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9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杖苷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1
作者 祝金华 赵士梅 +3 位作者 马秀岩 郭闯 王媛 唐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35-839,843,共6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PD)调节蛋白激酶B/原癌基因MDM2/抑癌基因p53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使用浓度为10~160 mmol/L的虎杖苷处理细胞24... 目的探讨虎杖苷(PD)调节蛋白激酶B/原癌基因MDM2/抑癌基因p53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使用浓度为10~160 mmol/L的虎杖苷处理细胞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确定最佳实验浓度。将GBC-SD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虎杖苷低、中、高浓度组(PD-L组、PD-M组、PD-H组)、虎杖苷+Akt激活剂组(PD+SC79组),Transwell小室法评价细胞的迁移能力,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Akt、MDM2、p53磷酸化水平,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评价虎杖苷对胆囊癌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0~160 mmol/L的虎杖苷处理细胞24 h,可显著抑制GBC-SD细胞的增殖活性,选择10、20、40 mmol/L的虎杖苷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PD-L组、PD-M组、PD-H组GBC-SD细胞的迁移数、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及S期细胞比例、P-Akt、P-MDM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P-p5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PD-H组比较,PD+SC79组GBC-SD细胞的迁移数、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及S期细胞比例、P-Akt、P-MDM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P-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虎杖苷干预治疗后,小鼠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虎杖苷可以通过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使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蛋白激酶B/原癌基因MDM2/抑癌基因p53信号通路 胆囊癌细胞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胡萝卜开花抑制子基因DcFLC的克隆与表达模式
2
作者 刘珊珊 段奥其 +6 位作者 谭杉杉 邓元杰 王广龙 刘慧 孙淼 徐志胜 熊爱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1-1738,共8页
开花是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标志。开花抑制子基因FLC是植物春化作用的关键调节基因。为了探明FLC基因在胡萝卜花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黑田五寸胡萝卜为试验材料,克隆得到胡萝卜DcFLC基因的编码序列(CDS),并利用实... 开花是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标志。开花抑制子基因FLC是植物春化作用的关键调节基因。为了探明FLC基因在胡萝卜花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黑田五寸胡萝卜为试验材料,克隆得到胡萝卜DcFLC基因的编码序列(CDS),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分析盛花期黑田五寸胡萝卜各组织及不同发育状态花中DcFLC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DcFL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660 bp,编码219个氨基酸。DcFLC的相对分子量为2.454×10^(4),理论等电点为9.15,是一个亲水性蛋白质。基于FLC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胡萝卜与拟南芥、结球白菜、油菜、萝卜、杧果、白桦、可可、龙眼、葡萄、核桃等物种的遗传距离较远。盛花期胡萝卜肉质根、叶片和叶柄中DcFLC基因的表达量高于茎和花中DcFLC基因的表达量;花中开花抑制子基因DcFLC的相对表达量随着花的发育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胡萝卜FLC基因的利用和耐抽薹胡萝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开花抑制子基因DcFLC 表达分析 花发育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7L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陈小丽 田小容 +1 位作者 黄晓东 田霞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ST)7L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胰腺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浆标本各22例,同时收集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13对。将ST7L过表达质粒及空白质粒分别转染胰腺癌细胞作为ST7L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ST)7L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胰腺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浆标本各22例,同时收集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13对。将ST7L过表达质粒及空白质粒分别转染胰腺癌细胞作为ST7L组和对照组,将ST7L敲降质粒及空白质粒分别转染胰腺癌细胞作为si-ST7L组和si-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临床样本中ST7L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癌细胞系中ST7L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浆ST7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胰腺癌组织中ST7L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应癌旁组织;ST7L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1、AsPC-1、PaCa-2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胰腺导管正常细胞H6C7(P<0.05)。ST7L组及对照组细胞24 h、48 h、72 h及96 h的增殖能力均依次升高,ST7L组细胞24 h、48 h、72 h及96 h的增殖能力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ST7L组PANC-1及PaCa-2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ST7L组PANC-1及PaCa-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Bcl-2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T7L组细胞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si-ST7L组细胞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均高于si-NC组(P<0.05)。结论 ST7L可能通过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抑制基因7L 增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p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神经浸润相关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4
