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ation of activation status of motor-related cortex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rough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被引量:1
1
作者 Ziqian Chen Hui Xiao +6 位作者 Ping Ni Gennian Qian Shangwen Xu Xizhang Yang Youqiang Ye Jinhua Chen Biyun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1-225,共5页
BACKGROUND: About more than three fourth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have motor dysfunction at different degrees, especially hand motor dysfunct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provides very reliable v... BACKGROUND: About more than three fourth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have motor dysfunction at different degrees, especially hand motor dysfunct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provides very reliable visible evidence for studying central mechanism of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and has guiding and applicable value for clinical therapy.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ctivation of motor-related cortex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and motor restoration after stroke. DESIGN : A contrast observation SETTING: Medical Imaging Center,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 of Chinese PLA. PARTICIPANTS : Nine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ho suffered from motor dysfunction and received the treatment in the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 of Chinese PLA between August and December 2005 were recruited, serving as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volved patients including 5 male and 4 female, aged 16 to 87 years, all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vised by The Four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ainly presenting paralysis in clinic, and underwent fMRI. Another 9 right handed persons matched in age and gender who simultaneously received healthy body examination were recruited, serving as control group. All the subjects were informed of the detected items. METHODS : ①Muscular strength of patie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Brunnstrom grading muscular strength (Grade Ⅰ -Ⅳ). ②Passive finger to finger motion was used as the mission (alternate style of quiescence, left hand motion and quiescence, nght hand motion was repeated 3 times, serving as 1 sequence, 20 s per block and 20 s time interval. The whole process of scanning was 260 s), and subjects of 2 groups were given Bold-fMRI examination with GEl .5T double gradient 16-channe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All the data were given off-line management, and fMRI was treated with SPM2 softwere. The activation of passive finger-to-finger motion-related cortex of subjects in 2 groups was observed. ③ Results of fMRI of subjects in 2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size of activation region of brain and signal intensity were measured and unilateral index was calculated. The data of activation region of cerebral hemisphere of different sides at finger motion were give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unilateral index. Differences among unilateral indexes at hand mo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intact and affected hands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lateral index and muscular strength of affected hands at affected hand motion in patie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performed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MAIN OUTCOME MEASURES: ① The activation of