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Ratio of Row Spacing to Intrarow Spacing on Yield and Top Three Leaves of Super High-yielding Early and Late Rice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洪鑫 彭春瑞 +5 位作者 雷享亮 袁展汽 肖运萍 刘仁根 胡启锋 张结刚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期52-56,101,共6页
Using a split plot design, super high-yielding early rice &quot;Zhongjiazao 17&quot;and &quot;Ganxin 203&quot; and super high-yielding late rice &quot;Ganxin 688&quot; and &quot;Wufengy-ouT025&quot; were taken... Using a split plot design, super high-yielding early rice &quot;Zhongjiazao 17&quot;and &quot;Ganxin 203&quot; and super high-yielding late rice &quot;Ganxin 688&quot; and &quot;Wufengy-ouT025&quot; were taken as materials with planting density the same at 312 000 hil s/hm2,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RS/IS (Ratio of row spacing to intrarow row spacing) on yield, top three leave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its relationship of them in 2011 and 201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ther early or late rice,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apparent utilizing rate of nitrogen were lower in RS/IS5.0 (40.0 cm &#215;8.0 cm) treatment, but yield of rice was higher in RS/IS2.0 (25.0 cm &#215;12.8 cm) treatment;grain numbers per spike of rice was more in RS/IS2.8 (30.0 cm&#215;10.7 cm) treatment, and thousand-grain weight of rice was higher in RS/IS1.3 (20.0 cm&#215;16.0 cm) treat-ment. For 4 varieties of early or late rice aforementioned, basal angle, opening an-gle and leaf area of 2nd leaf from top were larger in RS/IS5.0 treatment, and basal angle and opening angle were smal er in RS/IS2.0 treatment and leaf area smal er in RS/IS1.3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high-yielding early and late rice Ratio of row spacing to intrarowspacing Top three leaves Leaf morphology
下载PDF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洪鑫 潘晓华 石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5-430,共6页
以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及4个产量因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栽插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互作对有效穗数... 以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及4个产量因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栽插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互作对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0~210 kg/hm2施氮内,产量、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分蘖穗率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成穗率随之下降。在18×104~30×104蔸/hm2栽插密度内,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和分蘖穗率随之下降。分蘖穗率及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成熟期总吸氮量和生物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试验表明,施氮210 kg/hm2与密度24×104~30×104蔸/hm2有利于实现"天优华占"的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晚稻 天优华占 施氮量 栽插密度 产量
下载PDF
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超级晚籼稻“天优华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分配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春梅 周昌南 +4 位作者 郑根深 王丹英 赵锋 朱旭东 章秀福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86-91,共6页
以超级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和2种不同栽培密度下灌浆结实期叶片光合特性,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鞘和茎秆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分配及其和稻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0~165 kg/hm2时,灌浆期(抽穗后1... 以超级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和2种不同栽培密度下灌浆结实期叶片光合特性,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鞘和茎秆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分配及其和稻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0~165 kg/hm2时,灌浆期(抽穗后16 d)剑叶中净光合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65 kg/hm2,光合速率略有下降。适宜的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可增加抽穗期的糖和淀粉积累量。相关分析表明:糙米率和穗中可溶性糖以及淀粉累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垩白度和茎秆以及叶片中可溶性糖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和叶中可溶性糖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和叶中可溶性糖以及淀粉累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超级晚稻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旱涝急速转换对超级杂交晚稻秧苗素质及叶片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钟蕾 汤国平 +2 位作者 陈小荣 朱昌兰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3-600,共8页