作者 贾明昊 张石垒 +3 位作者 刘铁兵 角逸飞 刘现立 刘江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6-386,共11页
背景胰腺癌相关死亡达恶性肿瘤死亡第3位.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可显著影响胰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抑癌基因p53突变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p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相关性尚无统一证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 背景胰腺癌相关死亡达恶性肿瘤死亡第3位.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可显著影响胰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抑癌基因p53突变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p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相关性尚无统一证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p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三项侵袭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23-08-31之前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采用Meta分析评估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的相关性,并进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有14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胰腺癌组织p53蛋白平均表达率为35.6%,p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侵袭特征显著相关:胰腺癌p53蛋白高表达与低表达组相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发生的危险度比分别为:1.2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0-1.50]、1.23[95%CI:1.03-1.47]和1.22[95%CI:1.00-1.48].亚组分析显示,研究人群、样本量、和发表时间可影响总Meta分析结果.敏感性分析可改变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研究的总效应量,但不改变淋巴结转移的效应量.发表偏倚分析显示神经浸润研究存在发表偏倚,而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研究无发表偏倚.结论p53蛋白表达是胰腺癌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检测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可为评估胰腺癌侵袭特征提供分子病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抑癌基因P53 淋巴结转移 脉管浸润 神经浸润 META分析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2447在胶质瘤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邓国棋 徐敬轩 +2 位作者 杨岩 张勖 邵云香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2447在胶质瘤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O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且与预后相关的lncRNA;利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体内抑瘤实验以及免疫组化来检测GBM细胞系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数据库LncACTdb预测lncRN...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2447在胶质瘤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O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且与预后相关的lncRNA;利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体内抑瘤实验以及免疫组化来检测GBM细胞系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数据库LncACTdb预测lncRNA的亚细胞定位,利用数据库NPInter及catRAPID预测lncRNA与其潜在结合对象的结合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ZBTB18的表达。结果GEO数据分析显示LINC02447在GBM中显著低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构建了过表达LINC02447的细胞系,结果显示过表达细胞较对照细胞增殖能力(P<0.01)和克隆形成能力(P<0.01)显著降低,体内肿瘤生长减慢(P<0.01),瘤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降低(P<0.01);数据库结果显示LINC02447定位于细胞核,与ZBTB18具有潜在的结合能力,并且它们在GBM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 <0.05);LINC02447过表达细胞系中ZBTB18的表达降低(P <0.01),同时构建的ZBTB18敲低细胞系较对照细胞增殖能力(P <0.01)和克隆形成能力(P <0.01)也显著降低。结论 上调LINC02447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LINC02447通过抑制ZBTB18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lncRNA 抑癌基因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P53、P16及Ki-67与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党叶川 李聪丽 王瑞雪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812-816,共5页
目的 分析研究抑制蛋白基因P53(P53)、抑制蛋白基因P16(P16)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与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80例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分析研究抑制蛋白基因P53(P53)、抑制蛋白基因P16(P16)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与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80例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ESD治疗。比较所有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3 cm,镜下未见肿瘤组织或不典型增生组织)P53、P16、Ki-67蛋白表达。ESD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有无术后复发食管癌,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0)与无复发组(n=60)。比较两组癌组织P53、P16、Ki-67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P53、P16、Ki-67蛋白表达与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P53、Ki-67蛋白表达升高,P16蛋白表达降低(t=9.276、13.987、10.595,均P<0.05);复发组的癌组织P53、Ki-67蛋白表达均高于无复发组,P16蛋白表达低于无复发组(t=5.086、4.648、5.13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OR=1.870)、肿瘤浸润侵犯黏膜下层(OR=1.808)、有淋巴结转移(OR=2.089)、P53蛋白高表达(OR=2.046)、P16蛋白低表达(OR=1.988)及Ki-67蛋白高表达(OR=1.761)均是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53、P16、Ki-67蛋白表达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28、0.834、0.942,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P53、P16及Ki-67蛋白与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情况相关,可以作为辅助预测的相关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抑制蛋白基因P53 抑制蛋白基因P16 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下载PDF