motion-related cortex passive finger-to-finger motion between handedness and non-handedness was detected with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subjects in 2 groups. ②Relationship between unilateral index and muscular strength of subjec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at affected hand motion. RESULTS: Nin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9 controls all participated in the final result analysis. ① Passive fMRI detection results between handedness and non-handedness of controls: Right-handed finger-to-finger motion of subjects of control group mainly activated contralateral sensonmotor cortex, and left-handed finger-to-finger motion not only activated above-mentioned brain region, but also activated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MA) of contralateral brain region; ②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ensorimotor cortex of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 was activated at affected hand motion, and homolateral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PPC)was also obviously activated. Bilateral sensonmotor cortex was activated at affected hand motion in 2 patients, and homolateral activation area was larger than contralateral one. At intact hand motion, contralateral sensorimotor cortex was activated, but no obvious homolateral activation area was found. ③ Correlation of unilateral index with muscular strength: Passive finger-to-finger fMRI ( between affected and intact hands of subjec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Unilateral index at passive single finger motion of affected and intact hand of subjec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0.018±0.01 and 0.319±0.187, 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4.059, P 〈 0.01 ). Unilateral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uscular strength of affected hand at affected hand motion(r=0.834, P 〈 0.05).CONCLUSION : ①fMRI can objectively shows different activation states of motor cortex betwee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healthy controls, and brain functional compensation and recombination exist. Both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and SMA of bilateral hemispheres participant in affected hand motion, at the same time, parietal lobe and cortex of intact side also obviously participant in the affected hand motion. ②Correlation analysis of unilateral index and muscular strength of affected hand performed through fMRI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on rehabilitation and brain functional recombination after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ervation of activation status of motor-related cortex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rough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v
下载PDF
Image encryption based on a novel memristive chaotic system,Grain-128a algorithm and dynamic pixel masking
2
作者 HUANG Lilian SUN Yi +1 位作者 XIANG Jianhong WANG Liny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3期534-550,共17页
In this paper,we first propose a memristive chaotic system and implement it by circuit simulation.The chaotic dynamics and various attractors are analysed by using phase portrait,bifurcation diagram,and Lyapunov expon... In this paper,we first propose a memristive chaotic system and implement it by circuit simulation.The chaotic dynamics and various attractors are analysed by using phase portrait,bifurcation diagram,and Lyapunov exponents.In particular,the system has robust chaos in a wide parameter range and the initial value space,which is favourable to the