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于苗期进行了"不旱不涝"(NDNF)、"重旱不涝"(SDNF)、"不旱轻涝"(NDLF)、"重旱重涝急转"(SDSFAA)、"重旱轻涝急转"(SDLFAA)、"轻旱重涝急转&quo... 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于苗期进行了"不旱不涝"(NDNF)、"重旱不涝"(SDNF)、"不旱轻涝"(NDLF)、"重旱重涝急转"(SDSFAA)、"重旱轻涝急转"(SDLFAA)、"轻旱重涝急转"(LDSFAA)等处理,考查了株高,叶龄,茎宽,白根数,干物质量等秧苗素质指标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涝"或"旱涝急转"胁迫处理后,短期内不同程度降低秧苗素质;随着胁迫的解除及生育推进,各处理秧苗素质指标与对照"不旱不涝"间的差距均不同程度缩小;其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旱处理,恢复供水后有利于秧苗白根数的形成及干物质积累,提高秧苗素质,旱后复水存在生长补偿效应;旱后任何程度的淹涝处理均不利于壮苗的形成,其中旱后重涝急转处理下秧苗徒长,白根数大幅度下降及干物质积累减少,旱后重涝急转叠加损伤效应明显;"涝"或"旱涝急转"胁迫处理后短期内均不同程度提高倒二叶ABA及IAA含量,降低GA_3及ZR含量;随着胁迫的解除及生育的推进,"重旱重涝急转"GA_3、ZR及IAA含量在所有处理中下降幅度最大,而ABA含量下降幅度最小,旱涝急转不利于生长促进类激素形成,但造成生长抑制类激素的积累;所有不同类型旱涝急转处理结束初期均大幅度降低倒二叶(IAA+GA_3+ZR)/ABA值,但随着生育推进将反超"不旱轻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晚稻 旱涝急速转换 秧苗素质 内源激素
下载PDF
氮素施用比例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爱忠 潘晓华 +2 位作者 吴建富 石庆华 杨上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4,共5页
以超级早、晚稻品种淦鑫203和淦鑫688为材料,研究了氮素基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对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180 kg/hm2和晚稻232.5 kg/hm2的施氮水平下,早稻在N(8:2)和N(7:3)、晚稻在N(6:4)时的生物产量、稻谷产量、总吸... 以超级早、晚稻品种淦鑫203和淦鑫688为材料,研究了氮素基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对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180 kg/hm2和晚稻232.5 kg/hm2的施氮水平下,早稻在N(8:2)和N(7:3)、晚稻在N(6:4)时的生物产量、稻谷产量、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超级晚稻 施氮时期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机理模型在超级晚稻光合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贺俐 贺晓鹏 +4 位作者 边建民 朱昌兰 傅军如 吴杨 贺浩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37-1944,共8页
【目的】了解光合电子流对超级晚稻光合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植物捕光色素分子内禀参数对超级晚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为超级晚稻高光效育种打下基础。【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量不同超级晚稻品种的电子传递速率对... 【目的】了解光合电子流对超级晚稻光合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植物捕光色素分子内禀参数对超级晚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为超级晚稻高光效育种打下基础。【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量不同超级晚稻品种的电子传递速率对光的响应曲线,利用叶氏光合机理模型分析超级晚稻光合特性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叶氏光合机理模型可较好地拟合超级晚稻叶片的光合电子流对光的响应曲线,由此得到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饱和光强(PARsat)与实测值高度符合。超级晚稻品种的ETRmax和PARsat均显著高于对照汕优46(P<0.05),超级晚稻本征光能吸收截面(σik)较大,捕光色素分子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最小平均寿命(τmin)较短。此外,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σ′ik)和处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Nk)也影响着超级晚稻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结论】超级晚稻通过捕光色素分子内禀参数影响光合电子流,进一步影响其光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特性 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捕光色素 超级晚稻
下载PDF
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超级稻‘中嘉早17’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徐春梅 周昌南 +3 位作者 郑根深 王丹英 胡培松 章秀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08,共7页
以超级稻‘中嘉早17’为材料,研究和分析了4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和2种不同栽培密度下的群体茎蘖动态、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构成特点,探讨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栽培密度下物质生产特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195 kg/hm2,栽培... 以超级稻‘中嘉早17’为材料,研究和分析了4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和2种不同栽培密度下的群体茎蘖动态、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构成特点,探讨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栽培密度下物质生产特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195 kg/hm2,栽培密度为24×104和30×104穴/hm2时,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种植时,以施氮量为105 kg/hm2时产量最高;低密度种植时,以施氮量为150 kg/hm2时产量最高。同时发现适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可提高抽穗期的茎鞘重和总干物重;有利于维持生育后期叶片中较高SPAD值,有利于减缓叶片的衰老,提高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从而使抽穗后新增同化产物(同化物直接供应量)和(叶片+茎鞘)的表观输出率均有所增加。适宜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也可以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超级稻 产量 产量构成 物质生产
下载PDF
超级早、晚稻品种的源库协调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袁小乐 潘晓华 +2 位作者 石庆华 吴建富 漆映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44-1748,共5页
