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善本管理:中西哲学思想的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蒲德祥 傅红春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2-649,共8页
善本管理是立足于中西方哲学思想和管理实务而建立的管理系统。在观念层面,它是基于管理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而提出的新的管理思想;在操作层面,它是以至善为本,以道德与幸福的统一为终极指向的管理实践。善本管理的目标是在中西哲... 善本管理是立足于中西方哲学思想和管理实务而建立的管理系统。在观念层面,它是基于管理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而提出的新的管理思想;在操作层面,它是以至善为本,以道德与幸福的统一为终极指向的管理实践。善本管理的目标是在中西哲学融合的基础上探索管理的真谛,以破解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悖论来缔造组织文明和社会文明,其意义在于说明,应通过对善和至善价值的实践,来谋求人类的生存和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哲学 善本管理 至善 幸福
下载PDF
“赋予说”还是“满足说”——牟宗三以存有论解说道德幸福质疑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泽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牟宗三的《圆善论》旨在解决康德的圆善难题。为了说明道德幸福是如何生成的,牟宗三以存有论加以解释,本文将其称为"赋予说"。但笔者认为,道德幸福并非主要来自于存有论的赋予,而是成就道德的内在要求得到满足的结果,这就是... 牟宗三的《圆善论》旨在解决康德的圆善难题。为了说明道德幸福是如何生成的,牟宗三以存有论加以解释,本文将其称为"赋予说"。但笔者认为,道德幸福并非主要来自于存有论的赋予,而是成就道德的内在要求得到满足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满足说"。以"赋予说"还是以"满足说"解说道德幸福,是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圆善论 存有论
下载PDF
牟宗三幸福观探略——基于《圆善论》的考察
3
作者 周良发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了说明幸福是如何产生的,德福一致是怎样证成的,康德提出圆善问题。然而,牟宗三认为康德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圆善论》旨在化解圆善难题,进而阐扬自己的幸福学说。总的看来,牟宗三对幸福产生之源、内在动因、实践途径和表现方式提出... 为了说明幸福是如何产生的,德福一致是怎样证成的,康德提出圆善问题。然而,牟宗三认为康德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圆善论》旨在化解圆善难题,进而阐扬自己的幸福学说。总的看来,牟宗三对幸福产生之源、内在动因、实践途径和表现方式提出了独具慧识的见解,对于改善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幸福观 《圆善论》
下载PDF
论牟宗三先生的“圆善论”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艳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1-15,共5页
牟宗三先生的晚年大作《圆善论》,集中解决了“德性”和“幸福”统一性的问题。德性与幸福的关系问题既是中国传统哲学,也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牟宗三先生的圆善论,不是站在西方伦理学角度,而是从一种形而上学的角度来证... 牟宗三先生的晚年大作《圆善论》,集中解决了“德性”和“幸福”统一性的问题。德性与幸福的关系问题既是中国传统哲学,也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牟宗三先生的圆善论,不是站在西方伦理学角度,而是从一种形而上学的角度来证成“德福必然一致”。“圆善论”主要体现为生生之意的“仁体”之创造,在“仁体”的创造中,天地万物成为一体,因此也就没有了本体与现象的实在性区分,德与福在这种“仁体”创生中也就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幸福 圆教 圆善
下载PDF
试论康德之道德法则的证成——兼论康德实践哲学的先验特征
5
作者 李瑾 《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39-41,共3页
康德哲学之“先验哲学”之名一般指其认识论。本文认为康德实践哲学也具有康德意义上的先验特征 ,主要体现为道德法则的证成过程中 ,康德步步追溯 ,最后达至“理性的事实”这一先验的理由 。
关键词 先验性 客观实性 道德法则 自由 至善 康德 实践哲学 理性 客体
下载PDF
康德与王阳明“至善”理念的异同及启示
6
作者 尚大江 宗元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24-29,共6页
康德与王阳明道德哲学中的“至善”理念在目的论意义上具有一致性,均为道德实践的终极目标,而在本体论与方法论意义上则具有明显差异。康德将“至善”作为实践理性的先验指向,其“至善”理念中包含了幸福在内,因而不得不将其作为彼岸的... 康德与王阳明道德哲学中的“至善”理念在目的论意义上具有一致性,均为道德实践的终极目标,而在本体论与方法论意义上则具有明显差异。康德将“至善”作为实践理性的先验指向,其“至善”理念中包含了幸福在内,因而不得不将其作为彼岸的悬设,康德抵达至善的途径是从外至内再向外(外-内-外)的追求;王阳明将“至善”作为心之先验本体,其“至善”理念继承了理学传统,立足于此岸,他的致良知则是由外向内的追溯。通过分析两者关于“至善”理念异同的原因,以期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伦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善 康德 王阳明 致良知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Charles S. Peirce’s Philosophy of Value
7
作者 Winfried Nöth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1年第3期55-67,共13页
The critical analysis examines the concept of value in C.S.Peirce’s philosophical writings,distinguishing between value as(1)worth,(2)meaning,(3)significance,(4)semiotic value,(5)in the mathematical sense,(6)money va... The critical analysis examines the concept of value in C.S.Peirce’s philosophical writings,distinguishing between value as(1)worth,(2)meaning,(3)significance,(4)semiotic value,(5)in the mathematical sense,(6)money value,and(7)value by other names.The focus is on value in the sense of Peirce’s three normative sciences aesthetics,ethics,and logic.The values associated with them are detailed in their phenomenological contexts and with respect to a supreme value,the summum bonum.Peirce’s objections against utilitarian conceptions of value in the philosophy of his century and his concep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s a value in itself are the author’s final top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les S.Peirce VALUE AXIOLOGY philosophy of value normative science pure esthetics ethics logic summum bonum SCIE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