security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Consequently,we further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in image encryption and present a new scheme.Before image processing,the external key is protected by the Grain-128a algorithm and the initial values of the memristive system are updated with the plain image.We not only perform random pixel extraction and masking with the chaotic cipher,but also use them as control parameters for Brownian motion to obtain the permutation matrix.In addition,multiplication on the finite field GF(2^(8))is adde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ryptography.Finally,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proposed image encryption scheme has better performance and higher security,which can effectively resist various att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ristive chaotic system super-wide parameter range image encryption Grain-128a algorithm dynamic pixel masking
下载PDF
CT小视野重建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键 程新歌 +4 位作者 张小勇 胡容 王玉权 王荣品 曾宪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CT小视野重建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双下肢血管病变行CTA扫描的患者33例,选取股动脉段原始图像重建,均行常规视野(常规视野组)和小视野(小视野组)重建,比较2组重建图像中目标血管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 目的:探讨CT小视野重建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双下肢血管病变行CTA扫描的患者33例,选取股动脉段原始图像重建,均行常规视野(常规视野组)和小视野(小视野组)重建,比较2组重建图像中目标血管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等。结果:2组股动脉CT值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股动脉噪声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视野组主观评分(股动脉远端分支小动脉的清晰度、锐利度及小动脉细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视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CTA检查中,CT扫描结合小视野重建能更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主干及其远端分支小动脉,且更准确地显示斑块及管腔狭窄情况,为末梢小血管循环障碍为主的下肢血管疾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视野重建 下肢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基于微端面光纤面板的多孔径视场重叠复眼的视场模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裘溯 倪宇 +3 位作者 金伟其 郭宏 刘志刚 米凤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18-3025,共8页
介绍了多孔径视场重叠的仿生复眼成像系统的性能,建立了基于微端面光纤面板的多孔径视场部分重叠型复眼的成像视场模型。系统地分析了选用的器件参数如顶面、侧面和角面子复眼间的视场角、视场重叠率、视场重叠距离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 介绍了多孔径视场重叠的仿生复眼成像系统的性能,建立了基于微端面光纤面板的多孔径视场部分重叠型复眼的成像视场模型。系统地分析了选用的器件参数如顶面、侧面和角面子复眼间的视场角、视场重叠率、视场重叠距离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系统的复眼视场以及视场重叠率的测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验测试显示:本文建立的视场模型与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系统侧面与角面视场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分别为3.58%和12%;顶面与侧面和角面的视场重叠率误差分别为3.33%和5.17%。该复眼成像视场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复眼成像的目标探测和跟踪理论奠定了基础,对多孔径视场重叠仿生复眼成像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眼 多孔径成像系统 成像视场 视场重叠 微端面光纤面板
下载PDF
曲面复眼成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张红鑫 卢振武 +3 位作者 王瑞庭 李凤有 刘华 孙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研究了两种曲面复眼成像系统,并首次将曲面场镜阵列引入曲面复眼成像系统,使其边缘视场的成像质量进一步提高,视场角进一步加大。进行了成像系统的建模以及光线追迹,两种结构的视场角分别达到60°和88°,整个系统的体积分别为0.... 研究了两种曲面复眼成像系统,并首次将曲面场镜阵列引入曲面复眼成像系统,使其边缘视场的成像质量进一步提高,视场角进一步加大。进行了成像系统的建模以及光线追迹,两种结构的视场角分别达到60°和88°,整个系统的体积分别为0.9 mm×0.9 mm×0.5 mm和0.9 mm×0.9 mm×0.75 mm。文中给出了用激光直写设备在曲面基底上进行光刻来制作曲面微透镜阵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眼成像系统 视场角 曲面微透镜阵列 光刻
下载PDF
大视场人工复眼结构设计方法与实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史立芳 曹阿秀 +4 位作者 刘艳 叶玉堂 邓启凌 郑美玲 杜春雷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7-33,共7页
