有黑潮水经巴士海峡流入南海;风应力与陆坡地形相互作用的影响,在116°E以西陆坡上占优势,形成辐散上升,生成低水位带及冷水带,其北侧生成夏季逆风流;116°E以东陆坡上,黑潮水占优势,具有向北分量流速的黑潮水在那里辐聚下沉形成高水位带及暖水带,其北侧生成东北向顺风流(即夏季南海暖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风应力 逆风流 数值模拟 南海 海流
下载PDF
亚洲夏季西风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飞 何金海 姜爱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7-525,共9页
对1958—2000年亚洲纬向风和我国160站夏季降水进行SVD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定义了一个可以表征我国夏季降水的亚洲夏季西风指数(IASW)。西风指数高(低)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少(多),华南、河套和东北地区... 对1958—2000年亚洲纬向风和我国160站夏季降水进行SVD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定义了一个可以表征我国夏季降水的亚洲夏季西风指数(IASW)。西风指数高(低)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少(多),华南、河套和东北地区降水偏多(少)。同时分析了高、低西风指数年的环流特征,发现当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多而华南、河套和东北地区降水偏少时,500 hPa呈负EAP型,鄂霍茨克海和乌拉尔山有阻高建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105°E越赤道气流偏弱,东亚夏季风偏弱,高纬的偏北气流和低纬的偏南气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梅雨锋加强,使得雨带在此维持。前期鄂霍茨克海区域平均位势高度以及前期1—3月西太平洋的热带对流活动可以作为预测夏季西风强弱的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指数 中国夏季降水 东亚夏季风 遥相关型
下载PDF
城市化建设对广州夏季降水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秀洪 刘丙军 +2 位作者 李源 邓程予 陈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2,共8页
城市化造成城区下垫面的热力学、动力学特性以及大气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降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广州市近30年土地遥感数据,分析了该市城市化历史进程,并用城区上风向、城区和城区下风向1984~2015年夏季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城... 城市化造成城区下垫面的热力学、动力学特性以及大气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降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广州市近30年土地遥感数据,分析了该市城市化历史进程,并用城区上风向、城区和城区下风向1984~2015年夏季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城市化建设对城区及周边降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化对城区和下风向降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对城区上风向降水过程作用不明显;(2)与城市化前期对比,城市化后期城区和下风向夏季降水总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和极端降水等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城市化后期大雨以上级别降水明显增加,强度增大,极端降水向短历时演化,过程雨量分布更加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夏季降水 降水过程 盛行风
下载PDF
大亚湾大鹏澳夏季余流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日升 李立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8-54,共7页
1989年夏季在广东大亚湾大鹏澳进行了近2个月的海流锚系观测。本文报道观测结果,并利用谱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研究余流的特性。结果表明,1989年夏季溴内有一弱气旋环流,但存在相当强的低频流.低频流以E-W 方向为主,能量集中在8~16d 和... 1989年夏季在广东大亚湾大鹏澳进行了近2个月的海流锚系观测。本文报道观测结果,并利用谱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研究余流的特性。结果表明,1989年夏季溴内有一弱气旋环流,但存在相当强的低频流.低频流以E-W 方向为主,能量集中在8~16d 和4~5d 频带上,其主分量表现为溴口南部同北部位相相反的低频水平环流。低频流与当地风场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流 夏季 扰动 河口 海流
下载PDF
上游赤道西风在南海夏季风暴发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安 刘霞 叶谦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利用17年(1979~1995)的NMC全球格点分析资料及从NOAA极轨卫星观测的地球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研究了南海夏季风暴发的年际变化特征.用本文的定义标准,南海季风从1979年到1995年间暴发的平均日期... 利用17年(1979~1995)的NMC全球格点分析资料及从NOAA极轨卫星观测的地球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研究了南海夏季风暴发的年际变化特征.用本文的定义标准,南海季风从1979年到1995年间暴发的平均日期是5月第4候.南海夏季风暴发前后,南海周围地区对夏季风暴发的直接影响来自南海上游70°~90°E的赤道西风的加强和北抬东伸,同时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和阿拉伯海高压在海上消失通过影响赤道西风也间接影响到南海.其中阿拉伯海反气旋的消失可能是南海夏季风暴发的一个重要信号.南海夏季风暴发的年际变化较明显,上游赤道西风对南海夏季风的暴发及其年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南海夏季风暴发的年际变化与ElNino事件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赤道西风 阿拉伯海 反气旋 季风暴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