为了探讨超级早、晚稻品种的高产机理,对其源库特性进行了研究。与非超级稻品种(对照)相比,超级早、晚稻品种的总库容量、粒叶比、粒束比均较大,且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在整个灌浆结实期的源库增量比略大,但早稻在灌浆中后期(抽穗后10~25d... 为了探讨超级早、晚稻品种的高产机理,对其源库特性进行了研究。与非超级稻品种(对照)相比,超级早、晚稻品种的总库容量、粒叶比、粒束比均较大,且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在整个灌浆结实期的源库增量比略大,但早稻在灌浆中后期(抽穗后10~25d)和晚稻在灌浆前期(抽穗后0~10d)均明显大;起始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大,结实率与起始灌浆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早稻)或显著(晚稻)正相关;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衰退值较小,而剑叶的气-叶温差除早稻的株两优819和晚稻的淦鑫688外,其他均大。根系活力衰退值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剑叶的气叶温差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较大的库容量且源库协调性较好是超级早、晚稻品种超高产的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早稻 晚稻 产量 源库特性
下载PDF
超级杂交晚稻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与补偿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小荣 黄磊 +2 位作者 钟蕾 黄文贇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9,共9页
为探明超级杂交晚稻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与补偿效应,以五丰优T025为材料,通过盆栽方式,分别于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及乳熟期进行不施氮,后一生育阶段等量和加倍恢复供氮处理,考查产量及其构成、干生物质量及分蘖、氮素... 为探明超级杂交晚稻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与补偿效应,以五丰优T025为材料,通过盆栽方式,分别于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及乳熟期进行不施氮,后一生育阶段等量和加倍恢复供氮处理,考查产量及其构成、干生物质量及分蘖、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等。结果表明,分蘖期不施氮明显减少了超级杂交晚稻的分蘖数和茎、叶、穗部器官干生物质量,以穗器官最明显;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不施氮使超级杂交晚稻单株产量显著降低,而幼苗期及抽穗期后缺氮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小;分蘖期缺氮显著降低了超级杂交晚稻单株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缺氮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影响大;超级杂交晚稻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分蘖及干生物质量均存在一定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各指标补偿效应的大小及补偿有效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发现结实率存在明显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而千粒质量补偿效应也极小;分蘖期至抽穗期,尤其是幼穗分化期保证氮素的充分供应,控制籽粒乳熟后氮肥的使用对超级杂交晚稻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氮肥吸收效率(NUPE)、氮收获指数(NHI)、氮肥生理利用率(NPE)、氮肥偏生产力(PFP)可起到优化的效果;总体上,超级杂交晚稻氮素亏缺的敏感期为分蘖期至幼穗分化期,补偿有效临界期为抽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晚稻 氮素亏缺 生长发育 产量及构成因素 氮肥利用 补偿效应
下载PDF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林洪鑫 潘晓华 +3 位作者 石庆华 彭春瑞 吴建富 雷享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5,共7页
在30万蔸/hm2(早稻)和25万蔸/hm2(晚稻)密度下,以超高产早稻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 在30万蔸/hm2(早稻)和25万蔸/hm2(晚稻)密度下,以超高产早稻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量最高;施氮条件下,淦鑫203在中行距时产量最高,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在宽行距和窄行距时产量较高,而淦鑫688在窄行距时产量较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对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对淦鑫203主要通过影响每穗粒数,而对淦鑫668则主要通过影响结实率来实现。品种间对行株距配置响应的差异与淦鑫203的每穗粒数较少、成穗率较低,而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的每穗粒数较多、成穗率较高,淦鑫688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有关。早稻陆两优996的适宜行株距为33.0 cm×10.0 cm或20.6 cm×16.0 cm,淦鑫203为25.4 cm×13.0 cm;晚稻天优华占为40.0 cm×10.0 cm或20.0 cm×20.0 cm,淦鑫688为20.0 cm×20.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水稻 早稻 晚稻 行株距配置 栽插密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淦鑫688”在鄱阳湖区作双季晚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生产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加海 陈小荣 +1 位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7-840,共4页
对淦鑫688在鄱阳湖区作双季晚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每公顷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净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当每公顷穗数少于2.55×106和理论产量在每公顷8.80×103kg以下时,增穗是增产的关键;当每公顷... 对淦鑫688在鄱阳湖区作双季晚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每公顷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净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当每公顷穗数少于2.55×106和理论产量在每公顷8.80×103kg以下时,增穗是增产的关键;当每公顷穗数多于3.00×106和产量在每公顷1.00×104kg以上时,关键是提高每穗总粒数。还提出了淦鑫688高产的穗粒结构及其栽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超级杂交稻“淦鑫688”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栽培策略
下载PDF
超级稻桂两优2号在广西多个生态点作早晚稻种植的产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强 梁天锋 +7 位作者 唐茂艳 陈雷 张晓丽 陈仁天 陈彩虹 李炜 吕荣华 张宗琼 《中国稻米》 2014年第2期66-68,共3页