人工复眼成像结构是由分布在曲面上的列阵化的镜头组成,通过对每个子镜头的视场角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各镜头视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子镜头视场角与总视场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最优化的人工复眼结构设计方法。同时,在文中,给出了单镜... 人工复眼成像结构是由分布在曲面上的列阵化的镜头组成,通过对每个子镜头的视场角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各镜头视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子镜头视场角与总视场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最优化的人工复眼结构设计方法。同时,在文中,给出了单镜头的设计方法,以及镜头阵列的排布准则,通过利用该方法设计的成像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整个物空间的完整无缝探测,同时又使得要达到特定视场时设计所得的人工复眼结构采用的镜头数最少,极大的节省了资源。在本文中还通过开展实验,对所设计结构的成像效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眼 大视场 成像 曲面列阵
下载PDF
水下变焦镜头的设计 被引量:17
7
作者 翟学锋 董晓娜 +1 位作者 王国富 陈良益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16-420,共5页
通过对光在水中传播特性的分析,讨论水下摄影中需要特殊考虑的关键因素,如光能衰减、镜头视场损失和内腔防水等,分析普通相机加隔水窗后在水中拍摄时像质变差的规律。为了适应深水探测,获得清晰成像质量,基于光焦度分配公式,提出了水下... 通过对光在水中传播特性的分析,讨论水下摄影中需要特殊考虑的关键因素,如光能衰减、镜头视场损失和内腔防水等,分析普通相机加隔水窗后在水中拍摄时像质变差的规律。为了适应深水探测,获得清晰成像质量,基于光焦度分配公式,提出了水下变焦镜头设计思想。用实例说明水下镜头的设计方法,设计的镜头相对孔径为F/1.6。设计结果表明:该镜头克服了普通镜头水下使用像质变差和最大视场渐晕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摄影 变焦镜头 光学设计 像质 渐晕
下载PDF
一种大视场姿态角传感器的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2
8
作者 江洁 王昊予 +1 位作者 张广军 温志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2,共5页
以光电准直和针孔成像原理为基础,结合虚拟扩展成像面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视场二维姿态角测量方案。以针孔光阑和高精度反射镜组构成其光学系统,从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理论出发,建立了光学系统的成像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设计... 以光电准直和针孔成像原理为基础,结合虚拟扩展成像面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视场二维姿态角测量方案。以针孔光阑和高精度反射镜组构成其光学系统,从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理论出发,建立了光学系统的成像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设计了光学系统的模式和最优参数。按照设计参数搭建实际测量系统,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光学系统设计合理,可以满足大视场姿态角传感器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准直 针孔成像 大视场角度测量 光学系统设计
下载PDF
星图识别的一种扩充栅格算法 被引量:7
9
作者 钱华明 孙龙 +1 位作者 蔡佳楠 黄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栅格算法作为一种鲁棒性好、识别率高的星图识别算法,要求星图中不少于6颗星才能进行正常的识别,限制了其在小视场或低星等敏感极限的星敏感器中的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星图识别的扩充栅格算法,该算法将扩充星图法与栅格算法结合,... 栅格算法作为一种鲁棒性好、识别率高的星图识别算法,要求星图中不少于6颗星才能进行正常的识别,限制了其在小视场或低星等敏感极限的星敏感器中的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星图识别的扩充栅格算法,该算法将扩充星图法与栅格算法结合,将视场进行有效地扩充,得到了更加丰富的星点信息,同时继承了栅格算法的优势,拥有比现有扩充星图法更强的噪声鲁棒性和更高的识别成功率.依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仿真环境,并进行了大量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实时性和高识别率性能.结果表明:当应用于小视场星敏感器时,扩充栅格算法在位置噪声为1像素时的星图识别成功率大于97.4%,明显优于传统的扩充星图算法,同时其近邻星的识别成功率最高可达到86.7%,也明显优于传统栅格算法.扩充栅格算法更加适用于小视场或低星等敏感极限的星敏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图识别 栅格算法 星敏感器 扩充星图法 小视场
下载PDF
车载光电系统电视摄像机光学系统设计及杂散光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凌 腾国奇 +1 位作者 陈姣 张俊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4-650,共7页
设计了一款双视场电视摄像机,小视场用于对目标的跟踪,大视场用于捕获和观察目标,两视场光学系统的传递函数MTF在50lp/mm频率处均大于0.6,点列斑直径均小于像元尺寸5.5μm,畸变均小于0.1%。两视场共用一个面阵CCD成像器件,通过分光棱镜... 设计了一款双视场电视摄像机,小视场用于对目标的跟踪,大视场用于捕获和观察目标,两视场光学系统的传递函数MTF在50lp/mm频率处均大于0.6,点列斑直径均小于像元尺寸5.5μm,畸变均小于0.1%。两视场共用一个面阵CCD成像器件,通过分光棱镜分光。由于在该光学系统中分光棱镜表面反射会产生杂散光,形成鬼像。因此,利用LightTools软件对系统进行了杂散光的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视场的半视场角在5.7°~7.6°之间和小视场的半视场角在2.6°~3.5°之间的入射光线被分光棱镜下表面反射后,以及小视场的半视场角在-2.7°^-3.5°之间的入射光线被分光棱镜后表面反射后,变成杂散光,聚焦到像面,形成鬼像,采用在分光棱镜后方设置消杂光光栏的方法来抑制杂散光。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分析准确,提出的消杂光措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双视场 杂散光 鬼像 成像质量
下载PDF
轻小型面阵摆扫热红外成像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义坤 亓洪兴 +3 位作者 韩贵丞 刘敏 王雨曦 葛明锋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6-1220,共5页