羟酰辅酶A脱氢酶在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国嘏 翟书杰 +3 位作者 孙笑 黄怡然 李咏梅 孙丽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脂肪酸代谢与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羟酰辅酶A脱氢酶(HADH)作为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近年来被发现在多种癌中为抑癌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等中为促癌因子。在癌细胞中,HADH除直接催化脂肪酸β-氧化外,还间接作用于PPAR、TNF... 脂肪酸代谢与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羟酰辅酶A脱氢酶(HADH)作为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近年来被发现在多种癌中为抑癌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等中为促癌因子。在癌细胞中,HADH除直接催化脂肪酸β-氧化外,还间接作用于PPAR、TNF-α、JAK-STAT3、PI3K/Akt、IFN-γ、MAPK与非经典Wnt等多种信号通路,影响癌细胞增殖与迁移。HADH作为不同种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在肿瘤标志物,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酰辅酶A脱氢酶 脂代谢 脂肪酸β-氧化 抑癌基因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BAP1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8
作者 李玉芳 林志烽 +5 位作者 项瑛 戚菲 韩飞舟 钱忠立 王涛 陈旭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11,33,共6页
目的探索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1相关蛋白1(breast/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 associated protein 1,BAP1)对人源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与BAP1作为恶性胶质瘤临床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目的探索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1相关蛋白1(breast/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 associated protein 1,BAP1)对人源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与BAP1作为恶性胶质瘤临床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子数据集GSE4290,GSE90598,分析BAP1在正常组织及胶质瘤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BAP1对恶性胶质瘤的早期诊断价值;选取自主收集的非配对28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的原发灶组织、5例颅脑外伤患者内减压术切除的非瘤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BAP1的表达水平;利用靶向BAP1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瞬时转染U251细胞系,进一步检测其干涉效率;基于流式细胞仪分析BAP1下调的U251细胞系,其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BAP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脑组织(GSE4290:1209±18.49 vs 1476±53.90;GSE90598:5.19±0.10 vs 5.65±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15,2.267,均P<0.05)。ROC曲线显示,BAP1可高效区分恶性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GSE4290:AUC=0.78;GSE90598:AUC=0.75,均P<0.05)。临床标本结果显示,BAP1在恶性胶质瘤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瘤脑组织(0.27±0.04 vs 1.06±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2,P<0.001)。在U251细胞系中下调BAP1的表达,其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由17.59%分别增至27.21%(siBAP1-1)和25.79%(siBAP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76,6.642,均P<0.01),而细胞凋亡水平则有所下降,由10.17%分别降至2.70%(siBAP-1)和3.00%(siBAP-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1,9.428,均P<0.01)。结论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BAP1能够通过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周期快速进展并促进其凋亡,进而发挥肿瘤抑癌基因的功能,可作为潜在的恶性胶质瘤临床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瘤 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1相关蛋白1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抑癌基因
下载PDF
Kankl抑制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范辉 张文跃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5期553-558,共6页
KN基序和锚蛋白重复结构域1(Kank1)与肿瘤关系密切,其在大多数肿瘤中表达下降或缺失,而启动子甲基化是Kank1表达下降或缺失的重要原因。Kank1在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中发挥抑制作用,其可以通过各种信号通路、下游分子抑制肿瘤的增殖... KN基序和锚蛋白重复结构域1(Kank1)与肿瘤关系密切,其在大多数肿瘤中表达下降或缺失,而启动子甲基化是Kank1表达下降或缺失的重要原因。Kank1在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中发挥抑制作用,其可以通过各种信号通路、下游分子抑制肿瘤的增殖、转移、侵袭,促进肿瘤的凋亡。因此,Kank1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其可能成为恶性肿瘤预后、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以及肿瘤靶向药物的治疗靶点。未来对Kank1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也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KN基序和锚蛋白重复结构域1 抑癌基因
下载PDF
Hp、RASAL2、CDH1及TP53对胃癌前病变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10