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是广西首个超级稻品种,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桂两优2号可作早、晚稻两用,并且早稻产量高于晚稻。试验结果表明,结实率高和单位面积颖花量大是桂两优2号... 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是广西首个超级稻品种,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桂两优2号可作早、晚稻两用,并且早稻产量高于晚稻。试验结果表明,结实率高和单位面积颖花量大是桂两优2号作早稻比作晚稻产量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缩小晚稻与早稻产量差距的栽培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桂两优2号 早稻 晚稻 产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双季超级晚稻的经济效益、产量构成及高产技术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饶鸣钿 林玉棋 +1 位作者 林柳姬 乐阿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22-24,共3页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双季超级晚稻的经济效益比常规杂交稻增加26.66%;超级晚稻的每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结实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有关试验结果,提出了超级晚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双季晚稻 超级稻 经济效益 产量构成 高产技术
下载PDF
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静 马国辉 +1 位作者 龙继锐 陈敏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6期68-72,共5页
选用优化栽培、轻简栽培、两段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4种晚稻栽培模式,在2个施缓释氮量的处理(折合纯氮分别是0、180kg/hm2)下,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180kg/hm2条件下,两段优化... 选用优化栽培、轻简栽培、两段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4种晚稻栽培模式,在2个施缓释氮量的处理(折合纯氮分别是0、180kg/hm2)下,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180kg/hm2条件下,两段优化栽培表现为产量最高,分蘖速度快,茎蘖数栽培幅度大,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其次为优化栽培,轻简栽培最小,但两段优化栽培生育期较长,优化栽培和轻简栽培生育期较适中。在不施氮水平下,也有相同的趋势。因此,超级杂交晚稻较优的栽培模式是两段优化栽培和优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晚稻 栽培模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两系粳杂双晚超稀播壮秧的分蘖穗型质量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德正 王守海 +2 位作者 罗彦长 吴爽 李成荃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16,共4页
播量、穴栽插本数、分蘖发生时期、植伤诸因素均显著影响穗型质量,分蘖发生时期最为突出。一次分蘖节位、二次分蘖见蘖期分别与穗总粒数、穗粒重显著相关,随着分蘖节位每升高1个和见蘖期推迟3d,穗总粒数减少7.66~21.71... 播量、穴栽插本数、分蘖发生时期、植伤诸因素均显著影响穗型质量,分蘖发生时期最为突出。一次分蘖节位、二次分蘖见蘖期分别与穗总粒数、穗粒重显著相关,随着分蘖节位每升高1个和见蘖期推迟3d,穗总粒数减少7.66~21.71粒;穗粒重降低0.15~0.41g。综合粒、重等因素,穗质量为主茎>第1节位分蘖>秧田期一次分蘖>本田一次分蘖>二次分蘖。提高穗质量除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外,要以促进低节位分蘖和同伸的二次分蘖早生快发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晚粳杂 稀播壮秧 分蘖 穗型质量 两系法
下载PDF
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许轲 张军 +10 位作者 花劲 张洪程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霍中洋 魏海燕 高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8-690,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传统双季晚籼稻地区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产量构成及其群体特征,阐明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规律。以江西省上高县6.77 hm2连片双季杂交晚粳稻高产攻关示范方为依托,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对中产(8.25~9.75 t hm... 本研究旨在明确传统双季晚籼稻地区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产量构成及其群体特征,阐明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规律。以江西省上高县6.77 hm2连片双季杂交晚粳稻高产攻关示范方为依托,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对中产(8.25~9.75 t hm–2)、高产(9.75~10.50 t hm–2)和超高产(>10.50 t hm–2)3个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构成及群体特征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产、高产水平群体相比,超高产水平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 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动态上,群体起点较高,可及时够苗;够苗后增长平缓,高峰苗数量较少、下降平缓,成穗率高(78.0%左右)。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较缓,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0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成熟期仍保持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抽穗至成熟期光合势为300×104 m2 d hm-2以上,总光合势为560×104 m2 d hm-2以上。拔节前干物质量积累速度较慢,拔节后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干物质量为10.5 t 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成熟期干物质量达19.0 t hm-2左右,后期茎鞘物质转运率大于14.0%。超高产群体根量多、活力较强;植株吸氮能力强、成熟期氮素累积量高,氮素利用率40%以上。根据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我们探讨了培育双季晚粳稻超高产群体的关键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杂交晚粳稻 超高产 群体特征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超级稻特优582在广西不同生态区的生产适应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秦培钊 陈仁天 +5 位作者 梁天锋 陈雷 周萌 吕荣华 王强 唐茂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5-579,共5页