研制了一套轻小型面阵摆扫热红外成像系统,采用面阵探测器并结合系统光学元件在翼展方向的摆扫实现了宽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利用环架反向补偿纠正了横滚姿态扰动导致的视场偏移。通过功能验证试验,获取了视场无偏移的宽视场高分辨率图... 研制了一套轻小型面阵摆扫热红外成像系统,采用面阵探测器并结合系统光学元件在翼展方向的摆扫实现了宽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利用环架反向补偿纠正了横滚姿态扰动导致的视场偏移。通过功能验证试验,获取了视场无偏移的宽视场高分辨率图像。系统光机结构简单,体积、重量优势明显,在轻小型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方面应用前景广阔。研究成果对推动无人机载热成像技术向宽视场、高分辨率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阵 摆扫 轻小型热成像系统 宽视场 高分辨率 视场无偏移
下载PDF
超大视场成像系统对空间目标的探测能力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富瑜 沈学举 +1 位作者 何永强 周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34-3140,共7页
随着大视场探测技术的发展,超大视场成像系统已被应用于导弹预警、航天器舱外摄像、机载预警等许多领域。探讨了超大视场成像系统的空间应用问题,分析了系统对典型目标的探测能力。结果表明:与小视场红外成像系统相比,超大视场系统空间... 随着大视场探测技术的发展,超大视场成像系统已被应用于导弹预警、航天器舱外摄像、机载预警等许多领域。探讨了超大视场成像系统的空间应用问题,分析了系统对典型目标的探测能力。结果表明:与小视场红外成像系统相比,超大视场系统空间漏警率大为降低,这使得系统探测盲区更小;超大视场系统的空间分辨力较大,这使得目标像在单个像元上驻留时间更长,有利于目标的提取和检测;但超大视场系统探测灵敏度和探测距离性能相对较差。综合考虑,超大视场成像系统难以适用于远距离目标的探测,但是系统大视场成像的特殊优势使其在近距离全向空间态势感知和强辐射威胁的实时预警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探测 超大视场成像系统 典型目标 探测性能
下载PDF
DMZ内视场光学分割型航摄相机子影像高准确度几何拼接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海彦 杨韫澜 +2 位作者 方勇 余旭初 王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0-147,共8页
针对内视场光学分割型相机,利用子影像同名像点虚拟影像坐标相等这一约束条件,提出一种高准确度子影像几何拼接方法.首先在分析各CCD几何安置误差的基础上,设计拼接关系并给出拼接参量计算方法;其次结合SIFT等高准确度影像匹配算子对拼... 针对内视场光学分割型相机,利用子影像同名像点虚拟影像坐标相等这一约束条件,提出一种高准确度子影像几何拼接方法.首先在分析各CCD几何安置误差的基础上,设计拼接关系并给出拼接参量计算方法;其次结合SIFT等高准确度影像匹配算子对拼接模型进行优化选择,给出子影像拼接流程;最后采用附加参量自检校技术进行畸变参量再精化处理.利用所提方法对一款自行设计的数字大面阵复合相机进行几何拼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准确度子影像几何拼接、高量测性能大幅面虚拟影像生成问题,拼接后影像内符准确度可达子像元级,满足航测作业对数字航摄相机测图准确度和摄影效率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航摄相机 光学分割器 视场 子影像 拼接 几何量测性能 虚拟影像 中心投影
下载PDF
大视场声光可调谐滤波器成像光谱仪光学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永帅 王志斌 +1 位作者 陈友华 张宇寒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了在±15°视场角范围内获得工作谱段范围在400nm^900nm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成像光谱仪系统的二维空间信息以及一维光谱信息,设计了一种应用于AOTF成像光谱仪的光学系统。介绍AOTF的工作原理,根据AOTF成像光谱仪总体方案,... 为了在±15°视场角范围内获得工作谱段范围在400nm^900nm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成像光谱仪系统的二维空间信息以及一维光谱信息,设计了一种应用于AOTF成像光谱仪的光学系统。介绍AOTF的工作原理,根据AOTF成像光谱仪总体方案,对前置系统及后置成像系统进行了设计。设计中前置系统采用倒置的伽利略望远镜结构,后置成像系统采用改进的库克三片式结构。最终完成了一个焦距为19.311mm,F数为12.3,在34lp/mm的空间频率下各视场调制传递函数(MTF)均值大于0.5的光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成像光谱仪 声光可调谐滤波器 大视场
下载PDF
基于共心球透镜的大视场高分辨率红外变焦成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威 刘佳维 +2 位作者 韩平丽 邵晓鹏 赵小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5-812,共8页
针对凝视型红外成像告警设备中对场景目标进行大视场广域搜索与小视场精确识别一体化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共心球透镜的大视场高分辨率红外变焦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由多层共心球透镜和可连续变焦的独立次级小相机阵列级联而成的二... 针对凝视型红外成像告警设备中对场景目标进行大视场广域搜索与小视场精确识别一体化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共心球透镜的大视场高分辨率红外变焦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由多层共心球透镜和可连续变焦的独立次级小相机阵列级联而成的二次成像结构,能够有效实现大视场高分辨率无畸变成像.此外,采用全动变焦设计的独立次级小相机阵列在对搜索到的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跟踪的一体化检测的同时保持像面稳定,实现对成像场景的分区域管理.设计结果表明,该红外成像系统在全变焦范围内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均接近衍射极限,且变焦曲线平滑,避免了变焦过程中卡滞、冲击等不利现象的产生,能有效实现大视场监测及小视场识别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大视场成像 共心球透镜 全动变焦 目标探测与识别 红外系统
下载PDF
多视场遥感图像虚拟焦面拼接理论误差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岳春宇 何红艳 +2 位作者 鲍云飞 邢坤 周楠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8,共9页