作者 马越 陈伟 +2 位作者 刘宝英 付丹丹 周彤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RAS蛋白激活样因子2(RASAL2)、钙黏蛋白1(CDH1)及肿瘤抑制基因P53(TP53)对胃癌前病变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早期胃癌52例,根据1:1选例原则另选取同期胃癌前病变52例、...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RAS蛋白激活样因子2(RASAL2)、钙黏蛋白1(CDH1)及肿瘤抑制基因P53(TP53)对胃癌前病变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早期胃癌52例,根据1:1选例原则另选取同期胃癌前病变52例、胃炎52例,分别纳入胃癌组、癌前组、胃炎组。比较3组及不同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Hp、RASAL2、CDH1、TP53阳性表达率,比较胃癌组Hp阳性、阴性患者RASAL2、CDH1、TP53阳性表达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各指标阳性表达与早期胃癌患者部分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组Hp、CDH1、TP53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癌前组>胃炎组,RASAL2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癌前组<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胃癌组Hp阳性患者CDH1、TP53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患者,RASAL2阳性表达率低于Hp阴性患者(P<0.05,P<0.01);早期胃癌患者Hp、RASAL2、CDH1、TP53阳性表达率在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p、CDH1、TP53阳性表达与早期胃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RASAL2阳性表达与之呈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p、RASAL2、CDH1、TP53联合诊断胃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95%CI:0.846,0.945),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AUC为0.894(95%CI:0.819,0.946)。结论Hp、CDH1、TP53在早期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RASAL2阳性表达率较低,联合检测对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胃癌前病变、早期胃癌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变 胃炎 幽门螺杆菌 RAS蛋白激活样因子2 钙黏蛋白1 肿瘤抑制基因P53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肺腺癌患者CT征象表现与P53、E-cadherin、TGF-β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11
作者 孟锦 孙兴智 范雪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925-929,共5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表现及与抑癌基因(P53)、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的97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表现及与抑癌基因(P53)、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的97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53、E-cadherin、TGF-β1蛋白表达情况,术前采用德国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CT征象与P53、E-cadherin、TGF-β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组织P53、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性组织(P<0.05);有棘突征、毛刺征和分叶征CT征象的肺腺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棘突征、毛刺征和分叶征CT征象者(P<0.05);有棘突征、毛刺征CT征象的肺腺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棘突征、毛刺征CT征象者(P<0.05);有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叶征CT征象的肺腺癌组织中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叶征CT征象者(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P53、TGF-β1蛋白表达增高,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其阳性表达率与肺腺癌患者CT征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征象 抑癌基因 上皮钙黏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相关性
下载PDF
P16、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杨柳荫 靳小飞 高云燕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16)、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P16、Ki67的表达。分析P16、Ki67在宫颈癌组...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16)、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P16、Ki67的表达。分析P16、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组织P16、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9%、70.73%,高于癌旁组织的18.29%、20.73%(P<0.05)。肿瘤大小>4 cm、TNM分期T3期、浸润深度>1/3肌层癌组织P16、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1%、87.88%,92.11%、94.74%,90.91%、90.91%,高于肿瘤大小≤4 cm、TNM分期T1~T2期、浸润深度≤1/3肌层癌组织的63.27%、59.18%,59.09%、50.00%,68.33%、63.33%(P<0.05)。非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P16、Ki67表达阳性率95.24%、90.48%,高于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宫颈癌患者的67.21%、63.93%(P<0.05)。结论P16、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临床特征、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抑癌基因P16 增殖细胞相关抗原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GLTSCR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和p53通路的影响
13