[目的]对特优582在广西不同生态区的生产适应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作为“双超”模式品种在广西的适应性,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2011年在广西6个不同生态点观察分析特优582作早、晚稻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 [目的]对特优582在广西不同生态区的生产适应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作为“双超”模式品种在广西的适应性,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2011年在广西6个不同生态点观察分析特优582作早、晚稻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结果]特优582在广西可作早、晚稻种植,生育期适中,在115~138 d之间,适应性较广;由南至北,其生育期相对延长,在桂北因早稻生育期较长及晚稻生育期温度较低而影响其作晚稻种植;早稻产量高于晚稻,最高产量可达10.57t/ha,主要是其结实率高、单位面积颖花量大.[结论]特优582在桂北稻作区宜作早稻或一季稻种植,桂南稻作区可作早、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特优582 早稻 晚稻 产量构成 生产适应性 广西
下载PDF
超级稻晚稻氮磷钾养分需求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宜 罗尊长 +6 位作者 董春华 王玲玲 洪曦 褚飞 孙继民 方勇 胡柯鑫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4,共9页
为提高超级稻晚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及指导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研发,研究了氮钾养分不同优化运筹技术下超级稻晚稻吸肥特征和土壤供肥特征及晚稻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氮钾优化运筹处理均提高... 为提高超级稻晚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及指导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研发,研究了氮钾养分不同优化运筹技术下超级稻晚稻吸肥特征和土壤供肥特征及晚稻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氮钾优化运筹处理均提高了稻谷产量、有效穗数量、千粒质量、氮磷钾利用效率及水稻群体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磷钾累积量,其中,优1处理(氮钾基追比为基肥∶分蘖肥∶穗肥=5∶3∶2)的稻谷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最高,其稻谷实际产量、有效穗数量、千粒质量、氮肥利用效率、磷肥利用效率、钾肥利用效率、干物质累积量、氮素累积量、磷素累积量、钾素累积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依次提高了5.3%,17.3%,3.4%,30.4%,21.2%,28.4%,4.4%,15.0%,4.2%,12.9%,并且,优1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在晚稻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幅较其他施肥处理小,变化曲线波动较为平缓,说明其氮钾的利用量和利用效率较其他处理高,氮钾适量适时的供应,也协同促进了晚稻对磷素的吸收,提高了磷素利用效率。前述试验现象均表明该处理的氮钾养分运筹下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征和相应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更吻合超级稻晚稻的养分需求特性。研究结果为超级稻晚稻化肥减施增效及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晚稻 需肥特征 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双季超级晚稻PSⅡ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涵茂 戴平 +4 位作者 陆魁东 方丽 戴鹏飞 贺红志 李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OS30P+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不同干旱胁迫持续天数的双季超级晚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研究干旱胁迫对晚稻叶片PS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对超级晚稻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20 d后,超级晚稻的DI_0/RC和... 利用OS30P+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不同干旱胁迫持续天数的双季超级晚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研究干旱胁迫对晚稻叶片PS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对超级晚稻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20 d后,超级晚稻的DI_0/RC和ψ_O显著增加,φ_(PO)、RC/CS和VJ显著降低;干旱胁迫30 d后,超级晚稻的ABS/RC、TR_0/RC、DI_0/RC和VJ都显著增加,φ_(PO)、ψ_O和φ_(EO)显著降低。说明干旱胁迫处理20 d后开始显著影响超级晚稻的PS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晚稻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参数 PSⅡ 影响
下载PDF
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合理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静 孟桂元 +1 位作者 马国辉 陈跃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6-539,共4页
以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材料,研究6个不同施氮量处理0,90,135,180,225,270 kg/hm2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产量、谷草比、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比较出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合理施氮量。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 以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材料,研究6个不同施氮量处理0,90,135,180,225,270 kg/hm2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产量、谷草比、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比较出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合理施氮量。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在施纯氮180 kg/hm2时,产量为7 303.5 kg/hm2,谷草比为1.34,纯收入为4 804.5元/hm2均表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纯氮量为135 kg/hm2时,产量为6 892.5 kg/hm2,仅比180 kg/hm2处理减产5.96%,减产不显著,纯收入为4 637.7元/hm2,氮肥偏生产力为52.54 kg/kg,氮肥农学利用率为22.94 kg/kg,仅次于180 kg/hm2处理。综上所述,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合理施氮量为135~180 kg/hm2纯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晚稻 施氮量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