随着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对大视场、宽幅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加,经常需要通过多幅遥感图像拼接来满足图像幅宽的要求。由多台相机同轨同时成像并拼接获取大幅宽遥感图像可以解决图像幅宽的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匹配的图像域拼接方法... 随着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对大视场、宽幅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加,经常需要通过多幅遥感图像拼接来满足图像幅宽的要求。由多台相机同轨同时成像并拼接获取大幅宽遥感图像可以解决图像幅宽的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匹配的图像域拼接方法或根据成像几何关系生成虚拟拼接图像的方法获取宽幅图像。而生成虚拟拼接图像的方法物理意义明确且拼接后图像具有经典成像几何关系,成为图像拼接发展的趋势。文章根据同轨多视场图像虚拟焦面拼接原理,由摄影测量严格共线方程几何定位模型推导了多台相机不同视场图像的理论拼接误差计算公式,得出拼接误差的主要误差源;并仿真实验分析了拼接理论误差对图像拼接的影响,为多台相机拼接获取宽幅图像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拼接 多视场遥感图像 误差分析 航天遥感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用于大视场显示设备的畸变校正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立坤 刘晓宏 李洁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3-46,57,共5页
大视场光电成像显示设备中会出现光学系统引起的图像几何畸变现象。为了提高显示设备畸变校正效果,并克服传统BP算法存在局部极小点、收敛速度慢等缺点,采用了基于优化理论的LM算法来改进传统BP神经网络算法。提出一种含有双层隐含层的B... 大视场光电成像显示设备中会出现光学系统引起的图像几何畸变现象。为了提高显示设备畸变校正效果,并克服传统BP算法存在局部极小点、收敛速度慢等缺点,采用了基于优化理论的LM算法来改进传统BP神经网络算法。提出一种含有双层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畸变校正方法,可在不确知畸变数学模型情况下,实现自适应地建立畸变图像与原始图像之间的高精度映射关系。在Matlab平台上进行算法的深入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双隐含层BP神经网络算法易于实现、数据处理能力强、校正精度高。与多项式拟合方法的畸变校正模型相比,基于双隐含层BP神经网络算法的畸变校正模型的各项精度指标提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校正 大视场显示器 神经网络 多项式拟合
下载PDF
静止轨道大视场中波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威 陈凡胜 崔坤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地球静止轨道凝视成像技术是航天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实现静轨对地不间断观测的目的,设计了一套覆盖地球全圆盘的大视场中波红外凝视成像光学系统。通过光焦度分配、光线高度控制和冷阑匹配,实现了大视场二次成像光学结构;根... 地球静止轨道凝视成像技术是航天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实现静轨对地不间断观测的目的,设计了一套覆盖地球全圆盘的大视场中波红外凝视成像光学系统。通过光焦度分配、光线高度控制和冷阑匹配,实现了大视场二次成像光学结构;根据现有面型检测水平,合理分配非球面,解决了多重像差问题。结合实际装调工艺,对温度适应性情况进行讨论。设计得到的光学系统视场达到18°×18°,角分辨率为72?rad。设计结果表明,各个视场的MTF在奈奎斯特频率处(16.7 lp/mm)均大于0.7,像元尺寸内能量集中度大于83%,冷阑效率大于98%。该系统有望在静止轨道红外探测相机、高灵敏度天文卫星等领域实现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轨道 凝视成像 中波红外 大视场 光学设计 温度适应性
下载PDF
视场合成技术在推扫式成像光谱仪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危峻 蔡海蛟 翁东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5期4531-4533,共3页
推扫式遥感仪器可以采用多个镜头进行视场合成以提高仪器的总视场。视场合成技术涉及光学、机械、电子学系统技术。从光机设计、装调工艺、电子学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视场合成技术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主要的措施。采用视场合成技术设计了五... 推扫式遥感仪器可以采用多个镜头进行视场合成以提高仪器的总视场。视场合成技术涉及光学、机械、电子学系统技术。从光机设计、装调工艺、电子学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视场合成技术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主要的措施。采用视场合成技术设计了五个子模块视场合成的成像光谱仪。最后,采用两个成像子模块构建试验成像装置,得到效果良好的视场拼接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场合成 光谱仪 CCD 数据采集
下载PDF
一种实用的小目标配准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冰洁 王敬儒 +1 位作者 魏宇星 彭真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4-477,494,共5页
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技术的基本环节和首要问题,只有经过配准后的图像才能进行有效的融合。其中,小目标由于几乎无特征信息可以利用,所以常规的配准方法都不适用。针对图像识别中小目标的配准问题,分析了其配准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先配... 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技术的基本环节和首要问题,只有经过配准后的图像才能进行有效的融合。其中,小目标由于几乎无特征信息可以利用,所以常规的配准方法都不适用。针对图像识别中小目标的配准问题,分析了其配准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先配准目标视场,再配准目标位置的方法,提出了视场配准的概念。首先运用成像原理,用焦距、分辨率和像元尺寸建立不同CCD之间的视场对应关系,利用此关系完成目标视场的截取放大,使不同CCD得到的图像视场一样大。然后在分析通常采用的最小平均绝对误差(MAD)相关匹配方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用最多近邻点距离(MCD)的匹配方法来对准目标位置,完成目标质心的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很好地配准小目标,且误差不超过2个像素。由于其针对性强,因而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视场配准 最多近邻点距离 小目标 多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