作者 干红美 罗英 张岩青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区基因2(GLTSCR2)在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GEPIA数据库分析卵巢癌组织中GLTSCR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卵巢癌细胞(CAOV3、A2780、OVCAR3和SKOV3)中GLTSCR2的表达。分别转...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区基因2(GLTSCR2)在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GEPIA数据库分析卵巢癌组织中GLTSCR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卵巢癌细胞(CAOV3、A2780、OVCAR3和SKOV3)中GLTSCR2的表达。分别转染pcDNA3.1(空质粒)和pcDNA3.1-GLTSCR(过表达质粒)至SKOV3细胞和OVCAR3细胞,分为SKOV3-NC组、SKOV3-GLTSCR2组(SKOV3细胞中过表达GLTSCR2)和OVCAR3-NC组、OVCAR3-GLTSCR2组(OVCAR3细胞中过表达GLTSCR2)。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53、p-p53-Ser15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结果GLTSCR2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上调GLTSCR2表达后SKOV3-GLTSCR2组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SKOV3-NC组;OVCAR3-GLTSCR2组OVCAR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OVCAR3-NC组。另外,SKOV3-GLTSCR2组p53、p-p53-Ser15和PTEN的蛋白水平高于SKOV3-NC组;OVCAR3-GLTSCR2组p53、p-p53-Ser15和PTEN的蛋白水平高于OVCAR3-NC组。结论GLTSCR2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增强p53信号通路活性,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迁移侵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神经胶质瘤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区基因2 迁移 侵袭 p53信号通路
下载PDF
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基因突变的意义研究
14
作者 廖莹 宋晓霞 刘行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BRCA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MSH2)基因突变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及家系中5名Ⅰ代健康亲属、20名Ⅱ/Ⅲ代健康亲属作为... 目的研究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BRCA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MSH2)基因突变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及家系中5名Ⅰ代健康亲属、20名Ⅱ/Ⅲ代健康亲属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提取DNA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比对,研究遗传性卵巢癌家族中有意义的错义突变基因。结果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以Ⅲ期、组织分级以低-中分化、有淋巴结肿转移为主。13例患者基因测序显示,BRCA1基因发现突变6处中,无意义突变3处,新发现突变3处。新发现3处突变中3780A>G、5069A>G造成氨基酸变化,3326A>T突变造成Arg突变成终止密码子,共同存在突变为3326A>T。BRCA2基因测序检测出突变6处,无意义突变5处,其中共同存在突变为1342A>C。MSH2基因测序发现无意义突变2处。健康家系中,携带BRCA1基因3326A>T突变3例(12.00%),携带BRCA2基因1342A>C突变12例(48.00%),其余女性测序结果正常。结论BRCA1基因杂合突变3326A>T和BRCA2基因杂合突变1342A>C是遗传性卵巢癌家族发病的致病基因,可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卵巢癌 乳腺癌抑制蛋白1/2 错配修复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5
作者 孙君梅 屈彦平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6-48,65,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采取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组织中P53、HER2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 目的:探讨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采取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组织中P53、HER2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6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阳性率分别为53.33%(32/60)和45%(27/60).Ⅲ期、组织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P53、HER2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织中高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关系(r>0,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多呈阳性表达.肿瘤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可能与P53、HER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基因 p53 肿瘤抑制蛋白质 P53 肿瘤分期 淋巴结转移 组织分化 女(雌)性
下载PDF
鼻咽癌分子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文玲 周艳宏 +5 位作者 肖岚 范松青 曾朝阳 李小玲 武明花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3,共7页
鼻咽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寻找其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迫在眉睫.在总结本课题组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组织微阵列等高通量技术对不同分化阶段、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标本进行大规模筛选工作的基... 鼻咽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寻找其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迫在眉睫.在总结本课题组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组织微阵列等高通量技术对不同分化阶段、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标本进行大规模筛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国际上有关进展,初步构建了鼻咽癌不同发病阶段的分子靶标系统:a.证实SPLUNC1、p16、EBER-1、p27、RASSF1A和CDH13是鼻咽癌早期诊断的理想分子靶标;b.鼻咽癌上调基因RB1,STMN1和DSP及下调基因SERPINB6,AGTRL1和SYTL2的分类预测模型是区分正常鼻咽上皮和鼻咽癌的分子靶标;c.NGX6、Ezrin、LTF、OPN、THY1和Tiam-1是鼻咽癌侵袭与转移预测的候选分子靶标;d.Cyclin D1、Survivin和HPA是与鼻咽癌预后相关的候选分子标志物;e.证实Bcl-2、EGFR和Ki67是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与否的候选分子靶标;f.SAA和cox-2是监测鼻咽癌复发的候选分子标志物;g.发现BRD7、NGX6、NOR1和UBAP1的6个SNP改变是鼻咽癌遗传易感风险因子;h.建立了由139个基因组成的鼻咽癌不同临床分期分子靶标系统.这些在大样本基础上的分子靶标筛选为鼻咽癌分子分型研究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癌基因 抑癌基因 分子靶标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与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沈存思 范方田 +3 位作者 陶丽 陈文显 王爱云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7-600,共4页
PTEN是具有磷酸脂酶活性的抑癌基因,是双特异蛋白磷酸酶家族(DSPs)的成员,同时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而在肿瘤增殖,侵袭,迁移的过程中,肿瘤血管生成作为肿瘤发生发展中一个关键因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抑癌基因P... PTEN是具有磷酸脂酶活性的抑癌基因,是双特异蛋白磷酸酶家族(DSPs)的成员,同时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而在肿瘤增殖,侵袭,迁移的过程中,肿瘤血管生成作为肿瘤发生发展中一个关键因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抑癌基因PTEN可以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钠氢交换调控因子1等血管生成相关信号以及一些机体氧化产物来影响肿瘤血管生成。根据近年来PTEN基因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最新研究信息,该文综述了其目前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PTEN 肿瘤 血管生成 PI3K AKT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PTEN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7
18
作者 陈必良 马佳佳 +2 位作者 马向东 曹云新 王德堂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1,F003,共5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PTEN基因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兰(MTT)法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在不同浓度米非司酮作用24h后,子宫...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PTEN基因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兰(MTT)法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在不同浓度米非司酮作用24h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PTEN蛋白表达率、增殖率和凋亡率;应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米非司酮能够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的增殖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AO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经米非司酮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出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变化;米非司酮能够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出现细胞周期阻滞,使其停滞于G1 期,降低S期细胞比例;PTEN蛋白的表达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米非司酮能够明显抑制人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促凋亡作用与上调PTEN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凋亡 抑癌基因PTEN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EGFR、Ki-67、P53及CT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满祎 许娅 +2 位作者 何先成 宋少锋 刘爱国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862-867,共6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P53及循环肿瘤细胞(CT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标本中EGFR、Ki-67、P53表达;所有患者接受8个周期化疗,...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P53及循环肿瘤细胞(CT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标本中EGFR、Ki-67、P53表达;所有患者接受8个周期化疗,采用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ISET)检测化疗前后的CTC表达,并分析化疗前后CTC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CTC与EGFR、Ki-67、P53表达的关联性;随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COX回归分析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EGFR、Ki-67、P53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21%(42/95)、63.16%(60/95)、56.84%(54/95);化疗后患者的CTC阳性检出率(14.74%)低于化疗前(61.05%,P<0.05);化疗疗效与化疗后CT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EGFR阳性、化疗后CTC阳性是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PFS比较,Ⅰ期>Ⅱ期>Ⅲ期,EGFR阳性患者PFS短于阴性患者,化疗后CTC阳性患者PFS短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化疗前EGFR阳性表达、化疗后CTC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有关,化疗后CTC阳性率越低患者化疗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细胞 循环 预后 基因 erbB-1 KI-67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下载PDF
BRD7基因转染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余鹰 朱诗国 +5 位作者 张必成 李忠花 向娟娟 周鸣 李小玲 李桂源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负相关基因BRD7对鼻咽癌细胞系HNEI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BRD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RD7重组体,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BRD7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和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鼻咽... 目的:探讨鼻咽癌负相关基因BRD7对鼻咽癌细胞系HNEI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BRD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RD7重组体,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BRD7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和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鼻咽癌细胞系HNE1,Southern杂交和RT-PCR分别检测外源性DNA的整合和BRD7基因的表达,并借助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计数和裸鼠接种方法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了检测。结果:转染BRD7基因的 HNE1生长倍增时间为53 h,较HNE1(23.9h)和空载体转染 HNE1(24.1h)明显延长,流式细胞仪表明,BRD7表达升高延缓细胞由G0-G1期进人S期,BRD7转染HNE1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裸鼠接种试验显示BRD7基因转染细胞HNE1生长速度受到抑制。结论:BRD7基因重表达有助于HNE1的恶性表型的逆转;BRD7是一个鼻咽癌相关的抑瘤基因良好的候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BRD7 抑瘤基因 基因转染 基因表达 HNE1 NP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